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教案

时间:2024.4.5

《孟子》二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古汉语知识。

2、 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诵读中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忧患”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3、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孟子文章雄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了解孟子和《孟子》;(2)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预习检查题及学习要点板书)

3、课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读书习惯是什么吗?(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可是我们这些做学生的能用这种习惯来学文言文吗?(生:不能)对,陶渊明他是大文学家,文学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举,所以他读书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华就行了。而我们就不行了,我们是学生,既需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又必须参加文化考试,所以积累汉语基础知识,特别是古汉语基础知识,更是必要的。为了帮助大家学好《〈孟子〉二章》,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学生分小组口头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了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听课文朗读磁带,了解句读,并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课件)

sù   亲戚之pàn    yù   shùn  亩quǎn    傅yuè

gé      百里 xī       孙叔áo       法家士bì

3、 抽生读文,教师做朗读点拨,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等。

4看课件,讨论完成以下作业。

(1)    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亲戚之(                                            )

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于利(                                               )

发家士(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线的词。

①三里之 (    )    (     )非不高也     

②七里(     )郭      多助(     )至      委而去(      )

(    )天时不如地利也        斯(      )陋室

④舜(       )于畎亩之中            (      )于声

⑤行(      )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士 

⑥管夷吾举于(      )     法家拂(      )

⑦ 环(      )攻之(      )不胜     发于声,(      )后喻

⑧国恒(      )      (      )羊补牢      今(      )亦死

(3)填空。

①孟子,名     ,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      ”。他在政治上主张行“     ”,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千百年来都很受人民的欢迎。

②《孟子》是记录孟子          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三、小结学生在预习中的得失(据实而论),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分小组去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学生边译文边思考:

1、两篇文章各写的是什么内容?

2、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各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第二节

教学内容

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他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君主要广施“仁政”。他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学法指导

      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辞采,必须熟读才能有所领会。诵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其雄辩的气势。

三、理解文意

  1、听课文朗读磁带,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质疑。(小组讨论解决疑问,重点理解几个词语的活用:环、域、固、威、顺,学生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作适当点拨)

  2、帮助学生译文,教师讲解以下词句: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b、“环而攻之”。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整体感知全文:你认为孟子想阐述什么问题?你的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班上交流)

  4、师生互动:辨析学生提出的中心论点,局部分析,明确作者的思路。

      第一段:开篇两句谈的是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第二段:本段谈了什么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关系么?

   (以小城得守为例来说明“天时不如地利”,论证第一段的前部分内容)

      第三段:本段谈了什么内容?和课文的前面部分有关系么?

   (以高城被弃为例来说明“地利不如人和”,论证第一段的后部分内容)

      第四段:作者为什么认为“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本段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皆属“地利”,而“人和”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目的是为了揭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即 “人和”的实质就在于君主是否“得道”———施“仁政” 。)

5、文章在得出“人和”的实质后本应就此结束,但作者却又做了“亲戚所畔”和“天下顺之”的进一步推论,请问,这又有何作用?

(目的在于强调施“仁政”的重要性,深化文章中心。)

  6、齐读全文,提问:哪些句子你读起来特别带劲?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

   (体会骈句的表达作用,体会排比、对比、对偶等修辞的表达作用及孟子语言的雄辩性)

  7、探究讨论:

      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全文的分析,你知道本文的体裁么?(议论文)学习议论文最主要的是要学什么?(学习说理的方法)那本文是怎样说理的?谁来归纳一下?(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再举例分别证明两个分论点,然后从道理上得出结论,论证严密。)

、引导学生理解记诵。

、拓展练习。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当今政府是如何运用孟子的“仁政”思想来构建当今和谐社会的(政府为民办了哪些实事?)

板书设计

(课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总论点         分论点      论据(事实    道理          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城小环攻不胜 (有天时无地利)

                                                          天时不如地利                                                得道者多助

                                            

地利不如人和                 城高、池深                     失道者寡助

地利不如人和   兵强、粮多   (有地利无人和) (“人和”实质)

却委而去之    

开篇立论                     摆事实        讲道理        以理服人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第三节

教学内容

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1、抽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简评背诵情况,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磁带,小组内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有哪些语句难于理解?

(2)这篇文章的文体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

(3)这篇文章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在论证结构上有何不同?

2、班上交流以上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1)抽生译文,重点引导学生翻译文章第二、三两段,着重点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过”、“入”、“出”、“敌”、“生”、“死”等词的用法。

(2)要求学生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言之成理即可:如“居安思危”、“发奋图强”等)

(3)明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用的是先开篇立论,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最后作者在结论中用对偶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来强化自己的观点。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却不同,它却是先摆事实(以六个古代名人的事例为证),再着重讲道理,最后在结论中用对偶句来揭示中心论点。

三、深入探究

齐读课文,思考讨论:(师生互动)

1、哪些语句读起来带劲?为什么?(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体味排比、对偶等修辞的妙用及孟子语言磅礴的气势)

2、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3、哪一段最富哲理?主要讲的什么道理?请用最简明的语言归纳。(苦尽甘来;先苦后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第三段给了你哪些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有几层含义?(两层)层次之间是何关系?(教师点拨:前者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一番挫折、困苦,才会发奋图强;后者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从反面进一步论证艰苦磨练的必要性。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将中心论点隐含其中)

5、最后一段与前面三段是什么关系?(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6、对比本课两文,说说两文各自的论述重点是什么?两文语言上有何共同的特色?(明确:前者着重论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广施仁政定安邦”,后者着重论述“久经千辛长才干,常思忧患求生存”,即“困境出人才,居安应思危”的道理。孟子语言的特色是气势磅礴,语句流畅,善于雄辩,善用骈句中的排比来增强说理的气势,善用对偶句来揭示主旨)

7、两文中还有不懂的吗?(据实解决)

四、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节课学习要点     

(学生学习情况总结椐实而论)

本课启示:仁者天下无敌;居安思危。

五、指导理解记诵。

六、拓展练习

1、注意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三里之(                     )

(2)非不深也(                          )

(3)兵革非不坚利也(       )   (         )

(4)而去之(            )

(5)亲戚畔之(                                )

(6)于色,发于声,而后(           )    (          )

(7)则无发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         ) (           )

2、联系生活实际,就本文感兴趣之处,写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在5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 子》

论点                  论据

摆事实:古代六大名人都来自困境

生于忧患                                          苦其心志

(正面)                                          劳其筋骨

讲道理:天降大任          必先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入则无发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死于安乐                              国恒亡

(反面)             出则无敌国外患                                     

教学反思

 


第二篇:《孟子》两章教案


《孟子》两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3) 背诵课文

2、 过程和方法

文章以朗读为主,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论点,然后分析文章的构思,最后再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课文背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孟子主张的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社会意义,从而加深个人的道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 背诵课文。

三、教学准备:

课文的朗读磁带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章

三、同桌商讨编写结构提纲

四、深入研析

1、 文章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行文条理。)

2、 在第一个事例中,哪些词最能突出“天时不如地利”?

3、 第二个事例中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4、 举完两个例子后得出什么结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道”与“人和”有何关系?

6、战争与治国,哪个是作者最想表现的?为什么从战争入手?

五、一分钟试背

六、小结

这篇课文运用了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人和”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从而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意义。

七、拓展延伸,扩展思维

教师提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1、 合作学习有利于同学们的团结,这也是“和”。

2、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背诵中理解、感悟课文。

3、 “和”是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是团结,共渡难关,是齐家强国的根本。

八、作业

1、有人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2、本文属论说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论点,说明“人和”在战争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九、诵读中结束本课教学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走进《孟子 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二、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第二板块:思想内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 哪些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四、第三板块:才华展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知道是有哪些名句与此意思相同?请列出两句。

2、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道理?请列举几例。

明确:

(1) 相关的名句有: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为天下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2) 相关的事例有: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带领义军打进北京城,志得意满,终致失

败,这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实写照。

有人做地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奋力一蹦跳出来了。将青蛙放入温和的水中,青蛙乐在其中,温度渐升渐高,青蛙慢慢适应,最后竟被煮死了。这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写照。

畅销一时的书《动了我的奶酪》在诠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五、第四板块:阅读启示

提问: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明确: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二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

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

六、作业

课文举了几位古代名人成才的例子,你还能举出古今中外类似的事例吗?

更多相关推荐: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十五孟子二章教材分析孟子两章选自孟子告子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鱼我所欲也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

孟子二章教学反思

孟子二章教学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证明这样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当学生们热烈地讨论墨子成功地阻止了战争的原因时当学生们例举美伊关系并争先恐后地分析美国力主武力攻打伊拉克的原因时当学生们不知不觉地扮演墨子的角色不遗余力...

孟子两章教学反思

孟子两章教学反思篇一孟子两章gt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怎样预设才会使课堂卓有成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从文言文的微言大义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孟子的思想精髓深深植根于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走进孟子...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发表)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发表课题孟子二章三维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划准节奏初步揣摩文言文诵读技巧2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积累文言词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4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挖掘作品内蕴理解古代哲人的...

《孟子二章》教学案

西来桥学校九年级语文教学案课题孟子二章课型新授主备袁松柏审核九年级语文组时间20xx年12月10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明白舍生取义和困境造就人才的道理3学习作...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18孟子两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

15孟子二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古汉语知识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理清论证思路诵读中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孟子二章》 教学设计 河大版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学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4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5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6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及...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二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三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

18孟子两章教学案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

孟子两章教学设计孟子二章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学生水平一般62人3教学内容分析4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及运用2背诵课文积累名言警句能力目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情感态...

人教版语文九下《孟子两章》教学设计1

年级八年级

孟子二章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