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IS-《稻草人》教学案例

时间:2024.4.20

《稻草人》教学案例 《稻草人》是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童话。教学中,我抓住本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稻草人”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他对主人的忠诚、尽职,心地善良,而并没有过多揭示这篇童话原著的内涵。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稻草人》这篇课文有所了解,那今天我们继续深入来学习。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这一部分向我们交代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

(指了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在认真的听)

生:我通过这一部分,知道了稻草人是农民伯伯亲手做的。 生:我知道了稻草人的形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生: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心灵手巧,能做出这样的稻草人跟真的似的 ……

(我心里还在欣喜,学生感受和阅读的还真是比较细的时候)

生:老师,第一段写了稻草人的样子,写了帽子、脸、手指、脚,为什么不写他的眼睛,鼻子,嘴啊,这里有什么顺序吗?

(很好,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顿时灵机一动,我没有自己给出答案,而是巧妙的顺势推给了学生,让学生说一说)

师:对!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写了帽子、脸、手指和脚,为什么不把眼睛、鼻子、 1

耳朵和嘴也加上呢?怎么不先写手指或者其他地方呢?

(这时,我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学生,期待能有站起来的同学来回答。下面的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小声议论)

生:因为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农民伯伯不好用稻草做。

生:因为眼睛、鼻子、耳朵和嘴不是重点,所以作者没有写

生:我觉得,作者这里是抓住主要的来写,用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所以就先写了帽子,脸,手指和脚

(学生说到这,我不用的吃惊了,孩子们的分析力真的很强,有的已经点到了对于人物的描写可以采用由上而下,突出重点来写)

师: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这里作者对于稻草人采用了由上而下的描写,其实在习作中对于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采用突出重点,或者用上而下,由整天到部分,有点到面等等的写作手法。

[片段二]

(学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第9自然段)

师:稻草人想去阻止这悲剧的发生,他急切的想让主人发现小蛾,但是没有办法,稻草人非常的难过。下面请全班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一下稻草人的悲痛。 (全班认真地有感情的朗读了最后一段,我也正准备对这篇课文进行总结收尾的时候)

生:老师,稻草人是用木头和稻草做的,但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说“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他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稻草人会哭呢?能不能把“哭”换掉呢?

(这顿时让我没有想到,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我沉默了几秒钟)

2

师:好!陈程谨怡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谁愿意来解答她的问题呢?大胆的发言,这是一个自由的话题。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探讨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

生:因为稻草人被作者写活了,好像有了人的情感。

生:因为那是农民伯伯用心编制的,有了农民伯伯的心血所以稻草人哭了。 生:我觉的哭不能换掉或去掉,因为就不能真实地体现出稻草人的难过和伤心了。

……

【案例反思】

回顾学生们的回答,我被学生们的那种细心和勇于发现问题而感到高兴,因为课堂没有预见性,教师不能左右学生的思想,同时在课堂会有“意外”的发现,这就扩大了学习的动力,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针对这两个片段我谈谈体会:

一、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在学习课文中,学生能抓住人物的外貌,从中发现问题。并延伸出了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由上到下,又局部到整体,由点到面等),这就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从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不为一种良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课堂的随机生成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教学的不可预见性,这种突发情况一旦出现,必须要沉着应对。同时教师要兼顾到学生的思想,在学生提出一个有效地、值得探讨的问题时,教师不要回避,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有价值的见解,这样既满 3

足了课堂教学,又在课堂中擦出了激烈的讨论火花,这比常规守固的问题要有效。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的随机生成的问题。在这节课,我并没有回避学生提出的有效问题,而是巧妙的转嫁与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这就达到了一种活化问题的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反思,我觉得自己跟学生一样收获良多,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提升每堂课的有效性,尽力打造理想课堂。

4


第二篇:1 稻草1


1 稻草人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认识肤、怠、穗、瘪、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学习重点:

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肤、怠、穗、瘪、搓”5个会认字和“肌、肤、懒、穗、喉、耕、橘、褐、祸、挽、甸”11个会 1

写字,掌握“肌肉、皮肤、稻穗、勉强、白喉、耕种、橘子、褐色、祸事、挽救、沉甸甸”等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谁的童话书呢,今天咱们来学习叶圣陶的一篇童话,叫《稻草人》,你们愿意学习么?

2、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叶圣陶

4、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2

1)主要了解以下词语

风干 憔悴 惊恐 白喉

2)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农人做的稻草人整天整夜站在田地里,尽守职责。

第二段(第3—8自然段):一天夜里,稻草人在稻田里看着新抽穗的稻子长势很好,很替可怜的主人高兴;当他看到一个小蛾飞来,在稻叶上下子时,因无法把即将发生的祸事告诉主人而焦急、发愁。

第三段(第 9 自然段):田里到处是蛾子的子变成的肉虫,把稻子吃得只剩下光杆儿。稻草人为主人一年的辛苦又白费了而痛心。

3)《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

3

拓展延伸

1)照样子,写词语。(至少三个)

沉甸甸(ABB):( )( )( ) 安安静静 (AABB):( )( )( )

沙拉沙拉 (ABAB):( )( )( )

2)“望”字在字典中有多种释义:(1)看,往远处看;(2)拜访;(3)希图,盼;(4)名望,声誉。在句子“直到主人的背影都望不见了,他才知道这警告是无效了。”中,“望”字

应选第( )中解释。

反馈·总结

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教学反思

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诱导·定向

学习过程

1、 复习导入

1) 听写词语

2)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步入“童话寓言之旅”。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神奇美妙的童话寓言王国,去领略一则则光怪陆离的故事,去认识一位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去感受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哲理??

3)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5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草人感情变化的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2)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它是怎样做的,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感情变化

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稻草人看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他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

这使稻草人感到无比惊恐,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

稻草人看到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看着她一步一步的走远了,她急得要命。

她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

6

2)稻草人的尽职表现在:A它勤快,不贪玩,静静的摇动着扇子看着田地,不吃,不睡,不休息。

B 他牢记自己的职责,看到稻子的仇敌小娥来了,就极力想驱逐它,想把祸事告诉主人。

稻草人的善良表现在:A他爱自己的主人 B他喜主人之所喜,急主人之所急

C他竭尽全力、

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反馈·总结

1、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稻草人

稻长新穗 高兴

小蛾产子 惊恐

警告无效 愁闷

7

吃光稻叶 痛心

(尽职、忠诚、善良)

教学反思

2 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学习难点

8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自相矛盾 》。

2、理解寓言《自相矛盾 》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导入

我们在低中年级学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那些寓言以浅显而又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学过的故事都是把古代文言文的故事改写为的白话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文言文的古代寓言故事。

2、透过课题知内容

9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 《韩非子·难一》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10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 11

又会怎样说?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反馈·总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yù( )盾与矛者,yù( )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教学反思

12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画蛇添足 》。

2、理解寓言《画蛇添足》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在文言文方面有什么收获。

2、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

(一)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二)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三)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13

(五)简介:《战国策·齐策》

(六)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 出示自学思考题

1)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2) 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展示·答疑

14

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反馈·总结

1、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2、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 )

(2)吾盾之坚 (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

(4)饮之不足 ( )

(5)为之足 ( )

(6)一人之蛇成 ( ) 15

3、谈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

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

3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 16

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3. 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 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运用在阅读中进行旁批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僵、梗”2个会认字和“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 个会写字,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

17

诱导·定向

1、透过课题→知内容

读课题三遍: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学生质疑:

(一)课文写了谁卖火柴?她为什么要卖火柴?

(二)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卖火柴?

(三)她是怎么卖火柴的?结果怎样?

(四)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教师小结: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

(六)简介作者:安徒生 代表作品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熟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8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会认“僵、梗”2 个生字。

2)会写“裙、哆、嗦、烤、蜷、灌、僵、焰、铜、烘、梗、腮”12 个生字。

3)重点掌握“围裙、哆哆嗦嗦、烤鹅、蜷腿、冻僵、火焰、暖烘烘、火柴梗、两腮通红”等词语。并自觉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4)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分为“小女儿孩卖火柴——擦燃火柴取暖——捏着火柴梗冻死”三个部分:

第一段(第 1—4 自然段):大年夜,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不敢回家。

第二段(第 5—11自然段):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美好的幻象。

第三段(第 12—13 自然段):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了。

小结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的故事。

19

拓展·延伸

1.照样子,仿写词语。(至少三个词语) 暖烘烘(ABB):( )( )( ) 哆哆嗦嗦(AABB):( )( )( )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她俩在光明 .. ( )和快乐 ..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 .. ( 没有饥饿 .. ( ),也没有痛苦 .. ( 地方去了。

反馈·总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20 ) ) ,)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同情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 导入

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这首一个命运悲惨的小女孩,这节课咱们就走进文字,去体会这个小女孩的悲惨。

2.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朗读课文第 1—4 自然段,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分别看到什么,你从中 21

体会到什么?

3)“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1.小女孩儿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 2这里是第几次写到“大年夜”?有什么深刻含义?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1.“多么美丽的东西” 指的是哪些东西?2.句中的两个“幸福” 你是怎么理解的?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和心情。

(1)小女孩儿卖火柴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天气是( ) 。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小女孩的鞋?

(3)“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一个“冲”字说 22

明了什么?

(4)从小男孩儿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从“只好”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说明了什么?

二)女生齐读课文第 3自然段。

(1)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不过她没注意这些”句中的“这些”指什么?“她可忘不了这个”句中的“这个”指什么?

(3)文中写“雪花、灯光、烤鹅的香味”有什么作用?

三)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1)小女孩儿不敢回家的原因有哪些?

(2)从这一段课文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读一读:教师示范感情朗读第5 自然段。

(二)画一画:哪些语句是小女孩儿联想到的内容?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说一说:这个自然段可以划分成几层?怎 23

么概括层意?(注意运用旁批、旁注的学法方法。)

1.第一层( “她的一双小手”至“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 )小女孩儿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寒冷迫使她抽出一根火柴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

2.第二层(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至“多么舒服啊” )小女孩儿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的大火炉。

3.第三层( “哎,这是怎么回事呢”至“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四)议一议: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敢、终于、一根”等词语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3.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 24

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 这是小女孩儿第( )次擦燃火柴。她在幻象中看到了( ),说明她的现实生活是( )的,她渴望得到( )。

(五)悟一悟:再次感情朗读这一段课文,

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拓展·延伸

预设: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2)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2、再次感情朗读这几段课文,想一想:课文把小女孩儿的现实生活和美好的幻象对照着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和作用?

反馈·总结

25

(六)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

(2)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改写成第一人称)

————————————————————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写成陈述句)

3、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4、学习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练笔。

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擦火柴 现实 幻象 渴望

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温暖

第二次 饥饿 烤鹅 食物

第三次 寂寞 圣诞树 欢乐

第四次 孤独 奶奶 疼爱

第五次 痛苦 飞走 幸福

揭露社会的黑暗,表达对穷苦儿童的同情 教学反思

4 刺猬汉斯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注意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7

2.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3.学会“讽、磕、诫、膏”4 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冷嘲热讽、告诫、膏药、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情。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读过格林的哪些童话,觉得他的童话怎样,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童话——《刺猬汉斯》。

2、学生读课题三遍,然后质疑:

3、齐读学习目标

28

自学·探究

1、 出示自学思考题

1) 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

3)对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你的依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第一段(第 1—2 自然段)写有个农夫的妻子生了一个怪儿子刺猬汉斯。刺猬汉斯顽强地活了下来。

第二段(第 3—7 自然段)写刺猬汉斯带着父亲买的笛子,骑着公鸡,赶着猪住到森林,照看着他的猪。

第三段(第 8—12 自然段)写刺猬汉斯先后向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让他们写下保证。但两个国王对待诺言的态度却不一样。

第四段(第 13—19 自然段)写刺猬汉斯把一大群猪赶回家,去找那两个国王。他对言而无信的国王不屑一顾;他变成了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个国 29

王的公主举行了婚礼。

第五段(第 20 自然段)写汉斯把父母接到了自己的王国。

2)(一)抓住出生→突出“坚毅”个性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农夫的妻子“真的生了个怪儿子”,“怪”在什么地方?

父母是怎么对待刺猬汉斯的?

从“可是汉斯却顽强地活了下来”一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二)抓住养猪→突出“勤劳”品质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第二段,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树上呆了许多年” “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说明了什么?

从“他的猪越来越多,他的笛子也吹得越来越好听。”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三)抓住指路→突出“善良”心灵 30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第三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的语句,并在课文旁边写出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当两个迷路的国王向刺猬汉斯打听通往自己王国的道路,刺猬汉斯向两个国王提出了什么要求?

两个国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从两个国王和他们公主的对话以及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中,你觉得两个公主及两个国王各是什么样的人?

(四)抓住对比→突出“诚信”品行

课文第四段。从课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国王、公主的不同表现的语句,用旁批、旁注的学习方式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

刺猬汉斯来到两个国王的王宫前,分别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

从第一个国王“非常害怕,央求女儿跟汉斯走。”和公主“没有办法”“草草打扮”“哭哭啼啼”说明了什么?

31

刺猬汉斯是怎样看待和评价第一个国王和公主的?

从“人们把汉斯迎进王宫。”和公主“马上告诫自己不得改变主意。她微笑着出来迎接汉斯”说明了什么?

(五)抓住迎亲→突出“完美”结局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汉斯带着妻子去见父母,假如你就是那个农夫,你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你觉得这篇童话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

3、小组反馈意见

反馈·总结

1.填空。

32

这篇童话故事表现了主人公( )是一个( )、( )、( )的人,同时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道理:( )。

2、谈谈自己的收获

3、续写练习。

小时候听故事,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后来呢?”的确,美好的故事谁都不希望结束。独守森林的汉斯能否适应新的生活呢?大家想象一下汉斯在王国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

刺猬汉斯

天生丑陋→坚毅顽强

吹笛养猪→勤劳坚强

为人指路→心地善良

将心比心→言而有信

完美结局→好人好报

教学反思

33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2.学会“戚、杈、诧、蹑、眩”5 个会认字。读读记记“亲戚、树杈、蹑手蹑脚、眩晕”等词语。

学习重点:

能独立读懂课文内容,简要说说课文讲了尼尔斯的什么故事。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过程

诱导·定向

1、导入;

34

190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及其代表作《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这节课咱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2) 对尼尔斯进行人物评价

2、学生自学,老师辅导

展示·答疑

1)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小男孩儿尼尔斯非常调皮,经常捉弄他放牧的鹅。

第二段(第 2—16 自然段)写尼尔斯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他骑着大公鹅马丁跟随一群野鹅到拉普兰去。夜里,尼尔斯勇斗前来偷袭的狐狸,救下了一只野鹅,赢得了

野鹅们的信任。

第三段(第 17 自然段)尼尔斯骑着马丁和野鹅 35

们一起向拉普兰飞去的故事。

2)(一)抓住放牧→突出“调皮淘气” 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 1.尼尔斯非常调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学生用“要么??要么??”造句。

(二)抓住马丁→突出“心地善良”

学生默读第二段第一层(第2—7 自然段), 观察课文插图。 1.从“不禁怜惜”“安慰”这些词句中,你

体会到了什么?

2.从“担心极了”的心理描写和“抓住、拖到、浸到”等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抓住狐狸→突出“勇于舍己” 学生默读第二段第一层(第 8—16 自然段), 1.“野鹅祖辈传下的遗嘱就是不能相信人类,因此,不管马丁怎么调停,阿卡还是只同意尼尔斯留一夜。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体会?

2.“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 36

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 ”体现了尼尔斯什么精神?

3.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尼尔斯勇于舍己的精神?用横线在课文中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4.这部分是通过对尼尔斯的哪些描写来表现他的勇于舍己的精神的?

5.“他们一见尼尔斯,就快乐地拍起那翅膀来。”以及阿卡对尼尔斯说的话中,你有什么感想?

拓展·延伸

预设:练习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和动物以及自然界应该怎样和睦相处。

反馈·总结

1、用关联词语造句。

要么??要么??

不管??还是??

2、谈谈自己的收获

3、小练笔:

以“我和小动物”为题,写一个片段,把你和小 37

动物之间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板书设计: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放牧鹅群→调皮淘气

鼓励马丁→心地善良

智斗狐狸→勇于舍己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语文知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和规律。

2、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写科幻故事。 38

学习重点:

学习和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编写科幻故事。

学习准备:

搜集神话、传说和科幻故事。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想一想:

(1)我们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有哪三种?

(2)这三种查字典的方法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比一比:在学习小组内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望”字,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查得既迅速又准确。 (展示课件第三屏)

3.做一做: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展示课件第四屏)

(1)“德高望重”的“望”:④名望,声誉;

(2)“喜出望外”的“望”:③希图,盼; 39

(3)“看望”的“望”:②拜访;

(4)“望不见”的“望”:①看,往远处看。

4.练一练:你能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汉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吗?(展示课件第五屏)

息: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歇;③消息;④利钱;⑤儿女;⑥繁殖,滋生。

(1)狐狸看准时机,一下跳到冰面上,无声无息 . 地向野鹅群走去。( )

(2)老国王听到冬不拉壮烈牺牲的信息 . ,忍不住失声痛哭。( )

(3)演出一结束,台下立即爆发出经久不息 . 的掌声。( )

4)在老人的精心照料下,海鸥在翠湖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 。( )

(5)估计是金融危机的缘故,各大银行都在以各种方式来减少开支,增加储蓄利息 . ,减少贷款数额。( )

5.议一议: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你是用 40

什么方法来确定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或是句子中的字义的?把你的好办法说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二)认识破折号

1.想一想:你知道破折号有哪些基本的用法吗?(参见《新华字典》附录“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展示课件第六屏)

2.读一读:教材第25页泡泡框里面的两句话,初步了解破折号常见的两种用法。

3.做一做:在教材中出示的三句话的后面,写出破折号的用法。 (展示课件第六屏)

(1)第一、二句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话是解释说明前面的意思的。

2)第三句中的破折号用在拟声词“喵”的后面,表示声音的延长。

4.练一练:你能在下列句子的后面写出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吗?(展示课件第七屏)

(1)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

41

(2)“叽叽——叽叽——”一大群小鸡在母鸡的带领下,到院子里来觅食。

(3)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4)天空好蓝呀!——快看,日环食发生啦!

5.议一议: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破折号的句子,你能说一说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吗?

(三)拓展与交流

1.读一读:默读导语和泡泡框中三个同学的发言,在重点语句的下面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2.想一想:你从三个同学的发言中,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展示课件第八屏)

1)学习方法一: 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思考,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方法二: 抓住场面描写进行思考,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方法三: 抓住重要情节进行思考,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议一议:你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或课外阅读时,又是 42

怎么做的呢?跟同学交流交流。

4.练一练:选择本单元任意一篇课文,运用你学到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平台

1.读一读:这两首寓言诗有什么特点? (展示课件第九屏)

2.想一想:这两首寓言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展示课件第十屏)

3.议一议:用在“拓展与交流”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体会这两首寓言诗所表达的意思。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4.小结:这两则寓言诗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只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貌,才能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它们。

(五)积少成多

1.讲一讲:课前老师布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把这些寓言故事找来读一读,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故事会”,把这些寓言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43

2.说一说:这些寓言故事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你从这些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3.练一练: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①解释成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刻舟求 . 剑( )坐井观 . 天( ) 亡 . 羊补牢( )守株 . 待兔( ) 画蛇添 . 足( )叶公好 . 龙( ) ②写出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八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活动内容(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在一篇篇童话、寓言中,饱览了精彩的情节、有趣的人物和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开一个讨论会,说说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吧!需要说明的是,讲的故事可以是课外读到的,也可以是课本中学到的。

44

1.讨论的目的:

(1)选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说一说喜爱的理由,比如,对故事的理解、感悟、评价等等。

2.讲述的要求:

(1)故事如果只说一件事,要注意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如果故事说的是一个人的好几件事,要注意选择那些最有趣、最重要的来讲。

3.讲和听的重点:

(1)讲寓言故事时,可以点明故事蕴的道理。

(2)也可以不直接点明,让大家思考。

4.听者的要求:

(1)听别人讲故事,要边听边思考。

(2)注意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3)思考故事蕴的情感或道理。

1、讲故事的评价要点:

45

(1)是否能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讲得清楚明白。

(2)是否能运用不同的语调讲述。

2.听故事的评价要点:

(1)是否能明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人物的特点。

(2)在理解故事含义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谈体会或提问。

第三课时

习作

(一)习作内容(展示课件第十七屏)

导语:经历了本单元的“童话寓言之旅”,一定激活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这次的习作就是写想想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

(二)习作要求(展示课件第十七屏) 同学们都有过许多新奇的想法,比如希望自己能变成什么,或者拥有什么。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一课,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假 如你有一只尼尔斯的鹅,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和同学互相 46

交流,分享想象的快乐。

(三)习作讨论(展示课件第十八屏)

1.写故事的基本要求和框架:

(1)你想象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什么地方?

(3)有哪些重要情节?

2.确定写故事的要求和目的:

(1)明确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写故事时,也应该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2)通过想象的故事,你要告诉别人什么?

3.拟定简单的写作提纲: 为了把你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应该怎样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四)习作实践(展示课件第十九屏)

按照提纲,学生动笔习作。

(五)习作修改(展示课件第十九屏)

1.写完后,学生先要认真读一读自己的作文,修改 47

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写作经验,并主动和他人交换修改作文。

48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页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案例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样的单位1不一样的呈现方式房县土城镇白鸡小学蒋敦成内容摘要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实录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生2:我最喜欢摆汽车。生3:我最喜欢摆三角形。??…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资料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资料作者文亮教招来源时间20xx1112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

小学数学教师招考试题(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

20xx8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练习题及答案2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解决问题2教学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或教师个案也不是课堂实录是指包含有某些决...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圆的认识案例分析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