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与莫泊桑、契诃夫的对比

时间:2024.3.24

欧·亨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运用他独特的创作手法为读者奉献了无数的力作。欧·亨利的小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审美视野,甚至说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而“欧·亨利手法”则是这位艺术大师赖以成功的一大法宝,也是他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财富。由于“欧·亨利手法”所涉及的内容范围,种类样式都是纷繁复杂的,绝非像本文这样的短短一文就可以讲明白的。本文中对欧·亨利小说创作手法的探讨是十分浅显的,由于篇幅和时间的关系,很多地方只是蜻蜒点水般地带过,甚至,欧·亨利其他创作手法在本文中并未曾全面涉及到。

虽然“欧·亨利手法”艺术宝库中有值得我们挖掘不尽的法宝,但就本文所论述的就已经包括了结构、语言、人物等主要艺术课题,它们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整体,为高扬人性主题而各显神通。而其中欧·亨利的抒情和议论,是特别值得一提的。小说诗的气质,始终以抒情为艺术中轴,却常与阐理融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抒情色彩。而且抒情色彩是如此浓重,化都化不开,因为其中已经融进了内涵深邃、外延开阔的哲理议论;或者说,在洞幽探微问,那阐理也已经涂染上沉郁的感情色彩了。表现人性是非的欧·亨利小说以其强大的情感力量打动着人心,甚至惊动了当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总之,“欧·亨利手法”在欧·亨利小说创作的综合运用中,自辟途辙而成为了美国文坛的标志之一,独步一时,在世界文学中别树一帜而昭示着欧·亨利创作风格的超凡卓异。


第二篇:浅谈欧亨利


内容提要: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世人对欧 ·亨利印象最深的是“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景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是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料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人物、四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欧亨利 语言 幽默 特色 修辞 出乎意料 结局

1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正文

一、 作者简介:

欧·亨利是其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个名叫格林斯波罗的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1862年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他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由于健康原因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1884年以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 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 2

吕尔》杂志发表。19xx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 正当他的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于19xx年病逝。[2]

欧·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时间内创作了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其唯一一部长篇,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与赞美诗》(The Cop and the 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 Furnished Room)、《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后一片常春藤叶》(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1]

二、作品简介:

3

欧亨利的许多作品我都十分喜爱,如《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对我而言《警察与赞美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主人公苏比是个流浪汉,伴随着大雁的南飞和枯叶的凋零,寒冷的冬天已悄悄来临。对于苏比这样一个无家可归,又无经济来源的人,这无疑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时候的苏比并不能像春天一样,躺在街心公园的长凳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他在长凳上辗转反侧,不能入寐。他不能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他不想去地中海游戈,不想去维苏威湾漂流??他只想去布莱克威乐岛监狱。

然而,去监狱了也得有个缘由。他首先想去吃一顿霸王餐,可他还没进去,服务生看他衣衫不整,就把他打发走了。他又拐到马路边,看到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铺,顺手拾起一块石头扔去,他一阵暗喜,等着警察来抓他。可事与愿违,警察来了却不认为是他做的,这样进监狱的“梦”化为泡影。于是他就像这样做了更多的坏事,可都没有如他所愿。正当听到教堂善诗,有了重新做人的打算时却莫名被捕了。

三、创作特色:

1.语言幽默:

纵观全文.欧亨利幽默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人捧腹之余又辛酸不 4

已,警察该抓他的时候不抓,不该抓的时候偏抓。这一系列与情理相悖的现象无不使人哑然失笑。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们巧妙地利用来表现幽默,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一股潮流。美国作家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东西与幽默的东西的结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着阴沉的东西;它是绝望的,但从中又会令人发笑。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这似乎不合理。可是纵想一下,在那个社会,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岂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贵?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些描写,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海况愈下的世风。

另外,苏比本身行为的不合理性和警察“合乎情理”的主观判断之间的矛盾也是苏比屡屡“背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苏比砸了玻璃等着被抓,可警察认为一个散了坏事的人总不会坐等就擒,而把苏比给“排除”了。又如他想借助于 “扰乱治安”这根稻草在街上大吵大闹,但警察却认为只有大学生在庆祝球赛胜利时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哗。苏比一心想进监狱所表现出的反常行为,正是他反常的心理决定的。 5

这种反常的心理和行为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痛苦。而最后苏比受宗教的“感召”想“从善”时,警察却认为一个流浪汉绝不会与教堂周围幽静的环境、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有联系。于是,苏比“意外”地被抓了。正是这“意外”反映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不分的本质。

2.多种修辞

拟人、夸张、比喻、讽刺的手法的运用也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俏皮的写到:“一张枯叶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德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有所准备”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巧妙地将霜冻作为对一个人的称呼,吧经霜的枯叶比作弗罗斯特的名片,同时又把麦迪生广场说成是“露天公寓”,将北风暗喻成“门公佬”,把在广场上过夜的流浪汉成为“老住户”,在这里谐音、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熔为一炉,想象丰富、奇特、含蓄的衬托了苏比乞求入狱的急切心情。[3]

3.出乎意料的结局:

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为例来说说这种艺术。综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 6

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这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就犹如看见黎明的人又跌黑暗一般,让读者的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的现实。[2]

“欧·亨利式结尾”的艺术效果并不一定只出现在小说结尾处也会在文章情节中。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有这样两个情节;有一次,苏比想通过“调戏”一女子来达到进监狱的目的。但这貌似“文雅娴静”的女子却反过来勾搭起了苏比。又有一次苏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顾客的伞,可这伞原本“来路不正”。“简朴而颇讨人喜欢”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顾客都给人以品格端庄的感觉,却做了暗娼和小偷。相信读者在读到这个情节时都感到不可理解,但细细想来这样的“伪君子”在现实社会中是处处存在。所谓高尚的上流社会成员都是衣冠楚楚、文雅高贵?可事实上,他们只是把卑鄙的行径掩藏在美丽的面纱下而已。也正因为内心的肮脏,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装点。因而表里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欧·亨利式结尾”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每况愈下的世风。

四、人物分析:

他为了过冬,不是去积极地寻找工作,而是想到不用付出就能吃住的监狱,这种好逸恶劳的思想,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惜丑化自己的人格,做出种种坏事,这不能说是对显示反抗的正确行为。比尔“性格高傲”,瞧不起那些以慈善为名的,提地方上的 7

寄食者准备的布施,反映出他堕落行为的背后,有一种不可欺辱的傲骨。小说最后,苏比被教堂里传来的赞美诗所吸引,回忆起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决心重新做人却被抓。总之,他是一个不幸的流浪汉,他不幸的生活和反常的心理行为是社会带给他的,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无论就其遭遇或心理而言,都是为了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对这个人的态度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苏比宁愿去监狱也不想接受慈善事业对穷人的施舍。撕开了慈善机构虚伪的面纱,表面上的施舍,附带的是对人性的践踏,也正是对所谓的自由和平等的有力驳斥,无情的批判,苏比虽然贫穷,但他严守着精神上的尊严,一直维护着他灵魂上的高傲。[4]

《警察与赞美诗》向读者展示了欧亨利独特的艺术:常常跳出常势却精妙的比喻和准确而生动遣词造句。这两者语义丰富,为作品增添了许多幽默色彩,是作者在了解作品主题的同时,也获得了很高的艺术享受。欧亨利的语言艺术是一座蕴涵丰富的艺术宝库,值得我们每个对文学感兴趣的人细细体味!

注释:

1、中国文史出版社,世界文学史2004.P 15页

2、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欧亨利短篇小说选2002 P 105页

3、《大众文艺》,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2209.1 参考书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下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8

[2]赖干坚.欧·亨利研究的一部开拓性着作——评《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J].外国文学,1999(2).

[3]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大众文艺》2209.1

[4]王永年,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2

9

10

11

12

13

更多相关推荐:
莫泊桑名言

如果从没出过山就不要说向往归隐如果从没有过折腾就不要说想回归平静人生无论是否能精彩总要先试试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莫泊桑_名言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着疏懒误了自己的人生奋发活动做事谈话考虑问题之类对某种人是很困难的事只要有一种无穷的自信充满了心灵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独立不羁的才智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届届教今年的教法不一样两个句子的填写完成了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读课文填写下面的句子如果不是因为就不会有如果不是因为我家经济拮据就不会日日盼望着于勒叔叔的归来如果不是于勒叔叔给我们家的那...

浅析莫泊桑作品中的女性描写

浅析莫泊桑作品中的女性描写摘要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艺术的杰出大师在他短暂的十年创作生涯中塑造了无数个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艺术形象其中他以精湛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莫泊桑拜师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从小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很平常没有什么特色莫泊桑焦急万分于是他去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一天莫泊桑带着自已写的文章去请福楼拜指导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

莫言作品的乡土意识摘要在当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中莫言的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在莫言的小说中乡土意识作为一个明显的存在已经被很多研究者所发现并讨论但本文试图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意识做进一步的剖析...

莫言《过去的年》(教案)

过去的年学习目标1把握过去的年的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一个时段发生的事件与场景的结构方式3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呈现事物特点的方法重点难点1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过去...

莫言的20xx年中考阅读《大 风》

大风莫言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

推荐:莫言名言精彩辑录

推荐莫言名言精彩辑录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2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3网无所不在网外有网无出可去若扔石块免不了弯落回自家头上4在某种情况下一个...

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2月7日傍晚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

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12月7日傍晚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莫言以回忆母亲为线索讲述了他本人记忆中最早的最痛苦的最深刻最后悔的四件事中新网12月8日电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经典名言

1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2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3别怪我太冷血实情便是这样残酷两情相悦时你乐得付出他乐得全收你不感觉是牺牲他不感觉你有多苦爱情如果真是天平相爱时真心与回...

挫折 淡泊名言及论据

关于鼓励战胜挫折和磨难的名言1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美国作家布莱克2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美国作家斯蒂芬斯3我一生下来就开始哭泣而每...

莫泊桑的名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