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时间:2024.5.15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师:板书:居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

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

“吴音”什么意思?

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 ráo)吴侬软语(wú nó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 ..

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谁来试试?

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

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

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

师:哎哟哟,真好哎!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词的作者是 。 生齐读:辛弃疾

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师:放音乐。(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放音乐。(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

生:卜算子

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

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

生:读“清平乐”

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还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低矮的草屋。

师:说具体一点。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草屋,矮矮的,很少的几户人家。

师:引读《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指名读《村居》,相机指导朗读。

wēnɡ ǎo wò bāo lián pénɡ

翁 媪 卧 剥 莲 蓬

师:为什么念bāo?

生:表示把东西的皮去掉时念bāo。

师:“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

??没有人知道。

师:同学们,这里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师: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指导朗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古人读诗时还会手舞足蹈,像这样(有节奏地手舞足蹈),师生齐读。

师:诗词是讲究平仄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老师引读,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师生齐读)

师:读了三遍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答看到的画面,教师就用视频出示画面,并要学生读相应的句子。

师:把几幅画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再仔细看看,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 师:放流水声。

生:少了溪水。

师:对。小溪怎么流的呢?

生:缓缓地流着。

生:叮咚地流着。

生:潺潺地流着。

师:说得真好。绿水村边绕,这溪水把几幅画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让我们在这潺潺的溪水声中再来读地读这首词。

放音乐,师生齐读。

师: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生:不重复。因为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不同的意思 。

师:具体说说看。

生:第一个“溪”是说在溪岸上,第二个“溪”是说在溪东,第三个“溪”是说在溪头,就是在小溪的上游。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不重复。诗人会在哪儿呢?他在干什么?他看到了什么?

生:诗人会在屋外。他看到了小溪。

生:诗人会在屋里,看到了翁媪相媚好。

生:诗人会在小溪边,看到了大儿在溪东锄豆。

师:具体在哪儿?

生:在溪对岸。

生:诗人在溪边看到中儿在织鸡笼。

生:诗人在溪边游玩,看到了小儿在溪头剥莲蓬。

师:诗人可能是诗中的人吗?为什么?

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老翁。

生:诗人可能是诗中的小儿。

师:放溪水音乐,引读。(让我们再来读读,把诗中的人、景印在心里。)

师:谁来用一个字概括一下你读后的感受?

生:美。

生:爽。

生:好。

师:最好能用诗中的一个字。

生:醉。

师:“醉”字好啊,(板书:醉)村里的景让人都醉了。沉醉不知归路。那咱们就不回去了,和这家翁媪聊聊。引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相媚好”什么意思?

生:互相夸奖赞美对方的好。

师: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

生:我来说翁夸赞媪,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能干,为我生了三个儿子。

生: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漂亮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美。

??

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出示: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 。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

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来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

??

师:执子之手,白头偕老。唱(《最浪漫的事》)我们来送他们一个“媚”字,一个“媚”字,让人醉了。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先来夸夸谁?

生:我来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你真勤劳!

??

师:是啊,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也许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媚好,就这样让人醉了。

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小儿就在溪头莲蓬处。”小儿是怎么剥莲蓬的? 生:卧在那儿剥莲蓬。

师:“卧”什么意思?

生:趴的意思。

师:带进诗中去读一读。

生:溪头趴剥莲蓬。

师: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趴”没有“卧”好,不生动。

师:还可以用哪个字?

生:躺、睡。

师: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

师:那你是怎么理解小儿是怎么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师:看他的小脚丫,你能让它们动起来吗?

引领学生以手代脚丫自在地动,使小儿悠然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

师:在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

生:聚精会神

生:全神贯注

生:目不转睛

生:专心致志

送一个词给他,他在剥莲蓬时态度怎样?

师:这一动一静,让人醉了。板书:醉中有最

师:那大儿、中儿他们就不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

生:调皮鬼,你怎么不听话?

生:小捣蛋,??

??

师: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说他是“无赖”。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生:和睦的家庭。

生:和谐的家庭。

师:我们不是在创建和谐社会吗?这样的家庭你羡慕吗?

师:看到这情景能不羡慕吗?他更羡慕小儿,所以写了(引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酒不醉人人自醉。经历了征战二十多年沙场的作者,他会怎么想?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多好啊。

??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翁:你家这么多人就住在这茅屋里,冬天来了,你们怎么过?你们为什么还总是笑容满面呢?

生:我们虽然住得不好,但是我们一家和睦。

生:我们居住的条件虽然不好,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快乐。

??

师:茅屋虽小,我住觉宽。物质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啊。 师:诗人住在这村子里,他想到了什么?

生:平安。

板书:安居乐业

师:我们再来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师生齐读

师:征战沙场,诗人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没有战争。

生:国泰民安。

??

师:板书:居危思安

师: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园。

师:放音乐(明月几时有),唱《清平乐·村居》

下课


第二篇:《牛郎织女》窦桂梅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作者:叶圣陶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6uDo2m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

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备注:该课文是根据叶圣陶文章改编的。选自苏版教材。)窦桂梅:《牛郎织女》教学实录编者按: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语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生,一个语文老师的兜里应该有故事,并应适时热情的向学生“兜售”。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步骤:(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一、写了什么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么?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一)、梳理人物关系。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

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生:主要有牛郎、织女。(板书:牛郎织女)师: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生: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板书:王母、老牛)师: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自然地谈到:还有“喜鹊”)。生: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板书:哥嫂)生: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师:(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将以上“人物”板书。)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来,聊吧!生: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师: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生: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引导全班同学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师: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生: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笑声)师: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师: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生: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师: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一起说出),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生: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生: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师: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联系你六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生: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

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师: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生: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师: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还有没有?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生: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掌声)师:你的发现有道理。我在农村长大。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生: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的挺美满。”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师: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板书: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学生读:美满)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生: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朗读课文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的不好,因为第一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的热,冬天非常的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而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师: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生:我再谈谈牛郎和他丈母娘王母娘娘的关系。(笑)王母娘娘是个第三者,她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发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师: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借着你的启

发,那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生:(读课文)“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生:我再谈谈喜鹊。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板书:喜鹊)生:文中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孩子,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笑)师: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二)、人物归类。师: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生: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老师相机板书)师: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生:属于动物。师: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板书)生: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板书)师: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生:那就是喜鹊。生: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掌声)师: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三)、概括内容师: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生: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对老牛非常好,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于是牛郎就认识了织女,并结婚了。王母娘娘反对,于是她就去抓回了织女。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师: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二、怎么写的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同学们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这个故事的。作为六年级同学,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生:比如说叶圣陶老爷爷

在写作上,用哪些方法啊、手法啊,写这个民间故事的。生:应该要分析文章的层次,故事是怎样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啊,等等。师:那现在再把课本打开,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融到里面去,读读,看叶圣陶老先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故事。前后桌可以讨论讨论,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学生先读课文、讨论后,再发言。)(一)、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生:我觉得这个故事用了许多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师: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生:对!看第三小节,“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这是第一个悬念。第四小节,“这姑娘是谁呢?”又是一个悬念。后面还有老牛最后讲的那句话:“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留下的皮究竟有什么用,这又是一个悬念。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救她呢?这还是一个悬念。(老师相机板书“悬念”。)师:这里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就看这第一个悬念,谁来读前半句,谁来接读后半句?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把“牛郎”读得的憨厚而亲切)。生:是谁叫他呢?(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谁”的重音提示。)师:还可以怎么读?生: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把“牛郎”读得短促而口语化)。生:是谁叫他呢?(学生在语境中感觉,读的也是很口语化。)师:再读读下一处悬念。生:“这姑娘是谁呢?”(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中,读出了故事悬念的味道。)师:憨厚朴实、心眼好的牛郎,遇到的是位仙女,想象此时的心情,该怎么读这句?生:这姑娘是谁呢?(学生故事把“这姑娘”和后面的内容停顿开,前抑后扬的语气。)师:其实呀,这“悬念”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用到。就像评书《水浒》中一个人物出场前的描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让我们这个着急啊,必须等到听下回,于是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武松。生:就是这样,比如后面的这个悬念“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人们都说办什么事比登天都难,上天怎么能成呢?把你的胃口全都调起来了,于是你就急于知道故事后面的内容。师:这样的悬念该怎么读?这个“可是

”虽然没有标点,但你要是读的话,也许可以?生:我要是讲故事的话,就停顿一下,读成“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生:“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学生读得若有所思的样子。)师: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我相信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生:要说情节,我觉得设计得很巧妙。一开始先是说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接着写牛郎和老牛的好。老牛帮助牛郎认识织女后,本来两个人感情好,可是偏偏王母娘娘出来反对,然后再到结尾,喜鹊来帮忙,我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一步步引人入胜。师:哥嫂待牛郎不好,引出老牛却和牛郎好,这也叫故事的“反衬”,故事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生:还有,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很有特点。老牛在一天晚上对他说话了,告诉他明天黄昏的时候,翻过右面那座山,山那边有个湖,湖那边有个林,林里有个姑娘。让他别错过了这个机会。你看,这几处地点,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玩,一句接一句,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听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生:而且这里课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让老牛说话。这头老牛就像牛郎的老师一样,教育他:“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该生用循循善诱的语气读)生:这几处地点之间的确关系紧密,(学生用急促的语气读出地点的味道:一座山,一个湖,一片树林,一位姑娘)若丢掉一处,牛郎就会找不到织女,那他们可就没戏了。(大笑)师:是啊如果不写具体,就叫语言不细致,或者用古人的话,叫“不及”。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视角。那我们再罗嗦点,不是写细致好吗?是不是越细越好呢?谁试着能添油加醋地读读老牛的话?生:我试试,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牛郎啊,你翻过右边那座山,记住了,一定是右边,不是左边那座,你记住没有?”然后他又说:“山边有个湖,湖边有一个树林,树林可大了去了,你一定要注意,树林里有个带鸟窝的那颗树,一定要找到带鸟窝的那棵树啊,在那颗树下,有个姑娘在那乘凉呢,那一位就是织女,赶紧找她。”师: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感受?生:我要是牛郎,听完他的话我都蒙了。我到底上左边还是上右边那座山啊?到了湖边我还得找,鸟窝在哪儿?等我找到那颗树,说不定织女她们都飞回天上去。师:所以太细,说个没完没了,那就是“过犹不

及”。描写得适度才叫恰当。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们的启发呢。通过人物语言的讨论,我们发现,将动物放置在故事情节中,人格化,并让其说话,是民间故事钟爱的表现手法,这一点要注意。还有别的发现吗?读读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学生浏览课文。)生:全篇的几个自然段,大多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的,有许多串联时间的线索。像第一小节,“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一个时间线索;然后第三小节的“一天晚上”也是;第四小节是“第二天黄昏”,然后是“中午”或者“早晨”;然后第七小节还有“一天”;然后下面还有好多好多时间线索,比如说“一天”、“从此以后”、“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夜晚”等等。师:嘿,你这个“线索”用得好。这样写,好在哪?生:有了这些时间线索,就能具体地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故事。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时间作线索。好多故事的开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师:对,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大多故事都会这么开头,特好玩。就读读你提到的这个时间,让我们体会这里的两个“很久”。生:“很久很久以前”。(学生拖腔,前一个“很久”慢,后一个“很久”快一些。)师:通过读,你想告诉我们,这“很久”究竟是多久?生:一千多年?两千年?总之,太久了吧。(学生摇头晃脑,再读,)师:这个民间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好神秘啊,好遥远啊,于是它就有了神秘的吸引力。这就是开头这个时间的韵味所在。你们再读。生:“很久很久以前……”。(学生读得很有韵味。)师:还有“一天……从此;一天┅┅从此……”,其实啊,也好玩,想想讲故事的时候,这样的词有什么用?生:故事你要向别人讲啊,讲着讲着你要忘了下面的事了,用这样的“一天”、“从此”怎么怎么样过渡一下,故事就能继续讲下去。师:这些时间线索就像一条漂亮的项链,把每个情节的珍珠串联起来,而且让故事更加口语话,有益于口口相传呢。(二)、体会故事感情师:表达故事的方式很多,如果我们细致展开的话,还能谈个没完。暂且聊到这里。当然,这么多方法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用这些方法究竟要表达什么呢?生:我觉得民间故事最终要表达的,就是故事的思想感情。故事不感人,谁还讲下去呢。师:说得太对了,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走进这故事的文字里去,体会体会这篇故事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题目叫《牛郎织女》,咱就在两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一遭。先找到两个人“相识”的段落读读,谈谈。生:“织女见牛郎

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师:注意“决心”这个词。决心是指对某件大事的重要选择。(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如果你就是那天上的神仙,我想问问(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织女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呀?生:牛郎心眼好,我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笑)师: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劝劝她吧。(板书“决心”)生: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是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说不定还会为此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留在人间了。生:(扮演织女的学生)谢谢你啊,姐姐。但我觉得在天上每天织啊织啊,这日子单调、重复、乏味,让我觉得那样的烦恼。我厌倦了天上的生活,我想到人间追求自己的幸福。生:可问题是,你也得替我们大家着想一下。你被发现下凡了,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生:(扮演织女的学生)不要紧,你们回去啊,就说跟你们没有关系,我是偷着下凡的。真的也对不起你们了,反正我就决心留在人间。(笑)生:织女啊,现在你觉得牛郎好,可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眼光?万一他以后变心了,那怎么办呢?生:(扮演织女的学生)我相信自己的眼力,他变心了那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笑)生:织女啊,你认为你能跟牛郎过上好日子吗?他那么穷,你在天上住惯了,能习惯过穷日子吗?生:(扮演织女的学生)穷是穷了点,可我问你,是吃得好重要,还是心情好重要?(掌声)师:听着织女的决心,好感动。织女的“决心”换来的结果是——生:“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织布,日子过得挺美满……”(读课文)师:他们结婚后的生活,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形容,叫做——“美满”。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了这个“美满”,注意,文中说“挺美满”。你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生:因为毕竟他们家还是挺穷的,不能像富人家那样日子过得非常美满,锦衣玉食,但是至少我觉得两个人没有原来苦恼,还是无拘无束的,所以是挺美满。生:我觉得这个“挺”字可以表现出,尽管他们家很穷,你看图,男耕女织,仙女也得下地劳动,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不过他们心情好,所以说“挺美满”。师:男耕女织,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元素,追求自由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却甜。让我们分享他俩理解的“挺

美满”!(课件: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师生把第二段唱出来——“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学生情不自禁,一起跟着附和起来。)师:“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就是他们“挺美满”的真实写照。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两人的相守,也算相濡以沫,他们有了一子一女,那叫——(课件通过画面设计讲图片中“女”与“子”合成一个“好”字。)生:好——美满!(掌声)师:从“挺美满”,到“好”美满,你怎么理解?生: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甜蜜,一对儿女那可是锦上添花,能不说是好美满嘛。生:享受着这样的天伦之乐,这在他们的心中,苦日子的味道最终也是甜,这就是“好美满”!师: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地祝福这一家人吧。(齐读两人“相守”这一段的描写,“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从此,牛郎在田里……”)师:天有不测风云,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将他俩隔开,这时候,牛郎选择的是放弃吗?生:牛郎下定了“决心”要追回织女!师:那么,牛郎的决心在哪里?生:“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便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学生朗读这句时,播放波涛汹涌的声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生: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这时,与其说牛郎心急如焚,不如说心如刀绞。师:看啊,听啊,那可是一道天河呀,作为凡人的牛郎怎么能过去呢?生:牛郎是拼了命的,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飞是飞不过去,但他愿意守在天河边,哪怕在天河的一边等上百年千年。作为一个凡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师:从此——(引读课文。)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等织女,织女在天河那边等牛郎,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师:原来,织女也在岸边等,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我的心上人隔岸相望。从相识,到相守,到最后相望,再宽的天河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决心。牛郎织女的决心感动了人们,感动了万物众生!喜鹊来了——(引读课文最后自然段。)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师:那座桥可是喜鹊搭起来的,这自古就被称作相思鸟、恩爱鸟,表示团圆喜庆的喜鹊,搭起的横跨天河的桥多么美丽而壮阔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相会。想象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说说望穿秋水的他俩彼此会怎么诉说。(课件:牛郎对织女说:;织女对牛郎说:。)生:织女对牛郎说,牛郎啊,你最近过得好么?让你为了我受委屈了。生:织女对牛郎说,牛郎啊,我好想你啊,我们一年才能见一次,你还好吗?孩子们还好吗?生:织女对牛郎说,你们在那边过的还好么?在那边王母娘娘没有欺负我。不过,我那姥姥真是的,她难道不能宽容、尊重我们的爱情吗?(笑)但是,我不怕,我们的身虽然分开,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师: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生:牛郎可能对织女说:织女啊,我好惦念你啊,哎呀,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太想你了。我们这边孩子们也都想着你,天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生:我……我……想你……(该生说的不通畅。)师:这个牛郎太憨厚了,心里有,嘴上说不出,但最了解牛郎的莫过于织女了,肯定是此时无声也胜有声。也许,他们俩见面都说不出话来,上面的话彼此全装在心里。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成就他们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生:是不变的心。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一颗心。生:我觉得是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生:我觉得是一颗彼此真诚相待,永远不变的坚贞的心。师: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生:如果我是牛郎的话,那我觉得还是美满的,能让彼此得到安慰,每年能让孩子和妈妈见一面,总比见不到要好,如果几千年,见不到织女一面,那牛郎肯定受不了,孩子肯定都思母成病了。生:我想,如果说让牛郎天天和织女在一起,是一种奢侈的愿望,那一年能见上一面,已经不错了。不过呢,像我们和爸爸妈妈,能天天在一起多好,一家人要一年才能见上一面,我觉得这也是不美满的。师:庄子说,“相濡以沫”。不过后面还有一句,“不若相忘于江 湖”。意

思是表示两个人在最为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像两条鱼被河水冲到岸边搁浅,它们为了保住对方的命,就用它们的唾液来滋润对方,以此来延续对方的生命。但庄子认为,与其这样,不如赶快各自游回水里去,彼此忘记,反而减少对方的痛苦,那才是对对方真正的好。生:我不这么认为,真正相爱的人,即便是死了,心也不会分离!(掌声)生:我认为,美满不一定是要天天在一起,如果彼此都保存着对对方真挚的爱的话,这也算很美满的。所以不管天河有多长,天河有多宽,天河有多么的汹涌,我感觉牛郎和织女他们都能苦难见真情,他们都能够相依厮守,古人说的好,“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憧憬这样的爱情。(大笑,热烈掌声)师:因为爱,希望天天在一起;但也有天天在一起,反而不爱的;更有因爱,不想让对方承受痛苦,而选择放弃的。不管怎样,“爱情”是我们生命中绕不开的长长的日子。我尊重同学们的意见,敬重你们能这样大大方方地谈成人对你们刻意回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体悟。生:不管如何,他们用自己这份坚定的信念,固守着心中对纯洁美好爱情的执着向往与追求,就足以让我们感动了。师:亲爱的同学们,也许,正是这一年一见,才成就了这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你们的理解和我们古人、和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相同。(出示《鹊桥仙》)生:“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师:也许,织女和牛郎追求的“美满”爱情,胜过人间无数。回过头来,通过“怎么写的”这一个环节的讨论与畅聊,再来说一说你们的收获。生:我的收获真大,我知道了作者是采用“人物、悬念、情节、线索”等等表现手法写这个故事,表达情感的。师:借助这些表现手法,我们又进一步地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写的了,即通过两人的“决心”,来表达两个人的感情。现在再用一句话,概括来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生:写了牛郎织女决心追求美满爱情的故事。(学生借助黑板,用重点词连接的方法概括文章表达的主题。)

更多相关推荐:
清平乐村居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之路文化寻根之旅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实验小学孙美玲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使自己凝聚在一起的力量这力量是各民族的生存之根中华民族作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和贡献的世界最大的民族使其凝聚在一起的超凡...

《清平乐 村居.》教学反思doc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

语文窦忠萍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那个儿子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抛出的问题看似简单而无聊实际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教师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而是直接问你最...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与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清平乐 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

《清平乐 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笔下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

《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2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3把词改写成记叙文教学重点难点读中悟情读中悟境教...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内容附图。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洪家中心校党晓妮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1给画...

清平乐村居教案

清平乐村居执教曹萍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尝试进行入情入境的品词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词...

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