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陋室铭》有感(作文)

时间:2024.5.2

学《陋室铭》有感

在今天上午的第二节课上,我们要上《陋室铭》这一篇流传千古的古文。

听胡老师的介绍,这篇古文的作者是古时候被人们称为诗豪的唐代诗人“刘禹锡”。他是洛阳人。他中进士后做过监察御史等官,并参加王叔文变法集团,失败后被长期贬低在边远地区。策知县让他在半年之内搬了三次家,刘禹锡对策知县的这种做法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他愤然提笔,就写下了这一篇古文《陋室铭》。

当胡老师上完这篇古文之后,我突然十分地敬佩刘禹锡。刘禹锡他拥有那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浮名的高尚品德。就像孔子说的那一句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我认为刘禹锡就可以称为是一位君子。

虽然刘禹锡居住在一个简陋的房子里,但是和他来往、交谈的人都是一些学识渊博的学者,没有没有功名的平民,这也不就说明了刘禹锡的品德十分的高尚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刘禹锡那样,虽然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房子,很令人瞧不起,可是他们有的却是一些硕士,知识十分渊博。这就是所谓的“深藏不露”。

我们应该向这一些人学习,你居住的地方不一定要十分的华丽,只要你的品德高尚,你所在的地方就会充满芳香!


第二篇:《陋室铭》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文体介绍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统领全篇并点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任务 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

“德馨”统领全篇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伏笔。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随笔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生花妙笔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更多相关推荐:
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陋室铭读后感400字一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陋室铭全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读刘禹锡《陋室铭》有感

读刘禹锡陋室铭有感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

《陋室铭》读后感

陋室铭读后感我喜欢古诗文在诵读中我独享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赏心悦目品味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欣赏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湖光山色但我更对陋室铭情有独钟它给我淡淡的香悠悠的甜是真是纯是美陋室...

《陋室铭》读书笔记

陋室铭读书笔记说起陋室铭是我儿时难忘的记忆自记事起直到小学毕业当时的小学生是不学古文的不像现在的孩子古文也已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本但我童年时期就能够背诵这篇当时读起来很生涩的陋室铭到现在都熟谙于心当时家庭的贫困现...

《陋室铭》读后感

陋室铭读后感窗外凄凉的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而是在于那山...

陋室铭读后感谢

读陋室铭有感陋室不陋只因其主人德馨也此观点大抵多数人都已认同然余以为刘公之高尚非自吹可定二十三年的无人问津大概让刘公长了不少愤世嫉俗的心眼被贬之后还要遭人踢打换谁谁都受不了又无法改变现状怀才不遇虎落平阳啊可叹可...

《第六病房》读后感

第六病房读后感金秉阳第六病房是契诃夫的多部作品中比较有名的一部据说契诃夫曾经赶往库贝岛考察他在那儿看见了一座人间地狱正是在俄国沙皇的残暴统治下许多爱思考有见解有思想的人都被关进了这座监狱见到了这一幕的契诃夫无比...

日语综合教程第六册第一课读后感

日本人心慣用語場合形使間微妙意味濃淡更二重厳密意味分析表現例試験程度表表現試験程度客観的数量的示言葉結局言語使用者主観的判断幾具体的例検討日本人一般当共通精神的特徴抽出先相手関係己抑制心隠島日本三景対人関係円滑...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

童年第六章读后感篇一童年第六章gt读后感读了第六章我知道了茨冈是一位很好的知心朋友他善解人意体量人有一颗童心从中我体会到朋友之间只有互相包容互相谅解才能保持永恒的友情友情很珍贵也很容易破碎它就像一个吹大了的气球...

室内设计读书笔记

室内设计读书笔记概念按照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及精神要求作如下定义室内设计乃是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根据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心理人的生理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

室内设计概论读书笔记

室内设计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室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定义室内设计已逐渐成为完善整体建筑环境的组成部分使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它受建筑设计制约较大是对建筑设计的继续深化发展以及修改和创新它综合考虑功能形式...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近日拜读辜鸿铭先生的大作ltSpiritofChinesePeoplegt中国人的精神或者春秋大义感慨颇深这部书主要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由儒家思想塑造出来的中国人的人格和生活...

陋室铭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