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中日关于传统书画与民间书法的对话》读后感

时间:2024.4.20

《中日关于传统书画与民间书法的对话》读后感

那天在“北大书法艺术网”看到了2009-5-18 22:41:04刊登的《中日关于传统书画与民间书法的对话》一文,作者为王岳川、西岛慎一。阅读过后对他们的一些观点颇不以为然,于是逐一读写出自我的不同见解。这种读后感的写作形式恐怕没有那一家报刊杂志愿意刊登,因为大部分是别人的原作,而且也不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所以就把它发表在网络吧。

王岳川:很高兴见到西岛先生。这次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到日本举办书法交流展和学术访问,希望通过这种国际书法和书学交流,使我们双方都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书法现状和发展脉络,从而在新世纪有更好的文化交流和互动。

西岛慎一:非常欢迎王教授带领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教授到日本访问和办教授书法交流展,北大书法所重视书法与文化的关系实在是很重要的举措。我常常感到,中国书法绘画在20世纪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日本书画界对此也很关注。对当前出现的一些忽略传统的书风,我又感到一些困惑和担忧。比如中国对吴昌硕和齐白石两个人的评价不太一样,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时代艺术判断的问题呢。吴昌硕代表了中国传统,在日本的书画界受到相当的敬重,日本评价是吴昌硕高于齐白石,而中国的评价似乎正好相反。

且闲人:显然日本人眼中只有吴昌硕,不理解齐白石,他们没有看到齐白石的kai拓与创新。齐白石的根基是草根,走的是由草根到文人的道路。看是不可能的道路,但是他老人家给打通了。齐白石的艺术语境也许没有吴昌硕的典雅,但是绝对比吴昌硕丰富。这里没有扬白贬吴的意思,就技术而言俩人并无高下之分,只能说各有所长。

王岳川:吴昌硕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齐白石的篆刻受其篆书影响甚大。但是,自二十世纪初始,中国出现了新流行的文化思潮,对延续到明清以降的传统艺术不够尊重,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受西方现代性影响很大,使中国传统成为一个被质疑和批判的对象;再就是受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一味坚持文艺为普罗大众服务的主旋律;再加上当时作为美术界的名人和领导者的徐悲鸿,感到要减弱或抵制中国人文传统的千年“重负”,最好的办法是在中国采用民间方法和民间趣味,所以他特别赏识齐白石。因此,齐白石的艺术和趣味在三种合力中崛起,就其实质而言,是将民间文化与精英文化对立起来,并在中国二十世

纪官方与民间的合力中成为一种显在的美学思潮。这样使我们明清以降的文人书风及饱学之士的学者书风和画风,受到了相当的抑制。

且闲人:齐是受吴的影响,但是齐kai创的齐氏刀法篆法也kai山立派呀,成就可以与吴昌硕比肩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日本人不懂为何不解释?徐悲鸿领导的道路确实没有和西方现代主流艺术与时俱进,但是那是据于中国当时被侵略的国情。然而,徐悲鸿领导的艺术kai始摆脱“艺者,匠也”,摆脱“诸艺,小道也”的传统,带领艺术家用艺术干预生活,干预政治,用艺术唤醒民众的爱国激情,使艺术从此昂首挺胸进入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有了崇高的社会地位。这点王教授怎么能够视而不见呢?

西岛慎一:日本书画界更能接受传统的书画法风格,也更能接受吴昌硕的风格。吴昌硕的书法和篆刻对日本的影响特别大,一直影响到现在。齐白石在日本的评价不是很高,但在中国似乎有将其偶像化的感觉。这是日中两国之间看法的不同。且闲人:既然日本不理解齐白石,就应该自己去研究呀。吴昌硕当然永远值得学习,但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创新,只懂得守着吴昌硕就是你日本人的见识浅薄了。研究完齐白石之后,你才就懂得应该怎么学习吴昌硕了。齐白石就是学习吴昌硕的榜样,但是齐白石没有只抱着吴昌硕不放。

王岳川:这个问题谈起来比较复杂。世界各国对知识分子都很重视,认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和民族的神经,唯有在中国,由于二十世纪初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战乱和各个方面的问题,中国对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价值担当作了重新规划。这使得中国的美术界、文化界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日益变成一种政治任务,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真正的文人文化和人文历史传承日渐淡漠,甚至中断了,这使中国当代的审美趣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状况也使中国当代学者非常忧虑,而且想尽快纠正这种现状。传统的断裂使艺术界丧失了文化地基,出现了严重的文化西化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倾向。现在有识之士都在力求修复传统,传承传统,更新传统,从而使新世纪中国文化艺术能够有新的大国气象。

且闲人:齐白石的艺术跟后来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应该是两码事。齐白石用文人画的方法描写生活,使狭隘的文人画变得kai阔起来,使文人画变得生动有趣。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使一个伪命题,是政治家搞的鬼。“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现象属于历史的“异常现象”,已经过去,其影响应该很快就会过去。

它留给我们的应该是教训和启示,客观地说也不是一点价值和意义都没有,起码它告诉我们不破不立是对的,但是用否定一切的方法,用推到重新建立的方法是极为危险的,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二 民间书法不应与传统书法对立

西岛慎一:这些年在中国书法提出的一个理论,叫“民间书法”体系,这已经逐渐地影响到了日本,在某种意义上这不是一个好的影响,而是令人担忧的影响。且闲人:有什么好担忧的,人们厌倦了二王体系,不满碑学,自然要寻找第三条出路。这个世界只有“求变”才是硬道理,今天有“民间书法”,明天还可能会出现“天堂书法”。历来总有一些不肯守旧的人物,“民间书法”不一定成功,但是肯定会给人们带来具有启发性的意义。其实艺术最终的目的还不在于创造,艺术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人类智慧的启迪。

王岳川:中国的书法界从清代kai始关于帖学和碑学的争论就持续不止,这种争论代表了雄强书风和婉媚书风的趣味之争,或者说是美学界关于优美和崇高书风的争论的继续。其实从唐太宗kai始关于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以及其后来书法的演变,发生了很多争论。到了当代,有一种看法,就是不管帖学还是碑学都是传统,都被现代性pass了,因此,今天从敦煌写经、秦汉瓦当、民间书写,甚至民间的一些招牌中吸取了新的结体和气息。我对民间书法的评价总是有些犹豫,就是说如果按照传统的文人书风来看,可能会把这种书风看作是一种丑书,从碑学来看可能看成文人书法的一种民间资本或变种。这是一种散漫潇洒,甚至是自由天真的书法。它的优点和缺点有十分明显,导致的争论是必然的。当代中国书法处于一个新的“战国时代”,没有对书法的趋于稳定的基本评价,没有在对传统尊重基础上的中国书法审美观。我想在北大书法研究所成立后,我们将吸收中国书法的精英重新来总体评价中国当代书坛出现的问题,并且慢慢地加入丰厚的文化内核。我们并不排斥民间书法,但是我们认为仅仅是民间书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传统是相当复杂丰满的,需要继承和分析,更需要整合一切有价值的书法形态,而kai拓创造转型性的中国书法。

且闲人:民间书法的出现证明中国书坛已经不再是一潭死水,是满有生命活跃的领域。起码是碑学之后的又一变革的涌动,这个涌动表明人们不再满足于雄强书风和婉媚书风。曾经辉煌一时的帖学和碑学都已经过去,其价值已经获得认同,

但是人们需要寻找新的价值领域,就像今天中国的经济一样。这么多人口的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书法人群,两种书风这么满足那么多人的胃口?君王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艺术不是国家行政区域,永远不需要统一。

西岛慎一:民间书法和传统书法的这种分类,是一个不太好理解的书法现象。清代碑学和帖学的争论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考虑到哪种书法更接近于近代书法,或这说更接近于王羲之的书法。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更古典的精神。而传统书法和民间书法的争论目标是不一样的,传统书法有它的历史轨迹,民间书法也有它的历史轨迹,两者是并向的,它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目标,它们似乎永远都是对立的。

且闲人:什么时候民间也有书法目标呀!第一次听说。所谓的民间书法都是那些为研究新书法的书家生造出来的名词,过去民间那些抄书的人在地下有知,听说他们抄的书被当今书法家誉为“书法”,还说他们和书法家“对立”,肯定会被吓得说不出话来的。当今一些书家从古代民间书法那里寻找创新的书写方法,和王羲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创新。对今天来说王羲之是古典,可是想当年王羲之所写的也是新书体呀!怎么会有目标不一样的认识。“晋韵”是高古的,历代都有人呼吁回归晋韵,但是又有那一代的书家实现真正的回归呢?碑学跟帖学表面上争论的是谁更接近“高古”,其实骨子里是对帖学的反叛,是对帖学一统天下,千人一面的不满。

王岳川:先生说得有道理。中国当代文学界、文化界,包括政治学界,对“民间”的过分张扬,使得传统进一步削弱,在文学界由于对民间的进一步张扬,使得不管是李白、杜甫、苏东坡,还是宋元明清的诗词歌赋戏曲受到了诸多制约。在我看来,“民间”不是神话,也不能把“民间”变为神话,需要分析“民间”话语。如果打着民间的旗号,认为民间作任何事情都是对的,那将导致知识分子放下自己的人文传统,放下自己的知识信仰,放下自己的笔墨的审美趣味去为所谓的“大众”服务。这样的结果既伤害了大众,也伤害了知识分子,同时伤害了艺术本身。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书法处于比较复杂的情况。西岛先生认为中国当下主要是民间书法和传统书法,双方对立得很厉害。在我看来,似乎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派别,起码可以分成传统书法、民间书法、学院派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后现代书法(包括行为主义书法),这六种中最大的两种可能是传统书法和民间书法。

我认为,中国在经历二十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震荡后,没有把艺术本身变成艺术,没有把艺术本身当作艺术对待,这是很大的失误,一个直接危害就是艺术丧失了文化地基,总是与政治、经济、权力相粘连而成为他者的附庸。不过中国书法家和批评家正在正视这个问题,并将吸收世界各国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注重强调书法与文化、书法与考古、书法与文字学、书法与审美等,逐渐回归书法本体本身,使书法变成真正的书法,而不是为了政治,为了高额利润,为了观念创新而创新,甚至为了表现怪诞个性而过分地夸张炒作。

且闲人:中国二十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震荡以及对艺术的失误也许没有错,但是震荡和失误的同时也有收获,收获什么?文化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了,文化得到了全所未有的普及了。其结果就是民众逐渐不再愚昧了,不再完全被操纵了。包括书法,再也不是只有少数几个人的事情了。况且历史永远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进步的,不犯错误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哪怕是当下最辉煌的改革30年,成绩是巨大的,错误于是巨大的。艺术在求变的过程,不管你走的是什么样的道理,都必然要犯错误。所以“民间书法”没有什么好不好的问题,没有伤害不伤害的问题,只有善于学习和不善于学习的问题。此外,书法“为了政治”也不能一概否定,在特定历史时期,比如为了国家的拯救,为了抗击外来的侵略,那时书法服务于政治也没有什么不对。对于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艺术与政治的地位应该有着等同的地位,我以为。

西岛慎一:如果这样,那是一种最令人欣慰解决理论的基本问题的办法。但是传统书法有一种基础、传承,包括它的理论体系等,那么民间书法是基于怎样的一种理论体系?

且闲人:日本人又犯错了,民间书法什么时候有理论体系了?它又没有形成派别。要说目标,肯定有,而且跟王羲之一样——创新。

王岳川:据我看,民间书法主要是在敦煌二十世纪成为研究热点后,人们从敦煌写经、民间瓦当,墓志铭等民间书写中,看到了中国书法的因袭传统重负的某些问题,因为中国书法在历代来说都是官方的书法,包括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王铎等,大多都是官员。因此,民间文化在政治形势需要中逐渐终结了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而上升到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在民间书法中找不到那种传统书法那种温文尔雅之风,找不到那种高强深远的贵族气象,也找不到

文人安身立命的豁然大度的感觉。民间书法大抵需要处于二十世纪中国非常艰难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去理解,在二十世纪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艰难的处境和生存环境中去理解,从个体生命的底线出发去理解。另外,哲学家李泽厚提出的“吃饭哲学”影响不小,使得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书法家、美学家、理论家,更多的不是从传统的高贵典雅去寻找安身立命,而是从处身的艰难环境中去阐释自己杂糅的书法观。也许是这种比较粗犷的,甚至说得不客气是比较粗拙的,比较世俗化的,非古典气象地去寻找安身立命的书法观,有其一定合法性,但是并不意味着永远合法和永远不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如果说民间书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它存在的一定合法性的话,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学者、书法家、书法教授们,会重新思考并且审理中国书法和现代书法发展的误区,重新研究和审理中国书法发展的可能性,逐渐会与国际书法界达成某种知识话语的共识。

且闲人:呀!都“高贵典雅”了,不就又都千人一面了?粗犷有什么错误,碑学所带来的书法革命竟然视而不见?碑学一反二王的创新,其价值不仅仅是建构了能够与二王体系分庭抗礼的新的书法体系,更重要的是启发人们如何kai拓书法新境界的智慧,启发了人们书法创新的想象力,让喜欢书法的人们意识到书法艺术还有许多未kai垦的荒地,虽然古典书法已经非常完美,但是今人并非无事可做。王教授要“国际书法界达成某种知识话语的共识”,这有可能吗?如果有,那么我将预见达成共识的时候就是书法的死亡之日,就像世界如何发展列国无法共识一样,艺术的发展也一样无法共识。艺术的共识只存在于“艺术的原理”,至于如何发展肯定是无法得到共识的。艺术也永远无法发展到一个理想的境地,就如人类的理想社会无法到达一样。其实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无法达到理想的境地,因为当理想到来的时候人们就无事可做了,这不是一件很没有趣味的事情吗?

三 文化互动促进书法艺术提升

西岛慎一:“吃饭哲学”影响越大,把标准降得越低,其危险性也越大。

且闲人:大惊小怪。重来没有哪一种哲学可以一统天下的,哲学一统天下的情况只存在于专制社会。不同层次的人永远不可能聚合在一起,总是各玩各的。有人没饭吃,有人吃饱饭闲着没事干。吃饱饭闲着没事干的人想指导没饭吃的人应该

如何生活,他听得懂听得进去吗?

王岳川: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kai始,“吃饭哲学”促成中国人的“启蒙与救亡”的二难思想:一方面我们要受西方的影响,需要启我们的蒙,同时我们有亡种亡国的危险,所以我们要救国,又不能完全受西方的影响。今天,中国人已经度过了这个或此或彼的阶段,应该有真正的文化精英意识和大国气象,能够和我们的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形成一种文化互动、文化互补,文化的互相学习和文化的互相抵砺。如果说,古代中国文化影响和滋养了日本,那么日本现代文化同时也滋养和影响了中国。文化是互动互利的,所以我最近提出“中西互体互用”理论,就意味着既不能完全全盘西化,也不能完全中化,而采取的办法是古今中西的文化“互体互用”。西岛先生是日本著名的书法评论家,希望今后日本国和中国的书法能够更多合作,先生能够对日本国和中国的书法作出更多的高瞻远瞩的批评建议。

且闲人:“古代中国文化影响和滋养了日本”是事实,日本现代文化影响了中国了也是事实,但是“滋养中国”却谈不上。因为日本并没有原创性的文化,日本只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国家,日本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启发我们学习西方现代科技,日本的文化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滋养中国”的境地。

西岛慎一:书法评价还关系到拍卖问题。我总觉得吴昌硕是二十世纪最有创造性的一位,吴昌硕离传统近一点,齐白石要远一些,原创精神相对要浅一些。原创精神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当中还有高低雅俗之分。吴昌硕更富有文人精神,他的题诗,他的知识来源有很深的传统根基。日本很重视吴昌硕的作品,低价位的时候宁可留拍。当前拍卖行的买家并不是站在艺术史的角度,而仅仅是把作品看作一种名人符号。齐白石绘画拍价很高,但是吴昌硕的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的,今后的拍卖行会看到他的价格提升的。这个时代的现实,就象音乐界的偶像,它就是一个符号。很多人鉴定书法就看这幅像不像最典型的有名的那幅画,从而来判定真假,这就是商业化对书法界艺术界的一种消极影响。如今,绘画的价值不是由艺术史家和批评家来评定的,而是由商人去评定的,最后买还是不买决定于钱的多少。有知识的人往往就是没钱,有钱的人往往没有知识。赵之谦曾经说,眉鼻之间只长耳朵不长眼睛,这是非常经典的说法。只听人家说这是好还是不好,而没有亲自去看。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看艺术的话,能够看到更深层的价值。

且闲人:看中艺术背后的文化是对的,但是日本人眼里只有传统,他是以传统为标准来区分断吴昌硕与齐白石的高下,按照这种区分法古人就永远无法超越了。按照艺术史的发展来判断艺术家的艺术价值也是对的,如果从艺术史的发展来审视吴昌硕和齐白石,他们的地位和价值应该是等同的。日本历来都有崇拜英雄的民族心理,只要你够强大他们就敬佩你,跟你走。古时候跟着唐宋走,现在他们跟着美国走。他们最擅长的是模仿、借鉴而不是创新,所以我认定他们没有原创文化。至于艺术的市场价值,跟艺术本身有关吗?如果有关,那么那些购买艺术品的商人或买家是不是也要被载入艺术史?

王岳川:吴昌硕在诗书印几方面都达到了很高造诣,传统文化底蕴的身后是其成功的关键。他以书法入画而在艺术上别kai蹊径,先攻诗文而后精通金石故能书,又因精通书法而画面浑厚,他的画作渗透着书法功力,而书法最擅石鼓文,以篆书笔作狂草,又善于用篆书笔法入画,可谓书画印三绝。可以说,那些只长耳朵的人云亦云、缺少犀利的眼光和这种眼光背后的深厚的学养,是当代中国书画界的一大问题。今天的收藏家往往只看到拍卖价码,而没有看到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传承的意义。今天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愿同书法界的朋友一起强调书法的文化意蕴,我们意识到中国书法文化的振兴和书画鉴定眼光的提升,不仅应具有书法技法方面的国际眼光,更注重从文化方面加以精神输血。如果八十年代所谓的文化主要指的是审美文化,指的是美学方面的话,那么九十年代指的是泛文化研究,把文化和经济各方面结合。二十一世纪可能就更加专业了,因为它淘汰掉那些附庸风雅的和那些假道学假学问家,它更多地强调的是多元文化的关系:首先是考古学和书法的关系,因为今天我们的考古学不仅是发掘了很多的东西,如金沙遗址、三星堆、船棺,以及“中国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诸多新的考古成果,它们将对中国文化史加以改写,重新书写了中国学术文化史。其次是文字学与书法的关系。文字学不仅仅是殷墟的甲骨文,还包括李学勤先生非常看重的巴蜀的古文字,对书法的字源学和书体学影响很大。第三,现代书法文化审美趣味的问题,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不可忽略。但是我觉得有一个重大的变更,就是中国的书法家、理论家,今天更加自律,更加具有学术自觉,再加上学术的规范和艺术的规范,可能不同于九十年代。加之,中国各个大学,不管是美院系统、师范系统,还是综合性大学系统,近来都建立了书法艺术

研究所,可以招硕士和博士,使得过去书法各自为战的“民兵时代”正在变成“军校时代”,将使得今后的书法交流可能不再会是仅仅以书写个体行为为主,而是通过名牌大学的书法教育书法博士和博导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跨国联展形成新世纪书法的世界性联盟,这一动向表明任何人想垄断书法和市场都不再可能了。书法与书法教育将使得中国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将传统和现代书法在真正意义上整合起来。

且闲人:“民兵”没有什么不好,历来“军校”都要依靠民兵来养活,只有将领没有士兵能够形成军队吗?没有民兵,军校一毕业就马上失业。任何艺术都要有群体的参与和支持,有群体的参与艺术的金字塔才能够建立起来。塔底做塔底的事,塔尖做塔尖的事。没有塔底那些群体的消费和陪衬,塔尖的专家、学者、教授吃什么喝什么?说出来的话谁听,写出来的文章谁看,出版的书谁买?没有人追捧,光杆司令一个,成何体统?

西岛慎一: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大学,北大书法研究所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最受海外关注的。

王岳川:所以,我们书法艺术研究所不仅要仰仗中国的书法家和理论批评家,同时,还要仰仗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欧洲和美国的各位书法家,共同努力,来促进书法在世界各国的良性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

你在为谁读书读后感窗外皎洁的月光撒满了大地轻轻合上ltlt你在为谁读书gtgt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一种任务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享受...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

培根论读书读后感姓名赵雅琴学号20xx134057专业20xx级汉语言文学力量之始精神之源培根论读书读后感有一份心情我们从未停下脚步去追寻有一份梦想我们从未放下翅膀去采撷读书之梦之乐关于读书我们保存着心情娱情写...

读书活动读后感

读我的可爱的日记本有感在老师给我们借了一本阳光姐姐伍美珍写的我的可爱的日记本以后我就开始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我把握的喜怒哀乐都写在里面还记得我的可爱日记本里面阳光姐姐说的一句话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作文时写给老师看...

《读书成就名师》读后感

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还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印象深刻的话一本书仿佛一个世界打开它们仿佛就洞开了许多世界的大门他们让你欢欣让你鼓舞让你思考让你悲伤让你明明身在一个地方却遍及了无数个世界让你...

读书读后感

读书登记表自由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作者开篇就说生命之重与生命之轻之间到底该如何去选择我想这是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选择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使读者坚信人类一定会生存下去世界一定会生存下去人们全心全意在这个世界上所信仰寻求和...

《怎样读书》读后感

怎样读书读后感看了胡适先生的怎样读书一书得到一些感悟胡适先生在书中提到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这个问题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说书中...

读书月读后感

感悟《我与地坛》这是我最爱的文字。在图书馆上自习的时候,偶尔会看不进去书,或者是累了打算走走,我大都是直接奔向二楼那个熟悉的书架,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有一本墨绿色封面的《我与地坛》。这文字对于我有一种魔力,他能…

教师读书读后感

教师读书读后感篇一教师读书gt读后感以前人们总认为gt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也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

读书节读后感(修改篇)

读书节读后感修改篇读书是一种美德会读书就会品味文化和生活读了书就有与拥有高尚品德的人交流学习的机会所以书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粮食我们一定要每天读书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也就是...

《不跪着读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作者开发区红石崖小学张述英有种想读的欲望是来源于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是一名老师我自然会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我也在思考作者吴非何以这样的话语为书名慢慢解读答案就显得明朗起来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社会...

读书伴我成长_读后感

读书伴我成长学生姓名张孟浩学校胡各庄镇南圈小学五年级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钥匙我爱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题记有人曾说过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伏婉的...

必读书系列读后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看见这本书是一网友推荐给我的这是一本新闻记者的自传他说老实说我对这类书已经很久提不起兴趣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虚假报道泛滥真相掩埋于名利之下已经屡见不鲜了正如网友们评论新闻联播精髓有三前十分钟领导...

读书读后感(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