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赖建华

时间:2024.4.20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艺术与传播学院 广告学2班 赖建华 20125550

这个世界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经》便告诉了我们世上之事,都是对立与统一的,相互转化,相互依赖,就像米兰﹒昆德拉对与生命中的抉择一样,是轻的,还是重的?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便用最真实人性欲望诠释了这句话。生命中总会让我们有很多“出轨”,有的人觉得是身不由己,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则自甘堕落,但无论是哪一个,它都在告诉我们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这种感受和体验,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纷繁错乱的世界里寻求解放,因为他们早已盲目忘记了什么是“轻”,什么是“重”。有时候,在很平常的幸福伴随中,我们却糊里糊涂不知道幸福正悄悄的离开,当真正离开了,又渴求去重复,就像书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在情感方面,抛弃妻子,和无数的情人秘密幽会,享受这生命之轻,但其实不然,没有承受住的生命之轻,反而把我们引入了更大的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这个以19xx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大背景的故事,剖视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有选择任何爱情的权利,也揭示了在面对困难磨难之时,依然负起诚恳执着的担当,感受生命之重,感受这最真切实在的生命,解脱负担,享受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之轻。或许

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就像鲜花开放之时总要经历风雨的洗礼,而我们在担当中得到洗礼。不管是怎样的抉择,还是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就像作者所说的人生就是履行责任,背负重担,人人都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就如他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为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神圣不可侵犯,有着不一样的纯真与善良,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弥漫朦胧的世界沉淀着很多面具一样的东西,但在这里没有面具后的脸庞,欺骗、痛苦等等,没有一切生命之重的伤害,只有那美丽而宽广的土地,清新而蔚蓝的天空。

那么,我们的生命到底有多重?可能每个人都会想回答,很重很重,因为每天都会去埋怨,不断的的去空想,无穷无尽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即使满足了,也还会堕入到这样的一个恶性的寻“轻”轮回中。生命只有一次,没有特意的彩排,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当我们恍然大悟时,却不知道怎样去现场直播。就如堕入生死的轮回。其实,“轻”与“重”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重点是你如何去抉择。因此,一个接近生命最真切的、最实在的人生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

生命诞生开始,我们就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从小孩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慢慢走向衰老,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经历着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有的人享受着生命之轻时,却忘了生命之重的代价,

因此悔恨自己的人生,堕入到不可挽回的痛苦轮回.因为每个人生都应该有承担的,如果没有了背负的重担,那么人生就想是虚无缥缈的行尸走肉,而变得无比的轻松,比空气还要轻,远离大地,远离真实存在的地面,运动自由了,但是没有了作为人的意义了.小说中的特蕾莎的生命之重则很好说明了生命之重的重要性,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与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怨恨与明恶……,在重任下坚强的活着,活得如此的踏实和真切.与之相比的托马斯,弗兰茨,萨比娜则是生命之轻的人物,是漂浮半空之物,没有一点责任和负重,他们最后的结局不是因为他们承受的负担重,是在于轻.压倒他们的不是重,而是在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但托马斯在俄狄浦斯事件表现出来的生命之重的一面,对社会还存在一点责任感.正是因为这点责任感,才表现出他最后的思想,最后的生命之重.这也说明了生命之重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有责才有任,有任才有重.

生命因爱而生,而爱情却存在轻与重.在哲学的观点上讲,矛盾的辩证统一,告之生命也是轻与重的对立与统一.当我们忍受着生命之轻的愉快时,便越来越虚伪的离开你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经历生命之重,由生命之重换来的生命之轻,才更有价值,才是更加有灵魂的生命之轻.而当我们因害怕去承担生命之重,不断地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留下的必然是更重的生命之轻.

没有更多的生命之轻,也没有更多的生命之重,只有自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世界.


第二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观后感


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提出:“轻”与“重”。 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也许最沉重的负担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他变的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无意义。那么轻为积极,还是重为积极呢?这是个疑问。唯一可以确定是:轻与重对立最为神秘,也最模棱两可。

人生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爱情,友谊,音乐,欣赏大自 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徐志摩和三毛。他们喜欢自由,追求友谊,爱情和童真。他是懂的享受生命本身的人。

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 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本书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托马斯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可以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但是不久,失去责任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己原来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这份“重”。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君不见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富人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烦恼,君不见杰出影星翁美玲因不堪忍受爱情中的“沉重的轻”而自杀身外亡。君不见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来源于想不开的“沉重的轻”。

探讨完“轻”、“重”、“沉重的轻”使我们明白了人应该这样的活着:一边疯狂的赚钱,一边疯狂的花钱,挣多少,花多少,只要开心幸福就好。因为这样的人生观可以恰倒好处的把 “轻”与“重”结合起来,使人既享受了生命本身,又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让人感到充实平静。它是一种非常切合实际的哲学生活观,试想一下,人世间一切事物都在变,没有一件

东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一切的人,死时又交出了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的面对死亡。所以我喜欢诗人兰坡的诗:人生一边赶路,一边观花。 因此,在这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就应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娱乐。我们的人生需要在同一生活段完美地把学习工作娱乐结合起来。在生命的过程中来体验幸福,追求幸福 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不是所有的落叶,都会飘成生命的轨;不是所有的微风,都会吟出秋天的歌,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结出美丽的果. 我和你的距离,只不过是飞鸟与鱼的距离。 一直在思索着生命为什么要存在,为了什么而生活.也许是思维的一种无理取闹,但却让我为此困惑了很久,我尝试着做改变,但很多时候都是无疾而终,被当在了"深入探索"的门外,一直没真正的弄明白,所以还若以前,一样的困惑,一样的生活. 自然,有了一些感悟,从中感觉到,茫然的状态多了,生命变得会更加的沧桑和脆弱,如果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上多了些犹豫,那么坚强的人也会懦弱,而从未没有成就感的完成一件事情,那从不会体会到坚强毅力的重要性,而我很长一段时间内,从没有了那种胜利喜悦的领悟,让我倍感压力中,觉得对生活的空寂. 于是,去积极的寻求一种信仰,去弥补心灵随时出现的道德弱化,或者思想的挣扎,去积极的面对生活,以填充空余时间带给的凌乱,但生活还要生活,所以一直改变生活让之更好的生活,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正目的,生活着,探索着,这就是人生最终经历的过程. 继续行进,不管是怆然,还是平坦,都是一种阅历,而阅历中感悟到的,会增补生活的单调和乏味,而在强调这意义时,人更应该多尝试寂寞带给人生的享受,而不只是充满"色彩"的部分才是向往之所在.曲折会让人柔韧,这才能让人曲伸自如. 余华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的忍受力是无限的,对希望的期待也是无限的,人的生命力在极端的状态下仍然可以顽强地生存,这不仅是对生命状态的提示,更是对人的生命力的肯定. “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既然生命只能在摸索中前行,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能做的无非就是将重量扛在肩头,在选择中把仅此一次的生命画写完整。责任,道义,关怀。。。。我们心中的牧歌悬在彼端始终在召唤,纵然有缺失与遗憾,却必须直面生命的赤裸与显然,也许,当我们义不容辞的承担了责

任,担当了道义,负起了关怀,给予了呵护,生命承受的这些重量会爆发出强劲的声音和力量,“牧歌”不再是遥遥无及。最起码,在我们早就知道一定会双双死去的托马斯和特蕾莎的呵护下,在其困苦和脆弱之中,最终会出现也已被死亡所威胁的卡列宁的微笑。那也很好! 其实生命是一场幻觉..烟花绽放了..我们离开了. `

更多相关推荐: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强光与黑暗对萨宾娜来说生活就意味着观看观看被两条界限局限着一种是强光使人看不见另一种是彻底的黑暗也许这就是萨宾娜厌恶一切极端主义的原因极端主义意味着生命范围的边界不论艺术上或是政治上的极...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在米兰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书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米兰·昆德拉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对主人公托马斯、特丽莎的爱情印象深刻,放荡不羁的男主人公以及总是深刻地忧郁着的女主人公。除此之外,对画家萨宾娜也…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黄昏的布拉格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有感这是一个发生在布拉格之春和两千字宣言背景下的故事一个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信仰以及人性的故事或许我应该用一种浪漫而又婉约的笔触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当我一页页将它读完我在朦朦胧胧中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一想法是残酷的在永恒轮回的世界中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这就是尼采说永恒轮回想法是最沉重的负担的缘故...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学院会计学院班级09审计姓名马元学号9020xx147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读后感郭韵仪我选择这本书作为我计划的第一本是有原因的并且看完后我也觉得这对我思想的成熟思维的转变很有帮助除了看完书我还抽时间把电影看了不过电影实在拍的好主角的特点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还有男主角实...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11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轻轻的诵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样几个字总觉得在告慰生命的点滴它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等讯息作者以如此真挚细腻的文字向人们昭示生命的轻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读后感

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读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残忍黑暗现实悲哀男主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从而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对待众多情...

读《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读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与它的结识是缘分深深的被它吸引是在深秋细细品读慢慢品味我已在不知觉中爱上它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姓名韩健班级10公管1班学号10251501115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最近看了两本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一本是告别圆舞曲另一本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却爱上了这些蕴含哲理如诗如歌的小说而我更爱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于19xx年所写的小说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此书描述了19xx年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