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时间:2024.4.30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2011 8 15

假期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很多。

双胞胎之一的安藤忠雄,从小被放在外公家长大,学习并不是他的长项,倒是17岁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可最终他看到了更强大的拳击手,放弃了拳击梦。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安藤忠雄反复临摹书里的图画和设计图,渴望成为那样的大师。不能正式上大学,他就去旁听、上夜校,尽可能接触参加设计实践。为了体验广阔的建筑世界,19xx年,日本海外旅游开禁的第一年,早已游遍本国著名建筑的安藤忠雄,辞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工作,以自己所有的积蓄为赌注,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他从横滨乘船到纳霍德卡(俄罗斯的远东港口城市),又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再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绕到开普敦,又去了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这一行花了七个月,成了他“此后的人生中无可取代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他成为建筑师的心意越发坚定。19xx年,安藤忠雄开设了他自己的事务所。事情却并非那么简单,有好长时间,他也只是躺在地板上打滚幻想,或是画没有委托方、看似毫无意义的设计图……直到让他在日本声名鹊起的“住吉长屋”建成。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只将鸡汤故事草草带过,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安藤忠雄毫无愧色地描述自己对事务所工作人员的“残暴”,用上了“拳打脚踢”一词,想想看,他以前可是拳击选手啊!连他自己都说,“他们除了恐怖害怕,大概没有别的感受了”。他对待掌握建筑师收支的业主、审批项目的政府机关也毫不屈服,不惧压力,不顾反对,绝不听取无理的意见,甚至可以在业主入住前完全不让他们看设计图、不透露任何建造的进展。无论哪一个项目,即使没有回报,安藤忠雄都像打仗一样,不惜项目被中止,不在乎耗费几年的时间,拼尽全力去说服去搏斗让事情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推进,最终像他设计的那样建起来。

世界上有这种“拼了”的人存在,真是非常可怕。难怪安藤忠雄那么喜欢清水混凝土,在自己的项目中反复使用,他简直就是个混凝土块嘛。在这部自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即使是“连战连败”也不曾困扰他。

描述强硬之外,安藤忠雄展现了自己身为建筑师的另外一面,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像他的“住吉的长屋”,在窄长的空间里分出三部分,中间是内院,两端是居室,不设空调,下雨时,住家要打伞才能去厨房,人在建筑里被安藤放到了次要的位置。“热了就脱一件”“冷了就穿一件”,也只有他才能这么严肃地对住在里面的人说出这么“无耻”的话来。使用者的舒适让位给了自然、光和空间形成的独立的小宇宙。而且,一栋建筑建成并不算完,安藤带着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用假日回访居住在他们的建筑中的人们,继续接受维修、改建、扩建的委托,买下自己设计建造的房子改做工作室,他对待自己所设计的建筑的态度,恐怕比照顾孩子还更温柔体贴,过分,简直是溺爱。因此,无论是委托他建造住宅、教堂、博物馆,从美学和质量上都会得到靠得住的结果。每一次,他的建筑都证明了“安藤忠雄这个人,虽然强势,却是值得放心托付的”。可是,他啊,简直是个建筑痴,连委托人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止一次对着空地、对着政府都没想好要如何开发的区域设计,主动拿着设计图去找土地的所有者,看,这是我做的计划,按照我的设计来吧。

在安藤的建筑里,是无所谓人的。那些清水混凝土建造的物体有生命,具有了超然的神奇感,建筑是主人,像是活的神。人成了寄宿者。安藤忠雄像是《1Q84》里的领袖,他连接了两个世界,将建筑的“神”的意志表现出来。他没有其他的想法,唯有接受使命,在严酷的现实里“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一心前进,设计,看着设计变成建筑,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安藤信奉直接经验,"用身体丈量空间、用感官认识技法"。他曾夫子自道:"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和身体能带来更真实、更深刻的体验了。在旅行中,你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仅是建筑的问题,历史、

风土、社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在同时思考。"

他没有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旅行,生活就是他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安藤有很多老师。"我没有上过正规大学,近20岁的时候开始自学建筑。我在长期旅行中考察各地出色的建筑,大师们的作品给我巨大的影响。"业内的,他深受几位从不曾谋面的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路易斯?康、赖特--的影响;圈外的,雕塑家萨伊姆?诺古奇、理查德?塞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等,也都对安藤产生影响。在安藤看来,"他们都是思想非常自由的人,比起要接受4年大学教育的建筑师,艺术家不曾被过多的课程约束,想法更开放。而且他们大多没有固定职业,有非常强烈的生存意识。这种意识促使他们从不倦怠,而一些建筑师则会因为生活安逸而失去创作的热情。"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消极、享乐、过度消费,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他的世界观是他建筑灵感的源泉,他反对装饰及虚伪,希望以简单的几何形来表达日本人的生活精神;反对现代机能主义,认为这种舒适的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所以他会故意把房屋设计得不太好用。比如他的成名作"住吉街屋",下雨天主人要撑伞才能走到洗手间。他特意设计的露天中庭,目的在于让自然因素进入住宅,使居住者有机会接触到风、雨和阳光。

安藤认为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1.真材实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安藤被誉为"清水混凝土的诗人");2、几何形式。运用几何图形的建筑形体,在自然中可以可很清晰地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3、"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原始自然,而是人力安排过的无序自然,或者从原始自然中概括得来的有序自然。他的名作"光之教堂",混凝土墙围合成黑暗的内部,悬浮着一座十字架的光线。充分表现出他自己所说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的意义"。

总之,作为一个建筑师,安藤忠雄是杰出的;作为一个本质的人,他为了梦想努力的精神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安藤是每一个走在建筑道路上的人的指明灯。

美国建筑评论家亨利?普朗莫评价安藤的建筑:"华美的贫乏、空虚的盈满、开放的围蔽、柔和的坚硬、半透明的不透明、发光的实体、光亮的黑暗、模糊的清晰、浩瀚的荒僻。"一系列的相互矛盾的形容词,概括得可能准确,遣词造句的风格,似乎与安藤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相背。

曾有位弟问安藤,建筑于他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建筑是提出某些问题之后的一连串挑战。透过建筑,我将自己的意志传达给社会,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难。在挑战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张力,正是我生存的力量。对我来说,唯有建筑才是参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

世界上只有大海才能孕育并繁衍巨大的生物,海能纳百川,能载万物,有这样胸怀的建筑师,一定有着伟大的作品;

还有一种爱,萌芽于故土,成长在四海天边。这一路并非总是阳光普照,从而体尝万物的平等与生长的艰辛,在光与影中,爱不再刺眼、自我,而越发和煦又温暖,终让他超越阶层、民族、文化而成就了精神领域的升华;

他还有着一股子倔强,永生用不完的坚持,因为他是日本人的缘故吗?还是因为他曾是拳击手?我想答案都不是,他只是虔诚的守护着自己的原则与梦想,不放弃,就像他钦佩的中世纪的修道士。 他是安藤忠雄,华丽的溢美之词可能并不适合他,在他的自传中,朴实却深刻的哲理就是这样娓娓道来的:

-我从事建筑行业已过了四十年,但我面对建筑的基本态度,依旧是“对抗都市的游击队”,没有改变。

-我发现世界上几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市都有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都市中流动的“时间积累的富饶”。 -如果大众没有培养出积极参与及共享的意识,不管在环境中保留多少空间,也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场。

-只要周围有极具生命力的自然风貌,就能借用这股力量,重新整建环境,建筑要重拾现代社会抛弃的观念,并凸显其问题,而且建筑必须是那个地点与那个时代的独特产物,这是建筑对于都市的看法,是建筑背后那股强烈的意志。

-利用“后现代”一词为障眼法,为了花光大把钞票而将建筑物盖得奇形怪状,这种毫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建筑接连出现,让人产生错觉以为“金钱是万能的”,极度的经济至上主义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也在吞噬了建筑界 。

-若建筑只是炒地皮或投机的工具,就已经无处可展现“战斗”的姿态,如卷入金钱游戏,我怕会迷失自己,所以我决定始终与商业性建筑项目保持距离。

-我对表参道之丘所采取的姿态,是不切断从过去到现在、传承至今的时代感,并打造出传承都市记忆的建筑。因为远比专家的赞美更重要的,是经过表参道的普罗大众对这栋建筑的深刻情感。

-都市的丰裕,源自当地丰富的人文历史,以及凝刻了岁月痕迹的空间。人们生活和相聚的场所,是不能当成商品拿来消费的。

-即使我一直钻研清水混建筑至今,我还想要积极研究下一个时代的崭新工法,然后我想再次超越极限,找出属于我自己的混凝土风格。

-柯布西耶的这栋集合住宅所发挥的机能未必完全如设计者的构想,但是柯布个人的构想以具体的结构实际呈现出来,还有他面对社会的力量,从零构想出空间里的力量,令我深受感动,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位建筑家应有的姿态。

-我一直认为:建筑师应对自己设计过的建筑负责,只要建筑物还存在,就该对它负责。如果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对话,只是一味的生产、消费新东西的社会结构,无法超造出“真正活着”的场所。最重要的是,人们拥有经营与维护建筑物的意识,然后建筑物给予相应的回应,这是一种随着时间越来越有魅力,让建筑成长的思维。

-维系一个自由、公平的社会,需要超越个人意识的公共精神。在此精神下,创造出能够聚集人群、

共同感受生命喜悦的空间与时间,这才是公共建筑真正的意义,这绝不是靠国家或政府的力量完成的。 -要超越不同文化的冲突,并非易事。单靠一名建筑家并不能做什么,但是既然建筑与人类的文化息息相关,就应该通过建筑表达某种意义。善于从过去的事物中发现价值并传承给后代,是现代建筑师的责任。

-魅力与时具增的城市,和只承认新事物价值而不断重复拆与建的城市,何者的风景能看到人类的未来?只要人们对“使用最新的商品便象征富裕”的观念还存在,拆与建的循环就不会结束。

不是传统,不是看得见的形体,而是支撑形体的精神。仰赖于自然独有的文化土壤,有时人心的强度会展现惊人的气魄,甚至能重现自然的伟大想象力。

-人的信念有超越经济局限的力量。“为谁而做?为何而作?”我一直在自问,并深刻省思着。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着光和影的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就有艰苦和阴霾。如果要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什么,那不会是豪华的学历背景,也不是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事实,绝不放弃,坚强走下去的韧性。不要被“每时每刻都得呆在光照得到的地方”这种强迫意识束缚,而是认真的追求理想,不断地挑战,冲刺,这就是作为建筑师应有的生存方式。

《建筑师安藤忠雄》读书笔记

读了安藤忠雄写的自传《建筑家安藤忠雄》,感受颇多。

先介绍下安藤忠雄的成长过程吧。出生在大阪老街的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哥哥,但他因为从小就过继给外婆家,所以是跟著阿嬷长大的孩子。安藤忠雄的阿嬷家是做买卖生意的,从小就没人管他的功课或是生活。所以安藤忠雄每天放学回家就是找同学玩,或是到住家附近的铁工厂、木工厂闲晃,看师傅工作,偶而也跟著学做一点东西。他从小的功课就是倒数几名,也没想过未来要做什麼。 阿嬷只教他:“守信、守时、不说谎、不找藉口。”连他生病都要他自己走路去医院看医生,完全训练他独立自主不依赖别人。安藤忠雄到了高工二年级,跟著弟弟去打拳击,练习不到一个月,就拿到拳击手执照,第四场比赛就拿到四千元奖金,那时大学毕业生起新不过一万元,所以他非常高兴靠自己的身体工作而获得报酬。安藤忠雄曾代表所属拳击馆去泰国比赛,第一次一个人出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却也让他更加感受到拳击手这条路所要忍受的孤寂。后来,看到世界拳王的练习时,安藤忠雄才体认到自己不管再怎麼努力,都达不到那样的成绩,毅然决然放弃做一名拳击手。差不多同时,他开始涉足室内设计,有一天在旧书店里看到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他被里面充满灵性的建筑草图深深吸引。他深受柯布西耶的作品集而感动,不但自己做了一趟环日本之旅;一九六四年,他带著六十万日币,搭船踏上七个月的世界建筑之旅。在亲眼看到柯布西耶的建筑之后,他更加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

安藤忠雄的经历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对于我这种刚接触建筑的大学生来说,他的经历让我感到震撼。一个肯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所有的人,他的精神实在值得赞扬。就像安藤忠雄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那样,我也要以安藤忠雄为榜样。有了目标,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奋斗。一个自学成才的大师,他的身上具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的拼搏,努力,梦想。而如今的我,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必须要好好地利用,不能荒废。想必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此吧。让我们体会大师的成长,激励我们前进,引发出我们对建筑的热情,对建筑的向往。

《建筑家安藤忠雄》里,他重点讲了自己后面作为建筑师的生活。人生绝非“有理想就去实现”那么简单,他对建筑设计的坚持和全情投入,简直是极端。他对自己的建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呵护。无论哪一个项目,安藤忠雄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建筑按照自己的设计建造起来。 安藤忠雄对建筑的坚持与热情,值得我们学习。回想起大一的学习生活,在推敲方案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就会有些泄气。现在对比起安藤忠雄,这些困难在他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他的坚持让我钦佩不已。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面对困难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都深深的感动了我。在这部自

传里,他没有一丁点的自我解嘲,极少有疑虑,看不到优越感、自豪感,只是像铁的战车,在阴影中一意孤行地搏命前进,不容任何退缩,那些阻挠、困难、压力。

他没有老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旅行,生活就是他的老师。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对建筑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对光、影极为敏感,对空间、温度、气候的考虑要比一般人更复杂、深入。他的建筑考虑的是与自然的结合,在其中人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安藤忠雄的思想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那么的纯粹与自然。安藤忠雄真是一个杰出的建筑家,他的经历激励着我们这一辈人。读了他的自传,燃起了我对建筑的热情,向我打开了通往建筑世界的一扇大门。他的梦想,他的努力,他的坚持,指引着我们前进。大二的设计,注重的是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而安藤忠雄的作品正好适合这个时期的我们。总之读了安藤忠雄的自传,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二篇:安藤忠雄


简历

19xx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xx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xx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xx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xx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Tadao Ando Architecture&Associates), 19xx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xx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xx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xx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xx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xx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xx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xx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xx年 - 20xx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xx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个人简介

安藤忠雄(19xx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出生于大阪市。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xx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xx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

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19xx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19xx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xx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xx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 19xx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的商业建筑设计,19xx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xx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xx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传奇经历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

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 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xx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xx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xx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xx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戸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xx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19xx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19xx年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建筑理念与成就

东西方的融合 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日本、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对于现代机能主义进行批判

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住吉的长屋的原型,即是安藤对当时生活方式所作的反省与抗议。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消费主义的抬头使精神渐趋没落必须加以抗拒,并希望在生活中保有传统形式,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超越,进而能创造新的文化。

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安藤忠雄早期对都市一直是采取一种封闭的态度,安藤实际上是”城市游击战”的拥护者,他主张不必注重社会和城市的立场。安藤的作品中,让人开始意识到都市公共空间的个性,应该于19xx年京都高濑川边的复合性商业设施Time’s。安藤除了发挥他惯用的动线回游的手法之外,更将建筑物朝向河边开放,塑造出多种层次的空间,面对自然加以敞开,为桥边过往人们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

在Time’s之后,安藤开始对都市展开各种积极的提案,他针对大阪市区里一栋历史建筑物(中央公会堂)所在的中之岛区域加以规划,他提出都市核urban Egg与地层空间space Strata的构想,在历史建筑物的内部嵌人蛋型的市民剧场,利用地下层开挖的大空间与地面亲水广场的连结,塑造出生动而有趣的都市空间。在这个规划案中可读出安藤忠雄对于周遭环境的响应,已经不同于以往封闭的态度,他采取了「嵌入」与「挖空」两种手法在既有的纹理脉络中。在组织建筑群体上,他将原本只限定于建筑物内部的动线回游手法,扩大到都市空间的尺度,藉由人行的步道、街道,重新组构都市的路径。

建筑构成三要素

安藤相信构成建筑必须具备三要素:

第一要素是可靠的材料,就是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第二因素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最后一个因素是”自然”;在这儿所指的自然并非是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仅以造园及其中植物之季节变化作为象征的手段极为粗糙。抽象化的光、水、风。这样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经典语录

1. 在建筑中的墙体中,有的是侵入性的,有的是抵御性的。换言之,它们既可能是暴突的,也可能是拒绝的。迄今为止,在我设计的一系列都市住宅中,墙体无疑表现为侵入性的,在沉寂中具有一种暴力的因素。这些墙体试图对当代社会的本质提出质疑。

2. 在我的都市住宅中,封闭的建筑中都包含有数层的空间和庭院。室外环境被不可置否的切断了,一个新的独立的世界在内部诞生。

3. 城市空间中的墙体与那些暴突的或拒绝的墙体根本不同,在开始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在向观者谄媚。换言之,在邀入的时候必定拒绝,在拒绝的时候必定邀入。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建筑的背叛。

4. 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5. 一个建筑场地是街道和城市河流上的一片池塘,它是以天空为顶棚的房屋。 光和风

1. 光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

2. 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

3. 在庭院中,自然每天都展现一个不同的方面。庭院是在住屋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他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们所忘却。

4. 通过将自然和光引入那些与城市环境相隔离的简单几何体中,我创造了复杂的空间。我把非凡注入到最为平凡的熟悉的环境——住屋之中,并一次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平凡。

5. 在西方,有一种与建筑空间互相交织的空间,这种天空出现在封闭空间与开场空间的遭遇处。

个体意识的印记

1. 原省的风景之一中隐藏在黑暗之中的意识,是一束在深度中逐渐消逝的光线,是一种冰冷的触觉,只在幽暗孔家中令人恐惧的柱列。从柱列中发出的笑声。回应着昏暗、摇曳的光线。

2. 我所能做的是把现代建筑往前推进一点,请去发掘他的各种可能性——去使用那些被它遗忘的东西。建筑必须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与城市和社会发生关联,避免沉溺于诸如历史性或符号学之类的处理技巧。

3. 对我来说,重要的失去平衡设计中的逻辑和非逻辑。

4. 我希望我的建筑超越几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们自问居住究竟是什么,唤醒人们身体中对生活的感觉。

5. 我的建筑以少量的几种材料和对质感的直接表现为特征。至于空间的构成,我的空间并不是功能的直接反映。

力场

1. 关于建筑有很多种看法。然而,广义地来说建筑师城市的一种重要组成因素,建筑师应该承担对城市的责任。

2. 一个山坡要求一种综合性、包容性的场地处理,引发对三维的“空无”的创造。

3. 被框定的天空产生了光和影,促使人们去思考自然的意义,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组织因素。场地意匠就是对大地的三维设计。

4. 日本是从人工环境和大自然的融合中发展出来的,它产生于对地形的识读和对自然的意识。高速的城市化过程阻碍了建筑从自然中获得了帮助,而建筑自身是无法创造怡人的环境的。

5. 在一个场地中,建筑试图去控制空无,而空无同时也在控制着建筑。如果一个建筑想要获得自律和特性,不仅是建筑,空无本身也应具有自身的逻辑。 墙的意愿

1. 如同沙漠中的堡垒,一片墙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保护性的屏障,而且是一个精神的桥头堡,在不断变化着的城市中清晰地肯定着自身的存在,并拒绝任何社区的预先关注。

2. 也许因为墙面是平的,它诱使人们在上面涂画。然而,这种引诱应该被抵制,涂鸦的墙面被剥夺了材质的意义。在成为标记的同时,它丧失了自己的存在。

3. 等跨的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基础,它剥夺了柱子的意义、神圣的特性和韵律。这就是为什么墙体取代了柱子成为建筑主题的原因。

4. 一片封闭的墙体并不是仅仅是防御性的,它是入侵性的,表现着占有者在城市中居住的强烈意愿。同时,它提供了一个私密生活在内部得以展开的场所。

5. 一片墙体是城市逻辑和场地逻辑的相遇点,它是城市结构中最小的,也是最基本的校准器。

纯质的层叠的风景

1. 当柱子、墙体和单个的建筑要素被置于相互联系之中时,风景逐渐开始显示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建筑性品质。

2. 我的目标似乎是创造一种抽取了人性、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抽象空间,因为我的建筑首先表现为裸露的空间,凡是我所追求的是原型空间而不是抽象的空间。

3. 高度秩序化的几何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矛盾导致了一种冲突,这有助于产生新的空间,建筑由此获得清晰的认同性。

4. 由等垮的框架结构营造的均质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首要基础,而我则倾向于创造一种看似简单而实际尚远不止于此的空间——那就是在单纯化中产生的复杂空间。

5. 个体空间围合而开放,聚合起来就创造了一个整体。这并不单纯是局部的聚合,这些局部也不受外部的控制。单个的元素是设计的基础,单个元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永远被认为反映这涉及从内部发展的过程。

影响意义

安藤为一自学成功的建筑师,他并没有获得任何的学位,也无得自任何大师的传授,安藤的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方面的阅读与旅行,亲身体验这些历史建筑而获得启发,直到今天他仍持续而不间断。安藤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安藤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和方案,获得了包括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等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安藤亦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着名大学建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作品解读

安藤忠雄的作品

一个民族传统建筑的可识别性最直观的表现是特色构件,或称“建筑符号”。狭义的“建筑符号”指建筑形态上最直观的特征,而广义的“建筑符号”也包括富有和地方特色的各种建筑处理手法。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之中,符号系统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常常会逐渐减弱。尤其到了当代,文化之间普遍而频繁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建筑在符号上的可识别性趋于淡化甚至完全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何处呢?

日本当代建筑师的作品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个解答。当我们审视矶崎新的筑波中心时,我们会找到西方从古典时代到米开朗基罗、列度等西方传统建筑师的建筑符号直至现代建筑常用的各种建筑符号的存在,唯独表现日本传统和日本历史的具象的建筑符号缺席。然而,整个建筑的空间和形象却让我们感到浓厚的日本民族气息。这种民族气息是如何实现的呢?

深入探讨我们会发现,筑波中心建筑虽然所用的词汇几乎完全来自西方,但将其词汇组织起来的语法却具有强烈的日本特色。就像日文中大量使用中国的汉字一样,将那些汉字组织起来的语法完全是日本语法,所以我们不会认为它是中文。 每个民族都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历程,这就决定了每个民族在代代的传承中都会都会形成本民族观察和理解事物的特有的结构。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总是无意识地将外来文化的各种要素按照本民族习惯的思维结构重新组合。这种结构由于是在一个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所以,要比本民族特有的“词汇”和“符号”的表现要稳定得多。筑波中心的这种现象就是上述现象在建筑领域的表现。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是更加典型的实例。作为日本当代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对建筑有独特的理解。他曾经对罗马的万神庙进行过长期的研究。万神庙单纯的体量所产生的神圣感和通过穹顶开洞这种对自然因素的引入使建筑具有的动人感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后来的很多作品里可以看到这种影响。下面通过对安藤忠雄的六甲山教堂的分析,并与万神庙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达到相似的建筑目的所用的不同建筑手法背后的文化意义。

六甲山教堂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风之教堂”。其座落于神户的六甲山顶。参观此教堂先要通过索道上到800米高,在索道上可以看到海并感受在浮云中升腾的经验。索道上去后,经过短时间的出租车可以到达教堂最外面的入口。穿过狭窄的楼梯、灰暗的走廊以及半日式的园林,象走进一个如鼠洞般黑暗而复杂的迷宫。走过这一段后,在某种程度上如同进入了一个“空间隧道”。一面是矮墙,而另一面是浓密的灌木。从树的枝杈中隐约透出教堂建筑模糊的轮廓,显得遥不可及。

向下几步后可以鸟瞰教堂的全貌,立方体的教堂、玻璃的走廊以及垂直的钟塔。看不到海,感觉自己位于悬崖的边缘。几经周折进入另一个入口,入口前面的花园没有太多的通常的处理手法,只有草坪和边缘处的树。仍然看不到海,而混凝土和磨砂玻璃的材料和单纯体量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这个入口进入玻璃走廊,走廊的尽端并不直接通向作为目标的教堂,而磨砂玻璃使窗外的风景不可见,模糊了真实的尺度感,是这条走廊给人的感觉很长。这条走廊常常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风的吹过,“风之教堂”的名字由此而来。

意外的几级向下的踏步后,向右可看到美丽的花,使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教堂本身的入口。教堂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立方体形式,除了一面开窗外,其余墙面都是单纯的素混凝土墙面。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倾斜的草坪,而一面矮墙阻隔住更远的风景视线,以保证教堂神圣的气氛。登上垂直的钟塔,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可以看到海。参观途中一个一直隐含的主题和悬念在静谧中得以呈现。

以上综合了几位参观者对此教堂的描述和感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六甲山教堂的空间处理目的在于创造静谧而神圣的空间氛围,这与万神庙的设计理念虽略有差别,但仍有共通之处。两者都是要形成一种理性的、秩序性的神圣感。

在处理手法上,六甲山教堂与万神庙也有相通之处。万神庙虽然有一些装饰构件,但与穹顶的巨大尺度相比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所以仍然呈现出一种单纯的几何式空间。而六甲山教堂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立方体体量,虽然尺度远较万神庙为小,但平整而毫无装饰的四壁亦使其单纯性表露无疑。

而两者的空间处理都没有止于单纯,而是用一些处理手法在单纯空间中产生缝隙,并引入自然因素,使自然因素成为单纯空间的视觉中心。万神庙通过穹顶的洞口引进天空、流云和光线,尤其是光线塑造了空间的神圣意义。六甲山教堂则通过单纯空间的一面大玻璃窗引入室外倾斜的草坪来塑造空间的个性。

上面分析了两者处理手法的相通之处,这表明了文化的交融导致了建筑词汇的交融。然而,两者采用不同的语法来组织相似的要素,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结构的特点。 首先,万神庙是单一空间,并没有太多空间序列作铺垫。产生令人感动的效果靠的是真实尺度的巨大和处理手法的单纯。而六甲山教堂则通过一系列空间序列的处理,使参观者从一系列视野阻隔的空间穿过后最终感觉到教堂的豁然开朗。这样,一个尺度并不大的教堂也能够产生单纯体量的神圣感。这种手法在日本和中国的许多传统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抛开手法本身不谈,安藤忠雄选择的这种处理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阻隔的手法,通过目标的模糊化来达到空间小中见大的效果,本身就是日本建筑文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日本国土狭小和人口稠密有一定的关系。 其次,万神庙的单纯性来源于其建筑的技术逻辑,穹顶的造型与其结构形式有直接而明确的关系。而安藤忠雄空间的单纯性却与建筑技术无关。天花板与墙面采用相似的材料,使空间感觉更为单纯,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的结构逻辑。在另外的作品中,安藤曾经为了避免柱子对空间单纯性的干扰而将墙做到与柱子等厚。这种设计出发点与日本传统的神道精神对先验的秩序的追求的精神是相通的。

再次,万神庙通过挑战当时技术和能力的极限达到雄伟而神圣的效果,是一种张扬的姿态。而六甲山教堂则处处可以看到建筑师对空间处理的克制态度。教堂通过大玻璃窗引入外面的景色,但又设一道矮墙阻隔了更远的风景。海的主题在参观过程中一直作为悬念而潜伏,而最终观海却在很小的斗室。克制的表现是东亚文化的一个共同特点,但在日本显得尤为突出。

上面对六甲山教堂的分析,说明建筑词汇的民族性和可识别性在建筑文化的交流中逐渐淡化的今天,各民族由于对相同的建筑词汇组织的语法的差异而使建筑具有同样强烈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特有的语法根源于民族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之中形成的各不相同的结构特色,虽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比起具体的建筑形态和符号来要稳定得多。对这种结构的研究是建筑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更多相关推荐: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书笔记旅行中理解建筑旅行不只是身体的移动重要的是畅想思考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惰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过程是与自己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多体验多思考是设计师智慧的源泉之一摘自安藤忠雄论建筑之前下载的建筑...

安藤忠雄.读后感

光与影的战歌安藤忠雄读后感一切都像安藤自嘲那样他是游击队中的一员从始至终他一直在战斗谈到日本大凡有民族感的国人心中或多或少都会腾一团与生俱来的仇恨但军国主义不能代表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代表不了现在的日本人通过安藤我...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

读安藤忠雄论建筑后感前不久读了安藤忠雄论建筑这本书中用十分平易近人的口吻和浅显易懂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大师的思想和风采安藤忠雄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却荣获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没读...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拥有了建筑师所能拥有的一切名誉地位金钱安藤的最终理想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quot我想造更多的房子quot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

安藤忠雄论建筑

安藤忠雄论建筑来源作者小安藤忠雄时间20xx1214点击61设计建筑当然与设计城市相连一个个建筑在人们的记忆中作为城市的风景共享在积累中才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类原来是依靠着记忆生存的建筑师是一个对形成人...

安藤忠雄连败连战读后感

安藤忠雄连败连战读后感对于写读后感的意义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记忆书中所吸收的知识点并且加强总结能力一关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学习在一座城市设计建筑需要了解城市的文脉可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理解当地人的生活从而需找...

“万科建筑大师论坛”首场之“安藤忠雄”演讲实录

6月4日18001930VTALK万科建筑大师论坛首场之安藤忠雄羡慕啊时间20xx年6月4日18001930地点深圳大梅沙万科国际会议中心关于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

生态建筑概论读后感

人自然建筑读书有感生态建筑概论课程文献综述学号1310520xx9姓名郑宇翔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思想由神造万物转换到人定胜天而今我们提出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思想人定胜天只是人们鼓舞自己战胜困难克服险阻的自...

《邓小平理论概论》读后感

读邓小平理论概论有感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行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此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自觉性责任心...

中外建筑简史读后感

中外建筑简史简介中外建筑简史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史概论一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然环境条件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亚温带东南多雨故建筑朝向为南偏东东南风为主导风向西北方建筑朝南北向为主文化背景黄河流域文化窑洞浅...

景观建筑学概论学之有感

景观建筑学概论学之有感姓名学号班级20xx级建筑学1班20xx年10月24日摘要景观建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强调人类发展与原生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己任其不管在环境保护和美学角度上都完美的诠释了建筑...

建筑学概论观后感

建筑学概论是讲述了在大学建筑学概论课堂上相识的一对男女在多年后以建筑师和客户的身份重逢而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男女主角是在建筑学概论课上认识的男主角对女主角是一见钟情通过课堂才知道原来两人住的地方离得很近然后两人相...

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