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时间:2024.4.20

课堂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教得不好。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这表明,教师对自己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影响并没有足够重视。而学生却认为,学生有学习困难,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表明,教师在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教师本身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有很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

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和深刻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国外的学者也对反思的重要性作过阐述。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以说,没有反思的经验只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认识。而反思,可以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整改,发现的问题及时探究,积累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此外还能提高数学意识,优化思维品质。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了?以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反思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实没实现是衡量一节课成不成功的起码标准。教学目的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等,是教师进行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教师反思教学目的,实际就是要通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理没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

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不是已经掌

握?等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愉悦乐观等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学生无疑是大有收获的。而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大多数人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的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人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使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方法,并会用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相反,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还有就是下来个别调查。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的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的错就一定要纠;该集体强调的就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

二、反思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题式等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挂图、模型、实物、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好歹,完全取决于受教育对象的实际认知水平。反思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的、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最无聊、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最易忽略却很富教学价值的地方扩展。找教师自身的原因,寻求最利于学生接受也最乐于接受、最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最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如果是课题引入得太

平淡无奇,激不起同学们的兴趣,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成长历程、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等导入;如果是定理公式的推导证明仅仅限于教材学生不好理解,可以深挖教材发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同时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如果是例题习题的处理就事论事缺乏深度学生们不好掌握,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使同学们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如此等等,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上去。

三、反思教学价值

教学价值是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在教学的意义、思维的培养、道德情操陶冶上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不是有这么一句教育格言吗?“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发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深刻着我们的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情操。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页,我们就一定能做得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得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我们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我们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又如数形结合的方法教我们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我们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再如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可以给我们树立榜样激励我们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的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

要的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忘了或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得到的,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但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所以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目的在于塑造人,交给他们做人的道理,交给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多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

摘要: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精心设计,勤于思考,就要经常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应该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证课堂上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2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了吗?3在这节课上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呢?4有哪些学生可以得到指导与激励?5创造了多少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6课堂上能有多少次掌声、笑声和欢呼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所以作为教师来讲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注意到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自主; 指导; 激励; 创造

正文: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要上好课,就要精心设计,勤于思考,就要经常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我认为反思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生在课堂上有多少自主学习时间?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而课堂结构的改革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我们教师设计完一节课后,如果发现按照自己的设计,估计学生没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要将你所要讲的内容进行精简压缩。

二、 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情教师替代了吗?

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反问自己,学生可以自由完成的事情教师替代了吗?必须让学生思考得问题教师是否过早地公布了答案?一旦发现有这类现象,一定要坚决克服,切不可有不放心的心理。教师课堂上需要讲的,应该是全班大部分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共同问题。这个共同问题必须源于对学生情况的反馈了解之中。

三、在这节课上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呢?

学生课堂上思维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质量以及授课策略。所谓提出问题的质量,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适中,要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要有思考的价值。所谓的授课策略是指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课堂结构。

例如,同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师先让一个学生站立,然后面向这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么其他学生就很可能没有思考的机会。但如果改变策略,先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明确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思考,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而后教师再提问,那么全班学生的思维量就会大增。此时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

“积极的认知干预”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到了什么。一些优秀教师的精彩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干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一)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是对它草率地瞧一眼,打个勾或者表示一下就算了,而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与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与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

(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

(三) 课堂提问的设计,多提一些有梯度的值得争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这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同时要允许学生从各种角度提出问题和做出解答,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师不轻易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思路,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拨和引导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 有那些学生可以得到指导与激励?

学生在课堂上最需要得到的帮助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帮助。学生产生的学习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时,将会产生心理负担;当这种负担么有得到及时缓解时,就会产生心理厌倦。课堂激励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激励的时机、方式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研究本班每位学生的特点,并采用恰当的激励方法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激励。因此教师设计完一堂课后,一定要反思:例如,在这堂课上,将会有哪些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将会有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激励?等等。

五、创造了多少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从“教会”变为“会教”,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这里的“会学”实际上还包含愿意学、懂得学的意思。教师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应当是:通过每一堂课,让更多的学生会学,让每一位学生比原来更会学。

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集体表现相比较,个体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成功的课堂表现机会,将可能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这是因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感激之情,并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尤其是课堂上的成功表现,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好处”,从而产生自信与尊严,产生无限的学习信心与动力。显然在设计课堂时有意识地创造几次“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机会,就非常重要了。

六、课堂上能有多少次掌声、笑声和欢呼声?

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学习高效的前提与保障条件。在课堂学习中,热烈的课堂气氛、积极的思维活动,都要靠教师的课堂调动。

课堂调动的手段之一就是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堂气氛的营造。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与设计者,在设计完一节课后,要反思课堂上会有这“三声”吗?如果预测到这节课很少有产生“课堂三声”的可能性,教师就要重新修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了。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提高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

(二)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鼓励;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点头、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或用“You did a good job!”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Try again ,please.”等等。

(三) 教师应该防止产生师生间的隔阂。不要只注意优秀学生或者个别要求关注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所以作为教师来讲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注意到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我们每一名教师的责任,所以我们必须经常对我们的课堂进行积极的改进与提高。

新课程体制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是就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被动式学习”、“机械式学习”、“盲目性学习”和“他控式学习”是相对的。自主学习倡导提高学习者的自觉性、主动性、实质性地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发展思维策略和学习策略,全身心地情感投入。自主学习改变的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场深刻的课堂教学革命,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创建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结合多年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新课程体制下,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思品课的能力,着重研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希望获得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做到:

1、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及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批判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多向思维,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表达、去争辩、去思考。

2、开拓学生的潜在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各种资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资源,使学生能力的发挥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如讲到环境污染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环境实际,构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3、培养学生合作式的探究精神。某些问题学生一时解读起来有困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前后两排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式、探究式学习活动,小组内分工合作,角色定位,人人动手,人人动脑。在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寻求培养每个学生自学能力的新途径,从而让学生在互学、共学中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二、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让每个学生获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要使学生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和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因为,世界是发展的、变化的、进步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希望和未来。

求异思维是打破常规思维的逆向的创造性思维,它与创新思维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那就是创造。求异思维就是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合理、灵活而又巧妙地实现知识和经验的新迁移和新组合。创新思维就是要求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主要培养出学生的逆向思维性和发散性思维。

1、要创设适宜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和思维倾向。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会钻牛角尖,不会封闭自己的思想,不会遵循常规。这个环境是宽松的、愉快的,又是适度紧张的,还具有无畏性。如九年级思品第103-104页讲四项基本原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假设我们放弃四项基本原则,会有什么结果呢?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国家将会放弃社会主义旗帜;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将会失去保证;现代化建设将会变质;思想意识形态将会陷入混乱??如此等等。再如:教师在讲依法治国的意义时,除教材编者写出两点以外,还有没有其它意义呢?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他们会推导出以下结论: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会顺利进行;②公民的合法权益

才会有保障;③改革开发的方针才会持续贯彻;④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才能顺利实现;⑤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才会有条不紊地进行??2、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的源泉。思品教师也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哪怕是异想天开也行。教师要及时引导,千万不要泯灭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启智慧的大门,要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要无所畏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设疑引探,设疑引思,设疑引练。3、要培养并保护学生良好的心态。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心态,有良好的心态,学生在成绩面前看到的是差距,绝不是骄傲;在失败面前看到是成功,绝不是气馁。良好的心态是积极的心态,是健康的心态,是向上的心态,是永不言败的心态。有了良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升华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从而最终走向成功。4、要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这种信息交流是知识和经验的交流,是思想和智慧的交流,会演变成若干个思想和智慧,还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的成长,又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5、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思品教师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综合选择各种信息资料的能力,逐步学会科学分类。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处理教材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综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思品课能力的评价。1、设计习题体现自主性。教师在设计评价性习题时,要体现习题的层次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习题包括必做题、过渡题、拓展提高题等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均能获得发展。2、适度开放提高自主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安排的各种活动、交流和探究等方式,有效地设计适度的开放性试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究,自动生成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方案。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总结,肯定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升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3、全面参与升华自主性。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性学习的钥匙,记忆方法的总结,分析知识间相似性、相关性和排它性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本题型的构成、设计方法等等。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因为他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也是学习成果评价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人本教育”的理念。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学习就是指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

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科学的质量观的同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和探讨有关的问题,十分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教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 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作为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用科学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且要刻苦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比赛,在学生一步一步计算时,教师已迅速说出了结果,这样几道题下来,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疑问。趁此机会教师可以发问:看到老师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 有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逐渐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或大米一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凑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麽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2、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3、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

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要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地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观察已学平面图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以梯形为参照图形,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其它图形吗?你能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4、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的,在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再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例如:在教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让学生试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让数学课堂在多维互动中充满活力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备各项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创造性精神,“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型人才观,皆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急需要有一种能融合以往教育思想的新教育理念为指导,形成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追求,这样在教学中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易于接受的富有弹性的终身化学习与研究的课堂环境势在必行。而多维互动教学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他更能反映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下面就以我在所教课中《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为例,谈谈自己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设计这节课中有这样几个片断:

一、首先让学生有一个多维互动的空间。

片断一:(1)师:我们首先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看清游戏的规则:一个同学站在一点上,其他同学到这个同学的距离都相等,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后小组先讨论,然后汇报设计方案,最后操作验证)。

(2)学生汇报设计方案:

小组1:一个同学站在等边三角形的中间,三个同学站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小组2:一个同学站在正方形的中心,四个同学站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小组3:一个同学站在正方形的中心,四个同学站在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上。

(然后小组对以上设计方案验证一下,在学生站好之后)。

师:如果老师想参加你们的游戏应站在哪里呢?

小组4:以上设计方案都有人数限制的,我们小组设计一个圆,一个同学站在中间,其他同学站在圆上一点。

(学生验证小组4的设计方案,验证时有一个同学站在一点,用直尺向外测量,找其他同学站点)

师:出示小组4站的圆的平面图,并让学生指明哪两个同学所站点的距离最远。

(3)在游戏中把发现重要的点和线段画在圆上。

(4)师生根据游戏中得到的直觉感觉和平面图中的形象图形,归纳出圆的概念,以及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多维互动中能接近生活的尽量接近生活。

片断二:小小设计师

师:美丽的校园中要建一个圆形花坛,需要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60米的圆,怎么办呢?

生:用一根标杆插在一点上,把30米长的绳子拴在标杆上,旋转一周即可。

三、多维互动中要尽量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片断三: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圆,生1:对边对折找圆心,4厘米为半径画圆,沿着圆周剪圆。

生2:对角线对折找圆心,4厘米为半径画圆,沿着圆周剪圆。

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理念:

一、在“多维互动”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在互动中同时得升华。也就是说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数学,因为数学的根在生活,只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的数学才有活气,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把自己和学生死死的捆在教科书上,让学生死记,那么他们认为很枯燥的概念和公式。我们应该从他们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从生活实际引入,在新课中尽可能的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在互动中融合起来。在这节课中我就是让学生在生活游戏中利用原有的数学知识从三角形、正方形进而逐渐逼近圆。在小小设计师中学生利用圆规解决不了,那么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利用生活中简易的工具来解决,还有在正方形中剪最大的圆,这些都是把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融合起来使抽想的数学知识变的鲜活起来。

二、在“多维互动”中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各

种思维在碰撞和互动中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心理学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上,切断活动与思维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活起来,每位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种直觉感受。在这节课学生探索重点知识的思维是从直觉感受到形象图形再到抽象概念。这方面最多体现在游戏上,教材在突出知识的重点时运用折圆形纸片的方法,我认为学生缺少一点直觉感受和思维的碰撞。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这节课我是让学生生活游戏中直觉感受到圆、圆心、半径、直径,然后迁移到形象图形上,最后抽象出数学概念。

三、在“多维互动”中努力做到最佳结合。首先是师生的心理活动得到最

佳结合,其次是把教师的设疑——鼓励质疑——引导解疑的过程与学生的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的解疑过程最佳结合起来。在以上各个环节当中学生从

动脑设计、动眼观察、动手演示、动口评价、动手画圆、剪圆每个环节尽量使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达到最佳结合。

总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最根本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

创设情境激趣 营造课堂效果

创设情境激趣 营造课堂效果

陈乃祯 凤凰小学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进行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能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要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一、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境教学是渲染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者,教师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构成要素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学情境的互动,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我在教学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页上的第11题时,我先出示习题:“大米每千克2元、绿豆每千6元、香米每千克4元,特价大米每千克一元,每

人限买一千克;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让学生理解题意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这样的情境,“如果你是顾客怎么买最好?”让学生作为顾客轮流去模拟去买,让他们说一说各是怎么买的,花了多少钱?学生分组讨论,看谁买的5千克大米花钱最少。这样一来学生就展开讨论,使他们身临其境,亲自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激趣的情境教学,不仅有效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顺着思维惯性不由自主地往前探索,产生一个又一个解题方法。在此例教学中,我没有太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进入情境,学生就会“浮起来”,真正达到探索的目的。

二、创设和谐、愉快的交流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谐、愉快的交流情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问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接受教育,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课堂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创设学生感到真实、具体、有趣味的交流情境,以趣引思,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兴趣下参与教学。如:数学兴趣课上,我让学生解答一道古老的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心算??算不出来。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呢?鸡的两只脚和兔子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让鸡和兔的足数一样,那题目就容易解了。于是,我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有45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45×2=90(只)”学生齐声回答。“和先前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6只。”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叫起来,“这26只脚哪去了呢?”“被兔子们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知道笼子有几只兔子呢”?“有13只兔子!”学生们欢叫着,

枯燥的数学题目在活跃的、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浅显,这正是我那幽默、形象的引导所发挥出来的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探究总是以问题为对象的,学生只有面临问题情境才会有思维,才能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创设种种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对于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可见,问题情境应具有趣味性、接受性和探索性,即当学生面临问题时,遇有困难而又感兴趣,,需要努力克服,经过努力而又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猴子分桃子”的故事:猴子最爱吃桃子了,一天,猴子把自己管辖的猴群分为三个组,一组有4只猴分得3个桃子,二组有8只猴子分得6个桃子,三组有12只猴子分得9个桃子。故事讲到这里,我提问说:“同学们,你们觉得猴王的分配公平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公平,有的说不公平。这时,我拿出教具演示猴王分桃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猴王的分配是公平的。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来分桃的?如果用算式来表示猴王分桃的过程,该怎么表示?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循序渐进进行知识的过渡,使认识逐步由感性向理性深化,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着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四、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特别是低

年级的学生单独动手能力还比较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合作”的办法。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考虑到学生已有2—6的乘法口诀基础,我在设计教学时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1)猜想(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每句都有哪个数字,在什么位置);(2)试编(让学生自主探索编出口诀);(3)交流(交流编写经验、体会、结果);(4)应用(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口诀的编写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例如:我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首先,是对无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在纸上;其次,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的想象;对平行线永不相交的想象。这样,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在头脑中建立图象,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

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连贯性,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设计,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学生才敢于大胆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办法;提供和谐交流的机会,学生才能从中体会到了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合理角色,在课堂的大舞台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各自有所成长,才会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方法多 学生兴趣高

------ 听教坛新秀的教师上课后的思考

内容摘要:通过多方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从而使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教学,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包括几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用多种方法引入课题;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话; 优化复习策略,调动学生兴趣;结束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教学情境 兴趣 渗透

任何一位热爱教学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多方努力使自己的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从而使学生更加配合自己的教学,以

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所以说要使学生爱学科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必须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0xx年11月11日,我听了诸暨市组织的教坛新秀教师的几节观摩课,每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先进教学水平,设计精巧,语言精练,这些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还是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尤其是听了冯其斌老师的《酸碱盐复习——争当优秀鉴别员》和锋老师的《探索听命湖的奥秘——《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还有王亦锋老师的《复习课“石头纸”》,更使我学到了上复习课许多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因此,听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针对自己七年来在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整理,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入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一节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需要教师精心构思,然后奉献给学生。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和课堂的开局、中局、结局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开局堪称为一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可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列举几种我在科学课堂上引课的几种方法:

1、实验法或魔术法

学生对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用实验创设情境,科学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导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新奇有趣的实验,或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或师生合作,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的情境,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如:蒋老师在讲《物质的构成》时,做了“铁树开花”的魔术。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又比如:王老师在讲《复习课“石头纸”》时,他用初次见面,一份小礼---石头书,然后做了小实验,使学生对本节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用实验创设情境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其他环节,目的是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同时,启发学生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故事法

科学教材中有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科学家资料,都是创设情境的优质素材。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引课时,教师如能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如:在讲星座时,我就是以小熊星座和大雄星座的故事引入课题的,学生们听得兴奋不已。又如:《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就可以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学习佳境,又能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是思维

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精神。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编故事导入新课。

3、猜谜语、唱儿歌法

猜谜语和唱儿歌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导课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把要讲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如《空气》“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到处跑,动物植物都需要。”《我们的家园-----地球》:“不用发动日月转,春夏秋冬按时换,一日行程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这样导课不但有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突出特点,使平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更能在上课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

4、游戏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之一,科学游戏带有“玩”的色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动手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但要注意的是,玩只是活动的形式而不是目的,“玩中学”才是我们的出发点,明确了这点,教师在导课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创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等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如余老师在讲《神经调节》时,做了一个小游戏:我说你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又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一课,我就由玩磁铁导入新课:手心里握一磁铁,(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观察手背和拳轮上吸住的铁钉、大头针、书钉等,且甩也甩不掉,再让这只拳头接触小石块、橡皮、小铜片、泥沙等,却怎么也吸不住,学生感觉很奇怪,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

5、音像法

如录象、录音、广播、电影、电视等。如《四季星空》,可以播放有关星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星空的美丽、浩瀚与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导入新课。在讲《月相》时,我首先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让学生欣赏,然后抓住与本课主要内容相关的一句歌词“月有阴晴圆缺”设置问题 “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呢?”导入新课。其实月的阴晴圆缺说的就是月相的问题。这样的导课,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柔和的学习氛围,而且揭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不创设教学情景,科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1、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我在讲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时候,在讲解课本上知识点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讲一些我们在吃食物时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常见病如阑尾炎、便秘等及偏食的危害,分析学生们在生活中真实又典型的饮食现象,让他们意识到偏食不好,为了健康我们必须要全面饮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意到自己也有一些不良习惯并决定改正。使学生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学生就愿意学习科学,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2、关注社会热点

针对20xx年上海世博会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精神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展示文明、进取、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中包括城市发展更加生态、更加环保、更加绿色。我们教师在讲解颜色、光学、环保等方面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运用。再如“嫦娥二号”这一热点,我们可以在能量转化和运动等方面对学生讲解。讲地震方面的知识时,玉树地震的例子在当前是再好不过啦。对这些学生都非常喜欢听。

3、法律、法规的渗透

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渗透一些给学生们,效果很好。如在讲《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时,我给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在讲《大气污染》的时候,我告诉他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使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重了身边环境的保护。

三、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话

如对于植物缺少各种化肥时出现的现象,我相信好多老师在讲授之前还要反复记忆,生怕自己忘记了、弄错了,我也是这样,学生更加不必说了。后来我反复琢磨,找到了一种永远不忘的方法——小口诀:小“氮”黄;红“磷”;小“钾”斑。现在我的学生对这道题的考察从来不会错了。在讲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分子和原子时,由于很抽象,看不到、摸不着,很难让学生理解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我采用的是橡皮泥,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的原子,这样就一目了然啦!学生们也就不觉得这部分知识难啦!

四、优化复习策略,调动学生兴趣

“上新课容易,上复习课难”,这是众多教师的感叹。我也不例外,因为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且没有公认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上公开课时总是避开复习课。通过这次听课,我意识到要想使学生对科学课感兴趣,必须要优化复习课的策略。

首先,题目要新颖。平时我们遇到复习课时,通常不加思索的就是“第X章的复习”或者“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也就是课本上第X章的标题加上“的复习”几个字就OK了。结果是没有新意,使学生一看就觉得没有意思,提不起兴趣。这次听课中三位老师的复习课题目都非常有新意,一看到题目就想听内容。另外三

位老师的课优点各不相同。冯其斌老师的《酸碱盐复习——争当优秀鉴别员》不仅是知识的汇总,更是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受益匪浅。正如评委老师说的:“现象——清清楚楚;结果——明明白白;性质——真真切切,深入浅出,链式反应比较新颖!”锋老师的《探索听命湖的奥秘——《地球的外衣——大气》复习课》,王老师以自己的云南之旅为线提出了问题:听命湖的奥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知识点落实的很实,提升了科学素养。王亦锋老师的《复习课“石头纸”》,从头到尾想让学生不认真听都难,王老师从生活中热点与现象中取材,思路清晰,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眼”和“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扬起思维之羽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深思求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引人深思,催人奋进。可以采用口头总结式、讨论式、游戏式、表演式、悬念式等。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使学生爱上科学课,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工作,需要长久细致的努力,使学生变得越来越爱生活、爱学习、爱科学的兴趣将有增无减,整个心灵也就不断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 记一次公开课后的感想

我因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晋升中学一级物理教师的需要,于20xx年9月14日上午第四节在张新镇中学九(一)班讲解一节公开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简单电路》,这一节内容不多,也较枯燥无味。为了吸引学生,我一改常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把该节课教学的过程简单分析,和大家共勉,也请大家多指教,以便更好促进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一、 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教

学方案

在上课之前,为了深入了解学生,我主动找班主任张老师了解班级概况,和同学们交谈了解班级情况,还提前进班听了几节课,向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全面认识班级整体状况。接触学生,记住学生的姓名,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便于在掌握学习情况,上课喊到名字,能感到老师的重视,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的隔阂,方便了交流,课外交流,便于跟踪发展动向。认真备课,领会大纲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和教法,认真贯彻三维目标的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制定适用的导学案也是至关的重要:预习要知道哪些内容,要准备那些器材完成什么任务,课堂上还要老师引导知道那些,哪些是重点,哪

些是难点,如何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如何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一起,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应变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测问题都要做的心中有数。

二、 巧设布局,设置悬念,自然引入,把知识融入到学生身边 在进入课堂走向讲台准备上课时时,我发现教室里的钟表坏了,其实为了便于讲课掌握时间,我才拿起钟表检修,同学们看到了,热情的告诉我:“表坏了,正要准备扔了换新的!”我翻看了一下,发现电极氧化了,就去除锈蚀,换上新电池,钟表正常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感激的掌声。我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本来是为我讲课掌握时间而修,同学们认为我为班做好事,热情的同学从内心打动了我,心和同学贴在在一起,同学们对我的付出表示感激,鸿沟消失,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铃声响起,新课开始,我借此还进行节约意识的思想教育,把“物理就在身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很好地贯彻,而且还自然引入了新课。真是意外收获,一箭三雕。

接下来我拿出一个潜水泵上配用的电容,将其两级碰触,无异常现象。然后把两极插入插座中充电,拔出后将两极碰触,看到迸出火花,听到惊人响声。再一次被这奇特的吸引住脑海里闪现出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在同学们急切想知道原因的情况下,我因势利,提出知识“电现象”,引出如何得到“电”?如何利用“电”?自然引入新课,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等。

为了让学生认识的更具体,我把教材上的器件都找到,还补充了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器件,如电源中的中的变压器、学生电源、充电电池、蓄电池、太阳能充电电筒、手机电板、发电机等;用电器如灯泡、电动机、电风扇、热得快、电磁炉、电视机等;开关如单刀单掷开关、单刀双掷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闸刀开关、空气开关、水压开关、自控阀,还补充准备了可控硅、开挂三极管、具有开关功能的集成运算集成块;导线如普通导线、电缆线、漆包线、同轴信号线等,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兴趣,也为老师认真、敬业所感染,学习激情进一步提高,严谨治学也受到影响。

在讲电路图时,先介绍电路图的定义,然后用打谜语的方式让学生提高兴趣。我在一个大盒中分几个小盒,上面贴上谜语,里边放上奖品,如电动机,音乐盒,led灯,小喇叭等开发智力提高兴趣的物理玩具。谜语风趣,像“一个西瓜砍两刀”,“小小蚯蚓圆中跑”,“大小铁钉背相靠”,“蘑菇长大是符号”等等,同学们抢答积极,答对的可得到奖品,即在娱乐中记住知识,又体现了劳有所酬的思想。

在讲画电路图时让同学们自己形象的比喻,把步骤牢记清楚。经过激烈而又生动的表决,把“用符号代元件”比作“换器官”, “导线画的横平竖直”比作“整形”,把“元件画的美观大方”叫“美容”,讨论电路图的角部画符号,既不美观,也不够“重视”元件的作用开关“合不拢嘴”不够美观等等,学生既牢记了知识,有提高了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学习气氛愈发高涨。

在讲短路危害时,我先接了一个家庭照明电路,让其正常工作,然后用电吹风芯加工成的导体,展示给大家,用纸包好,接到电路中,接通电路后,看到纸马上被烧焦,“恐惧、

好奇”、想知道原因,严重后果、危害之大不用解释,“如何预防”这一问题急切想知。我顺势引导,“短路的危害和预防”迎刃而解。

三、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调整方案,真正做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时,提问抽查发现同学们大部分没有认清,把它们搞混,这是我未预测到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临时改变教学方案,通过引导,讲解,使同学们把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四、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得到锻炼,完成基础教育同时,扩大知识面,挺高动手技能、阅读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对于电路的工作状态,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电路,把手边的灯泡接亮,还要控制住灯泡的亮和灭。学生很快完成。我对同学们顺利完成任务提出表扬,肯定成绩,使他们树立信心,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动手,还理解了通路和断路的含义。

为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我提出“开关有通断,会有短路状态吗?”这样的问题,通过激烈的辩论,得出开关没有短路状态。还讨论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接电路前“断电”,运行前“试通”,工作时“控制”。通过演示串联两只灯泡“让一个灯泡被开关将两端短路”认识了开关可以改变连接方式,还了解了局部短路的后果。

五、多手段、多方式改变教学手段,提高兴趣

为提高学习兴趣,我精心挑选教具:课本上的,使学生直观;生活中的,让学生感知物理不遥远;高科技的,学生觉得物理用处宽。为了使抽象的具体化,如电路连接,我让学生通过实物理解,开关的作用我用多媒体展示,把高科技的直观化理解,对于电路符号,电路图画法,通过谜语转化记忆,生活中美容作类比,兴趣中记忆,理解深刻,思考到位,应用熟练。

如今电气化时代,多媒体为教学扩大了

六、及时巩固、总结,强化训练,是系统化、条理化掌握知识关键

课堂活跃,教学方式多样,势必让学生感到知识重点不突出,内容杂乱无章,总结知识点,知识系统化恒尤为重要。学生总结梳理,老师点评,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为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题目很关键,不能使学生搞题海战术,就要让学生通过精炼提高能力:我在随堂练习时就把课后作业完成了。课堂作业又选了两题:一是给原件,按要求连接电路,并画出实物图,提高了知识水平,还为下一节做铺垫;二是给出几个电路图,让学生说出闭合开关后哪个短路,哪个断路,哪个电路通路,哪个不是完整电路。为了轻松气氛,我用小品《卖拐》上下联,演说“摇一摇拐一拐缘分,吃一堑长一智谢谢”给出,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节课。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想上好一节课,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是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根据知识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法是关

键;及时总结,强化训练,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才是最终目的!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认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促使教师更好的专业成长。用公式表示即“成长=经验+反思”。但反思,不单是一种习惯、一个方向,还是一种能力,一…

数学教学反思及总结

本学期教学反思及总结本学期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回顾一下自己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实践,感觉既漫长又短暂。整册数学书六个章节教学。在教学中,我本着将理论与实践,将课内与课外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初中英语教学反思。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

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教学反思刘士敬开学两个有来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三章旋转。两个月的学习生活在上周接受了检验,平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张张试卷中得以体现。就这次的…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通过八年级数学一个多学期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当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时,我们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该做适当的评价和提示,以弥补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之处,…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数学教学课改反思——如何吸引住学生石堰初中张学平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

教师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

课堂教学反思报告

教学反思2Teachingrefle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

《洛伦兹力的应用》的教学反思

洛伦兹力的应用的教学反思高三年级杜云洛伦兹力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对这一节的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有兴趣来学教这一节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1知道带电粒子垂直入射匀强磁场会在磁场中做匀速圆...

1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怎么写

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怎么写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中的心得记录得与失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没有格式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反思一样的教者上完课后对照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突出解...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范文一反思学生在村小教师面对的都是一些没有英语P基础的十来岁的孩子要让他们听懂会说会认会写词句难度是很大的要做好工作只有永不言弃二反思教材目前用的马承英语教材内容太多次序不科学缺少趣味性内容多造...

英语教学反思范文

英语教学反思范文篇一英语gt教学反思gt范文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

教学反思(5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