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政学原理》有感

时间:2024.5.13

读《财政学原理》有感

在开学之前,请教过税收方面的学者,像我这样一个对财政税收一窍不通的人开始念税务研究生,基础的弥补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学者如是说,财政和税收是一个极广也较深的学科,基础的弥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自我读书和消化的部分一定不能少,先读完《财政学原理》,对我国及世界整体的财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对各种理论有思路性的预习;之后,再跟上《中国税制》的阅读,才能从宏观到相对微观的部分,对税制进行阐述;最后,认真读完《税法》和《税务会计》,这些在实践当中真正使用的部分是一定要心中有数的。由此,我突然紧张,短短两年时间,读完这几本书本应该不是难事,但是要读透,读出味道,那可就太难了。

不过,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三位先生编著的这本《财政学原理》,基础的部分讲得透彻,并且篇幅不长,不多废话,将财政学原理中的逻辑链条在我的脑海中梳理了长长的一遍。看完这本书一共用了3个月(10月到12月),前前后后翻了有三遍,还是记不住,但是有读明白的地方,还是很开心的。这本书一共五部分,最让我有体会的,其实还是基础篇当中,公共需求的决定:公共选择部分。确实在读了多遍之后,对现有五花八门的选择方式有了一定的体悟。

公共选择方式中,首先会碰到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原因是我们偏好有差异,我们的资源有差异,包括我们的地域也极为不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到底应该怎样选择公共产品,才是正确的,更应该说有效的,实际能采用的。但是,在公共选择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的问题就是,需要什么,什么需要选择。我想要红色,他想要蓝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有没有红色和蓝色,如果没有何谈选择;其次,有了红色和蓝色,我真的喜欢红色吗,他真的偏好蓝色吗,这就涉及到偏好的正确且无偏的表达;最后,怎么选,抽签,投标,演讲,抢,还是怎地,就开始了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选择过程了。

其实,公共选择还需要尊重的标准还有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由于我们进行公共选择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公共商品,那么什么样的商品是我们需要的、并且非提供的公共商品。如果上面,我喜欢的红色和他喜欢的蓝色都不是需要的公共商品,那么这就完全没有选择的必要。所以,在需求的条件下来完成这件事,才是符合各项选择需要的。

大多数情况下,公共品的选择都采用投票的模式。但是有一种投票模式叫做“投票之谜”。也就是多数投票原则会存在的一些技术和程序上所产生的问题,之所以叫“投票之谜”(或是“投票悖论”),是因为在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没有一个方案能够获得多数票。比如,我想为班里同学买班服,A、B和我一起去,这时候秀啊哟我们每个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进行表决:如果同意一种颜色,则该颜色的一票;反对的话,得0票。选择得票最多的颜色为所购买班服的颜色。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先后顺序的选择,很有可能会出现,红、黄、蓝色三种班服的得票一样多。这样,我们三个人的选择就没有获胜者。班服就这样选不出来了。那么,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实际上,“投票之谜”产生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取决于投票人数和可选择方案的个数。不仅如此,还要观察投票的成本。这样,观察偏好的强度就能解决问题了。因为我们三个并非某一种颜色非买不可。

到此,公共品选择的逻辑走到这里终于完结。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还不如说是一本探险小说。就如同“投票之谜”的解答,一步步引我入林,又一次次给我路标自寻出路。当然,读完这本书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我到现在还是不清楚,有的问题怎么解决,为什么会是这样,比如价格听证。但是,书只是表达和描述某种观点,实践才会出真知。我觉得需要一边用一边理解,也许会更加透彻。

《财政学原理》是一本教材,我却拿他当做著作和小说在翻阅,也不知道是不是合适,但总归需要一定的激励,才能让我对知识产生鲜活的体悟。


第二篇:财政学原理复习题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财政学原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始终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政府预算的________,是整个预算周期的开始。

3.“拉弗曲线”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关系。

4.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_________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

5.单纯使用市场价格计算成本效益不能正确反映投资项目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因而必须采用调整后的市场价格即_________来代替。

6.公共规制(政府管制)的主体主要是_________。

7.在所有选民中偏好居中的那位投票人,即一半投票人对某公共产品的偏好比他强,另一

半则比他弱,这样的投票人称作____________。

8.由于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未能通过____________反映出来,因此施加这种成本

或收益的个体并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或得到收益,这一情形就称为外部性。

9.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必须使自己的方案符合_________的意愿。

10.财政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划分,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1. 对于交通堵塞、电话占线、电网超负荷跳闸等问题,政府可通过_________定价法缓解之。

12.个人所得税可能对劳动供给和储蓄带来消极影响,这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效应

与______的对比程度。

13.___________假说有助于解释“选民理性的无知”和“投票冷漠症”现象。

14.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应征税额与________之间的比例。它的三种基本形式是________税率、 ________税率和________税率。

15.负外溢性指的是将______外加给社会的那类行为与活动。

16.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得到公认的两大税收基本原则是______原则和_______原则。

17.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重要联系,是连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支出的绝对额不断增长善,而且还表现在支出占____________的比重不断提高上。

19.中国于19xx年起开始实行________财政体制。

二、单项选择

1.通货膨胀会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产生变动,影响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实际收入。一般来讲,

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的实际收入_____。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无法判断

2.自然垄断行业有效地配置资源最终只需要______厂商。

A. 一家 B. 两家 C. 三家 D.少数几家

3.如果以名义价值计算成本和收益,那就要用______作为社会贴现率。

A. 名义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B. 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C. 实际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D. 实际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

4.下列属于财政消费支出的有______。

A. 债务利息支出 B. 科学文化支出

C. 基础产业建设支出 D. 自然垄断行业支出

5.衡量收入分配不公的一个常用指标是______。

A. 恩格尔系数 B. 基尼系数 C. 痛苦指数 D. 消费价格指数

6.具有明显外部性的产品是______。

A. 面包 B. 饮用水 C. 衣服 D. 二恶英化合物

7.财政对公共企业的投入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直接投资、贷款和______。

A. 补贴 B. 出口退税 C. 股权 D. 利税

8.我国企业所得税在实行33%的比例税率条件下,还实行两档优惠税率,优惠税率为______。

A. 10%和20% B. 15%和18% C. 18%和27% D. 5%和25%

9.影子价格是反映______大小的分析工具。

A.边际成本和效益 B. 社会效益 C. 社会成本 D. 社会成本和效益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市场失灵表现的有______。

A. 公共产品的存在 B.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C. 自然垄断 D. 社会分配不公

11.我国《预算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

院提请_________审查和批准。”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委员会 D. 中国共 产 党中央委员会

12.安装防火材料和烟雾警报器的居民可能使邻居同时受益,因为这些材料减少了火势蔓延

的可能性。这是______的例子。

A. 消费活动的外部正效应 B. 消费活动的外部负效用

C. 生产活动的外部负效应 D. 生产活动的外部正效用

13.卫生保健一般采取______方式提供。

A. 政府提供 B. 私人提供 C. 政府提供和私人收费结合 D. 以上都不是

14.在中国,负责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构是____________。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 C. 国务院 D. 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财政从公共企业取得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三种______、利息和股息、利润分成。

A. 补贴 B. 租金 C. 税收收入 D.资产使用费

16.下列那种现象属于外部正效应______。

A. 化工厂排放废气到大气中 B. 某人在公共场合抽烟

C. 在公共市区按喇叭 D. 政府在市区种植花卉

17.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________。

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C.统收统支 D.分税制

18.在社会保险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 社会养老保险 B. 社会失业保险 C. 社会医疗保险 D. 工伤保险 E.女工生育险

19.在下列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______。。

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政府债券 C.货币融资 D.增税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货币融资________。

A.中国财政部向中国银行借款 B.中国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借款

C.中国人民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金短期国债 D.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美元国债

E. 中国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

2.在我国现行分税制下,属于中央、地方共享和分享收入的有_______。

A.增值税 B.证券交易印花税 C.资源税 D.企业所得税 E.个人所得税

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模式一般有哪三种____

A. 积累制 B. 现收现付制 C. 完全基金制 D. 部分基金制

4.下列哪些属于混合产品_______。

A. 教育 B. 卫生 C. 收费的公路 D. 拥挤的路灯

5.在我国现行分税制下,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_______。

A.关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利息税 E. 车辆购置税

6.采用“ 年度财政盈余或赤字 =(经常收入+公债收入)—(经常支出+投资支出+公债还

本付息支出) ”口径计算赤字会________。

A.准确反映财政赤字 B.掩盖财政赤字 C.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过度扩张

D.人为缩小赤字 E.人为扩大赤字

7.张三给自己家的树上喷洒有剧毒的灭虫剂,结果连邻居家的毒蛾也全部杀死了,这种行为属于____。

A.主要是负外溢性(也有部分正外溢性) B. 主要是正外溢性(也有部分负外溢性)

C.存在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问题 D.存在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

收益的问题

8.下面哪些行业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_________。

A. 供水、供电 B. 管道煤气 C. 下水道 D. 有线电话 E.服装连锁店

9.税制三要素是指_______。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E.税基

10.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税的有_______。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遗产税 D.赠与税 E.社会保险税

11.科技三项费用的内容包括_______。

A.新产品试制费 B.新产品推销费 C.中间产品实验费 D.产品鉴定费 E.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

12.在下列方法中,目前我国已明确不能用作弥补财政赤字的是( )。

A.动用历年财政结余 B.发行国库券或公债 C.向银行透支 D.发行货币 E.出售国有资产2.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哪些特征_______。

A. 消费的竞争性 B. 消费的非竞争性 C. 消费的排他性

D. 效用的非排他性 E. 效用的可分割性

13.世界各国的预算周期一般包括________等几个阶段。

A.预算编制 B.预算审批 C. 预算执行 D. 预算调整 E.政府决算

14.皮科克和魏斯曼的“时间形态”理论中有关外在原因(社会动荡)影响财政支出增长的

三个效应是_______。

A、替代效应 B、积累效应 C、审查效应 D、扩张效应 E、集中效应

15.消耗性支出与GNP的比值这一指标反映了____。

A. 政府实际消耗的经济资源量 B. 政府实际获得的收入总额

C. 政府购买的商品和劳务量 D.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劳务量

16.中国政府预算的局部调整方法主要有:_______。

A.预算的追加追减 B.经费流用 C.预算划转

D.动用预备费 E.预算变更

四、判断

(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答题项上,正确的写“T” ,错误的写“F” )

1.中国的房产税对城市居民的自用房屋是免税的。 答案:

2.如果仅仅考虑经济因素,公共企业存在经营绩效低下的问题,如果考虑到公共企业承担

的社会目标,则不能轻易断言其经营绩效低下。 答案:

3.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而不会出现循

环现象。 答案:

4.对于经济的外部性,如果是负的则需要我们去纠正,但如果是正的外部性,则就无须我

们进行干预了。 答案:

5.在预算执行中,如果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和经济上的重大变革,发生原来预算没有列入

而又必须解决的临时性急开支等情况,可以动用预算周转金。 答案:

6.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认为,相对于私人部门来说,公共部门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非累

进部门。 答案:

7.中国的房产税对城市居民的自用房屋是免税的。 答案:

8.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的固有特征。 答案:

9.一般来说,财政补贴的暗补方式比明补方式具有更高的补贴效率。 答案:

10.一般来说,课税范围越宽广,越难税收转嫁;反之,容易转嫁。 答案:

11.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形式,具有社会性、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

12.公共规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效的和必需的。规制可能导致企业内部的低效率,引

发寻租行为。 答案:

13.公债是一种一般性财政收入。 答案:

14.完全竞争条件下运行的市场能够实现有效的产出,使社会收入分配达到有效率状态。 答

案:

15.一般而言,贴现率越高,越有利于期限长的投资项目。 答案:

16.在中国的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长期以来一直占主要地位。 答案:

17.寻租活动直接同政府在经济中的活动范围和区域有关,同公营部分的相对规模有关。换

言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范围越广,那么寻租的可能性和规模也相应增加。

答案:

18.一般来讲,经济过冷时,增加短期公债比重,增加银行系统持有的公债比重,有助于增

加流动性,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 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混合经济

2.财政赤字

3.社会保障

4.财政补贴

5.转移性支出

6.赤字财政

7.税率

8.税收

9.政府决算

六、简答题

1.简述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内容。

2完全信息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制合同的设计有什么不同?

3.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够有效压缩行政支出规模?

4.“财政是政府分配活动”的定义,与家计财政和公共财政的提法是否存在矛盾?

5.有人说:“财政、财政,有‘财’又有‘政’,才是‘财政’。”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6.试分析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7.从两种投票规则看,“少数人专政”和“多数人专政”各适用哪一种规则?

更多相关推荐: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读后感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读后感闽南师范大学管理科学系符汉超11级旅游管理11120xx641一提到心理学书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晦涩难懂的代名词对于没有什么心理学基础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因为书上有太多心理学上的术语...

读人际关系心理学有感

读人际关系心理学有感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沟通与物质交...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

人格心理学导论读后感带着对现实的更多个人的迷惑以及本着工作上的需要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活动通过人格心理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自觉心灵有所成长而对于人格心理学理论常识也有所增加和深化下面本人将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收...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班级机械115班学号姓名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假期里我阅读了皮连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和特点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梳理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概括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它将心理学中的学习论和教...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读当代教育心理学有感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社会心理学是指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

《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读后感)

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读后感暑假里我拜读了张兴华老师的重提数学教学心理学一文收获不小感悟甚多这本书张老师从知识的形成和习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技能的形成与培养智能的发展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超级实用】心理学的轨迹 读后感

心理学的诡计读书笔记穆兰内容简介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书从...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我当然不敢说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晦涩的书因为人人都说它太经典了但是不知是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还是耐心的缺乏我几乎可以说是很痛苦地读完了这本设计界的经典大作然后一头雾水读完这本书扔在一边下楼的时候现实却让我不得不又想...

读销售心理学有感

读《销售心理学》有感市场营销141一、前言心理学对销售活动的研究,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规律,显然是销售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因而,还在分析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讲解如何引导、说服消费者接受销售行为。本书的两…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

心理学原理读后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