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时间:2024.4.7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发情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习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看别人的头饰和自己的一不一样,好不好看等。这不是提高了他们的兴趣,而是给他们提供了分心机会。 所以在正式上汇报课的时候,我撤掉了辛苦做好的头饰。虽然没有了装饰,可是我们还是草丛中快乐的居民,上课的兴趣完全没有减少,而是少了很多分心的时候。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教学中不一定热闹了才能算是一堂课好的课,兴趣的提高不一定只有外界物质可以做到!外表的花俏容易浮于表面,还是少一些花样,多一些实在!

虽然课已经顺利的结束了,但遗留下来的问题还是需要我去摸索,探求!这两年一路走来收获了不少,但经验还是太少,不懂的还是太多,需要学习的路还很漫长,我会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虽短却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个个??”的句式描写,使全文十分生动。文中的对比也很鲜明:有两种动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有季节特点的对比,也有两种动物不同命运结局的对比,这些都增强了课文的可读性,使课文成为了学生爱读的好教材。课文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针对本文特色,我设计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自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的生活。第二课时的自学目标:背诵课文,并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今天这节课是第一课时。课上下来,专家评委给予了点评,我感触颇深,具体总结如下:

一、要踏踏实实抓好学生预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我根据平时的预习要求,特地设计了《预习记录本》,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相对完成。虽然形式较好,设计也较新颖,可无形中加重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难以真正落实,其效果也不甚佳。在“引导自学”

型课堂结构“个人自学”环节上,我自信地认为学生已在家预习过了,无需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预习时间。结果,有不少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对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囫囵吞枣,文章读得也不熟。课后,经过专家的指点,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一年级学生不应留书面的家庭作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与指导下当堂完成预习作业,一方面给学生减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另一方面,老师也便于监控,实实在在地抓好预习,逐步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要把课文备透,让学生一课一得,不能流于形式

“引导自学”型的课堂,虽是让学生自学,可实质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抓住自读自学的“精髓”,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有效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把教材吃透,从一个很高的层面去把握课文,设计教学思路,针对每一课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提出自学重点,一课一得。

自学重点的出示方式可以多样,如小黑板、幻灯片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另外,课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在自学重点中出示,而应该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方法,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和集体交流之后,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所感悟到的,其感受则因人而异。

此外,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我想通过表演,让学生在评价中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理解课文。结果,学生草草读完课文后,就开始演了,有的小组为了角色还争了半天,导致

表演时间过长,也难以组织,流于了形式。整个过程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并不是真正深入课文去揣摩。

三、要切切实实按照“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准备“痛苦”地转型

说来惭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扎扎实实地按照“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进行授课。教学《蚂蚁和蝈蝈》时,一堂课下来,深有感触:自学能力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真正沉下心来进行有效自学,往往是停在表现,浅尝辄止。学生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学习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小组合作分工未很好明确,但基本做到轻声细语。学生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较好的体现。由于学生未能真正融入课本,真正进行思考,课堂缺少了学生思维的跳跃和智慧的火花。针对这些问题,以后我会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

四、开展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胜,如何使枯燥的检查预习生字、词变得生动有趣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比赛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上课开始检查预习生字词时,我让学生小组之间开小火车读。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能主动地参与,极大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采用直观教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直观教学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语言,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我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强大的交互式功能以及生动有趣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学生。

六、创设生活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情景,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活泼、色彩斑谰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蝈蝈,在第二年的夏天会怎么做?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七、营造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课档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二年级。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这是实施教学的首要目标。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采用电脑朗读,老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进行读的训练,并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八、启发想象,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在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想象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如课文中“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就结束了这篇课文,我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让他们想像一下“明年的夏天蝈蝈们又会怎样做呢?”明白了道理,也揭示了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这

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大大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总之,在自学的课堂上,我要擅于引导,留给孩子充分的自学时间,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二篇:蚂蚁教案


公开课教案《蚂蚁》

教材分析:   

《蚂蚁》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就是借助对蚂蚁特征的探究,归纳昆虫类的共同特征。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  

二、探究新知。  

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  

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  

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  

1、小组观察。  

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  

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  

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再次观察。  

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  

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   

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  

(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  

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  

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  

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  

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  

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  

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  

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  

    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  

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  

三、巩固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  

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  

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  

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  

(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  

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       

四、画一种昆虫。   

请你画一种昆虫,画之前要想好你要画的那种昆虫,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展示表扬。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快乐吗?  

师:有那些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  

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  

       

教学反思

《蚂蚁》是青岛版《科学》三下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堂课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氛围轻松,丰富材料——张扬学生个性。在整个探究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贯穿始终。学生的自主学习一直与合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究观察小蚂蚁的方法中,学生围绕解决初次观察中生成的问题,老师给学生了较多探究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地、自主地展开讨论和交流,针对当班额大的实际,教师适当增加小组人数,以解决教师面向全体的问题。从现场来看,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在老师的激励评价之中,讨论非常热烈,许多同学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从他们的汇报来看,他们的确设计出了许许多多观察蚂蚁的方法。据统计,最多的一个小组想出7种观察方法,有的方法真有一定的创造性,这是老师原先所没有想到的。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进程中,教师适时提供 “自助餐式” 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在观察结果的表达上教师同样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二、任务驱动、问题激励,教师指导——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画蚂蚁后,教师提出:我们捕捉来的小蚂蚁是不是与他们画得小蚂蚁一样有那么多的节?那么多的脚?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小蚂蚁到底是怎样的?这促使每个学生从内心出发迫不及待想去观察小蚂蚁,教师安排了学生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同学们不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而且把蚂蚁给放跑了。观察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组在教师提供自助餐式观察材料中选择器材,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学生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中也完成了对小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本学期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方式,将教师的集体智慧凝聚在一起,这让我感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也让我看到了每位老师的闪光点。现将本学期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的课改意识强,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改意识很强,《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理念教师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引导学生读语句谈感受,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努力用新的语言与形式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刘旭芳、隋陈华等老师的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学生小组合作分工明确,效果较好。

二、课前准备充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

每位教师的备课都比较详细,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对教材的把握准确。特别是隋陈华老师的课,简洁中主线清晰,学生自己找语句谈感受,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到位,引领学生学习时不会偏离主线。

三、教师注重对学生读书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们注重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教材内进行圈、点、勾、画的训练,而且强调读书姿势、写字姿势,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从点滴做起。各年级更是注重学生的说完整话、品词析句的训练,并进行适当的拓展,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使教材的相关知识点与学生的运用相结合。

四、几点建议

1、低年级的朗读还应加强指导。

2、课堂教学的结构欠合理,密度较小。

3、教师还应注意自身的提高,开阔眼界,提高教学艺术。

更多相关推荐: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泾口镇中心小学郝海燕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杨艳萍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的故事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劳才能换来幸...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篇一蚂蚁和蝈蝈gt教学反思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gt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

《20、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20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过冬了全文共分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只有辛...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保山市实验小学杨晓香一课前反思4月20日我校举行了青年教师生态课堂教学竞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课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的钻研参赛的课文蚂蚁和蝈蝈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蚂蚁和蝈蝈...

20xx暑假作业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蚂蚁河蝈蝈教学反思

20蚂蚁和蝈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比较蚂蚁和蝈蝈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3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说话能力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

蚂蚁和西瓜教案

小班绘本活动蚂蚁和西瓜活动目标1理解图片内容感受故事活泼快乐的情趣2大胆猜想故事情节积极参与讲述活动能较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想法3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活动准备PPT活动过程活动过...

《蚂蚁和西瓜》教学设计

蚂蚁和西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使其在课后仍愿意阅读其他的绘本或书籍2教给孩子阅读绘本的方法以期孩子们能够较为独立的进行课外阅读活动3在师生共读绘本的过程中训练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蚂蚁和西瓜》教学思路2

绘本阅读指导蚂蚁和西瓜吴昌洁选题说明蚂蚁和西瓜是日本作家田村茂的作品全文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小蚂蚁们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运带回蚂蚁窝并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文字浅显易懂适合低...

中班科学有趣的蚂蚁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蚂蚁教学反思动物与人类有着极多的相似性因而他对孩子们来说是可亲可爱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和玩伴孩子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动物手里的玩具床头的毛毛熊墙上的皮卡丘书本里的动物朋友电视里的动物明星等等动物可以这样说...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