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读后感

时间:2024.5.9

《康熙传》有感

康熙大帝,即爱新觉罗·玄烨,是历史山上在位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我认为在众多皇帝中最有风度的一位男皇帝,而当我读了《康熙传》这本史书后,对康熙的崇敬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首先他的风度表现在“孝”字上。玄烨8岁丧父,10岁丧母,是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带大的。祖母很是宠爱这个小孙儿,更是注重他的成长。玄烨还不到5岁,孝庄就派侍女苏麻喇姑专门教他满语。此外,玄烨的“饮食,动履,语言,”都以帝王的标准,皆有规矩。太皇太后呕心沥血地辅佐和培育他,提醒他行走坐卧应当如何有规矩;叮咛他何为人君,如何行政用人,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玄烨最亲,最敬重的人,所以祖孙二人的感情特别深厚。在孝庄晚年,玄烨经常会陪她去汤泉修养。有一次,在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小路泥泞,马车很不好走。为了皇阿奶的安全,玄烨跳下马车,亲自推车。他脚曼在泥土中,雨水打在脸上,一步一滑地吃力走着,孝庄看着很是心疼要他还是上来吧,但玄烨却已坚定了信念,就这样一直推到了汤泉地。这时,有人悄悄地告诉他,皇后和他视为掌上明珠的唯一嫡子——年仅2岁的小阿哥承祜突然病亡。闻这一噩耗,玄烨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多日情绪低沉,郁闷难解。但为了让祖母安心疗养,他始终不敢告诉孝庄,脸上也没露出丝毫痛苦。玄烨对祖母的孝心与敬重十分深刻,体贴。在祖母面前,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位皇帝,没有架势,没有尊贵,只有一片热枕的孝心,纯朴的情意。作为一个皇帝,这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康熙帝的风度便体现于他的“节俭”。他认为,良好的社会风气的树立是保证民生安定的重要前提。所以,康熙本人就是这样一个勤俭朴素的人。一个外国

人看到了康熙个人日常生活曾写下这样的感受。他说:“中国皇帝或者因为他拥有无穷的财富,或者因为他疆土的广阔富饶,说他是一位最有势力的君主也许是没有人反对的。尽管是这样,他真正用于自己身上的一切远远谈不上奢侈。就其个人有关的方面看,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除了循例供奉的东西外,他毫无奢求,他满足于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过丝毫的过度,他的淡薄超过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他的衣着除了几件宫廷常见的过冬黑豹皮袄,雨天毡制外套(在中国视为最粗制的服装),夏天的麻布短褂外,就剩几件最平常,最普通的丝绸衣服……总之,在它周围的一切,人们丝毫感觉不到那种其他亚洲君主处处都要摆出来的穷奢极侈的排场。”这就是那个外国人对中国皇帝康熙的评价。是的,康熙不为个人妄费分文,完全是处于贤明地节约,以便把金钱用于的国真正的需要。他深信君主的威信和真正伟大应当较少的借助于外在的豪华,而更多的是在与他道德的光辉。我想这样的伟大是很多皇帝做不到的!

而最让我钦佩的还是康熙的才智。在先帝病逝前曾委托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大臣一同辅佐还未亲政的小皇帝玄烨。一开始,四个元老有事共同商议,齐心协力辅佐小皇帝。可当资望最高,位列班首的索尼一病逝后,鳌拜便开始滥用康熙皇帝的权威,胡作非为,愈益嚣张,专横跋扈,甚至就连比他行位高的遏必隆都要让他三分。眼看鳌拜的爵位一加再加,害死苏克萨哈,私自划分土地,欺君专权,威慑群臣,堵塞言路,根本不把孝庄太后和玄烨放在眼里。但朝廷的文武百官大都出于鳌拜门下。鳌拜“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康熙几乎成了傀儡。这一切,却是年轻有为的康熙化的无法忍受的,康熙清楚如若不除掉鳌拜,他就不能整肃朝纲,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旨意推行政务。于是,在康熙八年,也就是在玄烨16岁那年,经过他的反复思虑,他感到要想从鳌拜手中夺

回权力绝非易事。毕竟鳌拜是三朝元老,功赫显著,所有兵力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又是先帝精心挑选的辅佐大臣,经过多年的培植,私党盘根错节,他们已严密地控制着中央各个要害部门,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既然硬拼拼不赢,就只能智取了。于是聪明的玄烨用了古人的韬晦之计。他竭力装作酷爱戏耍,无意于正式的样子,精心选出一批年轻力壮的侍卫,天天和他们一起耍弄练习摔跤的一种布库戏。即使鳌拜上奏朝事,玄烨也从不回避。鳌拜屡见这种情景,真以为康熙年少幼稚,好耍武艺,还没有把心思用在政务上。从此,鳌拜“心意坦然”,他经常在宫中出出进进,从不戒备。一天,康熙觉得时机成熟了,遍布好阵,一切准备就绪,只见鳌拜旁若无人,大摇大摆地独个儿入朝上奏,康熙来了个冷不防,急用眼神暗示,蓦地小侍卫们一拥而上,擒住鳌拜。一时鳌拜被弄得晕头转向,当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时,小侍卫们早已七手八脚迅速地把他捆绑起来了。之后康熙立即命议政王大臣等勘审鳌拜罪行。最终,经议政王大臣康亲王杰书等勘问议定鳌拜罪行三十款,应判死刑。但康熙对鳌拜结党专权一案的处理是十分通情达理,有策略的。当他看到鳌拜为救自己的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累累伤痕,油然萌生了怜悯之情,于是宽恕了鳌拜的罪行,改为终身监禁。在智斗和处理鳌拜专权案中,年轻的康熙皇帝已开始显示出机智,沉着,勇敢与正直的本色,更是让大臣们刮目相看。在他缔造为来的伟业中,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康熙即位的六十一年里,雄心勃勃的他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果断与胆略在平定三藩,劲旅拒沙俄,御驾征漠西,驱逐准葛尔等事件中,依依得到了历练并且取得了胜利。真正实现了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社会局面。也开创了自封建社会以来的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在小康熙8岁时的一次临朝,当这种官员的面,太皇太后问他有什么愿望,他的回答是:“惟愿天下定安,生

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赢得全体官员的一致颂扬。果然,还不到二十年,一幅盛世便展现在眼前。康熙帝统一了汉,满,蒙为一家;又广泛恩拢重视汉族有才的文人,几次举办科举考试;他还图强学习西术,使得中国的物理,数学等科技文化均得到了提提高和发展;和西方人进行文化友好往来……

康熙大帝一生勤俭朴素,爱抚人民。为国家的繁荣,百姓生活的安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风度,他的胆略,他的才智和他的学识以及他对帝国作出的一切将永远的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第二篇:康熙王朝之后感


《康熙王朝》阅后感

华夏五千年,千古明君唯康熙。少擒鳌拜定君王,灭三番初定天下,收台湾而成大统,扫西北彰显君威,废储不立嗣成康乾盛世而定百年基业。为子者孝,为父者严,为君者仁。

八岁继承君位,口齿不清,索尼老成持老,任由鳌拜做大,欺上瞒下,圈地乱国,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古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未及而立之年,未能临朝主政,只得忍。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此时的康熙虚心向帝师伍次友学习策略、谋略及君王之道,君王之道乃天道,天道在人心,人心在天下。

灭三番,做为领导,当以唯才而用,周培公乃一汉室布衣,口有如簧之舌,胸有万千雄狮。帝师举荐而不入,临君前而心不乱,三番举国,君心乱,培公谏之。当先安内,率不才之军,用月余被灭察哈尔,西收王辅臣。然为人臣之礼,功不可胜君,是以召回培公,分功与图海。外人以小人之心度康熙,然吾笑之,岂不闻为人臣者,功高不可盖主,盖主者君必灭之,康熙怜之故召京事君。

收台湾,能容人,姚启圣、施琅师徒也,然姚性情使然,官居九品,善养马已。培公荐于帝前,姚清高自傲,不善于满人为伍,自甘与书(视书如命,见书必读)、马同行。康熙识人知心,抑其傲,养其性,终启用以收台湾。施琅者,台湾海军帅也,屡率军以扰福建,掠梁劫货,攻衙占县,以资台湾。然施琅来降,康熙仍以重臣用之,且以之为统军之帅攻取台湾。是以容人者,乃有容人之福;康熙容人得以统天下。

灭西北彰显君威,康熙三率国师已定西北,为君者,民政、财政、军政兼具于一身,古今通史,能兼甚少。

康熙王朝读后感

最初是看到电视剧康熙王朝,对这位开创康乾盛世的皇帝崇拜之至,至今终有幸能粗略这本鸿篇巨著。书籍与电视真的是大相径庭,看电视根本没有读书那股沁人心脾的感觉。

本书共分为四卷: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蔷。 忍,少年康熙八岁登基,口齿不清,鳌拜欺上瞒下,圈地乱国,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古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未及而立之年,未能临朝主政,只得忍。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厉兵秣马,积攒实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时的康熙虚心向帝师伍次友学习策略、谋略及君王之道,君王之道乃天道,天道在人心,人心在天下。此外,苏克萨哈锋芒过露,终成刀下亡魂,遏必隆为人谨小慎微,却不会站队,虽不至杀身之祸,终其一生也仕途平平。魏东廷则是康熙唯一的朋友,可见做事还是却少不了可靠的朋友的。鳌拜贪心不足,终至杀身之祸。

灭三番,做为领导,当以唯才而用,周培公乃一汉室布衣,口有如簧之舌,胸有万千雄狮。帝师举荐而不入,临君前而心不乱,三番举国,君心乱,培公谏之。当先安内,率不才之军,用月余被灭察哈尔,西收王辅臣。然为人臣之礼,功不可胜君,是以召回培公,分功与图海。外人以小人之心度康熙,然吾笑之,岂不闻为人臣者,功高不可盖主,盖主者君必灭之,康熙怜之故召京事君。吴三桂等三番不就是因坐大而招致杀身之祸的?

玉宇呈祥该部主要讲述治河之要,前有好官于成龙,但他却是治理黄河的主要障碍,未得善终,好人与坏人其实并没有区别,关键是看用在什么地方。靳辅出任治河总督,却出力不讨好,治好黄河之患。却难逃良弓藏走狗烹的厄运。陈潢痴迷河务,为后世留下了要治河先治沙的治河之道,虽为留下未了之事,却留下了事之法使之存活于世代人心。水患一解,安民撤番,国库充盈方可言兵事南收台湾,北灭葛尔丹。

霍乱萧蔷是指诸子之争,胤礻匙邀功争名终至圈禁;胤礽胆小懦弱,惑乱宫闱,启用亲信,结党营私,终被废储;胤禩左右逢源、拉拢阿哥、机关算尽也终为人臣却也不得善终;胤禛为人谨慎、处事果

断、遇事不乱、洞察先机,做事踏实,体恤下属,上忠君,下恤民。虽有杀性,却信佛,从不轻易用重刑,深得帝宠,且军政、民政具通,终承康乾,亦可为圣君。

年少无为,终身则无为,年少多学,积蓄力量,谋定而后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万不可白了少白头,空悲切。

更多相关推荐: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康熙帝简介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清兵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康熙王朝是二月河老师的作品后来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电视剧曾陆陆续续看过一...

康熙王朝读后感

看完康熙王朝第八到第十三集我心里颇有感慨我欣赏康熙皇帝当时年仅16岁却少年老成以非凡的胆识才智扳倒权臣鳌拜我佩服孝庄皇太后以炉火纯青的政治手段运筹帷幄助她的孙儿决胜于千里之外但是我更惋惜那位为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二月河编著的康熙王朝已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很久以前我已看过今年寒假我终于静下心来准备一窥这本百万字的鸿篇巨著说来惭愧我没有买到书籍也许是如今的互联网太过于方便我索性从网上下载了一本康熙王朝全四...

读《康熙王朝》有感

读康熙王朝有感作者二月河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在奶奶家常常翻爷爷以前看的书有一次翻出一本康熙王朝想想以前我特别爱看陈道明演的康熙王朝这次寒假拿起那上下两卷的厚书康熙王朝看得我乐不思蜀对这个康熙佩服得五体投地古之有...

观《康熙王朝》有感

观康熙王朝有感初一26班李雅慧电视剧康熙王朝看完以后让我感触很多与以往的一些讲述帝王的作品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康熙王朝是一部讲述康熙皇帝一生的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作为一代明君的心路历程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历史总是值得你反复回味的就像每一本名著不同的时期看总会有不同时期的感悟印象中的康熙王朝还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电视里播的那时候只记得皇帝的威严太后的母仪天下以及一个一个精彩的故事今次的康熙王朝带给我的...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二月河编著的康熙王朝已被拍摄为电视连续剧电视剧很久以前就已看过在部队休息时为了打时间偶然看了这部著作但没看完今年寒假我终于有机会准备一窥这本百万字的鸿篇巨著说来惭愧我没有去借书籍也许是如今的互联网...

康熙王朝观后感

今天下午看完了康熙王朝已经记不起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是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上一次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可是这次居然流泪了而且是三次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感性了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只能说我变了...

康熙王朝观后感

观康熙王朝有感那些让我感动的女子记得很早以前在爸爸的影响下看了康熙王朝它主要以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叛乱统一全国为线索带出一代帝王辉煌的一生或许是那时年龄还小的缘故于这部电视剧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有的多...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文秘20xx1班袁苗苗文艺部康熙王朝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描写了康熙的一生同样也屏蔽了康熙一些负面历史但不管怎么怎么说这是部不错的电视剧史学家阎崇年说过康熙是千古一帝我对此深表同意康熙让我感觉确实...

《康熙王朝》观后感

新闻二班0801403014王剑夕那个王朝那些事康熙王朝的伏笔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因为康熙王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看过甚至没有去了解过最恐怖的是我的历史一团糟我连康熙的基本资料都...

《康熙王朝》观后感

康熙王朝观后感我是一个不喜欢历史的人这一点让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纠结了很久所以只能看过康熙王朝我去抒发一下个人观点康熙王朝是一部毁誉参半的电视剧准确来讲是支持多于批评吧喜爱之人大多为陈道明的演技所折服而批判之人则是...

康熙王朝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