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方法》说课设计

时间:2024.5.2

《统筹方法》说课设计

一、教材简析

《统筹方法》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继《死海不死》之后的一篇说明事理的说明文。说明文为该册的学习重点,而事理说明文又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生对之尚不熟悉,因此,该文宜用教读。

二、教学目的的确定

统筹方法是一种深奥的数学方法,作者通过用泡茶为例,把深奥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根据这一主要内容,确定教学目的1:学会把复杂事理说得浅显易懂。初二的学生,已初步了解说明文,略懂说明方法,而该文的几种说明方法又是学生新接触的,因此,把“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确定为教学目的2。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作者联系人们熟知的生活实例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应有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为:如何反复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把事理讲得透彻。

统筹方法是一种数学方法,其中的道理是较深奥的,学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知识。根据这种情况,作者反复运用泡茶事例来说明其应用,显得浅显易懂,学生略读会觉得很简单,从而忽略其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因此,“明白统筹方法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自然成为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的确定

文章文字浅白,中层学生通读一遍可以基本理解说明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启发学生产生疑问,并开展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文中图表多,不宜开展朗读,且语言文字浅白,没有难懂的述语,也没有复杂的单句,而学生如何从简单问题联想到复杂问题是教学要点之一。因此,可以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比较——联想”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应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教学《统筹方法》一文,估计学生对“统筹方法”不太理解,因此,联系实际、生活、把“统筹”一词讲清楚,引入新课,有利于课文的讲解。

(二)、启发诱导,讲读全文

1、第一部分说明简单,学生完全可以在听读过程中掌握说明内容,因此,

教师先作范读,一方面能起到朗读示范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说明内容,但范读之前须提出明确的问题:该段说明什么?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读。

2、第二部分适合让学生默读。读前应能启发学生质疑。我是这样设计的“文中几次涉及泡茶事例,作用是否相同?学生自然会产生各有何作用”等疑问,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比较,教师归纳,顺着学生的思路,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3、统筹方法并不只应用于泡茶这件事,应引发学生从简单问题联想到复杂的方面,可结合文中第11段有关说明内容,引导学生联想到生产实际。

4、作为说明文,紧扣说明方法,把其渗透于各个环节的教学之中。重点认识下定义和配图表的说明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举例子和作比较两种方法的运用。

《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文一篇自读课文,编在第三单元五篇课文的最后一课。在继训练学生“字斟句酌、细心研读”、“局部把握、整体领悟”的学习能力之后,循序渐进地提出了“揣摩语言,深入探究”的单元学习重点,教材起到了承前启后,逐步培养语文能力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就内容上讲,前四篇课文依次是以春、冬、夏、秋为题材的文章,而本文的一年四季的题材,可说是对前四文有归纳之意。同时,本文是一篇散文,却更似一首散文诗,不仅和前四文一样有语言优美生动的共性,比较而言更突出了含蓄而凝炼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更需在“揣摩语言、深入探究”上下功夫,对培养学生的领会、感悟能力,很有帮助。由此可知教材之地位,也可见偏者的匠心独具。

[重难点确定]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第一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散文已有初步接触,具备散文朗读和赏析的初步能力。根据课文自读提示中提出的“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挚的情感”、“本文在描写四季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心灵的感悟”;根据单元提示中提到的“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信息。同时从作品本身的特点来分析,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的特点,所以宜反复咀嚼、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情,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因此,本人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蕴含的深挚感情;(2)揣摩精彩的语句,特别是深入探究表现心灵感悟的句子。其中第2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法选用]

本文宜采用以读带讲的方法,在理解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具体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导读和预习。首先适当介绍写作背景及揭题,让学生了解,作者其实是借黄土来写中华大地,借四季的变迁来写历史的演变,因此在对春夏秋冬的描写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借对四季和黄土地的爱来表达对中华儿女身上具有的那种民族精神的呕歌与赞美。帮助学生明确这一点,就为正确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好了基础。其次,作为一篇语言深刻而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文章,课前的充分预习是重要而必须的,为了确保预习效果,课前提出如下预习要求:(1)自查工具书,在原句中理解、掌握生字词;(2)细读课文,找出每个季节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3)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好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领悟中华民族对历史的思索,对未来的希望之情,读出文章的感情。如春天是生命的开始,刚从沉睡中醒来,宜用轻快,柔和的语调朗读;夏日生机无限、鼓动征帆,宜用高亢激昂的语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给人的欢乐,可用轻松明快的语调;冬季虽严寒,却孕育生机,应用凝重而奔放的语调来读。当然,在朗读中,还要求学生注意重音、节奏、停顿、语气语调的变化及起伏,读出文章的情味。

3、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语句、词语分析课文。本文在每人个部分中,都有符合季节特征,能够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因此,要引导学生找出这样的关键句作为突破口,加以分析讨论,从而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如以第二部分为例,其中第七段可以看出:黄土地上流过的岁月,就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写着神圣与丰富”。只要老师一点拔,加上朗读感悟,学生是容易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

[教情估计]

总体来说,按照以读带讲的方法来安排教学,应该是一节素质训练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的课。但课堂教学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之时,根据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中的实际,可能会出现如下的几点情况:

(1)学生朗读时不出文章的情味,此时教师就要冷静分析:到底是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所致,还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2)对一些重要语句理解不深,甚至理解出现偏差。教师可以尽量多启发、展开讨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3)本文有些地方不易理解,如学生提出此类较偏、怪的问题,此时教师在课堂上不宜深究,而在课后针对个别学生单独加以引导解释。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只要教师能课前精心备课,吃透教材大纲,课堂上目的明确、沉着冷静,那就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够从容地驾驭课堂了。

《钓胜于鱼》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钓胜于鱼》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的文章 为散文诗歌,与前后几册的文学作品单元互相联系,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单元。本文的体裁是散文,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了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具备散文朗读的基本能力,掌握了散文的特点,但如本文这样的说理散文,学生还是首次接触,因此,教读本文除要求学生从散文特点的角度来阅读和欣赏外,还应启发学生去体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素质训练重点

根据本文以散文形式说明事理,写作方法灵活多样的特点,教学本文时,对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培养重点确定为: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散文特点的角度来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感悟人生哲理的能力。

[重难点确定]

钓,目的在于鱼;不为鱼,却在钓,这个道理乍看不合常情,但对有一定生活体会的初中学生来说,应该是不难理解的。不看不知道,听了还是可以接受的。本文运用散文的形式,阐明事理,形散神聚,说理全面、透彻,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重启发,轻说教,所举多为世人推崇的显赫人物,诱发思考,感染力强,因此,教学时无需过分强调议论,宜从宽舒,闲适之情入手,通过阅读、评析,引导学生体会所举人物的思想境界,从而感悟美好的人生,据此,教学的重点可确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说理散文的特点;和前面的《白杨礼赞》、《听潮》比较,明确说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的区别。

2、通过阅读,从文中获取大量信息,理解人物的思想,从而逐步深入地体会“钓胜于鱼”这一人生哲理。

3、为使重点能够突出,击破难点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为把深刻的人生哲理清晰而又形象地揭示出来,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重在说理,但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文中写一些生活片断,对话、写景、举例、引用熔于一炉,可见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因此,教学的难点应视为:说理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何在?

[教法选用及运用设计]

一、教法建议

根据本篇富有人生哲理的说理散文的特点,指导阅读时,应确定“初步感 知——情感体验”的思路,分步实施素质训练重点,具体安排如下:

1、课前准备活动

由于“重难点确定”中讲述过的原因,为更有效地体会本文阐明的道理, 关键还在于增加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每人完成硬笔书法练习(300字稿纸)一张,收齐分认真书写和马虎应付两类,提示其不同目的和感受以作导入新课之用,能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①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可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自读提示”,默读课文提示 中的问题都是较有启发性的,并按照“阅读——质疑——讨论——归纳”这样的方法,逐步达到素质训练目标。

②本文的议论全面、深刻,同时又有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特点,因此,既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又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散文的魅力及本文的特色,据此,默读与朗读均应作为重要的手段合理使用,尤其是第一部分,对话写景优美而含蓄,应加强朗读指导,以领略其中奥妙。

3、联系实际、实践提高

为使学生扎实掌握本文特色,同时也得到一次练笔的机会,学习本文后, 布置学生写读书心得,然后在班上交流。

二、训练设计

1、课文从钓鱼教授的“我是为钓,不是为鱼”写起,目的何在?

2、文中写景与钓胜于鱼的说理有什么联系?

3、文章在说理时有什么特点?

4、本文与《白杨礼赞》、《听潮》比较,区别何在?

[教情估计]

一、学生初次接触说理散文,一时在体裁方面可能会感到混乱,解决的办法是先感知理解本文,再通过比较明确体裁。

二、本文阐明的道理,学生可以理解,但感受不深,因此,可能会影响课堂气氛,办法是多启发、防止变成老师在谈体会。

三、本文议论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构思,学习中间议论的内容时,应重在对各例进行研读,领悟思想,明确观点,不宜多作结构层次的分析。


第二篇:《统筹方法》教案


《统筹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统筹方法的简单原理,认识统筹方法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的使用。

3.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统筹方法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难点:将统筹方法用于社会实践中去。应引导学生多设例,并将这些例子绘制成图表示意,掌握画图表这一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宽,让学生生活中的统筹知识,将本文的学习与调查实践结合起来,体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1. 教师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及相关视频。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和网络搜集有关统筹方法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生活事例

负责人王工程师讲,造一座桥,总部要求他们必须在25天内完成任务。可是,大梁浇注要5天,大梁凝固要20天,围堤抽水要5天,砌桥墩要15天,加起来共需要45天,同学们,25天的时间做45天的活儿,能完成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中,或是工业、农业以及各行各业工作过程中,无一不想节省时间、提高效益。如何才能少费时、少费事、多干活、干好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写的《统筹方法》就是专门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认真研究,肯定会大有裨益。

2.介绍作者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学理论的研究上有卓越的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生前曾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为了使数学更好地为祖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他致力于研究并推广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小、数学在工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巨大威力。他重视实用数学的普及工作,为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广大生产者了解有关数学原理,并懂得其原理在生产中是怎样运用的,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下了《统筹方法平话》、《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等科普读物。以为外国数学家曾感叹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位数学家和群众有这样的关系。”这说明了华罗庚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的突出成就。

(观看华罗庚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课题为“统筹方法”,讲的是一种方法,因此它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那么,什么是统筹方法呢?请大家找出课文中严谨、科学地说明这一概念的语句。(理解“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学生思考,很容易地找到第一段的第一句话: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教师讲析“下定义”的特点:定义=内涵+外延。在这儿,安排工作进程是统筹方法的内涵,本质属性,数学方法是精确地计算(时间或路程)的方法,并非其他方法,这是它的所属,是外延,两者合在一起准确而简明地指出统筹方法的性质特点。

3.作者为什么开篇即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统筹方法”?

学生能想到:这是使读者对这种数学方法的性质和内涵有所了解,以便于下文具体说明。

4.第一段还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统筹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因为运用范围广泛,所以才有研究、介绍、普及的必要。

三、学习语言特色

理解作者是怎样通俗、生动地把这一数学方法介绍得清楚、明白的。

“统筹方法”既然如此有用,那“如何应用呢”?这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最能引起兴趣,因此作者在第二段用一个“设问句”开头,在结构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可以由老师步步设问,学生跟着回应,启发学生的思考。)

1.问:那么,作者是怎样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呢?

请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回答:

举例子:“泡茶”。举出实有的例子,用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或事实。或假设例子,但这种设例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也可以用来证明自己要讲的道理。

2.(1)问:烧水泡茶这件事有几道工序?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最省时?为什么?(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种来)

学生能找到:

(2)例举“泡茶”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泡茶是常见的生活现象,以此为例通俗易懂;而且使读者了解合理安排工序的重要性,揭示“统筹方法”的实质:科学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并加以引申,引到生产管理方面,说明运用统筹方法的意义。

(3)哪些词能表明作者对办法甲、办法乙、办法丙的肯定或否定态度?

如:“等”水开了的“等”、(从容不迫、顺理成章的意思,体现办法甲的合理性);

“坐待”(坐以等待,有白白浪费时间之意,不合理)、

“急急忙忙”(体现工序安排得不合理)

3.作者一例多用,在第一次举“烧水泡茶”为例时,已经将统筹方法原理应用到生产管理方面了,但这还不够,于是又采用“拓展深入”的手法,由“抓烧开水这个环节”引出在近代工业管理中要抓住主要环节、主要矛盾。

(1)第二次举“泡茶”为例,要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要运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主要环节,这样才能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讲述:再用俗语、文言词语、成语,深入浅出地说明近代工业生产中运用统筹方法的重要性。如“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吃饭要一口一口吃”、“临事而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第三次举“泡茶”为例,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告诉人们次要环节可以合并。

4.统筹方法这一原理是否只能用在工业上呢?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其应用广泛。

5.本文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削减?为什么?

明确:这是本文的结束语,意在说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统筹方法的广泛运用,因此不能删减。(联系《中国石拱桥》一课的结尾,考虑到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

四、总结全文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新课学习

1.课文中配了三幅图表,一、二幅都有文字说明,第三幅却没有文字说明,谁能看着这几幅图表用自己的话说明它们表达的意思?

抽查,结合学生回答归纳:

这三个箭头示意图又称“统筹图”。第一个箭头图,在调查的基础上标出完成一项工程或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各工序之间的关系,初步说明了统筹方法的原理及其运用。第二个箭头图,通过简化把各项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联系起来,找出主要矛盾。这对复杂的工程尤其重要,便于合理地调配工序,减少窝工,从而保质保量高效率地按时完成任务。第三个箭头图,进一步简化,概括为数学公式,应用性更广。

在复杂的工序中,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改用数目字,简单明了,有利于指挥施工。总之,以图表辅助说明,具有只管形象清楚醒目的特点,这种说明方法效果很好。

2.练习:让学生用文字简洁地表述图表的内容。

3.统筹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4.从“泡茶”的事例来看,统筹方法的作用是把工序安排好,避免窝工,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实际运用中,不仅是时间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考虑。

二、统筹方法用于实践的古今案例

1.千古绝唱--都江堰

都江堰——中华民族智慧文明、科学创造的结晶——世界水利史上的璀灿明珠。公元前256年秦昭襄工践位期间,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创建了这项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

 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从现代统筹理论角度,运用统筹思想来提高工程效能的。

(观看都江堰视频)

2.太空奇迹 --“阿波罗”登月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它不仅涉及到火箭技术、电力技术、冶金和化工等多种技术,还需要了解宇宙空间的物理环境以及月球本身的构造和形状,它耗资300亿美元,研制零件有几百万种,共有二万家企业参与,涉及42万人,历时11年之久,为完成这项工作,除了考虑每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工作外,还要估计各种未知因素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面对这些千头万绪的工作,千变万化的情况,就要求有一个总体规划部门运用一种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来解决。

(观看美国登月视频)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假如某个星期天一些同学到你家里来,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吃。请你安排好从准备到煮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仿照《统筹方法》一文,用几个关键词和图形,描绘整个过程。

四、拓展应用

【示例一】我在语文学习中运用统筹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总是认为少做一点语文,短时间里似乎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好,所以总是把语文学习放在“尾巴上”,在当天各科作业做完后才做语文,这样语文学习的时间不能保证,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习了统筹方法后,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整:把语文学习放到日常学习的前面或穿插其中。每天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先做20分钟的语文作业,然后做其他作业;有时把语文学习穿插在做其他作业之中,在静静地做完几道数理化题目之后,背几首古诗,做几道习题。这样不仅在时间上得到了保证,效果也不错。

【示例二】在考试的时候运用统筹方法,也能提高考试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我总是按照试卷上习题的顺序从头做到尾。如果遇到难题就糟糕了,卡了半天才做出来,甚至仍然做不出来。知道时间不多了,就急匆匆地往后做,这样便由于草率而错误尽出,更让人慌张的是题目未做完,教师就要收卷了。经历了这样的教训,再用统筹的方法来改变自己考试的答题程序,就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形了。首先还是按照顺序做题,当遇上难题,发现一下子想不出来,就干脆搁下,继续往下做。做完了回头再做难题。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时间,也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

【示例三】在打扫教室卫生的时候,我们组几个人总是一齐动手,各负其责。两个人扫地、一个人抹桌子、一个人倒垃圾。只有扫地的人较单纯,扫一遍就够了,抹桌子和倒垃圾的至少得有两次。因为扫地以后,桌子上又会沾灰尘,新的垃圾又成堆。现在我们组运用统筹方法进行了合理安排:四个人一起扫地,然后两个人抹桌子,两个人倒垃圾,这样既不需要花多时间,也不要重复工序。

五、课堂总结

1、使用统筹方法的关键是抓住主要环节,合并次要环节,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2、作者为了把统筹方法的科学原理及运用方法讲清楚,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和画图表的说明方法。

六、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     )益    (     )之无甚高论      (     )误   统(     )

2.王虹从早上起床到上学前这段时间为25分钟,他要做以下几件事:叠被(2分钟)、洗脸(3分钟)、刷牙(2分钟)、刷锅(1分钟)、煮鸡蛋(10分钟)、吃早点(10分钟)。根据以上内容,为王虹画一幅箭头图(统筹图)。

3.某同学放学回家要做以下的事:烧饭(30分钟)、做作业(15分钟)、整理房间(5分钟)、扫院子(5分钟)、看晚报(10分钟)、洗菜(10分钟)、炒菜(10分钟)。请用统筹方法进行恰当的安排,并设计一张图表。

七、布置作业

请将下面的设例绘成统筹图表:

李强每天下午放学后5点10分到家,他要做这几件事:①做作业(30分钟)②烧饭(40分钟)③叠衣服(8分钟)④洗碗(2分钟)⑤整理书桌(2分钟)他必须赶上父母亲6点10分下班回来吃饭。

八、板书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设计总结

工程结构设计心得课程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其对所学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一次自我验证,从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全面检查并掌握所学内容;《建筑结构》从课程性质上讲是一门专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

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个人小结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这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这次的课程设计深刻的反映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真谛。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总结

通过近两周的奋斗,课程设计接近了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所学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做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

课程设计总结模板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

万能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个

1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

asp net 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小结又过去了一周这次aspnet的课程设计中学习到了很多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检验和巩固了我平时所学的知识让我知道了平时学习中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去完整地完成简单的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之中遇见问题是一定的有时候就...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一元多项式运算系统20##年1月一、课程认识数据结构课程主要是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所出现的计算机操作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操作的学科。数据结构是介于数…

课程设计心得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设计题目基于6410ARM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移植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1计科特色班学生姓名邵飞飞学号1142157115设计地点13号楼605指导教师王华本起止时间20xx年4月21日...

课程设计心得感想体会29篇

课程设计心得感想体会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

课程设计心得

课程设计心得篇一课程设计心得本学期实时测量技术实验以电子设计大赛的形式老师命题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的题目也可以自己命题并且组队操作其他的事情包括设计总体方案硬件电路软件设计焊接调试等工作趣味性强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

课程设计设计总结(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