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讲堂: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李强》之读后感

时间:2024.5.8

《世纪大讲堂:如何看待今日中国之富人阶层——李强》之读后感

3109010044,何建飞,09社(2)

富人阶层是指这样一群人,一群掌握大部分社会资源的人,管理着社会大部分的财富。中国富人阶层的出现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准确来说是9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并且主要对象是指企业家。

根据李强教授的说法,本人是非常认同的,即纵横中华文明5000年,甚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富人阶层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必须的。任何一个社会的成长都离不开他,因为他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们的追求,只有存在这种人们追求的动力,社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绝大部分人们对于富人阶层的看法和印象一直是不好的。中国一直都有“无奸不商,为富不仁”这样的说法,可以看出“富”是具有贬义的。根据李强教授,造成这种情况出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位一致性问题。对于精英理论,中国的精英分为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技术精英。而我们这里的富人阶层主要是指经济精英。可是,这些经济精英不一定全部都是地位一致的,即自身素质地位和财富的拥有不相符合。存在各种混迹于经济精英阶层的地位不一致性的人,而这种心理的不平衡和不公平性,造成了绝大部分人对富人阶层的不好印象。另一个原因,李强教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研究,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富人阶层获得财富的途径是不合法的。这就反映了同样是素质高的经济精英,但是他们获得财富的途径不合法,同样会造成普通群众对富人阶层的印象差。当然,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时间不长,难免会出现各种制度漏洞,并被人利用。这也就出现了刚开始富有阶段的不好,而后面形象慢慢变好的转变,比如各种投资,基金会以及慈善的出现。

人们普遍认为文化素质高,掌握财富量自然高,反之,文化素质低,掌握财富量低,似乎这样就是公平,公正的。因此,改变人们对富人阶层的不好看法,我们可以加强社会流动机制,让拥有文化素质高的人流动到适合他的领域,为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促使这类人成为经济上的精英,形成地位的一致性。其次是完善社会的市场机制,减少市场漏洞,避免人为的不良利用,尽量让富有合法化。最后,就是富人阶层要有社会责任,要意识到,自己是社会财富的“看管人”,充分利用手中的财富,让它们运转起来,实现“钱生钱”的循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人们对富人阶层的印象才会逐渐改变。


第二篇:《世纪大讲堂》观后感


《世纪大讲堂》观后感

——浅谈中国大学生教育 大学,这个曾经令许多学子魂牵梦绕的字眼儿,它到底包含着多少思想内涵,中外的很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关于大学教育的思想主要表现为:注重教学,传递知识和文化,培养专业人才,强调学术研究以及学术思想自由。回顾中外关于大学教育的主要思想,理解其精神内核和思想内涵,对于反思现今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所大学,不是想有“大师”就能有的,但如果要锐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一定能培养成的。现代社会尽管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正义的维护主要靠健全的民主制度,然而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离不开人的精神素质。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种种问题,如民主政治的建立、法治国家的实现、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社会风气的扭转,在需要大量具有人文精神素质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素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可叹的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却难孚众望。众多的大专院校正沉溺在建大楼、扩地盘、上层次、抓效益等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中,把本已淡漠的大学之魂冷落一旁,屈从于世俗功利主义的浊浪下,丧失了自身的尊严。怵目惊心的教育腐败、层出不穷的学术违规和学生学习中的弄虚作假、论文抄袭现象,难道不是大学灵魂沦丧的征兆?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想要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无异于缘木求鱼、痴心妄想。

大学教育要教给学生们怎样去发现、掌握和运用自然智慧,然后运用自然智慧引领,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而不只是单纯地接受文化知识,运用文化知识;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自然智慧来收集知识,鉴别知识,综合知识,最后才是智慧的接受文化知识,智慧的运用文化知识。学校不是把死的文化知识准备好以后,再去强“喂”给学生们。学生们要在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自然智慧的锻炼,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国家的具有智慧的栋梁之材。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曾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的时候,表达了他对现在大学教育状况的担心,他表示,说得直白一点,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顾秉林校长表示,在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以内中国的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革命义士、抗日英雄,有科学骨干、民族精英。而这种盛况自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在的各高校,包括清华与北大在内,已经没有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严重的学术腐败,枯燥且与社会脱节的课程,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僵化,对

课程失去兴趣,对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失去信心,退学正是表达他们对大学教育失望的最极端方式。

他进一步表示,至少有80%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酬躇满志,报着努力学习的决心的,可是在四年大学生涯的消磨与侵蚀下,能将这一决心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恐怕不到20%。逃课,考试作弊已经被很多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上大学的目的由最初的学习知识变成了纯粹的混文凭。而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正在被逐渐磨灭。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学最终培养出来的成品,将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20年后,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水平将会是什么样子?我简直不敢想像!古板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让社会丢失了许多的达芬奇,比尔盖茨。对于这样损失,我们是否要反省下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无可挽回的扼杀,中国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大学教育在中国应该成为一个很值得专家学者研究的话题,并能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改变大学教育目前的尴尬局面。

更多相关推荐:
《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

小人国和大人国读后感在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小人国和大人国这本书紧张的故事情节一直吸引着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人国的剧情因为小人国的剧情非常吸引我所以我最喜欢小人国的剧情这本书的小人国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二百五十多...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暑假是个放松身心的好时间在这个闲暇的暑假中拿起格列佛游记仔细阅读着其中有趣惊险的故事真的可以把人带入斯威夫特的游历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个爱好出游的人他渴望着周游世界走遍世界...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斯威夫特的著名作品小说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如一把双刃剑一般表面上像是一部充满科幻色彩的童话故事可另一面却表达出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挖苦和讽刺格列佛历险的第一站是小人国那里的所有居民都只...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格列佛游记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本书与陆滨逊飘流记相似后来看了我才知道大有不同格列佛四次出海四次遇险第一次出海遇风暴同伴葬身于大海而我有幸活了下来在海上浮游前进来到一个小岛上遇到...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英国着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小人国里面的人只有6英寸高大人国里面的人有40英尺高飞...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我很喜欢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我一翻开它立刻就被目录吸引了小人国游记大人国游记飞岛国慧马国我一看到这些就想快点弄明白怎么会有小人国和大人国岛又怎么会飞我带着这些疑问认真地读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随同...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英国着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小人国里面的人只有6英寸高大人国里面的人有40英尺高飞...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见到此书我以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小说而当我翻开书看了书的前言才知道了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quo...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在20xx年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们的有十大人物我印象最深的是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73岁的孤寡老人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也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他17年...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免费)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免费感触最深的是胡医生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胡佩兰颁奖辞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现在医患...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观后感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颁奖词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

大人国读后感(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