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浪潮》有感

时间:2024.4.20

观《浪潮》有感

注:本篇文章所著观点皆本人一孔之见,水平有限还望海涵。由于对心理学的学习不够深入,因而较少使用专业词汇,语言论述较为简单通俗。

德国电影《浪潮》讲述里文格尔先生在学校活动周,联合学生成立了名叫“浪潮”组织的事例。影片探讨了在当前社会,纳粹注意是否有再次崛起的可能。 事件的起因是文格尔先生在活动周不得不选择了“独裁政治”的教育内容。在讲述独裁政治的过程中,凯文与莫娜关于纳粹的争辩引起了文格尔先生的兴趣,并使他抛出了“纳粹是否有可能存在于当今社会”的问题。为了验证这一问题,文格尔先生做出了一次大胆尝试。

他改变了平时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们变得更有纪律性。“浪潮”组织应运而生,他们确定了服装,名称,标志,手势等。

活动刚开始,一切似乎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浪潮”确实影响学生做出了正确有利的改变,然而后来“浪潮”的发展却脱离了轨道,以致最后引发了一死一伤的校园惨剧,文格尔先生也被警方带走。

在电影中存在很多值得分析的心理学案例。

案例一:文格尔先生

文格尔先生是“浪潮”的策划者与领导者。“浪潮”成立前,文格尔先生一直是那一个为人祥和,亲近学生的老师。然而作为 “浪潮”的领导者,后来的文格尔变得固执己见,变得粗暴、多疑。

其实,文格尔先生内心隐藏着自卑,在电影后面,文格尔与他太太的争吵可以看出。他通过成人自考拿到了体育与政治学学位,而他的太太却有硕士文凭,这使他觉得自己处于弱势,因而用“半吊子教育家”来形容自己。在“浪潮”中受到的瞩目与尊敬使他得到了优越感,觉得自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越了自己的妻子。而在此时,他的妻子却与他唱反调。这使他很不高兴,内心的自卑使他多疑,他怀疑妻子嫉妒他。巨大的优越感使他认不清现实,蒙蔽了内心,他控制不住自己,最后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妻子出走。

这并不是偶然,文格尔先生所处的“浪潮”领导者的位置使得他在“浪潮”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受到大家的注目,就像二战时期的希特勒。文格尔先生被这种喜悦与成就所蒙蔽,陶醉于万人敬仰之中,铸下大错。

其实类似情况有很多,很多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因为受自己所处职位、立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侵华日军,他们本性不坏,只是在当年大环境的影响,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犯下了滔天罪行。

案例二:马尔科

一直以来,马尔科基本都是“浪潮”的忠实拥护者,只是最后清醒过来,并提醒文格尔先生,力主终止“浪潮”。

文格尔的自卑是深深隐藏的,而马尔科的自卑则有所表露。马尔科缺少一个完整的家庭。正是因为缺少幸福家庭的成长经历,才使得马尔科自信不足,同时对集体也充满了极度渴望。

刚开始在水球队的时候,马尔科就显示出他的不成熟。他面对对手的挑衅,做出了很不明智的强攻选择,而拒绝了传球。这并不是说明他热爱英雄主义而忽视团体,相反,他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只是他对自己不够自信,想要用进球证

明自己,结果适得其反。经过了锡南的开导,马尔科还是很乐于团队协作的。之后,延斯告诉卡罗关于文化课选课的通知。后来,马尔科当着延斯的面吻了卡罗。这体现了马尔科缺乏安全感,他很在乎卡罗,害怕失去她,因而选择吻她,显示卡罗是她的女朋友。

开始,马尔科并不热衷与文格尔的独裁政治课,但当“浪潮”成立起来后,马尔科便十分热衷于这个团体。“浪潮”一名即为马尔科所取。

在“浪潮”中,马尔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自信,他也因此对“浪潮”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然而,卡罗是反对“浪潮”的,这就加剧了马尔科与卡罗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马尔科的心态变化。开始马尔科一味顺着卡罗,后来因为白衬衫,马尔科对卡罗表现出小小的不满,之后马尔科妄图说服卡罗,直至最后马尔科打了卡罗。

马尔科打卡罗,这里就显现出“浪潮”对其成员一种近乎洗脑般的影响。马尔科对“浪潮”的投入已然达到了狂热的状态,这才使得他对自己心爱的女人下手。然而,这也是马尔科觉醒的关键因素。之前,卡罗一直对马尔科解释“浪潮”的不良影响,但是由于马尔科对“浪潮”的热爱与依赖,他一直逃避、推脱。当他意识到自己打了心爱的女人后,他彻底地认识到了“浪潮”扭曲了他的心理。于是,他找到文格尔先生来组织“浪潮”的继续发展。

案例三:软脚虾(蒂姆)

蒂姆是个走错了方向的孩子,也是受“浪潮”影响最深的,以致最后饮弹自尽。

蒂姆家庭富裕却生性懦弱,一直为他人所瞧不起。影片开头,他将朋友带给他的大麻免费送给凯文等人,妄图赢得对方的友谊。这说明他对朋友的极度渴望以及自我迷失。

在“浪潮”成立后,蒂姆无疑是最积极的。他将“浪潮”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他是个极端分子,对“浪潮”持有极端狂热的态度。他敢于在黑夜攀爬上尚未完工的大楼,将“浪潮”的图案喷在大楼上。在他为浪潮制造的主页上,他用枪作为标志。甚至他随身携带了一把手枪。

他对文格尔先生同样狂热,甚至提出了贴身保卫的要求。最后,当文格尔宣布“浪潮”走向终结的时候,他无法接受。打伤邦贝,最后饮弹自尽。

蒂姆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他以前一直盲目地活着。为了赢得凯文他们的友谊,甚至以违法的大麻作为交换。最后,他选择了“浪潮”的价值观作为他的人生准则,可惜“浪潮”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蒂姆的悲剧也因此无可避免。

案例四:莫娜

莫娜是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文格尔先生的人,也是最先退出的。后来她协作卡罗一起力图阻止“浪潮”。

莫娜是个追求自由与民主的学生,反对文格尔先生让他们变得更有纪律性的行为,反对起立回答问题。她认为制服扼杀了个性,因而拒绝接受穿白衬衫,选择脱离文格尔先生的教学班。

影片中的一个小插曲引起了我的兴趣。莫娜与文格尔对于换座问题产生争执。莫娜觉得文格尔先生那种互补式的换座方法,是对差生赤裸裸的羞辱,简直是把差生拉出来展示。而文格尔则提出,在他眼里只有成绩差的学生,但是没有差生,不能因为成绩差而将对方划分为差生。

这里体现出了莫娜的自我优越感。与她邻座的是利萨,她自视自己为优等生,

而习惯性的贬低了利萨。而在这里,文格尔先生指出,利萨的数学成绩很优秀,可以帮助莫娜提高数学成绩。可以说,莫娜有追求公平的意识,只是自己在无意识中看轻了别人。

案例五:卡罗

卡罗是阻止“浪潮”的关键性人物。她前期对“浪潮”曾表示出相当的支持,在白衬衫事件后,她开始与“浪潮”产生矛盾,并且逐渐发现了“浪潮”的弊端,最后开始阻止“浪潮”。

卡罗是个极其自信的女孩,也稍显强权。她时常会忽略马尔科的感受,尽管她也很爱马尔科,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带给马尔科很大的压力。她对马尔科的负面影响,也是使得马尔科初始时期沉迷于“浪潮”的原因之一。

开始,卡罗退出“浪潮”是由于她没有穿白衬衫,而感觉自己被“浪潮”的其他成员排斥。她一向自视甚高,无法接受在“浪潮”中自身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的事实。她是话剧女主角,但只是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逃避排练。从某种角度说,她是不负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但事实上,卡罗正是从这种排斥中发现问题,并且力图阻止“浪潮”继续向不良方向发展。但她的阻止被认为是由于不被“浪潮”接受而产生的不满,这让她无法接受。

在影片最后,文格尔先生被捕后,卡罗显示了自己大度的一面,她原谅了马尔科。

纵观整部影片可以发现,沉迷于“浪潮”的都是那些缺乏生活方向、缺乏目标、内心自卑、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的学生。他们在“浪潮”中找回自我,因为“浪潮”消除了彼此间的差异与不平等,他们因而崇拜文格尔先生,这也给文格尔先生提供了操纵他们的机会,就和法西斯一样。所以在礼堂里,文格尔先生就上演了一出戏,利用学生的狂热将气氛推向高潮,再给他们当头棒喝,使得他们意识到了“浪潮”继承了的是纳粹主义。然而悲剧终究未能避免,蒂姆饮弹自尽,文格尔先生也锒铛入狱。


第二篇:浪潮之巅读后感--陆晶


读《浪潮之巅》有感:

《浪潮之巅》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IT行业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公司,中间有些已经衰落或正在衰落,但是他们都极度辉煌过。它们都曾经是全球性的帝国,统治着自己所在的行业。这本书讲述了IT行业的历史,其最后一章是“下一个google”,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只看到了一个英特尔,一个思科,一个苹果,一个微软和一个google,我们都无法预言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但幸运的是,我们活在这一波大潮中,让我们一起见证下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是谁?

看了那么多的企业,成功或失败,都不外乎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或者就是一些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像AT&T帝国,如果说终结他的内因是华尔街和AT&T自己的贪婪和短视,那么互联网的兴起则从外部彻底击垮了这个帝国,最终取代他的SBC公司却是19xx年从AT&T分出去的7家小贝儿公司中最小的一家。值得警醒的是:个人贪婪、短视是轰然倒塌的根源。

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司要在几次技术革命大潮中始终立于浪潮之巅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IBM在经营上相当保守一直固守自己的核心领域,但从技术上讲,IBM是一个极富创新的公司,至今IBM在计算机技术的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领先的。乔布斯,科技奇才就不用多说了,双雄会上26岁的他给盖茨看新设计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时就让盖茨一下子惊呆了,然而就是这个不经意的错误让极富商业头脑的盖茨成为了他日后最大的威胁。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公司,曾几何时,它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同时还是技术和品质的化身,他牵头了世界科技史上最了不起、最可惜、或许也是最失败的项目之一:铱星计划。该计划一出炉就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风投家的青睐,失败之处就在于商业计划上。其领导人无力领导这样一个庞大的公司,在各条战线上同时失利,最终导致了他的衰落。由此可见公司领导人的决策判断,经营管理有多么重要。

英特尔公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CEO格罗夫虽然是学着出身,但他同时也是微机时代最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格罗夫身上具有摩尔和诺伊斯所欠缺的东西:无情、强硬的管理才能和执着、严谨的工作作风。19xx年的《幸福》杂志,将格罗夫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也觉得自己太过分了。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果断地停掉了他的内存业务将这个市场完全让给日本人,专注地做处理器,奔着一个目标走直线,把事情作到极致,时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19xx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80486的产品,靠80486的销售,英特尔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前面不过是一招弃子求势罢了。19xx年,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而且与第二名的距离越拉越大。格罗夫的传奇色彩也逐渐加深。因为英特尔已不仅仅是微处理器厂商,它逐渐成了整个计算机产业的领导者。19xx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格罗夫再次置于生死关头。但他不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最后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格罗夫的性格和气质救了自己,他的勇气和热情像电子一样传遍英特尔公司。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人才是无价的商品。硅谷的一大支柱就是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的新技术和人才。斯坦福大学最棒的地方在于开放性,从教学到科研、到生活融入例如当地的社区,学生不需要交通工具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教授呢,则是传道授业解惑,加上做自己的研究,生活在斯坦福,从学生到教授都有像置身于象牙塔的感觉。反观中国学生在大学享福,大学教授却频频出现在各种活动的开幕式上,大学也不再有以前的书香气了,表面上“大师”满天飞,谁知降落到地上会不会露出马脚?教育体制上的差异,也许就是中国缺乏创新性人才的一大原因吧。

最后,作者展望了未来,罗列了几个可能会兴起的领域。不难发现,绿色环保便捷高科技将是主流,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站在浪潮之巅的会是谁?或许这就是IT行业让人兴奋的地方。

陆晶

更多相关推荐: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字典中的浪潮的基本含义指是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而影片中的浪潮则是描述了因一位中学老师提出的假想独裁政治而涌起一场如浪潮般疯狂的游戏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师赖德文格尔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独裁政治独裁...

电影《浪潮》观后感

《浪潮》(DieWelle)----影片观后感导演:丹尼斯甘赛尔(DennisGansel)国家:德国剧情介绍:德国一所高中,在主题是国家体制的活动周上,中学老师莱纳文格尔想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一下独裁…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41025048王娟浪潮一片讲述了在德国高中进行的一个课程教改实验过程中一场名为浪潮的有极权色彩的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最后惨淡收场的全过程由于浪潮改编于美国发生的一个真...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浪潮这是一部很让人深思的影片我在上课看了后觉得深有体会课后又看了1遍体会又深刻了我觉得在今后生活中也是获益匪浅浪潮中朴实的中学教师赖讷无奈之下选择了不擅长独裁政治在实训周中让学生称呼为文格尔先生让发言...

浪潮观后感

浪潮读后感计科1201赵阳朱一凡二战之后法西斯这个名词实在是太过敏感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抵制这个曾给他们带来巨大伤痛的名词当人问起你认为现在还存在着法西斯么以及你认为你的生活中还有法西斯么相信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

浪潮观后感

从民主到独裁的五天观浪潮有感我早在民主学者熊培云的评论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里接触过浪潮这部影片但是完整观看下来还是感到震惊和难以理解这是在自由和民主之风吹遍全球的时代里会发生的事件吗这是领略过法西斯主义疯狂恐怖的...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内容附图。

电影浪潮观后感 关于人性

人性的基本演绎从无政府到独裁政治从赖纳到文格尔先生从崇尚自由个性到追求集体团结根据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向我们展现的一场不可思议惊心动魄的闹剧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人性教育不管是否正...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太震撼人心了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它能够让人想到很多的东西教育性很强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让人很容易理解它展示的是德国的一个高中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让故事更显得真实可信产生的影响力更大电影里描述独即自我单独裁即...

浪潮观后感

观白蛇传说有感闲来无事在pps在上搜了一下发现黄圣衣李连杰林峰文章蔡卓妍主演的白蛇传说上映了本来是对演到烂的白蛇传感到无比的厌烦不过想到有众多明星参与演出于是本着看演员养养眼来观看这部影片影片中对许仙和白蛇的相...

浪潮观后感

老师的不作为浪潮观后感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将纪律定位军队的灵魂再打倒法西斯独裁统治之后人们也难免有个疑问纪律固然重要但是过度的纪律是不是也将酿成悲剧呢电影中一名出色的大学教师罗恩文格尔为了让学生们明...

浪潮观后感

在一个现代文明下的民主社会中创建一个如同法西斯般集独裁专制极权主义于一身的社会组织需要多久把一群习惯了自由乃至散漫的中学生改造成冷酷而狂热的新纳粹主义者需要多久答案是7天是的你没有听错浪潮这部没有任何厉鬼魔怪的...

浪潮观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