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

时间:2024.4.27

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

第一章 20xx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1.1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xx年增加85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20xx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630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

今年从整体状况看,计算机及服务行业还是保持着几年来的稳定发展。很多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今年的就业市场一定异常紧张,硝烟弥漫,甚至出现低迷的状态。但市场需求并不低迷。今年的职位数量比去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热门职业有工程、技术、研发;销售、业务拓展;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员、翻译;经营与项目管理;财务、审计、商务;教师、医生;设计、创意、网页制作;生产、质控、安检;咨询、分析、经纪人;人力资源、培训;后勤、采购、仓库、物流;记者、编辑;法律事务。

今年有几大行业明显地升温。首当其冲就是房地产。今年房地产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约有50%的增长率。仅从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数据看,平均每月房产方面的职位数都在7000人左右。建筑、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以管理人才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或职称,现在企业非常青睐持有一定职业资格 1

证书的熟练技术人员;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多项薪资调查显示,生物制药收入位列最高,特别是医药代表、中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等职位的薪酬收入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5—2.0倍。在各个人才网站的行业排名中,生物、制药、保健、医药不断跳升,已经进入前十。据介绍,IT行业今年整体情况平稳,在泡沫破灭后,该行业沉淀了许多,对人才需求正日益严苛。

调查发现,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1.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渐露端倪,近几年成为突显的社会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势。从20xx年至20xx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增加量超50万,而每年毕业大学生一次就业率在70%左右,未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从20xx年开始,未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普遍遇到三难即落实用人单位难、专业对口难、正式上岗难。最近几年对外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75%之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影响到高校稳定、社会和谐和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的更多关注。

因此,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作研究与深入分析,以尽可能好地解决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 2

民生问题。

第二章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规律和特点

2.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由“精英”走向大众”

由于我国大学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如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20xx年为611万,20xx年将达到630万。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再也不是“天之骄子”。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传统的制造业比重在下降,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也就形成了供需倒挂的情形。大学生人数激增与经济结构的矛盾在宏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2.2大学生就业市场进一步由“卖方”走向“买方”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供给紧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直至“供过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

在目前毕业生就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为了选拨到优秀的毕业生,已不局限于参加校园招聘会,而是很早进驻学校单独进行招聘,或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他们选择人才更加注重的是素质、能力和品德。

2.3 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3.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3

广大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不再等待分配,而是主动出击,提早准备,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推销自己,同时注意学习就业知识和择业技巧、注重"包装"自己。

通过天津大学的就业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2.3.2就业渠道多元化,

就业渠道多元化,毕业生不仅通过不校获得就业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而且也充分利用外校、外地及社会上的人才交流大会来落实就业去向,部分人还借助于家长、亲朋好友、校友、同学及老理由的推荐,来获取就业信息,签订就业协议,而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的毕业生采取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策略,有的则宁愿暂时待业,而不愿匆忙就业,其目的便是为了继续复心考研深造,或先回家再设法对找就业单位。

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同时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 4

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

2.3.3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

择业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仅以用人单位所有制的性质为择业界限,而是勇于到各种所有制的性质为择业界限,而是勇于到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和单位就业;不再仅仅注重单位的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而更侧重于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和用人机制;不再过份强调“专业对口",而是更关注能否发挥作用。

2.4 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完善

首先,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成熟。各高校之间形成的分科类、滚动式的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更加发挥了其优势,校园市场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约占毕业生签约数的70%以上)。

其次,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得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择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再次,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在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指导的手段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各高校积级创造条件,依托全国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立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毕业生就业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

5

此外,毕业生就业关系合同化。即无论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只要录用毕业生,都必须签订就业协议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规范化、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3.1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调整的实质是通过调整压缩长线产业,加速发展短线产业,使各产业部门不断趋向平衡。而在这一调整过程中,被压缩的长线产业部门必然将缩小生产规模,减少生产。其中,走向衰落的产业部门不可避免地排挤出大量劳动力,当这些劳动力不能及时为快速发展着的新兴产业部门吸纳时,便会形成结构性的失业群体。在中国结构性转型时期,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其市场化程度又远远落后于前者的变化,造成现有的产业结构相对于青年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产生结构性供求不平衡。

3.2 大学教育体制问题

3.2.1 高校教育市场化滞后

在大学的教育结构上,一方面存在学校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高校在学科设置上更多的是以原有的模式进行招生,较少去参照社会的需求,在这种封闭的状态下, 在对大学生的培养上,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大致相同或者相似。培养的学生也是“千生一面”,没有特色,没有差别,缺乏竞争力。导致高校对市场需求的灵敏度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未能及时调整,致使学生未就业就先失 6

业。

3.2.2高校教育内容偏向出现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大学长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却短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许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结果造成培养的大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不能对接,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3.3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3.3.1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3.3.2错误的择业观

在地域上,大学生一般倾向于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往往是他们的首选,其次就是大连、青岛等二线城市。而基层、西部、小城市,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在行业上,公务员往往是大学生的首选,其次是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资企业,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他们往往不愿意去。 7

3.3.3对自身的错误认识

由于没有进入社会历练的经历,不知道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如何,大学生多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就是人才,是过去人们长期冠以的“天之骄子”。其实,在大学生工作初期,他们不能算是人才,只能算是人才坯子,还需要在工作中继续磨练。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好是造成就业难的另一方面。(1)浮躁、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一毕业就想拿高工资,谋好职位,出人投地,人为地造成就业难。

3.3.4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没有自己职业目标和规划。据一项调显示,在“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吗”一题中51.4%的人对此“只存在模糊的想法和原望” 。17.0%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人有3~5年的职业规划。学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能力、素质又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茫然无知,走一步算一步。

3.4.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

大学生就业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大多存在着盲目性。在19xx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已经正式推出并推广。然而,从职能设置、师资建设、办公经费等方面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形式是就业指导课。这种就业指导的理论课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自身也只是由学生到教师,并没有在就业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求职经历,缺乏对就业市场的深刻认识, 8

仅仅通过各种信息和资料的传递对学生很难具有说服力和实践性。

3.5.企业用人存在问题

一方面,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处于明显的买方市场,许多企业提高了用人的标准。本来是本科生、专科生工作的岗位,现在提高到硕士生要求,高中生的岗位提高到本科生、专科生要求。而应招的大学生又觉得在这种岗位上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宁肯失业也不愿意就业。企业招人的不合理客观上造成了企业求才不得和大学生求职不得的尴尬境地。

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不愿意雇佣新毕业的大学生,倾向于雇用有工作经验的人。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既不好管理,又需要花费培养,将来还可能跳槽。相对而言,雇佣有工作经验的人,既节省费用,又好管理。企业出于市场考虑的招聘理念使得众多的大学生被拒之门外。

3.6.来自大学生家庭的问题。

片面的“人才观”带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在我国“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思想相当严重,造成广大毕业生想往大机关、大事业单位、国企等一些好的单位挤、都想往大都市里走。一些偏远的、艰苦的、小的单位、行业没有人愿意去,造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3.7社会就业环境相对不公平造成就业难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正在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如公务员凡进必考,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必须面向社会公开、公平、 9

公正择优录取。但靠关系就业,灰色就业等现象还确实存在,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垄断企业,大型的效益好的国有企业,这一现象还相当严重,还有户籍因素等等,这给一部分没有优质资源的大学毕业生,造成不好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难对策研究

4.1.政府的对策

从政策层面出台相应的文件法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这些年国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法规,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比例,下基层去当村官,从大学毕业生中招收士官生等。但力度还不够,有些方面更有待加强,如促进公平就业、就业保障、 就业待遇等方面。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人才需求层次。

结合我国的国情,目前应当制定和实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发展政策。包括:(1)大力发展经济。(2)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略显不足。(3)督促高等学校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使各类高校培养有特色、分层次的人才。(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5)建立统一的劳动力流动市场。我国户籍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动,应该尽早尽快改革。(6)积极鼓励各类企业与高等学校合作,参与人才的培养,使就业学生符合人才市场需要。

4.2.高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0

4.2.1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素质劳动力是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高等学校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做好:(1)改革培养人才的体系。各类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体系,形成一个培养不同特色、不同层次的大体系。

(2)建立或改革实践类课程。高校应积极与各类企业合作,把实践类课程做好做实。(3)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高校应该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开展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并努力实现。(4)高校应该改善目前的师资结构。大部分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技能。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培训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引进具有实践技能的教师。

4.2.2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高校的就业指导要长期化、系统化、科学化,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学制,要以就业来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要包括与学生就业关联的方方面面,如知识、能力、观念、技能、心理等内容;要讲个性特征、讲科学手段。高校应该积极改善就业指导工作,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师资培训、办公经费等多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4.3.企业应改变思想、制定新的对策

企业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中来。企业是人才的使用方,最具有发言权,也最具有权威性。因此,企业也应该积极加入到解决大学 11

生培养和就业的队伍中去,企业具体应该做到:(1)应该与高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2)企业要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环境,建立实习生制度。企业鼓励大学生到单位实习,并选择优秀者留用。(3)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企业应该长远规划,不能太功利,一味强调要有工作经验,而把刚毕业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企业文化要使高效毕业生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4.4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4.1树立自救意识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需要树立自救意识。要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客观地分析自我,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调整就业观念和就业意愿,转变自己特有的一些专业偏好。要尽早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加强自身的就业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就业,如信息收集、主动联系单位、掌握面试技巧等。

4.4.2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自己能力的培养和持续的努力为今后找出路。现在的企业招聘员工不希望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所以大学期间除了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个性化学习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企业强调团队精神,所以大学生平时要注重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注重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4.4.3 摆正心态,科学定位

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摆正心态,冷静分析自我。在过高或过低评价 12

自己时,不要急着去应聘。要科学定位,脚踏实地,从培养自己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着手,一步一步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在应聘中处于不败之地。

4.5 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4.5.1让家庭教育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父母要改变原有的就业观念,鼓励孩子去基层接受锻炼,让他们学会吃苦。大学生就业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引导孩子降低过高的期望,重视用人单位提供的发展空间。

4.5.2.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父母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孩子要养成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摒弃被动的依赖、等待的就业观,代之以主动性的自主、竞争的就业观,树立自强、自立的就业思想。

4.6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化扫清障碍,规范就业市场,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在这方面,尤其应当强化对机关事业单位各种招聘行为的规范,强化对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用人方面的行为监察,真正消除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不正当行为。

通过完善就业法制、规范招聘程序、公开招聘过程、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管治等手段,切实扭转就业市场的不公现象。目前,的当务之急应是创新体制,破除各种就业壁垒。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保证人才公平竞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制度、就业分配制度和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 13

碍,构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公平竞争、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第五章 对大学生就业的展望

劳动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权利

所有人的失业都是痛苦的,所有人的失业都是值得关注的。当一个人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平静的生活幸福得很相似。但当失业袭来,即便真正的人生刚刚开始,没有别的负担的高校毕业生们的痛苦,也是各不相同。他们各自揣着一份脆弱的梦想和创伤的心灵来感受。

高校毕业生是失业浪潮下“最为敏感的人群”。他们充满活力,满怀理想,或者野心勃勃,具有挑战意识,是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活给了他们知识和涵养,也曾经许给他们美好的未来。大学毕业生青春梦想依在,应学会忍受焦虑,明白暗淡时光是短暂的,只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只要大学毕业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满足社会需求,在相对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中,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参 考 文 献

[1]杨伟国.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中国高教教育,2007(1).

[2]王建中.大学生就业障碍性因素及成因分析[J].煤炭教育,2005,(4).

[3]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4]宁登峰,周爱军.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定位分析[J].经济论坛, 2007, 14

(7): 40.

[5]宋善文,彭翠霞.社会公平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9, (4):100-104.

[6]姜尔岚.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 2006, (5).

[7]盛正朝,刘喆.大学生就业,你缺少了什么? [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9,

(18).

15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个人成长与反思

个人成长与反思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家人的关怀,老师的教育,自我的反思。我们总是经历许多事情,失败了,在反思之后,找到正确的方向,有了动力,重新再来,直至成功。可是,我发现自己总是缺乏毅力吧!高中时,大家都…

一名大学生的反思

20xx年1月各大论坛上出现的一则题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的帖子长达万余字发帖者自称毕业于武汉某高校毕业后对大学生活提出质问我们的大学怎么了20xx年1月4日记者经多方寻找终于以邮件方式联系上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

关于一个毕业大学生的反思的反思

近期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各方强烈反响网友对其贬褒不一几日前有机会读到该贴读完回想只觉得文中充满了负面情绪过于偏激作者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有些愤世嫉俗有点象现在网络中常说的愤青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

大学生的反思

大学生的反思于人于国而言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往往是通过其谈吐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体现的而国家的精神面貌又是由其国民体现的由此看来文化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人们都说学生是初升的...

对当代大学生的反思

剖析大学生自杀原因及如何预防自杀摘要由于感情困扰就业压力学业贫困以及歧视等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被誉为天子骄子的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自杀是什么使得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如此脆弱我们又该如...

读《一名大学生的反思——我们的大学怎么了》有感

我们的大学怎么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有过疑问看了这位大学生的感想整整长达20页的篇幅我看了很是震撼也很有感触的确他写出了现在大学的通病大学作为我们普通人眼里的高等学府应该是让每位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可是看看...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反思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反思睡懒觉迷网络泡吧K歌成为某些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电脑在一些大学生手里成了离不开的玩具今年年初一个名为一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的帖子在各大网站疯传帖主是中南地区某名校的毕业生文中对自己的大学...

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反思与重塑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反思与重塑摘要榜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转型期其教育效果和作用正在弱化本文从榜样群体的确立和榜样教育环境构建两方面反思了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得失探讨了榜样教育新途径关键词...

大学反思

大学我们收获了什么因为腰疼睡了一下午醒来索性拿起枕边的书靠在床头翻阅很久没有这样在灯下抱着暖暖的被窝看书了这个时候思想似乎总能挣脱一切束缚大二的时候看过一本名称北大才女的书当时书里面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大学我深...

大学的困惑与反思

大学的困惑与反思年华里我们失去的是一种心情当年的意气风发随着时间的雕琢棱角已经不是那么分明高中期望的大学生活和自己所处的大学生活有些离经叛道现在已经过去了34自己所能察觉到的状态就是空虚无聊那份致力于艺术创作的...

大学更应该培养大学生批判反思能力

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由我开篇立论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培养高级人才批判反思是对于某种事物现实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逻辑作出思考是西方大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于大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培...

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有参考内容)

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思考20xx年12月3日双选会如期举行游走在人群中第一次产生了危机感从19xx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截止20xx年夏季我国已铸造大学生成品近12亿意味着每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大学生人活着就要衣食...

大学生的反思(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