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

时间:2024.3.23

梁晓声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梁晓声

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

梁晓声

梁晓声

梁晓声

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 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中。 他创作的作品为我国文学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xx年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二十九中学。19xx年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19xx年被团木材加工厂推荐上大学,进入复旦中文系创作专业。19xx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辑,19xx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当编剧。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至19xx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意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创作的作品为我国 文学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

梁晓声

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编辑本段爱情言论

梁晓声

一个男人的一百个同性朋友,也不足以代替一个女人。女人是男人寻找自己、走向成功,然后豪迈地走向人生的百折不挠的力量。 1 “北大荒”岁月:“青春无悔” 在梁晓声迄今的全部作品中,知青文学大概只占五分之一,却是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刻下的最深的痕迹。 与许多盲目或被迫上山下乡的知青不同,梁晓声插队到北大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带有很明确的功利目的:“家里生活困难,而建设兵团是发工资的,所

梁晓声作品

以‘青春无悔’这句话,别人说,我也说,但我说和别人说的含义不尽相同。”建设兵团里的部分知青被称为“农工”,有严格的编制,梁晓声被大家推选为班长,后来又当了排长,在知青中威望较高。“我身材不算高大,主要是下乡前读过一些书,为人处世比较容易得到老战士们的认可。”梁晓声说,“但是绝不同于老战士们那种极‘左’方式。”有一天中午,梁晓声所在的连队打死了一个人,是农场里的一位老职工———知青们怀疑他“有特嫌”,就把老职工关进小屋里审问,最后殴打致死。当时,班长梁晓声正在睡午觉,阳光下的罪恶悄然发生,又悄然平息,很多人都习以为常。 “我是班长,我要有我的态度。”梁晓声说,“就是绝对不能容忍,这样严重犯法的事,必须坚决反对。” 可是“反对”能有多大作用呢?梁晓声的想法与很多人相左,包括一些领导。于是他由班长、排长转去做小学教师、团里的报道员,再后来,精简机构,全团只“精简”下来一个男知青,就是梁晓声———他又被派到一个木材加工厂干活。“团里容不下我这样的青年,仅仅让我离开,已经算不错了。” 恰在这时,复旦大学负责招生的一位姓陈的老师偶然在兵团的《战士报》上读到了知青梁晓声的作品,居然千里迢迢来找此人。从佳木斯到黑河,陈老师找到梁晓声时,这个瘦弱的青年正在抬大木头,还患着肝炎,看起来一脸苦相。“我不知道上海有多远,也不知道去了能怎样,但总归可以跟人谈文学了。”梁晓声觉得,这是他人生中的大转折。 2 《雪城》换了一台18英寸彩电 19xx年,梁晓声就读复旦大学中文系,19xx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

梁晓声

梁晓声

梁晓声作品

片厂当编辑。这段经历,被他写成了自传体小说《从复旦到北影》。顺顺当当进城定

居的梁晓声,比起许多同龄知青,已经幸运太多。很自然地,他开始提笔写作。 “因为知识青年的前身大抵是红卫兵,包括我,也戴过袖标的。”梁晓声说,“所以当时城市里响起一片‘狼孩回城’的惊呼,这其中最敏感的就是知识分子,他们受红卫兵伤害最深。”可是在梁晓声看来,许多青年是无辜的,尤其是出身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养成“打砸抢”暴戾作风的并非多数。梁晓声希望改变城里人对知青的畏惧,“这十年,青年们也吃了苦,也思念家庭,思念父母。” 于是他先写了短篇《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继而是中篇《今夜有暴风雪》,再后来是长篇《雪城》。三部小说,完成了梁晓声对同辈知青们的承诺。在他笔下,洋溢着理想主义的温情,那些在

农村里摸爬滚打、返城后又撞得头破血流的青年形象,让一代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三部小说陆续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同样影响巨大。“天上有个太阳,水中有个月亮??下雪啦,天晴啦,下雪别忘穿棉袄;下雪啦,天晴啦,天晴别忘戴草帽??”刘欢这首《心中的太阳》就是电视剧《雪城》的主题歌,上世纪80年代一度风靡大江南北。到了90年代,梁晓声又创作了另一部知青题材代表作,这便是直接以剧本形式写成的《年轮》。 早年的写作给梁晓声带来的收入并不高,在《中国当代作家的经济状况》

梁晓声作品

一文里,梁晓声公开了自己的每部作品所获的酬劳:短篇小说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28万字,稿酬4500元;长篇小说《雪城》110万字,稿酬18000元??《雪城》拍成电视剧后,剧组给梁晓声送来一台18英寸的彩电,着实让梁晓声受宠若惊:“我的天,不过就是人家把我的小说拍成电视剧,就给我一台彩电,得有一千多块钱呢!”在此之前,梁晓声没有从影视改编授权里收过酬劳,甚至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播

梁晓声

出后,梁晓声都没有和导演见过面:“就是他打电话说,我们要改编你的小说,你同意不同意?我说同意,这事就算完了。”直到《年轮》,梁晓声才开始得到实惠,每集剧本酬劳为2500元。 3 “这不就是城市吗” 或许正因为曾有上山下乡的经历,以及长期清苦的生活,梁晓声一直以“平民代言人”的身份活跃在文坛上,描写挣扎在社会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而出现在梁晓声作品中的其他社会群体,则几乎是“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这也为他招来不少非议。一些批评者认为,梁晓声的价值观是简单的二元化,人为划出了富裕者和贫民的对立界限,仿佛道德与财富不可兼得,只有“贫贱者”才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拥有指责“富裕者”的话语权。19xx年,梁晓声出版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更将这一矛盾推向高峰。“仇富”、“伪平民意识”、“新民粹派”??一顶顶帽子开始扣到梁晓声头上。 “我承认,《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本书,确实是感性多于理性。”梁晓声说,“但不正视某些社会现实,则更加危险。” 他想过向现代都市题材靠拢,也做出了多样化的尝试。毕竟文坛面貌已变,商品经济大潮汹涌,他有些应接不暇。90年代后期至今,他写过痛揭人性丑恶面的长篇小说《恐惧》、

梁晓声作品

《泯灭》,写过二百多万字的散文,还写过《伊人,伊人》这样的都市情爱小说,但总想在声色犬马之外,寄托一点什么。有人说梁晓声不熟悉现代都市,他大手一挥指向窗外:“这不就是城市吗?” 他也想过不再写作,既已衣食无忧,何不颐养天年?可搁下笔,他又心生惶恐,焦躁不安。他认识一位茶乡的老妈妈,七十多岁,每天早早起来采茶。“她的儿女都说,妈妈你可以不必采茶了,强迫她休息几天。可老妈妈看几眼电视,就会倒在床上睡觉,身体不舒服,会郁闷,会觉得没意思,会惦记她的茶。”梁晓声悠悠地讲起寓言般的故事。“我就跟她的儿女说,不要试图改变老妈妈的生活方式,也许她只有去采茶,才会活得健康快乐。”梁晓声说,写作对于自己而言,也是这样的状况,离开写作,他就彻底不知应该如何生活。 可是写作给他带来的痛苦多过欢乐。有时午夜梦回,辗转反侧,内心深处会有很大的苦楚。“我想像中的文学,还是应该包容个体面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感觉’。”这种“中国感觉”不在当下:“尽管当下人们感觉到股票在上涨,收入在增加,到处莺歌燕舞,可是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情很多。”梁晓声习惯强调时代打在自己身上的烙印。“晚上躺在床上会不断回想这些事,今天中国所有的现象,都是先前那些事情演变过来的。”怎样表现这种“中国感觉”,是个难题。有时候,梁晓声也会宽慰自己,

大部分人的生活在越来越好,自己这点文学上的问题实在不算什么。“我的痛苦不会是别人的痛苦,别人的痛苦恐怕是另外的痛苦。”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文学评论家张颐武这样评价他: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我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关爱学生的教授。 平民代言人 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 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

编辑本段关于“灰社会”

20xx年3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著名作家和高校教师,政协委员梁晓声这次关注的领域并非文化或教育方面,而是国企高管薪酬和“灰色阶层”问题。他认为,“灰色阶层”在某种程度上比黑社会还要可怕。 梁晓声表示:“我很忧虑中国将出现‘灰色阶层’。”何谓“灰色阶层”?梁委员解释说:“有一种服装的颜色叫‘高级灰’。在西方,精英们都喜欢穿这种颜色的衣服。这些由各方面精英等组成的高级社会利益集团就是‘灰社会’。国外的‘灰社会’现象比较明显,但在中国,我觉得是不是有个‘灰色阶层’呢?” “‘灰社会’是相对于‘黑社会’来说。但黑社会比之于灰色阶层来说,并不可怕。因为黑社会暴露在公众面前的问题十分明显。但‘灰色阶层’的犯罪行径相当隐蔽,他们对社会的侵犯不像黑社会那样明显,但是伤害也很大。” “像黄光裕,在案发之前,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后来大家才知道,他竟然还把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拉下了水,他们所造成的危害要更大、更隐蔽。我对这种‘灰色阶层’现象也更加担心。

[


第二篇:梁晓声:美在斯


刊载于20xx年7月1日《文艺报》

美在斯

梁晓声

奕纯是我的朋友。

奕纯既不但是成就卓然的画家,还是已获公认的优秀散文家——我与他正是在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一次年度优秀散文颁奖会上结识的,那时他已多次获散文奖了。 中国画家中热爱散文者不乏其人,但称得上散文家者并不多。

奕纯是的确称得上散文家的画家——他的散文不但多次获奖,他本人还被选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他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画家;这足可证明他的散文在散文界博得公认的程度。

我读奕纯散文所得印象,与读许多散文家之散文的印象迥然不同——如赏画。 奕纯的散文具有极明显的唯美风格。

我想,这与他是位画家肯定存在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奕纯擅长工笔花卉画,故他的散文具有白描之美;他又并不仅仅擅于工笔花卉画,在气象万千的山水画方面也体现才情,故他的散文还具有写意之美。两种美融合于他的散文中,使其散文的唯美风格各美其美,美美交织,美美与共,气质美溢然。

奕纯的散文中写到多种花——荷花、芍药、梅、兰、牡丹、泡桐花、油菜花、莲花、玉兰、杜鹃等等。这自然是他的绘画情愫的文字反应。

一位擅长花卉白描的画家,其对花之美的欣赏肯定敏感于常人。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这是他的散文《时间的同一个源头》的开篇语。

在此篇散文中,他写道:“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是的,就是这种小感觉,不一定非要别人看清楚,或者干脆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但只要你自己看清楚她才行,才好继续你的下一笔。我想这下一笔,不再是画她的骨架,而是画她白里透红的皮肤、皮肤颜色的变化、变化时的自然法度,半个春天过去了,一整个夏天过去了,然后是秋天、冬天,一个人啊,每天每夜工笔,一点点在宣纸上还原她圣洁的美、高远的美,这美,千年一瞥,惊心动魄。”

我也是喜爱花的,也每每看看花们的美态欣赏得移不动脚步;但老实说,却从未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正是这种有与未有,决定了奕纯是画花的高手,而我不是画花的画家。或者也竟是了,那也断不能画到他那么一种水平。

他的这一篇散文,使我不禁联想到苏轼的《似花还似非花》。苏轼的这一首《水龙吟》词,是将杨花拟人化了的。没有发乎真情的感觉,便没有拟人的油然冲动。而没有这种创作冲动,奕纯不会画好他所钟情的花们,苏轼们也写不出流传千古的咏花诗词。尽管杨花“似 1

花还似非花”,但在饱含了情愫的笔下,不论一首诗词一幅画,便都含情脉脉了。奕纯画花时,想象自己是花了;显然,苏轼作《水龙吟》时,自己也几乎就化成了“点点是离人泪”的杨花。

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奕纯之散文,正如他画花一样,不但多半是唯美的散文,而且还多半是含情脉脉的散文——发乎真心性的哪一种含情脉脉。

我一向认为,画家们笔下的花,比摄影家笔下的花的摄影作品,比诗人笔下的咏花的诗、词,甚至比真花更美——那一种个人想象、感觉与真实相结合,相统一,源自于真实又高于真实的美,体现着艺术美的真谛。

因为奕纯是擅以工笔之法画花的画家,这使他对于色彩具有超越一般散文家的敏感,也使他具有非同一般的观察力。

比如在《被遗忘的芍药》一篇中,他写道:“那个早晨,我看见小角落里的泥土堆里,冒出了一片红红的尖尖的小脑袋,远看如同竹笋形状,但没有薄薄的笋衣,秸秆也比较水嫩。不几天,那些小脑袋开始长高了,变长了,秸秆上生出了密匝匝的芽头,令人奇怪的是,那些小芽头们也是红色的,或褐红,或鲜红,或绯红,或水红,争先恐后,抢着朝上长。大约十来天的光景吧,红红的芽头们渐渐地向绿色过渡了,是那种墨绿色,然后是油绿、碧绿、嫩绿,然后是鹅黄绿、蛋黄绿,直到芽头越长越高…...”

“花开了,一团红,宛如雾,一瓣一瓣地打开,一缕一缕地吐着香气——女人的香气,水灵,透明,不浓不淡,似曾相识,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欢。”

又比如他的《桐花中原走》,这样写道泡桐花:“走近一朵泡桐花,细细的看,发现它竟然像极了一张笑脸,一根大象鼻子形状的花蕊超级可爱,一张六角拉开的哈哈大笑着的小圆脸,且脸很红很红,恨不得把太阳里所有的红都吸了去,再一刹那之间大笑不止,笑得那样地野性十足、没心没肺,连自己脸上的五官都笑没有了。”

如此细心的观察,我想说,也“超级”难得。

爱花惜花之人,倘还是画花高手,那么几乎不可能不是多愁善感的——不可能不是含情脉脉式的多愁善感。

他的《无声》、《丽江不哭》、《我吻天使的羽毛》、《时间的同一个源头》,皆是含情脉脉之作。

而他的《山之吟》,则体现了我前面所说的写意之美、泼墨之美、大心象之美。

而他的《乳名》、《看着你一天天苍老》、《大地的皱纹》、《冬》,则将含情脉脉的笔触转向了写父亲,写母亲。

“母亲啊,我们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的,你却微笑着迎接我们;如果你有一天笑着走了,我们将会一直哭着的。”

“途中,我听见他们大谈气势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和大美的三峡风光,我却始终和悲伤纠结在一起,想起爸爸当年死亡后的许多悲伤,想想十一二月的山野之上,思念爸爸的这时刻,没有多少人会知道悲伤的真相的…...”

以上文字,并不是多么的可圈可点。我所读过的亲情散文,尤其是怀念父母的亲情散文中,类似的句子皆有之——朴实无华,接近着自说自话。若将以上文字与奕纯那些写花、写景、写高山大河的散文对比着看,便更加显出以上文字的朴实无华了。

然而也正是那朴实无华,证明了奕纯倾注于散文中的真感情。

且看他写于20xx年的《山之吟》:

“亿万年前,我在沧海中崛起,成为大地的脊梁。

我在风化中傲然耸立,承受碰撞挤压、电击雷劈。我是喜马拉雅,我是昆仑;我是长白,我是峨眉;我是秦岭,我是五岳。珠穆朗玛峰是我高扬的旗帜。横贯中亚的天山是我伸展的肢体,层层覆盖的皑皑白雪是我的年轮,冰川融化的雪水是我生命的血浆,倒悬的冰柱是我 2

亿万毛孔中迸出的晶莹泪滴,是我汩汩流动生命的每一声搏动、每一次喘息……”

此种豪迈,到了两年后写《冬》时,一转而为化解不开的沧然:“我听他们大谈气势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和大美的三峡风光,我却始终和悲伤纠结在一起……”

深的悲伤,往往便无语。即使能说出来,那也断不会是修饰之后的话语,而一定是朴实无华的。

朴实无华的文字的动人之处乃在于——除了那么说,还能怎么说?

奕纯的散文,又几乎在每一篇里,必有几句令人眼睛一亮的句子。

如《乳名》的开篇:“多少年了,儿行千里。”

简洁而凝重。

如《大地的皱纹》的开篇:“小路是大地的皱纹,小路有多么细密,大地就会有多么苍凉。”

不动声色而又沉郁。

如《冬》的开篇:“银灰色的雾气之下,冬,是以一个疲倦者的身份撞过来的。”

特形象的拟人化比喻——春华,夏荣,秋实,——至冬,便是人,也多少有些疲倦的。 如《我吻天使的羽毛》的开篇:“是一排排碎草般的天空呢!”

如《着了火的霞光,着了火的山》的开篇:“好一片着了火的霞光,好一片着了火的山!” 奕纯对于自己散文的开篇,不消说是讲究的。他又是喜欢并擅于比喻的,如他比喻夜晚降临的突至——“如同潜伏的刺客”;而比喻月光下的冬瓜秧,是“月亮的一根根白胡子。”

奕纯的比喻,每还体现出童心来。

我觉得——唯美、多愁善感、含情脉脉、童心不泯,这四种元素,是奕纯散文的主要特征。而此四种元素,基本上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元素。

故我认为,奕纯的散文,是一种文人画气质的散文。

祝奕纯将他的散文之苑浇灌得更加有声有色!

20xx年6月8日于北京 3

更多相关推荐:
名人名言收藏

引导语每个人就像是一个纸杯知识涵养像杯里的水别人不会看到你杯子里的水别人看到的只是溢出的那一点点当你内涵溢出的时候自然会被发现1试着让生活变得简单对幸福或寂寞顺其自然2其实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有时候失去东西的...

关于时间的名言

关于时间的名言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2时间和潮流永远不待人司各特3与时间抗争者面对的是一个刀枪不入的敌手塞约翰逊4不守时间就是没有道德蒙森5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

经典语录1

经典语录摘抄对某些事我不再有耐性不是因为我变得骄傲只是我的生命到了一个阶段我不在想浪费时间在一些让我感到不愉快或是伤害我的事情上对于愤世嫉俗过度批判与任何形式的要求我没有耐性我不愿去取悦不喜欢我的人或是对那些不...

明言警句篇

法律法规问答篇一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工商等行政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商品交易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办法场内经营者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市场经营管理者应当立即制止和督促改正并向有关行政监督...

名言警句摘抄

这就是真相很多时候你挨骂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对而是因为你太弱当某个观点或行为没有违背社会基本共识的时候对其判断往往见仁见智而如果各行为或者观点发生碰撞那么评定往往模糊不清东西南北皆成角度这个时候谁对谁错看的就是实力...

梁文道:简介、语录、评价

嘉宾简介梁文道简介梁文道19xx年生于香港中学时在台湾接受教育之后回到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19xx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职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

值得摘抄的名言

许多人说天下岳母都对女婿好其实做母亲的心女儿是明白的所谓的好不过是想感动那个人让他将来善待自己的女儿这是一个母亲良苦的私心奶奶笑我要摸一摸阳光香妮只要你一吹泡泡糖奶奶就能想起阳光的样子你小时候吹泡泡时七彩的阳光...

格言

格言投稿注意事项用稿要求稿酬标准20xx1114111435转载标签分类格言说明杂谈鉴于有不少作者荐稿人在投稿时频频出现错误现将投稿注意事项格言用稿要求一一列出希望大家好好琢磨一下减少无用功荐稿邮箱zuoer0...

武侠世界五大家的对比

武侠世界五大家的对比俗话说文如其人在武侠的天地里金古梁温黄树起四座丰碑在他们的笔下不但有着精彩诡异的江湖神奇玄妙的武功更有着令人荡气回肠的爱与友谊但无论是武功还是爱与友谊在他们的笔下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烙印一关于江...

一块牛肉的前世今生

一块牛肉的前世今生我与英雄的渊源先切二斤熟牛肉来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外朱贵的酒店里点菜时的一句名言在我的牛生中总会听到这种这种呼喊英雄豪杰与我之间确乎有根紧密的纽带面黑身矮喜拳棒的宋江在酒店中要切三斤熟牛...

张晓风的名言

张晓风的名言1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心底的一根弦2生命如雨看似美丽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寞并且以晴天的幻想度日3既...

梁晓声谈青少年写作

梁晓声谈青少年写作写好文章有三大前提第一是观察的能力第二是对人情事理的感知分析能力第三是情怀感受孩子的情感体验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跟他交流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光临新浪嘉宾聊天室...

梁晓声名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