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技巧

时间:2024.5.9

装修也疯狂

美女装修也疯狂

金色华年

国色

金碧辉煌

致青春

装修工之死

春暖花开

家.春秋

丫够能装的

金木水火土

文章的技巧

季羡林四要:

选材要“新”,忌俗气、雷同;

感情要“真”,勿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布局要“紧”,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

语言要“顺”,如行云流水、勿辞藻堆砌。

写文撰章要前呼后应、左右辅助。作文要像谱曲一般,应有一個主旋律,忌东拉西扯,言之无物。 季羡林讲作文

季羡林老先生对作文的见解集中在他的《季羡林说写作》一书中。

第一个重要观点是“文得学养”。他认为“想要写好文章,只能从多读多念中来”,所以他鼓励多读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提高艺术修养。他指出“谚语是精炼的话”,“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成语和典故、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潜心研究,要认真阅读,如《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篡》等;

【感受】文是用来载道的,作者要有深厚的学识,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达到“文质并茂”的境界。“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多思考,有知识基础和认识才能写出好文章。青少年最起码应背熟五十篇古文观止中的名篇。

第二个重要观点是“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没有新观点不要写作。新观点产生在对生活的思考中,也产生在报章杂志的间缝中。

【感受】写作不要总是拾人牙慧,没有新观点,文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第三个重要的观点是“写作要为大众服务”。年轻时总以为,如果能够就一个最小的问题,写出一部专著,而且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可以看懂,这就是真正的学问,现在以为这种观点是偏颇的。

【感受】文章是写给他人读的,不要板着面孔,要深入浅出。

当然,文章的形式也很重要。做文章,要像古代大家那样,“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字斟句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使文章有逻辑、有脉络,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文章结构方面,他尤其强调要重视开头和结尾。

第四个重要的观点是“不要相信‘写作秘诀’”,大凡作家,都没有什么写作秘诀。

【感受】若说写作有秘诀的话,就是多读,多写,多改。而这实际上不是秘诀,是众人皆知的道理。

季老先生谈写作素材积累:要注意积累素材,随手写下灵感。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边角料”。开会、乘车、外出等,皆可构思。

季老先生谈写作的形式:写作要讲究技巧、要精雕细琢。完全随心所欲的那种神来之笔往往不能有好的效果,虽然我们反对八股文风,但不同的文章还是要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对于前人的文章和一些古老的文体形式,季羡林也有不少经典之谈。古老的史诗、唐代的“竹枝词”、宋代的“东坡词”、民间的谚语、历史上的成语和典故??季老皆能信手拈来,收放自如,见解精当。季老认为“史诗具有永恒的魅力”。元刘曛《隐居通议》卷十八讲到: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季老先生谈文章的推敲:古代大家写文章,都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通篇用“也”字句。

【感受】这里涉及到到作文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要有好的内容,就要充分地占有并广泛地积累素材,其次要注意形式,包括技巧与结构、语言与文字。

季老先生谈散文:

在各种文体之中,季羡林老先生偏爱散文。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真”就是真实,“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不可取。如:《史记》中的《列传》是叙事中有悲愤之情;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都属散文中的上品。诵读佳作,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读《古文观止》时,真正打动人的抒情文章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归有光的《项脊轩记》等。

真情之外,散文创作也不可轻了形式。散文随笔,看似松松散散、随随便便,实际优秀散文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

建国以来,散文风格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灵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

古代散文大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古人写散文最重韵味。细读中国古代优秀散文,通篇灵气洋溢,清新俊逸,决不过干瘪,这就叫作“韵味”。一篇中往往有警句出现,此谓眼目。如骆宾王《为徐敬业计武曌

檄》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两句话。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散文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首先谈开头。如: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开头几句话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开头提纲挈领,如韩愈《原道》之“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开头有平缓的,如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之“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有的陡峭,如杜枚《阿房宫赋》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其次谈结尾。以诗为例。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杜甫《赠卫八处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阁。”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

处理好结尾。《醉翁亭记》结尾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以“也”字开篇,也以“也”字结尾。杜甫《赠卫八处士》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白居易《长恨歌》最后结尾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使人有余味无穷的意境。最后,还要有一个中心的旋律贯穿全篇。要像谱写交响乐一样来写散文。

散文的标准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散文的渊源,一脉相承,千年不衰。先秦的庄子和孟子,汉代的司马迁和贾谊,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和散文,唐初四杰,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归有光,公安派和竟陵派小品,最后是清代的桐城派的龚自珍等文章。季先生赏析道:惨淡经营的结构、铿锵悦耳的节奏,恢宏诡奇的想像,深邃精密的思想,灵动活泼的文体,石破天惊的比喻,丰盈充沛的真情,品味不尽的神韵。20世纪的中国散文,上承几千年的遗绪,含英咀华,吸萃扬芬,吞吐百家,熔铸古今是五四运动以来最成功的文体。

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

散文非常重要的选材问题:身边琐事。如:《陈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

记》、《别赋》、《三峡》、《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钴母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都为佳作上品。写散文写作前要细致观察,反复酝酿,然后再下笔。要细致观察一切人,观察一切事物,深入体会一切。

写散文首先要注意选词造句。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本来是形容词,这里却改为动词。一字之改,全句生动。再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为“推”字,太低沉,不响亮,一改为“敲”,全句立刻活了起来。再如“昨夜风雪里,前村数枝开”,把“数”字改为“一”字,“早”立刻就突出了出来。

像写诗一样写散文。更重要的是炼篇。关于炼篇,就是要在整篇的结构上着眼。炼篇的内容包括广泛。首先是开头。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文章开头难。好的开头有的起得突兀,如奇峰突起,出人意外。如岑参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开头两句是:“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再如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用“也”字结尾,这种句型一直贯穿到底。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还要煞费苦心,惨淡经营。全篇要一环扣一环,有一种内在的逻辑性。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文章还要培养独特的风格。《史记》的雄浑、六朝的秾艳、陶渊明、王维的朴素,徐、庾的华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无不各擅胜场。一篇文章最好不要使用一个风格。

季老所求的写作目标是:真情流露,淳朴自然。元刘曛《隐居通议》十八说:“经文所以不可及者,以其妙出自然,不由作为也。”所谓“作为”就是“做作”。

【感受】这是一堂散文鉴赏课,也是一堂散文写作指导课。季老先生用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授了许多散文创作的真谛。

钱穆论作文

中小学生都很害怕作文课。国学大师钱穆当年教写作文的方法很有趣,钱穆认为,作文就是说话,口中如何说,笔下就如何写。出口为言,下笔为文。他要求学生想说什么,如实写下即可,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时提问。一次,钱穆要求学生作作文,题目为《今天的午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钱穆挑选了一篇范文抄在黑板上。这篇作文的结尾这样写道:“今天的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有曲折,要有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咸了些。”

【感受】这堂课深入浅出,讲了作文的口惟心诵,叙事有波澜,结尾令人回味无穷。

刘文典论作文

一次在课堂上学生问刘文典:“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刘文典回答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众学生不解,他加以解释说:“观”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

【感受】大师风范,言语诙谐,只了了五字,作文三昧,囊括其中。“源于生活、文以载道、行之有文”不正是作文教学中孜孜追求的吗?

将儿童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 在当下很多小学写作指导课上,教师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文体的写作技法学习和运用上,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引入范文、例文,由文悟法,引文渗法,以求儿童在写作中得法,以期儿童获得恒久的写作智慧,可是常常事与愿违,儿童从来就不具有驾驭技法的能力,常常在技法面前放弃个性,陷入一个没有期待的套路中,从而丧失原本对写作的热情。“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如果说要为学生今后打下一些基础的话,那么使其产生并维持写作的兴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因此,笔者以为,真正的儿童写作,应当将儿童的写作兴趣放在首位,在写作教学的起始阶段(小学阶段),写作动力应当先于写作智慧。

有深度的情感体验

“所有的孩子都是言语天才。言语生命动力学写作教学,是立足于顺应人的言语才情、开发人的言语潜能、唤醒人的言语觉悟的教学。”(潘新和《让言语天才成为真天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年第5期)促进儿童写作动力形成的教学,首先是一种情感唤醒:唤醒儿童的生活积累,唤醒儿童的感官参与,唤醒儿童的内在需求,唤醒儿童言语交往的欲望。当儿童言语心灵觉悟了,复苏了,写作就会成为一种应然而生的生活。其次是一种情境体验。适合儿童写作的课堂,应该构筑适合儿童心理文化的场景。可以是童话场景,教学转换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进入一个想象、诗意的开阔境界;可以是游戏场景,突破教学的固定程式,让儿童以自由的心态融入其中;可以是活动场景,舒展儿童的四肢和感官,让儿童以实践者、探究者的角色进入教学场域中。当儿童以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考投身写作教学中来,写作过程中的真情就会自然涌动。

有真实的言语需要

儿童写作应是儿童发自肺腑的需要,而激发这种需要却有三个方面的前提:其一,让自己成为言语主体,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故事,没有篇幅的限制,没有文体的局碍;其二,有明确的言语对象,要明确想告诉读者怎样的言语信息,写作的过程就是向读者倾诉、介绍、说明、讲解、争辩的过程;其三,有具体的读者,写作的目的首先不是给老师读,也不是给老师改,而是让自己的心灵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交往,习作只有在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才能成为“作品”,才能为儿童下一次写作蓄积动力。

“体验”让儿童写作过程充满情趣,“需要”让儿童写作过程富有理趣,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适合儿童的写作状态,形成了儿童写作动力性机制。

(摘自吴勇《儿童写作论》第19~20页,语文出版社20xx年版,个别文字有改动。)

小学作文教学:口述日记与图画日记 日记教学是习作教学的基础,从低年级起抓好日记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在低年级日记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其中口述日记和图画日记的方法效果较好。

口述日记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作文无非就是说话,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低年级学生刚入学,识字量小,会写的字更是寥寥无几,不适于动笔,所以我把“说”作为低年级日记教学的第一步。

初入学的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他们也想把这种感受与人分享。我引导家长耐心地听孩子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并如实记录下来,然后署上孩子和家长的名字,并把孩子的口述日记读给他听,告诉他这是你“写”的日记,是一篇了不起的“大作”,让孩子体验这种成功的感受,并且明白——写日记原来这么简单!

口述日记,别看孩子只是动了动嘴,其实,这首先是他们在思考:“我”都经历了或看到、听到了什么。其次是他们在选择:这些事中哪些是“我”最喜欢的、讨厌的、感受深刻的。然后是表达,而在这一过程中,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口述日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让他们有了朦胧的、浅层次的取材意识,这为以后习作教学奠定了基础。

图画日记

由教师和家长扶助一路走来,学生逐渐掌握了日记要“写什么”,让学生独立写日记却是从“画一画”开始的。

“画一画”的想法源于课本插图。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方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图意,鼓励他们想象创编故事,学生兴趣盎然。

我又引导学生读绘本,从《猜猜我有多爱你》到《逃家小兔》,从《我爸爸》《我妈妈》到《爷爷一定有办法》,从《爱心树》到《阁楼上的光》??这些以图为主的绘本给了孩子们极大的启发。这时我要求他们用图画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把自己感兴趣的、难忘的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马上尽情投入,画出了许多作品:帽子被风吹走、心爱的小鱼死了、收到生日礼物后的惊喜??一幅幅稚嫩但又生动活泼的图画就是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个个神奇的世界。我把这些图画展示出来,引来同学们的猜测,最后请出“作者”给大家讲述。无论是绘图,还是同学们的猜测、“作者”的讲解,都是思维加工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吸收、内化及表达的能力。

当学生能独立绘图和讲解时,我又提出了要求:“能不能给图画配上一两句文字,让大家一看便懂,一读便知?”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把图意说明白即可。他们从一句、两句开始,逐渐能写出几个连贯的句子,习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林娟

写作教学:从看图学文到看图作文

课文中的插图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首先是引导学生看图学文,在图文对比中将视觉语言与文本语言融合,从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培养感悟能力。然后,在看图学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画,把视觉语言与创造性表达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例如《燕子》一课,借燕子表达了对盎然春天的赞美之情。其中的插图十分优美:吐丝的垂柳,盛开的桃花,如镜的小河衬托了飞翔、戏水的燕子,表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插图内容与文本内容配合巧妙,相得益彰。

我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将图和文对照阅读,兴趣很高,而且对课文语言理解得更深刻。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启发他们多层次、多视角地观察文中插图,然后让他们以垂柳、小河等为主体来描写和赞美春天。学生们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作文课,从确定题目到草拟成文,进行得很顺利,一篇篇作文充满意趣、童真,就连平时不爱作文的学生也表现出了比较好的成绩。

一位学生写道:“春天,万物苏醒,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儿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了??远处,一座座青山。山上长满了树,远望去,像一片片绿地。近处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的,像S形,也像一条长蛇游向远方。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一点儿波纹也没有。河里的水清澈透明,连水底的小鱼小草都看得一清二楚??”这篇作文以小河为主体,写小河的形状、水面、水底及倒影,然后写两岸和上空的景物,灵活运用了《燕子》中的词句并有所创新。还有的学生以盛开的桃花为主体,再写小河及对岸的垂柳。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部分学生还引用了“碧玉妆成一树高”等诗句;而且,90%的学生仅用了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草稿。

细细反思,这种充分利用插图的教学方法意义深远且实用。由插图及文本,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阅读积累得到丰富,增强了学习的快乐感,无形中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感。作文过程中,从课文的语言定式到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有效培养了创造能力。总之,这是一种集阅读积累、视图观察、语言创造、个性发展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陈维道

如何教小学作文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不同的人对作文有不同的理解。作家说:什么叫小学作文?用我手,写我心。家长说: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教育研究者说:小学生作文就是让小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益的事,围绕一个中心,按一个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我们老师说:小学生作文就是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也是小学生学会做人的一种途径。

作文要不要教?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北京参加一个会,正好碰到叶圣陶先生的大公子叶至善,我就向他请教:“您小的时候您父亲怎么教您作文?”他用浓重的苏州话说:“不教的。”我感到疑惑:叶圣陶先生是个作家,是个小学教员,是个编辑,是个儿童工作者,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他见我疑惑,说:“贾老师,你是教小学语文的,你看,我的父亲这样做,到底算教还是不教?”原来他小的时候,父亲从来没有叫他们写什么作文或不写什么作文。只是让他们做两件事:第一件,他书柜里的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读什么书,随便;第二件,每天要写一点,写什么,随便。写好以后,叶圣陶先生也不批不改,就是吃了晚饭乘凉的时候叫三个小孩一个一个地把自己写的读给他听。他也不说写得好不好,他只说两个:懂了和不懂。不懂怎么办?去改。改了以后再读给他听,直到他懂了。叶至善说:“我就是在父亲的懂与不懂中学会作文 的。”

叶圣陶先生教孩子作文给我们这样三点启示:第一,一定要阅读,大量地阅读。现在我们的小孩读书太少,老师要指导他们,引导他们去读书。现在的电视、电脑非常发达,我们要跟它们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书本里面寻找快乐。第二,每天要写。写多写少不要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第三,多改。写了一定要读,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家长听,读给同伴听。

叶圣陶教孩子总是个案,我们不能照搬,我们没有叶圣陶先生那种修养、学识,懂了、不懂、错在哪里,他明白的,我们可能做不到,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是这么做的:由扶到放,由简单到复杂。第一步,抄写。抄一个句子,或抄一段话,要工工整整,清清楚楚,句读分明。第二步,听写。老师读一句,学生听一句,然后写一句。听写什么?学生写的句子也可以。如果听写能力强,可以读得快一点,可以听写一段话。第三步,视写。就是给学生一篇短文,一百来个字,学生看5分钟,然后把它写下来。写了以后读,读了以后誊,誊了以后老师改,改了以后再评价。第四步,改写、续写、仿写、扩写。后面接着的就是让他们自由创作,自由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出的题目不要窄,要宽。“我真高兴”“谁哭了”“某某表扬谁”,这些题目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写。学生自由写,越写越高兴。写了以后收起来,把好的文章告诉大家,大家向他学习。

最后要说的,是作文的批改。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老师心态浮躁。我检查老师批改的作文本,发现基本分四步:第一步打个钩;第二步写个“阅”;第三写几个评语,字迹潦草,内容空洞,缺乏描写;最后写个日期。学生看了怎么会高兴呢?我小的时候是不喜欢语文的,什么让我喜欢语文?就是看到老师的作文批改。我记得我的老师姓欧阳,一个老太太。她给我们的作文批得很仔细,用红的毛笔写的。她的红字比我们的黑字写得多。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老师批改的作文,更喜欢老师读我的作文,读了两次,把我的精神读出来,于是就喜欢了。

老师批改作文分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分总批和眉批。字啊,词啊,标点啊,一两个字说一下,用眉批。总批要至少写五六十个字,但是老师现在就是五六个字。改,要改四个地方:错的要改,多的要删,少的要补,颠倒的要换。

叶圣陶先生写过一本书,薄薄的,就二十几页,叫《评改两篇作文》。评改的两篇作文都是报纸上的,叶圣陶先生逐字逐句地改,改得真有道理。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基本功,去学人家,自己去实践。

来源:《语文建设》20xx年第7—8期 作者:贾志敏

让孩子写真情实感

读了作家秦文君的短文《我的同学辛小丽》,感慨颇深。作者记录了写作的两种做法的两种不同结果。一个是辛小丽式:作文语言华美,考试分数越来越高,窍门是小丽有本笔记本,记了许多美妙的文句,都是从各种书籍中抄录下来的,每次写作她都从中找出若干消化在自己的作文中。一个是“我”的方式:“我”在本子上记录自己的发现,“我”的作文分数忽高忽低。许多年过后,“我”仍不停地记笔记,记下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想要倾诉的故事,后来,这些故事变成铅字,“我”成了作家。辛小丽呢,仍爱抄抄写写,近期还抄录了不少“我”发表的文章??

前几天,一个孩子在QQ上问我:“阿姨,作文怎么这么难写呢?”“为什么说作文难?”“妈妈给买了本好词好句的书,让我作文时候用上,可我怎么也用不上??”这是一个爱动脑筋

的孩子,我告诉他:“先别死记硬背好词好句了,你读读秦文君的《女孩船》中的这篇文章。从中学学应该怎么写作文??”

现在,有个别老师、家长让孩子们分类积累好词好句。殊不知,读书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兴头上,哪里能去细细分辨这句是写动物那句是写植物,这句是心理描写那句是语言描写?如果这么做,还怎么去细细体会文章?况且有些作品都是各种描写融合在一起的,分类工作烦琐劳神。

也听到一些家长互相交流作文秘籍,让孩子背诵各类作文宝典,考场上改头换面。我感觉这是家长的失误,越认真的家长,越误导孩子。这样作文如同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而忘记了自己内心想说的话,长此以往,孩子的创造力将被抹杀,怎么还会对作文感兴趣呢?

一个朋友曾向我抱怨,六年级的儿子懒惰得很,周记应付了事,只写了两百字。他朝孩子发了一大通火,又做了思想工作。第二天,孩子早早起床,背诵默写了一篇《中学生作文选》上的作文,600字。我提醒朋友:“为什么要让孩子默写作文选上的文章?让孩子写一下昨晚你发火这件事情不是很好吗?题目可以是《老爸发火》。”朋友恍然大悟。

金圣叹说过:“看来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作得来,也是嚼蜡。”所以,家长、老师,应引导孩子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孩子才会文如泉涌,慢慢爱上作文。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梁宏伟

提倡“生命作文”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读到关于她批改作文的一段文字。在海南大学执教的她写道:在前三次作业中,大多数的开头都是“椰风蓝天”“海浪涛声”,一大段铺垫,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篇幅的抒情辞藻,然后才进入正文,开头和正文没有丝毫关联。她恳求学生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感觉”就好。但她懊丧地发现,十二年的语文教育,弄得孩子们丧失了“原本感觉”!她指出,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源于“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们储备了太多“万用的”好词好句,而她为自己设定的使命是——“消灭毫无意义的好词好句”。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没有在王小妮的无情挞伐面前为自己找理由,我觉得我不应该为自己找理由。

初为人师的时候,我曾经多么迷恋好词好句!一旦在学生的作文簿上读到好词好句,立刻慷慨地用朱笔画出激赏的波浪;还要不辞辛苦地将散落在一本本书中的好词好句汇集起来,印成篇子,供学生们记诵,巴望着他们能在下次作文中得心应手地将这些好词好句引用进去,为作文增色,为试卷加分。

我对“毫无意义的好词好句”的厌与恨,大概始于三年前。有一次,我让几个语文老师找了一些平素作文不错的学生为一篇杂文写读后感,她们(那次找的都是女生)无一例外地使用了香艳、花哨的语句;思想重度贫乏,却毫不胆怯地频频胡乱引用仓央嘉措、纳兰容若的诗句。我问那些“伯乐”:你们就管这个叫“文采”吗?

我至少在十篇作文中读到过同一个比喻:“天空那纯粹的蓝,像是不经意间,随手打翻了蓝色的墨水瓶。”我十分纳闷,这么个寻常的比喻,为什么会被这么多孩子不约而同地热恋着呢?我决定到网上去搜索。很快,结果就出来了,原来,这句话的版权所有者是郭敬明!

造出那好词好句的人,在写作的那一刻是动用了真感情的;引用这好词好句的人,在引用的那一刻又动了几分感情呢?对好词好句上瘾的人,往往不愿意去细究一个事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一味对肤浅的光亮着迷,就不晓得追慕思想的光辉。另外,热衷于“移植”别人的东西,本身就是懒惰的表现。据说,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不管写什么文章都酷爱引经据典,似乎不引用就难显渊博。在此我热切呼吁:评阅高考作文的老师们,请不要给那些患了“引用病”的考生太多的青眼,请对那些“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考生高看一眼吧!

港台的国文教师嘲笑大陆的学生作文太过“文艺腔”。在我看来,这是客气的批评。思想性的缺失,是大陆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这和我们国家缺少对中学生的哲学教育不无关系。在法国,哲学是高中生的必修课和会考的第一门科目,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哲学会考是法国青年的‘成人礼’。”法国高中生的哲学会考题目是那样“可怕”:“我们是否有责任寻求真理?”“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加自由?”“自由是否意味着不遇到障碍?”??我想,思考过这些沉重问题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大概只能是“一不留神就滑向深刻”了吧?

我们的学生,的确没有学会冷静地审视一个事物,朴素地记述一个事物,他们动不动就要犯“浮华病”,而他们的病根,恰是在老师那里啊!如果老师的阅读兴奋点仅仅停留在好词好句上,如果老师不将思想性视为一篇文章不可或缺的魂,那么,我们的学生自然就做定了好词好句的奴仆,在华而不实的文字泡沫中载沉载浮。

我提倡“生命作文”。我所谓的“生命作文”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写真正触动了自我生命的作文(触动生命)。第二,写真正附丽了自我生命的作文(附丽生命)。第三,写真正提升自我生命的作文(提升生命)。学着王小妮的样子,鼓励孩子写一写生命的“原本感觉”吧!不要让仓央嘉措劫持了孩子的心跳,不要让纳兰容若操控着孩子的呼吸,让孩子直白地说出属于自己的语言吧!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张丽钧

把作文融于阅读之中

有些老师认为,阅读课就是阅读课,作文课就是作文课,上阅读分析课时,就只进行阅读分析,没有想到要穿插一些作文方面的内容。而作文课课时严重不足,一般两周才有一节,因此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往往搜肠刮肚,仍无从下手。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穿插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去,在阅读分析时适当进行写作上的拓展,让二者巧妙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能慢慢体会到写作的奥妙,掌握写作的规律,进而学会写作。

在教学《赫尔墨斯与雕像者》的时候,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我有意进行作文方面的拓展训练,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赫尔墨斯进行神态描写,把他听了雕像者的话之后的尴尬神态和内心感受补充出来。这种练笔属于续写的形式,又是片段描写,顺着文章的思路而写,不是很难,所以学生很喜欢,完成得也较好。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赫尔墨斯听了雕像者的话,呆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瞪得大大的,羞红的脸像胡萝卜一般。他结结巴巴地问道:‘你??没有??搞??错??错??吧?’雕像者生气地说:‘难道你想让他值一个银元?’赫尔墨斯无话可说,他拖着沉重的步子,踉踉跄跄地往外挪,头也不回地走了。”

课文《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看法,结果很多同学都认为文中的猎人太残忍,正是他们的猎捕才导致半数斑羚的死亡。顺着大家的思路,我让大家谈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对待动物的行为是错误的、残忍的,应该怎样加以改正。同学们各抒己见,指出了捕杀青蛙,使用电动捕鱼器将大小鱼儿全部电死,用气枪打鸟,宾馆中大盘的鸡、鸭、鱼、肉被当成垃圾倒掉等现象。大家越谈越激动,越谈越气愤,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和厌恶情绪。我趁热打铁,对他们的善良本质和对动物的同情予以肯定,并要求他们用作文的形式对这些现象进行批判,帮助人们认识错误,教育人们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由于有课堂的铺垫,学生写起来一点都不困难。第二天上交的作文,只看题目就知道他们完成得很好,思维较活跃,写法灵活,达到了作文训练的要求,如《放下你的屠刀》《小孩,请不要掏鸟窝》《请放小鱼一条生路》《青蛙,我为你哭泣》《但愿斑羚不再飞渡》《<斑羚飞渡>,以残忍为美》《假如有一天,天空不再有飞鸟》。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方发贵 黄素琼

课堂是作文教学的重要阵地

毋庸讳言,当下许多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作文课被阅读课或习题课取代;作文课流程简化为作前简单指导,然后学生作文并誊写;作文课从命题到备课再到指导,随意性很大;以课外练笔代替课堂指导;认为作文不是指导出来的,是写出来的,因而大大削弱作文指导的功能。这些,造成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无为现象”。

我们仔细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版与20xx年版,发现它在写作教学的原则、内容与方式方面要求较为具体明确,而对作文课堂教学缺少必要的规范与指导,这是上述“无为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其实,中小学的写作是有要求的、有知识的,更是有经验的,教师既要给学生讲清楚,又要指导学生规范训练,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课堂。凡是以课外多写为名义而弱化课内指导的做法都是偏颇的。

所以,对于中小学作文教学而言,课堂依然是重要阵地,课堂必须着力。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四课时训程”,作为落实与强化作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四课时训程”是指每次以一个题目进行作文训练时,基本上以四课时为一个单元,完整地进行指导、起草、修改、再写、誊写、批改、讲评、收存等环节。每周两课时,两周四课时为一个训程。每学期按照作文训练序列做5~7个训程。

那么,“四课时训程”如何实施呢?

前一周两课时连排。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营造作文氛围,师生作前互动,学生独立作文。第二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学生继续作文,学生自我朗读修改,学生一誊作文,完成自我评价。

教师在前一周后,要充分阅读学生的作文,记录体现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缺点的素材,以备后一周评讲时用,但不一定在学生作文上进行评阅。

后一周两课时连排。第一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学生互改作文,交流互改体会,教师评讲作文。第二课时的主要环节是:学生二誊作文,师生交流感言,收存学生作文。

为了配合“四课时训程”,我专门改造了传统作文本,制作了与“四课时训程”配套的作文纸:每张为八开正反面四页。大致有如下一些内容——封面:姓名、班级、训练时间、作文题目。第一页:训练要求、作文草稿纸、作文自我评价表。第二页:作文草稿纸、同学评语。第三页:作文誊写纸、学生作文感言、教师批语寄语。

“四课时训程”能够把课内作文指导与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做足每一次课内作文的功夫,避免敷衍与简单,变以往挖坑式的课堂指导与训练为挖井式,让每一次作文训练到位高效,真正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训练一篇,收获一片,以课堂作文训练去辐射影响课外作文。“四课时训程”还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作文的完整过程,让每位学生清晰地行走在起草、修改、再写、誊写、批改、收存等写作过程中,切实避免以往“只有写,没有改”,或“只写一次,不写二次”,或“写了即丢,没有收存”等现象,而把作文与修改、自改与互改、一次写与多次写、写作与收存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写作过程的体验集成,从而获得写作的完整经历。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刘恩樵

教师指导要与学生写作实践结合进行

学生作文,需要教师的指导,这是无疑的。然而,指导什么、什么时候指导、怎样指导,这才是作文教学取得实效甚至高效的关键。

常见的情况是,作文课上,教师命题之后,马上就进行写作指导,指导周到细致,似乎学生作文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教师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讲到了。然而,经过这样的“指导”,不少学生还是一脸茫然,咬着笔杆无从下手;即使部分学生在两个课时之内完成了作文,也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更不用说有什么创新了。

学生作文之前,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积累,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见到作文题目之后,立即与自己的生活体验沟通起来,产生一种强烈的写作冲动。笔者把这一个环节称之为“点拨”。这是作文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用一小段富于形象性、情趣性、诱导性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一定的生活情境,“点”出灵感之火,“拨”开思维之窗。点拨语的设计要因时、因人、因地、因题而异。笔者常用的点拨语有煽情型、激趣型、解题型、示例型、启智型、设疑型、沟通型,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它们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点拨之后,学生立即投入写作。先写完的学生,交上本子,对自己刚才的写作过程进行反思。诸如审题是否准确、取材是否新鲜、立意是否独特、构思是否有特色、表达是否顺畅而有个性,等等。也可以将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记下来,等下一个环节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全体学生写完之后,进入“交流”环节。这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作文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讨论,畅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失败的教训,让大家汲取;写作的困惑,请大家解答。教师要相机引导,将本次作文涉及的基本写作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讨论和写作实际,引导大家去感悟、体会,以实现本次写作的主要目标。因为有了切身的写作实践,这时候教师的写作指导,对学生就有了切实的教益。

接下来要评析作文。教师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作者的朗读、同学们的评论、教师的指导,进一步归纳写作技巧与方法,揭示写作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以写作能力为中心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与心理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作文课结束之前,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本次写作学习的积极成果,引导他们在学习写作知识、把握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努力去“创建”写作知识,让他们感受、体验到发现的乐趣,由写作的“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前进,最终进入自主写作的境界。

实践告诉我们,作文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只有结合学生的写作实践有机进行,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得以提高。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王寿山

修改文章如同治病救人

(贾老师)特殊的礼物

“贾老师教作文”是一个品牌。“能听贾老师的课是一种幸福。”许多听过贾老师的课的家长都这么说。

他上课语言风趣,内容生动,课堂上常常笑声一片,我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更吸引我们的是,每一节课上,他都会表扬一个表现最突出的同学,还会奖励他一件珍贵的礼物:有他亲笔签名的书籍、鲜红的大苹果、精美的笔记本??我们都想得到它。①

周日早上,我(又一次)去上(了大名鼎鼎的)贾老师的作文课。老师走(了进来,)进教室,他一手拿着(他那黑色的手)提包,一手(拿着)拎了个(绿色的环保)袋子。大家看了(都很)好生奇怪,不知道(袋子里会是什么宝物)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贾老师走上讲台(认真)神秘地说:“今天我又带了一个礼物给你们中间的一位,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想!”

贾老师慢慢地把东西拿出来。啊?是一团报纸,老师您别开玩笑了。我想。又一想,不对呀!贾老师怎么会开玩笑呢?只见他把报纸(一)层层(地撕)剥开(了),啊!是一只金灿灿的老黄牛(展现在大家面前。)饰品!

大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牛!”

“你们知道牛有什么特点吗?”贾老师举着金牛问大家。

(不一会儿,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我知道!我知道!”

贾老师叫了一位同学,那)一位同学说:“牛很忠厚老实!”

“牛的尾巴可以驱赶(虫)蝇子。”我的同桌说。

“牛能吃苦耐劳。”

贾老师总结道:“牛吃(得)的是(最差的)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可)牛还能为人们耕地,即使死了,(你还能吃)它的肉,还提供给人类食用,可以说,牛的一生都在(为人做事)为人类做贡献。”

贾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他(在)景德镇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因为)这位朋友觉得贾老师就(是)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奉献)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教育(着我们)孩子,(使我们)天天向上。

这头金牛贾老师已经珍藏了20多年。贾老师要把金牛送给学生,是希望我们也要(做)发扬老黄牛精神,要对自己抱有信心,(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地)学习。②

(虽然,我没有拿到礼物,但我也一定要做一头老黄牛,为大家服务,做事认认真真,勤勤恳恳。)③

接着,开始上课了。老师讲得特别精神,我们听得格外专注。教室里寂静无声。

我想,也许大家都向往着得到那只金灿灿的桌上饰品——老黄牛吧。

点评:

①叙事需要铺垫,或者称交代。讲清楚了,别人就会看明白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开头要简明扼要,要吸引人眼球,还要先声夺人。

②原文冗长,拖沓,节外生枝,不紧凑。把多余的话删去,留住需要的话。

③结尾很重要。原文的结尾乏味无力,叫人提不起神儿来。口号式的、检讨式的结尾都不是好的结尾。改成这样的结尾是否好些了?

贾老师的话:

修改文章就像为人治病一般,病人很痛苦,医生要“治病救人”。因此,医生一定要细致、耐心,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

这篇习作很有“改头”——学生会犯的毛病,在这篇文章里都集中显现出来了:

“不作交代,直来直去,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殊不知,作文源于生活,但是,生活不是作文。要想好了再写,不能“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主要的还是次要的,凡是看到的都要写进去。”于是,文章杂乱无章,颠三倒四,叫人缺乏读下去的耐心;

“结尾就是做检讨,就是喊口号,敷衍了事,草草结束。好像作文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似的。”须知,好的结尾会耐人寻味,会给人启迪,甚至会叫人玩味多时,咀嚼终生。

总之,小学里的作文没有多深学问,唯有需要一种认真态度——学生认真写,教师认真改。“教书,更要教人!”

把小学作文说得神乎玄乎,天花乱坠,恰恰不在“认真”上下功夫。要么故弄玄虚,避重就轻;要么不懂装懂,在坑蒙拐骗。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佚名

材料作文立意要找到最佳切入点 材料作文题往往由一则或多则材料组成,引发学生思考。当然,材料作文题中提到的故事也可以作为作文的论据。用作论据时,材料便可以通过自圆其说的方式达成多角度运用的效果,可以用来写很多话题。当材料作为材料作文题的组成部分出现的时候,学生要“自主立意”,此时学生应该努力找到材料的最佳切入点。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佳切入点呢?我认为得具备两点意识。

首先是要有发现矛盾的意识。材料中,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观念、同一对象不同时空下的情况等会存在各种矛盾,所以一则材料中,可能包含多组矛盾,每一组矛盾都是议论的生发点,这就使得材料有了多角度议论的契机,但是最重要的矛盾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组,要想抓住这个矛盾得先把握住事件的主要对象,如此才能确定最佳立意。

其次是要有找到原因的意识。材料中每一组矛盾的产生或解决都是有原因的,找到了多组矛盾,就可以思考得出多个有针对性的原因,那么材料就有了多角度议论的可能。但是,给材料作文题中的材料是用来提取最佳切入点的,关键矛盾往往只有一二组,那么产生或解决矛盾的原因也就很有限了。原因中涉及的关键词、关键信息就是这类作文题下的最佳切入点、核心立意。

具备了这两点意识,我们会发现:要想多角度运用材料,就可能不是谈材料的主要意图,而要重视多角度运用时的合理性。这样一来,我们便应努力地自圆其说,使自己得出的观点与材料配合得丝丝入扣。

例如: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2)驯虎人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这两则材料之间是对比的关系。从抓关键矛盾的角度去设置主题,我们应先对两则材料分别作出思考,然后寻找两个事件所显示的矛盾交叉点。第一则材料中的关键矛盾应该是“千斤重的大象明明很强大与细小的铁链能拴住大象之间的矛盾”。由此寻找原因,可生发出对“固有习惯的约束力”的思考。第二则材料中的关键矛盾应该是“老虎从小吃素与某日吃人之间的矛盾”。由此寻找原因,可生发出“突发事件可以改变习性”的思考。两则材料的交叉点仍然是“习惯”。只不过,有了这两则材料的引导,我们就已经具备了话题“习惯”下的更小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本身包含了两个分论点。可作议论如下: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老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作为一个作文题的组成部分,不注重抓材料中的关键矛盾,便可能去谈“强大与弱小”“生存与毁灭”“约束与放纵”“错误”等话题,得分自然又会逊人一筹。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夏云陶

作文批改应注重师生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师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写作,最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的做法是:每次学生作文之后,并不急于修改评价,而是先放手让学生互改作文,让他们真正互动起来,互相鼓励,互相激发情趣,进而乐于写作,大幅度提高作文水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动员: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收效甚微,从现状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可能性。通过动员,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分组:为了确保实效,每个班都分成六至七个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分组时或者遵循学生自愿结合的原则,或者老师根据小组成员水平的高低,合理安排。

尺度:每次批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价作文的一般要求,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每次批改时,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两点即可。

互改:一是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批改作文,要求做到:改正错别字、标点符号,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二是再由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几篇作文,对习作者及初评者提出或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把握不准的作文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学情,积累材料,为下一步指导做必要准备。

互评:互评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二是组与组间交流(班级内交流)。也许,他们的评语不像教师的点评那么精彩,但却是他们的真实感受。因为是同龄人,他们更能理解彼此在写些什么,评价也会比较有针对性。每次作文互评活动,是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评同学的文章,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在评改过程中,应该以鼓励为主,表扬为主,千万不能求全责备,千万不能让学生害怕写作。任何课程,学生一旦害怕了,教学就会很困难——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张小永 高考作文的主流方向:“限制与开放”的平衡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3-09-24 10:43 共13人浏览

综合分析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在争取让所有考生有话说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考生个人思维能力的考查。也就是说,尽量不把考生束缚在作文题中,留有开放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去年众多高考作文中以材料作文居多,题目所给的材料指向范围是一定的,可以说是对考生的一种限制。但解读材料,就是对考生主题思辨能力的考验,是作文开放性所在。那我们如何把握高考作文的限制和开放呢?

分析20xx年的作文题可以发现,所给的材料几乎都是由非常普通且生活化的人、事提炼出的片段。因此,“人”可以是我们破题的主要方向,“事”可以是我们破题的辅助手段。以全国课标卷为例,材料讲述的是刷漆的船工在为船主刷漆的同时,发现并补上了船的漏洞,因而救了船主的孩子,船主深深感激这位船工。这里的人主要是船工和船主,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而后,深层次的解读,从船工的角度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层含义:第一,勿以善小而不为;第二,自己肩负的职业或者道德责任;第三,关注细节的力量或意义。从船主的角度看:第一,要会感恩;第二,“熟视无睹”带来的后果;第三,要学会珍惜且发现我们身边的“船工”,这点

可以挖掘得很深,我们可以从刷漆的船工上升到形而上意义的“船工”。另一方面,从事的角度看:船在自我生命历程中会不断老化,因而需要不断地补“漏洞”,人亦如此。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较多的内涵,而这些内涵正是写作时需要进一步确定的行文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然而,对材料内涵的挖掘是有层次的,并非所有人都能从中挖得很深。也正因为如此,作文题才有开放空间,才能为写作功力扎实、思辨能力强的考生提供尽情发挥的舞台。

高考作文,一方面需要限制,因为没有限制就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方法评判。笔者认为,写作的高度就是随时能写,随事能写,即写有思,即写能真。而这样的能力,就是在一定的限制指向下不断练习得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开放,因为没有开放就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就没有内容,更何况真情和思想。

20xx年高考作文能够在限制和开放的平衡中做得比较好的还有很多,如浙江卷、福建卷、北京卷等。虽然有些卷子在开放方面略有不足,但是我们可以肯定,限制和开放达到某种平衡,是今后高考作文的主流方向。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罗王军 补题: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环节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3-09-24 10:42 共11人浏览

半命题作文也叫“补题作文”,即命题时省去一部分,变成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考生补充完整,然后再按照全命题作文的要求进行写作。该类型作文限制性和灵活性兼具,因此一直在中考作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补题就成了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环节,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颇具奥妙。补题的优劣,决定了作文品位的高低。根据最近几年半命题作文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追求诗意化、陌生化、哲理化效应,从而使文章达到先声夺人、彰显魅力的效果。

追求诗意化效应。诗意盎然的作文题目,可以为写作提供挥洒诗情画意的广阔空间,也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面对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引用等修辞手法,补出诗意浓郁的题目。比如20xx年福建厦门市中考作文题《 地图》或《地图 》,一考生在“地图”一词前补填的词语是“幸福”,从而组成了一个诗意浓浓、暖意融融的题目。文章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写了家、公交车、校园三个地方让人感到“幸福”的三个细节,将自己的行踪比作了“幸福地图”,可谓别具匠心,富有生活情趣。感人的细节配以诗意化的标题,给阅卷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追求陌生化效应。半命题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宽广的选材空间,有利于学生选择生活气息浓郁、体悟深刻的题材,但是每年中考总有考生因补题雷同而使题材“撞车”,以致作文分数不高。为了避免进入这样的补题误区,我们可以按照两个步骤去做:一是细读提示语,搜索有效信息,从而给选材定向;二是跳出提示语,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素材,使补题内容陌生化,从而给阅卷者耳目一新之感。

追求哲理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哲理化,是指文章具有理性思辨色彩。富有思辨色彩的文章主旨深刻,耐人寻味。有些半命题作文本不具有思辨色彩,我们可以通过添补恰当的词语,使其趋向哲理化。比如,20xx年湖南长沙作文题《在 世界中感悟》,横线上可以填“孤独”,文章可以写自己在孤独的世界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寂静之美,这样的思辨立意,就比补填“阅读”,写阅读的收获更胜一筹;20xx年天津题《以微笑 》,补题时可填上“面对挫折”,从而组合成一个怎样面对人生挫折的哲理性全命题,文章可以写自己不惧挫折,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坚忍和顽强。哲理化的补题思辨色彩浓郁,能够提升文章的品位,这样的方法值得一试。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叶敬国 作文结构要“抢眼”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3-09-24 10:41 共9人浏览

中考作文具有结构美,能让阅卷老师疲惫不堪的精神状态为之一震,产生强烈的兴奋情绪,取得作文考试的成功。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其他文体,能使文章结构“抢眼”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分层排列,凸现整齐美。在每段开头,使用结构相似、具有“抢眼”特色的首括句,将全段的内容概括出来,然后展开叙述或议论,三五个这样的段落有机配合,结构全篇,使文章呈现出一种整齐美。

小题标示,凸现清晰美。运用小标题来结构全篇,能使作文呈现出一种结构清晰的美。如果还能在小标题的设置上动一点脑筋,作文将会格外出彩。有一篇以“环境”为话题的中考作文,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几个语句分别作为每一段的小标题,写出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及对人类造成的不可逆转的危害,场景典型,格调悲凉,给人强烈的震撼。

抑扬互用,凸现映衬美。“抑”,是贬斥、抨击的意思;“扬”,是肯定、歌颂的意思;“用”,就是作用、映衬。“抑扬互用”,实际上包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4种结构方式,它通过“抑”与“扬”之间的相互映衬,将人或事物的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如一篇题为《默默的爱》的记叙文,作者想表现外公对“我”的深爱,却先写外公对“我”的“冷漠”,一次又一次的贬抑,将“我”对外公的真挚亲情反衬得十分强烈。同理,“欲抑先扬”则是,文章的本意是要贬斥一个人物,可在文章的开头不仅不贬斥,反而歌颂、肯

定。至于“先扬后抑”“先抑后扬”,它的作用是写出人物或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同样能呈现出文章鲜明的映衬美。

反复吟咏,凸现回环美。“反复吟咏”,是将某一个既富于情感又有线索作用的语句,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反复出现,以串起全文的故事情节,强化情感表达,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别致的回环之美。有一篇以《窗口》为题的记叙文,叙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自信自强人格的呼唤,一句“哦,你那双灰色的眼睛”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并单独列为一段,形成一种回环往复、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表达效果,自然使阅卷老师刮目相看。

巧设悬念,凸现跌宕美。大家都知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作文一开篇就能造成悬念,紧紧地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然后不断地强化悬念,直到最后方才揭示谜底。这样的文章尺水兴波、跌宕有致。如一篇题为《礼物》的记叙文,一开篇就写“我”的生日,爸爸往往会送上一份“别出心裁、特别有意义的礼物”,今年“我”的生日就要到了,他会送上什么礼物呢?这就造成了悬念,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结果,在“我”殷切的盼望之中,“我”生日那天,爸爸竟然没有回来,这就加深了悬念。文章的最后,通过爸爸的一封“道歉信”揭开了谜底:爸爸那段时间忙于工作,“竟然把宝贝女儿的生日都忘了”。“我”感到,这个生日,收到了爸爸最宝贵的“礼物”,那就是他公而忘私的美德,它对“我”的一生将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当然,使中考作文结构“抢眼”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在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注意不断总结,

来源:语言文字报 作者:王寿山 高考作文提升分数的有效方法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3-09-22 15:09 共30人浏览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作文存在着许多特殊性,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紧张的环境下写出一篇能让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才能获得较高的分数,下面笔者跟同学分享以下七个策略。

一、结构模式要“简”

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在动笔前要通盘考虑。只有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自己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阅卷老师看清楚了,给分才能给清楚。笔者认为,考场作文的结构应该简明,因为教师阅卷时,每篇作文平均阅读的时间仅为一分钟。因此,一篇应试的议论文最好只包括三大部分,五到八段文字:第一部分,简要提引原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出自己的感悟,作为中心观点,这个观点要明明白白,旗帜鲜明;第二部分,分三至五段,前两段(或三段)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各取一个例子,紧扣观点进行正面论证;后一段(或两段)可从反面选取事例与前文进行对比论证;第三部分,对全文论述

的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给人以完整感。这样结构文章既简明又严谨且不呆板,还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二、列提纲要“快”

高考既考能力又考速度。考场上列作文提纲,可先写出简单的结构模式,然后把可能能用上的词句和例子,如名言警句、古诗词、古今中外的事例(尤其是带有时代气息的当今事例),简省写出,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写于卷面之前,可边浏览边修改,择优录用。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一气呵成,避免文面多处涂改。

三、内容要“新”

1.题目要新颖别致。“题好文一半”,许多阅卷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命的题目来判定他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因此,能拟一个独具特色的题目,就能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住老师的视线,分数自然偏高。

2.开头要新颖独特,结尾要深刻感人。从题目实际出发,选取自己最拿手的文体,精心打造开头和结尾,确保获得高分。

3.素材的选取要新鲜贴切。材料新颖又切合题意,那就能显示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作文分数自然就能上一个档次。我们要力避大众化和过于平淡的素材,要善于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而且要注意材料的贴切性、典型性、新颖性、多样性。

四、立意要“深”

1.要扣命意。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如果扣题不紧,得的分数会很低。

2.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千古文章意为高”,不少考生的应试作文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立意没有深度。立意,我们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沃野中去找寻理论的“掘地三尺”的深度。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理想和现实的观照,偶然和必然的分析尝试辩证地寻找理性的答案。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

3.立意不能浅俗,思想不要幼稚,态度不要“嬉皮士”。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一些境界低下、思想庸俗之作。我们要明白,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弘扬真、善、美。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不管写什么都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高考作文立意要境界高雅、胸襟阔大,力避市侩气息、低俗趣味。

五、感情要“真”

文章不是无病呻吟的“涂鸭”,而是酸甜苦辣感情的寄托。诚挚朴实的情感,读来是一种享受,品来是一种惬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常能打动阅卷者。要让阅卷老师感动,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得高分。

六、语言要“美”

流畅优美的语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语言能力要靠平常的努力锻炼。无错字、病句,词句洗练流利,语脉首尾贯通,文意开合自如,是做到语言美的第一关。词语生动、句式灵活、文句有意蕴是语言美的真正体现。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

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等;

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

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变式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

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因为“腹有诗书文自华”。

五是锤词炼句,以铺陈、抑扬、排比、反问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总而言之,润饰好了语言,能寓繁于简,寓抽象于具体;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更含蓄幽默,更有意蕴;能使文意更鲜明突出,更富有哲理,更耐人寻味。

七、文面要“洁”

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高考阅卷时间紧,天气又热,评卷老师每天面对电脑屏幕,心态很微妙。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评卷老师的好感,这样一来印象分就高了。试想: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的试卷出现在工作强度极大又十分疲累甚至有点焦躁的你的面前,你岂愿卒读?太潦草的作文,往往只看了首尾,可能三类作文偏下的分数就出来了。当然,我们所写之字不一定是练过书法的(练过当然更好),而只是要求所写之字大小一样,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实在需要修改时也应用笔轻轻划去,切不可重重涂写,乱打叉),要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所写的字是什么字,以求一个整体效果。

以上所谈的七个提升策略多少有一些“急功近利”、“离经叛道”的味道,但是它的确是帮助同学获取应试作文高分的一个有效途径。希望高三同学们予以重视,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写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

[大] [中] [小]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3-09-22 15:07 共22人浏览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语文新高考博客博文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评析:今年的浙江卷没有沿用往年的新标题作文的命题模式,而是借鉴了新材料作文的经验,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关于“中等生”的话题,在学校里,大多数人属于这样的“中等生”,然而他们的成长缺乏真正的关注。孩子提出来我不愿意做英雄,我愿意成为在英雄经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不注重道德教育,只重视智力教育!反应了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考生写出写出优秀的作品。

(1)引:开头概述材料大意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2)提:提出中心论点

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跑”了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3)摆: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结: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

开头引材料从材料切入,简要分析,引出论点。

中间联材料说理议论的时候用材料的主旨或关键词来贯穿、衔接,如果能把背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镶嵌进去,那么会使文章与背景材料融合得更为紧密;

结尾再扣材料,使材料与文章融为一体,同时又体现出文章对材料的引申、丰富和升华。

开头的写法:先概括引述所给材料的内容,稍作分析引申,马上在第一段的结束处(或另起一段)亮出自己的中心观点句。

例一、

①露珠的色彩因所处位置不同而变幻,闪耀出锦上添花的动人缤纷;三色堇因为生长的土壤不同而变幻,在不同的土地上绽放出各异的灿烂??大自然尚且懂得美丽因自己的位置而异,生而为人,我们怎能不洞悉其中的道理?

②在枫叶上的露珠,红红地闪烁,多美丽啊!在荷叶上的露珠,苍白地滚动,多凄凉啊!可这美丽,只是露珠凭借枫叶的烧红才得以闪烁;这凄婉,也只是露珠凭借荷光洁白的玉肌才显得动人。

露珠是透明的,没有颜色,只有附着在别人的身上,才能折射出光彩。可我们呢?我们有我们的精彩,我们也有我们的色彩!折射的光彩是别人的,自我散发了光彩才是真正缤纷的。朋友,让我奉劝一句;做真正的自己,莫要做透明的露珠。

④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首小诗,使我得到启示: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事物上有着不同的景象。也就是该从不同的方面看一件事情,所看到的景象会有所不同。

汕头一模

⑤读罢材料,思绪潮水般不断重复地拍打我的大脑:女孩为何能被录用?是笔试时拿的第一?不,经理应该知道,高分不一定高能;是她的诚实,坦言自己唯一的经验只是掌管过学生会的财务?不,没有经验的人是不符合经理的要求的。是她的执着,“不管是否录用,都请给我打个电话。”不,我想应该是她的那“两块钱”:“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我付话费。”两块钱,数目何其少哉!然而,从两块钱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女孩的优秀,又何其多哉!所以,我认为,是细节决定了成败。

⑥这位女大学生,不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而放弃她执着追求的热情,换来了她笔试中的第一名。这位女大学生,为了自己不被录用原因的执着,并通过自己的真诚,取得了这份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资深会计”工作。对自己信念的执着应该是这位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之由吧!人如果缺乏这一种执着,那么,要踏出这第一步何其难!

肇庆市“一模”作文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人总是有一种占有欲的,就像那个爱花的学童想把那话占为己有一样。可是往往就是由于这种占有欲而令许多美好的东西因此而消亡,所以,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放开她,美才会才会存在得更久。

历史被如纱的时光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细心聆听时,总会有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中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在篮球的王国——美国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第一次以“状元秀”的身份到NBA打球的中国人——姚明。

中国制造的姚明可以说是中国男篮的绝对主力,我们全国人民都以他为荣并且很爱他。可是我们国家并没有让姚明只能在中国打球,相反,我们把他送出了祖国,到了遥远的NBA去打球。因为我们爱他我们便不能把他搂得太紧!

姚明,让他到美国锻炼,所以才有了20xx年我们中国篮球队打败世界冠军赛黑队闯入雅典奥运会八强的辉煌。放开姚明,它的美才能在中国在世界上传递,他的美才能永存不朽。

“百姓们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天天平安”这是拆弹专家王百姓的真实写照。

10年间,一点五万枚炸弹,王百姓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斗争。有人问他的妻子:“为何让您的丈夫做这么危险的事?”他的妻子平静地说道:“因为他是一名警察,更因为我爱他。”

确实是这样,正因为王百姓的妻子爱往百姓,所以她才放开他的丈夫,让王百姓去做应当做的事情,而不是把他捆在家中。因为王百姓妻子的放手,才让王百姓成为中国最美的人,他因此感动了全中国。两个苹果预示平平安安,这就是王百姓妻子深爱王百姓的真实写照。

我们中国人爱瓷器,但是我们并不把他放在中国,而是把他推广到全世界。放在中国,它的美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亡,但只要我们放开它,它的美才会拥抱不衰。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有些美常常因为人的贪念而被时间悄悄掩埋,有时候常常由于自己的占有欲过强而令许多美因为我们的贪婪而从此消亡。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蒙蒙六朝烟雨中揭示着这样一个真理: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放手吧!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更多更长久的美,你的心灵也会因此得到升华。

2、把爱留下人生才美

有一则材料说:西方某国家一位来到新教区的牧师,发现前任牧师的百株郁金香种在学校的路中常有学童采摘。于是他便对那些采花的孩子解释说:“花儿很美,是因它一直留在这里,然而更多的人也能欣赏到它的美丽,而当你把它摘去,它的生命就不再美丽,它的人生也不再有意义了。”读罢这则材料,掩卷而思,果真是启人深思,回味无穷。

因此,我终于明白了,花是如此,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人生要活得更精彩,更辉煌,更灿烂,更美丽,就得把爱留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白朗宁说过:“把爱带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而我们来到这个地球是为了感受阳光和留下爱心的。那就快点伸出我们的双手吧,把我们爱的阳光洒遍大地。

是谁?那曲爱的乐曲久久萦绕在空中永不散开;丛飞,是那个让我们看见地球上两个人(“丛”)相互取暖,相互关爱的丛飞。他从第一眼看到失学儿童到被死神眷故为上一直把自己的时间和爱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他用后台筑建课堂,用歌声点燃梦想,他的歌声虽然没有往昔的嘹亮,可他的爱却感动了整个中国,赢得了最虔诚的敬意。

是谁?一支绝美的舞蹈让整个中国都感动了,是邰丽华。花开是没有声音的,但很美丽。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是上帝对她的安排,也许是她“爱”的鼓舞。他的默契让姐妹们的心灵相通,于手臂间勾勒出“爱”鼓舞的力量,让更多的残疾人们勇于生存。这样的人生有“爱”“情”不美吗?

是谁?那挑着小竹篮行医于田垄的到底是何人?是李春燕,那个留下“爱”的种子的李春燕,她是苗乡大山最后的一个赤脚医生,她用瘦小的肩扛起了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徒的候鸟,她是苗乡的月亮。她“爱”的光芒泻满了整个中国,她留下的爱感动了整个中国,她的人生最美。

人生处世,殊为不易。而面对人生,莫非是直面人情世故。只要把爱的种子种下,那收获的一定是美丽人生的果实。人生,入则红尘滚滚,志得意满;出则清风徐来,神清气爽。当你真正意义上达到把爱留下的境界以后,你便达到入也自由出也自由的境界,你便成就千古潇洒。

如此的人生,何不美乎?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更多相关推荐:
真正的论文写作方法总结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2,Idea记录本,每次看…

核心期刊写作发表论文经验技巧总结

转载请注明:来自期刊之家网这篇文章是很多位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更高级刊物的作者投稿经验推介,包括期刊之家网对多位期刊论文写作高手的约访。期刊之家网将隔段时间陆续推出经验谈系列,也力图能将各行各业、各类期刊的论文…

论文答辩技巧总结

1论文内对容和背景要吃透2、尽可能不看原稿去讲你的工作,而不是背论文3、语言表述准确清晰4、回答问题全面准确5、穿着大方得体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和目的1、在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首先要求你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

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的编写

技术总结与技术论文的编写1概论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为了增强公司在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大力开发培养人才尤其是中青年技术人才是...

议论文开篇的技巧总结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开篇的技巧开头在文章中的位置有如门户,给人第一印象。它的好与坏,对于文章相当重要。好的开头,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吸引阅卷教师的目光,赢…

实用毕业论文答辩技巧总结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

总结几条用Word排论文的技巧

总结几条用Word排论文的技巧插公式时经常需要让公式居中对齐行末的公式编号右对齐只要设一个居中制表位和一个右对齐制表位输入时按TAB即可建议居中制表位位置用字符做单位比如五号字体在缺省A4页面上是每行40字符居...

语文论文的选题及写作技巧

语文论文的选题及写作技巧一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

论科学技术的两重性——论文+总结报告

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问题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班级电气信息类1025班姓名h学号h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问题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得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如纺织和化工科技为...

如何避免审稿人的大斧及SCI论文写作技巧与时态表达总结

如何避免审稿人的大斧SCI投稿必读zz译者序本文是发表在最近一期IEEEASMEJMEMS的一篇关于如何撰写科技论文的文章作者StephenDSenturiaMIT电子系教授从自己作为论文作者和审稿人双重角色的...

学习教育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步骤和技巧的心得

学习教育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步骤和技巧的心得今天我们学习了教育论文题目拟定写作步骤和技巧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进行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的必要性我认识到教育科研不仅仅是教育家的事更是我们普通教师的事教师参加教研可以提高自身...

语文论文的选题及写作技巧

语文论文的选题及写作技巧一、语文论文的文体特点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

总结写论文的技巧(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