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与康熙》读后感

时间:2024.5.8

《曹寅与康熙》读后感

读罢此书,掩卷冥思,遂有苍凉之感,感动之情由内而生。 为何感动?或许是为曹寅及其家族的盛衰之变,就如当初看《红楼梦》一般;或许是为康熙之朝就已埋下的层层危机,而这多少和清朝的最终灭亡有所关联;又或许是为宿命之无可违抗性,人之命运,实在难料。然而,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作者的写作姿态。

在看此书之前,我曾看过《秦始皇传》(石静;三秦出版社),《和珅全传》(张铁成;新世界出版社)等类似历史人物传记。虽然看的不多,但走到图书馆拿十几本,先看看目录,再粗略地翻一翻,最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竟发现此类历史人物传记的某些相同点:其一,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很少在前面时段提及后来的事;其二,不厌其烦地将人物的生平事迹娓娓道来,往往从人物的出生开始,进而利用较大篇幅描写人物的童年和少年经历,更有甚者,在开篇就花了很大功夫记叙人物的父母一辈,包括他们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相遇,如何成亲,最终又是如何生下传记的主人公;其三,叙事不分大小,大到朝廷大事,小至家庭琐事,无所不包;其四,人物对话往往用引号直接引出,所用文字亦为当代语言,君臣、臣臣、夫妻、父子间的对话等,描写详尽,哪怕只有一个“滚!”或者一个“嗯??”也要写出来。

不得不说,具有以上四个特点的人物传记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它们描写细腻,注重对人物背景的叙述,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它们细致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读者能很清楚

地看到一个人物的生命历程。然而回想起来,看这一类人物传记与看小说似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小说比这一类传记更具有可读性:因为小说的故事本身就是虚幻的,而构思这样的故事很需要作者的才思,作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尽可能地将故事虚构得怪诞离奇甚至超凡脱俗;至于历史人物传记,因其故事建立在对历史的叙述上,作者绝不能肆意虚构历史情节,在想象的空间上远不及小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它们的形式写得太接近小说,以至于读者没能很好地认清两者的区别,将虚幻和现实混淆,他们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其当成小说来读,很明显,这样的读法是不适用于传记文学的,其结果就是将传记文学摆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是历史书?还是小说?

说实在,在看《曹寅与康熙》之前,我就被它的副标题是吓住了,因为它的副标题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要知道“揭秘”这个词具有很大的隐私性,把它用于消遣或者八卦一类的书籍或许能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但把它用在一本史学专著——尤其是称为美国汉学界三杰之一的史景迁的专著标题中,这是不是太危险了?但翻开书来看,我不得不惊叹:史景迁可真是一位标题党。且不提书中罗列的诸如“包衣”、“八旗”、“氏族”这类专业名词,也不提“佐领”、“织造”、“銮仪卫”等层出不穷的清朝官职,单提书中列举的大批原汁原味的奏折就可以令许多当代史书编著者叹为观止。纵观全书,几乎不见一句用引号引出来的人物对话,涉及人物沟通的地方,皆用奏折代替,这突出体现在康熙皇帝与曹寅、李煦之间的密折往来。甚至到了书籍的后面部分,这类奏折成为文字的主体,其内容的变化隐约体现

了人物命运的转折。虽然奏折用的是古语,缺乏一定文言涵养的读者可能读得很累,并直接跳过,但我认为对于一个涉及中国历史人物的史学文本,文言古语的存在正是其严整性的重要体现。

史景迁在这本书的前言写到;“重要的是,当我们在历史记载中读到曹寅是一个包衣、一个织造、一个巡盐御史时,这意味着什么?”他说到做到,因为这本书的切入点,或者说线索,就是曹寅这个人物,书里每个章节的设置都是围绕着曹寅的生命历程展开;但作者仅仅将曹寅作为一个引子,在这个人物背后,潜藏着清朝皇帝康熙的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手段,及泱泱清王朝种种社会现象。这是史景迁为此书所选择的主旨和方向,为此,作者并不愿意花过多笔墨描写曹寅的家庭生活琐事、以及他与朋友的日常交际等等,即使有所提及,也必然与皇帝和王朝有所牵连。作者执意为我们展现康熙王朝的某些方面,言谈之及皆与政治有关,纵然引用了小说《红楼梦》,也是在“南巡”的背景下。再则,具体到每一个章节,除去最后两章,每章一般不以曹寅开头,而换之以清朝某种社会成分,譬如“八旗与包衣”“上等阶层”“两淮盐税”等等,这同样是作者为体现主旨而做出的安排。由此可见,虽然作者的切入点很小,但他的视野很大。史景迁眼光集中于时代,向我们阐明一个事实:这样的曹寅,不属于其他朝代,也不属于其他清朝皇帝,而是属于康熙王朝的,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某一类特殊的人——这一类人即使不是很出名,即使不是朝廷的中坚力量,却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的缩影。

史景迁在书的前言第一句就说到:“这不是一部传记。”我没有写

过传记,也没有做过专门的传记研究,因此不敢肯定这本书是不是传记。但正如前文所提,将历史人物传记写成小说或类似小说的不计其数。我认为,历史名人必有其主要行动,而一本好的传记就应该尽可能地将人物的主要历史面目展现出来,而不是千篇一律,全书读来竟不觉重点之所在。在这一方面,《曹寅与康熙》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因为它主要讨论的正是曹寅的包衣、密探身份——这是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上。与此相似,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等也是很好的例本。

两周以来,断断续续地终于将《曹寅与康熙》一书读完,虽然一开始读到那些杂七杂八的专业名词的时候颇感力不从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并因此而收获甚多。有些同学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读这类书没有什么用,作业只需到网上复制粘贴;对此,我也是一笑置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哪一类生活让你感到充实,那就不要顾虑太多。了解一个时代的不同面目,体会别样的编著体例,感受一个活生生的时代人物和认真的写作者,这本书确实做到了这些——对我而言,这就够了。


第二篇:曹寅与康熙


《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密》 读书报告

11级历史系 冯璐 学号:10320112202245

《曹寅和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密》一书是以曹寅在江南织造任上的生活为着眼点,描述和探究了清初统治者与江南富庶地区及该地区代表人物的互动关系,刻划出在风平浪静表象之后的种族矛盾和社会冲突。

本书作者:史景迁 (Jonathan D. Spence,乔纳森〃斯宾塞)。19xx年生于英国苏尔里,汉学家,美国历史学会主席。史景迁的中文名字蕴涵了很深的意义:“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史景迁的妻子金安平,19xx年生于台湾,12岁随家人移居美国,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景迁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xx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既遵循了西方汉学研究的传统——注重历史个案的考查,又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大多能深入浅出,且文笔流畅、叙事性强,视角敏锐、深邃、独特,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史景迁著有多部有关中国历史的著作,主要有《改变中国:

在中国的西方人,1620-1960》、《追寻现代中国》、《康熙与曹寅》、《“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康熙自画像》、《王氏之死》、《天安门:中国人及其革命》、《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胡若望的疑问》、《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毛泽东》、《皇帝与秀才》等。

同样将曹寅作为研究对象的还有方晓伟所著《曹寅评传年谱》一书。此书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联系曹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生平、家世、文学创作、交游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考证,尤其注重曹寅作为旗人在满汉交融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谱部分详列了曹寅及其交游的相关创作及档案记载,为读者了解曹寅其人提供了参考。

多数关于曹寅的文章都是由曹雪芹亦或是《红楼梦》引出的。似乎曹寅的价值仅仅是给曹雪芹创造了一个优越的童年,是曹雪芹能够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名著。例如:黄进德的《曹寅与两淮盐政》,就是在读过周汝昌先生所著《红楼梦新证》的有关章节后写成的。史景迁的《曹寅与康熙》则是主要针对曹寅这个人。虽说,书中也有一些地方引用了《红楼梦》的片段,但这些多是作为书中相关内容的佐证。史景迁用他的生花妙笔,将曹寅的个人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更是用此书证明了,曹寅的故事足以独立于《红楼》之外,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内容。

另一方面,本书并不是曹寅生活轨迹的简单罗列。在书中,

作者曾多次提到曹寅作为一个包衣、一个銮仪卫、一个织造,他如何如何;曹寅接到圣旨,他如何如何。曹寅做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上命、法令、官职要求他做什么。曹寅既是一个个体,又是一个无法独立于制度之外的个体。本书看似是在研究曹寅,实则是在研究他背后的制度、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乃至“潜规则”。

《曹寅与康熙》一书,共分七章。从曹家的兴起写到曹家的没落,重点是曹寅的一生。

第一章 内务府包括“八旗与包衣”、“曹家的兴起”和“任职内务府”三个部分。“八旗与包衣”中讲到了:包衣的起源、包衣与八旗的关系、包衣的职责等。这部分主要是一个背景知识的介绍。因为曹家是包衣,他们家的兴起与包衣身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曹家的兴起”主要是讲从曹寅曾祖父曹锡远在沈阳被俘,成为正白旗包衣开始,到曹寅父曹玺任职江宁织造期间,曹家的发家史。“任职内务府”主要介绍曹寅早期在内务府任銮仪卫、慎刑司郎中等职位。

这一章中主要参考《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红楼梦新证》、《八旗通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等书。

第二章 北京与苏州,诗歌与社交 包括“上等阶层”、“曹寅在北京”、“拳拳孝心”、“苏州社会”四个部分。主要是介绍曹寅在北京与苏州时,与当时的文人、学者、名流的一些交往。其中还特别提到,曹寅为纪念其父曹玺,特意请当时最主要的文人及

画家为曹玺作集——《楝亭集》,以示其一片拳拳孝心。

这一章中除主要参考上一章的参考书目外,还有《清代名人传》、《楝亭词钞》,当然更多的是引用曹寅与当时名流、文人的一些词、文材料。

第三章 织造曹寅 包括“织造一职”、“作为织造的曹寅”、“织造的额外收入”、“钞关”、“稳定米价”、“办皇差”六个部分。主要介绍曹寅作为织造的职责、收入,及他的其他职务,如:处理米价的平抑、购锅、检查糟运、督导文学事业、运送佛像给地方寺院、报告高官的行为举止以及收成情况等。

这一章中除前两张参考的资料,更多的是引用曹寅与其内兄李煦的奏折。第一手资料的引用,也使文章可信度大大提高。

第四章 南巡 包括“康熙六次南巡”、“耶稣教士和南巡”、“曹寅和南巡”、“《红楼梦》和南巡”、“曹寅和《全唐诗》”五个部分。主要介绍曹寅在南巡期间的一些活动,包括他的接驾,乃至在南巡期间接到刊刻《全唐诗》的旨意。

这一章比之前多了《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以及一些关于耶稣教会和耶稣教士的资料。

第五章 两淮盐务 包括“两淮盐税”、“两淮巡盐御史”、“两淮盐商”、“两淮巡盐御史曹寅”、“两淮巡盐御史李煦”五个部分。主要介绍曹寅与李煦与两淮盐务,以及二人与两淮盐商的交往。

这一章更多的参考《盐法通志》,及曹寅与李煦二人的奏折及其批复。

第六章 曹寅:康熙的密探 包括“曹寅的奏折”、“官员、谣言和盗贼”、“1711年的科场案和噶礼张伯行互参”三个部分。曹寅虽任职江宁织造,但他依然是包衣的身份。包衣,即家奴。曹寅作为上三旗中正白旗包衣,他是皇室的家奴。而它又颇得康熙的信任。所以,在江宁织造任上,他还还有另一重身份:康熙的密探。曹寅通过密折,向康熙报告江南的一些情况,包括官员言行、民风民情等。期间,他还在1711年的科场案和噶礼张伯行互参等事上,给皇帝“通风报信”。

这一章比之前多引用了《文献丛编》。

第七章 曹家的没落 包括“曹寅的病与死”、“曹寅之子曹颙”“曹寅的嗣子曹頫”、“曹家的没落”四个部分。主要介绍曹家自曹寅死后的逐步败落。

这一章较多的引用了曹氏三父子的奏折,以及皇帝的朱批谕旨。

在书的最后,附录中有关于当时江南原丝、新稻种、米价的相关情况,还有关于《红楼梦》的推测。

作者在书中曾提到过,历史上有关曹家的记载很少。而在作者所参考的资料中,除曹寅与李煦二人的奏折及其批复之外,多是史书中的蛛丝马迹。作者将这些收集整理并加以运用,拼凑出了曹寅的一生和曹家的兴衰。且作者引用的《八旗通志》、《钦定大清会典》、《江南通志》、《盐法通志》等书,都是当时所编,都是第一手的史料。可见,作者是一个治学严谨、心思缜密的史

学家。

曹寅出身正白旗包衣,可以说是皇室的奴仆。而他自少时起便供职于内务府,一度任銮仪卫,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接触到皇帝,或说是中央权力。再加上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这些都使他更加得到康熙的信任。在满人统治下,满汉关系急需调和。他是汉人包衣,可以再更容易的在满汉之间搭起桥梁,缓和关系。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这使康熙皇帝能够更放心的将关键职位交给他。当然,曹寅也是有极大才能的。不然曹氏一族也不可能长时间任职仅次于两江总督的江宁织造。自康熙二年(1663),曹玺为首任郎中。其子寅,孙颙、頫亦任此职,至雍正五年(1727)曹頫罢官止,前后六十余年,不由曹氏任职的时间,不过六年。史景迁选取曹寅这个人物,应也是看中了他身份的特殊性,借他与康熙,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

我认为,史景迁的《曹寅与康熙》基本达到了他的目标和要求。

受众多“清穿”小说的影响,我很喜欢清代的历史,尤其是清乾隆帝之前的历史。对清皇室人物关系比较感兴趣。平时,看小说,遇到感兴趣的人或是事,也会去百度一下。但,像至此这样,看一本相关著作还是第一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好,行文流畅,深入浅出。希望自己以后能多读读这方面的书。争取不止只是想看这个时代的小说。

更多相关推荐: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

小米模式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其商业营销中渗透的互联网思维也是值得大家深入学习和借鉴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喜与不喜都是希望来吐槽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1口碑传播是小米模式成功的关键书中提到...

参与感 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小米公司作为近几年互联网中崛起的一个传奇公司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他的商业营销模式尤其是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很是值得大家深入了解和学习在读完参与感这本书后自己总结了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毕竟参与是最重要的...

读后感参与感+产品

读参与感学习分享我是小米用户但我不是发烧友在客观的前提下我读了这本书结合之前的GCS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也有很多感触要和大家分享下面原谅我文案无能不能提纲挈领以宏观角度来分析读后感我打算按照书中章节一步一步来分享...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小米的营销策略是口碑营销那么为什么会选择口碑营销呢在我看来大概是其看到了当今消费观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功能所谓疗效宣传到社会权威专家教授宣传再到技术航天纳米量子精华宣传每...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 - 副本

小米《参与感》读后感——小米的成功之道是我们腾飞的向导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书中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

《参与感》读后感

读参与感有感都说参与感这本书是值得一读的我怀着好奇的心理开始了读参与感的旅途乍一看文章的序言里雷军说的话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让我似懂非懂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参与感这本书是雷军希望黎万强写一本关于...

《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

寻找未来的竞争优势-《平台战略》读后感5

寻求未来的竞争优势平台生态圈的竞争事实是再一次从顾客泛边效应定价策略平台定位和平台扩展四个角度阐述平台竞争方向我们更愿意将顺序调整为定位扩展定价策略泛边管理四个维度一解决核心定位的问题1好的定位需要逻辑一致平台...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

世界因你而不同读后感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题记李开复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通往奴役之路Chapter11真理的终结读后感简介1通往奴役之路作者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写于19xx年在那个时候哈耶克先生认为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有重蹈德国覆辙的危险由于一股崇尚社会主义之风正在这些国家到处...

恒大报读后感

第120期恒大报读后感20xx年9月26日我来到恒大集团合肥恒大城项目进入金碧物业成为一名普通的恒大员工今日拜读恒大报看到许主席的演讲词明白恒大如何一步步走向今天的康庄大道读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恒大的创业史饱含创...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分析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传统银行的互联网化分析一银行互联网化的必要性分析1互联网弱化信息不对称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金融产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和知识落差下的中介角色替代因此银行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正是由于资金需求供...

参与感读后感(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