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夫卡的《城堡》

时间:2024.5.13

读《城堡》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卡夫卡曾攻读文学和医学,后屈从于父命在布拉格大学攻读法律,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先后供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和工人保险所,因肺病辞职。曾再度订婚,却因健康关系地直未婚。19xx年死于肺病。主要作品当数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短篇小说《变形记》,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凭借这些作品,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K,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微不足道的土地测量员。克拉姆,城堡的最高统治者,全书情节就是围绕着K想尽一切办法要见克拉姆而展开。

城堡,这个看起来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一堆建筑,是最高统治权的象征,在这里,有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他们各司其职,整天忙碌于文山会海,然而却“相互遮掩,所以很难知道真正负责的到底是哪一位官员”。除了像机器一样批阅审查各种档案文件,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睡觉,甚至在他们和当事人谈话的时候也可以睡着,对方的谈话对他们来说,就是催眠曲,“只有在谈话中才可能有睡觉的机会,大都是谈谈说说使我合眼的”,一位官老爷布吉尔如是说。在种极其枯燥而繁重的工作中,人也渐渐丧失了耐性,动不动就是火气冲天,大发雷霆。当然,工作还是要做,在疲倦的状态中工作,面对山一样的各种文件,出差错当然是常有事,用官老爷的话说,这当然是不可能避免的,也因此都是可以原谅的。所以,有的人,其命运就是这样被轻易改变的,“写字台上只要有一点变动,谁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沾上的一块污点就给抹掉了,只要碰上这一类变动,都能给人添麻烦??”另一位官老爷,一个高级秘书艾朗格这样对K说。的确没错,K的命运就是这样像被擦去一个污点一样摆来摆去的,他自己也不得不说“荒唐可笑的纰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不知道多少年以前,城堡想招一个土地测量员,招募了K,文件已经写好,只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和“可以原谅的疏漏”,这封文件就没有发出去。过了好多年,不知道是哪一个哪一级别的老爷或是办事官员(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被下面的乡村村民称为老爷的),用了哪一根“幸运”的手指抽出了那封都已经变了颜色的聘任文件。当然,他也根本不知道文件内容是不是早就已经失去了效力,他也懒得去审查一下时效,他只看到是放在应当发出去的那一栏里,把它抽出来传出去,就完成了他的全部工作。这样,K就接到了聘书,千里迢迢赶来赴任。当然,他是怀着无比的志向和雄心,以为会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而来的,并且,他还有这种自信。

他首先是抵达城堡下的乡村,这里的人都知道要来一位土地测量员,当然,他们也是刚知道的。尽管如此,K并不顺利。他先是寄希望于使巴纳巴斯,但是他渐渐失望了,因为,他久久等不到巴纳巴斯带来城堡的消息。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在努力搜索可以为他所用的目标。当然,只要能和克拉姆扯上关系的,他都会想方设法接近他,获得他的信任。

机会来了,那是他第一次到赫伦霍夫旅馆,女招待是弗丽达。她一看到K就有意向她卖弄风情,并且告诉K他是克拉姆的情妇。K就眼前一亮,以为抓住她,就抓住了通往城堡的大道。他很容易就得到了弗丽达,简直没有费任何力气,就像从桌上拿起一个酒杯那样,举手之劳而已。弗丽达还让他从一个秘孔看正在工作的克拉姆,K深信不疑。这更加坚定了他要见克拉姆的决心。可以看出,K想利用弗丽达的目的,但是,也说不清K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一点爱着弗丽达。对弗丽达来说,她口口声声说要做K的妻子。在村子里人看来,他们简直就已经是夫妻了,而且,他们还以为,作为克拉姆的情妇——多么光荣而神圣、又值得羡慕的身份啊——“下嫁”给K,真是更加让人敬佩!

K不能做土地测量员的工作,因为他见不到克拉姆,因为“K是一个被克拉姆认为在路过时也不值得看一眼的人”。而校长又说这里并不需要土地测量员。尽管K极力辩解也是徒劳。但是,校长给了他一个去村小学做看门人的职位,K带着弗丽达去“上任”了。K丝毫没有放弃要见克拉姆的努力,为此,只要一有这方面的消息,他是不顾一切的冲过去的。然而K“现在明知道自己的前途只会是不断的失望,还得一个接一个地把它们都吞下去”。弗丽达越来越怀疑K对他的爱,她对K说:“你的奋斗目标就是用我这个人质去跟克拉姆打交道。在你的眼里我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而这笔代价是你的一切?? 我唯一的价值就是我一 1

度是克拉姆的情妇??你把自己同克拉姆的会见当作了一桩买卖,一场现金交易。”这似乎深深击中了K要害,然而,为了能见克拉姆,主又算得了什么呢!他当然不会放弃希望。因为在K看来,他的道理是一个人应该努力往上爬,特别是处于底层的时候。一个人就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给他带来希望的机会。

在学校的工作很艰苦,常常受到教师和一个女教员琪莎的责骂。但是,K都忍了,并且他说这是为了弗丽达才忍的,面弗丽达却怀疑,这都是为了想见克拉姆而忍辱负重,他们的感情开始出现危机,因为怀疑一但开始,信任必然松弛。不管怎么说,K是没有放弃的。

一天,一个大风雪天,他又想起了那个他差不多已经不抱希望的信使。因为他家在没有别的办法。这个傍晚,他没有和弗丽达打招呼,就跑去了巴纳巴斯家去打听消息。巴纳巴斯不在家,而他的两个姐姐奥尔伽和阿玛丽亚在家,阿玛丽亚向以往一样在照料父母,奥尔伽就陪着K聊关于巴纳巴斯的事。这一聊,却揭出了巴纳巴斯一家的苦难。

原来巴纳巴其的家生活很富足,父亲是一个出色的修鞋匠,而且还是村灭火会的骨干。然而,有一天,一切都变了。那是城堡赠送村子一辆救火车,举行赠送仪式的日子,在村民看来,这可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他们有可能见一些重要人物出场,那是他们羡慕、敬仰又畏惧的一些老爷们。他们会因为见到那些老爷而感到无上光荣,甚至会到处炫耀,以为他们自己成了老爷一样。所以,全村的人都出动了,那天,阿玛丽亚打扮的特别的漂亮,以致于别人以为他在那天一定会找丈夫的。在仪式中,他们都在紧张地观察某某老爷,阿玛丽亚的父亲看到了一位城堡来的救火会事务方面的权威人物——索尔蒂尼,他在家里常常提起他,却还从来都没有见过,所以现在“能够亲眼看到索尔蒂尼,实在是一件十分震惊、十分重要的大事情”。但索尔蒂尼在他们看他的时候并没有注意他们,他只是一声不响地站在救火车那里。他也只是在他们发现了他好半天才注意到他们的。他带着厌倦的神气打量着他们,最后眼光落到了阿玛丽亚身上,他一看到她就怔住了,跟着就跳过车辕来接近她。阿玛丽亚的父亲领着她们上前去,被他制止了。然而,他们都以为,索尔蒂尼看上阿玛丽亚了。

到了晚上,索尔蒂尼的一个信使隔着窗户,递给了阿玛丽亚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极其下流的话。最后一段写着“你得马上来,要不然,我就??”。阿玛丽亚看完,“实在没法再读第二遍,就把那封信撕碎了,又抓起碎片照准窗外那个人的脸上扔去,接着就关上了窗子”。就在这件事发生不久,阿玛丽亚家的情况整个都变以,所以找她的父亲订货的客户全都取消了订单,并且想法躲着他们家,并且阿玛丽亚的父亲也被解除了在村救火会的工作。这样,家境也一天天过得拮据起来。他们确信,一定是犯了罪,然而却不知道犯了什么罪,或者是“侮辱信使罪”吧,这个即使法律没有规定,律师也是可以给他们安上这个罪名的。

阿玛丽亚受到了惩罚,“当然不是执照正式的司法诉讼程序,她并不是直接受到惩罚,可是照样在其它方面受到惩罚”。这种不清不白,失去村人的信任,受到村人的蔑视,是让他们一家人受不了的,然而无论这家人怎样挣扎,依然失败了,他们并没有落得清白,而且一天天穷困下去了,“就在那个时候,人们才第一次开始用那种你现在所能看到的态度鄙视我们”,奥尔伽这样跟K说。在这个时候,阿玛丽亚的父亲“想亲自去打动官员们的善心”,所以他就一整天一整天地站在官员们通往城堡的路上等着请愿,但是一天天过去了,没有丝毫希望。起初,他回到家里还会跟家人说他一天发生的事,可是后来他就不再说这些事情了,“显然他放弃了打算在那儿得到什么收获的希望了,他是中把它看作是他的责任,一件枯燥无味的差事,才跑到那儿去呆上一整天的”。由于在大风雪里一站就是一整天,长期下来,他就得了风湿,晚上他疼得直哼哼。但他还是坚持要去,后来妻子陪着他,他的子女“常常看见产蜷在一起,坐在他们那个狭小的座位上相互偎依着,在一条薄薄的和盖不周全的毯子下面缩成一团,周围除了一片灰蒙蒙的白雪和雾气以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夫妻两都害上了风湿。可是,他依然没有洗刷一家人的罪名,他们的状况更糟糕了。

奥尔伽有着自己的计划,就是让巴纳巴斯寻机会去做城堡的信使。他成功了,然而几年来,他并没有送过信,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信使,这种状态除了痛苦,是没有别的好滋味的。这就是K为什么老对他失望的原因,因为,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真正的信使。所以,当巴纳巴斯接到一到任务,就像是受到了莫大的恩宠,而往往,他的任务没有丝毫价值。奥尔伽向K详尽地讲述他们一家人沦落的经过,K渐渐感到,他要彻底放弃在巴纳巴斯身上的希望了。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弗丽达决定离开她,理由正如她先前怀疑的一样,不过还加上了K没有和她打一声招呼就去了那个尽人皆以为耻的家庭。 2

K彻底找不到通往城堡的工具了。然而他从巴纳巴斯那里得知城堡里的一个格拉姆的高级秘艾朗格书要下来村子里,下榻赫伦霍夫旅馆,并且还明说要会见K。K想抓住这个机会,他等了一整夜,人困得除了睡觉什么都愿意想的程度,他甚至可以不再要求见克拉姆,只要让他睡觉。然而他等来的是这样的消息,那就是艾朗格听说他和弗丽达很熟并且和她同居,而现在旅馆的酒吧间又需要她回来,所以K必须立刻准备让他回来。这就是K所听到的全部“希望”。

至此,K真的失去了耐心,失去了斗志,更失去了信心,他,只想睡觉。他最终屈服了,在现实面前,他听从命运的摆布,他终于明白,他“闹得太凶,孩子气太重,经验又太少啦”。他没了原来的那种倔强,也没有了那种自信,他终于“回归了现实”,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宏伟抱负,现在都成为昨天的故事。他终于接受了现实,他,是一个和别人没什么两样的普普通通的人。

这就是整部小说的主要内容,现在来谈一谈小说中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剖析力。这里只是选择他的视角中的社会现实这个角度。整部小说一共二十章,290页,而第十五章,即阿玛丽亚一家的遭遇一章就占了56页,差不多是全书的五分之一,可见作者用大力刻画这一章是有着深刻的用意的,当然,这一章也是揭露与批判社会现实最为明显,也最为有力 的一章,他对社会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剖析也就集中在这一章,当然,不是说其它章节不反映作者的这一能力,尤其是这一章往后,基本上都是在体现作者的这一把握现实的能力。

如作者以巴纳巴斯当上一个似是而非的信使来描述奥尔伽的虚荣心(也是她们一家以及全社会的症状):“不过这是给城堡当差呀,不论怎样,这总算是城堡里的差事,至少人家会这么想。”当巴纳巴斯得到克拉姆的亲自指示时,卡夫卡夸张地写道:“唔,这可能是一个莫大的恩宠,连高级侍从都没有得到这样的恩宠,简直叫人无法相信,简直吓人”。

他描写城堡办事的状况,“总是拖拖拉拉,最糟糕的是你永远不知道拖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可以理解为这件事情正在考虑之中,但也可以理解为这件事还没有进行??那就是,官方的决定就像大姑娘一样羞羞答答”。

而他剖析普通百姓与官员的关系,更是让人惊奇,他写道:“害怕官方是你们这里的人生来的脾性,它通过各种方式和各个方面影响了你们的全部生活,你们自己又尽量加强这种影响”。这哪里是在写一个村的百姓的心态啊,这分明就是作者生活的现实,这又何其的像我们中国的封建社会啊,即使是现在的中国农村,难道不就是这样吗?我自小就生活在农村,在那里,我度过了20个年头,这一切,我的体会和卡夫卡的描写几乎是惊人的一致。

卡夫卡还借奥尔伽之口这样描写官员的作风:“这些老爷们就是这样,当他们办完公事站起身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样打发他们日常的业余生活才好,于是便心烦意乱地说出了最粗野的话,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但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女人和官员之间存在这种关系,请相信我的话,是很难断定的,或者不如说是很容易图断定的。因为在男女的关系中总会发生爱情。一个官员决不会有情场失意的事情??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官员被女人拒绝过。”“老爷们说的话不要过于认真,在这种场合他们惯于说些动听的话,但是并没有多大作用,或者一点作用也没有,他们的话一说出口就忘得干干净净,当然,下次人们照样又会重新上他们的当的。”“官员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也是片面的;一个官员在自己的部门里,只要听一句话就能领会的全部意义,但是把另一个部门的事情讲给他听,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解释给他听,他可以很有礼貌地点着头,但是际上他一个字也没有听懂。变是很自然的,即使是跟普通人有关的小公事——一个官员只消耸耸肩就能处理的小事情——如果你想彻底了解其中的一件,那你把一生的埋单花在这上面也得不到什么结果。”

在描写那些官员的爪牙时,卡夫卡写道:“他们简直成了一群没法控制的撒野的家伙,不是遵照规矩行事,而是任着性子胡作非为。”

同样卡夫卡以奥尔珈之中来描写城堡对于个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想跨入城堡或在城堡工作的人来说:“谁要是能在城堡里效劳,他就能为他的家庭做许多事情。”在城堡里工作,“至少你得到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在现场,你可以注意有利的机会,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尽管你不是雇员,碰上好运气,自会遇到工作。也许当时正式雇员不在身边,于是一声‘来人哪’,你应声跑上去,你就变成了一分钟以前你还不是的那种人,变成了一个雇员。”“碰到这种机会,单凭一句话、一个眼色、一个任凭的手势,获得的成绩反而比终生苦斗要大行 3

多呢。”现在不是这样吗?全世界都不是这个样子的吗?恐怕不止是在政府机关,在太多的场合,这种事都会发生,机会,就是这样,可以让一个人在最短的时间平步青云,也可以让一个在更短的时间一无所有。

K开始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城堡来的老爷总喜欢用夜审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他还以为那些老爷都习惯于夜里做这些工作,白天忙别的事去了。可是后来他明白了,“原来说到头来,夜审的目的只是为了要调查申请人,那帮老爷在白天看到申请人实在不顺眼,在夜里灯光下看到这副模样,就有可能在审问后睡觉时把这种丑态忘个干净。”这就是官员对于百姓的态度。

卡夫卡的刻画人物最具特色的不是通过小说里的三个女角色,即弗丽达、奥尔珈和赫伦霍夫旅馆的女仆年轻的佩披。她们三人在小说中的几段较长的陈述中,很难区分谁的话更有道理,也难以分辨出谁是谁非。先是弗丽达怀疑K对的爱的那段话,听起来,她把一切看得很清楚,K就是她说的那回事。然而,在后来第15章中,K听奥尔珈的讲述中,她把弗丽达对克拉姆的爱情与索尔蒂尼对阿玛丽亚的“爱情”作了比较,并且否认了弗丽达一直挂在嘴上的“依然爱着克拉姆”。而在最后佩披的口中,更是起了极富戏剧性的变化,佩披说关于弗丽达是克拉姆的情妇,以及弗丽达对K的爱情,都只不过是弗达玩的阴谋而已,因为,她想以这种方式业使自己保持在旅馆长胜不衰的地位。佩披说弗丽达只不过是脱口一套鬼话来骗人上当,只不过大家没有来得及把她看个透,至于她是克拉姆的情妇,那也只不过是她故意制造出一些迹象,然后对传言保持沉默,这种伎俩就使得别人真的以为有那么回事。这样久而久之,她就真的成以众人眼中的克拉姆的情妇,“连克拉姆都中意的人,旁人怎会不中意呢??酒吧间里需要的正是这流姑娘。”至于她和K离开旅馆,那也是因为她越来越看出自己不像以前那么红了,就玩了一出桃色新闻,借此重新引起众人的注意,好保住她在旅馆里的地位。实际上是她利用了K,并且成功了!

姑且不去管K坚决不信的态度,但就这样的写作手法,一种带着梦幻眩晕色彩的气氛,早已让人不知谁对谁错,好像谁都有错,又好像谁都没有错,究竟问题出在哪啦?这或许就是作者高明的地方,以这种方式来刻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道不比是非分明更接近现实吗?现实之中,我们又能真的确切的分辨究竟谁是真的对,谁又是完全的错呢?没有,也不会,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这样“糊涂”的关系,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也是有这种意旨吗?

最后,关于卡夫卡的写作手法,或许是他最大的成就,他揭示现实的荒诞、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痛苦、孤独,以及他的夸张、讽刺、比喻和幽默艺术手法,激发了二战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他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2007.10.26

4


第二篇:没有谜底的谜语_卡夫卡_城堡_解读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没有谜底的谜语

———卡夫卡《城堡》解读

"曾艳兵!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弗朗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欧洲最佳作家村子里转悠了一辈子,在生命弥留之际,有人之一,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告诉他,说:“虽然不能给予你在村中的合法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今天,如果我们不阅居住权,但是考虑到某些其他情况,准许你在读卡夫卡,便简直无法了解和认识二十世纪的村里居住和工作。”"

西方文学;而要阅读卡夫卡,我们便绕不过他“城堡”的寓意是什么,长期以来评论家那部让人不说不行、欲说还休的杰作《城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其中最有代表和最有影堡》。许多读者一次次打开这部书,又一次次响的是卡夫卡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的观点,不得不将它合上;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4一他将卡夫卡的作品看做是宗教式的神谕。他认次次地试图进入城堡,但又一次次无功而返一为,城堡就是“上帝恩宠的象征”。“《城样。米兰?昆德拉说:“我十四岁时第一次读堡》是一部无限制的一神论的长篇小说,在一《城堡》,这本书后来再没有像当时那样使我神论的旗帜下约伯也曾将中间层撒旦拒之门兴奋,尽管它包含的广泛的知识5卡夫卡现象外,在此旗帜下还有,‘我们的上帝是惟一的全部真正的意义6对于当时的我是难以理解上帝’这么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没的:我仍然感到眼花缭乱。”!对于这部令人有任何恶的上帝,尽管预言家关于上帝之不可“难以理解、眼花缭乱”的《城堡》,解读它理解的那句话‘我的道路不是你们的道路’,的路径在哪里7什么地方才能找到进入城门的有时候,尤其在今天这样糟糕的时代是有效钥匙7这是我们每一个欲走近卡夫卡,面对他的;为此卡夫卡会乐意地罗列大量例子。”#的“城堡”所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城堡》的中心所在就在于表明:尘世间和宗

自《城堡》问世以来,有关《城堡》的阐教行为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从井底蛙的释已经数不胜数。我们选择怎样的阐释7或许角度、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所有的诽谤和我们应该悬置所有这些阐释,而直接根据文本谩骂都只不过表示人类的智慧和上帝的安排是进行阐释7我想,在我们了解和熟悉了所有相有差距的,虽然人类表面上拥有全部的权利,关的阐释后,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进入城堡但事实上却常常由于不可理解的原因遭遇到不根本不需要钥匙,并且,这里原本就不存在钥合理的待遇。这种人与上帝之间的不平等关匙。“城堡”或许就是一个没有谜底的谜语。系,这种人与上帝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

《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的长篇小说,这除了用神秘的幽默来叙述外,无法以更合理、部小说最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小更恰当的方式来说明。以人类的理智来看,上说的故事非常简单:土地测量员4深夜来到帝的意旨一会儿崇高、和蔼可亲,就像克拉姆城堡附近的村庄,城堡近在咫尺,可是无论他先生所表现出来的一样;一会儿又像可以加以怎样努力,也无法进入城堡。他在城堡附近的讽刺,可以善意或恶意地任意进行批评,以至

!"#$%&’(()!"’’*)+,-.+*.(/+&0011-.((2*(.%3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于上帝的意旨有时候就像是那个非常卑鄙的档案室,那两个可耻、堕落、任性、无意义的捣蛋助手。总之,“不管你怎么做,永远都是错的”。这种人与上帝的区别,犹太人用一句谚语表现得相当精彩,“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人类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类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也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同样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布洛德看到了《城堡》与犹太民族的隐秘而又深刻的关系。他说:“‘犹太人’这个词在《城堡》中没有出现。但显而易见,卡夫卡从他的犹太心灵出发,通过这么一个朴素的小说就今日犹太民族的整体处境所说的话超过了一百篇学术论文可以告诉我们的内容。专门的犹太民族的阐释与人类普遍的阐释是手挽着手的,不存在一个排斥另一个或干扰另一个的问题。”!在布洛德看来,小说中<的遭遇和命运难道不是对犹太民族漫长的受难史的高度概括和描述吗=难道不是“犹太人寻找家园的譬喻”吗=卡夫卡作为一个“没有归属的”犹太人,一直在艰难而痛苦地寻找自己的归属。《城堡》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投影。

也有人将卡夫卡看做是当今社会里的预言家。布洛德为卡夫卡加上灵光,“他不停地加重色彩,把我们的作家突出为一位现代救世者和殉道者”。他把“卡夫卡的形象当做一块神匾看待。他将卡夫卡与托尔斯泰并列,并颂扬他是一位指路人,他所指的道路通向人间的犹太国,也就是弥赛亚所许诺的圣地”"。布莱希特>?/.34@3?./0A3B就说过,卡夫卡是一个“先知式的作家”。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人们很容易将卡夫卡的恐惧与幻境解释成为德国占领下现实情况的预述”。在美国,

!--./012314546"27489#13/.2.:$4.;9

基调,在玩笑之中总是夹杂着恐惧感。在这一意义上卡夫卡可以说是时代的代言人。卡夫卡显然击中了他的时代,也击中了我们的时代,就像灵魂的地震一样,被他袭击到的人就会认识到什么是恐惧。”#卡夫卡预言了希特勒以及诸如此类的专制独裁统治。

有人将卡夫卡归入存在主义的行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教授考夫曼>C/@3/.<286D存在主义》一书中将卡7255B就在其编著的《

夫卡纳入其中。考夫曼说:“卡夫卡介于尼采和存在主义各家之间:他描绘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说的人被‘抛入’世界,萨特的无神世界,以及加缪的荒诞世界。”以《城堡》为例,“在小说的开头,我们知道这个城堡是$/93C/93伯爵的城堡,但往后这个伯爵在故事中就不再出现了。德文的‘C/93’这个字,意思是‘腐烂’。我以为在《城堡》书中,上帝是死亡了,而我们却面对着普遍性意义的缺乏”。卡夫卡所描写的就是上帝死亡之后个人的存在,普遍意义失落后对意义的追寻。因此,卡夫卡的故事绝不仅限于一种绝对的解释,而是可以引发出无数不同的解释。“我们面临并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抗拒每一种要去做强制性注释的企图:生活提供它的本身去作多方面的解释,这才是生活的本质。”$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不在生活之外,而在生活本身,这原本就是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加缪则“为卡夫卡戴上了一顶反法西斯斗士的帽子”,他将卡夫卡的主角提升为“一种荒诞而有悲剧性的英雄人物”%,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存在主义者认为,城堡就代表上帝。加缪>!@E/.3F2789B说:“卡夫卡同他的上帝争执道德上的伟大、启示、善与一致性———但只是为了更热切地投入他的怀抱。荒诞被认识了并被承认了,人只有听其自然,我们从这一刹那知道,它不再是荒诞了。”&西蒙?德?波伏我们还不完全明瓦说>G1745/H/?/28I41.B:“

白,我们为什么感觉到他的作品是对我们个人的关怀。福克纳,以及所有其他的作家,给我们讲的都是遥远的故事;卡夫卡给我们讲的却

“卡夫卡不但抓住了所谓的现实以及关于现实的意识:美国的经理们多半做着噩梦,而美国的记者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向读者保证,特权阶级的白日梦与噩梦并非来自卡夫卡。在有关越战的报道中,‘卡夫卡的’这个附加语已成为报刊的特用语。我们的时代自我理解为一个恐怖的时代,就连谜语和打油诗都避免不了这种

*)+,

!"

!"#$%&’(()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是我们自己的事。他给我们揭示了我们自己的用了各种文学手段。这样一来,卡夫卡的某些问题,面对着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我们的得文学作品反倒比他的信件更具有私人性质。救已危在旦夕。”!德国文学批评家赫伯特?“卡夫卡与其说试图理解他同其他人关系的表克拉夫特45678679:7;<9=说:“:这个人,他面性,倒不如说是企图‘感觉到’它。因此,知道,只有一个脱离了超验内容的存在才是人他在书信里反而用叙事或寓言的手段,而在他道的;只有在天堂和地狱的彼岸才能生活,否的短篇小说里却采用遮遮掩掩的自我分析方则只能受苦度日。”$#"法。”&#"卡夫卡的创作中充满了性象征,譬如

也有人将卡夫卡当做荒诞文学的先驱。荒在《诉讼》中,“第一位看守身上的皱褶、口诞是卡夫卡创作的主要特色之一。诸如人变成袋、纽扣和皮带都是性象征。其他的如睡衣、甲虫,猿变成人;父亲判决儿子溺死,儿子立内衣、三十岁生日、将面包和黄油舀入蜜罐、刻就去投河自尽;病人垂危,却否认自己有插针、将物品摆放在蜡烛周围、制服、督察和病,而富有经验、恪尽职守的医生开始竟发现两位看守、三个年轻人、督察头上坚硬的圆帽不了他的病;饥饿艺术家的饥饿表演成了绝等,也都是如此”’#"。在《城堡》中这一类描食;行刑的军官自己成了行刑的对象;民族的写更是司空见惯。因此,在那些精神分析大师女歌手原来只会吹口哨;而塞壬的诱惑就在于看来,卡夫卡的创作目的不过是通过文学来阐她的沉默;华尔街老板的别墅里没有电灯,到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处一片漆黑,一位年老背曲、非常忠诚、非常有人干脆说,城堡就是卡夫卡时代奥匈帝欧化的仆人点着蜡烛在无尽的走廊里踽踽徘国的代表;而实证主义者则认为,城堡就是卡徊;约瑟夫?:莫名其妙地被宣布被捕了,但夫卡父亲的出身地沃塞克,卡夫卡写《城堡》仍像平常一样自由;城堡近在咫尺,可是永远就是克服自己和父亲不愉快的经验。这部小说是可望而不可即,到头来只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在表现了“父子冲突”的同时,还着重表现了才允许在城堡附近的村子居住……凡此种种,父子之间的共存和联系。人们面对父亲的权举不胜举。扎东斯基4>?@;9ABCDE=说:“正是威,常常限入两难境地:既想冲破束缚,又不渗透在卡夫卡的每一行作品里的这种荒诞色得不乞求帮助;既恐惧,又依赖;既憎恨,又彩,才是卡夫卡把生活非现实化的基本手段。敬爱。按照索克尔的说法,“父子间的冲突是正是这种荒诞色彩预先就排除了谈论某事、钩卡夫卡作品中最占支配地位的成分”(#"。与父住某事和弄懂书中事件的任何潜在的可能性。亲的冲突又使卡夫卡的作品适合于用心理分析一切的一切———物件啦,谈话啦,房屋啦,人的方法来加以解释,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著啦,思想啦———全都像沙子一样,会从手指缝述已经不计其数。

里漏掉;而最后剩下来的是一种头脑昏昏的感有人认为,《城堡》是一则关于现代人生觉,一种对于不可索解的荒诞无稽的生活的恐存状况的寓言。法国当代作家丹尼尔*罗普斯惧情绪。”%#"4>B;F6L*MANC=说:“卡夫卡深深根植于人类

还有人将卡夫卡视为弗洛伊德41FGHIBJ生活的悲剧之中,他那无比清晰的作品,足以"76IJ=学说的病案例证,认为卡夫卡的著作都描摹出人类彻底破碎的形象。较之于仅仅停滞是一些密码,只有通过弗洛伊德式的钥匙才能在心理意义的普鲁斯特,或总是试图用神话术破译这些密码。卡夫卡为谁写作K又以什么方语和语言魔力进行创作的乔伊斯,卡夫卡的探式写作K在这两个问题上他显然与众不同。他索无疑又前进了一步。正因为极度的痛苦吞噬写小说,却不愿发表,甚至不愿给他的朋友了他,这是一种形而上的痛苦,卡夫卡才成为看,小说看来是给他自己写的;他写信,目的了与虚无抗争的现代人的最忠实的、悲剧性的是求得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是做给别人看的一见证者。”)#"美国诗人作家奥登4$?5?!IJ6B=个手势,因此,他在这里敞开心扉,灵活地运认为,卡夫卡“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最近于但

!"#$%&’(()!"’’*)+,-.+*.(/+&0011-.((2*(.%3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

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城多,而且相当忙碌,但他们惟一的工作内容似乎就是跟卷宗打交道,老百姓的痛痒却无人过

’&

捷克学者鲁道尔夫?瓦萨达=>8?4@6问。”!

堡”是描写现代人的危机:现代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从不留意世界到底是什么,他认为世界只不过是个人意图与欲望的投影而已,所以他只听从他自己。

社会主义学者认为,《城堡》以更加独特的、更加启人惊醒的方式“表现了晚期资本主义世界的异化、物化和非人化现象”。“卡夫卡是一位关系到我们所有人的作家,他以最有力的笔触所表现的人的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世界已达到了可怖的地步,然而这种人的异化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说业已得到克服。”“卡夫卡同他同一辈绝大多数作家所不同的是,他所处理的问题乃是劳动与职业的问题,也就是机械化、工业化、商业化世界带根本性的问题。”属性的象征。

社会学者认为,城堡代表“资方”,城堡描写的是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我国学者叶廷芳也持这一观点。他说:“城堡在这里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缩影。这个高高在上的衙门,看起来就在眼前,但对于广大的在它的统治下的人民来说,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小说的主题就在于对“城堡里的统治阶级的专制暴虐和腐化荒淫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描写了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由此,便有人认为,《城堡》是批评官僚制度的:城堡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仅仅是对我们世界历史状态的现实的比喻;城堡是权力,城堡不是“双面神的王国,在那里上帝可

%"

,城堡是以扮演魔鬼,魔鬼可以扮演上帝”!

$"!

城堡》中,“土地测量员C来A29232B说,在《

到城堡所在的村子进行他被指派完成的工作,但他到处受阻,他并不是一个寻求上帝仁慈的宗教信徒,而是一个在社会中寻找合法地位的普通人,正是这种社会体制本身必然阻挠他达到、甚至接近他的目的。法律机构不再是这个

(&!。社会的象征,社会本身即是《城堡》的主题”艺术家认为,这部小说表现的是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徐星曾感叹道:“卡夫卡活着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写什么样的作品是生活方式决定的,是命中注

)&

卡夫卡曾经说过:“我经常想,我定的。”!

“城堡”于是成了人的本质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掩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饭放在离我这间地窖很远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惟一的散步……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D我将从什么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

*&

来啊D”!卡夫卡的一生就像是他的寓言中那位

“饥饿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的“饥饿表演”原来只有四十天,但艺术家出于对艺术的热爱,坚持要继续演下去,他不愿在艺术正处于最佳状态时中断表演。追求艺术的最佳境界的代价是牺牲生命本身,这正如浮士德的满足就意味着肉体的死亡一样,追求无限的代价就是消灭有限的肉体。卡夫卡将写作当做自己惟一的财富,但写作又排斥生活;正因为他没有好好生活过,他便特别害怕死亡,而写作最终又将他逼向死亡。卡夫卡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追求事业,而对事业的追求最终又戕害甚至扼杀了艺术家的生命。C无法进入城堡的悲剧,其实就是艺术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悲剧。

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残雪一九九九年出版了一本专门解读卡夫卡的大著《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在这位独立特行的女作家似乎是一种虚的笔下,城堡是什么呢E它“

无,一个抽象的所在,一个幻影,谁也说不清

一个清晰可见的统治制度,其目的是保证权力的稳固。在这里,每个阶层都不愿作决定,因此形成许多圆圈,让老百姓一层又一层地绕

!--./012314546"27489#13/.2.:$4.;9

着,绕到最后又绕回原地,最后变成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城堡是一个迷宫式的机关,人们既逃不出来,也进不去,并且永远也不知道其中的秘密。“这个城堡,不仅它的主要统治者<<伯爵是个永不露面的神,官僚们高高在上,‘与一般人格格不入’,而且作为统治机器的官府也是似有却无,衙门里的大小官员很!"

*)+,

!"#$%&’(()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它是什么。奇怪的是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并想进入地洞,去发现地洞的各个连接点,而那且主宰着村子里的一切日常生活,在村里的每些看似绝境的地方,或那些狭窄的过道和管一个人身上体现出它那纯粹的、不可逆转的意道,往往就是最好的入口。由此,德勒兹与加志。4对自己的一切都是怀疑的、没有把握塔利找到了卡夫卡欲望逃避的路线和方式。卡的,惟独对城堡的信念是坚定不移的”#"!。原夫卡一不留意便给今日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提来,城堡就是生命的目的,是理想之光,并供了绝妙的分析文本。

且,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可以说,《城堡》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

当今西方著名理论家德勒兹与加塔利义小说过渡的作品。《城堡》在表现形而上欲567889:;989<=9=>?"989@6<=AA=B7C将人类思维望,表现我们时代的精神苦难和困境,以及从模式分为树状思维模式和块茎状思维模式:所这种困境中救拔出来的理想上,就像是《浮士谓树状思维模式是指那种形构了植物学、信息德》的现代版。当然,这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科学、神学等所有西方思想的认识论;与之相学的共同倾向。但比较其他现代主义作品,城对的块茎状思维则试图铲除根和基础,反对统堡的绝望似乎来得更为彻底和决绝。《追忆逝一并打破二分法,伸展根和枝叶,使之多元化水年华》毕竟试图以“寻找过去的时间”去品和撒播,从而产生出差异与多样化,制造出新味生命的感觉,捕捉生命的意义;《尤利西的连接。“块茎学肯定了那些被西方思想所排斯》的布鲁姆领回了精神上的儿子,史蒂芬找斥的原则,将现实重新解释为动态的、异质性到了精神上的父亲;《荒原》则试图以一种的、非二元对立的。块茎学方法把信息非中心“克制,同情,舍予”的宗教精神来解救精神化为不同的松散系统,把语言非中心化为多重的荒原。而《城堡》中的4则像那位在法门符号向度。”块茎就是“解辖域化线的非层级前等了一辈子也无法进入法门的乡下人一样,化系统,它通过随意性的、不受束的关系同其注定无法进入城堡,这正如叔本华他线相连接。这些关系形成于一个‘光滑的’51EFGH9>F<=9BC所说:“我们万不能由外而去无边无际的平面之上,而不是形成于一个‘有抵达万物的真性。无论我们探索得怎样多,我纹路的’、具有封闭疆界的空间之中”。“块们所能触及的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印象和名词茎之线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它们总是处于罢了。我们好比一个人绕着城堡走来走去,总动态的运动之中;因而它们构成的多样性不具找不到一个入口,只不过有时约略描绘几下外有任何认同或本质,当它们的线的构成发生变形而已。”&"!

化时,它们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卡夫正是这种彻底的绝望使《城堡》成了现代卡创作的就是一些块茎文本,这些文本打开了主义文学中的一面旗帜。现代主义绝望的根源语言通向欲望的多样化路径。“我们怎样才能在于全面摧毁了前现代主义的深度模式,否定进入卡夫卡的作品D这些作品是块茎,是洞了上帝乃至客观规律的存在,可是由于其形而穴。城堡有许多入口,但人们却并不知道这些上欲望仍然存在,他们仍然执著地追求某种入口的位置,以及入门的规则。《美国》中的“真实”———即心灵的真实、存在的真实,因旅店有无数的由门卫把守着的正门和边门,甚而他们又开始疯狂地另起炉灶以建立一种新的至还有一些没有门的出入口。然而,那部以深度模式。尽管这个模式已不再是明晰的确定《地洞》为名的小说似乎只有一个入口,那个的可证的。然而,现代主义否定一切的精神最动物所梦寐以求的就是有第二个仅仅作为监督终又必然将这个新的模式变成一个纯粹而疼痛之用的入口。但这只不过是由动物和卡夫卡自的形式。《城堡》正是以其平静而绝对的绝望己安排的一个陷阱。整个对地洞的描述就是为成为这一形式的具体体现。《城堡》不仅全面了引诱敌人。”%"!《城堡》自然也属于这种块摧毁了前现代主义的深度模式,而且在一定程茎文本。但是,无论如何,德勒兹与加塔利却度上也撼动了现代主义自身的深度模式。没有

!"#$%&’(()!!’’*)+,-.+*.(/+&0011-.((2*(.%3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希望的绝望必将取消自身,没有价值判断的悲喜剧都将瘫痪,幻想的真实最终成为一场噩梦,最为强烈和执著的追求沦落为一场虚无的游戏,最尖利的对抗引起了悄无声息的消解。事实上,由于《城堡》是形而上欲望的最后藏身之处,是最后的“海市蜃楼”,<虽然没有能进入城堡,但他的一只脚已经踏在了后现代的陷阱盖上。《城堡》以其荒诞性、寓言性以及迷宫意识等已经悄悄逼近了后现代小说。因此,我们说,《城堡》不但在思想上、艺术上标志着现代派文学的高峰,而且从这里,也隐隐约约地响起了后现代的喧哗。

阿根廷当代著名小说大师博尔赫斯=>4.?/最初#819@4.?/9A非常推崇卡夫卡。他说:“我认为卡夫卡是文坛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多看了他的作品之后,我觉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辨出了他的声音,或者说,他的习惯。”博尔赫斯强调了卡夫卡

#"!

()*+,-./01’2!32!42!52!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GHH’年版,第GG+页。

卡夫卡《城堡》,韩耀成译,浙江文艺出版社,GHH)年版,第++H页。

布罗德《卡夫卡传》,叶廷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GHHI年版,第’H’页。

布罗德《卡夫卡传》,叶廷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GHHI年版,第G%H页。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JGI页。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J+’KJ+,、J’(、JG)页。存在主义》,陈鼓应等译,商务印$?考夫曼《

书馆,GH%I年版,第G’’、G’+页。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J’G页。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GGG页。

L.593M2N/OP!"#$%&"’()*#+,-#).+/012%,#+,3*)/45),6)PQ/NR4.;PGH%,P-S,’’S

赫伯特?伯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唐文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GHH,年版,第JI页。扎东斯基《卡夫卡与现代主义》,洪天富译,外国文学出版社,GHHG年版,第G(+页。

罗纳德?海曼《卡夫卡传》,赵乾龙等译,作家出版社,GH%%年版,第IG页。

B452ODT./:P/DSP5),6)7)8+22#8’%+/+,8*%’%8)2#.9.):.;M./5310/KU2OOPV50SPL5?O/N44DWO166PQS>SGHJ’P-SGJ%S

创作的普遍性意义和价值。但是,英国学者理查德?谢帕德=B10C2.DEC/--2.DA则注意到了小说中阿玛莉亚对奥尔嘉和<说的这样一段话:“这是在讲城堡的故事吧F你们到现在还一直坐在一块儿F你来是不是说马上就要走吗,<F现在都快十点了。这些事和你到底有什么关系F我们这儿有些人是靠讲这些故事吃饭的……”卡夫卡或许只不过讲了一个有关城堡的故事,正如奥尔嘉也讲了一个有关城堡的故事一样,其实,还有许多人也都在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与我们许多读者或许并没有什么关系。对于那些试图阐释卡夫卡这部“挑逗性作品”的批评家,任何阐释都可能遭致同样

&%

卡夫卡在谈及自己的作品“讥讽性的评论”!

$"!

62!72!82!#2!$2!&"!’"!3"!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J’%页。

!5?/O"O4./9P!"#5),6)<*+=2#(PQ/NR4.;X!7/.1Y025@44;KE3.2364.DM./99PGH,JP-SG%,S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JI%页。

袁可嘉编《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H年版,第HJH、HI,页。

赫伯特?克拉夫特《卡夫卡小说论》,唐文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GHH,年版,第)H页。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GH%J年版,第+G、+’页。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GH%%年版,第GGJ页。徐星语,见谭湘《文学:用心灵

=下转第%,页A

时却声称:“我写的和我说的不同,我说的和我想的不同,我想的和我应该想的不同,如此

!--./012314546"27489#13/.2.:$4.;9

城下去,则是无底的黑洞。”这样一来,“

’%!

堡”最后就成了一个失却了谜底的谜语,虽然各种猜法都有道理,但真正的谜底却无人能够猜中,或许“城堡”原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的谜底。“城堡”寓义的复杂性、多义性,最后走向神秘,走向虚无,走向荒诞。

*)+,

!"

!"#$%&’(()

没有谜底的谜语卡夫卡城堡解读

一相情愿的幻觉,不朽的梦想是人类永远实现不了的哀痛,或说,“没有不朽”才是不朽的。这与他从《堂?吉诃德》那里就悟出的关于人和小说艺术的普遍真理一脉相承:“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未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欧洲最早期的小说家却看到了人类的新处境,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艺术,那就是小说艺术。”<=’>

这很像那个普遍的误解,把海螺扣在耳朵上,激动的诗人以为听到的是海洋的声音,而那“海声”,其实只是他自己血液流动的回响。

道金斯所观察和描绘的,是已经经由语言文字等客观化了的自然科学规律的主观痕迹物<如圆周率、黄金分割率、各种公式公理等等,它们被永久复制流传,的确可以算是“精神世界的基因”>,而昆德拉所观察的,是隐秘而瞬息万变的主观本身。他们各自都说出了真相的一部分。但是昆德拉所说的,对于人的主观领域而言,当然是更基本和更为重要的一部分。

另一个著名的英国科学家约翰?巴罗在一九九五年说的一段话,道出了这种科学与艺术在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追求中各司其职的状况: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客观地或主观地看待世界的典范。然而尽管它们同出一宗———都源

<上接D%页>

去拥抱的事业———全国青年文学创作会议拾零》,《文学评论》,?A%D年第+期。)(’

!--./012314546"27489#13/.2.:$4.;9

于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但它们却造就了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当科学越来越成功地用看不见的自然规律去解释我们看到过的东西时,艺术却越来越背离对现实的表现,更涉及个人的情感,更具有象征意义。!

"#$

《错异———读米兰?昆德拉的〈不朽〉》,《东方艺术》’((?@(,期,李振明、李国现文。《〈不朽〉与女性》,《当代文坛》?AA,@(,期,何向阳文。

该讲词为《不朽》前言,青海人民出版社,?AA%年A月第?版,后有关《不朽》的引文,也出自同一版本,不赘。

见新华网?读书页<稿件来源:《新闻晨报》>徐颖文:《余华:昆德拉是什么东西》,在这篇采访记中说,余华最不喜欢的小说是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写的小说,比如,在中国极受读者欢迎的米兰?昆德拉。他毫不客气地用“那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来形容昆德拉的作品。他特别推崇的是像司汤达、狄更斯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样的作家,“这个世界多的是道理,缺的是生活”。<笔者则既不愿放弃以生活写小说的余华,也不愿放弃以道理写小说的昆德拉,并且衷心希望余华有朝一日能发现昆德拉也是个有价值的好“东西”。>

%

&B英C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吉林人民出版社,?AA%年?(月,第?版,?AAA年D月第’次印刷,上述引文摘自=’,’@’)’。

!B英C约翰?巴罗《艺术与宇宙?前言》,上海科技出版社,’((?年?(月,第?版。

=./99K?A%EK-P=+P-(’.(’/(’10’20’

$1GGH8.253K&203/’)4’#52,6’7’824KQ/RS4.;TU1V74525IU0M893/.KW50PK?AADK-++%P

博尔赫斯《巴比伦彩票》,王永年译,云南人民出版社,?AA+年版,第’)’页。

叶廷芳编《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AAE年版,第,卷K第’’)页。

X10M2.IUM/--2.IK9-!"#$":7;"7/60KY.447Z/G7#3IPK#45I45K?AD+K-?)P

[.593=2R/GK&20<,=2/>")0’#?0"7’-@A6,#0’#B)"-C!"#$"KQ/RS4.;K?A%,K-P’%(P

叶廷芳编《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AAE年版,第A卷,第’?+页。

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艺出版社,?AAA年A月版,第?A’页。

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年版,第?’A、?+(页。

*(’+(’

,(’F1GG/9H/G/82/25I"/G/JF82332.1K!"#$"%&’(")*"+,-’).,/0)"/1)0B*CKLM/N51O/.913:46*155/9432

*)+,

!"

!"#$%&’(()

更多相关推荐:
卡夫卡《城堡》读书笔记

我读城堡挣扎于理想与望的泥潭ltlt城堡gtgt中的主要人物K做为一名土地测量员受聘于城堡于是他来到了城堡所属的一个村子里当他满怀信心的准备投入工作的时候村长说他们不需要土地测量员K一头雾水带着疑问K千方百计的...

卡夫卡的城堡之偶感

雾中长跑读卡夫卡之城堡城堡是我第一次阅读的卡夫卡作品老实说吧阅读到一半时我便有弃读的冲动第一次我在阅读完一本小说前翻看了序序的作者坦言城堡就如一座迷宫它在雾中屹立你以为你在朝它前进但却始终不及于是我便释然了城堡...

卡夫卡读后感

卡夫卡读后感卡夫卡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文字的神秘永远让人琢磨不透他曾经对未婚妻说在一个孤僻的山洞里给他一盏灯用来写作就行了他的文字也便如同这样一直在去探寻却有一种魔力而又现实的手法表现文学对他是至高无上的是他的希望...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

变形记卡夫卡读后感篇一变形记卡夫卡gt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这种变形看似荒诞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主人公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善...

浅读卡夫卡《城堡》

读卡夫卡城堡10级师大文学院hwy内容提要有的人的作品像按顺序播放有的人的作品如单曲循环而卡夫卡的作品则像随机播放不可预知迷离的下一首曲子充满未知城堡作为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但保持了他擅长且一贯荒诞大胆忧郁...

蓝色城堡读后感

读后感当我第一次看到蓝色城堡这本书时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我很好奇这座城堡中会发生什么呢但当我读过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这座城堡不是一座建筑而是自由与梦想之堡华希茜一个二十九岁的少女从来没被任何人爱过几乎她家族的所有人...

《吝啬鼠城堡》读后感

吝啬鼠城堡读后感你看斯蒂顿笔下的吝啬鼠有多么小气吝啬鼠从邮局寄出的儿子结婚的请帖信封是旧报纸粘成的信纸是食物的包装纸邮票要收信人付城堡门口挂着一面褪了色并打有补丁的衣袖绣着吝啬鼠城堡过城堡的私人渡轮是个破旧的满...

孤独的城堡,吹过温暖的风——《在你的鼻尖跳舞》读后感

孤独的城堡吹过温暖的风在你的鼻尖跳舞读后感绿叶在友情中不再枯萎友谊在绿叶里永远年轻友谊是甘泉醇美甘甜友谊是清茶清香怡人友谊是美酒愈沉愈香友谊是最朴实的情感在你的鼻尖跳舞这本书中邱佳与悠池的友谊就如同美酒清茶和甘...

孤独的城堡,吹过温暖的风——《在你的鼻尖跳舞》读后感

孤独的城堡吹过温暖的风在你的鼻尖跳舞读后感绿叶在友情中不再枯萎友谊在绿叶里永远年轻友谊是甘泉醇美甘甜友谊是清茶清香怡人友谊是美酒愈沉愈香友谊是最朴实的情感在你的鼻尖跳舞这本书中邱佳与悠池的友谊就如同美酒清茶和甘...

《云雾中的古堡》读后感-王棋

云雾中的古堡读后感浮山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王棋我读了云雾中的古堡这个故事后我被故事中麻石和森仔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的顽强精神所感动了村子里有一座巍然险峻的高山就在这云雾弥漫的山巅有一座传说中古代战争时垒就的古堡可是没...

《魔堡》读后感

魔堡读后感今年寒假我们依然要写一篇读后感征文当看见推荐书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魔堡魔堡是一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童话作品讲述了杰拉尔德吉米和凯瑟琳三兄妹偶然由一条秘密地道进入一座古老的城堡他们在城堡里发现了城堡管...

《数字城堡》读后感

数字城堡读后感小说的内容往往是作者编撰出来的但是其内容却映射了一个时代数字城堡是一部高科技惊险小说从中可以领略许多与网络信息程序病毒有关的科技知识其作者为美国畅销小说作者丹布朗小说探讨了公民隐私与国家安全之间的...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