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课后反思

时间:2024.4.30

《平移与旋转》课后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旋转现象,本节教材先是呈现同学们参观饮料加工厂的情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传送带,升降机,换气扇的叶轮等物体。教材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情景,呈现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知识,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感知运动现象奠定了基础。

一:这节课我主要想让学生在三个方面提升自我:

1.知识素养:结合生活实例,能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力素养: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素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在对情境图中的物体运动进行分类,做设计师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随后在教师的教导下,探索出物体运动的思想方法,掌握本节知识。

2.动手实践

本节课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用学具表示平移、旋转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解什么是平移和旋转的教学

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让物体做平移,能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3.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习当中遇到困惑的时候,小组讨论有利于形成头脑风暴,不仅有利于得到正确的知识,还能促进其小组合作能力。如:在数出三角形移动的格数的教学时,学生独立探索之后,跟同桌交流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进而加强跟同桌合作的意识,锻炼其小组合作能力。

4.多媒体教学

在这节课,我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更好的诠释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具体,明了。更乐意学习数学。

三: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1. 基础练:小房子向()平移了()格,巩固学生数出三角形移动距离的方法。

2. 变式练:当设计师画出三角形向下平移四格后的图形。在画图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明白平移后的图形,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

3. 拓展练:课本四十三页,自主练习第三题。平移多个图形,最后形成一条小鱼。

我通过设计层次多样的练习,有浅入深,层层递进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不仅要多元,还要有针对性。如课堂上,学生声音小了,我会说:你说的条理清楚,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学生提的问题不错,我会说,你提的问题很有思维价值,真善于思考等等。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其实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五: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磨课体会

这节课之前,我借用二年级的学生试讲了两次,在第一堂课上,进行的比较顺利,课堂上学生也比较活跃。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没有把握住重难点,之前在备课的时候,过多的关注于能否顺利的讲完课,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上,因此,教学环节设置上存在好多问题。此外,教学评价只有框,没有具体内容,一个劲儿的强调要完整表述,但什么是完整,学生可能根本不会理解。后来,在焦主任,及各位老师的磨合下修改了教案。可能由于刚刚修改后的教案有点不熟悉,在第二次试讲的时候,感觉特别糟糕,我完全不在状态,大脑一片空白。比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差太多了。整堂课上不仅引导不到位,内容没有讲授清楚,课堂上还特别的混乱,学生各自玩各自的。第二天马上就要正式讲课,当时心里很失望,不知道该怎样进行。焦主任在这个时候,把我找到办公室,就我的疑惑逐一进行了解答,我的思路也渐渐理顺,之后回到办公室,在各位老师的鼓励下,我的阴霾心情也一扫而空。

本节课上,前边表现还可以,但是到了第一个练习的时候,花费了太多时间,引导不准确,从第三幅图开始,我原本打算让学生直接说出谁谁谁的运动是怎样的,可是,直到最后一幅图出现,学生还是没有一次性完整的表述下来。到了后边的内容,由于时间不够,我处理

的太过草率,关键点也没讲清。由于经验不足,思路被铃声完全给打乱了,把之前设计好的环节,也给颠倒了,对学生的评价也很少。

通过这次活动,我除了收获了老师们对我的一些肯定,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我由衷的为这些问题的出现而感到高兴,因为这样才会有改进的空间。从一开始的备课,到试讲,再到正式讲课,整个过程当中,我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评价,引导方法等方面向各位老师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导。希望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各位领导老师也能多多听我的课,给我意见。我会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促使自己不断的成长。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备课带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备课

全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二、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单元备课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第一单元: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 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 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 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 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第二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具、学具准备:

袋装大米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       )克      5000克=(    )千克

(    )千克=8000克     (        )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

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

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

    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

出示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

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

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

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9

小组竞赛,开火车

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3、自主练习10

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4、自主练习11

出示挂图:一个超市的粮食专柜

今天有什么粮食?价格分别是多少?

(注意特价大米,理解“限买”)

买4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自主练习1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

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自主练习13

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小食品及蔬菜、水果,秤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

师生动手整理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富饶的大海》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5个信息窗,呈现的都是大海边人们劳动、生活的场景,呈现出劳动的欢乐、丰收的喜悦、亲情的融洽。教学笔算,但要强化口算和估算。口算数形结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估算引导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对于计算教学的算理和算法,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探索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要以解决问题为先导,使计算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通过实际情境逐步体验运算顺序先与后的道理,体会小括号对于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学情简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2、结合现实情景,学会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能够正确笔算两、3、三位数乘一位数。掌握连乘、乘加、乘减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理解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初步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进位及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策略

学法: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

 12课时

信息窗1:出海归来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引出大海的美丽富饶。板书:富饶的大海)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主题图“捕鱼归来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条船?生列算式:40×2=80(条)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80是怎样求出来的?

用学具摆一摆,理解算理再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2)小练习:自主练习2

10——×4——(40)——×8——(320)   

20——×2——(  )——×6——(   )

30——×3——(  )——×7——(   )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3)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生列式:200×4=800  说算理

(4)小练习:300×3   7×100(指名说算理)

(5)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

生列式:29×6≈   

(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自主练习1)

2×3=        3×5=        5×4=        4×2=

20×3=       30×5=       50×4=       4×20=

200×3=      300×5=      500×4=      4×200=

2.估一估,连一连(自主练习3)

48×5   6×63   396×2   102×3   199×4   7×81

        大于500         小于500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比较好,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20×6=  4×30=  90×7=  500×2= 

60×6=  9×20=  100×4=  300×8=

二、新授知识:

1.出示情境图:

回忆寻找未解决的信息和问题,师板书

2.解决问题:

(1)2筐虾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13×2=

①估算

②利用学具操作,探究算理,小组交流

③竖式计算:  

结合算理

1 3

×  2 

  6 ……3×2=6

2 0 ……10×2=20

2 6 ……6+20=26

④简便写法:    1 3

×    2 

2 6

(2)这批带鱼能卖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3×312=

①估算

②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③全班交流,说出算理。

3.小结: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在竖式上直接写出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自主练习5 学生先独立审题,师再引导审题每小时行21千米,2小时行多少千米?3小时、4小时呢?

(学生独立列式,通过估算、竖式计算,将答案算出,并将书中表格填写完整。)

3.哪辆坦克能过桥?(自主练习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列式计算出每辆坦克的重量,再进行比较。

4.按规律填空(自主练习7)

30 60 90 ( ) ( ) ( )

111 222  (  ) (  ) (  )  666

学生独立完成

5.自主练习8

引导学生读清题目,分析理解题意,尝试独立解决。

6.自主练习9 填一填

×5=400                  2×            =648  

4    1×2=    6                          ×      =666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可以让有学生间互教互学。

四、全课小结

乘法竖式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课的重点,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白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信息窗2: 饲养海产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看到他们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生列式:29×3=

①学生估算

②牵引不进位乘法竖式原理,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指名边说算理,师边板书:

                        2 9

×  3

2 7

6   ……6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8 7

③简便写法:   2 9        注:进位的标记“2”要写的小一些,

× 2 3           避免与其他的数字混淆。

8 7

4.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8   16    52

× 2  × 4   × 4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填一填。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7×3     5×18     63×3     6×1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不错,能够正确书写竖式,理解算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火眼金睛辩对错(自主练习3)

1 5     1 3     4 1

× 3 6     ×  1  4    ×  5

4 0    41 2     205

学生独立判断,并将正确算式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全班交流。

二、自学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3笼能装多少只扇贝?学生列式:125×3=

①估算

②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竖式,自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竖式。

指名板演,学生评价。

提醒: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观察情景图,还有哪些信息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

①4袋虾饲料,每袋41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②一笼养8只螃蟹,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自主练习1)

      315       242

     ×  3      ×  4 

2.火眼金睛辨对错(自主练习3)

      2 1 6

     ×  1  3

           6  4 8

3.先估算,再笔算(自主练习4)

219×4    512×4    2×283    316×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游戏:玩一玩,算一算(自主练习6)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有趣的动物世界。(自主练习5)

师带领学生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6.在     里填上“>”“<”或“=”(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说出判断的方法。

7.自主练习8:每行312棵,种了4行,一共种了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回答问题(自主练习9)

观察统计表,计算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9.自主练习10

小组合作分析读懂题意,寻求正确的解决策略,然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书上的练习比较少,在完成书上练习的基础上要加大练习的数量,使学生熟练掌握。

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连续进位的乘法,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合作探究:

1.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指导的观察,说清楚在哪看到了什么?)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板书。

3.解决问题:

(1)7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生列算式:59×7=

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59×7得多少?

说说你的估算过程,集体交流。

(2)你能不能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5  9

×     6 7

          4  1  3

(3)看看与我们的估算结果进行一下对比。

(4)小练习:自主练习1的前两个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算理)

4、8箱带鱼一共多少千克?生列式:25×8

自己试着计算,并说说算理

补充练习:25×4

5、9个车间加工多少箱?生列式:118×9

先估算一下,再自己列竖式计算。(学生小组讨论估算方法,互相交流)

指名说算理,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补充练习:125×8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的后两道题

自己计算,同位交流

2.自主练习2

完成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比较好,基本上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口算:        25×4=        25×8=              125×8=

2、 竖式计算:23×8=        4×38=              83×7=               56×4=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78×8              49×9             8×65              89×5

454×4           4×198            378×5            9×278

2.自主练习4: 每种饮料各有多少瓶?

(1)自己先估计,再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

3.自主练习5:

指名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说说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自主练习7:计算

14×3=            96×5=             156×7=           152×6=

125×7=         234×3=            2×142=           75×8=

5、自主练习8

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6、自主练习9

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7、自主练习10

指名说说题意,先估计一下,再列式计算

小组内交流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正确率较高,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完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

信息窗4: 销售海产品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和一些游客一起去采购青岛的特产——海产品,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吧!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情景图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海产品?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2.学生观察情景图,自主提问,师板书

3.有选择解决问题:

(1)3盒鱿鱼丝多少克?生列式:350×3=

①学生估算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3   5   0

× 1       3

1 0   5   0

可以这样写:

3   5   0

× 1   3    

1 0   5   0

4.小结:末尾有零的数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1 6 0   5 2 0    

× 4  ×  7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自主练习2:火眼金睛辨对错

小组内说说对不对,错在哪儿?计算这样的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3.自主练习3: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 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理解题意

自己列式,全班交流

5、 自主练习9:动脑筋

30×9          12×3            25×4                13×7

300×9          120×3            250×4              130×7

(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2) 不用计算,你能知道下面算式的积吗?

3000×9        1200×3          2500×4              1300×7

学生先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可以指名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末尾有0 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写乘数后面的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使学生做到熟能生巧。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在计算末尾有零的数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解决问题:

(1)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406×5=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提醒:中间有零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买5盒虾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①估算

②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2的其余题目

2.自主练习4

小组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5

学生独立观察统计表,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通过估算和竖式计算将结果算出,并填写到统计表中。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6:蔬菜批发市场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可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提出问题,先估算,然后笔算。

5.自主练习8:请你帮忙算一算

出示图画,弄清题目要求

指名读题,然后根据已有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解决。

四、小结

教学反思:

    中间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比较难,要注意提醒学生0乘任何数都等于0。同时还涉及到价钱的计算,一节课要完成全部内容很紧张,因此必要的练习要跟上。

第三单元备课

课题:《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看方位图,对照方位图确定某一地点的准确位置;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关于位置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辨认方向,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通过孩子们去参观新农村,在村口借助地形图确定参观路线的情境,引入对位置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通过参观饮料加工厂,引入对平移、旋转现象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在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不同的方向,并能运用合适的术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平面图上的方位,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2、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辨认方向,教学难点是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2、能用准确的方位名词对某一地点的位置进行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旅游吗?去哪儿玩过?

(出示挂图)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农村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一)活动1:

3、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4、 你想到村里哪个地方?

5、 从村口到风景区怎么走?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交流走的几种方法)

6、 你知道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什么方向呢?

7、 小结:风景区所在方向在牡丹亭的东与北之间,是东北方向。

(二)活动2:

5、 刚才我们参观了风景区,现在如果我们想从文化中心到饮料加工厂怎么走?

6、 你能说出文化中心在牡丹亭的哪个方向吗?(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7、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 大家仔细观察这四个方向。你能试着把我们认识的八个方向在纸上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自完成)

9、 我发现同学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导游了,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一位小导游,继续带领大家参观凤凰村,并说出你们的参观路线。

小组活动。

三、巩固与应用:

1、你能指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吗?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有些什么?

3、集体活动:找朋友

四、课外延伸:

向同学或家长介绍一下你的家的位置,或周围的一些地点。

板书设计:

                                走进新农村

                                      ——位置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八个方位比较熟悉,因此,在课堂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内容。但有部分学生分不清行走路线,在叙述时往往条理不清。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话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到哪里,再向哪个方向走……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40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个新的方位,谁记得是什么?

2、以教室为例,说说每个方位有什么?

3、小练习,找朋友。

二、完成练习:

1、找一找,填一填

出示山东省政区图:师介绍。

你知道哪些城市?指一指,找找家乡在哪儿?

小组内讨论练习中的问题

全班交流

2、请你当小导游

    这是一个公园的平面图,你愿意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先自己填写,再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向同学介绍公园的有关知识和游览路线。

3、小组内介绍自己周围熟悉建筑物的方位,注意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4、乘车

    认真观察行车线路图,辨认方向,然后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任选两个站点,说一说行车路线和方向。

5、填表

先读一读介绍文字,想一想,然后独立填写。

根据自己的填写,向大家介绍这所学校,全班进行评议。

6、聪明小屋

出示题目,了解题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

教学反思: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对方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的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了解平移和旋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录象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饮料加工厂,好吗?

二、新授

1、[出示录象]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感知各种运动形式)

2、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试着用手演示一下。

3、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它们分分类吗?(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平移、旋转

4、小节:大门、传送带、升降机……的移动都是平移现象。

换气扇、汽车轮子、吊扇……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

5、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旋转现象?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

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分清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2、小游戏:(判断练习)

根据老师的表述,判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单一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如电动门、电梯、风扇、车轮……但对于一些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容易造成误解,如:开门、翻书、跳绳等,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仔细分析,弄明白其中的区别,从而真正明白平移与旋转现象。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3-44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八个方位,以及平移与旋转现象。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要去哪儿?(出示图画)

你认识这些健身器械吗?应该怎样使用呢?

(请学生简单介绍)

二、我学会了吗?

1、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画,请一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儿的环境与布局。注意使用上我们学过的八个方位。

(注意观察图上的提示语)

2、转椅在花坛的哪个方向?

跷跷板呢?……

3、你能在图上找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提醒学生注意:有些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

将图形向右平移4格的图形涂上颜色。

2、自主练习3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

(可以先用模型移动,然后画,以降低难度)

四、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学生完成不错,在此基础上,学生还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旋转与平移现象,提出了不少问题。 

第四单元备课

四 风筝广场见闻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法计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教材内容包括两部分。

1、口算除法。口算除法包括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2、笔算除法。笔算除法包括一位数除二、三、四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设有四个信息窗,信息窗1学习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信息窗2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各位数都能整除的和第一次商后有余数的);信息窗3学习除法验算;信息窗4是综合运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以及商是整千、整百、整十的一位数除法。

2、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 使学生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法则;教学难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笔算以及验算。

课题   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信息窗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法、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信息窗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风筝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风筝长去看看。

二、积极探索,发现新知

师:这是风筝厂的一个车间,认真观察,根据信息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每天平均做多少只鹰风筝?谁会列式?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那种方法简单?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四、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互相提出问题

60÷2

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情况:

用学具

把60看成6个十,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3个十,就是30

60÷2先用6÷2=3,再在3的后面添个0,就是30

第3种,让学生介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答案。

效果及评价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体验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对知识的巩固

作业设置

课本49页第3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60÷2=30

  240÷4=60

80÷4=20

80÷2=40

80÷8=10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乘法运用较熟练(苏家琪、姚博文较慢)

课题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课型   新授信息窗1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法、操作法、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信息窗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帮助风筝厂解决问题。

二、积极探索,发现新知

师:找出你未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每天大约做多少只仙鹤风筝?谁会列式?

师:每天大约做多少只?你怎样想?

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师:每天做30 只能完成任务吗?

师:每天大约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谁会列式?(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四、练习

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活动

思考未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89÷3

学生独立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89约等于90

90÷3=30

所以大约做30只

小组内交流

142÷7

142约等于140

140÷7=20

所以大约做20只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

效果及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对知识的巩固

作业设置

课本50页第8、9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89÷3≈30

142÷7≈ 20

教学反思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基础,学习本节课较轻松,但是把被除数估算的答案有多种多样,应予肯定。

课题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的练习

课型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重点难点

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练习题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

 

练习题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两节课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这节课就来考考你掌握的怎么样了。

二、练习

解决第5题

解决第6题

解决第8题

三、课堂作业

第2、4题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指名读题,列式。独立解答

学生独立探究

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正确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效果及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作业设置

预习信息窗2,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练习

5、  480÷6=80(个)

            6、  80÷4=20

                  180÷3=60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根据信息窗提出很多问题,并能解决。通过课堂练习的巩固,加深了印象。通过分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自己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课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推理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放风筝,可是,你知道风筝是工人叔叔怎么做出来的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工厂去领材料好吗?

同学们,你们看去领材料的工人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能帮助工人解决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活动二

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我们先来解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好吗?谁会列算式?

究竟能做多少只鹰风筝?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的饿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

活动三

工人师傅在解决:72个线轮能装多少个箱子?遇到了问题,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吗?

438根竹条可以扎多少个风筝?

活动四

自主活动并小结

学生活动

出示情景图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活动后在班里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

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72个线轮能装多少个箱子?

438根竹条可以扎多少个风筝?

……

学生64÷2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学习后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用学具操作:把64分成2分,每份是32

因为32*2=64,

所以64÷2=32

我会用竖式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竖式的过程

……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只要合理就加以肯定

   学生独立思考

可能会遇到:剩下的1怎么办?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交给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自主练习1

效果及评价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注学生能否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让学生充分的说,大胆的表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的能力

作业设置

自主练习1

    注:由算式想得数,做时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

板书设计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      64÷2=32

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72个线轮能装多少个箱子?

438根竹条可以扎多少个风筝?

教学反思

   学生充分的说,大胆的表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分类比较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能力。学生掌握得较好

课题  练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活动二:1做自主练习

2、由算式连得数

3、解决问题

4、火眼金睛辨对

5、看图解决问题

6、7、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订正

8、解决问题活动三

小组里互相检查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并由小组长出题检查本小组的成员掌握的情况

学生活动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可以笔算,也可以用估算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然后在全班里交流。

学生板演

提醒学生在辨对错的同时,总结计算除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独立解决

先讲解赚了66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效果及评价

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学会初步归纳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设置

自主练习1

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3 140÷270(厘米)

教学反思

   学生充分的说,大胆的表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比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分类比较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能力。学生掌握得较好

课题    练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在笔算除法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

活动二:

1、用竖式计算

36÷3=      68÷2

84÷4=      93÷3=

88÷8=      84÷6=

92÷4=      78÷2=

2、有260个桃子,要把他们放在4个筐子里,平均每筐大约要装多少个?

3、商店准备把241个梨子装袋销售。

可供选择的方案:

(1)  每3个装一袋

(2)  每4个装一袋

问题1

每3个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问题2

你还有什么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4、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大约活128年,比目鱼大约活64年,那么海龟的寿命是青蛙的多少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并表扬做的快和做的好的同学

问,看到大约想到了什么?学生得出是估算,由估算想到了什么? 学生得出想到了约等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解决,然后订正.

学生独立解决

效果及评价

培养学生做题的准确率是主要的.

培养了学生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意识.

作业设置

1、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把这节课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并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板书设计

1、竖式计算

36÷3=      68÷2     84÷4=      93÷3=

88÷8=      84÷6=    92÷4=      78÷2=

看到大约想到了什么?

估算,

由估算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约等于.

教学反思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分类比较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一样的能力。学生掌握得较好.

课题  练习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做练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8÷2=     36÷3=

68÷4=     69÷3=

56÷4=     75÷3=

2、三年级有90名同学,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

假如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里放多少张?

3、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20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4、小明家住6楼,他从一楼到家共走了90个台阶。

(1)  每层楼有多少个台阶?

(2)  小明的上楼速度是爸爸的2倍,两人同时从一楼回家,当小明到5楼时,爸爸走到几楼了?

5、学校图书室里有240本图书,要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大约放多少本图书?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解决

独立解决

想:从1楼道6楼是多少层,当小明走到5楼时,是走了你个楼层了,然后再自己解决

先想一想:2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那么一共有多少层,也就是说把240本书放在多少层书架上,然后再解决。

效果及评价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观念。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置

自己给小组的同学出题目做

板书设计

1、     抢答

28÷2=        36÷3=        68÷4=   

69÷3=        56÷4=        75÷3=

5

2×4=8(层)

240÷8=30(本)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除法掌握的还是不好,特别是部分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出错,但是能够分类比较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一样。应加强除法的计算的练习。

 

课题  制作风筝

课型  新授

课时  3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除法的验算过程

2、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同学们,想一想,工人师傅领了材料以后应该干什么了呢?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把你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活动二

要求“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

你能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吗? 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76÷4=

总结得出:

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活动三:

同学们我们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看谁能帮忙解决出来。

在另一个小组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4天要裁499只风筝面,平均每天要裁多少面?”

你知道怎么解决吗?

自己独立解决

学生得出后点名在班里汇报:

499÷4

每天要做124只还剩3只。

师问:那么他做得对不对,你能帮忙检查一下吗?

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总结

想一想:

为什么要加上余数

活动四

1、自己思考: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应该注意什么?

2、这节课,你对自己以及小组里成员乃至全班同学的表现满意吗?

你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自己发挥

学生能提出

“平均每小时裁了19只风筝面对吗”

“4天要裁499只封正面,平均每天要裁多少面?”

……

学生讨论后得出

“我4小时裁了76只风筝面”

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也有的学生用估算

还可能会有学生用

19×4=76来验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99÷4

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由学生会这样验算124×4=496  

496+3=499

也有学生用估算来验算

学生思考后发言

点名让学生回答

效果及评价

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

作业设置

自主练习:1

计算并且验算

75÷3    245÷2     586÷4   

98÷6    357÷3     891÷7

板书设计

176÷4=19(只)

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499÷4=124(只)……3(只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探索出除法的验算过程及方法,并且大部分同学能够

用除法的验算来进行验算,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题  综合练习(一)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1、在学生探索除法的验算过程利用来进行验算

2、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回顾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活动二

学生做自主练习

1、连算式

2、解决问题

3、算一算

4、解决问题

5、解决问题

6、解决问题

聪明小屋

活动三

想一想,你对除法的验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

鼓励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或是口算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如果有困哪再用笔算。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弄清接力比赛怎样分配人员才算合理,再独立计算并验算。

独立解决

学生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笔算,计算的开始先让学生说一说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利用书中提供的数据体会验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社分组研究、汇报交流,弄清要解决还能装多少箱果汁的问题,必须知道什么,再解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答,只要合理就行

先让学生摆一摆,理解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

得出:应该学会验算

效果及评价

体现学生演算方法的多样性

要给与不同方法的肯定

作业设置

把5、6、7、重新整理在自己的本上。

板书设计

总价=数量×单价

教学反思

   学生对除法掌握得不好,特别是除法的验算,更是不知道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应该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的题目的练习。

课题  练习

课型  练习

1、在学生探索除法的验算过程利用来进行验算

2、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综合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5÷3=     569÷4=

685÷4=    750÷8=

512÷4=    86÷7=

96÷5=     782÷8=

89÷6=     243÷6=

2、有128和饮料,

第一种箱子

6盒一箱

第二种箱子

8盒一箱

第三种箱子

9盒一箱

选哪一种箱子能正好装完呢?

3、学校举行了保护母亲河的活动,四个班共捐款360元,买一棵树苗至少需要6元钱,平均每个班级捐了多少元?

360元可以买多少棵树苗?

4、思考

鸵鸟的体长大约是2米,体重可达160多千克,奔跑的速度最快每小时可达70多千米。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5千米,鸵鸟的速度相当于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

鸵鸟的体重大约是你的体重的几倍?

学生活动

小组之间比赛

(1)    看那个小组先做完

(2)    看那个小组的准确率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

独立思考后,在班里交流

效果及评价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作业设置

完成了基础训练的练习三

板书设计

第一种箱子                   第二种箱子        第三种箱子

6盒一箱                      8盒一箱           9盒一箱

128÷6=21(箱)……2(盒)   128÷8=16(箱)  128÷9=14(箱)……2(盒)

教学反思

学生的计算题掌握的较好,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知道是什么含义的现象,应该多加强解决问题的这一种类型的练习。 

课题  包装风筝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活动一

   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完成了风筝的制作后应该干什么?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活动二

要求“仙鹤风筝可以装机盒?”

你能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吗? 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解决92÷4=

活动三

同学们我们第一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来看另一个问题,看谁能解决下一个问题?

在另一个小组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孔雀风筝可以装几盒?”

“这些装好的风筝分四次运完,每次运几盒? ”

活动四

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做的是否正确,你能用数学方法把它给检验一下吗?

问: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检验除法?

活动五

1、自己思考: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应该注意什么?

2、这节课,你对自己以及小组里成员乃至全班同学的表现满意吗?

3、你这一单元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是包装后运走等等

学生活动

学生能找到

240只燕子风筝,每盒装6只

229只鹰风筝,每盒装2只

92支仙鹤风筝,每盒装4只

158只孔雀风筝,每盒装8只

学生活动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等方法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这些问题解决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效果及评价

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增强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作业设置

综合练习

第一题

板书设计

仙鹤风筝可以装机盒?

92÷4=23(盒)

教学反思

    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增强了,能够自己提出有数学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只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粗心等失误

课题  综合练习(一)

课型  练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知识与技能

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灵活运用所学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  具

多媒体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综合练习

1、2、学生独立完成

3题以小资料的形式呈现了现实而综合的问题,独立解答

4题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5题解决问题

6、7题独立解决

8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9题应用除法解决环保问题

   10题分小组独立计算,讨论解答

   11题独立提出问题再解答

学生整理自主练习的题目

学生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关鸵鸟和蜂鸟的知识,然后分析所求问题与有关的数据的关系,弄清关系后独立解答。

让学生明确,那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没有余数就说明正好可以装完。

先让学生学会观察包装袋上隐含的数学信息,再独立选择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提出问题解答

效果及评价

增强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合理的方法,再通过交流 ,达到相互沟通,互相学习的目的

作业设置

基础训练练习5

板书设计

3、(170÷5=14

   256×4=224(毫米)

教学反思

   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去合作完成任务,但是有的小组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五单元备课

美化校园

-----图形的周长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课时安排:

7课时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周长的意义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0##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

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

2.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

(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

(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

(4)小结: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是什么?(都是沿着边围一周)

3.课件出示:

(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4.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

(用各种方法量好花坛一周的长)——板书

5.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

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

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三、练习: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

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

板书设计:     围护栏

                   ——图形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

教学反思:

    理解周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周长,教给学生测量、估计周长的方法,并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二、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11                        9                    4

                                              4          4

7   7        6              6        4          4

          6                     9                      4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

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6.走迷宫

(出示迷宫图)

(1)有几种走法?

(2)哪种走法最近?有多长?

(学生观察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估一估、算一算:

72×4=       5×21=       57×3=       84×6=   

324×2=      231×4=      412×4=      192×4=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两幅图片:

估一估木盆箍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一棵9人正好能合抱的大树大约有多粗?

二、实践活动: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故一估、量一量小组成员的腰围、胸围和头围。

测量工具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软尺,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小组的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测量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2:你能做一幅毛线粘贴画吗?估计一下大约用了多长的毛线

(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一幅毛线图,教师巡视指导,作品成功后,全班展示交流)

三、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但在估计圆柱形物体的周长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

(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3.解决长方形周长       8米

(1)出示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

(2)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在汇报时,说明自己的理由。

8+4+8+4=24米

2×(8+4)=24米

2×4+2×8=24米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三、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5cm

                        15cm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长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8+4+8+4=24米

(8+4)=24米

2×4+2×8=24米

   24×8=192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较好,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到底该不该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存在疑虑。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

二、新授:

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先求出它的周长)

3.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

7+7+7+7=28米

(7+7)×2=28米

7×4=28米

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三、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4.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小小采购员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多少钱?

正方形花坛周长多少米?

7+7+7+7=28米

(7+7)×2=28米

7×4=28米

28×9=252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不错,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公式的使用也不错。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

1.估一估、算一算

39×5=      201×3=      73×4=      198×2=

91×3=      88×6=       48×9=      212×8=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3.要想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二、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2)课桌高约60(  )

(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观察画面,分析题意,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用12根同样长的火柴棍,能围成几种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填写表格

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

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

5.出示第9题:张大爷的养殖场平面图。中间是用石块砌成的水塘。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全班交流)

三、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自主练习第九题的题意表述不清楚,池塘已用石块砌好,是否还需要加木栅栏?因此学生在这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我学会了吗?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本单元的知识你到底找我得如何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

1.出示情景图:

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

(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

(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

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

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小的综合练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但其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不明白,需要教师加以解释。

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奇妙的变化》

                        -----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分数的读写;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用分数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呈现的是人在胎儿时期、婴儿时期和成人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比例的变化图,引入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信息窗2呈现的是成年人的身体各部分与身长的比例图,引出对同分母加减法的学习,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实践活动设想:

    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他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小组交流)

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½       读作二分之一

¼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组交流)

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2、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

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第七单元备课

《摸名片》

                        ----- 统计与可能性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是进一步学习统计和计算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的有小的。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做名片和摸名片活动的情景,引发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单元教学建议

1、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运用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情发展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3、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2、结合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课时安排:2课时

建议教学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名片?再什么情况下用名片?

生:名片就是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工作。 

在第一次见面时使用、 在交朋友时使用。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放在几个信封里,然后分给每个小组,同学们按要求填写名片。同学们添完名片后小组讨论。

师:在制作的名片中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会从性别、属相、姓名等进行回答。例如:有几个男的、几个女的、有属猪的、有属鼠的。

二、新授

师:请同学们记好你们组各种属相的人数,我们来做摸名片的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是这样的:把你们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十次,一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返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呢?

生1: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鼠的多。

生2:我猜摸到属猪的可能性大,因为我们组属猪的多。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结果,教师先不回答,将名片发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做这个游戏--摸名片。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获得直观的感受。在摸的过程中,每摸一次让学生作下记录去探索其中的规律。

在做完游戏后集体讨论其规律性,看一看是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际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并引导学生用特定的词语描述,如:“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

有的同学会说摸到了几次属猪的,几次属鼠的,几次男的,几次女的等。让学生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摸到的可能性大小。师:从这个游戏中,大家体会到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确实是有大小的。你能说

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吗?

同学们会举一些例子,有的可能不近人意,教师可以给予提示,如:抛硬币,猜拳,抽奖等。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两个盒子里面放好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数量相等,将全班学生分男、女两组,双方各派一代表上前摸球,摸到白球得1分,摸到黄球不得分,男同学给女同学记分,女同学给男同学记分,看谁的分数高。

师:摸到的球可能是什麽球?摸到什麽球的可能性更大?

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游戏。

2、自主练习第6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反思:学生参与性很高,明显能够看出操作性的课题比较容易挑起孩子们的兴趣,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开展游戏活动

首先,建立四人小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淘气的同学说;“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四个同学猜猜,他们可能是哪个小组的,并说说理由。

二、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推理判断。如:

因为三个人分别参加其中一项,而淘气已经在航模小组,所以笑笑只能在足球小组或在电脑小组,可是笑笑不喜欢足球,所以笑笑肯定在电脑小组。剩下的小明只能在足球小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把推理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应用

1、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实验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作好统计。实

验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的结果。

2、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教师要把该题变成一个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先指导学生制作转盘,再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推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学生参与性很高,明显能够看出操作性的课题比较容易挑起孩子们的兴趣,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纸与我们的生活

课型:实践课

教学目标

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查纸的用途

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用纸数量

(一)、学生提出自己本课想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整理。

如:我们每天要用掉多少纸呢?

一张纸大约有多重?

我们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呢?……

(二)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调查整理第一个问题:你每天会用掉多少纸?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调查结果。

3、解决“一张纸有多重?”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摞1000张的纸约3千克,请学生估计一张纸有多重。

4、你一天大约会用掉多重的纸?学生谈论汇报。

5、小组统计完成下表,统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

6、完成表格后,请学生计算全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一个学期用掉多少?一年呢?

三、拓展延伸,讨论节约用纸的意义

请学生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纸的作用和节约用纸的意义。

四、提倡议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调查得出的数据,想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倡议,以使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得到抒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反思:学生参与性很高,明显能够看出操作性的课题比较容易挑起孩子们的兴趣,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更多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全册)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学生即将认识一个新朋友怎样学生学会简单辨认平行四边形呢通过复习长方形对长方形特征的复习再拉一拉让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再给这种新图形命名我认为还是符合学生认知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篇)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师华秀毓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尽管学生在课上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1-5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测量教学反思测量是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上完第一课我有如下感受这节课是测量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三册的时候学生已...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A(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

20xx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八德乡中心学校李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晃就结束了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面对几种现实反思如下一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反思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最挠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

Unit6 happy birthday三年上册教学反思

Unit6happybirthday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教学Howold句型从整体结构上来说整堂课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学生紧紧地跟着我的思路每一个过渡都一环扣着一环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相当不错只要老师一指点学生基本上就...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上课伊始在引入课题之后我就出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关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上少数民族人民的特点孩子们普遍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与此同时我...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目录一测量7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6课时五时分秒4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八可能性5课时九数学广角5课时十总复习3课时共60篇第...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四边形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四边形教学反思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十多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十多篇时间与数学一教学反思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