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济解释》有感

时间:2024.4.13

读《经济解释》有感

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他的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完了,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地。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第二篇:从_春蚕式_悲剧中看到的经济现象_读茅盾_春蚕_有感


青年文学家

从“春蚕式”悲剧中看到的经济现象

——读茅盾《春蚕》有感

谭 月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030

摘 要:《春蚕》的主人公老通宝一生勤劳踏实,相信蚕熟了就会有幸福生活,然而帝国主义

经济的侵入,使老通宝“丰收成灾”,酿成“春蚕式”悲剧,本文将探索《春蚕》中老通宝及全村人“勤劳却不能致富”这一奇怪的经济现象,从老通宝自身发掘其失败的原因,阐释中国农民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不能自给自足的深刻原因,探求如何求得自身发展。

关键词:老通宝、勤劳致富、帝国主义经济、固执、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022-02

茅盾的《春蚕》其写作背景是19xx年,一个外国资本主义控制的年代。那个时代外国的资本主义正逐渐瓦解着我们的封建自然经济,便宜的洋货替代着本国产品,资本家肆略的压迫着中国人民,然而无知的农民们却没有警醒。总之,这个时代是个混乱的经济发展的时代。而处于这个大震动背景下的老通宝一家勤劳朴实,一生辛勤耕作,盼望着老老实实养蚕然后获得丰收,使一家能够过上平稳的日子,不为三顿饭焦愁。在我们看来这么小小的原意是多么容易实现,然而事实却让老通宝一家甚至全村人绝望,他们最后都莫名的、无可奈何的接受“丰收成灾”的现实。本文将分析“勤劳却没有致富”这一奇怪的经济现象,探索 “丰收成灾”的原因,找出从“春蚕式”悲剧中走出来寻求发展的道路。

一、勤劳不能致富《春蚕》实际上就是写老通宝一家从挑选蚕种、饲养幼蚕、购买桑叶、放幼蚕上山、卖蚕等等一系列关于春蚕的事辛苦奔波,最后不仅空欢喜一场,更加重了家庭负担的故事。从中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经济现象:勤劳工作却让家庭更为窘迫。

我们不禁要问,老通宝一家以及全村人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干活?首先,从茅盾先生的写作背景可以看出,养蚕是江浙一带的传统。这是门老手艺,可以说老通宝干这个是得心应手、业务熟悉。不靠这个又能靠什么吃饭养活一家人呢?其次,他们要谋生存,当然要赚钱。养蚕十年可以挣得二十亩稻田和十多亩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赢得人人妒羡。而现在还可以还三百块的外债,赎回些东西。也就是说养蚕赚钱是老通宝一家的希望。他们必须努力干活,必须勤劳。然而那么勤劳努力,换来了他们所向往的幸福生活了吗?“天道酬勤”是人们所信仰的,可真的会“酬勤”吗?

《春蚕》中,我们看到了老通宝一家以及全村人都在努力地工作着。“他自己也是规矩人,他的小儿子阿四,儿媳四大娘,都是勤勤俭的,就是小儿子阿多年纪轻,有几分“不知苦辣”可是毛头小子,大都这么着,算不得“破败相”。“由此可见,这一家人老实、本分、懂上进。“看见阿多站在那里笑嘻嘻地望着外边的女人们吵架,老通宝的脸色就板起来了……尤其使他不高兴的是多多也和紧邻的荷花说说笑笑。那母狗是白虎星,惹上她就得败家”……老通宝时常这样警戒他的小儿子。荷花

是克星纯属无稽之谈,可老通宝就是相信。因为他怕被克,他怕穷。贫穷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所以,他会特地让全家少吃一餐饭,省下钱来买了“糊箪纸”来了。之后他又极虔诚地,甚至手抖地把涂了泥的大蒜头放在蚕房的墙边。这是年年的惯例。这“卜”关乎一家人的命运。等到说荷花家倾弃了“三箪蚕”的时候,老通宝更是看了荷花或是她那不声不响丈夫的影儿就赶快躲开,认为看一眼或是交谈半句就传染了晦气。老通宝更是大声叫阿多“你再跟那东西多嘴,我就告你忤逆。”然而大蒜头上的三根蒜苗始终像块阴影一样笼罩着他。或者说是怕心中期许化为泡影勾得他夜不能寐。为了养蚕,老通宝特地借四大娘的父亲做中人借得了三十块钱买桑叶;为了养蚕,他甚至忍气吞声与儿媳和睦相处;为了养蚕,老通宝决定把他家那块出产十五担桑叶的桑地拿去抵押,即使这是他最后的家产。

勤劳终于有了收获,这一年丰收了。“那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有见过的好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满了欢笑,现在他们一颗心定下来了。“宝宝”们有良心,四洋一担的叶不是白吃的,他们全家一个月忍饿失眠总算不冤枉,天老爷有眼睛……可惜最后“丰收成灾”,美好终成幻灭……茧子太贱,反而亏了老本。

辛勤劳作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致富。“勤劳不能致富”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奇怪的经济现象,导致这一奇怪经济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

二、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

21世纪我们大胆地提出“劳动致富”,然而这是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中提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劳作了就有收获,温饱就可以解决。然而,老通宝生活的时代却没有这么良好的环境。“ 使老通宝破产的并不是他不爱,更不是什么天老爷和他作对,而是一种他不易理解的外在力量。小说深刻地发掘了这个外在的社会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经济的侵入,通过它的掮客——买办资产阶级以金融控制中国工业,并直接同中国丝厂竞争,因而使中国丝厂破产关门;勉强开门的丝厂和茧厂,

22

文学评论

多用日本较便宜的洋茧,老通宝他们的茧子自然卖不出去。在小说便是老通宝家乡发生的“春蚕式”的悲剧。”[1]显而易见,帝国主义经济的侵入正逐步瓦解着中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外货的倾销,民族丝织工业陷于破产的境地,外国的洋货便宜了,农民们的土产品卖不出去了,中国农民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成为其牺牲品。

《春蚕》中,老通宝恨死了洋货,虽听说茧产会关门,他不信;明知道洋蚕种更值钱,可他不买,总之和“洋”沾边的他都讨厌。即使人人都厌恶,帝国主义的经济却真真实实的在悄悄地打开中国市场。他们控制中国工业,与中国丝产竞争,本国的封建地主的高利贷剥削也更加残酷,这一切致使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手工业的产品贱价甚至是完全卖不出去,中国劳动人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春蚕式”悲剧就这样在老通宝一家以及全村上演着。《春蚕》深刻揭示了其社会原因,即帝国主义经济的侵入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三、顽固守旧的思想

在自然经济发达的社会,经济的没落也自然是有其自身原因的。时代变了,周围的环境变了,而老通宝的思想却一直没有改变,这是使他成为悲剧性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春蚕》中,虽老通宝为代表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占多数,他们顽固守旧,不顺应形势,然而也有朦胧意识或先进思想的“星星之火”。

如老通宝的小儿子阿多。在《春蚕》中,阿多是一个新一代农民的典型代表。当村里人都把荷花当“白虎星”时,多多也和紧邻的荷花说说笑笑;当全家都是惴惴不安地却又很兴奋地等候收蚕时,只有多多例外。他说,今年蚕花一定来,可是想发财却是命里不曾来;当荷花将老通宝家的“蚕宝宝”扔到溪里去了时,“他(阿多)觉得人和人中间有什么地方时永远弄不对的,可是他不能明白想出来是什么地方,或是为什么。”显然,阿多是活泼的,他的思想还是在活动着,跳跃着的。再比如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主张买洋茧“洋种的卖得好价钱,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 阿多、四大娘,甚至荷花都是有先进思想的人,然而,为什么这“星星之火”并没有成为“燎原之势”?老通宝身边有那么多人提醒他,最后却还是落得个“丰收成灾”呢?

究其原因是这“星星之火”太弱太小,而老通宝顽固思想却太深太深。他固执、守旧、愚昧、懦弱。当她听得镇上陈老爷的儿子——陈大少爷说过,今年上海不太平,丝厂都关门,恐怕这里的茧厂也不能开;老通宝不肯相信,他以勤俭忠厚和做人规矩作为自己的信条,把希望寄托在牛马般拼死的劳动上,

[2]

盼望春蚕好。当四大娘主张用洋种的茧子时,他却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坚持不用洋种,即使有人告诉他洋种的茧子一担要贵上十多块钱。老通宝的顽固、守旧使他的春蚕丰收带来的不是全家人的幸福,而是灾难。

在《春蚕》中,老通宝时常提到“真是天也变了!”“世界越变越坏”。这说明在老通宝的意识里,他已模糊地认识到他家的贫困与帝国主义的入侵有关,所以他会特别强烈憎恨洋鬼子、洋东西,一切带“洋”的东西。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惶惑和烦恼,然而他却不敢迈开步子,甩开陈旧的思想,创造自己的幸福,却选择了做一个懦夫,抱着自己的“蚕宝宝”梦想着来年的好日子。

因此,老通宝的固执、守旧、愚昧、懦弱,导致了“春蚕”式悲剧。纵古观今,在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的时代,中国人民永远也没有当家做主的日子。自然经济受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

侵略,人民生活越来越苦。就如春蚕把“农民心里的恐惧,生活的艰辛与“一·二八事件”,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紧紧联系在一起”[3]改革开放,人们思想的闸门打开,主动接受先进思潮,国家提倡“与时俱进,思想解放”,中国的经济才有所发展。想获得真正的丰收,只有“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要用一种想法束缚自己,接受先进的事物,放眼四海,顺应潮流。

老通宝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其自身性格中的缺陷。“没有看清楚形势,盲目从众”是导致其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养蚕是江浙地区的风俗习惯,老通宝的村庄也并不例外。村里年年靠养蚕过日子。但是,“由于战争的爆发,枪炮后面伴随着经济侵略,日本货的倾销,使化肥代替了豆饼,抽水机挤掉了水车,养洋种代替了土种,使一直处于封闭型自然经济的中国

[4]

这一切,似乎人们并没有看见,并没有“骤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5]

收蚕,然惊醒被压抑的、沉默的人心”。人们一切都照常养蚕、

盼望着卖个好价钱还债。他们那简单的头脑总是这么想:只要蚕花熟,就好了!

全村都欣欣然地养蚕,先不论所处的特殊时代,纵然拿到今天这样的太平盛世,家家都养蚕,还值钱吗?还有人需要买蚕吗?老通宝及全村人都没有想到将参加工成丝衣,人们只是将自己的思想定了春蚕上。盲目的养蚕,让人们的蚕卖不出,也卖不成好价钱。且看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存在这样的缺陷。比如哪一年苹果好卖了,大家都回去种苹果树,来年都卖苹果,结果却是积压如山卖不出。又不懂深加工将卖不出的苹果做成罐头,将其白白浪费掉。要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一定要瞄准市场,随时观察其动态,才能获得盈利。

“丰收却成灾”的悲剧,让我不禁想到《沉沦》中,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一味埋怨中国不强大,渴望“祖国快强大起来吧”。爱国情怀是不可否认的,然而他必须以自身努力开始。如老通宝一家,只有在动荡年代解放思想,找到真正的出路,才可能寻求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我们克服思想上的障碍,敞开胸襟,放眼四海,与时俱进。

四、结语

《春蚕》中我们看到了老通宝一家以及全村人勤劳踏实,然而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春蚕式”悲剧在老通宝家上演着,我们看到了“勤劳却不能致富”这一奇怪的经济现象。其实,帝国主义经济的入侵致使民族丝织工业陷于破产的境地,人民劳动了也不能解决温饱。动荡的年代,没有一个良好的和平的社会环境,给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苦难。另一方面,思想的顽固守旧直接给人们的发展带来了阻挠。周围的环境变了,老通宝却还守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他们没有认清形势,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而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安定的社会环境固然重要,

只有打开思想的闸门,踏踏实实地做,才能真正获得丰收。

参考文献:

[1]黄侯兴(著)《茅盾——“人生派”的大师》,山东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第160页

[2]黄侯兴(著)《茅盾——“人生派”的大师》,山东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第161页

[3]钟桂松(著)《茅盾散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57页

[4]钟桂松(著)《茅盾散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57页

[5]茅盾(著)《我走过的道路》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

23

更多相关推荐:
经济学解释读后感

经济学解释读后感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济学的书也可以这样写以散文的体裁阐述了经济学的道理感觉很有意思首先张先生以七个章节阐述了科学的方法他说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而且是很有意思的感情的表达是艺术理...

读书笔记读《经济解释》有感摘写引用

读经济解释有感税务07B20xx507B16马君敏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著作经济解释自我感觉还算能够看下去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枯燥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

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

经济解释第四章读后感张五常的经济解释第四章主要讲了关于功效功用理论的说明他否定了功用这个概念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功用是不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也不能很好的解释行为同时我们可以用替代和需求定律解释功用理论解释的东...

房地产问题的经济解释的读后感

金融学学院班级信计1202班姓名学号20xx53100226房地产问题的经济解释读后感近阶段通过博客我阅读了金融学黄老师博客中的中国经济问题分析系列博文其中我对黄老师的中国经济问题分析之二房地产问题的经济解释进...

经济学书籍读后感

好书共读作为一名读保险专业的学子我在闲暇时间当然不忘品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有趣书籍一来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二来可借机放松心情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最近我读了一本叫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书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编写书中有很多千奇百...

《解读中国经济》读后感

探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道路评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经济增长模式近年来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影响的著作汗牛充栋从早期对改革开放的怀疑到中期对改...

经济学原理 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接触经济学原理是郑璋鑫老师的推荐因为大学的经济学和以前学的所谓的经济根本大相径庭所以要使我这个比较缺乏经济头脑的不会赚钱不会投资也不会花钱的人来说确实很难理解况且从小周围就没有真正懂经济学的人所...

中国经济读后感

中国经济读后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95增长的速度如此之快而且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尽管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诸如失业下岗增多和收入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但其增长的高速健康稳定性质...

读后感生活与经济学

生活与经济学男人30而立像我们广东地区很多男生来说准备奔三的我们也是需要紧张一下关于婚姻的事情自21世纪的来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看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知道我们生活是好了很多以前梦...

江村经济读后感

江村经济给我们的三个启迪文丁元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出处北京日报20xx年11月70年前费孝通教授对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研究并在两年后写出了著名的江村经济这一被国际上誉为人类学发展史上...

国际经济法读书笔记

跨国纳税人从事国际避税的方式之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主要通过调整经营所得或成本费用营业损失等可扣除项目在不同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分布改变在不同税收管辖权之下的应纳税所得从而达到调整利润减轻税负的目的其客...

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读后感

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读后感今天我读了李曙光老师的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获益匪浅尤其是李曙光老师关于中国经济法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研究方向的理论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曙光老师在论文中写道经济法学术...

经济解释读后感(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