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三首赏析

时间:2024.4.21

泰戈尔诗三首赏析

《金色花》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著名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诗歌开篇扣题,以一个“假如”搧动想象的翅膀,总领全篇。然后,诗人精心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母子逗乐图。诗人假想自己变成了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长在“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当妈妈呼喊时,“我”不回答,却有意与妈妈逗乐,“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不响”,这是一幅怎样的母子情深图啊!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一幅慈母生活图,展示母亲迷人的风采。诗人想像自己“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母亲工作。这时诗人精选几个特写镜头:母亲沐浴后,长发披肩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的楚楚动人的芳容;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诗,酷爱学习的英姿;黄昏时拿灯到牛棚去辛苦写作的倩影――极力渲染和歌颂了母亲美丽动人、外秀内美、朴实勤劳的形象和美德。最后,诗人用母子对话来结束全诗,更是别具匠心。

整首诗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讴歌了孩子金子般的童心,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和顽皮无邪的童稚、童真、童趣。 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像,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浓厚感情。

《告别》

《告别》是以一个孩子的语气写成,通过孩子与母亲所说的稚气的话语、天真的想象,讴歌了母子间真挚的感情。“是我走的时候了,妈妈,我走了。”孩子想象着,他要离开妈妈了,他要趁着微明的天光,偷偷地溜走,当妈妈清早伸出双臂要抱他的时候,却惊诧地发现孩子不见了。调皮的孩子到哪里去了呢?他得意地告诉妈妈:“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哦,原来他化为了一股清风,一朵涟漪,仍然陪伴在母亲身边。不仅如此,作者接着又借助于具体的听觉、视觉、通过具体的场面、生动的形象,进一步表现孩子与母亲之间扯不断的深情。你看:“当雨点在树叶中淅沥时,你在床上,会听见我的微语;当电光从开着的窗口闪进你的屋里时,我的笑声也偕了它一同闪进了。”深夜,在母亲思念孩子不能成眠时,他会从群星里向母亲唱催眠曲;他要乘着月光偷偷地躺在母亲温暖的怀里;他还要变成一个梦儿,钻到母亲的睡眠深处与她相会;融化在节日的笛声里在母亲的心头震荡??那么,他到底在哪里呢?作者最后通过母亲道出了他的所在:“他呀,他现在是在我的瞳人里,他现在是在我的身体里,在我的灵魂里。”全诗通过作者的描绘,一个顽皮、可爱的儿童形象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感染。

这首诗是写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这种眷恋之情是用奇特、美妙而又深刻的手法和语言表达出来。

《榕树》

《榕树》一诗中,榕树成了那孩子的朋友。诗人运用第二人称,生动描写那孩子对一棵高大的榕树的沉思和幻想。“站在池边的蓬头的榕树”,“池边”是写榕树生长的位置,为下文进一步对话伏笔。“蓬头”是状榕树的形态。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它生长在热带地方,在印度是一种常见乔木。在文学作品中,榕树往往是故乡的象征。所以,诗人把榕树想像成孩子的朋友,便于抒发思乡怀母的感情。“就像那在你的枝上的鸟儿似的孩子”,诗人在这里把那孩子比作小鸟,以引起“榕树”的回忆。

“地下的纠缠的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的。“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本”的意思。

接着描写了三个日常生活画面:妇人汲水,日光跳舞,鸭子游涞游去。这些生活画面都能勾起“榕树”对孩子的回忆。

最后,诗人把孩子想象成“风”“影子”“鸭”与榕树须臾不离。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诗中对榕树的描写,则使我们联想到妈妈的性格和形象。

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思念故乡,思念妈妈的表现

在这三首诗中,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地展现了孩子们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引领我们飞翔到新月般天真美好的儿童世界里,重温童年的梦。

重点语句: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种天真的“捉弄”,生动地表现了妈妈与孩子的深厚感情。

2、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诗人用儿童的心理,让那孩子变成清风,变成“涟漪”,变成清风是为了抚摸妈妈,变成涟漪是为了妈妈。

3、你不记得他怎样坐在窗内,诧异地望着你深入地下的纠缠的树根么? “树根”本是看不见的,但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它是看得见,“树根”在这里语带双关,含有“寻根不忘祖”的意思。


第二篇:泰戈尔诗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泰戈尔诗三首》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诵读欣赏。第一单元课文定位于“亲近文学”,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散文《繁星》,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但又各有侧重,从而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个艺术的殿堂。这正体现了新教材一方面注意到与小学的衔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单元在整个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而本课作为第一单元的诵读板块是本单元主题的补充和延伸。教材三首诗都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情感。《金色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告别》则用了奇特美妙手法深刻地写出了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眷恋之情;《榕树》则通过榕树这个意像表达了对妈妈和故乡的思念。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心理比较贴近,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这三首诗,容易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他们会发现文学其实并不神秘,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拉近与文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文学产生亲切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对美的事物有自然而然地亲近感,再加上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开始对文学产生了亲近的欲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缺乏,很难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再加上年龄比较小,阅历比较少,所以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低,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2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培养鉴赏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是这节诵读课的重点和要点。(新课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赏析的能力。”本单元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

五、教学设想

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吟诵——现代诗教学的手段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的课堂上总是显得“文静”“沉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吸取传统诗歌教学精华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符合诗歌教学的诵读这一方法,让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响起洪亮的诵读之声。所以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

2、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将“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作为本课的指导思想,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自我感悟能力。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文共有诗三篇,都是叙述儿童心理、儿童生活的诗,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情感。虽三首诗在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对其品味感悟的方法是一致的。“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这么做:不一一讲授,而是以其一《金色花》为范文重点朗诵赏析,而《告别》与《榕树》由学生运用所学的朗诵赏析方式进行个性化品读。所以本课教学我只设置了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读:教师配乐范读,将学生带入童真的氛围。学生感知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运用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感知课文打下基础,所以导入时设计配乐朗读课文;而教师范读,既是对学生的阅读起了示范作用,也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热情,更可以展现个人魅力,让学生由崇拜你而爱上语文。

美读赏析《金色花》

1、大声集体朗读,注意朗诵的技巧,并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

教师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决定第二个步骤的时间,即教师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对重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本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和同学、老师交流,重视别人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点很重要,能促使他们在情感体验,甚至学习能力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尤其要告诉他们诵读读最可贵的就是反省自身的不足,并找出新的诵读方法。为了这个目的,一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2、选择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段落美美地读,要求读出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诗歌诵读不是形式上的朗读,不是平行式的朗读处理,而是对诗歌理解逐步深入,梯形式的朗读朗诵。只有充分理解了诗歌的深刻内涵,才能恰当准确地倾注深情去诵读。

我设置这个环节是因为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实践。在接受美的过程中,读者是接受主体,文本经不同人解读后会成为第二文本第三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如果只让学生独立思考,部分学生会可能会惘然而无所得,因此可以视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变动,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在这过程中要给与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若出现冷场的场面,教师可以加入学生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

例:“坏”如何理解?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语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3、花样诵读比赛,看谁朗诵的好:自由组合,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合诵,也可以分角色朗诵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其中。

设置本环节是依据现代诗歌的教学的特点:在朗诵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诗歌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体味再次与作者交谈。再者,这种花样朗读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诵读方法延伸

运用本课所领悟的朗诵方法诗意阅读《告别》、《榕树》。以学生自主朗诵感悟为主,分组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

本环节视时间而决定:1全班交流;2课后读读,将自己的感悟诉诸于笔。

结语

《泰戈尔诗三首》说课稿

一、说背景

(一)教材分析

《泰戈尔诗三首》是属于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的诵读欣赏板块。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欣赏名家优美的诗文,引导刚刚跨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愉悦地步入文学的殿堂。让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而这一切,都将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从而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诵读欣赏板块,它主要是作为本单元主题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呈现给学生的。这就意味着它既要发

挥本单元主题的延伸和深化作用,又要凸显其作为阅读欣赏的专项功能。

在阅读了巴金、冰心的优美诗文,雨果的动人小说,古代思想家的寓言故事之后,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已经引导学生开启了神奇的文学之门。本篇三首诗都是叙述儿童心理和儿童生活的诗,诗中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自然、感受生活,朴素的展现了孩子们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美好的情感。这与刚从小学迈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心理都比较贴近,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这三首诗,容易引起他们心灵上的共鸣,他们会发现文学其实真的并不神秘,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成长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拉近与文学的距离,使学生对文学产生更加深厚的亲切感。从而也就有力的发挥了对本单元的一个延伸和深

化作用。

作为诵读欣赏板块,而且处于七年级语文教材起始单元,它还应该起到引导学生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较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作用,也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感悟中达到对作品较准确的理解,能欣赏富有表现力的美的语言,激发自己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够有

意识的记诵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诵读作品后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课余时间被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所占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时间比较缺乏,对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比较淡漠,没有能养成较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要通过诵读欣赏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们去感受文学作品的美丽,从而“亲近文学”,产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进入感悟、欣赏层次比较浅,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诵读,如何通过诵读来感悟,来理解,来

表达。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自己的诵读,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原初体验和感受。 2、能够通过反复的诵读,配合自己的想象,较准确的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3、能够欣赏作品中美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本单元主题为“亲近文学”,是学生跨入中学的第一单元,意在让学生感受、理解、亲近文学,所

以读、品是关键,教学重点还是较为“感性”比较合适。通过诵读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的情感,优美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二)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能够学会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结合老师的点拨,

找到更好的诵读作品的方法。

(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诵读欣赏板块,它无疑承载着指导学生诵读的重要职责,如何让学生在以后的诵读欣赏活动中逐渐找到适和自己的阅读方法,这个起始课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难点。难就难在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还是较弱的,而且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优秀的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可以对自己的诵读方法进行改进;而较弱的学生,更多的要靠老师的点拨,这也是为

什么老师要进行一定的总结性理论指导的理由。)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的诵读,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原初体验和感受。 2、能够通过一定的阅读方法,较准确的把握作品传达的情感。 3、能够欣赏作品中美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通过诵读感悟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能够学会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结合老师的点拨,找到更好的诵读作品的方法。

四、说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是一个前提,什么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是:学生拥有对学习内容表

达个人见识的话语权。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们也完全可以说:“给学生一个指点,让他们的思想、情感飞翔。”所以,我把“通过自己的诵读,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原初体验和感受。”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而呈现阅读活动的主动和生动,尽量不让我们的彻头彻尾的分析,破坏学生的感受中的美感。而在新课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文第二个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要求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认真和同学、老师交流,尊重别人的感受和体验(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促使他们在情感体验,甚至学习能力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本文的所有目标的设定都渗透“探究”的理念。尤其是第四个教学目标:“通过诵读感悟过程中与其他同学的比较,能够学会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结合老师的点拨,找到更好的诵读作品的方法。”就是要告诉他们诵读最可贵的就是反省自身的不足,通过聆听、比较、找出新的诵读对策。这种探究其实

已经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2、《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和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也就意味着教学材料的选择也是开发性的。本课设计时,

很重要的一块研读材料就是个体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老师的点拨评价(这一块教师要提前进行大量的预设准

备),也就是所谓的动态生成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许也在左右着学生的最后阅读的结果。应该说这种阅读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学内容,既是一个亮点,又是考验教师个人修养和教学机智的难点。这与“非指示

性”教学理念是有相通之处。

3、《语文课程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分层教学理念”。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很早就有“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大取》第四十

四)这样的话,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

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

因此制定教学目标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比如第二个教学理念让学生选择分析课文情境还是回忆自己的生活。第四个教学目标,自己的比较反思与老师的指导相结合。

(二)学法分析

1、探求性学习方法: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法: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互相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学习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比较、反思意识。 4、诵读法、点拨法等等具体的操作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我们的生活中,开满了文学的鲜花,花朵上,绽放出一串串记忆的珍珠,那是我们成长的印迹。正如诗人冰心所说:“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今天,一个叫泰戈尔的印度诗人,将用他清新的笔调,真挚的情怀,向我们描绘一个纯美的童真世界。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走进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

纯情。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优美的开场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环节:自由朗读两遍,说说原初体验。

1、 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可以提供阅读的种类),准确,流利的阅读课文两遍。 (设计此环节目的:之所以读两遍,因为第一遍很可能会有学生有的字音读不准,句读读不清,可以

给他们一个第二次改进的机会。新课标也强调“要重视朗读”。)

2、读一篇作品,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同学们用一到两句话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说之前先在备用纸上写一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体验,珍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也就是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学生在备用纸上书写,是希望他们随时捕捉闪现的思维火花,并逐步养成他们随想随记的好习惯,逐步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水平。

也就是课标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三环节:感受作品情境,重温生活真实。

1.播放录音或者老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静静地听读,调动你的各种感官,感受一个孩子通过怎样的方式在怎样表达对母亲的热爱、眷恋呢?

2、读完以后,同学们重温自己儿时的记忆,是否脑好中会闪现和作品描写相似的画面呢? 3、学生交流一下,或描述自己对作品描绘的画面的感受,或者讲述自己相似的童年记忆。彼此相互共鸣,交织,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

(例如《金色花》: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段文字很容易分析当时的情境,学生大多也都有过类似的体验,于是,他们就很容易感受到这其中

渗透的孩子与妈妈的深厚感情,孩子的天真活泼等。)

4、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的进行总结:三首诗能表现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榕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继续引导学生通过和生活联系,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要传达的感情,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较上一环节会得到完善和成熟,会不断走向深入,这也符合课标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像散文、诗歌这样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对作品情意的品位,确实是需要慢慢走,慢慢欣赏的。同时教师的适当的点拨性的总结,也意味着给不但

给学生较难理解的时(比如《榕树》)以点拨,也给了学生后面可以比较和调整的学习材料。)

第四环节:品味美的语言,读好美的作品。

1、 要求学生齐读,边读边画下你认为优美生动的语句。 2、 请学生简要说说对自己所画句子的感受,然后示范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设计此环节目的: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阅读要

求更进一步,在准确、流利的基础上能够注意示范朗读的一些感觉:重音感、速度感、意味感。)

第五环节:比较中反思,指导中调整。

1、请同学们反思几个问题:把你的备用纸上最初阅读感受和你现在的阅读感受进行比较,把你的阅读感受和你的同学的阅读感受,老师的总结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阅读作品中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并总结出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阅读经验,有哪些具体的收获。

2、老师小结。(要对阅读的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设计此环节目的: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体验,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在比较中反省,在反省中调整和完善。既不盲目屈从,也不固步自封。求同中仍可存异。)

第六环节:布置记诵作品中优美的语句和课文相关的专题课外阅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经过的一节课的诵读以后,可以要求学生记诵课文中你喜欢的优美的语句,目的是能够逐步形成一定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经过比较反思,学生会生发课外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这时候应该因势利导,布置课外阅读,专门读读泰戈尔的其他诗歌作品。)

六、备课的一些感受。

本文初读即能感受到文中洋溢的童真和童趣,让学生回到自己的记忆,感受其中的美丽是老师的不容推卸的责任,而作为文学作品,也要让学生感受文字表达的美,这样去引导他们亲近文学。我力图让

学生去感受美的情感,美的语言,而作为诵读欣赏,又要教会他们一些方法,应该说,本节课看似简单,其实承载着很重的教学任务,要浓缩在短短的45分钟之类,很难。尤其最后的“诵”的目标不能在课堂完成,无疑是个很深的遗憾。有时想来,如果没有时间的限制,我带着学生一路走,一路悠悠然的欣赏文学

作品之美,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梦想呀。

另外,本设计还没有经过实践,尤其是比较理性的“第五个环节”,尚需检验,也许此环节有人会觉得不易操作,比较空洞,但我仍然觉得是有必要的,我们要让每一节课学生学会反思,有对自己的超越,

而成为永远流动的水。

作为年轻教师,只是固守着自己并不深刻的教学理念,常常希望聆听专家们的醍醐灌顶的点拨和指导,

希望一路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越走越美,越走越快乐。

更多相关推荐:
泰戈尔名句赏析

泰戈尔经典名言名句及部分赏析长长的胡须忧郁的眼睛和善的面孔如同我们熟悉并尊敬的一位长辈而他的作品无论你什么时候打开也不论翻到哪一页你都能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于爱的光明...

泰戈尔飞鸟集名句赏析大全

泰戈尔飞鸟集名句赏析大全1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飞鸟集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3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飞鸟集4你微微地笑...

必读诗篇——外国诗歌+赏析+泰戈尔名言

必读诗篇外国诗歌姓名西风颂第一节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泰戈尔飞鸟集名句赏析大全

泰戈尔飞鸟集名句赏析大全1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泰戈尔飞鸟集2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飞鸟集3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泰戈尔飞鸟集4你微微地笑...

泰戈尔赏析

1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赏析同理雪花不会在城市停留爱需要自由与距离2不要因为峭壁是高的便让你的爱情坐在峭壁上赏析爱情应平凡而真诚3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过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

泰戈尔名句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名句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爱是理解的别名眼睛不能看到你因为你是眼睛中的瞳仁心灵不能了解你因为你是内心深处的秘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

泰戈尔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双语)

泰戈尔诗歌中的经典名句双语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1861年19xx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

泰戈尔名句---写作素材

泰戈尔名句写作素材我们一度梦见彼此是陌生人醒来时发现彼此是相亲相爱的OncewedreamtthatwewerestrangersWewakeuptofindthatweweredeartoeachother我...

泰戈尔诗歌赏析

OneWhenmentionedTagoreoneofhismostfamouspoemsisdoubtlesslytheThefurthestdistanceintheworlditissowellknown...

泰戈尔《飞鸟集》评析

泰戈尔诗集飞鸟集评析天空中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了多少回当这样的文字淡然飘入脑海里总让人有种莫名的触动短短一句寥寥数语品出的却是一份让人顿悟人生的韵味与禅机细细咀嚼慢慢回味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似乎在这枯燥嘈...

英译汉名篇:泰戈尔《飞鸟集》第82首:生如夏花

LifethinandlightofftimeandtimeagainFrivoloustireless生命一次又一次轻薄过轻狂不知疲倦题记生如夏花oneIheardtheechofromthevalleysa...

闪亮的英文句子——每日一句1(泰戈尔飞鸟集十二句——LOVE--amaplel选)

泰戈尔ltlt飞鸟集gtgt十二句LOVE1Themightydesertisburningfortheloveofabladeofgrasswhoshakesherheadandlaughsandfliesa...

泰戈尔名句赏析(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