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观后感

时间:2024.4.20

《浪潮》观后感

学号:2011811055 姓名:沈妍菡 学院:商学院

《浪潮》以德国一所高中正在进行关于“国家体制”的活动周为背景,从老师赖纳·文格尔讲述独裁政治着手,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如何被赖纳的言语所吸引,蛊惑并沉迷于创造属于他们的团体,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独裁专制,最后无法自拔到不可控制的过程。

纵观整部电影,就造成类似法西斯主义的出现而言,可以从老师本身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已经达到疯狂状态的老师赖纳和他妻子的争论中,可以看到,老师赖纳的学历并不怎么突出,且他的所作所为总是出现在其他老师茶余饭后的谈资中,也许他本身不为很多同学所喜欢,所以,当第一次课结束以后,有同学夸奖他的课很有趣时,他会感到十分的开心和满足;也如他妻子所言,他个人应该十分享受那种被同学推崇的氛围;而他本身对“独裁政治”这个课本身的兴趣就不是很大,可以说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讲独裁政治的老师,这就导致了最后连他自己都深陷其中。

上课伊始,赖纳对于懒散的课堂纪律很是无奈,尤其是在问出了“在现在的德国,独裁政治有无可能出现”这个问题以后,所以他引入了“纪律”、“团体”等这个名词,使得自己成为一个班级的最高领袖,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受听命于他,用强硬的手段制造出了一种严肃的氛围,以便于他的管理,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还是很不错的,轻松或者幽默。尤其是整个过程中即有人反对,又有人同意,还有人自己选择离开,其实,看到这里,我只是觉得这个老师可能就是在以身试法,让同学自己亲生领会一下什么是独裁罢了,但显然,并不是这么的简单,而且赖纳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做些什么。

其次,对于这一群学生来说,电影一开始就引入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一些复杂的关系,关于友情或者是亲情。尤其是演到酒吧又或者是出现大麻的那一段的时候,我的眼里只有一群躁动的少年,他们是叛逆的、不知所谓的,或者是无所畏惧地,他们肆意地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混乱的场景之下,有人说着:“当今的人想叛逆,却找不到叛逆的方向,所谓的价值观都不存在了?人人脑子里想得都是自己,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是一个可以将我们团在一起的目标。” 可能是他们一直所处于的学习环境都是十分随意的样子,老师也没有干涉太多,所以对于赖纳那样强制性的命令与所谓的“纪律”和“团体”,这样一种新奇的上课方式,他们都呈现出一种很惊奇的状态,感到很有趣,很好玩。即使一开始有人没有按照赖纳说的做,也有其他同学会抱着玩笑的心态鼓励他们一起做。可以说这群年轻的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去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是什么,只是玩玩而已,玩着去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网页,各种印刷,穿同一的服装,在公共设施上留下他们的LOGO,自以为自己做的很帅气,像当年《古惑仔》出来以后,不断滋生的

上年帮派一般,也许只是在寻找与一般同龄人的不同而已,可以炫耀地说自己做了些什么“丰功伟绩”。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名为疯狂的魔鬼,这些魔鬼借由“浪潮”得到了释放与传播。

就某些个例而言,有些人无法从家庭中汲取到生活所需的温暖,而这样一个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集体给了他们希望,一起做事,一起努力,一起生活。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所有都倾注于这样一个集体中,因而他们无视了这个集体的疯狂,即使出现了很多破换社会和谐和毁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他们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自己依然是正义的。也因此出现了,在赖纳宣布“浪潮”只是一个试验品之后,那么多失落的眼神,还有人绝望到崩溃到自杀。

但我们也看到了有很多人并不服从于赖纳的强权政治,比如说莫娜,总是不遵守赖纳的规则,最终选择了退出;又如卡罗,因为是唯一一个没有穿白衬衫的人而遭到了排挤,最终坚持着自己的意愿竭力地址了“浪潮”,她清醒地看着事态的发展,告诫赖纳这个局势是多么的不可控制,无法挽回。

最后在马尔科的大声叫嚣下,赖纳缓缓地领悟到自己居然引领了一场极其类似法西斯主义的运动。幸好,他还是有独立地思维能力的人,立即选择停止了这场疯狂的浪潮。

就电影内容而言,也许独裁政治真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生,只需要蛊惑一些无知的人群,将个人的理论完美打包,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大家,就真的会促成一场浪潮,引发一次质变,危害社会,伤害我们至亲的人。但是,我想说,赖纳一开始的上课方式和我所经历的12年义务教育有什么区别?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上课要要纪律,学校有规定必须穿校服,做什么事都强调统一,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许多赖纳说的内容至于我们都很普通和平常,我们怎么没有形成浪潮呢?难道说我们缺少一个具有煽动性质的老师?难道外国的风土人情真的和我们国内有如此大的差别?又或者我们已经身处这样一个境况之下,因为全社会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所以我们全都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特殊的“专治”?


第二篇:由群体基础理论浅析“浪潮”的形成与发展——电影《浪潮》观后感


要么照做,要么离开

——由群体基础理论浅析“浪潮”的形成与发展

当我在观看电影《浪潮》时,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同时也跳入了我的脑海。同样描写的是恐怖的集权主义,同样的狂热,恐怖,窒息和毁灭。不同之处在于,《1984》讲述的是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极权主义社会,而《浪潮》却是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赤裸裸的现实。然而仔细想来,《浪潮》的狂热又是否是纯粹的偶然而无以复加的?

答案是否定的——文格尔仅仅用了一个星期就把一群自由散漫的中学生改造成为了冷酷而狂热的新纳粹分子,可见一斑。

在此,我将结合组织行为学群体基础理论,就“浪潮”做一个简单、浅显的阐述。

一、浪潮的形成要素——什么是浪潮?

“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当今的人想叛逆却找不到叛逆的方向。所谓的价值观都不存在了,对不对?我们这一代缺少的,就是一个能让我们都团结在一起的目标。”

这是电影《浪潮》开篇两个学生在酒吧里的一句对白,散漫,自我,叛逆,却又缺乏信仰,恰恰是这样一群青年,当你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目标,激发他们内心的躁动与狂热,事情又会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一个群体,由此而生。

群体

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影响稳定的结构共同的目标成员意识到彼此属于一个群体

学生响应独裁政治课为了集体(自我实现)归属感

图表 1 群体的四个标准

群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互动的个体组成、个体之间具有稳定的关系与共同的目标、彼此意识到同属一群的集体。由上图可以看出,浪潮之所以称为一个群体的四个要素。第一,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影响——老师文格尔教了不想教的课,学生们听得乏味,老师教得更沉闷,于是文格尔才想出了这么个点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一群极度自我的捆绑到了一起;第二,稳定的结构——独裁政治课的课堂为浪潮的形成提供了平台,而教师文格尔作为领袖,有说服力,能服众;第三,共同的目标——“兰德的无政府课就在我们的下面,我想让敌人吃我们天花板上掉下去的灰”,文格尔用踏步让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为叛逆的学生们提供了信仰;第四,成员意识到彼此属于一个集体——当集体向你表示尊重,为你提供庇护,帮你实现自我,归属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现在,我们可以说,浪潮,是教师文格尔领导的,以独裁政治课学生为骨干成员的,为了体验纳粹独裁统治(诚然,后来整个性质都颠覆了)而成立的一个命令群体。

二、浪潮的动力——为什么要加入浪潮?

首先,浪潮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成员的自我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最终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以及社交的需要都属于第一级地需要,这些需要往往通过外部条件就能够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一级的,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可以满足,而且人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的以蒂姆为例,很明显的,他的家庭不是很幸福——当他在饭桌上高谈“浪潮”的“伟大魅力”时,他的父母甚至都没打算认真听下去。当然通过同学们的对话我们可以推测出蒂姆有些精神不稳定:偷拍女生照片、私藏枪支、谎称与别人的家人关系等等,而他通宵在文格尔老师家门外守候,更是令人有些不寒而栗。这些戏分就表明了蒂姆的弱势处境,如果把全班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蒂姆无疑处于最底层,在加入浪潮以前,很明显的,尊重与自我实现根本无从谈起。而“浪潮”,那种恐怖和狂热却恰恰给了软脚虾蒂姆以自我实现的机会,受人尊重,充满力量,由此而生出强烈的归属感,视文格尔为致死追随的领袖,更是视“浪潮”为顶礼膜拜的信仰。“浪潮”成为了孩子们的庇护所,在其中,找到了所谓的“自我实现”与“价值”。

其次,是浪潮的群体规范。消除了成员间的差异,建立了平等,却又能让个人作为“浪潮”这一独特群体的一员,感受到自己区别于一般同学的价值。例如,文格尔规定学生要严格的称呼他为“文格尔先生”,学生们和老师问好、回答问题时都需要起立,白衬衫成为制服,设计自己团体的名称、logo、手势,通过踏步走感受团结的力量,通过一系列活动、聚会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同时,利用大多数人从众的心理,通过笼络人心、壮大群体来扩大“浪潮”的影响力,诸如此类,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是浪潮强大的凝聚力。文格尔打乱座位,打破了原有的小团体,为学生彼此之间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对抗走向合作,从孤立走向融合,由此,“浪潮”成员彼此之间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而“浪潮”为成员提供了庇护,提供了特权,也提供了优越感。正如文格尔所说:“我希望你们发挥创造力,一切为了集体”。越来越多的处于自我实现,从众,亦或是好奇的原因成为“浪潮”的一份子,似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直至不可收拾。

三、浪潮的发展

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浪潮”不例外。

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当文格尔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仍在闲聊,玩手机,自有散漫,不难看出,大家都仅仅是抱着混几个学分蒙混过关的心态选秀独裁统治课的。而当文格尔提出要自有安排课程,进行别开生面的亲身体验时,同学们仍然争论不休,甚至有人选择离开。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混乱,人们并不知道成为这一群体的一员有什么好处,也不知道在群体中应该怎样表现自己。直到规矩确立,领袖确定,同学们都把自己当做群体一员时,“浪潮”这一群体形成了。

第二阶段是震荡阶段,群体内部冲突不断。群体成员常常抵制群体领导者的控制,并彼此存有敌意。莫纳和卡罗就是很好的例子。莫纳最初就和文格尔理念不合,冲突不断,直到文格尔的一句“要么照做,要么离开”,莫纳毅然退出“浪潮”。而卡罗,最初的不合群导致了“浪潮”对她的孤立,而这样的孤立又加剧了其对浪潮的仇视,导致其最终走上与“浪潮”对抗的道路。与此同时,外部的威胁使得内部拧成了一条绳,文格尔作为领导者被成员广泛接受,震荡阶段便随

之结束。

第三阶段是规范阶段,群体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纪律铸造力量,制服消除差异,团结提供保护。丽萨不再因被排斥而自卑,蒂姆不再因懦弱被欺负,小混混们不再逃课,不可一世的凯文也变得收敛了。“浪潮”成员之间关系变得密切,友爱和共同的责任感开始树立。

第四阶段是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在排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态度的转变,从起初的争执、内讧逐渐走向了团结,就连老是“特立独行”的芬迪也开始积极的配合,老是与“浪潮”对抗的卡罗则直接被排挤出了剧组,舞台剧的排演开始走向顺利发展的正轨。而另一方面,当“浪潮”年轻的成员们面戴口罩,风风火火地将浪潮的logo。贴满大街小巷,当软脚虾蒂姆斗志昂扬地爬上正在施工的高楼亦或是用仿真枪愤怒地指着敌人时,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狂欢的末日意味。“就像一个浪潮,我们将席卷整个城市”,“浪潮”发展到高潮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失控。

最后一个阶段是终止阶段。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永远持续存在,因此群体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将是解散或自动消失。水球比赛现场“浪潮”成员与“敌人”的大打出手,开始让文格尔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浪潮”已经彻底失控,文格尔想要力挽狂澜,却已无能为力。蒂姆枪杀同学后饮弹自尽,文格尔被押送收监,曾今狂热的成员们幡然醒悟,“浪潮”土崩瓦解。

心理学家温勒认为,人们结成的各种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各种因素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因此,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中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而是会呈现出一种新的行为状态。通过协作活动所产生的力量,会超过个人单独活动的力量的总和。浪潮,微型极权主义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直到最后死的死、抓的抓,落得惨淡收场。好在这只是一部电影,一个想象,一个实验课程。

更多相关推荐: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字典中的浪潮的基本含义指是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波涛而影片中的浪潮则是描述了因一位中学老师提出的假想独裁政治而涌起一场如浪潮般疯狂的游戏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老师赖德文格尔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独裁政治独裁...

电影《浪潮》观后感

《浪潮》(DieWelle)----影片观后感导演:丹尼斯甘赛尔(DennisGansel)国家:德国剧情介绍:德国一所高中,在主题是国家体制的活动周上,中学老师莱纳文格尔想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一下独裁…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41025048王娟浪潮一片讲述了在德国高中进行的一个课程教改实验过程中一场名为浪潮的有极权色彩的运动从游戏般的开场到野火般迅速蔓延再到不可名状的狂热最后惨淡收场的全过程由于浪潮改编于美国发生的一个真...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浪潮这是一部很让人深思的影片我在上课看了后觉得深有体会课后又看了1遍体会又深刻了我觉得在今后生活中也是获益匪浅浪潮中朴实的中学教师赖讷无奈之下选择了不擅长独裁政治在实训周中让学生称呼为文格尔先生让发言...

浪潮观后感

浪潮读后感计科1201赵阳朱一凡二战之后法西斯这个名词实在是太过敏感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抵制这个曾给他们带来巨大伤痛的名词当人问起你认为现在还存在着法西斯么以及你认为你的生活中还有法西斯么相信我和其他所有人一样...

浪潮观后感

从民主到独裁的五天观浪潮有感我早在民主学者熊培云的评论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里接触过浪潮这部影片但是完整观看下来还是感到震惊和难以理解这是在自由和民主之风吹遍全球的时代里会发生的事件吗这是领略过法西斯主义疯狂恐怖的...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内容附图。

观《浪潮》有感

观浪潮有感注本篇文章所著观点皆本人一孔之见水平有限还望海涵由于对心理学的学习不够深入因而较少使用专业词汇语言论述较为简单通俗德国电影浪潮讲述里文格尔先生在学校活动周联合学生成立了名叫浪潮组织的事例影片探讨了在当...

电影浪潮观后感 关于人性

人性的基本演绎从无政府到独裁政治从赖纳到文格尔先生从崇尚自由个性到追求集体团结根据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向我们展现的一场不可思议惊心动魄的闹剧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从小接受的人性教育不管是否正...

浪潮观后感

浪潮观后感太震撼人心了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它能够让人想到很多的东西教育性很强影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让人很容易理解它展示的是德国的一个高中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让故事更显得真实可信产生的影响力更大电影里描述独即自我单独裁即...

浪潮观后感

观白蛇传说有感闲来无事在pps在上搜了一下发现黄圣衣李连杰林峰文章蔡卓妍主演的白蛇传说上映了本来是对演到烂的白蛇传感到无比的厌烦不过想到有众多明星参与演出于是本着看演员养养眼来观看这部影片影片中对许仙和白蛇的相...

浪潮观后感

老师的不作为浪潮观后感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将纪律定位军队的灵魂再打倒法西斯独裁统治之后人们也难免有个疑问纪律固然重要但是过度的纪律是不是也将酿成悲剧呢电影中一名出色的大学教师罗恩文格尔为了让学生们明...

浪潮观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