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时间:2024.4.14

Dancer in the dark

——关于生命的执着与信念,观《黑暗中的舞者》有感

《黑暗中的舞者》是丹麦杰出导演拉尔斯·冯·特里厄继《破浪而出》、《白痴》后的“良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据说拍摄这三部曲的灵感,来自一则他最喜欢的关于付出的童话故事。拉尔斯以这个自我牺牲奉献的角色当范本,塑造了《黑暗中的舞者》里坚强而乐观的塞尔玛的形象。

影片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一面。一开始的故事切入,就非常有技巧。不交代任何背景,直接来一段音乐剧的排练,慢慢地不经意地引入主人公视力极差的故事。那一段比尔跟女主角互相交代的剧情,在剧情上简直是非常精巧,一下子就同时交代了两件事情,对后面的故事有着完美的铺垫。

至于完全不用脚架,而一直用手持,很显然,这也是刻意为之,故意让画面不停地抖动,而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色调也是如此。几乎从头到尾,都让我一直有一种这是纪录片的感觉。只是反复地插入的主人公的关于音乐剧的幻想,才让我明白这是电影而不是纪录片。

一直都还记得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刑场的幕布缓缓地拉上,塞尔玛手中的黑框眼镜也沉石一般掉落在地,碎裂且支离,宛如了断的生命和终究可以隐去的哀伤与恐惧。而随着黑框眼镜“咯噔”落地的同时嘎然而止的是塞尔玛的歌声,那本来激昂但却是绝望的歌声也一同停滞了,于是压抑很久的泪水很顺畅地流下来,始终郁结的压抑、悲怆的情绪也得以在影像趋黑之后一点点地释放……

这部影片讲的故事并不独特,同样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它的特殊主要在于幻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用一般的电影叙事来展现现实,而用热闹的歌舞剧来表现幻想,这样的话就使得主题昭然若揭。从车间、铁路旁、火车上,到排练场、法庭、监狱直到最后的刑场,七次歌舞的演出,正是塞尔玛七次对生活、对生命的幻想,不仅承担了叙述部分情节的任务,还将追求自由、光明以及人性和生命的主题一一展现。就这样,影片在幻想与现实之间不停地跳跃,每一次幻想与现实的切换,由沉闷、阴郁、舒缓的现实跳入急促、明亮、欢快的幻想,颜色由灰暗转到明艳,光线也增加了亮度,只是因为现实和幻想是如此鲜明地对立着,也就成了黑暗与光明的两个世界。塞尔玛无法摆脱黑暗的现实生活,却能在幻想中找到自己的希望和快乐,她是个“黑暗的舞者”。压抑的情感与幻想的歌舞混杂着,调和出一种光明的、天堂里流光异彩的颜色,这是生命的颜色。可她最后还是没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她因为善良而走向了死亡……

影片中处处可见塞尔玛对生命的热爱,犹如舞者爱着她的舞步、她的音乐,换句话说,塞尔玛近乎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她总是甜美微笑着,即使遭遇失明或死刑;总是善解人意,心系他人:得知比尔秘密时,她说“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会好点吗?”尽管生活拮据,她主动提出了加房租,或是在自己即将死亡之际考虑到的还是他人,她对杰夫说“如果你认为你受得了的话,我很欢迎你到时在场。”这既是她留恋美好生命,渴望友情爱情陪伴的真情流露,也是她时刻关怀他人,祈愿让他人心感安定幸福的体现。她总是赋予生活美好的色彩,工厂里机器的声音都变成了音乐。就如她在狱中唱到:“玫瑰花上的雨点、小猫咪的胡须发亮的铜水壶和温暖的毛手套,用绳子扎好的棕白色纸包装,这些都属于我最喜欢的东西。”这就是她对生活纯粹真诚的喜爱与满足。

"我只想有个孩子"当你疑惑塞尔玛明知道她的孩子也会遗传她的眼疾时却还坚持要这个孩子时,她是这样说的。只为了将自己的母爱施展,她将一个孩子带到了注定黑暗的世界,而她则受到了辛苦操劳大半辈子并付出了生命的惩罚。

我相信每一位看到这部电影片的观众都会被塞尔玛这种伟大的母爱所动容。影片始终以一种平淡冷静的语言讲述着一个情节并不离奇的人生故事。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以及手提式的摄影手法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简单中包含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与关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故事中的主人公萨尔玛,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听觉便尤为敏锐,只要有声音,只要有一丝细微的声音,便会激起舞者心中的节奏,在黑暗中舞蹈,在自己的脑海中恣意旋转踢踏。而不确定的,只存在于白日梦中的歌声,终于在最后倾囊而出,像泊泊泉水,渐渐悦耳高昂直到刺激耳膜,然后,在最高点戛然而止。世界,又陷入寂静,可怕的寂静。


第二篇:黑暗中的舞者 影评


1、黑暗中的舞者 影评

她就像一朵坚忍不拔的向日葵,用心感受阳光的方向,那弧感恩的笑容一直凝固在她饱受沧桑的脸上

——Anne-YEN

张爱玲曾写道:男子偏向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超人是男性的,神却带有女性的成分,超人是进取的,是一种生存的目标,神是广大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

如果让一位母亲发现了希望,她的所作所为是令人惊奇的;如果要激怒一个人,千万别是一位母亲。我总是侥幸她会求助于正在追求她的男性;我总是以为她会说出她被那位警察诬陷的真相;我总是希望在她处以死刑的最后一刻,她的歌声会打动负责行刑的警官...她的心究竟是怎样的方向?她的坚强到底从何而来?她黑亮的双眸啊,在她干涸的脸上,稀乱的头发下,和她的心一样,一样的坚定

如此辛酸的故事本来让人十分的绝望,但是那似有似无、动听悦耳的声音在她苍夷的心上点了一盏明亮的灯,无时不刻,只要有声音,便有希望,所以她有接受死亡的勇气,她的脖子被粗犷的麻绳吊着,没关系,这只是故事落幕之前的倒数第二首歌,这恐怕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死法了

也许人们会对她到底值不值的为那位警察保守秘密产生质疑,她可以朝他狠心地开了无数枪,直至膛中无弹,却也可以为了帮他保守秘密而受到舆论的职责认为她忘恩负义,她竟是一个如此有原则的母亲

无论她做了什么选择,一个双目失明、一生积蓄被偷、丢了工作、杀了人的人,无助的她只有一个信念,治好儿子的双眼。或许你会认为她的孩子可以没有眼睛,但不可以没有母亲。但她肯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母亲

如果说《美丽人生》中父子之爱是力量的,那么《黑暗中的舞者》中的母子之爱则是隐忍的。没有去比较哪个更伟大,因为对于一个未长成的孩子来说,同样重要

电影的拍摄手法也非常特别,像是生活中自己拿着DV,镜头有点抖,镜中人有些害羞,女主角的表演也像是邻家的少妇,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回归了自然

看过之后,余温犹在,她温暖的笑容,怎能如此的打动人?

2、痛入骨髓的绝望·黑暗中的舞者

文:十一月的雨

绝望?

一个模糊的隐立在人生彼岸的词语。在没有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像隔岸观火般揣测着它华丽的片名——黑暗中的舞者。瑰丽,隐约,甚至有一丝浪漫。在这样的氛围下,我还是无法形容当自己伴随着这个颓然的故事经历了两小时后,那种截然相反的绝望——真真切切的死亡的气息。

故事在导演有意的晃镜中静静地开场,虽然宁静但心里却平添了几分压抑和焦虑。

莎玛是一个捷克移民,在美国的一个乡村工作厂工作。她待人温顺,体贴,但骨子里极其坚韧。因为她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自己九岁的儿子在外独立但看似快乐地活着。“看似快乐”?

是啊,从她的表面你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伤感和颓废。她喜欢音乐,特别是对好莱坞的音乐剧有着不灭的情。她爱自己的儿子,虽然她没有钱为他买那辆心爱的自行车。她感到幸福,因为她处处受到房东的关爱和照顾。

一切都其乐融融,镜头依然在来回的晃动,但儿子生日时意外获得房东一家人赠予的单车时的惊喜的表情,使我压抑的心情感到欣慰。唯一令我不安的,是莎玛不知何时戴上的大黑框眼镜和她的笑容也难掩的一丝迷离。

疑问在一个夜晚的倾诉中被揭开,即使再坚强的女人也无法永远压抑心底的秘密,生活的重担会在那一刻令她无法承担。她告诉房东——警官查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快要失明了。原来她的家族中有一种 遗传病,长到一定的年龄就会发作,双目就会失明。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希望治愈,于是她白天黑夜地兼职工作,希望在自己失明前,赚够一笔钱,替儿子做手术,让他正常地工作一辈子。

莎玛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在几乎看不见东西的情况下每天勉强做着厂里复杂的工作,她不求任何人的帮助,每天都在黑暗中摸索着回家,每晚她都来到儿子熟睡的床前,每夜都摸出藏起来的钱,亲自点一点,然后把当天的钱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

一系列的缓慢的动作在黑暗中摸索,只有这时她才允许自己放松,揉揉自己几乎无法感知外界的眼睛。此刻的她是如此憔悴 ,但黑暗中熟睡的儿子,是她心中不灭的希望。

我一直在试图体会盲人怎样去感知世界,当面前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时,心存希望也许是活下去的最大精神支柱,但当希望破灭变为绝望时,精神无一例外地会面临最终的崩溃。

那一天,当莎玛像往常一样放钱时,却发现了空空如许的盒子。我的心随着莎玛颤抖的双手一沉,虽然我和她一样清楚发生了什么,但我和她一样不愿意现象这是真的:只有那个和蔼可亲的,对她处处照顾的,能让她倾诉一切的——查理,知道这一切,而且查理曾向他诉苦

说自己无力担负住宅的贷款。

我想再凶狠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这种人性本善潜意识地暗示我自己:他不一定拿了钱,就算拿了,他也会还给她的。但这最终的道德底线跟随接下来的变故而彻底崩溃。

莎玛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当她摸索着来到查理家时,面对正默然注视着眼前一包钱的查理,“把我的钱还给我,这是我治病用的。”莎玛尽量用平和的语气来压制心中的恐慌和伤痛,她摸到了查理面前的包,紧紧揣住它往回走。“不许动,莎玛,那是我的钱。”一把抢对准了她的后背,那个已经瞎了的,那个仅仅为了要回自己血汗钱,那个本来还相信善意的母亲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心在颤抖,那把枪和黑洞洞的枪口,那双手和邪恶的眼神,竟然,是出自一位执法者!

我看的出他内心的挣扎,但他那点微薄的人性早就被他疯狂的举动湮灭了。他把枪交给莎玛,他告诉她:如果你要拿回钱,就先杀了我!他要逼她放弃,因为他知道,这么柔弱的女人是没有胆量开枪的。

时间在空气中凝结!

“砰”

莎玛抠动了扳机,同时,她哭了,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的嘶哑的啜泣,这声音刺痛了我心底的每一根神经。子弹并没有打死他,他依旧紧紧地攥着手中的包,死也不放。莎玛用光了所有的子弹,胡乱地射眼前的这个人,然后几乎虚脱地倒在啊身边。绝望地啜泣,绝望地呻吟,绝望的她发现自己仍然拽不动他死也不放手的包。已经无法用内心的挣扎来描述莎玛的行为了,当面对着即将失去代表儿子眼睛的那包钱时,她表现出异常坚定却又彻底崩溃的神情,她摸索着身边的重物,向着奄奄一息的查理的头,高高地举起??

她已经不再哭了,紧紧地抱住已被抓破的钱包,那悲切空洞凄惨迷离的眼神,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绝望!

她亲手把钱交给医生,亲自嘱托好儿子的手术事宜,母亲的崇高使命在完成的一瞬间,令一切悲伤与罪恶,绝望与痛楚都黯然失色。

警察在她最喜爱的音乐剧排练场上带走了她,因为查理的妻子控告她偷窃并杀害了自己的丈夫,莎玛此刻柔弱地连反抗都没有一声,当锤音定落,等待她的将是——绞刑。

我现在仍然不敢回忆结尾时莎玛从囚房到刑地的107步的距离,不敢去回忆她死前恐惧而绝望的尖叫与发抖的哭声,以及那种突然行刑后的戛然而止的扼人咽喉的压抑的空白??

我想,我真的嗅到了比死亡更绝望的气息。

影片并不是刻意地去渲染这种气氛,相反,它用极度真实和极度虚幻的景象相互交叉来凸显莎玛的心理。莎玛为了理想而对抗现实而做出的种种,真实地让人心惊。而每当这些事后,总会出现一些歌舞形式的思想片段,莎玛用她的歌,她的舞,她最钟爱的音乐剧的形式,表现着自己最理想的结局。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她杀死查理后,茫然地陷入想象,在想象的明

亮的世界中,查理慢慢地站起来,拥着她慢慢起舞,还告诉她这并不是她的错。儿子骑着单车高唱:you just do you have to do??她在破败的桥下,在潺潺流水间反复吟唱:I just do I have to do……

导演用这种近乎戏谑的方法体现了莎玛心底的冲突:一个柔弱的母亲只能做她不得不做的事!想象中的世界既是她对自己的安慰又是她对触目惊心的悲惨现实的无奈的掩盖——用她那颗看不到阳光的已经破碎的心。

我始终在想,这部绝望气息笼罩的影片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让我以如此的视角体验绝望之后还期待着另一些东西的升华!

就像影片中母亲亲吻儿子时的脉脉温情,就像深爱莎玛的杰夫在就监狱中哽咽的一句:“I love you”,就像那善良的狱警,搀扶着虚脱的莎玛,慢慢走过短暂而又艰难的最后107步。

突然想起《麦田守望者》里最后的一句话: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为了理想而卑贱地活着。而莎玛却选择为了理想而绝望地死去。但她最后的绝望中又包含了多少深沉的希望,至少,她看到了儿子的未来,至少,她完成了一个母亲最崇高的使命,至少,她做了一名勇敢伟大的黑暗中的舞者!

绝望,是痛入骨髓的;

希望,是深埋心底的;

在经历过那样痛入骨髓的感觉之后,反而更加提醒我们铭记温情,收藏感动,珍惜希望,感悟人生。

一如行刑时莎玛毫无惧色的忘情的歌声,虽然戛然而止,但却渊远悠长??

3、黑暗中的舞者 影评

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是一部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的电影。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影片主题中温暖与残酷之间的激烈对抗,也来自于影片视听语言中华丽与质朴之间的强烈对比,还来自于影片超越期待的另类风格。

温暖与残酷

影片的主人公塞尔玛是一个从捷克移民到美国,在一个乡村工厂工作的单身母亲。她的精神支柱是对音乐的激情,特别是对充满着歌唱、舞蹈的好莱坞音乐喜剧感兴趣。但塞尔玛有一个令她心痛的秘密:她的视力正慢慢地衰退,而且她发现她的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有

同样的疾病。为了使儿子逃脱变瞎的命运,她每天超负荷工作,为儿子做手术存钱。但一开始好心收留他们母子的警官比尔却在后来偷了她要给儿子治病的钱,为了拿回钱,塞尔玛绝望中杀死了比尔。儿子成功地进行了手术,然而她却被处以了绞刑。

作为拉氏“良心三部曲”之一,塞尔玛即是人类良心和美德的化身。她乐观豁达,孩子般的面孔常常带着微笑,你无法不被这种坚强打动。她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痴迷,繁重的劳动之余还参加音乐剧的排演,每当生活中遇到困境,她总能通过幻想中的音乐释怀一切。她的音乐深深地感染了我。她真诚善良,面对司机杰夫的爱,她感动而又坦白相告:“我现在不想要男朋友,我没有时间。你很好,如果我想要一个男朋友的话,那个人一定是你。”法庭审判时,为了维护比尔的尊严,遵守他们保守秘密的誓言,她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她的善良和真诚令人钦佩更令人心疼。她的身上闪烁着伟大的母性的光辉,当杰夫绝望地质问她为什么明知孩子会有先天性失明遗传还要把他生下来的时候,她泪光闪烁地回答令人动容,“我只想要一个孩子抱在怀里的感觉”。这是一种天然的母爱。她深爱这她的儿子小俊,为了给小俊治眼睛,她离开祖国,超负荷工作,节俭生活,甚至牺牲爱情,最后她终于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小俊的成功手术。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并没有为了赞扬主人公的奉献和母性夸大其的勇敢,他真实地反映了人性。作为一个柔弱的女子,塞尔玛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她也会紧张得不停地弹打手指,害怕得不能站立,痛哭流涕。

塞尔玛这一角色极具真实感,这一方面与导演的意识密不可分,除了用纪录片式拍摄手法,拉氏还提倡即兴表演。“只要演员们高兴,他们就可以在画面中走动,他们从不需要做指定的表演动作。在以后的画面剪接中,我们唯一的想法是增加表演的张力,而无须顾及影像是否聚焦,也不去顾及是否越轴。”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出演这一角色的冰岛流行歌手比约克。对扮演角色一窍不通的她只好让自己成为这个令人痛苦的角色。她还亲自创作并演唱了所有的歌曲,从而达到了歌声与表演,情感与情境的高度统一。

该片的其他角色个性鲜明而丰富。塞尔玛的好友嘉芙很关心朋友,虽然常常说狠话,实际上是嘴硬心软,她常常给予塞尔玛无私的帮助。司机杰夫坚韧、热心,他深深爱着塞尔玛。儿子小俊则和大多数青春期男孩子一样叛逆、厌学,因为眼睛和贫穷的缘故还有点害羞、忧郁。导致塞尔玛走向绝境的房东夫妇,导演并没有对他们进行片面丑化。他们一开始是很同情塞尔玛的,常常给予她一些帮助。但身为警察的丈夫比尔软弱而自私,妻子杰奎琳则爱慕虚荣。比尔在无意中发现了塞尔玛的存钱的地方,于是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也将塞尔玛拖入了深渊。他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是值得同情的。

塞尔玛的善良,母爱,朋友们的帮助和关心使得这部影片充满了温情。同时,生活的艰难,疾病的困扰,朋友的背叛,法律的局限又使得这部影片残酷不堪。这两者同时存在,同时作用于观众的心灵和情感,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和反差,起到了强化彼此的效果,从而使观众受到了超乎平常的震撼。

华丽与质朴

这是一部另类的黑色歌舞片。影片中穿插的歌舞场面与非歌舞场面用的是不同的拍摄手法,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一个华丽,一个质朴。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导演对视听语言的娴熟运用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塞尔玛的现实生活的拍摄遵循了“道格玛95”宣言的精神,大胆采用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视听语言运用的一次拓展)。用手持摄像机实地拍摄,镜头模糊而晃动,以自然光为主,搭配同期声,给人纪录片式 的真实感。视点大多时间保持在肩部的高度。画面色彩灰暗,色调偏冷。画面结构随意。多采用类似人眼观看的移动镜头,特写则用变焦镜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中脸特别是眼睛的特写分量很重。它起到一种情绪强调和情节暗示的作用。当塞尔玛视力下降,陷入困境时便会出现她眼睛或者厚眼镜的特写,在塞尔玛感到无力绝望的也时候常常出现她的脸部(如法庭宣判时)或者眼睛特写(如

杀死比尔后)。这部分影片的剪辑常常不甚连贯。人物对话时大多采用摇镜头而不用正反打镜头,避免了主观镜头,不让观众沉醉在角色中,而是以一个旁观的视角,持一个客观的态度。特写常是慢慢拉近拉清晰,有时出现失焦镜头,模仿人眼观察的习惯。这些做法使影片显得很粗糙,画面美感不足,但有很强的纪实感,故事和角色本身也更加突出。“我的最大目标是要在角色和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此目的。”但也有一个例外:在影片最高潮也就是塞尔玛临刑前唱最后一首歌的时候,为了增强感染力,画面罕见地加入了显然不是同期声的心脏跳动声音,也反常地出现了许多角度的特写和较多的剪辑。

还有其他一些地方也体现了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比如当塞尔玛告诉比尔秘密的那一段,采用的俯拍镜头。它暗示了塞尔玛坦白了她最重要的秘密,正使自己出于一种不安全的境地,传达出一种弱小感。再如比尔在警车里向塞尔玛借钱时,运用的是“背后”这一特殊视点,逆光仰角拍摄,人物成了看不清表情的剪影,并且还隔着铁丝网,使主人公仿佛是被窥视的犯罪嫌疑人。整个场面隐秘而压抑。还有塞尔玛与比尔争夺钱包的整个过程,用的多是俯拍镜头和摇镜头。拒绝了一般剧烈肢体冲突会采用的仰拍、大量特写和蒙太奇的处理手法,让观众感到自己仿佛就是站在旁边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的一个人。

该段对特殊的声音——无声的使用也很出彩。最后一个场景,随着塞尔玛被绞死歌声也戛然而止,同时一切的环境声都消失了,画面死一般的寂静,这里一反前面的现实主义声音处理方式,反而使观众注意力更加集中,画面冲击力更强,塞尔玛摆动的尸体更加刺目,让观众在惊愕中情感却不可抑止地大喷发。

塞尔玛的华丽绚烂、令人目不暇接的白日梦则是采用经典的歌舞电影拍摄手法,运用了大量技巧拍摄而成。虽然,为了使画面和谐,仍然采用了手提摄像机,但几乎用的全是稳定的固定镜头,拍摄角度也多达一百多个。频繁的俯瞰镜头,使观众感觉仿佛翱翔于场景之上,使舞蹈也具有了一种抽象的几何美感。场面调度别出心裁,物体多位于趣味中心或几何中心。画面结构多变,多数时候比较稳定,但在塞尔玛杀死比尔后发生的那一段幻觉中采用的了反常的倾斜构图,传达出一种危险不安的气氛。画面光线明亮,对比强烈。这部分的色彩十分鲜艳,并以暖色为主。频繁运用蒙太奇,快速而富有节奏的剪辑,大量远景加特写的组合。在塞尔玛将要做白日梦的时候,空灵的音乐前置,连接提示梦境的出现。在第一次白日梦的结尾,运用交叉剪辑,将梦境结束于现实。其他的白日梦结束时常用跳切,给人如梦初醒的突然感。声音部分,除了最后一次白日梦加入了现实生活中的数数声,其他的都采用的是后期制作的音乐和歌曲。

这些歌曲常常是主人公内心和情绪的表达。比如当杰夫难过地问她是否已经看不见时她在火车的节奏下唱的《我已都看过了(I've seen it all)》:“我已经看到了我的选择并且我已经看到了我想要的,那就足够了,想要更多就是贪心。我已经看到了我是谁,我已经知道我将成为什么,我已都看过了,没有什么再需要我看的了!”这是在回答杰夫,更是在安慰他,这还是主人公知足、平和的心态的直接表达。在塞尔玛杀死比尔后出现的幻觉中,她对比尔唱“天真的人儿在做梦,就像你这个瞌睡虫一样”,这正是她心里期望的表达,她多么期望比尔没有死,只是睡着了而已!接着她对比尔唱到“疼不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好像做错了一切”幻觉中比尔回应她“我伤你更深,所以不用担心我“”一切都好好的,所以你要坚强“,这和后来她唱的”我只是做了 我必须做的“”一滴泪水掉下的时间,一条蛇蜕皮的时间,宽恕的时间只需那么短“一样,其实是善良的塞尔玛在说服自己接受发生的一切,说服自己原谅自己。有些歌词还起到了解释的作用,比如塞尔玛在杀人之后逃跑的心理动机,就是通过歌词来说明的”他们(指警察)会拿走你的钱。为了你的儿子逃跑吧!“有些歌词看似前后矛盾,其实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心境,比如幻觉中的塞尔玛刚告诉自己比尔只是睡着了,一切都好好的,接着却向比尔的妻子唱“对不起,我杀死了你的丈夫”其实

这恰当地表现了塞尔玛在经历了巨大的惊恐和悲伤后半梦半醒、逻辑混乱的状态。歌词还有提示的作用,比如“你(指音乐)总会在那抓住我,当我失足时”暗示了塞尔玛是将音乐作为她的精神寄托和支柱的,也提示我们注意每次音乐响起时,也都是塞尔玛陷入困境时。 这样,他用声像将梦境与现实,华丽与质朴放在一起相互碰撞,居然达到了一种惊人的感染效果。

另类的风格

与经典好莱坞歌舞片相比,《黑暗中的 舞者》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另类。开场即不俗。几幅颜色由暖转冷抽象画随着主题音乐逐个叠化,渲染气氛,引发联想,暗示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同时将观众渐渐带入影片的情绪中。片中歌舞的插入方式也是不同于好莱坞的。在片中杰夫觉得,好莱坞歌舞片脱离现实,令人费解,“我不明白为什么音乐剧中的人会突然载歌载舞,我就不会突然载歌载舞啊!”而本片歌舞场面是作为主人公塞尔玛的幻想场景出现,合理、自然。也正是由于它的幻想性质,使得观众在观看时体验到的完全不同于看好莱坞音乐剧时感到的歌舞升平、欢乐祥和,它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另类的令人心酸的欢乐,观众看着她欢快舞蹈、歌唱的同时是替她揪着一颗心的,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一场梦,而梦总是会醒的。另外,演员即兴的表演,比约克特别的声线和饱含深情的歌唱也使得本片具有了一种另类的抒情风格。本片的意识形态也是与好莱坞电影截然不同的。这在一个细节上有很明显的表现:当律师告诉陪审团塞尔玛曾说捷克的共产主义更适合人类的时候,一直比较镇定的陪审员们却开始骚动起来。这是导演对美国民主及其意识形态的一个讽刺。塞尔玛是抱着美好的梦想来到美国的,她勤劳善良,然而她的梦仍然破灭了,甚至连她自己都毁灭了。这是美国无法忍受的逻辑,无法接受的故事,纽约一位著名影评人曾给它“当年最糟糕的电影“的评价,它在奥斯卡遭到的冷遇一点也不奇怪。最后,还有什么比将温暖与残酷、华丽与简朴放在一个歌舞片中更另类、更出人意料吗的做法吗?

特立独行,打破期待,强烈对比,深化主题。这是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个性,也是《黑暗中的舞者》打开了观众思想大门和感情的闸门的钥匙。

更多相关推荐:
黑暗中的舞者 观后感

从莎曼之不幸看生活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开始不停的看影评看之前老师说这真是一部很催泪的电影十分好看于是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看却越看越失望可以说我不懂欣赏不过这是我的真实感受豆瓣影评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篇一黑暗中的舞者gt观后感感觉心中有很多东西想倾吐一下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动笔想起朋友那句想表达什么就直接表达出来的文论我还是慢慢地在灰白的页面上打出了字有人说现在的人活得太压抑了所以看电影gt戏...

黑暗中的舞者 观后感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邓姣20xx506032刑事司法学院在如果在活着中承受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承受自身那么在黑暗中的舞者中承受被赋予了更崇高的意义承受是为了别人的幸福而为了别人的幸福可以付出的不仅仅是自身的...

黑暗中的舞者_观后感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初看电影的名字我立刻就联想到了两个词孤独浪漫认定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然而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我慢慢地融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中当西玛的尖叫歌声哭声戛然而止后我突然有点茫然因为我不知道我到底是...

《黑暗中的舞者 》影评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因为没有把这个观后感当做一个论文来看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思想上的表达对于格式上的不如人意还请老师见谅这部影片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强烈的对比从片名开始黑暗压抑而沉郁舞者理想而充满激情黑暗绝对不仅仅是...

黑暗中的舞者影评

视听语言分析黑暗中的舞者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盛顿底层社会的一面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沙曼为了给患有家族遗传疾病的儿子吉恩凑钱动手术而不分昼夜的辛苦劳作在这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以及最后...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兴中中学谭倩黑暗中的舞者从片子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众不同即以一卷长达3分钟的白色画布为开始慢慢地画布中有细微斑点跃然其上长号声恰到好处地响起悠悠声让人更加莫名也让人觉得有点心慌因为不知道这样的开头...

黑暗中的舞者 影评

1黑暗中的舞者影评她就像一朵坚忍不拔的向日葵用心感受阳光的方向那弧感恩的笑容一直凝固在她饱受沧桑的脸上AnneYEN张爱玲曾写道男子偏向于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女人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繁殖超人...

海岩的《舞者》《平淡生活》《永不瞑目》的观后感

1舞者海岩曾在自序中说过纯情故事只是我的一个幌子他其实是借爱情故事来表现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思维方式及选择而舞者讲述的就是这样的纯粹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无论女主角金葵还是难主角高纯他们的爱情共同的敌人是功利化的时代...

《我的青春在延安》观后感:战火中的青春

我的青春在延安观后感战火中的青春我的青春在延安观后感战火中的青春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她影响了一代有志的热血青年一代年轻人来到这个向往的地方他们在延安勇敢地播撒了自己的热血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我的青春在延安讲述的...

扇舞丹青观后感

摘要扇舞丹青是非常美的舞蹈是千锤百炼后的智慧结晶从中我们看到了艺术之美舞蹈之美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这篇文章表达了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关键字美意境古典折扇说起舞蹈一直以来我都是懵懵懂懂的舞蹈对于我而言是神秘的是优...

杨丽萍舞蹈《雀之灵》观后感

观杨丽萍舞蹈雀之灵献给舞之精灵音乐响起了杨丽萍身着一条雪白色的丝绸连衣裙在裙褶上有许多的孔雀的羽毛在她的头上插着一根墨绿色的孔雀毛全身散发着一股灵气她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静静的忽然猛跳起来托起长长的裙褶上的一角在...

黑暗中的舞者观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