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时间:2024.5.13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桥之美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2、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介绍作者:

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检查预习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纤( )细 飞瀑( ) 孕( )育 相处( )

2.解释加粗的词。

驻足: 前瞻后顾:

四、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百度搜索】/userfiles/flyanzi/files/桥之美.mp3

2、请学生讲讲自己从文中获得的信息,有什么感受。

四、课文赏析

1.在画家的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 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五、美文品读

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六、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

桥之美

七、课堂小结

学生谈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八、作业

1.请选取一座在你家乡较有影响的桥梁,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美。

类文赏析:

2.课外收集关于桥的诗句。

九、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百度视频】/u89/v_NjQ1MDM4MTQ.html

六、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

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之美


第二篇:桥之美学案


《桥之美》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从画家的角度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欣赏角度。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布置预习?导学

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音

煞它风景( ) 着重( ) 颐和园( ) 前瞻后顾( ) 销魂( )

2、释词:

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度的忧愁、悲伤或快乐。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煞它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

前瞻后顾: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谨慎。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开始稍微差一点,结果会造成很大的差距。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吴冠中教授,江苏宜兴人,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同时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3)检查预习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美读语句,赏析品位

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味,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练习。

4、分小组讨论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写法与内容有何不同?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用途很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①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19%左右的脂肪,还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②0.5公斤大豆相当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猪肉,或6公斤水质牛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大豆比喻为“植物肉”。现在,用大豆可以加工成100多种主、副食品。经过加工的豆制品,90%以上的蛋白质都可以消化吸收,特别是豆腐,更容易被化吸收,是我国人民很喜欢吃的传统食品。

大豆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50公斤大豆一般可以榨8公斤油。北宋苏轼写的《物类相感志》里说:“豆油煎豆腐,有味。”这是我国食用豆油的最早记载。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

1、这两段文字按说明对象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2.文段中许多地方用了数据说明,请简要回答画横线处的数据分别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段引用苏轼《物类相感志》里的话,是为了说

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应具有科学性,语言要力求准确、严谨。请从上面短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感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从画家的角度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的欣赏角度。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预习?自学

1、辨清字形,读准字音

煞它风景( ) 着重( ) 颐和园( )

前瞻后顾( ) 销魂( )

2、释词:

驻足

史诗

销魂

美感

煞它风景

前瞻后顾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学习?研讨

1、检查预习

2、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美读语句,赏析品位

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味。 (参见课后练习二)

4、小组讨论

本文与《中国石拱桥》比较,写法与内容有何不同?

三、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大豆的营养价值很高,用途很广。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①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质,19%左右的脂肪,还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②0.5公斤大豆相当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猪肉,或6公斤水质牛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大豆比喻为“植物肉”。现在,用大豆可以加工成100多种主、副食品。经过加工的豆制品,90%以上的蛋白质都可以消化吸收,特别是豆腐,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是我国人民很喜欢吃的传统食品。

大豆还是重要的油料作物。50公斤大豆一般可以榨8公斤油。北宋苏轼写的《物类相感志》里说:“豆油煎豆腐,有味。”这是我国食用豆油的最早记载。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之一。

1、这两段文字按说明对象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文。

2.文段中许多地方用了数据说明,请简要回答画横线处的数据分别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二段引用苏轼《物类相感志》里的话,是为了说

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应具有科学性,语言要力求准确、严谨。请从上面短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12《桥之美》参考答案

二.2.⑴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⑵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略 4.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三. 答案:1.事物 平

实性 2.①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高。②说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 3.说明我国人民很早就食用豆油。 4.例如:“从蛋白质的含量来看”,这个短语用得很准确,若没有这个短语,那么大豆与牛肉、猪肉、水质牛奶就无从比较了。

更多相关推荐:
桥之美课后反思

桥之美课后反思一教学设想桥之美收录在人教版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的第三单元里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但是桥这篇课文与一般的规范性说明文不太一样它的语言生动形象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因此在教读这篇课文之前我详细地分...

教学反思桥之美

桥之美的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体现在深入挖掘课本当中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首...

桥之美的反思

浅谈多媒体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桥之美对于阿坞这样偏远农村的学生来说真正理解八年级说明文单元的课文是有很大难度的因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事物单调课外阅读极少这使得他们理解说明文单元课文十分...

桥之美教学设计反思

桥之美教学设计

《桥之美》教学反思

桥之美教学反思一课堂设想1准确把握并激活学生的兴趣点说明文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比较枯燥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

桥之美 教学反思

桥之美教学反思桥之美这篇课文属于一篇说明文语言相对来说较为生动活泼而且说明对象本身又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事物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课堂应该是放的出去收的回来的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应该能欣赏体会到一定层次的美我们...

对《桥之美》一课的教学反思

对桥之美一课的教学反思语文教研组周琪敏吴冠中先生的桥之美一文是一篇阐述其美学观点的小品文文章先指出了画家眼里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就是桥之美然后举正反实例具体说明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

杨绍林:《桥之美》教后反思 博采众长、发幽探微

博采众长发幽探微桥之美教后反思老周场中学杨俊梅在桥之美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语文教学与其它事物一样须在继承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初读课文感觉云遮雾绕不能领其要义心想学生会不会也和我一样读不出课文的含义品不出课文美...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2《桥之美》教学案

车陆中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题:12、《桥之美》备课时间:使用时间: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主备人:吕娜审核人:学生姓名:学习小组:教师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第12课桥之美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101页105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增强描写能力2进一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辅导自学指导完成课堂练习2问答法比较法情感态...

《桥之美》课后练习题答案

桥之美课后练习题答案一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本文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开去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

12.《桥之美》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

12桥之美研讨与练习课后练习题一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本文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生发开去能够谈出自己的看法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

桥之美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