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大秦帝国感想

时间:2024.5.8

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

-------《大秦帝国》观后感

该剧以商鞅变法为主线,讲述秦国由弱变强,如何一步一步成为战国霸主的过程。作为变法者,剧中商鞅的形象颠覆了历史对他的定论。拨开历史的重重烟雾,从《大秦帝国》中走来的商鞅,是个拥有完美人格的理想主义者。《大秦帝国》整部电视剧都沉稳厚重,精彩不断,其中有两幕关于变法的场景给人印象尤其深刻。其一是秦孝公嬴渠梁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秦孝公亲自扶商鞅下车,君臣二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自古英雄惜英雄,两位变法缔造者的目光交融中,满是信任与坚毅。另外一幕则是齐国权臣田忌与他的军师孙膑谈论天下大势,田忌一再盛赞孙膑兵法如神。孙膑则沉吟感慨:“带兵打战者易得,变法者难求”。 商鞅秘密进入秦国,历经磨合,与秦孝公精诚合作,在秦国发动了一场历时二十余年的变革风暴,将秦国建成了战时法治最完备、激励制度最有力的强大政治国家,由此奠定了中国成为统一大国的文明根基。发动并主持这场变革风暴的两位主人公――商鞅和秦孝公,各以自己的悲剧命运融入了历史的洪流……

故事虽然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历史,但这段对中国来说极其重要的历史,在今天看来,也能带给我们众多的启迪。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

第一,从公司组织来看。

《商鞅变法》作为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成功的政治经济变革运动,短短二十年,使秦国由一个极贫极弱的小国成为一个强盛帝国,国富民强,为以后秦国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组织变革是极不容易的,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要改变一个组织延续多年、根深蒂固、骨子里的东西是难上加难。一是组织领导人要有强烈的变革之心,能自始至终、矢志不渝,以"铁腕"手段推动,变革不成功"死不罢休",全力以赴;二是要有好的变革方略、谋略以及变革谋士,没有好的出路、变革之策,如何变?变向何方?分几步走?谁来出谋划策,谁来推动变革,担当重任?此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选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没有好的谋才,不会有科学、因地制宜的变革之法,没有强有力推动者,光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能执行到位,落地有声,更不会有好的成效、结果。因此,变革重在执行,最难也在执行,因为牵涉到很多人、很多利益团体的切身利益,更是场政治上的较量和战斗。

变法,就意味着革新。改革总是伴随着阵痛,自古以来都如此。从战国商鞅到宋代王安石,从明朝张居正到清末维新志士,改革者总是一路披荆斩棘,生前身后非议不断。人们总是习惯于原有的东西,即使原有的已经陈旧不堪,但一旦要改变,总会触及某些人的高枕美梦,于是他们便被惊醒了,大声疾呼反对。《大秦帝国》剧中商鞅和秦孝公嬴渠梁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他们的困境重重,外有以强魏为首的敌国虎视眈眈,内有以甘龙为首的老贵族阻碍变法进程。所幸历史将改革重任交到他们俩手上,他们并没有辜负重托,最终他在秦国创立的法度却被秦惠王嬴驷立为国法,继续让秦国富强为六国畏惧的“虎狼之秦”

第二,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作为企业高层一是制定战略整合资源,二是选择人才,共同组建成无坚不摧的团队,方能打赢这场"变革"之仗。高层不是十全十美"多面手",必须会招人、选人、用人、留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位置上,天时、地利、人和集一体,创出一番伟业。中层是连接高层和基层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是企业运行变革的中坚力量,变革者、执行者、推进者。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对“黄金搭档”,为了强国的共同信念立下“君臣相知,永不相负”的誓言,这两个两千多年前的男人通过荧屏将一段“励志史”跃然于观众面前,很能震撼人心。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相当有气势,联想到现实,难怪有人看过该剧后感慨改革艰难。

领导也不可一人专君:有一个想与商鞅竞争“变法”的法家高人申不害,是韩国丞相,他写了本《申子》,他的理论讲究驭臣之术,其中有两条观点非常值得学习:“何谓破君之术?一臣专君,群臣皆蔽,言路堵塞,则君自破。何谓君不破之术?明君不破,使其臣如车轮并进,莫得使一人专君;正名而无为,犹鼓不入五音,而为五音之主。此为明君不破之术。”

作为企业的领导如果总是听从于一个员工而疏远其它人的话,会造成言路堵塞、人事关系复杂,最终导致众判亲离。领导者应该平衡每个员工的关系,广开言路,千万不能让“一人专君”。

第三,从企业内部的执行力来看

《大秦帝国》是部关于企业法制建设,以"法"制"企"的好读本,更是关于执行力的好素材。现在流行执行力,反映出很多企业执行力低下,有好的战略、计划、方案,就是执行不力,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最后不了了之,坚持不下来,受到阻扰或反对意见就不得不"流产"。因此,一是坚定信念,定下来的东西义无反顾的执行到底,不半途而废,中途夭折;二是有好的制度、法律作为好的保证,奖励好的遵守者,惩罚违法者,"惩恶扬善";三是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包括制定者,都得受法的制约、约束,触犯"高压线"就得受到惩罚,使他永不再犯,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都成为尊法守纪好的典范。

商鞅入秦之后,立刻执行变法改革。他执法严明、公正,制度完善,任何一个国民都有立功受爵的机会,任何一个人触犯国法都将受到制裁,不管他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当时秦国上将军兼太子首傅嬴虔因太子犯法而被割掉鼻子,太子嬴驷也被秦孝公流放十多年,这种铁腕手段不但让国民心服口服,还让国民知道一个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但在现在许多企业里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皇亲国戚”的问题已经使许多老板和员工头痛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它存在一个很严重的人情化问题,所以制度的公平性就引起了质疑。其实,在中国现代企业中不是缺乏规章制度,而是有太多的规章制度,但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发生问题而诞生的。法治是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建立的,它是要根治企业问题而不是忙着到处“救火”,更重要的是它的执行力和原则性,如果执行不了,不按照企业的原则行事,法治不能得到贯切落实,一切就是虚谈。

第四,从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来看

企业是一个组织群体,员工不能被组织起来,就会产生“疲态”。激励机制的建设是致关重要的一点,员工没有被带动起来,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是不可能给企业创造任何效益的。不过遗憾的是,许多企业总是把钱作为唯一的激励条件。因此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注重物质利益和条件,更要给予机会、创新、学习和发挥的平台,重视工作安排、人文环境建设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表扬和认可等精神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秦国有一种法条,叫“惩疲”。所谓惩疲,就是惩治懒惰懈怠和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分子。商鞅颁布的奖励军功、奖励农耕的法令中明确地指明这一点,坚决杜绝不务正业的游手好闲分子,鼓励国民劳作。

整部《大秦帝国》就是变法史,它展现了秦孝公嬴渠梁与商鞅练新军、立官府、明法令,一步一步使秦国富强起来的过程。为此商鞅牺牲了爱情乃至生命。在他的意识中,价值观甚至高于生死观,只要变法能够成功,一切都在所不惜。“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是对他最好的刻画。

企业管理,以前是以经验管理为主"人治",到后来以规章制度管理为主"法治",到最后以文化管理的"人治",即"自治",三个阶段。被治,到法治,到自治,实现无为而治。刚开始人少的时候、创业打天下的时候可以人治,但经过一个阶段必须实行法治,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管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一种好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创造一种好的秩序,激励人积极向上创造业绩,抑制消沉、不劳而获、"好吃懒做"、"投机钻营"之辈,实现企业效益提升、富强、腾飞。-----------我们公司内部现在推行的“6S”管理,更能体现这一点。

与你分享

李 庆

2011、8、27


第二篇:《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穷则变,变则通

——《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秦孝公的胸襟气度;商鞅的毅力,他的“铁血变法,铁心护法”,“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秦孝公与商鞅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为了变法强秦的那种生死相扶的情感;秦国在危难时刻,国人奋起抵抗,那种众志成城的力量,那种为了国家死而后已的精神,让人震撼。如果一个单位有这样的氛围,有这样的精神和力量,单位何愁不发展。

商鞅在最后面对恐吓时说的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世间还有另一种人,他们从不盘算个人的生死归宿,更不会以此作为进退依据,国家要强大就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民众的血,贵族的血;战场的血,刑场的血;壮烈的血,冤屈的血 。国家就是一颗大树,国人要敢于用鲜血浇灌,方能茁壮参天延绵相续。” 而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这段话。

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小国,单位要发展,也需要大家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们经常会觉得,只是为别人在打工,没必要那么辛苦,那么努力,经常觉得是在给老板挣钱。缺乏主人翁精神,缺乏牲牺精神,不愿意吃一点小亏。须不知,每个人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工作,付出劳动后,除了薪水外,还可以增加经验阅历。单位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舞台,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只有得到了大家,得到了客户的认同,才能体现你的能力。单位发展壮大了,个人的舞台才会更大,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

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靠的是秦国人上上下下的一起努力。如果我们也能效仿国人,为了单位的发展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不斤斤计较,单位一定能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品牌,做出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机构。 目前,自己在工作中,还未做到上述这些。想成为单位里不可或缺的人,但是现在为止未做到。工作中,还未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给单位带来效益,或是帮助单位带来效益。性格不算外向,但跟同事相处融洽,做事也还算能吃苦耐劳,但缺乏自信心,见识太少。遇到困难容易泄气,不善动脑筋,做事情不会变通,容易被

周围人或事感染,缺乏自制力。

应该学习商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不计余力的去完成,去达到目标,给单位带来明显的效益,这样也能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现在负责办公室工作,应该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工作中要讲原则,不要怕得罪人。同时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多学习了解房地产相关知识,周末可以去图书馆看看书,平时多跟人接触,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要学习秦国,变法强秦,不能像魏国,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化,如果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就会被社会淘汰。

物价不断上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减轻这种压力,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跨出现在这种局面。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富。

仔细想想,现在穷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给单位做出贡献,没有创造效益。想要达到我想要的薪酬,应该走出去,锻炼一下自己,去学做业务。现在会员服务部正好缺人,如果可以,想去会员服务部锻炼。我知道,要做好会员服务工作,首先要熟悉业务流程,清楚能给会员单位做些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好处。然后,加入新会员,对方会提些什么问题,要怎样应答。平时有活动,可以组织会员单位参加,这也是一种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好的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得到他们的认可,包括杂志宣传,网站宣传,会议宣传等等。

做业务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锻炼中可以很快的成长。

更多相关推荐: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在未观看大秦帝国之前就自己读书时学历史的了解商秧是一个秦国变法未成功最终被五马分尸车裂的悲惨历史人物为了使秦国由弱国变成强国冒着生命危险提出变法变法实行后不久因其变法触犯了秦国当朝各重臣大臣的利益...

《大秦帝国》读后感

大秦帝国读后感在济南上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看书一天我在图书馆找书看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已经被人翻看得快散了的书心想着一定是本好书拿起来一看是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翻开一看就被吸引住了知道图书馆快要关门时...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最近公司密集组织看了51集的大秦帝国一开始本以为是部沉闷冗长难耐的历史剧看了却让人颇感伤感里面有几个人物特别让人觉得心疼白雪莹玉公主这两个爱着卫鞅的女人爱得那么深却从不自私的想独自拥有如果我在少年...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电视剧中的情节和最后接近悲壮的结局让人不胜感慨从大秦帝国我不仅看见了一个组织从渺小如何实现伟大的过程也能够从此发现一个组织兴衰更替的规律大秦帝国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组织也好即使是个人...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篇一大秦帝国gt观后感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仅管如此因为热爱...

读大秦帝国有感

读大秦帝国有感读完大秦帝国感触良多看着一个秦国从偏处一隅的没落小国到强盛的秦帝国再到迅速灭亡心里总是有些没落的回首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争一个个雄才大略的君臣还有那句慷慨激昂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总是让人为之激扬澎湃可...

大秦帝国观后感

新年伊始这两天看完了侯勇和王志飞主演的新大秦帝国被剧情和里面的奸情深深的震撼了就像预告片里面所说的一样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这是一个男人对于另一个男人的旷世约定战国末年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并发的年代百家争鸣思想碰撞...

大秦帝国有感

从治国的策略来讲法仁术权谋是史剧中辩证的核心内容无论国家企业法是核心也是最彻底的应该予以坚持仁术只是权宜之策适时为之广布仁道使秦穆公强了秦国但也开始了秦国的没落而秦孝公变法奠定了大秦帝国150年的辉煌和中国第一...

《新大秦帝国》观后感

穷则变变则通新大秦帝国观后感秦孝公的胸襟气度商鞅的毅力他的铁血变法铁心护法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秦孝公与商鞅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为了变法强秦的那种生死相扶的情感秦国在危难时刻国人奋起抵抗那种众志成城的力量那种为了国...

大秦观后感-----转帖

当封建制还没有形成集中的王权法治还不过是一个雏形的时候从典籍中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还是相当开放的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在那个时代的功效或许与如今大相径庭但婚姻这一固定形式却是在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其特殊意...

《大秦帝国》观后感

大秦帝国观后感大秦帝国本剧描写的是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古老的秦国部族在贫弱中重生他们通过变法一步步走向强大富足推动着整个时代的前进最终大出天下与中原六国相融合成...

大秦帝国之纵横吐槽

大秦帝国之纵横前几天早饭看朝闻天下上面居然特地大幅的介绍了一部电视剧名叫大秦帝国之纵横说拍得很好今日得空看了看快进看了30分钟实在不想看了第一集有个大臣冒出来念国书读到秦愿忝列其间的忝字时停顿了一会估计是不认识...

大秦帝国观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