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时间:2024.5.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后感

学院:理学院 班级:应数 姓名:陈梦静 学号: 1001 10103010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由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美和美感的起源,为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光辉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它主要是由三个笔记本组成:

笔记本一是马克思在研读了让·巴·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亚·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两部著作并写了摘要之后,用比较短的时间写出的。斯密把资产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形式即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视为他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因素,称它们是收入、交换价值的原因和自然价格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把斯密学说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这三个经济范畴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斯密学说的矛盾。他把笔记本一分作三栏,各栏分别加上标题《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马克思在阐述和分析时按标题分三栏或两栏书写,后来甚至不分标题分栏书写。

在笔记本一的第22页,马克思揭露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虽然认识到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却不考察工人同生产的直接关系,掩盖了异化劳动。他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异化劳动。对马克思的这一长篇论述,编者冠以标题《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在写笔记本二以前,马克思对约·拉·麦克库洛赫《论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发展特殊对象和重要性》(法译本)及该书译者吉·普雷沃写的《译者对李嘉图体系的思考》作了摘要。马克思还写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马恩全集》中文第1版第42卷第3-4页)。 笔记本三的内容不是一篇完整的、合乎逻辑构思的论文,而是马克思把自己的思考立即记述下来的笔记。它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

补充之二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关部分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这一题目中所写的第六点;;接下来是对第六点的一个增补,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分析;从这种分析入手,马克思转而批判分析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这又是对关于扬弃人的自我异化的进一步补充;由此出发,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体系。但是,马克思并没有从内容和逻辑上把批判分析进行下去,最后以黑格《哲学全书》的两段引文结束。

补充之三是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这一题目中所写的第七点编者按其内容编入《私有财产和需要》这一标题下。 继上述补充之后,马克思在笔记本三中写了有关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提出的不同题目的若干增补。这些增补在内容和逻辑上没有直接联系,马克思在书写时用横线将这些概述分隔开。

笔记本三还包括两个片断:《分工》和《货币》。从内容上说,它们是相对完整的论述。

马克思在中断了笔记本三的写作后,就同恩格斯投入撰写《神圣家族》的工作。正是在这时,他开始对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詹·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两著作的法译本作了摘要。这两个摘要的特点是,马克思对作者的理论观点作了更多的评价、解释和批判,从而形成他自己的长篇论述。这些论述涉及《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本中只是部分地谈到或根本未谈到的问题。因为此,可以把这两个摘要看作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补充,是对笔记本三的研究和直接继续。

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论证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著作手稿。约在1844年4~8月写于巴黎,因而也叫《巴黎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部分组成。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问世。19xx年苏联把手稿的第 3部分以《〈神圣家族〉

准备材料》为标题首次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19xx年国际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部分第3卷第一次发表了手稿的全文,标题为《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批判性的分析,指出它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把劳动提高为“唯一原则”,揭示了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并探讨了私有财产的各种运动规律,指明了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反比关系。但是它把私有财产当作当然的前提,把私有财产的规律想象为永恒的自然规律。这就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私有制辩护的立场。

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在手稿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的经济生存条件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他吸取了当时德国哲学中广泛使用的异化概念,把它同私有制统治下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试图用异化来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起源和发展规律,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所表述的规律不是劳动的规律,而是异化劳动的规律。他具体考察了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变成异化劳动的表现:①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②工人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与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④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在考察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

的根源,指出通过异化劳动,工人同劳动的关系生产出资本家同这个劳动的关系,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马克思用异化来说明共产主义。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指出《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它所提供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其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人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不过在黑格尔那里,这一思想是以抽象的思辨的形式来表述的。因为在他看来,人只是自我意识,而劳动只是精神劳动,人的异化及其扬弃只是在抽象的自我意识中进行的。

马克思在手稿中论述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而接近于历史唯物主义。他把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看作人区别

于动物的基本特性,从而贯彻了能动的原则,克服了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初步揭示了资本和劳动的对抗性的社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性。他把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看作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受到生产普遍规律的支配;把生产劳动了解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的活动,从而把生产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他还得出了“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所诞生的过程”的结论。这些思想对于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还带有抽象的、理想化的性质,因为他还没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出发,而是从抽象的劳动出发,以劳动的异化来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把共产主义看作人对人的真正本质的占有、向真正的人的复归等等。这表明马克思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维方法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

本路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青年马克思的基本理论立场是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通过主体性精神和理性精神追随“启蒙”精神和现代社会的原则。在经过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德法年鉴》之后,马克思已经形成了现代性批判的基本立场,预示着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批判之内在贯穿成为可能。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时期,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已被有意识地融合、贯穿并成为马克思的基本理论任务。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来看,《手稿》可以看成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它承续了前一阶段的思想成果,表明马克思自觉地从多个内在关联的领域展开现代性批判。《手稿》既不单纯是马克思学科研究领域的转移,也不单纯是学科体系意义上的思想史革命,而是直接指向现代性批判并对现代性批判的初步成果。从《手稿》自身思想关联来说,将其看成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十分恰当的。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现代作为“政治解放”的限度,要求对市民社会本身进行批判,但这时的马克思还只是一般地谈到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原子主义”。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本质性地与经济学“遭遇”,这一遭遇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市民社会中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内在限度。问题

的提法在《手稿》中已经具有了原则性的高度,“问题的这种新提法已经包含问题的解决”。在《手稿》笔记本I“工资”一节中,马克思提出如下两个根本性的追问,从而切中了现代性问题之根本:

(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2)“主张细小改革的人不是希望提高工资并以此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就是(像蒲鲁东那样)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革命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马克思对这两个内在关联的追问具有本质的重要性。作为私有制的最后完成,现代资本统治的确立实质就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它表现为异化劳动这一“经济事实”。马克思对“抽象劳动”历史意义的把握和揭示,实际上就是对现代性原则的追问,同时马克思也明确了在现代资本范围之内的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现代的自我解放”必须是工人从“抽象劳动”中获得解放,而不是获得进行“抽象劳动”的权利,“解放成为现代”和“从现代获得解放”已经被原则性地区别开来。这样,《手稿》一开始就跃出了国民经济学的水平,划定了“现代”的原则性界限。经济学批判本身也就不再只具有专业学科意义,而是像对法哲学批判一样从属于现代性批判这一基本的“问题系”:它是先前思想明确预示的“市民社会”物质关系批判的具体展开,现代性批判触及到了“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基础。“抽象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现代概念被“抽象劳动”的异化关系概念取代,从而开启了将现代性批判的矛头直指人们现实的普遍活动状况和社会存在关系这一新的路向。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私有财产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私有财产的纯粹表现。作为外化劳动的结果,私有财产关系潜在地包含着劳动和资本的对立。资本与地租的差别、动产与不动产的差别等等,乃是一种“历史的差别,而不是基于事物本身的差别。这种差别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形成和产生的一个固定环节”,“自由的资本”是劳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动产战胜不动产,资本家战胜土地所有者是一种现实发展的必然。动产作为资本,是“现代之子”,作为不动产的地产不过是没有完成的资本。马克思说:“与资本不同,地产是还带有地域的和政治的偏见的私有财产、资本,是还没有完全摆脱同周围世界的纠结而达到自身的资本,即还没有完成的资本。它必然要在它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达到它的抽象的即纯粹的表现。”马克思指出,地产这个私有财产的根源必然卷入私有财产的运动而成为商品:所有者的统治必然要失去一切政治色彩而表现为私有财产的、资本的单纯统治。马克思把资本看成是现代社会的普遍原则,资本成了最本质的力量,表现为“死的物对人的完全统治”。马克思说: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了的客观形式,“只有这时私有财产才能完成它对人的统治,并以最普遍的形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力量”。资本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或“纯粹表现”,它是私有财产发展的“最后的、最高的阶段”,也只是到了这个阶段,私有财产作为外化劳动结果的秘密才暴露出来。

资本对人的统治,实质就是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对于工人来说,是资本对其产品和劳动的支配,使人类最本质的活动—劳动—处于一种普遍的异化之中。通过对异化劳

动四个方面内涵的分析,马克思从根本上阐释和描述了现代社会中无产者的存在论处境,揭示了工人被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在马克思看来,对“异化劳动”概念的分析只是分析一个现实的“经济事实”,而对这种事实和“现象”的分析早在国民经济学那里已经完成了。马克思的任务则是进一步揭示这一“经济事实”的本质及其根源。马克思在国民经济学家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道:“应该怎样在现实中去说明和表述异化劳动和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呢?”此一追问抵达了问题的根本。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这一概念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本质和来源,批判了以为只有谈劳动才是谈到人,而谈论私有财产是谈论某种人之外的东西的观点。马克思说,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和结果,只是到了后来,由于二者表现为相互作用的现象才掩盖了这一根本事实。实质上,作为私有财产之最后阶段,资本对人的统治,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对人的统治,就是抽象劳动获得统治地位而成为现代劳动的本质形式。马克思说:“资本文明的魅力恰恰在于,资本发现并促使人的劳动代替死的物而成为财富的源泉。”这里的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将抽象劳动指认为现代劳动的本质形式,蕴涵着现代社会的异化关系和人们普遍的社会存在状况。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完成了对人的统治,不仅是对工人的统治,而且也包括对资本家的统治。马克思说,资本的支配权利不仅支配着工人的劳动,而且也支配着资本家本身。“地产必然以资本的形式表现为对工人阶级的统治,也表现为对那些因资本运动规律而破坏或兴起的所有者本身的统治。”但

是,马克思并没有对资本家的“异化”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手稿》中,马克思只是提及“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从工人的方面考察了这一关系;下面我们还将从非工人的方面加以考察”。“我们已经考察了一个方面,考察了外化劳动对工人本身的关系,也就是说,考察了外化劳动对自身的关系。”那么,如何来考察资本家与异化劳动的关系呢?在马克思提示考察这一关系的时候,《手稿》就此中断了。(笔者以为这也符合马克思的写作习惯,他经常在手稿中写下即将展开论述的要点,以便在写作停下来的地方,留下已经形成的思路。)我们只是见到马克思写下的三条写作要点:“首先必须指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活动的东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状态。其次,工人在生产中的现实的、实践的态度,以及他对产品的态度(作为一种内心状态),在同他向对立的非工人那里表现为理论的态度。第三,凡是工人做的对自己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对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对工人不利的事,她们对自身却不做。” 从这些粗略的要点中,我们很难推测马克思具体的阐述。但可以确定的是,马克思并不认为作为非工人的资本家就是“非异化的人”,是人的实现。在马克思看来,异化也包括资本家本身,虽然资本家的异化与工人的异化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别。马克思在笔记本II中说:“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具有商品的规定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既在精神上又在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工人和资本家的不道德、退化、愚钝。”商品属性成了人本身的“内在规定”,是人实现自身的基本形式,是人与人

之间的基本关系。马克思在笔记本三中说,异化表现为“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马克思由此分析了资本家的奢侈和节约如何从属于资本的计算并且受到资本原则本身的统治。“国民经济学家关于奢侈和节约的争论,不过是已弄清了财富本质的国民经济学同还沉湎于浪漫主义的反工业的回忆的国民经济学之间的争论。”

由于马克思在《手稿》中没有完成以“异化劳动”来具体阐释“非工人”(即资本家)的异化,据此不少人只是将异化劳动看成工人阶级一种不幸状况的阶级“怨恨”和道德化批判,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被理解为工人和资本家身份的简单颠倒。实际上,“异化作为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异化,而且包括资本家的异化,这一观点在《手稿》中是一贯的,在后期的作品中也有提及。当然这并不是说,马克思的“人”的概念是一个非社会的、非阶级的“总体性”概念。恰恰相反,马克思是在现实的劳动经济关系中分析了人的存在状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同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对抗性质,这种对抗不具有个人之间的性质,而是根源于作为私有财产制度之完成形态的“资本统治”,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说法,工人和资本家不过是劳动和资本的“抽象人格”。

更多相关推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解读读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键词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或手稿马克思工人阶级共产主义中国国情正文想必在我国没有人是不知道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到底讲的是什么则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作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书笔记

马克思著作读书笔记专业经济学姓名王恒学号41016008阅读篇名1844年经济与哲学手稿写作背景这部手稿因为是在巴黎完成的所以又称巴黎手稿巴黎时期是马克思社会政治思想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前马克思先是于1842年开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目录包含六部分序言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附录注释主要内容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批判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用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主场出发对资本主...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后感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读后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作批判性考察从而...

《1844经济学 哲学手稿》读书笔记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一作者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进入伯恩大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读法律十九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黑格尔学派分化成老年黑格尔右派和青年黑格尔左派左...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4月8月在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本文简称手稿手稿由三个未完成的手稿组成这些手稿反映了当时马克思在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读书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标签马克思异化社会劳动共产主义分类读书转载阅读是最大的乐趣20xx1217115505年6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它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运用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字体大中小马克思1844年48月于巴黎研究政治经济学时写的著作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现在的名称是后人加的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现部分原稿已轶失19xx年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达梁赞诺夫将手稿第3部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学思想解读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在21世纪的今天它还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这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有学者论及日常生活审美化或审美泛化时提出今日所谓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怀疑美学无不属于过时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期课程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读书报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马克思主义几个字可以说是自己读书生涯中形影不离的伙伴无论中考高考考研他都一路相随可对这位伙伴十多年对他的了解却多来自于他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笔记班级马哲班学号20xx01010004姓名魏兴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浅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摘要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文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仅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而且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