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读后感

时间:2024.4.7

前一段时间最火的并且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的电影《风声》的原著,因为本人对此电影的痴迷,甚至到电影院看了此电影两编,又听说电影和原著大大不同,所以就迫不及待的翻看了原著,看完后久久不能合眼。虽然原著和电影只在大体故事框架和主旨上有相似处,其他的简直天差地别(尤其是将李宁玉与顾晓梦身份对调这一点),但原著与电影却是一样的精彩,扣人心弦,实为在各个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风声》讲述了地下工作者老鬼的故事。老鬼破译电报的能力超强,打入了日伪情报组织内部,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时,他机智地与日伪和国民党军统特务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但因条件所限,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小说分三部分,东风、西风、静风。《东风》叙述了故事的来龙去脉:抗战时期,汪伪与日本鬼子沆瀣一气。一天,破获了老鬼传出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只能由吴志国、金生火、李宁玉,顾小梦四人传出。吴和李的嫌疑最大,因字体与吴相同,而吴说李仿他的字。最后,老鬼,也就是李,以死为媒,将情报送出。看似完美的结束,可在《西风》中又有了转折,同样的故事,转为作者采访年已85岁的顾小梦,从另外的角度,补充了前一个故事,更正了《东风》中的一些事情。《静风》更像是一个前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人和事

在中国,麦家的小说可谓独树一帜。从《解密》到《暗算》,再到这部被命名为“《暗算》第二部”的《风声》,麦家坚持书写一种别人难以想象的生活,坚持塑造一种强悍有力、同时具有理想光芒的人格。 他在论证这种生活和人格的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绵密的叙事耐心和叙事才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品质。

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和事实感,这也是他改编的电视剧《暗算》能够风靡大江南北的秘密所在。在一个以虚构和编造为主要生产动力的年代,麦家这种以实证精神为叙事基础的写作,为读者的文学想象提供了牢固的边界。他的小说之所以能引人入胜,就在于他有一种实证能力,能把假的写成真的——这其实是一个小说家最重要的禀赋。

麦家写的是敌特工作,是捕风者(密码破译者)的神秘生活,这种生活,因为一般读者不熟悉,本来具有很大的编造空间,然而,麦家主动放弃一个小说家的虚构自由,而是迫使自己跟着人物和事件的情理逻辑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具有强大的自我生长能力,因此,真正推动麦家小说向前发展的,不是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洋溢在人性和事件里的那种深刻的情理。

通过这种情理逻辑的严密论证,麦家所建构起来的小说宫殿才获得了坚不可摧的真实感。《风声》尤其如此。一个人在险恶、闭抑的环境里,要将生死攸关的情报传送出去,如何掩护自己?如何传送情报?如何转败为胜?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如何既坚强如铁又狡猾似蛇?《风声》借由潘教授的讲述、“我”的推理、顾小梦的抗辩、靳老等人的回忆,以及“老鬼”本人潜在的自我陈述,步步为营,小心求证,每一个事实的出现,都可能被另一个事实所推翻,每一种说法的诞生,都可能受到另一种说法的质疑———麦家正是在各种事实和说法的互相驳难中,使人物丰富的内心获得了强有力的塑造。

这也是我欣赏麦家小说的理由之一:他的小说是有真正的人物的,他笔下的人生是可以站立起来的;他的小说是在为一种有力量的人生、一种雄浑的精神存在作证。

二十世纪以来,小说多写黑暗、绝望和恶,并且写得惊心动魄,这种来

自人性深渊的力量同时也粉碎了作家对世界的信心———他再也无力肯定一种健全、有信念、充满力量的人生了。这些年的中国小说重复了西方文学的这条写作道路,再加上近年消费文化的隐秘介入,平庸人生更是成了大多数小说的主角。很多人都觉察到了,这样的阅读令人意志消沉、精神涣散。《风声》的出现是一个信号。它似乎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尽管令人悲伤,但仍有获救的希望。一种贵重的人格、一种庄严的人生并非已经死灭,而是仍然活跃于广阔的世界之中,问题在于,作家有没有能力使之站立起来。把凡俗的人生和雄浑的人生对接,把渺小的人物置身于理想的悲歌之中,疲软的小说也会由此获得一种重要的、肯定的力量。《风声》中“老鬼”的成功塑造,就为麦家进行一种肯定性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在这个价值被一些人颠倒、践踏的时代,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写作勇气的象征;相反,那些能在废墟中将溃败的人性重新建立起来的写作,才是有灵魂的、值得敬重的写作。一个叫米格的朋友看完电影《色·戒》后说:“身体从来都不是隐私,理想才是。对那些把理想埋在心底,用身体的湮灭去成全理想却不曾有过一句辩白的人,政客和看客不敢直视,无法理解,也不会去宣扬。国人,是常遗忘的。”诚哉斯言。“老鬼”、顾小梦式的人生何尝又不是被国人遗忘的?这样的遗忘,映照出的其实是当下文学中触目惊心的精神残缺:没有希望,绝望是没有力量的;没有光,你写的黑暗可能是假的;没有理想,甚至连幻灭的表达也显得空洞而轻飘。因此,今日的文学,急需向我们展示更多的肯定和确信。

或许,《风声》和《色·戒》同时受到关注并不是偶然的,它恰恰暗合了中国文艺的精神转型:在文艺中,在现实中,那些滚烫的、坚定的身体战争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令人尊敬的痛苦、一种庄严高贵的人生;懂得辨识、体认这种人生的民族,才堪称是一个精神已经成人的民族。因此,我乐意把《风声》看做是一个新的、肯定性的文学起点;而写出了《风声》的麦家,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作家。


第二篇:风声读后感


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描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都有大致相同的套路:龌龊凶残的敌人和高尚纯洁的我们之间的斗争。在那些影片中,我们恐惧并憎恨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屠杀中国人,倒好象日本人生而邪恶,本性就是要对中国人进行屠杀和掠夺;在那些影片中,我们崇拜敬仰我们的战士,那些看似没有七情六欲的勇士们,为了我们的祖国,像神一样战斗着。

印象中,第一部颠覆了这种传统套路的影片,是张国荣、梅婷主演的“红色恋人”。在这部由美国人导演的影片里,我们的革命英雄有伤痛,也有爱情,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的同时,内心依然保有着自我,他们不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红色恋人”在迎来褒奖的同时,也面对了砖头:革命者怎么可以为了爱人而忽略革命?他为爱人而死,他以后的革命任务该由谁去完成?

从“红色恋人”上映至今,13年过去了,人们对于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的革命者,在他们成为革命者之前,他们首先是活生生的人;日本侵略者,在他们屠杀中国人之前,他们也是人。是人,就有喜怒哀乐,就有七情六欲,就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于是我们把他们都当成人,站在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析,发现一切竟然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当抗日英雄走下神坛,当日本侵略者摘下魔鬼的面具,也更使我们多了一份感动和对战争的憎恨。20xx年国庆期间上映的“风声”,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19xx年,抗日战争中期,日军及汪伪政府的高官屡遭暗杀。为了查出潜伏在伪政府内部的特务——“老鬼”,司令部五名情报人员被软禁于裘庄(谐音“囚庄”)。好戏自此上演??

这部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最优秀之处,莫过于错综复杂的矛盾。

表面看,裘庄的矛盾双方为,以日本人武田和特务处王处长为代表的调查审问方,和由五名情报人员组成的被调查审问方。前者要做的,是绞尽脑汁分析,并用各种残酷手段逼出隐藏于后者中的“老鬼”;后者要做的,是千方百计证明自己并非前者所要找的“老鬼”。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一方代表日本侵略者,一方代表屠杀同胞的汪伪政府,虽然他们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也并没有一方值得我辈同情;从人性角度看,他们,特别是汪伪政府的五名情报人员,只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种种已知的和不为所知的原因,做出过今天我们看来是不明智的决定,是否他们就不该再有选择的机会?

上述对立双方各自的阵营里又有各自的内部矛盾,我们称其为,第二层矛盾。 首先,上述调查审问方,自始至终在权力、利益、尊严上进行着或明或暗的角斗。武田的爷爷曾在日俄战场上,因无法面对压力而自杀,从此,武田家族蒙羞。武田为了雪耻,在中国战场上果断且残忍,任何人都是他的敌人,任何人都是他利用的对象。

再看上述被调查审问方,同为多年的同事,由于各自背景不同、个性迥异,使他们本身就带有些许矛盾,后同为被困裘庄的嫌犯,面对非彼即此的“老鬼”调查,使得矛盾被激化。激化后的矛盾,两度在饭桌上爆发。

与表面矛盾及第二层矛盾并存着的,是抗日地下党员与侵略者及伪政府的矛盾。围绕这一矛盾组成一条暗线,同样贯穿影片始终。

影片起因,便是因为地下党员潜伏在伪政府内部,几次透露重要信息,日军及伪政府恼羞成怒,誓要查出“老鬼”。在裘庄,日军及其走狗是地下党员的敌人,被调查方,除两个地下党员外的其他人,应该说,也不是“老鬼”及“老枪”的朋友。有时,为了达到正义的目的,不得不采取非正义的,甚至是违背人性的手段。“老鬼”之前对李宁玉的利用,之后对白小年的陷害,都是这样。虽说李宁玉及白晓年既然为伪政府做事,难免承担一定的后果,但是身为“老鬼”的顾晓梦,却始终面对着人性的拷问。她对李宁玉的关怀,多少就与这种内疚之情有关。

当以上矛盾被揉到了一起,其精彩程度让人应接不暇。

另外,出现在影片中的人物,都让人觉得突出而不突兀。

周迅扮演的“老鬼”顾晓梦,表面上,妩媚、性感、单纯,实际上坚强、勇敢,具有牺牲精神;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与顾晓梦相反,乍看上去冷傲、倔强、痴情、不畏强暴,防线一旦被攻破,就像一排被推倒的骨牌,难以复原;张涵予扮演的“老枪”吴志国,是个理智的硬汉,不仅拥有强壮的体魄,更拥有坚不可摧的意志;英达扮演的金生火,懦弱无能且贪生怕死;苏有朋扮演的白小年,是个擅长唱青衣的同性恋;黄晓明扮演的武田,残忍果断的外表下,掩盖着一颗自卑的心;王志文扮演的王田香,身为日寇走狗,心中却有一块纯净之地——爱着顾晓梦,然而,即使爱着顾晓梦,依然履行着走狗的职责而对顾晓梦进行酷刑折磨,使得这条走狗比通常的更肮脏了几倍。

应接不暇的矛盾,让个性鲜明的人物来承担,就是把现实浓缩到了一部影片中,产生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这种浓缩,在顾晓梦的遗书中被完美体现:

消息是否传出,成败就在今日。我不怕死,怕的是爱我者不知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更多相关推荐:
风声读后感

风声观后感按照市委办20xx59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于5月14日组织机关全体集中收看教育影片风声风声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代号为老鬼的共 产 党地下工作者依靠高超的电报破译能力打入日伪情报组织内部不断为共 产 党提供地方重要情...

风声观后感

观风声与周恩来外交纪录片有感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共 产 党员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

《风声》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风声这部电影给我了很大的震撼电影中的一幕幕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中扣人心悬的剧情主演们的精湛演技还有令人胆战心惊的酷刑场面仿佛自己曾身临其境也经历了这惊心动魄的种种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xx年春末夏...

《风声》观后感

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学号3120xx120xx15姓名张雪微电视电影风声观后感摘要电视电影风声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悬疑紧张的故事氛围以及勇敢坚毅的鲜明人物特征使观众充分感受到故事背景的时代特点...

柳林风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一片神秘而又美丽的柳林微风吹动了柳树的发梢飒飒的风声就在耳边回畔他们一群个性鲜明而又可爱的小动物在这婀娜多姿的柳林里上演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动人生活故事最打动人的就是那萦绕在柳林里的友谊与温情胆小又...

《风声》观后感

革命的信仰观风声有感风声是近些年来我最喜爱的一部国产影片不仅因为它强大的演员阵容及演员们精湛的演技更因为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发人深思的现实意义片尾顾晓梦说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

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描写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影片都有大致相同的套路龌龊凶残的敌人和高尚纯洁的我们之间的斗争在那些影片中我们恐惧并憎恨当年的日本侵略者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屠杀中国人倒好象日本人生而邪恶本...

柳林风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一片神秘而又美丽的柳林微风吹动了柳树的发梢飒飒的风声就在耳边回畔他们一群个性鲜明而又可爱的小动物在这婀娜多姿的柳林里上演了一场场妙趣横生的动人生活故事最打动人的就是那萦绕在柳林里的友谊与温情胆小又...

《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

《风声》观后感

风声观后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际观看了谍战影片风声影片中展现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革命烈士面对毛骨悚然的酷刑宁死不屈扣人心悬的一幕幕令人胆战心惊看后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电影讲述了19xx年春初代号老鬼的共 产 党地下工作者...

《柳林风声》读后感

柳林风声读后感一片神秘的柳林微风吹动了柳梢飒飒的的风声附在耳边它们一群个性开朗的小动物却打开了春天的生机乐于助人的鼹鼠心地善良的河鼠骄傲自大有喜欢吹嘘自己的蛤蟆和享受着大多数动物的尊敬的獾他们生活在河岸与大树林...

《柳林风声》读后感

积少成多争取每天进步一点柳林风声读后感海安县实验小学六8班想必肯尼思这位大作家大家应该知道吧他笔下的童话个个都是美妙的quot心灵世界quot那里有暖暖的阳光有清澈的小溪最近我读了一本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柳林风声...

风声读后感(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