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归去来兮辞有感

时间:2024.4.27

(1)要善于做生活的减法

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就要时常像陶渊明那样演算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做好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和宽容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有获得。善于舍弃生命中的杂念和烦恼,才能生活的快乐而幸福。朋友,学会做生活的减法吧。

生活中的减法

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美的。

生活中的减法,是忍让。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啊,面对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完全可以“忍一着,让一步”,减掉不满,减掉埋怨,减掉怒火,还自己一个“当下心安”。还记得那个“一尺巷”的美谈吗?古代有位丞相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上说家里和邻居为了一堵墙的地界发生了纠纷,想让丞相为家里出这口恶气。这位丞相看后当即回信:“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惟独不见秦始皇!”家人收信后,想通了这件事,主动将界墙收回一尺。邻居一看,也觉惭愧,也往回收了一尺。这一“忍”忍出了心平气和,这一“让”让出了邻里和睦。

生活中的减法,是分享。如果问你:“橘子为什么长成一瓣一瓣的呢?”也许你会说:“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当然这种回答是正确的。其实,这个橘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橘子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而不是一个人独吃!”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想,如果各自独享,就仍然还是一个思想;但如果彼此分享,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分享”。让他人来分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去一半;让他人来分享你的喜悦,你的喜悦就将增加一倍。

“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提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生活中的减法,更是奉献。当然,这个社会中大多都是平凡人,所以社会并不要求你能彻底摒除私欲,只是希望你能减小它的火焰,减低它的热度。一位大学校长曾言:“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可做不平凡的事。”你不必像比尔?盖茨那样动辄捐出上亿家产,支持李连杰“一基金”——每月捐一块钱——也是一种奉献;你不必苛求自己做献血先锋,你如果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献一次血,这也是一种奉献。也许,我们都无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让我们做一粒“微尘”吧,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就在减去一块钱、一滴血的同时,我们却在塑造着伟大,让它成了一个城市的良心、一个民族的良心。 生活中的减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它别样的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生活中的减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将不再是梦想。

⑵要学会简单生活。

简单的,就是美的。雨后的清晨是简单的,也是美的;素面的少女是简单的,也是美的;孩童的语言是简单的,也是美的。简单就是不复杂,直来直去,一眼望穿秋水,一叶知秋。有人说,含蓄是一种美;是的,含蓄未必是一种复杂;含蓄更多的是一种委婉,或者技巧。简单,并不排除使用技巧。有了技巧这个味素,“简单”更容易让人接受。比如孩子欺负一只小鸟,你与其说,你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不如说,小鸟的妈妈会很伤心。这里的简单在于你没有放任孩子的暴力倾向,这里的含蓄在于你让孩子产生了自我的谴责和负罪感。

复杂常常使人疲惫和望而生畏。是的,人的确要活在人际关系的蜘蛛网中,但那网有时太大,太错综复杂,太包罗万象,而你不过是众生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宛如蝼蚁般的小人物,你根本不想和硕大的蜘蛛发生碰撞,根本不想有鱼死网破的那一天,根本不想成为诱饵、目标、靶子。你只是想衣食无忧。可是,一切都因为复杂而变得复杂。复杂一点都不美。也许复杂充满智慧。复杂的人更容易游刃有余。可是复杂也容易使人憔悴、衰老。

简单未必没有缺陷。有时就直白,没有悬念,没有私密。只是,比起复杂的诡谲,简单往往使人纯粹。

简单就是母亲告诉你:天冷了,多穿点衣服;妻子告诉你:我们都很好,你放心;孩子告诉你:爸爸,我想你;朋友告诉你:回来时我们喝几杯。

复杂就是同事告诉你:老板好像对你有意见;上司旁敲侧击:最近你听到什么反映;部下告诉你:有人说你的坏话。就是一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就是遮遮掩掩,虚虚实实;就是阳奉阴违,图谋不轨。

崇尚简单,是因为简单就要务实;没有务实,简单就是白水煮菜,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肤浅和苍白。

简单的人容易有真正的朋友,容易使人信任;自然,也容易成为被欺骗的对象。

复杂的人也会有朋友,是不是真正的,是不是交心的,很难说,因为你的复杂,首先让人筑起厚厚的心墙。生活得简单或者复杂,人是可以选择的。你想简单,你就说真话;你想复杂,你就说假话。你想既简单又复杂,你就真真假假,装糊涂。

⑶生活的艺术是平衡的艺术。

曾记得有人说过:生活的艺术本来就是平衡得失的艺术:要装进一杯新水,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旧水;要获得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体验,你就必须多一份创伤。换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倒掉了一杯旧水,但你拥有一杯新水;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来了玫瑰;虽然受了创伤,但你多了体验。”我想,世界上的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能以一颗平常心一分为二地反思我们的“委屈”,才能表明我们在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后的成熟与洒脱。

迷失自我,身心俱病;回归真我,才有快乐

做真正的自己

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做真正的自己,是自信的表现。陶渊明自称是飞脱樊笼的倦鸟,在喧嚣的世俗里打滚了三十年,最后却毅然离开世俗,回到了田园,回到了南山。一声“归去来分”让他重拾自我。 陶潜的自信,寄托在他那率真的性情上;做真正的自己,让陶潜享受到了“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享受到了“带月荷锄归”的恬然自得,享受到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归隐之乐。他的自信,让他的田园生活丰富多彩。

做真正的自己,是人生的大智慧。苏轼大半生淹流于异地,贬谪的失意本应使他意气消沉,让他不得不向那黑暗的世俗弯腰。可苏轼却神情自若,只把自己的失意换成酒和诗,旷达地高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何等的智慧之举啊!排遣失意,乐观进取,这在此时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

苏轼的大智慧,寄托在他那厌恶黑暗,满怀正气的自我上。做真正的自己,成就了“挥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成就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成就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的苏轼。

做真正的自己,是时代的召唤。做真正的自己,让被人批评“过于造作”的朗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钢琴之王;做真正的自己,让那“过分嚣张”的刘翔屹立在跨栏运动的巅峰位置;做真正的自己,让那“不伦不类”的周杰伦唱遍天下……时代需要有自我的人,需要有个性的人,需要敢于绽放自己光彩的人!

露珠只会折射别人的光芒,我们将它嘲笑;露珠只会依靠别人的颜色,我们将它否定。做真正的自己,方能光芒四射,方能五彩缤纷,方能为世人所赞同。

原来樟树是春天换季,几乎是一夜落尽枯叶,枝头却先孕花蕾。是那种含蓄的花蕾,摸摸,一手的樟木香,捡起地上的黄叶,闻闻,依旧充满樟木香,遂拾得一捧,装进口袋,好生晒晒,岂不也是很好的天然熏香吗?快活!却可怜竹子,换季是这样地难,叶片要一点点地枯黄,难怪潇湘馆的林妹妹,最难消受的正是春了。看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士生活原则,也是要因人而异的。几日不见,樱桃已经结出小果子,野苇子春风吹又生了。看大堆的建筑垃圾也有趣味,只要它们堆积得时间久一些,便有野草野藤悄然攀爬,默默地层开怀抱,大有呵护的意味,便觉得草木真是有情意的东西啊!

就这样,我每次甩手闲逛,都是快活的。回到家里,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太好了!”是什么太好?我要说:是一切!是眼睛看到的,是手摸到的,是鼻子闻到的,是心里想到的。学会放弃身外之物,这就是好。一个人身外之物越少,精神空间就越大:物质越少,累赘就越小。

3、学会适应。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寻找精神的故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穿越了时空向我低喃,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沙尘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周游列国的经历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亡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

而我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

于是后世连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沧桑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破败,我看见你疲惫了。满树红枫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渡我,渡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沉“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故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元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但我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回归,因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然而即便寻得的只是一抔精神故园的尘土,也将耗尽我们的一生。


第二篇:《归去来兮辞》学案


《归去来兮辞》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文学常识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

三、字音字形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怅然( ) 一稔( ) 轻飏( )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

出岫( ) 翳翳( ) 盘桓( )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 zǐ

四、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层次

(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

(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

1

(二)归家之后的情状。

(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

(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

(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

(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

(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

(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

(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

(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

(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

五、问题呈现

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

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

(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

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

【一课一得】

【积累运用】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

(2)时矫首而遐观( )

(3)策扶老以流憩( )

(4)或棹孤舟( )

(5)生生所资( )

(6)幼稚盈室( )

(7)眄庭柯以怡颜( )

(8)悦亲戚之情话( )

(9)乐琴书以消忧(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将有事于西畴()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遂见用于小邑()

(8)稚子候门()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 3

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世称________。他以写________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8.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衡 横 横木 (2)景 影 日2.(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光3.(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4.(1)、(2)、(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5.D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6.B 解析:“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7.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8.(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美文选读】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②?

注:①俦(chóu):辈、同类。②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此指古朴淳厚的古代社会。

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 4

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逍遥游》鉴赏

马叙伦先生《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中云:“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读《庄子》先应读懂《逍遥游》,是人们所公认的。但从晋代郭象、向秀与支遁直至时贤所论,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分歧至大。我们姑且撇开诸家诉讼,披文人情,探索一下作者的本意。

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极形容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接着就从“上者九万里”一句荡开两笔:一写自天上九万里看地面,只见“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自地下看天空,苍茫一片,“其远而无所至极”。抽象的九万里,成为可感的景象。二是以连类譬喻的手法,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其理显而易明。这些都似说得很随意,但前可证之天文,后可证之物理,蕴含了光辉的科学思想。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蜩与学鸠之笑大鹏,是大鹏展翅的一种反衬。两相对比之后,以“小知不及大知”结上,以“小年不及大年”启下。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年寿的排比,植物与动物,自然界与社会界皆囊括其中。汤之问棘与上述内容有所重复,但并非多余。“是已”一词表示这有引证的作用,而且把小雀笑大鹏之事加以铺张扬厉,突出“小大之辩”的结论,为下文铺垫。

“故夫”是承上之词,表明所说之事承斥笑大鹏而来。“知效一官”者流,实为社会上德才兼备之佼佼者,可算人中之杰。“其自视也”非凡。但作者以为,“亦若此矣”,只不过如斥之自以为“飞之至也”一样可笑。他们累心于一官、一乡、一君、一国,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非自适其适者也”(《庄子·大宗师》)。宋荣子就比他们强,全社会的人夸奖他也不会因而更加努力,全社会的人非议他也不会为之沮丧。物我、是非、荣辱都有冷静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人间毁誉的牵制。还有列子,能乘着风飞行,飘飘然超乎凡人。比之于“知效一官”者流,他们有更高的境界,犹大鹏之比于斥,均属小大之辩也。

上已明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不及”意味着绝非如郭象所云“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那种无差别境界,而是有大小高下之分的。

5

列子之有待,待于风,待于“旬有五日”,有环境、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依赖。大鹏之乘风九万里亦相类似。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顺乎自然的变化,不受一切条件的局限,时间无穷、空间无穷。“游无穷者”与大鹏、列子非小大之辩,而是有待无待之别。小大之辩只是量之差,在“有待”一点说,斥与大鹏、知效一官者流与宋荣子、列子并无二致;“有待”与“恶乎待”是质之异,有待是有限之游,非无穷之游;无穷之游才是逍遥之游,才是绝对的自由。

能够得到这种无穷之游的是至人、神人、圣人。常人悲乎!“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庄子·齐物论》),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视功名为乌有,心中没有个“我”在,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何游而不逍遥!后篇几个寓言皆以阐发无功、无名、无己为义。故“至人”三句被称作全篇之眼。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逍遥游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可现实生活里,人们皆“游于羿之彀中”(《庄子·德充符》),何游而逍遥?在极不自由的环境中去追求极端的自由,不可能成为现实中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内在欲望的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鲲鹏以下,至于列子,纷繁错落,虚实交辉。或连类铺陈,或对比裁断,叙有分合,藕断丝连。所谓“烟雨迷离,龙变虎跃”(胡文英《庄子独见》),只是主角出场的前奏。“至人”一出,烟消云散,万籁俱寂。接着有请读者漫步的,是“无何有之乡”!(曹础基)

6

更多相关推荐: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编制人王晓婷于晓杰审核人李晓华使用人王晓婷于晓杰使用时间20xx年月日编号学习目标1声情并茂诵读课文理解所陈之情感悟至爱亲情2品味文本语言欣赏陈情艺术学习重点1诵读课文感受作...

归去来兮辞 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并序读后感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归去来兮辞读后感篇一归去来兮辞gt读后感今天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才慢慢的开始有了对隐士文化的初步了解在没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对陶渊明也是非常不理解明明是那么的才华横溢明明以前有那么大的雄心大志大济与苍生可到最后他却放弃...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教学重点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2弄懂并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

《归去来兮辞》表现出的归隐情怀

归去来兮辞表现出的归隐情怀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写成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厌恶甚至是鄙弃黑暗官场以及热爱自然风物和劳动生活的隐士情怀下面笔者想就陶渊明归隐情怀的具体内涵作一些粗浅探讨归隐情怀一厌恶官场...

4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创作风格2朗读并背诵全文在朗读与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

归去来兮辞文常、翻译、课后答案、知识点总结大全

归去来兮辞并序一文学常识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

《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北省20xx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模块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

归去来兮辞 学习设计

归去来兮辞学习设计ByRC一举一反三闻一知十1关于题目1归去来兮就是归去来和兮都是语助词无义辞在汉代往往与赋并称为辞赋源于楚辞是一种抒情赋同样讲究文字与韵节2辞辞是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古体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

归去来兮辞答案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

归去来兮辞学案

设计人李琴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时间班组学生姓名期数1总序号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了解辞赋的特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2过程与方法赏析陶渊明的语言特色学习其...

20xx高中归去来兮辞谢新归纳整理篇 史上最全

谢新提供与编辑独家整理禁止复制拷贝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注实为古今字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

归去来兮辞感悟(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