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观后感---教育学基本原理作业

时间:2024.4.18

把教育还给学生

------电影《死亡诗社》观后感

社会历史学院历史学2012级历史学 张琳 学号:104012012032 《死亡诗社》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误解,不过它并不是一部关于死亡话题充满阴冷颓废懂的文艺气息的文艺片,实际上它是一部探讨教育和校园青春,理想与反抗的励志片。 影片的时代背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发生在传统到古板的名校威尔顿预备学院关于一个反传统的老师和他的几个学生之间的故事。以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为四大支柱的威尔顿预备学院百年来以固定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着学生,培养出许许多多“精英人士”。但它保守单调的教育方式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独立精神受到扼杀。而一位新来的文学老师----基丁老师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里投下了一颗巨石。基丁老师浪漫而富有激情,他睿智,风趣而充满诗意的独特课堂风格不仅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也感染了屏幕前的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基丁老师的课堂是对威尔顿的一次革命颠覆,他带领学生撕书,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组建“死亡诗社”带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发散的思维哲学。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学生尼尔爱好戏剧,可他父亲并不希望儿子和戏剧沾上边,基丁不止一次的鼓励尼尔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父亲听,尼尔办不到,他的父亲也固执强硬得不肯让步。在与父亲最后一次谈判破裂后无奈的尼尔最终拿起了父亲书桌里的手枪,指向了自己。。。。。。。尼尔的死震撼了死亡诗社的同学们,明哲保身的卡梅伦向学校告发了基丁老师和死亡诗社,基丁只能离开。可在他的身后一个又一个独立的灵魂站了起来。男孩们站上了课桌,吟唱着惠特曼的诗句:“啊,船长,我的船长。”送别基丁老师。基丁老师带着欣慰的笑容离开了,因为他的男孩们长大了,他们学会了独立地选择,学会了在理想和现实间平衡,学会了独立承担自己的命运。

《死亡诗社》这部影片还有一个译名,叫“春风化雨”。死亡诗社也许是寓意着“向死而生”,舍弃了昨天的自我,终结了不成熟的趋于逃避的思想的生命,才有了作为独立思想的灵魂的新生。这里更多从学生们的青春成长的角度解读这

部影片的深意。而“春风化雨”则更多从基丁老师和学校的教育的角度来解读它的内涵。基丁老师颠覆性的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教育精神犹如春风化雨带给这些一路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一次新生,教育者犹如春雨润泽万物,让受教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重大而飞跃的转变。这两个基本内涵相生相长,正是反传统的教育给予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新生,所以,这既是一部关于成长与理想的影片,更是一部探讨教育方式的影片。一群受传统教育的学生和一位反传统教育的老师之间究竟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关于这个命题的思考和答案贯穿着整部影片始终。

教育是老师的教育还是学生的教育?显然在所谓的传统教育里教育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老师能教给学生什么,会教给学生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学到什么。而正面的反传统教育则是学生的教育,教师给学生的不是具体形象的概念知识,而是教给一种思维方式,引领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思考,自由而理性地成长。影片中基丁老师所做的一切便是一场反传统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较量,是禁锢的思想与年轻生命的对抗。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反传统必须是积极正面具有独立精神和启发性哲学思维的反传统,而不是一味批判传统弊端却无作为的看客行为或过于激进不分青红皂白全盘否定的愤青。这样的反传统教育要教给学生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学习方向和人生规划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为了实现自我独立的学习而必备的一些学习上的基本技能(如逻辑思维,艺术鉴赏,语言应用,人际交往等)。现在的西方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很接近科学的反传统教育,而东方文化圈的教育,由于受其长久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还是倾向于传统教育。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人,我想我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教育模式还是很有发言权的。中国出于人口经济等国情和社会公正的考虑决定了高考制度在中国现在及未来几年的稳固实行,在这样的体制下就注定了学生在高考以前都必须为了高考这一目标奋斗不止,而失去了自由独立发展的可能。既然出于现实考虑,高考制度给学生前半段的教育历程定了传统教育的基调,那么,大学作为高考制度的终点,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反传统教育的职责---------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选择、思考。

可惜的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往往政治压倒学术,重视学校的排名生源而多过关注大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好的教育需要老师,学生,教育体制三方面的合理协调。大学的教育评价体制使许多老师埋头于搞科研课题而非教育学生(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责任者悉心教学工作),学生的成绩评判体制和课堂学习内容的安排也让大多数学生迷茫于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迷惑在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选择上,最后只能在就业大军中随波逐流,平庸地碌碌一生。诚如许知远所说,大学应该是培养理想主义的地方,趿着拖鞋在校园里晃来晃去,翘课在被窝里翻着麦田守望者,思想自由,而绝不是要培养技术机器而已。大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心而非成绩,更多地培育人格而非技能,因为大学是人生选择的转折点,职业生涯的选择人生的规划都在这里出发。所以,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反传统教育而非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把主导权交到学生手里,把教育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自己的船长!

“死亡,是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在《死亡诗社》中,基丁老师把这句梭罗的诗宣讲给他新一届的学生。这句话不仅牵动着片子学生们的心也深深牵动着我的心。影片的情感处理富有爆发性,从前半部的喜剧色彩过渡到后半部的悲剧色彩,引发观众为之悲喜交加。影片的结尾是片中唯一的死亡----尼尔的死亡以及老师的离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失败。有的失败它只是纯粹的失败,有的失败却是成功的前段,失败的结果意味这部分成功的实现,失败的果中孕育着成功的因。基丁老师的失败就是这样的失败,他虽然离去,但他的教育却成功了,他的学生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与理想并存。我们又能从这样的死亡中悟出点什么?我想,我的答案是,把大学教育还给学生。成年人的大学生们不仅要独立生存的技能也需要独立思考的高度,大学教育不应如此肤浅,只授技术而忽视思想。把教育还给学生,因为成长和成才同样重要。


第二篇:《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

初听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个反应怎么那么像一部恐怖片,还频频猜测剧情。带着猜测和疑问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很美,充满了张力的诗意和激情。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所贵族学校里的故事。拥有百年传统的威尔顿贵族学校一向坚持四大信条:传统、荣誉、纪律和卓越。开学时,学校新来了一位英语教师基丁。然而,基丁不像校长所希望的那样循规蹈矩,他以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诗句“船长,我的船长!”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他甚至要求学生们站到讲台上,试着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基丁的特立独行为学校注入了生机,他也因此逐渐赢得了学生尼尔、查理、纳克斯等人的信任。不久,尼尔在学校的一本年鉴上找到了基丁的照片,才知道基丁曾经当过学校橄榄球队的队长,还是学校著名的“死亡”诗社的成员。尼尔等人决定重建诗社,学生们从此有了自己的天地,在那里他们可以尽情地谈论自己的事情,甚至唱歌、跳舞。因为只有在这里,他们才不会受到学校里那么多的陈腐条规的限制。

在基丁的影响下,威尔顿学校的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基丁告诫学生们的那样,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行走的步调,把握对生活的选择。懦弱的托德扔掉了父母送给他的文具盒,终于有了勇气表达自己的看法;尼尔也在努力摆脱父母为他设计好的人生道路——进医学院学医,而试着从事自己想从事的行业——表演,为此他报名参加亨利剧院将要排演的莎士比亚的名剧《仲夏夜之梦》,并被录取为主角。然而,就在他演这场戏的时候,他的父亲不期而至,将他带回了家,并决定为他办理退学手续,转到医学院去学习。半夜,绝望的尼尔用父亲的手枪自杀了。由于告密,诗社遭到查封,基丁也被逐出学校。临行前,基丁来到教室里,就在他离开时,托德率领大家一起,不顾校长的威胁,集体站到课桌上,高喊着“船长,我的船长!”

该片反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传统,荣誉,纪律,优胜”被作为校训长期钳制着学生的思想,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学生私下的反叛“承诺,恐怖,颓废,排泄”,一个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世界,那么,作为这两个世界联系点的基丁老师,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这一群在禁锢里压抑太久的年轻人,让他们恢复了飞翔的勇气和向往飞翔的激情。但对传统与纪律的颠覆并不是这部影片所要宣扬的主旨,影片以尼尔自杀,基廷被革职,死亡诗社消解于秩序之中而告终.这说明基廷向传统教育制度挑战的行为是秩序所不允许的,甚至是不能容忍的.基丁最后被开除的命运似乎也折射出那些对于

敢于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人,面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他虽传统打败,却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爱戴。

在影片最后,基廷先生即将离开,当原本最为胆小怕事,最为循规蹈矩的托德第一个站到桌子上高喊着“船长,我的船长”并带动其他人一起为基廷送行时,他事实上已经成功地教育了这帮学生。但我只想说的是,影片所讲述那出悲剧在现实中还将会不断上演,但我希望代价不要太大,尤其是不要血的代价。因为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梦想中,当然,既然有梦我们就要朝着那个梦不断努力。

09计师2班 2009035144102 黄进坤

更多相关推荐:
死亡诗社观后感

拥抱你我的船长观死亡诗社有感死亡诗社是一部关于成长梦想挑战传统的电影这类片子可能票房不佳但口碑肯定不错看完后我想到了法国放牛班的春天德国浪潮美国半个尼尔森以及印度三傻大闹宝莱坞地球上的星星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西方资...

电影《死亡诗社》观后感

课堂上老师组织观看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为一名将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在看了这个电影后确实让我感触颇多影片中新任英语教师JohnKeating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和饱含激情的教学方式突破了预备学院原本死气沉沉的传统...

观电影《死亡诗社》有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死亡诗社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所名叫威尔顿预备学院的中学里这所升学率不错的且备受尊重的重点学校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及良好的声誉学院的校旨是所谓的四大支柱传统荣誉纪律卓越但这是一所传统的学校...

死亡诗社观后感(英文)

WhatMakesABoyAManDaedPoetsSocietyTherearecertainfilmsthatcanheavilyshockyoursoulthenelicityourthinkingandfinallycha...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江东中心小学蔡琛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的观后感我们有幸在教育学课上看到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们讲述的是19世纪中叶美国的威尔顿教会学校那是一个以传统纪律荣誉卓越为支柱的古老学校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生命是什么在影片死亡诗社中生命是诗生命是音符是戏剧中最华彩的篇章生命是理想生命是自由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全部自信与独立它引导着你鼓舞着你激励着你以向死而生的勇气去追求真正的青春年华与高贵信仰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1120xx1562张秀峰自动化一班死亡诗社代表了青春片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生活这部经典的校园影片让我想起德国作家黑塞早期的名作在轮下两者都是以一所刻板封闭的著名学校为背景描写它对年轻心灵的压...

死亡诗社观后感

专业小理姓名董世江学号20xx01100222作业一电影死亡诗社观后感课堂上老师组织观看了死亡诗社这部电影作为一名将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在看了这个电影后确实让我感触颇多影片中新任英语教师基丁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

死亡诗社观后感600字

死亡诗社观后感600字死亡诗社gt观后感600字一如林夕所言39在一些真正称得上伟大的电影中见识到的真实世界该比我们自身的体验敏感上百倍真人真事给拍成电影应该拍出连当事人也不懂得用的眼光回看自身这才会提升看事看...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观后感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陈雪丽电视里曾经播出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面对着来自爷爷奶奶父母老师的喋喋不休的指责最后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你们可以听我说吗孩子的眼睛里充满了哀怨这个画面对我产生了相当大的...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好电影关于这部电影我想谈谈两个人尼尔和基廷老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ltDeadPoetsSocietygtisagreatandthoughtprovokingfilmForthefilmI...

死亡诗社观后感(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