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

时间:2024.4.21

《文化苦旅》读后感

广州培才高级中学 李丽敏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们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实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 它并非外表炫丽,而是它只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的,及它深层的蕴藏。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国千年的标本,一样美的标本,纵使它曾经残缺,被人无情的,任意的转换。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麻烦,”大隐隐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我们对”隐」有着正反两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当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而开始凋零时,文人或学者们就会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到此处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纾解,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假隐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举动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开始产生变质,隐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声全然黯暗。尽管如此,我们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了,逼得他们除了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殒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余秋雨曾说他常伫立前人伫立过之处,观察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去思考前人的情感;在柳侯祠前,由一尊石像追想柳宗元的一生,从他的文采想至他的被贬,既遭贬谪,而永柳二州又是荒远之地,因此他自放于山林水泽之间,将其困厄感伤的心境,完全寄托在游赏山水之间与文章创作之中,使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了“永州八记”这样出色的山水文学,这样的一代士人的气节与傲气让后世学者不得不去尊敬他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和疑问来瞻仰这位大文豪。

合上书卷,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这里是高雄,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也许咱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第二篇:读文化苦旅感想


《文化苦旅》读后感

初读《文化苦旅》你会觉得这不就是平平常常的游记而已嘛,为什么总有人念念不忘余秋雨,又念念不忘这部《文化苦旅》呢?到底是余秋雨成就了《文化苦旅》,还是《文化苦旅》点缀了余秋雨呢?它的苦到底来源于何方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步入这次文化的苦旅吧。经过慢慢品味,才发现每个角落中总藏着中华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不断地呈现,也许正因为此次的旅途涉及了大量的文化历史而称之为文化的旅程。至于文化苦旅中的苦的来处,也许这正如余秋雨自己所说的那样“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吧。而我们在旅途中所看到的风景也许只是历史呈现的一种载体,而当我们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遗迹时,我们才发现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忧伤却潜藏于残景之后。就如一道风景曾经有过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历程,而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只是一片废墟。也许这会让你去努力回忆它魅力之处,但更多的却是为它的逝去而痛心,为文化的遗失而烦恼。苦便是在深切感悟后的深深忏悔吧。在一切经历、体验后的感悟中总是离不开苦,衰退的文化让人将历史的灰色变成心中的苦涩;如今璀璨的文化也会给过去的暗淡填了不少淡淡的苦味。也许这也是在<<文化苦旅>>中获得的些许收获吧,因为我们的那么一丝痛代表我们还有着那么一丝觉悟,那

么至少说明我们的文化还没有完全被遗忘,我们的文化还有重新辉煌的机会。因为我认为感悟到苦往往就意味着心的觉醒。

<<都江堰>>不过是<<文化苦旅>>中的小小一篇,但要说起都江堰它也是可以与长城并肩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因为它的水利作用,而且是它把四川孕育成天府之国,更让人诧异的是这浩大的工程居然出自一位对水利完全不懂的外汉--李冰。《都江堰》的写法也许平常但也是一种适宜用于平常的写作中的手法.当我们欲言此物时,何不像他那样先描彼物.<<都江堰>>的开篇就赞许长城的工程宏大,接着慢慢引入话题,不断地凸显都江堰的独特之举.而其中的“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都江堰就实实在在地占据了渺远的时间。”这不更好地将都江堰的优势展现地琳琳精致了嘛。作者又认为它毫不夸张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确实如此,民族之所以延续,因为有了标志性的象征,而都江堰已很好地代表了这样一个强悍的民族。

民族应该感谢都江堰,更应该感谢给了她生命的李冰!然而关于李冰,人们能追想到的更多的也只有这样一座小有名气的的都江堰,作者也这样称赞道“因为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也许正是这个疑惑才使我们对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虽然未学过水利然而凭着“以生命为学校,死钻几载”的精神,终于总结出治水三字

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直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这种治水的韬略竟被替代为治人的计谋,这不就是人类的智慧嘛!与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相比,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这正是他被世人永记的原因,民族的延续也正因为有了这样高尚的起点才变得强大。

李冰留给人们的思考就如都江堰留给我们的深思那样丰富而美丽,这也是李冰赐予都江堰最珍贵的礼物。

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试水位,这“三神石人”的其中一尊就是李冰雕像。因为人们懂得了唯有哪里才是他最适合的岗位。然而我们却应问问自己:活着应该站在何地?死了又该立于何处?也许还会有人觉得这样一个问题是好笑的,但这种职业精神如今又有几个人做到了呢?

看到“人们在虔诚膜拜,膜拜自己同类中更像人一点的人” 这句话,你难道不为人类的这种行为而无地自容吗?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旅程,更是人类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洗礼吧。若果你的心还能为之有所触动,说明此次苦旅还是有价值的。无论是苦涩后的回味,还是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都将是一种旅途的收获,更应该是民族历史进程中的收获。

通过《都江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座水利工程,也不单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师—李冰,更应该是一个民族

所在的精华与衰败的缘由。

让你与我心中的那一丝疼痛化作奋起的动力。将民族的华丽再次呈现吧,取而代之的不再是让你隐隐作痛的苦旅,而是一趟文化的盛典!一本文化艺术修养的作品往往能让我们对生命多了一份灵动的诗情画意,《文化苦旅》就这样丰富着我的思绪,而我将继续品读它其余的精华。

从此次文化旅程中,我们看到了都江堰的自然风光,也跟随着它穿越时空看到了悠远的历史踪迹。中国文化的历史与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我们在其中也有所领略。但我相信在《文化苦旅》中藏着的秘密远大于我此时所看到的,那么就让我们一同研究,一同发现那更深层的真谛吧。 乔晓光 2013-9-25

更多相关推荐: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这几日正在阅读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并不是说如何认真地研究只是睡前一篇信手翻阅手棒这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然而我却...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之历史观文化苦旅是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他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汤头中学邢明伟我爱喝茶尤其是浓茶碧绿的水透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倘若你一口把它喝下你一定回叫苦不迭茶只有慢慢去品位初入口也许会感到苦但细细噙入仿佛一股细流淌过一股甘甜清香自腹中升起直冲脑门那舒服惬意只有...

《文化苦旅》读后感20xx字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这个暑假我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还记得新浪上...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我读后收获颇丰这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全书从道士塔的漫漫黄沙开篇和着异乡漂泊者的脚步声结束从两千多年前李冰的都江堰直读到两...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书是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文章中有一篇是写宁古塔的文中写到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我们的先人也许有的真的做错了什么但是根据史料大多数的文...

《文化苦旅》6篇读后感

道士塔读后感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知的道...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总是为字里行间蕴含的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而感叹全书一字一句都感于心思于心没有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大情怀作者的丰富阅历和良好修养使得落笔如行云流...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读了文化苦旅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隐藏着人们不为人知的一面而作者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一途征程一途文化一途追忆余秋...

文化苦旅读后感

手棒一本文化苦旅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我仿佛加入了旅行队伍中天高地阔万事万物如此真实余秋雨就像一个导游影子摸不着却处处皆在在指引着我在牵动着我的思绪让我真实去体验这苦涩的旅行旅行结束本应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

文化苦旅读后感

读文化苦旅有感匆匆地读过一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情有些沉重在一段时间里舆论对该书及作者争端颇多如今看过并粗略地研究了一下觉得议论是理所当然的这书里写的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空守着古老文化遗产...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

文化苦旅的读后感读罢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很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不去心中难复平静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秋雨先生的文化足迹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百感交...

文化苦旅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