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仲永》有感

时间:2024.3.27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成为一名“天才”,就像登上“天才”的宝座。

那样,我的负担就慢慢的减轻,大玩特玩,永远告别课本,公式,单词,就能考第一名。

然而,《伤仲永》这篇古文让我重新认识了“天才”的???真面目,明白了我该怎么做。

金溪平民方仲永出生于一个“世隶耕”的家庭中,仲永从小就不认识书写工具,却能提笔成

诗,让人们大吃一惊,称为“天才”。后来,同县的人都向他买诗,以宾客之礼请他的父亲做

客。仲永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不使学”,最后仲永“受于人者不至也”和“泯然众人矣”。

20xx年3月31日Tuesday

这种悲剧的造成是他的父亲,但也有仲永自身方面的因素,如果仲永坚持后天的教育,

他的父亲让他学习,那么仲永是百分之百的天才,相反,仲永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

的父亲“不使学”,那么仲永最终的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爱迪生这样说过天才=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九的汗水。要想成为天才并不是不可能

的,但需要自身的努力。

牛顿小时候被老师称为“愚笨”的学生。可他最终发现了许多东西,成为人们崇拜的人

物。爱迪生小时候也不聪明,但他也发明了许多东西,为人们做出了贡献......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天真聪明,而不学习,但更不能觉得自己笨,而自暴自弃,

要知道:“天才”可以变成“蠢材”,“蠢材”可以变成“天才”

读《伤仲永》有感 第 1 页 2015-3-31有感作者;王志恒


第二篇:《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


《伤仲永》中考阅读汇编

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17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

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

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

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

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 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意思对即可给分)

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05乌鲁木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三)(共15分,每题3分)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

课外相关文段

05资阳(四)(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

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

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

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

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

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

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

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05济南(课)(二)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

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6、余/闻之也久

7,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05临沂(课)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二、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

20xx年大连市

(二)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兄为里长④,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⑥,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

(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D.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 新 以 灯 檠 投 之 油 污 满 几 正 色 切 责 若 老 师 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 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 (2分)

答:

9.B(2分)

10.自新就到县吏(那里)自己替代兄长(受过),却把他的兄长藏在别的地方

(2分,“诣”字译出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1.自 新以 灯 檠 投 之 / 油 污 满 儿 / 正 色 切 责 / 若 老 师然

(2分,画对一处、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上以上不得分)

12.①自新以灯檠投之,若老师然②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

③敝衣草履,徒步往返④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2分,①②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③④中答出其中的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

2007陕西(课)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

(3)无处濯尘缨( )

(4)某怒而去( )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nbs, p;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15、(1)放置,放下

(2)给??看,让??看

(3)洗,洗涤

(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 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2007福建三明市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李贺做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

就如素构②,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

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④程课⑤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

亦不甚者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注释】①皇甫湜(shí):当时著名文人②素构:早就构思好的③奚奴:

童仆④牵合:牵强符合⑤程课:固定的格式

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始闻未信( ) (2)自是有名( )

(3)及暮归( ) (4)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 )

14.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译文:

15.请写出与此文最后一句相关的一个成语: (1分)

16.李贺做诗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出一点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13.(1)听 (2)这(此) (3)到(等到) (4)停止

14.让李贺作诗,(他)一提笔就完成了,像早就构思好了一样

15.呕心沥血

16.要积累素材,要勤于动笔,要深入生活,不牵强附会,不墨守成规等,

能联系写作言之成理亦可

2008东营市

(二)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10.答案:①感到惊异 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评分:观点2分,根据理由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甲文借事说理;乙文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论述观点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伤仲永读后感

读伤仲永有感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仲永的诗才日渐枯...

读《伤仲永》有感范文

天才出于勤奋读伤仲永有感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学习了伤仲永这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很受教育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天资非常聪明五岁就能作诗可他出了名后他的爸爸却不让他学习而是整天带着他去全县各处题诗挣钱...

伤仲永 读后感

伤仲永读后感一王安石23岁作伤仲永论述了人的先天才能和后天教育与成才的关系对吾辈教益匪浅天才到底是什么虽说余已过不惑但偶还是认为这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悲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爱迪生以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读后感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地背着伤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他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

《伤仲永》读后感

读了王安石先生的伤仲永我的感触很深方仲永这个天才竟然会最终变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对他的遭遇仅仅只有惋惜和同情吗恐怕还应有一些对方仲永父亲和县人的批评吧他们为了自己的一些小利益却为社会损失了一个人才这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伤仲永读后感

放眼古今有许多天资聪颖的人但最终能成材的人却不多方仲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追根究底方仲永最终沦落成为普通人就是因为他父亲的惟利是图目光短浅如果不是他父亲贪图仲永的才学给他带来的一时利益不让仲永学习仲永会变成这样吗不...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

伤仲永读后感600字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之读写课型《伤仲永》教学设计范欣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教案伤仲永范欣设计理念学生阅读本文时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写作宝藏通过对课文的缩写扩写写读后感等灵活多样的写作形式来...

《伤仲永》课后题解

伤仲永课后题解发奋努力全面掌握精熟巩固始终牢记系统消化融会贯通一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

伤仲永故事的感想

1我们的整个世界是什么都有有句话说得好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像方仲永这样的神童仲永在五岁那年就懂得作诗这无疑可以称之为神童他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他进书院读书长大之后肯定是普天之下难得的人才为...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读后感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努力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仲永的故事是这样的并非书香子弟的方仲永5岁时...

《伤仲永》读后感

伤仲永读后感读了伤仲永这篇文章真的很quot伤quot可哀伤之余又不得不引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天才就这样被埋没了呢金溪的神童方仲永天生才华出众他出生于农耕家庭从未接触过任何文学的作品竟然5岁就能指物作诗并让人啧啧赞...

伤仲永读后感(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