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后感

时间:2024.4.27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读后感

我们一向称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自古至今,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怎样评价似乎都不过分。但是,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教育这一牵涉千家万户的重大社会命题日益演化出诸多问题来甚至异化为令人痛心又无奈的种种悖论,教育成为多少人心中隐隐的痛,挥之不去的遮天阴影。在大家对教育感到郁闷又无可奈何的时候,一个美国人的《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一书,无疑会引起我们莫名的兴趣。

刚听说这个书名,不觉大吃一惊:在重视教育几乎成为一种宗教的当下,怎会有如此大胆的反潮流的声音?怎会有如此毋庸置疑斩钉截铁的断语?

在现在这样多元的社会,出现任何奇谈怪论都是正常的。提出一种石破天惊的论点固然不易,但是,能够自圆其说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道明白更不是容易的事。丹尼尔科顿姆不仅仅说教育是无用的,而主要是说教育为何是无用的。他不无偏执地这样批判教育的“罪恶”:教育打破我们的常识,教育让我们脱离实用性,教育让我们脱离理想,教育让我们丧失人性以外的东西,教育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教育让我们意志消沉,教育使我们的身体变得虚弱,教育让我们自命不凡、得意的昏了头,教育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教育让我们沦为奴仆,教育让我们变得叛逆,教育使我们陷入贫穷,教育让我们变得骄纵,教育使我们成为乐观主义者,教育使我们成为悲观主义者,教育导致教条主义,教育导致怀疑,教育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教育让我们陷入现实生活的困境中,教育使我们成为骗子,教育让我们成为书呆子,等等等等,如此罗列教育的诸多罪状,尽管这些“罪状”显得有些自相矛盾耸人听闻,但是作者还是很认真地从人性、爱、美、身份、生存、功用等六个方面认真翔实的论证教育的无用至少是危害,这些论证可能有不少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的成分,但是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观点的新异,论证的周密,引用资料的广博。

让我们看看中国教育的现状吧,种种偏见遍布各教育阶段,功利色彩蒙蔽了人眼,人们从思想中走入了许多教育的误区,却身陷其中,无法自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教师,家长,学生都无所适从,在老路上越走越窄,越看不到光明。

当前学生的状况是高份低能的多,空伐其谈的多,身心全面发展的少,有创

造能力的少,部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道德水平,诚信素质水平令人担忧。也难怪他们这样,看看他们受的什么教育,该玩的时候,不让孩子(学生)玩,该学的时候,学生却又不愿意学,该教的不教,不该管的猛的管。不按规律来,不按科学办,一边填鸭子,一边拔苗助长,实在把孩子(学生)弄的惨不忍睹。幼儿园里的天真活泼的孩子,也许从进园起就要开始遭罪了,所谓提前起跑,那么小的孩子于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迫下,在幼儿园在经济诱惑的迎合下,开始了成人般的学习。

在幼儿时代,我们该让他们干什么,三个字——打基础。打什么基础呢,我们的中的好多国民就进入了一个误区,这个基础是什么样的基础,许多人用他们“近视的眼睛”,而不是用头脑做出了他们的决定,幼儿时期是每个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为学习具体什么东西打基础,而是为了拥有怎么样的学习能力,学习什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打基础。是一个人思维习惯,方法,个人性格的形成前期,是开发智力,发现潜力的黄金时期。我们给孩子打基础,绝不能以他们认识多少字,能加多少数为标准,而是让他们养成什么样的思维习惯,是否能冒出许多奇怪的想法,他们是否是自由,健康并快乐的。而这一切只有适量的玩耍或游戏加少量的有针对性的辅导才能带给他们的,因为他们喜欢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也只有这样,他们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愿意去问为什么的头脑。认字学数等被动的教育则不是能够带给他们这些的,它们只能磨灭孩子们的兴趣和宝贵的好奇心。只有主动的玩耍等才能充分调动孩子门大脑的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个性平台。

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也是陷阱处处,大家也都看到了一些可怕的后果。在中国包括农村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填鸭子,就是无穷无尽的考试,学生没有主动权,完全的被动的接受着已经被设计好的所有知识,把思维的训练,创造性的培养丢到了九霄云外,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更是不消一顾。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走过场,对学生迫切需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国防知识,法律知识(或意识)很少涉及,体育课不能保质保量,对应该他们知道的性知识,性别角色自我把握能力藏着掖着。头痛医头,脚疼痛脚,不成系统,没有规律。殊不知,有了良好身体状态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学生对那些“死”在书本上的知

识的学习将不再是一件难差事,苦差事。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们总是那么放心我们能够学到学好那些“活的东西”,却从来不放心我们学习那些“死的东西”,总是什么都要告诉学生们,你们该怎么做,该怎么活。拔苗助长,不愿他们撞南墙,怕学生遇阻碍,不遵循科学,总想提前逾越,带有太强的短期的功利色彩。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理想的教育,学校,家长,老师总想学生拥有远大的志向,却又总在为他们包办,拦在他们面前说:“你们现在还不能这样想,该怎么样,在拥有了什么样的水平再说……”。恰当的引导是必要的,但应该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让他们怀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去闯,等他们感受到挫折时,他们自身的体会会比任何说教都有用,有效果,这时候做家长,老师的则有必要对他们引导,帮他们正视自己,重新找回自己。过早的或粗暴的干涉只能让他们失去宝贵的个性,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家长们在希望孩子们拥有理想的同时,却有在半路上去扼杀了它们,弄得千人一面,死气沉沉。

我们在这种“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好不容易挤进了象牙塔,却又走进了自由的误区,“自由”并不是指在学校可以整天的喝酒,谈恋爱,玩那永远也玩不完的游戏。而是像招聘一样,公司制定一个标准,能达到的就通过,在达到这个标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自由的凭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这个标准,这个过程是没有人干涉的,自由的。学校有一个标准,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并要求学生达到这个标准。这实际上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自觉和自学的要求,而决不是那种“自由”。

作为一名任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深深地感到有时教育带来的弊病。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割断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无视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片面强调智力因素,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抹煞了小学生活越灵动的思想,禁锢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教学改革像雨后春笋一个连着一个,许多教改重复进行,忽略了整体的联系性和相关性,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与学基本上是“授”与“受”的关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真正是教育让学生失去了创新能力。

我们可能不能同意作者的观点甚至是所有观点,但是这样的似乎非常偏执的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的观点,却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冲击我们的想当然,至少是提醒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独特价值。


第二篇:教育漫话读后感


关于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的读后感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撰写的,主要是讲了

关于绅士的培养,而他所说的绅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绅士,而是高素质的人才。关于教育,约翰洛克提出了关于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知识技能教育三个方面的,这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教育的基本内容,我就对其中的几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约翰洛克很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的体魄,这点我很赞同,因为在我看来,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很多事情都是没有用的。我们经常会做很多的事,但是以

此为代价的是拖垮了我们的身体,这种现象现在看起来比比皆是,很多小孩子现

在很早就戴上了眼镜,我也不例外,繁重的学业让很多的孩子睡眠不足,我妈妈

同事的一个女儿读书很用功,但是他爸爸说她每次考完一场大的考试就会生场病,我觉得这就是在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我觉得这是相当不值得的。而且关于

约翰洛克说的保暖问题,冷水洗澡,户外运动等我都是很赞同的,我觉得孩子不

是温室里的花朵,必要的锻炼是需要的,而且户外运动很有必要,孩子应该去亲

近大自然,我们应该相信大自然是友好的,是不会伤害我们的,而且就像约翰洛

克在书中说的,很多都是习惯问题,日本的孩子从很小就会开始洗冷水澡之类的,所以冬天都可以穿短袖短裤,但是我们就不可以了,我觉得这不仅是锻炼了身体,也是锻炼了意志。对于医药方面我也比较赞同,因为药确实不是很好的东西,是

药三分毒,如果可以的话,要尽量少个孩子吃药,而是提高它自身的免疫能力。 但是我对于约翰洛克关于饮食的说法却不赞同,约翰洛克认为应该要节制

孩子的饮食,少吃肉,多吃些面包,过一种节制的生活,也许这是文化的不同吧,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小孩子是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如果每天只是吃点面包,而不吃肉的话,孩子的营养会跟不上,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我觉得应该多让

孩子吃,但是不要让他们吃零食,因为零食只是饱口福,对孩子的健康没好处。

关于品德教育,约翰洛克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 ,从中也可以看出约翰洛克

很注重品德教育,我们也知道,先学会做人是基本,一个人没有品德,那么就算

他的专业技能再怎么优秀都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人,品德对我们的一生是极其重

要的。德育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根本地位。在洛克看来:教育的主要任务乃

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或人格。因此,德育在洛克哪里不仅仅是指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是指整个精神品质或人格的塑造,大致说来它包括德行、智慧、教养以及坚忍

等各种美德的培养。

而对培养美德,洛克提出是从小通过反复的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换言之,虽然各种美德的本质在于听从理性的指导,但“听从理性的指导”本身于各种美

德却不是一种理性活动,而是反复的训练养成的习惯。所以在洛克的书中,他非

常强调习惯的作用,对于他的品德教育的观点,我还是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

首先,我很赞同他的关于家长不能溺爱孩子的观点,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一句

话叫做“慈母多败儿”,其实说的也就是溺爱的后果,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

生子女,一个孩子,很多的家庭自然是当成了宝,孩子想做什么,想要什么家长

都会为他提供,这样也就让孩子娇生惯养,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他们产生

了依赖性人格,无法独立。

但是关于洛克的欲望服从理性的观点,我认为不能全部接受,洛克主张儿童

从婴儿期就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应还有什么渴求,我认为这与心理学上的

一些观点相违背了,婴儿期是培养信任对不信任的关键期,也是母婴关系发展的

关键期,这个时候婴儿是很脆弱的,他需要母亲去满足她的一切要求,否则就很

有可能会影响母婴关系,并且对这个社会产生不信任感,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人格发展,变态心理学也说过,婴儿期是重要的,很多的心理疾病都有可能是婴儿期没有过好,从而产生了问题所以我认为对于婴儿,我们不应该要求克制欲望,但是对于儿童,我们就可以适当的要求他欲望服从理性,不能再为所欲为,这点我还是挺同意洛克的观点的,而且绝不能因为他们哭就使原来不能允许他们做的事允许他们做,这样会是他们得到强化,认为是哭让他们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这样以后他们一旦想得到某种东西,便会哭,这对他是没有好处的。关于父子关系,洛克强调了应该在小的时候就树立起权威,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管的严格,而到了大了之后就渐渐的放松,这和我们一般的思想是不一样的,我们一般认为对于小孩子应该要放松,对于大孩子在要严格,但是我还是很赞同洛克的这个观点的,因为如果你从下就让孩子处于一个很放松,很随心所欲的世界里,那么你凭什么在孩子大了之后就要求他严格,他会很不习惯的,虽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还是个孩子,对他们要求太严格了不好,但是,一个人小时候不习惯于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与别人的理性,到了自己能够运用理性的时候,也不会去听从自己的理性。这样的儿童会长成哪一种人,是不难预料的。就像很多的犯罪或者心理疾病都是可以从童年中找出影响的。而关于如何让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父亲的权威,洛克认为最初应当借助于敬畏,但随着子女的逐渐长大,那边要用爱和友谊来维持这种权威。关于这点我也是很赞同的。因为小孩子最初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无所不能,对父亲产生一种崇拜,这时候是利用孩子的敬畏来维系父子关系,但是当孩子大了之后,显然不能再利用这种敬畏了,那么就用爱和友谊来维持。

关于孩子贪玩和游手好闲的问题,相信很多的家长都很头疼这个问题,我觉得约翰洛克说的很对,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游戏是自愿的,不是受压迫的,是没有目的的,不像读书,若孩子不喜欢读书,就让他玩,一直玩到厌烦为止,不分早晚的玩,孩子就会玩累,就会认真学习,而且孩子贪玩不是坏事,只是父母应该把这个引到有益的事情上,为孩子找一个好榜样,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孩子会像这个榜样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到大了的话,榜样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这个时候人就会凭自己的想法做事,榜样的作用就很小了。

但是约翰洛克毕竟是17世纪的人,所以他仍然信奉上帝。关于德行的教育,他认为很重要,我也认为很重要,但是他觉得应该尽早在儿童心灵中烙上一个正确的上帝观念,而我觉得我们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树立科学观念,让他知道应该实事求是,我认为德行的基本是实事求是,而且约翰洛克并没有讲如何培养德行,只是说依靠上帝来引导孩子,我觉得上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用一个错误的观念来引导孩子,这是不对的。

再后面讲到的就是知识和技能教育约翰洛克认为学问不重要,但是此不重要非彼不重要。读书、写字和学问,他也认为是必要的,但却不应成为首要的事物。我们都认为对于本质量好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与智慧都是大有帮助的,然而我们也得承认,对于本质不良的人来说,学问只会促使他们变得更加愚蠢,或者变成更坏的人。当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教师的时候,学问固然重要,但是德行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孩子的导师应当能尽量保持孩子的纯真,爱护并培养他的优点,温和的改正于消除他的不良缺点,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话,知识也就只会对孩子锦上添花,我始终认为,成材先成人,若无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再多的知识也只会危害社会。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黑客,他们不聪明吗,他们没有知识吗,他们明明就很有知识,但是,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聪明用错了地方,所

以他们成了危害社会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约翰洛克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就是鼓励孩子记账,学会理财,我

觉得这个很好,我也很赞同这个说法,虽然孩子还很小,所用的钱都是家里的钱,

但是我觉得理财的观念应该从小就被树立起来,这样才不会养成孩子花钱大手大

脚的习惯,而且也能感觉到父母挣钱的不易,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以及对钱财的

管理都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有很多的月光族,到了月底就没有钱花了,多半都是

不会理财,所以我很赞同理财应该从小学起。

对于约翰洛克的这本教育漫话,我只是挑了其中几个给我影响深刻的观点来

谈谈,虽然其中有一些观点我并不赞同,但是也是给了我另外的角度,让我思考,

开阔了视野,其中有些观点可能因为年代的缘故,我觉得可能有些还是有些过时,

而且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约翰洛克的这本书依然是一

本很好的教育著作,从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

应该总结前人的成果并不断进化它。

更多相关推荐: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博文收藏02081019回归心灵的教育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养成教育专家林格先生著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可以是教育人剥去现在教育的迷雾仰望教育的晴空为所当为少为或不为没有用的教育他...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宜兴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余赛花最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格林先生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给读者展示了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细细品味印象深刻深受...

《教育是没有用的》的读后感

回归教育本真推荐教育是没有用的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心中充满了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只注重考试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育可行吗家长老师社会只关注成绩孩子的良好品德又该如何形成一连串的疑...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三角塘小学韩雪看完教育是没有用的有一些收获一些想法一些感悟感悟一是教育适应孩子还是孩子适应教育老子曾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而灵其中的一就是教育之根也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随着物质...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在书名上很是吸引我眼整球书中写的是什么为什么竟起了一个这样的书名作者又是谁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看完后让我很有感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格当代中国有广泛影响...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最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格林先生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给读者展示了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细细品味印象深刻深受教育和启发书中的很多教育方法说...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有感黄恋我一直被上学期期末的两件事情困扰着第一件事就是我教的一年级语文在期末考试中有两道题是我复习时反复讲过的可在做试卷分析时发现居然还有接近30的学生两道题都做错第二件事是我班的张钰涵同学上学...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笔记人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者的生命价值在于创造教育之大用此为教育者的幸福所在从书中找到的这一句也正是我对这本书名为教育是没有用的最好的解释其实他所倡导的就是让我们老师家长改变自己的错误教育方...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心得

教育是没有用的今天跟各位同事分享的这本书是教育是没有用的作者是林格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以前读过最近又拿出来翻了一下通过两次阅读发现印象较深的有这样几点1书名教育是没有用的指的是偏离了教育目标的教育行为是没有...

有关教育的感想

新课改对初中教学的利与弊前言本想通过选修课对教育改革有更多的了解但由于在选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的时候不知道我会参加学校的支教活动所以没有机会听这门课但是我很高兴的是虽然教育的理论我没能更深刻地了解但我在...

关于教育教学的读后感(DOC)

ltlt做最好的老师gtgt读后感教育教学书目中ltlt做最好的老师gtgt引起我的注意我想在我身边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说最好的教师不大可能带着好奇我就去买了一本在读过了李镇西老师的序言之后我...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

有梦想就有希望读我的教育苦旅有感教育是一种旅程高万祥老师在他从教二十多年来勤于思考不断追寻用质朴的文字把我带入到了他的教育旅行之中他坚守着历代教育家的理想信念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进行新教育改革用诗意的语文带领老师...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