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时间:2024.5.2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

《金陵十三钗》一听这名字,我们都以为是部古装片,查了相关资料后才知道这是一部讲南京沦陷后的抗日影片。“金陵”是“南京”的别称,“十三钗”指的是故事中13位侠肝义胆的风尘女子。是什么让这些风尘女子甘愿牺牲,舍弃生命相护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电影院。

影片一开始就让我觉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南京沦陷,南京街头尸横遍野,脆弱的生命泯灭在不断传来的枪炮声中,一朵朵绽开的鲜艳的生命之花被蹂躏,被摧残着……枪炮声中,还有人们为逃脱日本侵略者追杀的逃命残喘,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啊!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绝望,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政府的谴责,对未来的无奈之声…… 不能哭泣!哭泣也会随时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哭泣已不能减轻心中的恐惧,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奔跑,不停的,无休止的奔跑,希望能逃出这满是硝烟的城池,逃出这人间的地狱。

然而,老天并不是像人们愿望那样,在茫茫黑夜中会给大家一道黎明的亮光。南京在被攻陷之时,已然被侵略者封锁。他们被困在了这座死城。没有驰援,没有期望,甚至没有明天的黎明。这是何等的绝望,何等的无奈!一群被抛弃了的“死人”被命运追到了一座教堂。一座平时被用来忏悔的教堂,现在成了大家唯一的避难所,但这“避难所”他真的安全吗?

日本鬼子不会给这片净土一刻安宁,他们闯入教堂后,发现还没来得及躲起来的一群女学生,疯狂的在教堂里叫喊着,追逐着,肆掠着,被女学生掩护的风尘女子,在酒窖里听着这正在发生的一切,而楼上殡葬师--约翰在寻找躲藏地点的同时,也听到了这一切,胆小的他再也忍受不了日本鬼子们的嬉笑声和女学生的哭喊声,一个人愤恨的抛开了带着红十字的大旗,想告诉日本鬼子教堂是神圣的,想阻止日本鬼子的不耻行为,然而这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日本鬼子根本不理采约翰,就算他有着外国人的脸,外国人的身份,但鬼子们仍毫无估计,用刺刀指着约翰的脸,有个女学生就躲在他的身后,抓着衣服的手,瑟瑟的发着抖,然而刺刀带给约翰的威胁,使他只能一步又一步的后退,其它鬼子见此就更加肆无忌惮起来,约翰被鬼子打晕了,他背后的女学生绝望了,从二楼跳了下来,如花的年纪就这样走到了尽头,当鲜血染红地板时,鬼子们并未因此有任何停滞,看到这里我气愤不已,难道就没有更多的人再站出来解救这群女学生了吗?这时一颗子弹从鬼子的脑袋中穿过,我兴奋了,心中有一种声音呼之欲出—打倒日本鬼子,打死你们这群明灭良知的畜生。可是英雄没有那么好当的,在红军战士解救这群学生时,也光荣的牺牲了。

然而日本鬼子仍不曾想要放过这群女学生,让这13名女学生去赴鸿门宴,在傻的人都知道这宴会去不得,绝望中的女学生们选择了集体自杀的方式,来对抗这不公平的命运,在危险关头墨玉带头的风尘女子们决定替这群女学生去赴宴,当晚她们齐心协力准备着一切,离天亮也没有多少时候了,墨玉她们想起了《秦淮景》这首秦淮河畔有名的曲子,大家感慨很多,一首《秦淮景》也唱出了之前秦淮河畔那繁荣的景象,歌声婉转而悠长,女子的身姿也那样的轻盈而柔美,与现在她们所处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然她们发现去赴宴的人数还差一名,这不是让她们白忙活了一整晚吗?难道她们的计划要泡汤了吗?难道还得有一名女学生要跟着一起去赴宴吗?命运真是会跟人开玩笑啊!在大家都很绝望的时候,之前教堂神父收养的男孩子挺生而出,男扮女装替女学生去赴宴。

这时天已经亮了,墨玉她们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托付给了那群女学生后,每个人都藏了一件利器在身上,当她们成功骗过那群鬼子上了军车后,约翰则带着那群女学生

驶出了南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那群风尘女子,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群风尘女子太傻,太不值得,本来就不该她们去送命,本来她们是可以逃出南京,然而她们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值得的,是不悔的。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别人做的事太不可失意,但换作我们自己去做时,也同样会选择如此去做,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这样做到底值得吗!


第二篇:金陵十三钗影评


看的时候笑中有泪,泪中有恨,时而沉重,时而抑郁,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这绝对是张艺谋近几年最好的作品。

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着。心里一直有各种复杂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看《 金陵十三钗 》的时候,很多细节都让我哭了。并不是说导演在煽情,电影很克制,注意了情绪的调和,秦淮妓女的嬉笑挑弄和地道的南京腔都给电影增添了不少笑点。但是由于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整个故事基调始终无法轻松起来。 想想佟大为饰演的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我就心惊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惨景,真的很揪心。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看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任何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内心的那种愤怒瞬间涌上心头。豆蔻会为了琵琶弦而跑出去送命,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即将死去的“弟弟”谈一首曲子而已。她最终还是没能亲手弹奏一曲。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动乱。

十二钗化妆为女学生之后,她们相互感慨曾经的纯真。玉墨说,她的生活就是在13 岁的时候被彻底改变了,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了一个坏女人。被摧残的她们更懂得保护年幼的女孩,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

恰恰是这样一些边缘的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 那曲《秦淮景》,第一次是穿着学生服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十四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后的光彩。很凄美。很苍凉。

电影比小说更充实饱满,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美学,教堂彩色的玻璃在电影中其实起到了很重要的视觉效果,玉墨的旗袍件件精心。更重要的是,电影情节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不像小说天马行空。作为电影来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设置,还是画面拍摄手法,大到战争场面,小到地窖里的十四钗生活,都看得到张导的用心良苦。

虽然这次冲奥失败,但我们不能否定这是部好电影。

更多相关推荐: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张艺谋的又一篇力作金陵十三钗给这个娱乐至死时代的人们麻木而又脆弱的心上掐了一把这是一部严肃的电影人性的表现终于脱离了以往抗战片儿刻意突出中国人的无畏和勇气而掩盖了战争的残酷性终于接地气了旗袍群体秦淮河畔风尘妓女...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红色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陕西科技大学20xx20xx2平时考核实践论文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在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落幕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在校生还没资格就人性与平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但我还是觉得我有必要说点什么毕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一看的时候笑中有泪泪中有恨时而沉重时而抑郁时而幽默时而感动这绝对是张艺谋近几年最好的作品昨晚很晚才睡原因是睡不着心里一直有各种复杂的感情作祟主要是沉重看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很多细节都让我哭了并不是说...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我感觉自己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我为秦淮河的女人...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震撼悲壮深思人性的一次又一次悲剧中的华丽绽放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当这部电影盛嚣尘上时我却丝毫提不起兴趣看日战争题材的又是残酷的南京大屠杀不是我厌倦了而是我害怕了我不敢看自己的同胞遭受蹂躏我想逃避逃避那血淋漓的历史这...

《金陵十三钗》读后感

金陵十三钗读书笔记南京大屠杀的题材我觉得这种痛无法触碰说实话这种题材的小说我不敢看害怕里面直白流露欺压强迫人很压抑感觉那种疼痛想喊也喊不出来因为电影买了小说来读电影跟原著相比还是改动了很多地方不过老谋子这次还算...

小人物的大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小人物的大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0xx年12月15日走进电影院看到上面在播放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我低下头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表12月15日不是广告网络都说12月16日上映么再次看手机还是显示12月15日没错反正今天走...

震撼与感慨交融的哀曲-《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震撼与感慨交融的哀曲观金陵十三钗有感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在紧张悲悯的氛围中悄然落幕第一次发觉影院里可以如此安静就连散场时也是悄无声息的虽然没有如南京南京那般全景式的描写南京大屠杀但金陵十三钗这种以小见大的格局把人性...

通识-----金陵十三衩观后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古代对人的教育就要求要博学通用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才能培养出博学多识通权达变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所以学校很重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一直很喜欢上通识课在那么多的课程里面可以随便选...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初次看金陵十三钗是在高中的一次班会课上和同学们一起看的全班都是在一种紧张而悲悯的氛围中看完的甚至有一些女同学在轻声啜泣如今第二次观看我的心情却还是低沉到了极点痛苦而压抑金陵十三钗虽然没有如南京南京那般全景式的描...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商女亦知亡国恨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继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战争题材电影与南京南京向比整部电影虽然没有的那种冷色调和灰暗的气氛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幽默的成分存在但因为是和南京大屠杀的背景有关所以整体情节和节...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充满了硝烟和残酷人们不愿再回想起那个家破人亡的年代正如一场不愿再提及的梦魇感觉无论到了何时那种恐怖还是会将自己吞噬然而幸运的是人间总是不乏温情与善良也许你身处险境但只要你还...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