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4.4.29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主要矛盾。

在中国,应试教育可谓是源远流长:自隋代创建科举制度直到19xx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的一千多年的漫长时间里,科举始终是大批文人学子踏上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自明朱元璋制定八股文以后,科举考试的应试色彩愈发浓烈。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的迅速发展而形成的“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使应试教育达到巅峰。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很快显现: 重分数,轻发展;重少数,轻多数;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硬背,轻灵活运用;重应试学科,轻视其它学科。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使备种教育因素不协调,造成了学生学得死,负担重,甚至畸形发展。

就在此时,针对应试教育的缺陷,素质教育正式提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至此,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一场旷日持久的辩论正式展开。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非对立,水火不容,它们既有不同点,又同时有着相同点。

差异:

一、目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就是选拔淘汰教育,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思想道德教育。体育活动、劳动教育。

二、功能差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校能够紧密地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对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的要求,构建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的教育体系和目标。

三、个性发展差异,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缺乏重视,而素质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充分的发挥,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

四、质量观差异,在应试教育中,教育质量的好坏通常与升学率挂钩;素质教育认为教育质量的内核是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不能单靠考试分数去评价,而要看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看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看学生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五、能力差异,未来的人才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能适应社会竞争,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应试教育所选拔的学生当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而素质教育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同时,辨证地去看待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必然存在着相同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都是一种教育的手段方法,其本意均是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间的矛盾必然会推动教育形式的进步发展,而发展的路程又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这两种教育方式还会共存较长的一段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有长远眼光,要有虔敬之心。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将是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它既不象经济投资那样可以立刻见到实效,也不象“应试教育”那样通过一系列的试卷、分数“立竿见影”,不能用急功近利的态度来看待素质教育。教育决策者和实施者不能没有长远眼光和虔敬之心。”同时,要对现前的制度加以改革,使应试教育平稳地向素质教育过渡,确保办学质量,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大足县龙石中学 李世龙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信息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并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

制约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谈几点个人看法。

阻碍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因素:

1.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还比较浓,“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脱胎换骨,计划生育观念淡薄,超生严重,家长为了经济疲于奔波,留守儿童比较普遍,由于家长没精力管理子女,学生缺少家庭教育,在学校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稍有疏忽,就干脆回家,迎来的将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劝解。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我国历来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隋唐时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都是把“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法宝,这种传统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另外,从社会就业来看,当前,中学毕业生还缺少适应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导致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传统教学模式的困扰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教学功能单一,它一般是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传授知识为主,教师的主要精力在于讲授教材,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往往使一些思想敏捷、基础好的学生早已听懂,无事可干,而那些思维迟缓、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却没听懂就讲过去了。素质教育的出现,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它是顺应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积极的,它与传统教法的出发点不同,它是把以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开发智力为主。在教学观念上倡导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强调基础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强调既抓好课内教育,又要抓好课外教育,注意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方法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如;计算机、音像、课件、远程教育技术等,把单纯的教师活动变成师生的共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教学具有多方面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开发智力,又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学习观和课程观,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形成

一个整体,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了种种机会和条件,它对传统教学模式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然存在种种障碍。

3.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中,倘若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几张“花纸纸”、“硬壳壳”,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4.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也就实现不了和谐社会。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活动场地狭窄,现在提倡健康重庆,要求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没场地学生怎么锻炼?必备的教学用具及实验器材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只能进行部分演示实验,当然就更没条件进行学生实验了,没条件做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讲解,可想而知,这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一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就无所涉及了,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5.教师素质的制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按理说,教师的人选就应该好中选好,优中选优,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地位不高,受人歧视,教师行业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挑选的余地。

农村学校,教师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工作时间长,在工作中掌握了不少教学经验,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极深,信息闭塞,知识老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教育和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也感到力不从心。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才

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走上正常轨道。

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学校可运用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消除制约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时下,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大都没有多大实效,许多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第三,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过去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就是看升学率怎么样,社会口碑,学生择校,领导督学,无不以此为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是实现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根本导向。正因为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站在一片繁荣的新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必能趟过这片沼泽地,走向欣欣向荣。


第二篇: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实现整体的优化,在德、智和体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发展之路。虽然我国中小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活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纵观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尚不明显,远远没有达到利用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国民教育; 基础环节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和学会劳动,并最终要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范围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而各种各样有助于人的素质提高的活动,都应该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与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该是 1

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没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具备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其内容包含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项内容。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体质和健康的身体,具体又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体育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是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

2、智能素质

包括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初步生存能力。包括各种科学文化的学习,智能素质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获得谋生手殷和发智能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中心,是基本素质形成的智能基础智能素质的要素中,能力要素是重点之一。智能素质中的能力要求与身体上的运动能力、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品德素质中的道德能力、审美素质中的审美能力等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基本素质的能力体系。

3、思想品德素质

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尝观点和态度,基本的思想意识,初步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能力。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三项二级指标。这是一个合格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做人的根本。品德索质的形成以身体索质、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为基础,又受到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制约和促进。

4、审美素质

包括基本的审美知识,正确的审美观念,初步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欣赏能 2

力、审美表现能力(技法技能)、审美创造能力三项二级指标。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青少年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美育是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美育实施中不仅要加强艺术教育和挖掘各类课程的美育因素,而且整个教育工作都要体现美育的要求,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以不断发展。

5、劳动素质

包括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的劳动知识,基本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四项二级指标。这是青少年将来参加社会劳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的体现和运用。劳动素质一经形成又能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中小学应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对青少年从劳动观念、习惯、态度、技能各方面进行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打好基础。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十几年过去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围绕素质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是目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真的要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应试教育”中到底有没有素质教育?我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根本对立,不是指两者的操作层面,而是指两者的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从操作层面而言,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个重要内容,教育评价——考试也是检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但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目的来看,“应试教育”更多指向“英才教育”,是为少数学生服务,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有一个——分数。唯分数是论抑制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教育不平等,这种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制度,可见,应试教育是以牺牲大多数人受教育权为代价的。而素质教育指向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大多数学生服务,采用的多元评价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也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也能在社会广阔天地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素质教 3

育一直是中国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只是二十多年的高考制度使得教育异化,越来越偏离教育本质,即为人的教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发展人的全面素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可见,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有根本区别的。“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素质教育从培养“四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对于21世纪的中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教师素质的原因,同样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一)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人们总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取得最高学历,甚至取得什么“家”,才算人才。社会、家庭总把学生在校的文化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依据,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获得高分,学校领导、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给学生加大作业量,甚至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并下达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系列文件,许多有识之士也在大声疾呼学生的负担太重,应迅速改变目前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收效甚微。

(二)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从目前的教师队伍的状况看,在政治和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思想落后。由于大部分教师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在培养学生的意识上,始终面向少数“尖子生”,对“尖子生”倍加关爱,而对“差生”缺乏信心,甚至厌 4

恶和遗弃;在教学内容上,采取考什么教什么的态度,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活动课、选修课、实践课以及最新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的引入,忽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教学仍以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三是教师普遍缺少素质教育培训。开展素质教育不仅给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理论深度、教学科研能力、操作实践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教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因此,不说是对教育的总体评价还是对其某一对象评价,都要遵循全面性原则,而现在不少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惟一标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惟一依据,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升学考试制度的症结

目前,由于我国实际经济实力的限制和社会教育发展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部需求,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制度。因此,也就无法取消完全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应试教育肆虐的结果使不少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会议上说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做的是应试教育的现象,使素质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求新的出路。

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必然造成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过去,我们虽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被禁止,许多中小学没有双休日,毕业班的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照常上课,教师超常规超负荷工作,学生超常规、超负荷学习,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全面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积重难返,继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依旧是我国教育工作实施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5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转变社会的人才观。在现代社会中并不是只有大学生、工程师、艺术家及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才是人才,应该让社会看到,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不仅需要高级专门人才,而且需要中级及初级专门人才。所有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应该叫人才。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好生”、“差生”观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是富有潜能的人,尊重、热爱他们,对他们的发展充满信心,力争使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获得成功。

其次,要转变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旧观念,树立以实现学生“五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目标的新观念。这是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劳动者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应大胆摒弃“应试教育”的陈规陋俗,大力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实践。

再次,社会和家长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给予素质教育以理解和支持,不要“杀鸡取卵”,拔苗助长,那样只能害了孩子,害了我们的教育。

(二)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马克思说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播,还要传播人类先进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及道德规范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教学会学生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组成的,其中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比如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科研活动等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改变落后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把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支持体系

6

构建素质教育支持体系,让素质教育的推广有强有力的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要使素质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进行努力。第一,积极进行教育环境建设,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第三,逐步改革社会用人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导向。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宣传普及,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同时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步。要将中小学的办学成果与升学率分开,并在其绩效评价上完全脱钩。要加快研究并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

(四)改革升学考试制度

要从根本上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逐步实行高等学校自主招生。高等学校招生要把高考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在中小学教育中采取有力措施,禁止择校现象。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人学、就近人学;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并由国家根据我国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订出详细的中小学收费标准,有效制止乱收费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同时,要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呼声。国家或地方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真正把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落到实处,把孩子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促使其全面发展。中小学是个体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必须首先从教材改革人手,增强建材的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1]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

[2] 赵伍,李雪梅.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及对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01).

[3] 赵启新,高鹏.教学生做人与素质教育[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7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者楼镇金叶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一指导思想力争让考试成为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改进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题的主要特点和考查目的1试题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一试卷的基本情况1试题来源12年级的试卷由学校出题35年级的试卷由教研室提供2试卷得分情况一年级年级均分8885分其中最高的班级均9285分最低的班级均8603分相差682分二年级年...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施官镇中心学校教学质量分析报告(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最直接的标准。上学年,我校深入贯彻县教育局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质量求发展,…

小学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小学数学质量分析报告一、学生考试基本情况分析参加本次考试人数共504人,六年级由初中组织。一年级106人,二年级89人,三年级92人,四年级91人,五年级126人,二|、成…

柳林小学期末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柳林小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时光飞逝本学期已经过完淇县黄洞乡中心校组织的期末统一考试已经结束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根据县教体局79号文件要求现将我校本次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老城街道办事处20xx20xx学年上学期数学学科质量分析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及试题特点试题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紧扣新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我市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进行编制为适应...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解析1指导思想本次命题虽然都是以单选的形式出现但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新理念坚持人文数学生活数学学校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数学思想及综...

小学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黎家坪小学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今秋我校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在枝城镇中心学校的统一组织安排下严格规范考试纪律实行全镇交换监考集中评卷我校应考人数131人实考131人成绩分布试卷分析一年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这个...

小学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三年级数学期终检测质量分析报告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李家咀学校赵自伟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以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

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乐运小学20xx20xx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考试成绩分析本次其中考试成绩如下一年级数学参考人数19人总分869平均分4574及格率3158六年级数学参考人数21人总分622平均分2962及格率95优秀...

小学数学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四年级王杰仁里集镇实验小学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和列竖式计算以及画图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报告一指导思想1发挥考试导向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突出数学评价特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二检测内容及检测整体情况20xx年第一册数学期末试卷由肃州区教研室统一命题本学区统一...

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