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时间:2024.4.29

从《穹顶之下》到马克思

对于柴静和她的纪录片,我还是佩服的。因为该知道和不该知道的,你都能看见。所以,废话不多说,直接开侃,当然都是个人拙见,仅供娱乐。

我个人认为,中国大气环境问题之根源,正如柴静所挖掘分析的,就在于能源。环境问题是复杂的,但单就大气问题来说,最主要的污染源来自能源的消耗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能源与GDP相关,中国GDP的快速增长必将对此产生影响,因此我国降低了GDP的增速,但是否合适我不知道(尽管仅仅以GDP来评判经济的发展现已有争论),总之经济增长与环境本身存在矛盾。另一方面,能源的品质可以调控以改善环境问题,而我国在具备技术能力的情况下依然未推行,这主要是由于能源部门内部的抵制。在这一问题中,我认为主要存在两个小问题:一是政府本身监管能力存在问题与错误,监管不足必然导致利益问题,即第二个问题:小众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或者说既得利益者与新兴改革者之间的矛盾。但第一个问题却由于第二个深层矛盾的存在而难以解决,或者说二者相辅相成,恶性循环。我认为解决的根本还在于利益矛盾。对这一矛盾,无需多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答案已经确定,所需的只是时间和高效的方式。而对于柴静所提出的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我持保留意见,我个人认为一定有在保证战略安全下的更好解决方式。

综上,我认为现阶段下大气环境问题的内在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和大利益与小利益的矛盾,前者是固有的,现阶段难以解决,而后者则在现阶段的经济政治水平下相对易解决,故解决这一矛盾理应成为当下的重点。当然,根据否定之否定原理可知,这一问题的解决必将是曲折和漫长的。唯一有资格评判和见证的只有时间或者说历史,所以对于未站在相对高度的人来说,我认为还是勿论国事的好,因为一切空谈都是徒劳的,除非你要将空谈付诸实践。

然而,相对于内因矛盾而言,依然存在诸多外在矛盾(现阶段还是外在、次要的),比如民众对于空气对生活影响的不满,但这不会成为主要矛盾,因为大部分民众的矛盾还在于生活成本;比如环保部门的执法尴尬,本身执法群体不大,而随着新《环保法》的推行,这一矛盾将大大弱化;比如我国新能源、环保产业不发达,这一问题现阶段由于本身的技术难度、高成本而难以推广,也决定了其小众范围;其他等等。

但是,我们知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发展、可转化的,因此现阶段的次要矛盾并不代表未来的次要矛盾。内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内在矛盾受外在矛盾所影响,因此我们个人完全可以从自身出发提倡环保生活,并多多发挥监督举报的权利,从而促进内在矛盾的发展。 而对于站在相对高度的人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坚持马克思大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审慎地观察并处理好主要矛盾,并保证其他矛盾的相对稳定,引导发展的正确方向。

历史的结果往往确定(尽管并不能为大多数当事者所见),但它发展的过程与方式却出人意料。至于方式,想起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第二篇:观后感


今天地理课上,我们看完了一本叫《Earth 2100》的灾难片。看完这本片子,我深受感触。

这本片子在开头设想了一个在20xx年6月2日出生的名叫露西的女孩,在21世纪内,地球的能源将全部耗尽,我们已知的生物将全部灭绝。事情是这样的:在20xx年,拯救地球的行动就开始了。起先是苏格兰利用海洋的能量,在沿岸建立了潮汐发电站;梵蒂冈城内完全禁止使用太阳能;在美国,生产出了一种极省油的汽车。尽管如此,地球上的原油还是越来越少了,油价正在疯长。人们不断地驾驶着汽车在美国境内寻找一个不像加州那样油价疯涨的加油站,可是所有人都一无所获。但世界上的所有人却还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学习着美国人,仍妄想着原油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xx年8月,华盛顿的抗议者反对食价继续上调,而农业系统则解释说用于耕作的无数柴油机都需要原料,从农田运到超市和菜市场的卡车需要原油,所以运输的成本会很高。而当时,美国的人口正在不断得增长,短短6年时间,人口增长了近两亿。这么多人需要食物,给美国增加了巨大的消费负担以及自然资源的紧张化。当年冬天时,所有的加油站都没有汽油了,当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举起一块写着“无汽油”的牌子时,人们叫骂着下车,露西和她的妈妈立刻离开了现场。从这以后,大街上以往不多见的偷油者随处可见,但任何加油站仍然都没有了汽油。而在20xx年10月21日时,被成为“世纪风暴”的5级飓风Linda侵袭了迈阿密,给人们造成了极度的恐慌。后来,又饥又渴的孟加拉移民聚集在印度边境,中国由于小麦紧缺,造成了数千人的暴动。接着,孟加拉被飓风毁灭引起了世界的巨大关注,各国领导聚集在华盛顿希望最终能成功签署一份关于历史性气候保护的协议,这是次全球化的危机。联合国秘书长要求截至20xx年,地球所有国家都要减排30%以上。由于中国和印度两个石燃料排放大国的每年实际排放量合计要超过世界综合的30%,代表们认为减排30%是无法做到的。最终由于中国和印度的不同意,全球峰会以失败告终。20xx年,气温飞速上升加快了冰川的蒸发,而露西在读完高中后就应聘成为了一个急救员护士。20xx年,图森市连续停水3天,到第四天整个国家才好不容易凑出100万加仑的水去支援灾区。后来,数百万拉丁美洲难民聚集在欧洲边境,试图进入欧洲;在海滩,许多鸟类都灭绝了,唯一幸存的只有信天翁。人们越来越多地砍伐树木,使大家想到了原有数万人口的玛雅文明,将树木砍伐得一棵不剩,最后人口剧减,仅剩下1600人还不到。20xx年,流感暴发,露西的父母都得了恶寒,不久便双双去世了。后来,人们仅剩的一点电力全部用完,街上的路灯熄灭了,巨大的网络崩溃了,引用电影中的一句话:罪恶之城已经沉睡了太久。20xx年,一个厄瓜多尔的家庭刚进纽约,全家都得了高烧,全身布满水泡。露西意识到,她们遇到了一种新型病毒。好在疾病被有效的控制,所有的人都康复了。20xx年,洪水暴发,乔治由于和同事手动关闭了关系到全纽约城居民生命的阀门,不幸牺牲。20xx年,当露西在值夜班时,遇到了一个咳嗽且发高烧的青年,他全身长满了水疤。露西很快意识到,这是她多年以前遇到的那个来自厄瓜多尔的一家三口感染新型病毒的病例,这个病毒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亡,病毒变异速度相当快。数年后,病毒才得到了控制。 最终,科学家提出:如果我们继续按往常一样生活,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水灾,更多的旱灾,更多的热浪,更多的森林火灾,更多的冰融化,水平面上升更快。我们得在10年之内开始纠正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还将放慢我们的步伐,到20xx年,我想这时

几乎不可能让世界避开气候变化的影响,到时没有无法忍受的开支,我们根本不能治理地球。”

看完这本影片,我懂得了:只有呵护着地球,才能生存于地球。

每个人都应该为全人类的发展和幸福而努力奋斗。像我自己,也在致力于更高效节能更方便舒适的技术的合理开发应用。

地球和人类的重大机会和挑战,中长期来看,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重大问题中(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1、环境与气候

原因:碳的过度排放。

后果: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干旱,气候异常,瘟疫,饥饿,油荒,经济社会生产服务瘫痪,战争,死亡,人口锐减,技术退化,文明崩溃,人类进入长期黑暗时代。

行动: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今年的哥本哈根峰会期望能够推动各国积极行动起来。)

2、暴力与战争

原因:竞争、社会不公。(人-爱-争-战)

后果:动荡,发展受阻甚至倒退,生活水平低下,死亡;核战争则可能毁灭全人类。 行动:促进社会公平合作,平衡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利益。

3、疾病和死亡

原因:传播监控不力,卫生保障系统不健全,技术落后。

后果:个体死亡,乃至社会崩溃。

行动:促进技术进步、体系健全。

4、经济危机

原因:集体预期偏差(疯狂或绝望),信息不对称,宏观调控不力。

后果:劳动停止,生产停滞,裁员失业,投资放缓,消费萎缩,生活恶化,发展受阻甚至倒退,重则经济社会大萧条,乃至文明崩溃。

行动:不断调整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保证产业平衡,正确引导投资和消费,保持社会信心和需求增长,保持生产劳动的平稳进行。

5、人口与粮食

原因:地球资源有限,人口过度增长,科技教育发展落后且不平衡。

后果:饥荒,生活恶化,疾病死亡,社会落后或者环境破坏。

行动:计划生育,发展科教,发展经济。

6、宗教、种族和意识形态

原因:差异、历史、现状。

后果:强烈的冲突,必然导致社会不公、动荡,阻碍全球合作,引发其他重大问题。 行动:求同存异,和平发展。

7、技术和贸易

原因:技术壁垒,技术滥用;贸易壁垒,贸易摩擦。

后果:发展受阻甚至倒退或歧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全球发展效率低下。

行动:引导技术发展应用,促进相关领域的全球公平合作。

8、其他更加长期的问题

观后感

例如:技术演变及其它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人类社会歧变,地外星体对地球的剧烈影响,地外生物的入侵,某些重大地质事件,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自私地活着,也都可以充满奉献精神地活着,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以上文字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备忘录,也许是亿万年后某些废墟的墓志铭,夹杂着人类特有的忧患意识和优越感。是的,万物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轨迹,都有自己的时空感觉以及对时空中临近事物的感觉。所以,如果我们对子孙后代、甚至对我们自己即将面临的、甚至对正在发生的事件,没有一点察觉和紧迫感,我一点儿也不会感到惊讶。天然的惰性,几乎连维持我们每天出门觅食的动力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了。好吧,投票、委员会、全球委员会??恐怕也没几个人肯动脑动手动脚。我们都走着瞧吧。我的清谈,到此结束。

我们地球正在面临这世界末日的到来 ,我们人类要学会环保,我们要学会节约,别以为现在的地球完好就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大家把这部影片看完吧《地球2100》看完你也许有启发,我们不能总是只为自己着想,我们也要为下一代!为更加美好的地球而发展!如果你们不加强环保节约,以后我们无法挽回,地球的灾难是你们一手捏造而成的,最后要怪的就只有你们自己! 看完了影片的朋友们,我们不能依靠政府的科学维持几年,只有政府是不够的!重要还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我们节约用水!发展投资项目!不践踏草地!加强绿化!不建造污染环境的工厂!家里或厂里或办公室里把灯泡换成节能灯泡!废水利用!少抽烟!垃圾分类丢,就算你看见垃圾不捡,你最起码要管好你自己,垃圾不乱丢!我们可以少开车,多走走路,等以后有了实惠的科技汽车,我们在用,但是也一样少开车!我们也可以在每次洗澡的时候在脚前放一个空盆子然后留出来的水你就可以利用(这不干扰你洗澡吧)我们也可以多种点树木,我们吃饭的时候可不能浪费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起。

我们地球现在面临的危险:

1:水污染,人体50%到80%是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只有0.5%的水可直接利用,而大部分人都在浪费净水,所以说,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

2:大气污染,现在一些有毒气体都被排到空中,造成污染,所以大气污染也不能忽视。 3:土壤污染,大部分农民为增产,滥用化肥等化学物质,造成土壤污染,而没有土壤就没有粮食,所以也需要时刻警惕。

4:垃圾污染,很多人为求方便,不将垃圾扔在装垃圾的地方,而随处扔,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还是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也要杜绝。

5:全球性三大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是因臭氧层破坏让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气候变暖,而变暖射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使地面温度更高;臭氧层破坏是因大气污染造成的,从而发生温室效应等物理性的灾害;酸雨是天然雨水被排到空中的酸性物质侵蚀形成的,使禾苗等生物受害,与大气污染有关。

其他还有,不再一一叙述了。

相信各政府部门早已注视到了这些问题,应该能很好的杜绝错的地方,做对的选择。

不要以为别人在做少你一个就不做了,如果人人都这么想,最后还是一样!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宣扬扩大,能行动起来。为我们的地球做一点小小的贡献,这些并不难,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了的话!我想对地球说:“是你伤害了自己的母亲!”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其实我们13亿人甚至更多的人,力量是很大的。并且要做到一些,是很简单的。 如果13亿人都不乱丢垃圾,那么走到街上,还会有那些零零碎碎的垃圾吗?如果13亿人都能少开车,那走到街上的灰尘还有让人难受不堪吗?如果13亿人都能真正了解金钱的含义,那么世界还有那么腐败吗?如果每人都能管好自己,那么世界真的很美好

其实要做到,其实很简单,并且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可是却有人违背了它

不用多说,该片当然是往最坏的方面预测:二氧化碳持续增加、各大冰川均融化殆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口增加到80多亿、海平面快速上升、各种自然灾害以空前的强度侵蚀着人类、先进国家的边防士兵向无数越过边境的难民扫射、人类的文明逐渐消失??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己。与灾难片《2012》不同的是,《地球2100》预言如果人类继续破坏地球,结果就会如同人类将以缓慢的速度啃食着自己的肉身,直到人类因经不起持续不断的痛苦而灭亡。电影《2012》是自然力量在短暂的时间之类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几乎都抹杀掉的科幻片。这种突发性强力灭绝是人类根本无法制止的,而自我迫害这种“慢性疾病”也可以将人类赶出地球!

如果说2012是世界末日或许只是宗教的试的思想警告,但如果照目前的趋势下去,人们必将面临一个灾害越加频繁的同时也越来越具破坏性的世界,如果人们的思想观念没有大的改变,如果人们依旧麻木而不思悔改地向自然索取、并以大自然所难以消化的人造垃圾来回报自然的话,那么到了2100年或许人们的绿色星球就真会变成一个不再适合居住的地方,到那时即使不是世界末日,也极有可能我们时刻都将人心惶惶地处在一个高危的物理世界里。

人们都应该明白,要说2012是世界末日也许是有些让人觉得耸人听闻,不过,如果真照此发展下去,拥有智慧的主体都缺乏应有的认识与反思的话,那么我们子孙所生活的2100或许成为一个充满灾难的人间地狱。

全球气候变暖将加剧传染病灾难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影响是很严重的,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复苏和传播;气候变暖将引起昆虫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网扩大,从而增加了全球许多地方虫媒性疾病的潜在危险。

气候变暖与疟疾、丝虫病、吸血虫病、锥虫病、登革热、黄热病、裂谷热、脑炎等的发生密切相关。19xx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致气温升高,使巴基斯坦、肯尼亚、哥伦比亚发生疟疾流行;气候变暖使锥虫病原体锥虫由舌蝇携带,从北面的北洲撒哈拉沙漠向南面人口稠密的南非扩展,感染人口增加。

19xx年厄尔尼诺现象使肯尼亚和索马里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感染裂谷热的伊蚊滋生并引起裂谷热爆发流行;气候变暖有利于血吸虫病中间宿主丁螺的繁殖,使人们感染血吸虫病机会增加;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气候变暖对水分布和微生物繁殖的影响,促进了水性传染病流行,降雨量增加,有利于蚊虫滋生,预计全球每年可能增加5000-8000万疟疾新病例并使疟疾流行地域增加。

(来源:问天网)

全球变暖加速老鼠繁殖 黑死病灾难可能再袭欧洲

医学专家日前警告称,曾经在14世纪夺去3400万人生命的黑死病可能会重新袭卷欧洲大陆。

20xx年在挪威首都召开了国际黑死病和扩散问题座谈会。与会代表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使欧洲大陆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和潮湿,这给老鼠以及其身上携带的蚤繁殖创造了适宜条件,因此黑死病可能会重新回到欧洲。

来自欧洲四个国家和哈萨克斯坦的研究人员小组日前完成了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的评估,他们对战后前苏联专家在哈萨克斯坦搜集的大量资料进行研究评估。从19xx年开始,这里就设立了20个啮齿动物观察站,每个观察站有200名工作人员,他们负责经常从老鼠身上采集血液和身体组织样本。一旦哪里出现黑死病迹象,工作人员就会立即采取消毒和预防措施。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上述观察站都被撤销,并已经解散,只留下一些资料。

据悉,在哈萨克斯坦草原上半个世纪内所搜集的观测资料证实,温暖的气候与黑死病的再现是有着直接联系的。科学家早就讨论过这一问题,但在温暖气候条件下感染的老鼠数量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在此之前还不得而知。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温室效应将使老鼠加速繁殖,这种可怕疾病出现的可能性也在进一步变大。据悉,14世纪中叶暴发的黑死病也正好发生在炎热和潮湿条件下。

黑死病于1347年出现在西西里,此后3年内横扫欧洲,长驱直入北欧,甚至可能到达了冰岛和格陵兰。没有人知道这场瘟疫到底杀死了多少人,后世的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估算出,欧洲当时的人口约减少了25%到75%。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一位历史学家说,1347年欧洲有8000万人,6年后变成了3000万。此后300年间,黑死病还曾多次暴发,可能总共杀死了多达2亿人,直到1670年以后它神秘消失了。

1894年,法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耶尔森发现了引起鼠疫的病原体,命名为耶尔森氏鼠疫杆菌。从那以后,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死病就是鼠疫杆菌袭击淋巴腺导致的腺鼠疫。它可以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但主要传播途径是老鼠和跳蚤。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的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地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不仅全球增长已经失衡,我们每个人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经济和人口持续的增长对能源、食品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

由于每年新增人口高达8000万,淡水需求也以每年约640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尽管地球有充足的水资源,但其中只有1%可供人类消耗,而全世界约有20%的人口缺乏饮用淡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取水量在过去的50年里已经增加了两倍。地下水的超抽将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因为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紧密相关:目前农业用水占全球总用水量的比例超过70%,每生产一吨粮食需要耗水1000吨。世界上可能会出现水资源冲突:有30多个国家从境外获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水源,而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国家中。

粮食安全是许多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联合国粮食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这加剧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尽管全球平均每英亩的粮食产量自19xx年以来已经增加了两倍,粮食消费也在快速增长,因为人口在增长,同时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使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人们现在要消费更多的肉类、牛奶和鸡蛋。十年前,粮食消费的增长幅度为每年2000万吨, 而现在已上升到每年4000万吨。

现在,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紧密相关:与过去美国能够充当“其他地区粮食欠收时的全球缓冲区”的时期不同,尽管现在的粮食消费已达到约每年22亿立公吨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美国仍将大批粮食转化为汽车燃料。20xx年,美国的粮食总收成接近4亿吨,其中1.26亿吨被燃料乙醇蒸馏厂用作原料。如此大规模地将粮食转化为燃料意味着现在粮食价格已经与石油价格联系在一起:如果石油的价格达到每桶150美元,粮食价格也将随之上涨,因为届时

将粮食转化成石油替代品将产生更大利润。与此同时,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到20xx年预计将增加36%,其中大部分将为化石燃料,这种局面将加剧全球变暖。

粮食:未来40年粮食需求预计将增加100%,这对市场创新而言实际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论坛的“农业新愿景”项目正在帮助坦桑尼亚和越南(不久以后还将包括墨西哥)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共享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同的政府机制采用不同的公私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公私合作,可以在农业价值链上寻找并增加创新(技术、管理和财务等方面)活动。所有活动均旨在帮助应用这些合作模式的国家将本国的农业生产率每十年提高20%。

水资源:至20xx年,淡水供应和淡水需求之间的缺口预计将达到40%,这对公私部门的创新而言实际上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论坛的水资源项目正在召集相关领域的领先企业和权威专家,帮助一些国家的政府通过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并采取实用的措施应对它们面临的水资源挑战。目前,我们正在与约旦和南非(不久以后还将包括墨西哥)的政府开展合作。这种新型的水资源合作模式――即水资源小组――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因此我们正在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将其发展成为全新的全球水资源发展援助平台。

能源:在以具有成本优势的方式显著减少排放的同时还有机会使能源产量提高40%,这将对创新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正处于这一变革的前沿。世界经济论坛与彭博社新能源财经共同开展的一项投资分析显示,20xx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比20xx年增加了30%,达2340亿美元。而仅中国就占20xx年清洁能源总投资的22%。中国的光伏发电产能占世界的一半,风能发电装机容量也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世界经济论坛正在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国家联合开展的绿色增长合作项目确保各国政府和商界通过更密切的合作提高能源效率。

能源问题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xx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xx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邱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xx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两个世纪(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两

个世纪。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xx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就可预见的未来来看,汽车不会大量减少的,但是石油危机的确会对汽车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开发新型汽车(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太阳能等)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车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车)以节约燃料等,但是总的来看不用担心汽车减少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一、化石燃料枯竭的二十一世纪

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根据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九十一年五月「台湾能源统计年报(九十年)」资料显示,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只可再开采四十年,天然气可开采六十二年,煤炭可开采二百二十七年,而核能发电的燃料源自铀矿,预估尚可开采七十七年,惟考虑用过之核燃料回收再处理后重复运用,则其使用年数可增加五十倍,约可达三千八百多年。可看出现在全世界依赖最深的主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目前全球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设备过度投资,造成市场供过於求,因而油价尚相当稳定,但随著诸多产地蕴藏量降低甚至枯竭,全球将面临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将冲击全球经济发展。

二、全球能源需求的高度成长

依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二OO二年三月出版之「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从一九九九年至二O二O年全球能源消费情势如下:

(一) 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成长百分之六十,其中开发中亚洲及中南美洲国家将成长一倍(每年成长百分之四;相对已开发国家每年成长百分之一点三)。

(二) 石油:石油预估将成长五成九(以每年百分之二点二的成长率)。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四成的比例。

(三) 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为成长最快的能源,预估将成长一倍。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也将由百分之二十三升至百分之二十八。

(四) 煤:由於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百分之二十二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五) 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立,但保守预估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略为成长。

(六) 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成长百分之五十三。但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将由百分之九下降到百分之八。且最太阳能或风力等再生能源虽成长快速,但因其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再生能源成长动力,主要是开发中国家的大型水坝计画。

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风险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能源与基础原料,但全球一九七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却导致油价暴涨及经济重挫。为避免石油问题再度冲击经济,各国曾积极寻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现在石油仍占全世界现有能源总消费量的四成,且未来二十年此趋势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动乱,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一九八O年两伊战争、一九九O年波斯湾战争,一九九四年俄国出兵车臣,二OO一年阿富汗战争及近期可能开打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当然这些战争背后,都存在企图掌控这些地区石油资源的因素。而每次争夺石油资源引发的动荡,使各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避免受到中东地区不稳定局势影响,各石油进口国家多尝试分散石油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油藏,且开采成本低廉,而中东以外的新油田,大多位於开采成本较高的深海和输送困难的内陆地区,故各石油进口国,未来还是无法避免中东石油进口依存度节节上升的局面。国际能源总署曾建议各石油进口国可考虑降低中东石油供应风险的方向,一

是加强确保如航运与输油管等运油管道的顺畅,二是必须寻求增加原油安全存量。目前国际能源总署规范其会员国的原油储量是九十天,但为预防突发性的原油供给中断及油价急涨,此储量标准可能还会提高。

四、恐布活动增加石油及天然气输运风险及成本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事件后,全球各地也陆续传出恐怖攻击行动。随著全球恐怖活动的升温,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二OO一年十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二OO二年十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份子攻击,而在印尼十月遭受恐怖攻击后,也传出其石油及天然气设施是下一波攻击目标。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检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作,而由於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成本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

在国际能源情势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就将枯竭,但能源需求仍持续成长,因此能源价格将剧烈波动。为了降低能源枯竭的冲击,各国企图掌控能源资源,更在近期引发多起战争。此外,自美国九一一事件后,能源设施的安全维护压力升高。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

在我国能源情势方面,我国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赖进口,因此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与主要能源产地的动荡,都冲击我国的能源情势,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与成本受到挑战,而化石能源使用产生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必须去面对。

在这种情势之下,我国的能源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但目前政府能源政策却没有清楚蓝图,使我国相关能源立法工作、能源基础建设及国内外投资受到冲击。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就能源供应稳定度与化石燃料供应问题而言,要以能源多元化及适当能源配比,尤其现阶段纳入相对供应稳定的核能,才可确保能源稳定供应。

就能源供应价格而言,我国水力与火力发电成本持续上涨,只有较便宜的核能发电成本还小幅下降。又核能发电有提拨核能后端基金来处理核废料,相对我国火力发电有高额外部社会成本。所以现阶段核能仍应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

就能源政策而言,目前政府应考虑长期能源供需、国际趋势及能源使用社会成本,确保我国能源政策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迈向全球现阶段「低碳家园」的目标。

就长期能源发展的展望而言,虽然现阶段化石能源及核能还是必要的选择,但随著能源新科技的发展,当未来出现价格合理、可稳定供应、乾净、低社会成本的

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时,则不但满足我们经济发展及生活品质的需求,更将协助我国建立「非碳家园」及「非核家园」的无污染能源使用环境的终极目标。

能量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旧燃料新能源:效率趋向100%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资源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国务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资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

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采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 早在20xx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这种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采用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风力发电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是它们作为新能源如何在实际中去应用?新能源的发展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需要探索的。

更多相关推荐:
《苍穹之下》观后感:环保保护时不我待

苍穹之下观后感环保保护时不我待2月28日一部名为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纪录片出现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在短短的时间内其播放量及下载量早已破亿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的柴静以私人恩怨介入公众话题3月1日刚刚上任的环...

《苍穹之下》观后感

苍穹之下柴静视屏观后感假如我不曾看过柴静的这个视屏我不会意识到我们国家地区甚至是自己家园的雾霾是何等的严重即便我们天天生活在一个很少看见蓝天白云经常有白雾或是厚厚的白灰云压顶原本没有气味的空气中却常常闻到难闻的...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在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还没有火爆网络的时候我不知道柴静女士是哪一位不知道雾和霾是完全不同的物质甚至在生活中也直接无视如此浓厚的PM25在此之前诸不知PM25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如此之大我记得...

《穹顶之下修改稿》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史文华生化研142140420xx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搞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不仅仅只停留在温饱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不断的...

观《穹顶之下》有感

观穹顶之下有感春节前度过柴静的看见喜欢书中诸多的数字新闻事件记录及对其真实客观的报道再次走进柴静是源于网络视频穹顶之下似乎在一日之间整个互联网都是关于柴静和大气污染的消息我们看到了看到了迄今在24小时之内播放数...

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

穹顶之下观后感作文穹顶之下gt观后感作文一从网上听来的超火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说实话我不确定是纪录片还是演讲不过先来说感受吧看完之后超级激动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着12369想着污染地图好想自己立刻去拯救地球可是...

穹顶之下观后感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有感在视频网站上看到穹顶之下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由于我对空气污染一直也比较关注所以对这个列在头条又贴着雾霾标签的纪录片想都没想就点开了而且出乎自己意料地一次性完整地看完了整个...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20xx年1月12日大雾笼罩了少半个中国雾霾现象大规模爆发全国各地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环境之中中国人期盼更幸福富裕的生活也期盼拥有优美的环境然而北京及中国广大地区持续多日的重度雾霾天气却给实现中国...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柴静所演讲的穹顶之下很认真地看完了并对此纪录片影响深刻感触也很大柴静一位曾经当选中国记者风云人物央视十佳主持人的女记者在20xx年低调辞职沉寂一年后20xx年初她站在演讲台上面向...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穹顶之下是一部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该片以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为核心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并以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我看了柴静拍的纪录片的穹顶之下我们的大地球我真的希望看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每个人出一点点力量我们可以保证地球空气质量的纯真1如果你在小于5公里范围内出行试试乘坐公交骑自行车或者拼车2如果开车发动机空...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黑暗的地狱那里四处弥漫着冰冷的杀气杀气吞噬着一切生灵并将我们也送向那无尽的深渊杀气仿佛黑暗里的一把刀悄然无息却锋利至极仿佛草原中的狼身形中等却团结合作仿佛像悬崖上的树环境恶劣却生气蓬...

苍穹之下观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