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毕业论文

时间:2024.5.2

【标题】???????论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

引言 【关键词】?七巧??形象??疯子??悲剧??金钱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作者】杨【指导老师】杨爱

身为女性作家,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角多是女性,而且多是悲剧女性。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重压,在人世中艰辛的挣扎浮沉,往往以巨大的牺牲和精神痛苦换取虽阴霾布满而不得不免而为之的生存权利。《金锁记》是其小说成就最高也是最能代表张爱玲小说创作风格的作品。小说以一个日趋衰败的宦官家族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麻油店出身的大姑娘曹七巧,在世俗与命运的安排下阴差阳错地嫁入姜家豪门大院。而在畸形的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无情戕害中她逐渐丧失人性,取而代之的是金钱欲的极度膨胀,最后成为一个丧失了人性的“疯子”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位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的悲剧性人物,是一个体现了人性恶的典型。一部《金锁记》,就是曹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里说:“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

[1]她的作品就是这样,忧郁而缠绵。那些<a name=baidusnap0></a>忧伤</B>的调子,像在回忆着什么,令人眷恋,让人发寒。曹七巧这个形象便是苍凉悲剧的典型,很好的体现了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历来受到文学界的高度评论。而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就是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因失落爱而泯灭了自我,泯灭了人性的女性――曹七巧的形象。 ?????????????一、未嫁人前,直率泼辣的曹大姑娘形象

少女时代的七巧,长得眉目清秀,家里虽比不得大户人家,也开了家麻油店,吃穿不愁。七巧忙着在店里打理生意,一斤半的麻油买给熟人算一斤四两,让人看了觉得活泼可爱,而她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当时的中国城市生活有一种独特的“生态”,就是介于封建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之间,也介于才子佳人和现代文明生活之间,因此这种生活色调复杂,意蕴独特,在市民阶层的七巧身上有着集中的体现。一方面她是一个心地极高、惹人喜欢的姑娘,浑身充满着青春

气息,向往着健康清新的爱。另一面她有商品意识,懂得金钱的重要。出身于市民阶层的七巧,七巧从小生活在麻油店里,也帮着做卖麻油的小买卖,手脚伶俐脑子活络嘴巴不停地计算着麻油和几个铜板。因为白净,也许还有人偷偷叫她“麻油西施”。在她还是曹大姑娘的时候她要强、泼辣、开朗,对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希望和憧憬。她的生活平静而安宁,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长到十八九岁时,露着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小伙子们打她的主意,赶着叫她曹大姑娘或者巧姐儿,她也毫不羞涩地泼辣地与他们打情骂俏。”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七巧很自然地具有了市民习性,自私,斤斤计较,重视金钱,并且不善于掩饰,说话直露粗俗,要强暴躁,但她是活泼健康的,充满青春的朝气,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的天

性。她与肉铺伙计打情骂俏,和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开玩笑。这样一个小镇上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在市井社会里的耳濡目染中形成了泼辣、粗野、俗气的性情。然而这些,对于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来说,是无伤大雅的,反而更显其蓬勃的生命的激情。就像每个正当好年纪的少女一样,对未来有着美好而朦胧的期待。她过着清苦而幸福的生活,一个特别的眼神,一件华丽的旗袍,某个清晨的好生意??都可以是她幸福的理由。“在麻油铺柜台前和买油的小伙子开玩笑,买肉是肉铺的朝禄也喜欢捉弄她,同时喜欢她的还有哥哥的结拜兄弟,和沈裁缝的儿子。”这些都是她最宝贵的财富,也许他们中的某一个就是她的未来。如果没有意外,她就会嫁给跟她家差不多的人家,然后安分守己精打细算热热闹闹地过日子,虽然要穷些,嘴头子琐碎些,会和邻里邻舍争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但也不至于可恶到连儿子女儿婆家娘家都恨她的地步。这便是未出嫁前的曹七巧的形象,典型的市井小民,直率而泼辣。但她是正常的,也是健康的。然而,七巧却被贪财的哥哥嫂嫂无情地卖到了姜家大院。作了姜家的二少奶奶。在别人眼中看似幸福的婚姻,因为像七巧这样的出身可以加入姜家作少奶奶就是很大的福气。但这却是七巧悲剧的开始,这次婚姻酿成了她一生的不幸。这对于青春朝气的七巧是残忍的,在门第森严的姜家大院,七巧从未享受到二奶奶的权利与快乐,心中只有孤寂和屈辱。?

二、嫁入豪门,虚荣贪婪的二奶奶形象

一个麻油店出来的七巧,按理说像姜家这样的宦官家族,原本最多只能买来做残

废的二少爷的姨太太,实在是二少爷残废得无法取上做官人家的女儿,为了让七巧死心塌地地服伺二少爷,姜老太太一时心软才让七巧做了正奶奶,她为了提升在姜家的地位,主动使自己怀孕,希望通过香火来提升并巩固在姜家的地位,否则丈夫死后,她将如何在传统大家庭里站稳脚跟呢?七巧本来在姜家就受够了委屈,由于出身卑微,姜家上下没有一个她的心腹。在这个大家族里,七巧低下的出身成了她的耻辱,别说扬眉吐气,她连抬头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就连服伺她的丫头小双都瞧不起她,一家子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人都往她头上踩,可想而知,七巧在这个家庭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内心极度空虚孤独,七巧年纪轻轻就抽起了鸦片。

七巧刚到姜家,手里能支使的金钱不多,但是她趁自己生孩子没满月一个人在家时偷偷地拿了家里一些首饰给了哥哥曹大年,一方面是骨肉亲情,做什么都护着自己人,一方面也是过过有钱人的瘾。后来的一次更是如此,七巧的兄嫂来看望她,七巧送了好多东西给他们,“一副四两重的金镯子,一对披霞莲蓬簪,一床丝绵被胎,侄女们每人一只金挖耳,侄儿们或是一只金锞子,或是一顶貂皮暧幅,另送了她哥哥一只珐蓝金蝉打簧表,她哥嫂道谢不迭。”以前在家时,花钱还不得看哥嫂的脸色,今非昔比了,随便一出手就把小户人家吓得一愣一愣的,这在七巧而言,吃了这些苦,倒也在把金钱赠于哥哥嫂嫂时暂时获得了成功感,虚荣了一下。但代价是巨大的,据她嫂嫂说七巧和在娘家时换了个人似的,没一点得人心的地方。

七巧其实并不是天生爱钱,女人的本性让他对爱情对家更为重视、珍惜。七巧也曾追求过心目中的家。在她的潜意识里,家首先是需要一个男人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这是女人的需要,也是简单的虚荣。然而这点要求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一个这等身份的人做了正头奶奶,尽管是守活寡,但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正如玳珍说的“年纪轻轻的妇道人家,有什么了不得的心事,要抽这个解闷?”。这一句将姜家人对七巧的蔑视和漠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对女性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忽视愈发加剧了七巧心态的扭曲变形。她的嫂子的几句话概括了七巧嫁入姜家后的前后反差:“我们这位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没出嫁的时候不过要强些,嘴头子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虽是比前暴躁些,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看来嫁入

姜家后,七巧身上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七巧虽然做着名义上的二奶奶,和大奶奶玳珍、三奶奶兰仙平起平坐,实际上却被这个家族所拒绝,被贵族阶层排斥在外。有一次,她与三奶奶兰仙、小姑子云泽在姜家新式洋楼上闲聊,兰仙、云泽都很讨厌她,使她受到了冷落和难堪。她想和新来的兰仙亲近些,携着兰仙的手左看右看夸赞,但聪明的兰仙“早看穿了七巧的为人和她在姜家的地位,微笑尽管微笑着,也不大搭理她”。七巧自觉无趣便来到阳台上,又与云泽套近乎,拎起云泽的辫子夸赞,但引来的只是云泽的讨厌,七巧却只顾端详,喊道“大嫂你来看看,云姐姐的确瘦多了,小姐莫不是有了心事了?”只听啪的一声,云泽打掉了她的手,气愤地说:“你今儿个真是发了疯了!平日里还不够讨人嫌的?”种种可以看出七巧在姜家的不受欢迎与众人对她的厌恶程度,七巧自讨没趣,心中不快,想要报复云泽。她趁给老太太请安之机,搬弄是非,造谣中伤,说女大不中留,云泽想嫁婆家,气得云泽“大放悲声”。从此姜家的宁静和秩序被她打破了,封建家庭虚伪的面纱也被她撕得粉碎,她报复云泽,以显示她在这个家庭的地位和身份,这样却更让人鄙视她,更显得她的微不足道了。在这个大户人家里,七巧的存在是那么惹人嫌,那么多余。丈夫只是一个仅有一口气的死人,孩子还小,妯娌们不想跟她交往,仆人们都背地里说她,七巧感到深切的自卑。于是,她索性横下心来,像一只刺猬似的竖起身上所有的刺,把所有人都想象成她的敌人,结果却把自己推到更尴尬孤独的地步。出嫁前的家,尽管不很富裕,但那时的她容易满足,也会觉得幸福。现在的家,规矩繁琐,等级制度森严,她这个出身卑微的麻油店的曹大姑娘,不过是个高级丫头而已,其实,七巧和所有人一样意识到了自己的格格不入,她想保护自己,想取得地位,想讨得主子的名分,她试图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行动去接近别人,甚至不惜去讨好新来的人,却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得更加明显,根深蒂固的市井气无时无刻地流露出来,就连穿着打扮也改不了小户人家的艳俗。可以看到,七巧麻油店姑娘的出身和姜家二奶奶名分的不和谐,使她成了这个大家族的话柄,并对她造成了强烈的刺激。正是因为这种格格不入,因为这种不和谐,七巧长久地陷入困境中欲拔不能,变得刻薄多疑虚荣,最终失去了自我。[2]

作为一个女人,七巧是渴望爱情的。做姑娘的时候,就有不少小伙子喜欢她,可是她却嫁给了残废的二少爷――一个一天到晚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连坐都坐不

直的没有生命的肉体。对七巧来说,这是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少爷只是需要她照顾的病人,她没有得到关心,爱。甚至连正常的性要求都无法给予满足,根本不能叫做丈夫。而七巧是一个年轻的健康的少妇,有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要求,对情欲充满了幻想和渴望,可是道德规定她只能规规矩矩地去照顾她的所谓的丈夫,“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对这个婚姻,七巧没有一点希望,一进门她就死了心了,她唯一的盼望就是二少爷死后的那一份家产,这是她用青春换来的。

但是,七巧却对年轻健壮又有点风流的三少爷季泽动心了,忍不住就爱上了三少爷。一个是二嫂,一个是小叔,注定是没有结果的,再说,季泽还不是什么好人,七巧很清楚。却还幻想着季泽能把她放在心上。甚至过了十几年,季泽因为想骗得一些钱财来向她表白,她仍认为自己嫁到姜家来就是“为了要遇见季泽,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泽相爱”!可惜,季泽十年后的表白不过是想利用七巧对自己的爱情哄骗些她的家产。季泽的势利和冷漠深深地刺伤了她。[3]在爱情上,七巧是一个苍白脆弱可怜的女人。

最后七巧什么也没有了,名存实亡的丈夫连肉体也死了,想象中的情人也走了,什么都是空的,自此以后,一无所能的七巧带着她一双“纸糊般的小儿女”独自承受这一份日子了,只有手中那一份家产是实实在在的,她把自己强烈的情欲完全移到对金钱的占有上,黄金的枷锁她带了十几年,现在她要好好地守着它,像守财奴似的保护着它,任何人都休想挖走一丁点儿。这是她生存的根本,是她在世上的唯一依靠,渐渐地她变成了金钱占有欲狂,对钱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就连侄儿与女儿的嬉戏也被视为图谋她的家产,儿子是唯一不要她的钱的人,所以她可以放心地取笑玩乐。爱情不得满足时,便需要多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在她的感情世界中,再也没有信任、爱和幻想,只有仇恨和嫉妒,她的后半生所要做的就是嫉妒别人的幸福并要亲手毁了别人的幸福,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不应该得到,哪怕是她的亲生儿子和女儿。她的心态变得极端的自私,对金钱的占有欲更加强烈,变得虚荣,贪婪,但七巧其实不是生来就爱钱的,她也曾是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有着对理想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然而,在那充满罪恶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人尤其是一个女人,要保持住自己的尊严、人格乃至清白是何等的不易。对女人来说一切的理想和幻想都只能是水中捞月。狰狞的现实粉碎了多少人

的常性,而曹七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爱的挣扎中,扭曲了人格,泯灭了人性。[4]出生低下的七巧在姜家不能与妯娌们平等起坐,丈夫残废更使她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好强的本性使她拼命也要抓住那笔财产。

在这冰冷的世间,七巧唯一的亲人哥哥嫂嫂给她的是屈辱和心酸,不但不安慰关心她,却一个劲找她要钱;残废的丈夫给她的是压抑和厌恶;左右的人给她的是白眼和作贱,七巧对于自己的生存现状是不甘心的,不顺从的,这无疑加重了她的精神痛苦。

七巧嫁入豪门,并成为姜家的二少奶奶,这在当时社会看好像是幸运的,但当时社会环境与现实


第二篇: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


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形象

刘果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有着种种人生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反映着封建残余思想泛滥的年代中人们所遭受的精神创伤。在她的众多女性女性文学作品中,《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典型的。夏志清称赞它为1“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顺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隧道回望,曹七巧的悲剧形象依然鲜明生动,血肉丰满,具有怪而不诞的生命力。张爱玲以其特有的苍凉笔法,及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展现了曹七巧如何从一个单纯要强的年轻姑娘演变成带着黄金枷锁舞蹈的女疯子,客观地剖析曹七巧灵魂蜕变的过程,以及黄金枷锁对人类灵魂的腐蚀与束缚。本文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三个方面来深入剖析曹七巧的悲剧形象。我们将从《金锁记》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七巧这类女性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剧。

一、悲剧的种子

张爱玲19xx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公共租界的公馆中,饱受末世的腐败和阴冷气息的浸染,让人觉得压抑窒息。在这遍布着陷阱与冷漠的世俗世界中,人性被剥落和扭曲,女性生存的悲剧形态与悲凉意味显得尤为突出。张爱玲以其冷静而理性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她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构造也来源于其对母亲的一种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致使张爱玲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成为她塑造曹七巧这一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于是这才有了显示了旧中国女性最惨烈的人格破碎的典型形象——曹七巧。

《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生活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

社会处于转折时期。每个时代的思想观念, 在其产生之时自然具有其产生、存在的合理性与进步性,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旦被统治阶级作为驯化和束缚人民的工具后,就必将走向僵化和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统治需要,一步步按照自身的意愿去修补它、完善它,而结局越完善、 越充分, 就越远离人性和人情, 当其阻碍社会发展时就越难以打破它、扫除它。小说中的时代背景是,封建制度在当时虽然已经解体,但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和礼教对人们的荼毒仍然根深蒂固。女性的独立意识在当时还没有完全觉醒,对于男性的依赖使其备受压迫而不自知。未嫁之前,年轻的七巧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十八九岁做姑娘的时候,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手腕,上街买菜去。”如果不嫁入姜家,她的未来有多种可能。“喜欢她的有肉店里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弟兄丁玉根、 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和她开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人多少对她有点真心。”就七巧个人而言,她或许更愿意选择后者,但她无法选择命运。而把她推入姜家这个罪恶深渊的正是她的哥哥曹大年。在旧社会体制中“长兄如父”,七巧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被卖进姜家,嫁给了有软骨病的二少爷。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让出身低微的七巧在姜家没有丝毫的人格尊严。从一而终的封建家庭文化抹杀了七巧纯良的天性,使其心理严重失衡,造成了她性格及心理的变态。七巧最终演变成了封建文化的帮凶,扼杀了自己子女的幸福,甚至是生命。七巧其实是把自己祭奠给了一个象征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这充分显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及生命的强烈摧残。

从表面上看,曹七巧的悲剧是由她不幸的门第婚姻造成的,是金钱物质的诱惑使她走上了自我毁灭,和毁灭他人的路。但是从社会现实看,却是黄金枷锁和封建枷锁腐蚀了人们的灵魂。背负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包袱,面对朝不保夕的动荡时局, 一边是饥寒交迫, 一边是锦衣玉食, 上有父兄命令, 旁有媒妁之言, 曹七巧是不自觉地戴上

了这黄金的枷锁! 尽管身后有肉店伙计朝禄的打情骂俏, 但曹七巧首先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人, 然后才是憧憬幸福温情的女人。她不可能摆脱掉封建意识的桎梏和社会现实的压迫,与最起码的温饱相比, 人的尊严和权力在求取存活中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当时封建的社会背景与浓厚的礼教气息迫使着每个凡俗之人都带着黄金的枷锁, 都带着心灵的枷锁。

二、悲剧的性格

曹七巧粗暴、凶悍、乖戾、尖刻、疯狂。但是,这悲凉的疯狂背后又夹杂着令人心生悲悯的可怜之处, 如若不是那样, 这一人物形象就不会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首先,曹七巧的出身使她理所当然成为一个个性粗暴、言语粗俗、内心自卑的女人。曹七巧出生低下,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养,是麻油铺一个卖麻油的姑娘。姜家的下人都懂得“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她是“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的”。

其次,曹七巧对金钱、地位的追求,使她的人格一步步扭曲、异化。七巧是她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可是更重要的,她也是她自己各种巴望、考虑、情感的奴隶在曹七巧的性格中,其实还潜藏着这种人性的危险欲望。很多人认为,曹七巧的最初嫁入姜家完全是由于她哥哥的利益熏心,将七巧逼入龙潭虎穴的,但是事实并不完全是如此。曹七巧的哥哥尽管在这桩婚姻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曹七巧本身的性格和欲望才是关键原因。曹七巧能干泼辣,做事雷厉风行,另外曹七巧又是一个心气极高,不愿受人摆布的姑娘。所以她必然是有着极为强烈的主见。而哥哥曹大年,在原著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比较无用的人。如果仅凭曹大年的独断专行,是不能将她强迫嫁给一个姜家二少爷的。曹七巧是一个市民阶层的小店主的女儿,必然也是沾有小市民的种种习气,面对现实生活,她知道金钱对于她和家人的重要性。对于金钱,她也是有着占有的欲望的。因此,不能说曹大年是将曹七巧推入这万劫不复的深渊的唯一的人,曹七巧本身的性

格对此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她因自己对金钱的欲望,将自己推进万丈深渊的。

对于金钱的欲望导致了她命运悲剧的开始,在此后的一生中,七巧无时无刻不被这欲望的枷锁所困扰,她在姜家所有的忍耐,就是为了等待金钱分到她手中的那一刻,因此她尽管极其厌恶,却依旧必须小心地保护好她姜家二太太的身份。如果曹七巧只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姨太太,她也不至于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她的正常欲望也不会压抑得这样厉害,或者她忍受不了寂寞可以红杏出墙,甚至逃离这个人间地狱。可是曹七巧的命运不是这样,出于实际情况——二少爷残疾不可能再娶正头太太, 姜家老太太才决定将其“聘为正头奶奶”, 教她“死心塌地的服侍二少爷”。因为本质只是个“姨奶奶”,再加之丈夫的无能, 使得原本身份低贱,没有丰厚的经济支撑的七巧, 在姜家更得不到“正头奶奶”应有的地位, 处处被人瞧不起, 就连伺候她的丫环“小双”都敢轻视她, 七巧“自己也知道这屋子里的人都瞧不起她”。这就使她对所有的人都心怀戒备, 偏激多疑, 无致使自己陷入了自卑、多疑、抑郁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这使她对于金钱的继承产生了期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她深深地体会到金钱是除家势、权力、能力外最能代表一个人地位的东西。而她也只能靠掌握金钱来抬高、稳固自己的地位, 来掌控他人的命运。小说在写到分家的时候,写道:“今天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这些年了,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可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这以后就不同了。” 她这种对金钱的执著,养成了她多疑、理智、敏感的个性,也使她变得更加粗暴、凶悍、专横、刻薄、乖戾。

再次,曹七巧是具有真性情的。她的疯狂怪诞也正是源于这个真性情。而曹七巧性格中的真实偏偏都是与空虚相对的: 她对季泽的一片真情,给了她无尽的痛楚。“多少回了, 为了要按捺她自己, 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然而, 季泽却是一味荒唐, 天天往外跑, 把公帐上的钱拿出去花, 眼睛里却永远是那种 “潇洒的不耐烦”,

淡淡的,没有表情,让人猜不透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傅雷先生曾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说:2 “人类最大的悲剧往往是内在的外来苦难。”曹七巧的悲剧形象多少是对扭曲人类灵魂的金钱欲和情欲的魔障的控诉。她的疯狂是一种对内心不甘的发泄和报复, 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麻痹。她“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七巧的不幸主要缘于她的性格,她独特的个性贴近现实,引起那一整个时代的共鸣:多少人饱受着金钱欲与情欲的折磨而成为扼杀他人的帮凶!即使历史的车轮转到了高度物质文明的今天, 这样的故事也在延续上演。正如小说结尾所说: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 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 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

三、悲剧的心理

《金锁记》的成功之处是对主人公曹七巧变态心理的刻画。在《金锁记》中,从故事发展的脉络和始终我们可以看到七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自身对感情的需求。说到情感,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同情,信任等,但在这些温情里也夹杂着带有否定性的妒忌,厌恶,仇视,和排斥等。错配的婚姻是其情感悲剧的源头,曹七巧本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她健康快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本应配个与她同等地位的男人,但是,命运却让她嫁给了姜公馆病痨的二少爷,成为了一个名门望族的少奶奶。从此,她脱离了贫穷,却跳入了火坑。 姜家的那个深宅大院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幽深黑洞,人一进去就被吞噬。她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是一个生着骨痨病的男人,终日躺在床上,“你碰过他的肉没有?是软的、重的,就像人的脚有时发了麻。”残废的丈夫,压抑的环境,除了孤单和苦闷之外,什么都不能给她。她的烦闷与哀怨,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理解和分担。这场一开始就建立在不平等的关系地位上的婚

姻注定了曹七巧的悲剧人生,再加上小说中的七巧在姜家地位低下,处处遭人排挤和厌恶,每天过着争夺利益,钩心斗角的日子,一步一步迫使同她偏离正常的轨道,以至于不断破坏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她的破坏恰恰是强烈地凸现出其内心对同情,关心这类情感的渴盼。曹七巧作为姜家的二少奶奶, 在姜家这个有限闭塞的狭小空间里, 姜家三少爷姜季泽是她爱情欲望的寄托,使她对姜季泽怀有一种非同一般的向往。美国心理学家伯拉罕〃马斯洛于19xx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3“基本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强烈、最底层的需要。尽管封建礼法的力量严防死守,但到底敌不过人类的本能欲望。”性需要是人的动物性本能,人的许多的精神现象的原因都归结于性。曹七巧作为一个普通女人 ,长期的性压抑让她不堪忍受。“她是担当不起情欲的人,情欲在她心中偏偏来得嚣张。已经把一种情欲压倒了,缠死心地来服侍病人,偏偏那情欲死灰复燃,要求它的那份权利。”七巧守着一个残废的丈夫,渴望快乐,却得不到,只能苦苦煎熬。所以,她喜欢上了季泽,甚至是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当她向主动向姜季泽示爱遭到拒绝,再到十年之后,姜家分家,姜季泽回来勾引她,企图骗取她的钱财,七巧内心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无疑被再次无情摧毁。在对姜季泽的这段感情中,七巧自始至终是处于憧憬希冀和失望幻灭的矛盾心理之中,“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她明知道要想得到他就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现在的她做不到,面对冷酷的现实,为了安身立命,保住自己财产的安全,她不得不与姜季泽彻底决裂。当酸梅汤溅湿他长衫的那一刻,她心如死灰,那些年的感情就像被埋进了坟墓,再也没有了。七巧表面泼辣强悍,对人极端不信任,但是,骨子里却也是向

往这幸福的,可残忍的现实却无法满足她,一次又一次地将她逼向死角。

其次,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由于自己长期的性压抑,致使她产生了对儿子的畸形之恋。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根据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的故事,发明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术语。俄狄浦斯情结又被称作“恋母情结”。根据佛洛伊德的论述,如果母亲唯一的精神依托是儿子,在某种程度上她会把儿子幻化成丈夫的角色这种心理称为“恋子情结”,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一种变体形式。在《金锁记》中,长白对七巧来说,不单是儿子,更重要的是他是个男人。丈夫的病态,季泽的绝情,这些年来,她脆薄的生命里只剩下这一个男人了。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她匆匆给儿子娶了亲,但儿子的婚姻对曹七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嘲讽,她自己不幸福,因此也开始嫉妒并干涉儿子的幸福,她愤怒嫉恨儿子和媳妇的亲热,因此恶言侮辱媳妇,使得亲家母颜面扫地,媳妇怅然神伤,内心屈辱。除此之外,她还叫儿子整夜帮她烧烟,让年轻的媳妇独守空房。在七巧变态人性的摧残下,长白完全丧失一个男人该有的阳刚之气,变得怪诞,冷漠,残忍,最终儿媳芝寿被七巧折磨至死,而后扶正的绢姑娘不到一年就吞生鸦片自杀了。所有这些悲剧的祸根就是心理变态有着恋子情结的七巧。

除了“恋子”毁灭了儿子的幸福以外,她还嫉恨自己的女儿,扼杀女儿的婚姻。这是为什么呢?七巧在小说中是这样回答的:“那还有个为什么? 男人的心,说声变, 就变了,我就只这一个女儿,可不能糊里糊涂断送了她的终身, 我自己是吃过媒人的苦的。七巧没有过美满婚姻 ,也不相信儿女会有。曹七巧对女儿长安的控制和虐待首先就表现在,女儿十三四的时候就给她裹脚,控制女儿的身体发育来满足自己的扭曲的控制欲和统治欲,除此之外,还让女儿也去亲历自己曾遭受过的困苦来求得心灵的快慰。长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也有人来替她做媒 ,若是家境推板一点的 ,七巧总疑心人家是贪她们的钱。若

是那有财有势的 ,对方却又不十分热心…… 她母亲出身既低,又有个不贤惠的名声……一年一年耽搁了下来 ”。当看到长安与童世舫自由美满的爱情之后,七巧心灵的天平便失衡了。她这样羞辱女儿:“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 ? 趁早别自骗自了! 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 !” 对于长安, 七巧除了辱骂之外, 还造谣诬蔑, 以舆论制服长安, 使她主动提出退婚。在请童世舫吃饭的时候,一番别有用心的话彻底断送了女儿的幸福。

母爱在张爱玲的笔下被扭曲异化,那么的不和谐,不阳光,又是那么的千疮百孔。作为母亲的七巧让我们慨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她再嫁,而她的老公瘫痪在床,跟死了差不多,作为一个女人,七巧各个方面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在她的内心积淀的那份委屈和耻辱,孤独的寂寞感和缺失的安全感,以及那份想忘却忘不了的季泽的情义无时无刻不如同鬼影一般折磨着她。于是,就演绎出了《金锁记》里的那份恐怖的母爱,渗透着冷如骨髓的凛冽寒意,满布潮湿阴冷。这份畸形沉重的母爱寄托了七巧一生没有来得及完成的愿望——一份完整的婚姻,只因她受的伤害太大以至于使自己精神和心理扭曲。她在自己神经质的理性中越走越远, 把自己变成悲剧人物, 也让别人也成为她悲剧人生下的祭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面对残酷冰冷的现实 ,七巧并非一味承受忍让,她也选择了“抗争”,但是结果却并非我们所期望那样幸福美满,最终还是酿成了这极端的悲剧。抵抗一个时代的压迫和残害 ,那个黑暗的社会,彻底毁掉了曹七巧的一生。曹七巧在不满的现实面前,徒劳倔强地反抗。这也是整部作品都有一种悲凉色彩的主要原因。

对于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曹七巧是平凡人物中的异类,她不是彻底的反抗者,也不是完全的屈服者,但她一样被无可奈何的卷入了命运和时代的洪流中,无法左右环境,更无从把握自己只能顺着悲剧式的命运而沉沦,独自走向苍凉的境地。曹七巧身上那层悲凉的冷色调,正是张爱玲自

身心灵的一种痛苦体验的过滤,也更是那一整个时代的关于女性悲剧命运的哀歌。

余斌先生在《张爱玲传》中曾经说到4“每个人都有情欲,悲剧的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因此悲剧不是人们可能会遇到的偶然,而是人人必将面临的必然。情欲与生命相始终,悲剧因此无休止,不断袭来,一步一步将引入更加悲惨的境地”。 曹七巧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嫁到名门望族, 被黄金的枷锁磨灭掉了人性, 成为封建家族的牺牲品, 她那被欲望腐蚀的人性, 达到了恐怖的程度。张爱玲认为人性是盲目而罪恶的, 生活即是痛苦, 人生就是永恒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带着生命无可更改的残缺, 带着历史痕迹, 性格缺陷,和命运的不公。旧社会女性的悲剧, 人生的悲剧在曹七巧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七巧的悲剧不仅是社会环境孕育栽培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堕落成为了自己欲望的奴仆。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不得不佩服张爱玲深刻洞察时代、塑造典型人物、 反映特定历史时段人性的能力。夏志清先生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第十五章中这样写张爱玲:5“她在情感上握住了中国历史上那一个时代 ,她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情风俗的正确的了解,不单是自然主义客观描写的成功;她于认识之外,更有强烈的情感——她感觉到那个时代的可爱与可怕。”因为有了张爱玲 ,我们才有认识到曹七巧这一悲剧形象的魅力所在

更多相关推荐:
!中文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浅议荷马史诗的艺术魅力天津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曹世芳指导老师内容摘要诗史是用诗歌的形式书写一个民族的历史在世界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诗史当属荷马史诗古住今来东西方文学家哲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荷马史诗给予...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样本)

中文系08届毕业论文格式样本封面从网上下载基本信息填写清楚正文页面统一用A4纵向打印页边距设置为左317cm右317cm上254cm下254cm左侧装订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论文分类号20xx届学士学位论文从纯洁到...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1)

中文系毕业论文材料规范汇总20xx315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规范一立论依据二研究方案三论文进度安排四论文选题评议五考核组成员2中文系学生论文手册填写说明一总体要求字迹工整除成绩评定外其他项目的填写内容必须...

中文毕业论文范文篇

浅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摘要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描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又纯洁的乡村少女苔丝的悲剧命运小说通过对苔丝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伦理婚姻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实质做了大...

中文系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中文系毕业论文写作规范为使我系毕业论文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编写规定结合文科学位论文写作的实际特制定中文系毕业论文编写规范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范文.中英文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及格式要求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毕业论文归档的要求对我院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规格规范及印制作出如下规定一内容及要求提交的毕业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目录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相关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

中文系毕业论文格式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空二号两行题目二号加粗居中空五号一行学生某某某指导教师某某居中五号学生某某某与指导教师间空4格空五号二行摘要五号加粗内容不加粗关键字五号加粗...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周口师范学校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姓名薛庆蕊学号院系周口师范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本文从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短语分类的原则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

中文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为加强这一工作环节的管理规范写作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质量特制定本标准一总则本标准由教务处负责制订修改与解释望各相关学院参照执行一适用范...

毕业论文 中文格式模板

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众包模式及其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林晓敏学院专业年级萨里国际学院工商管理跨国公司管理方向220xx219xx09185孟韬教授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学号摘要众包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以群...

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

周口师范学校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姓名薛庆蕊学号院系周口师范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本文从汉语短语结构类型的分析短语分类的原则验证语义标准短语分类实用性的方法两类短语由语言单位转为言语单位时的自...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范本

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BachelorofArts中文摘要语境在交际活动中对意义的理解起着决定性作...

中文毕业论文(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