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时间:2024.5.4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夏官营高级中学

这本书的名字是《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手捧散发墨香的洁白书页,仔细品读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散文,一些柔软而湿润的感觉慢慢从心底扩散出来。什么时候,纸上的字已模糊成黑黑的小点?该是灯火初上时分。而我,却仍沉浸在一个个朴实而感人的故事里,潮湿的心情不能自拔。

曾经踌躇满志,满怀豪情地以校为家,设想多年之后,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也曾在多次挫折之后,心力俱乏,幻想某年,某天,某日,教师的职业可以简单到只需机械的传授文字,数字。多年之后蓦然发现,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平衡点。缺乏这个平衡点,要绕过很多弯路。而这个平衡点,就是朱永新先生所讲的“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以一个个平凡无奇的故事,一段段真切感人的经历,充分显示出教师的睿智与情感魅力。

 “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情况。教师也如此。”如果我们真正把爱心倾注给学生,真正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就一定会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在智慧的世界里,他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如和风细雨,悄悄洒进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善良、感恩的种子扎根,萌发。

在“智慧篇”里,教师一改刻板说教的师者形象,于教育教学中处处显示诙谐、幽默。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在《谢谢的魅力》一文中,作者说“一束鲜花,让松松得到了别人真诚的谢谢,一声谢谢,又让松松得已改变了自己。谢谢的魅力如此之大,我又怎能不对它也说声谢谢呢?”教师善于运用合理的手段相机启发、引导,也不失一教育的大智慧!《春天在雪花后面》,让我看到一个机智灵敏、幽默诙谐的优秀教师形象。雪花飞舞的冬日,一个老师第一次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们上课。他讲的课文是,朱子青先生的散文《春》。可是,刚读完课文,一个调皮的学生故意刁难,轻轻唱了一句:“春天在哪里?”老师却笑眯眯地回答:“现在虽然不是春天,却孕育着春的生机。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位唱歌的同学,你还记得吗?”这样的机智,让学生无不折服。

纵观这部书,我发现了一个新奇美丽的世界:教师,是平凡的,教师的魅力却熠熠生辉。教师的生活,平静得无波无澜,教师的精神世界却色彩斑斓,璀璨明丽。

读完书,信手写下一句话“魅力教师,成就美丽人生。”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之处。于无声处,于细枝末节,总有一双神奇的手,总有一双智慧的眸,让神圣的光芒穿行于平凡的工作之中。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

2.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渗透函数思想与方程(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知识经验的感悟和体验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

体展示三角形图案)

[设计意图]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境” 相联系.从实际问题入手,图中蕴含算数,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且可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高斯算法更一般的应用,为新课的讲解作铺垫.

[知识链接] 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学情预设]高斯的算法蕴涵着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一般的规律性.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索发现这种数列的内在规律.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估计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记忆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以下三道由易到难的问题.

(二)由易到难,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中学习

问题1  图案中,第1层到第5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该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合作中学习,并把小组发现的方法一一呈现.

[学情预设]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求法

方法1:原式=(1+2+3+……+50)+51

方法2:原式=0+1+2+……+50+51

方法3:原式=(1+2+…+25+27…+51)+26

以上方法实际上是用了“化归思想”,将奇数个项问题转化为偶数个项求解,教师应进行充分肯定与表扬.

[设计意图] 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若简单地摹仿高斯算法,将出现不能全部配对的问题,借此渗透化归思想.

问题2:求图案中从第1层到第n层(1<n <100,n∈N*)共有多少颗宝石?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后,发现n为奇数时不能配对,可能会分n为奇数、偶数的情况分别求解,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避免讨论成为该环节的关键.

[设计意图] 从求确定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让学生领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旨在让学生对“首尾配对求和”这一算法的改进.

启发:(多媒体演示)如右图,在三角形图案右侧倒放一个全等的三角形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能启迪思路,唤醒学生记忆深处的东西,并为倒序相加法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模型.

通过以上启发学生再自主探究,相信容易得出解法:

∵1  +   2   +    3    +…(n-1) +  n

   n  +(n-1)+ (n-2)+… +  2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1) +  (n+1)  +  (n+1)  +… +(n+1) +   (n+1)

∴1+2+3+…+n=

问题3: 在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中,定义前n项和

Sn=a1+a2+…+an,如何求Sn?

由前面的大量铺垫,学生应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Sn=a1 + (a1+d)  + (a1+2d)   +…+[a1+(n-1)d]

  Sn=an + (an-d) +(an-2d)+…+[an-(n-1)d]

  (公式1)

组织学生讨论:

在公式1中若将an=a1+(n-1)d代入又可得出哪个表达式?

即:(公式2)

(三)设置典例,促进学生对公式的应用

对于以上两个公式,初学的学生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取.教师应通过适当的例子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公式进行分析,根据公式各自的特点,帮助学生恰当地选择合适的公式.

例1   为了参加冬季运动会的5000m长跑比赛,某同学给自己制定了7天的训练计划(单位:m)如下表:

问这个同学7天一共将跑多长的距离?

[设计意图]  该例题是将课本P53习题2.3A组第3题改编成表格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和选用公式的能力。学生可以从首项、末项、项数出发,选用公式1;也可以从首项、公差、项数出发,选用公式2,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选择适当的公式,以便于计算.

例2  已知等差数列5,4  ,3  ,…

求(1)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数列{an}的前几项和为

(3)Sn的最大值为多少?并求出此时相应的n的值。

[设计意图] 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中共有a1、d、n、an、Sn五个基本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其余两个,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方程(组)思想。第(3)小题是让学生初步接触用函数观点解决数列问题,为以后函数与数列的综合打下基础.

[知识链接](1)由若令可知当时,点是在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图象上,可由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的最值问题;

(2)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3)由,可知,点在直线上;

(4)在等差数列中,当时,最大,当时,最小。

(四)反馈调控,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练习1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求前n项和Sn.

练习2   等差数列{an}中,a1= - 4,  a8= -18, n=8,求公差d及前n项和Sn.

选做题  已知函数f(x)=  ,则f(-5)+f(-4)+……+f(0)+……+f(5)+f(6)的值为        

[设计意图]  分层练习使学生在完成必修教材基本任务的同时,拓展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实践的感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五)回顾反思,深化知识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成课堂小结,实现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再次深化.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体会倒序相加的算法,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领会方程(组)思想;

3. 前n项和公式的函数意义

4、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知识链接]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52习题2.3,第1题(1)(3),第2题(3)(4),第5题

2.探索题

(1)数列{}的前n项和= +  +  + …+ ,求

(2)若公差为d(d≠0)的等差数列{}中,= +  + +…+ ,你能否由题(1)的启发,得到的表达式?

四、教学反思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不只一种方法,本节课是通过介绍高斯的算法,探究这种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该方法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而且该推导过程体现了人类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采用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的三个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常见物质的类别

2.利用概念图的方法明确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3.能够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

4.归纳常见反应类型的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5.能够用示例法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6.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

1.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2.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学法指导:

预习、讨论交流,实验操作。

教学用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请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种类的物质,我们是任何对它们行分类的?

学生讨论回答:水、空气、食盐、酒精、蔗糖、甲烷、硫酸、烧碱、氢气、

铁、铜……

[板书]: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交流与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几种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氢气、石墨、食盐水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小结]:从存在状态分:固态----硫酸铵、铜、食盐、石墨;

  液态----食盐水、乙醇、碘酒;

气态----空气、氢气。

         从组成和性质分:混合物----空气、食盐水、碘酒;

                         有机物----乙醇;

                         单质----铜(金属)、氢气、石墨(非金属);                         盐----硫酸铵。

[交流与讨论]:根据物质组成的分类方法

1.  怎样判断单质和化合物

2.  有人说H2O2是由H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你同意吗?

3.  KClO3是不是氧化物?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找学生回答,说明以下几点

1.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2.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  氧化物是指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氧元素

[归纳小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页图1—2,熟悉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关系图。向学生说明这是中学阶段运用最多的一种分类方法。

[问题解决1]:把P3页“问题解决中”的物质按组成进行分类。经过交流和讨论,得出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多媒体呈现正确答案。

             混合物----氯化铁溶液;

             有机物----葡萄糖;

             单质----钠(金属)、氯气(非金属);

氧化物----氧化钙

酸----硫酸 ;                       

碱---- 氢氧化钠;

盐----碳酸钙。

[问题解决2]:学生完成P4页“问题解决”,为了防止学生把 K2SO3误写成 K2SO4 (因为学生对K2SO4 比较熟悉)。可要求学生同时写SO3与KOH的反应。

  学生:思考、书写方程式。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这一特点进行迁移应用。

     要求学生先写出CO2与KOH的化学方程式。

     在学生完成后进行评讲、校正。

2KOH + CO2 = K2CO3  + H2O

      迁移

2KOH + SO2 = K2SO3  + H2O

          迁移

2KOH + SO3 = K2SO4  + H2O

    根据练习说明分类研究物质的意义。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设计用多媒体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按组成分类的概念图(略)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虽然是初中已经学过的内容,但学生还是会把分类搞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一些物质不是很熟悉,譬如NaOH,由于学生在实验时见到的都是配制好的溶液状态,故而学生很容易把它归为液体一类。

2.酸性氧化物的概念不清楚,一是与非金属氧化物混淆,二是理解为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因为初中没有学习SiO2不溶于水的知识。

 3.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如酒精,生活中多是酒精溶液,所以学生易它归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不能从物质组成分类的本质去理解,把它归于混合物。其它如石墨等,学生也易认为是混合物。

4.作业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如蔗糖,学生没有学过,又没有给化学式,多数学生误认为是混合物。CCl4学生不知道是有机化合物,当然也说明教学中存在着化学与生活脱节的现象。


第二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爱心教师

——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

建昌营镇第三中心完全小学 李学敏

徜徉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中,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得到启迪!这就是我在拜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时最真实的写照。不是编造,更无虚伪,我真真的被一个个故事感动着,从中受益着……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智慧篇》中于永正老师的“把发现留给学生”。我们小学教师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认为孩子们还小,有些问题的答案需要老师来帮助解决,课堂上硬性灌输的事件简直是再普通不过了。可于老师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坚决不告诉,非要告诉,也不马上告诉,到了不得已,才告诉。

当然,告诉之前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且要能发现得准,老师必须先发现,尽量地去发现,即把自己要教的东西把握好。在学生面前要装糊涂,只是在关键的时候点拨、引导一下。如果学生的发现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有的见解甚至比我们更深刻,更高明,那你就会收获到作为老师才能体会到的一种幸福,你会比自己发现还要激动、兴奋。

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老师的责任是唤起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现代教学论最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去探索、研究,即使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的作用,和老师把正确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所起的作用,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民主的,师生之间应当是平等的,课堂氛围应当是和谐的、宽松的。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没有扮演好“导演”的角色。我站在讲台上喋喋不休,认为一堂课下来自己累得够呛,可学生们学习的效率还是提不上来,觉得自己真的是白忙活了。我们常以“教师像蜡烛”的比喻来讴歌教师的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源,如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来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致力于点燃,最起码要引导学生同自己一起燃烧。否则纵然教师“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培养不出创新人才,那也只是无价值的牺牲。

教师有了对学生的爱还是不够的,还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如果有智慧作引导,再加上自己对孩子们绵延不绝的爱,孩子们才是最幸福的!

更多相关推荐:
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会做教师做好教师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一本记录教育教学实践思考反思研究结晶的书书中介绍他们在叙写反思和追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生命质量无疑也得到提升以前在我的理解范畴内得有智慧...

做有智慧的老师——《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智慧的老师做有智慧的教师读后感教师之名乃卓越名师之名教师之名源于教师之贤贤者贤能贤者贤明贤者贤品贤者受人尊敬也在魏书生老师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当我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定稿) (1)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金星完全小学杨秋霞学校为教师发放了教育的智慧一书认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后感触颇深李老师这本书折射出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用轻盈灵动细腻雅致明快练达的文字写出了老师的真情呼唤无可置否此书...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读后感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教师教育智慧的修炼读后感虽然我也是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了可我越来越觉得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很难教给学生上课好像都要斗智斗勇不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地听讲还要让学生在课后也能随着老师的思维去思...

《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读书体会50篇

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读书体会50篇创意1读后随想校园文明一米线把社会上成熟的典型形式引入学校在食堂开水供应处水池洗手处宣传橱窗前设置一米线进而拓展到师生交流的一米线这个创意让学生在等待中养成了文明促进了学生文明...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罗维沂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智慧》,这本书已经不知道被我看了几遍了,可是就死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新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州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

教师的教学智慧读后感

教师的教学智慧读后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如何上一堂好课一堂好课一定要具备这三个要素传道授业引起主动学习首先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这是教师的使命也影响着一个学生成长...

《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

20xx年暑期师德培训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心得体会武当路小学徐家玲20xx年暑期师德培训会上我们学习了中共的政治规矩是什么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茅箭区教师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二十项修炼...

《教师的情感和智慧》读后感

教师的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读教师的情感与智慧有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智慧作引导那才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智慧如果以情感作依托那必然会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读了教师博览编辑部编写的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曹建英《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有感唐山市安各庄小学曹建英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