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有感

时间:2024.3.31

读《我们的母亲叫中国》有感

滨海县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六(1)班 王雪

寒假前,老师为了丰富我们的假期生活,向我们推荐了几本课程标准要求的选读书目,其中就有《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一放寒假,我就缠着妈妈带我到书店去买回了这本书,然后爱不释手地读了起来。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感到祖国就是我们心中永生的母亲。大作家苏叔阳以史学家和思想家的眼光,以文学家的手法,用饱蘸感情的笔写就了这部作品。这部书凝聚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写出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和追求,预示了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中华民族无限光明的未来。作者深入浅出地耕耘“儿童意识的土壤”,启迪青少年热爱母亲的天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本书就是告诉青少年“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让青少年感受到博大的母爱,升华一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感,从而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祖国。作者用十分优美的写作手法表达意思,插入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富有儿童情趣地讲了女娲造人的神话:“她用水和泥,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有男、有女,??这些‘泥娃娃’一放到地上就活动起来,动动手脚,摇摇脑袋,睁眼望世界,张嘴出声音,叽里哇啦地吵着、笑着、蹦蹦跳跳地奔忙着。他们围在女娲氏身边,亲亲热热地呼叫,那声音整齐划一,是我们最熟悉的声音‘妈妈’!”——完全就是一幅诗意盎然的创世图画。接着写下的就是他的独特感悟了:“我们的民族都源自一位伟大的母亲,不

论我们居住在哪里,都是同胞兄弟。当我们的先人都从女娲氏手里的泥巴中化为人的时候,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庄严。女娲造人是神话,也是中华民族共有一位伟大母亲这一史实的诗化象征。“母亲是生命的源头,成长的摇篮”,热爱母亲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我们把祖国称为母亲,因为只有“母亲”这个词才能表达我们对祖国最忠诚、最纯洁、最真挚、最深厚、最伟大的感情。

我向同学们推荐这部书,这是一部会让你激动得心跳的好书,也是一部浅显易懂而又生动的中华百科全书。内容有祖国的自然史、朝代史、地理地貌、气候、物产、民族构成、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军事文明、科学技术、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习俗人情。读过这本书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每个华夏子孙都把龙看作自己的图腾。这是一部会让读者感染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书,她告诉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璀璨文化,激发你用全部身心去塑造祖国母亲的伟大形象。


第二篇:读《辛亥,摇晃的中国》有感


读《辛亥,摇晃的中国》有感

一百年前的一场革命,让历史在不经意中转了个弯,它敲响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覆灭的丧钟,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伟大变革。辛亥革命有着其厚重和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也确实是有着巨大变革意义的历史里程碑。但是,在读了张鸣的《辛亥,摇晃的革命》之后,我对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有了另一个方面的感悟。在我以前的印象里,那些由英雄组成的历史事件,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激烈的过程而又崇高的形象。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对于革命的理解几乎都是来源于学校课本里的定义,那种带有社论立场、演讲腔调的盖棺论定,那种带着道德审判的叙述,将是是非非,阶级划分的不容置疑。然而,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当我从课堂里解放出来,重新睁开属于自己的眼睛,重新打量那些已经蒙上灰尘的往事,却发现,原来许多事情并非想像的那样简单明了,并非印象中的那样字正腔圆。剥开时代严肃得让人心惊的标签,还原的历史,让我不得不重新梳理曾经让我们愤慨,让我们热血喷张的这些历史事实,让我可以在了解真正历史发生的同时,可以重新反思自己,明确自己现在的义务,纠正以前错误的观念。在此之前,我总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于国家于社会无关紧要,然而,这本书中告诉我的历史是,正是由于由于各种“小人物”的不经意的推动,历史才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碰撞出巨大的变革。

在教科书上,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是摧毁帝制、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变革。在这场革命中,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民族救亡,为的是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他们理应是那个时代的旗手和主力军。然而,在《辛亥,摇晃的革命》中,张鸣却用事实告诉我,这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在历史上的辛亥中,其实更多的是混乱,是形形色色的人们的权力竞技,是各路人马的利益纷争,是真革命与假革命的盛衰浮沉。甚至可以说在这场革命中,我想像中的孙中山一呼百应,群众热烈响应,义不容辞参与到革命中的场景几乎是没有的,有的更多的是各种角色轮番的粉墨登场,各种权势利益的碰撞。只有深刻的了解了历史,才能真正的有所领悟,历史上没有英雄主义,一场大

1

革命,真相是由一些小角色左右了的灿烂历史。

透过书中的讲述,革命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偶然性。从小的方面说,是因为那个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瑞澂,如果他不是炮一响就像个懦夫一样挖洞逃走,如果不是他贪功急进,惹急了革命党人,从而导致了革命党人破釜成舟的激变。从大的来说,就是清政府依旧搞权利收归中央,汉人权利收归满人,赶走了袁世凯,无有能人再为大清朝冒死出力,最更加要命的是在立宪派风气云涌立宪请愿的时候,亲贵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却又搞了个皇族内阁,将士绅们原本不多的权利都收回,寒了各地士绅们的心,导致他们也纷纷助革命党人一臂之力。武昌起义就在这种形势下爆发了,虽然此前有革命党的有了安排和准备,但事到临头,革命的发生实际上只是士兵的自发行为,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10月9日这天,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据点试验炸弹时,不慎爆炸,使得据点暴露。更要命的是,闻声赶来的清吏搜到了所有的革命党名册。于是在10月10日的工程营起义前夕,武昌便形成了一种人人自危的气氛,而且党人名册落在了湖广总督瑞澂手里后,他当场处死三个革命党。最后流言便蔓延开来,传说他老人家要按图索骥拿人,落实了“镇压”革命党的传闻,这等于帮革命党做了最好的动员。事实上,新军虽然有不少革命党,但没有想象那么多,而且军官中的革命党相当少,只要响应者不足够多,是可以弹压的。可是按图索骥的流言一起,不仅新军中所有没有逃走的革命党人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那些跟革命党人有过交往的人,也人心惶惶,革命党的花名册是他们自己造的,谁都不知道名册里有谁。所以不动也是死,动一动,说不定还会有活路。本着“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想法,原本没有念头参加革命的新军,很多都积极的响应了起义,起义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武昌起义,就是这样一个历史结果。可想而知,要是没有这些不知名的革命党人误点炸药,没有这些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的还算不上是革命党人的新军的自保性的反抗,武昌起义的成功只是一个未知数,而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完全不同。我现在就生活在历史之中,它并不神秘,而我只要用心去解读它,就能读出很多韵味,历史就是由普通人普通的生活串接起来的,轰轰烈烈的时刻毕

2

竟在少数,更多的使我们自己生活的一些小事,只要我做用心完成每一件事,或许在不经意间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东西。

当然,这本书中,还提到了改良与革命孰轻孰重?谁更必要?张鸣在书中提到,自从清政府失掉了民心这个基石,便一日不如一日,最终结果就是被推翻,彻底的被历史抛弃。其实在清朝末年,满族亲贵也看到了清政府一天不如一天,在外国列强面前只有挨 打的份儿,他们当然也想自强,而且在19xx年以后大清国其实已经有新的气象了,言论放开了,开办新的学堂,留学生无数,不管是公派还是自费,已经不太像以前那么闭关锁国了。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也曾经派人到国外考察君主立宪,当听到皇室还能拥有一定的权力,便也觉得君主立宪也是一个可以自强的好办法!但是悲剧的是:满族亲贵其实根本不清楚君主立宪意味着什么,以为就是个名称,欧美有了它就能强大,那自己也得施行才能强大。但是载沣们一方面说要君主立宪,一方面又觉得最近的动荡都是来源于满族对国家失去控制,要收汉族人的权。包括四川的保路运动,其实就是在收路权,结果间接给武昌的 “首义”创造了条件。所以从这儿可以看出,满清不是不想让大清国好,只是一旦任何改良涉及到权力的变化,就必须都全部否决,丝毫没有余地。辛亥革命前的大清朝确实是手无缚鸡之力了,让武昌无数个巧合弄出的一个兵变变成了压倒它的最后的稻草。 所以革命还是改良其实谁也说不准,时势到了,想改良你都没机会!革命一下把你给推到。反过来也一样,时势没到,想革命你也只是作为后面革命的失败例子,让别人作为借鉴而已。革命相当于为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斗争,而现在有人说中国的当代人正处于犬儒主义的状态,“苟且偷安”,话虽说得有点过分,但也应该看到当代人缺乏自主争取和维护自己权益的一面,如果你自己不去争取你的权力,别人根本不会维护你的利益。历史赫赫然摆在那里,等着别人的“改良”,不如自己拿起“武器”,争夺自己的权益。但反过来说,自主改良也是必要的,而且要快,要真。社会总是不断前进的,只有不断改进自己,懂得革新,才能不被历史淘汰。否则只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就如当时的清王朝,最后真到了时势逼人的程度,残酷的现实根

3

本不会顾及我们怎样哀嚎,只会无情的将废物湮没。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在适当的时候要顺应时势,不断改良自己,丰富自己,让取得长足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作为普通人民,我也要学会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护自己。

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那些曾经过场的“名角”或“龙套”,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立体鲜活的辛亥之年。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后的一百年,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艰难过程。因为这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个让我们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的契机。但是有些人却否定辛亥,认为是辛亥革命导致了军阀混战,外蒙古丢失。我觉得那太极端也太片面,因为从理性上来讲,即使没有辛亥革命,这些负面影响也是会发生的,外蒙古的丢失也并不是辛亥所致,而是内战的结果,而且内战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如果国共双方不决斗,又何来的统一。相反,静观辛亥,它其实只是一个中国走向世界的阶梯,普通却又是不可或缺的。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客观的分析了历史,从而以史为鉴,参照历史,改变自己,懂得承担。辛亥,让我们永远地铭记这段戏剧性的历史,深明当下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份永远的纪念,和一份勇敢去担当的责任。

4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

世纪末的恋爱挽歌读我的父亲母亲有感思绪不经意间被带回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仿佛看见那个穿着碎花红袄的女孩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在阳光下奔跑追逐着爱追逐着梦想故事是以父亲的葬礼开篇的具体地说这是一个由死亡而展开的爱情故事那...

我的父亲母亲 读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但在我看来它讲述的更多的是关于等待与奔跑的爱情影片是以第三人称来讲述一开始是黑白画面的似乎是在照应父亲的离去对母亲内心的影响而在对父母相识相爱的回忆里画面又是彩色的父亲是一位兢...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章子怡是一个我比较熟悉的女演员而张艺谋更是一个我耳熟能详的大导演看过他近几年制作的不少电影但这一部倒真心是第一次看而看完的感受是觉得这部电影好美人美画唯美音乐更美当年轻的招娣第一次出现在画面之...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今夜观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有感记之引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整部电影看毕我不禁流下两行咸泪心甚感之朋友跑过来跟我说这部电影有四爱一是父亲与母亲之间的爱二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三是儿子对父母的爱四是学生对老师的爱我很赞同四...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爱情是电影选材拍摄中古老而又长青的话题是人类最美妙的情感是人类最纯洁的情感爱的表白需要勇气爱的永恒需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洗涤我的父亲母亲在我观赏过的影片中属于那种少了一份华丽奢侈的场景多了一份...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对于即将进入大三的我来说平时看电影的机会不多而看国产片的机会则少之又少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坐在教室里面静静的观赏一部电影是一种享受当然今晚的我的父亲母亲也达到了这种效果朴厚实的气息只打我内心深处父...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观后感

lt我的父亲母亲gt观后感这是一部具有乡土气息的文艺爱情片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讲了一个农村的大学生因为父亲病重回到村里固执的老母亲坚持要按照村里的习俗把住院的父亲抬回家当时村里的青年都上城里打工剩下的都是老弱...

My Father and Mother我的父亲和母亲(二)

MyFatherandMother我的父亲和母亲二XinzhouMiddleSchoolWrittenbyZhangTianliangMydearfriendshaveyoueverseenthefilmquo...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

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观我的父亲母亲有感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是一部以爱情和亲情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但从主人公的经历来看我读到的不只是这些更触动我的是一个青年怎样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前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如何做出最恰当的选...

My Father and Mother我的父亲和母亲(二)

MyFatherandMother我的父亲和母亲二XinzhouMiddleSchoolWrittenbyZhangTianliangMydearfriendshaveyoueverseenthefilmquo...

我的父亲邓小平读后感

19xx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描绘了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创举之一打开国门对外开放是他使得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共 产 党的好助理19xx年十一...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

读我的父亲邓小平有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你也许想不到这简短朴素而真情流露的话语却是出自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伟人邓小平以前只知邓小平是位风云人物总以为他的一生是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光芒笼罩的...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