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4.3.31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非常好!

这本书将我脑海中那点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逐渐被唤醒,但当年明月(此书作者) 讲的却不尽相同:袁崇焕是位抗击后金的名将,但并非大家认为的“明末关键先生”,孙承宗才是;张居正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也有独断、专权、狡猾的一面;给严嵩贯以大奸臣的称号也是相当靠谱的,但也应看到他在向权力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是如何变质的;崇祯并非只是昏庸无能,相反他清除阄党,遏止党争,勤于政事,奈何“诸臣误我”,明朝内耗严重,已是强弩之末,气数已尽;等等。作者曾讲,他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正史(参阅了大量的明史资料),因此书中所展现的历史绝不是乱来的。难道历史是被我们误读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作者采取的写作方式:轻松幽默。枯燥的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动起来。用轻松的方式,将历史写得好看,读起来很受用。有道是“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当年明月还对一些历史谜案,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推理——朱允炆下落之谜、郭恒案。

《明朝的那些事儿》无疑是成功的,突破五百万册的销量,足以让其成为十年内难以打破的畅销书。据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这本书也可以排在前十五位。当年明月无疑也是成功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获得成功,即便他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即使知道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抉择。)

关键是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我无法想象,一个白天在单位上班的公务员,凭着多年来对历史的爱好和积累,每晚笔耕不辍,写就了足以让专家汗颜,让读者惊喜的历史畅销书。他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他有投资。投资什么呢?答案是时间和精力,还有思考!作者曾这样自我剖析---思想像老人,行动像婴儿。尽管他在其他方面并不突出,但他却在这一方面成就了自己。注意,这是个关键问题。生活中的我们容易被各种诱惑肢解,具体表现为喜新厌旧,不能专注,思想分散,一事无成。没有全心全意的付出而奢望成功,这大都是蠢人干的事。

其次,他在写史的同时注入了自己的情感。没有情绪的历

史就是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故事,被我们一翻而过。殊不知,被大家一翻而过的是无数人的一生。写史即写人,历史人物也是人,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也有思考。我想感同身受是作者之所以把历史写得如此深刻生动的关键原因。只有设身处地地为历史中的当事人着想,才可能发现这些东西,比如: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弱、气节、度量、孤独、残

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等等。

再者,是坚持和勇气。写东西,不是吹牛,何况是写史,是需要能量的。作者三年来一千多个夜晚的笔耕不辍,换来今天的成功。没有坚持,哪来成功?没有面对外界干扰和质疑的勇气,怎会成功?有勇气的人,会把事情坚持到底,只为证明他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弱者。

然后,他选择了自己的一个表达方式,来向世人表露他的所思所想。

无需多言,正如他在书的末尾所讲: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第二篇:读《明朝那些事儿》感言


2006 年的3月,一个叫当年明月的人以帖子的形式开始书写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他的博客已经达到2.2亿的点击率。与所有的历史小说不同的是他写的是明朝的正史,与权威的历史著作不同的是,他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接近小说的手法,将大明朝的历史写的很好看。在这部小说中充斥着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流行词汇,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把明朝的沉重的历史,描绘成了一幅通俗易懂的画卷。这个叫做当年明月的人 ,似乎对明史的研究造诣颇深,好奇的我们不禁猜测,或许他是专业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有可能是学文史出身的作家。事实却不如我们先前猜测的那样。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湖北人,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现在是一名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公务员。他从小就开始喜欢读历史,距今已经有十五年的读史经历。 从写部小说开始他一直保持每天两千字的更新速度。为了保持小说内容符合历史,他每天还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明朝的史料。据他说,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于是他用自己的方法给自己开通脑筋,这个方法就是冲澡,用水淋自己的头。长期下来,身上的皮脂层被自己洗掉了,皮肤变得容易过敏,他不得不每天服用抗过敏的药物。他自己说,他是个不会生活的人,从未在如何生活上思考过。但他又说他是个无法习惯不思考的“可怜人”。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部著作,是为什么在网络与现实的社会中

引起人们的如此的广泛关注呢?我在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文字语言生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充斥着时下最流行的词汇,如拍砖,群殴,单挑。“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陈友谅)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的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明朝对瓦剌说:“从哪里来,就滚回哪里去!” 瓦剌说:“我不滚。”明朝说:“不滚,我就打你!”“瓦剌说:“你来吧,怕你不成!”不再废话,开打。“ 朱元璋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延续千年的权力制衡,最终受到了历史规则的惩罚,朱元璋来到历史的商店里,想要买一块肥皂,历史辩证法却强行搭配给他一卷手纸。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估计也只能哭笑不得了。”通俗幽默的的语言让人在阅读时享受着喜悦。但是幽默之后,让人不禁思考,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历史是什么,是存在过这个世界的事实。可是当我们在纸张上读那些历史时,又有谁去真正意识到过被时间蒙上灰尘的那些人,那些事,他们在做哪些事的时候又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的内心

又有谁去关注过。在这本书里,作者当年明月冷静地为我们讲述那些人那些事,如同在播放纪录片时的解说员一样,也如同他是所有历史的见证人,他经历过,他感受了,他懂得了,然后告诉我们了。我们阅读的文字,是他一个人在无数的夜晚,面对沉重的历史所发出的感慨。明月说,幽默的不是历史,幽默的只是他这个人。

(二) 文体新潮:第四类写史法 记录历史通常是史记、教科书、戏说三种方式。当年明月在历史和小说、正史和戏说、历史学术和影 视历史剧的结合上找准融合点,以白话历史、好看历史的理念,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鲜活的写法,用流行文学元素和小说笔法,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多种手法,并穿插了很多幽默,有时还运用了一些无厘头的语言,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用小说的笔法写正史,是明月的创新。从没有一本纯粹的历史著作将历史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得如此精彩。原来历史是可以写得很好看的。明月的确如他自己宣称的那样,他做到了,他做的很好。许多史学界的权威人士都对他的创举高度赞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

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他开创了通俗写史的实践,并且成功了。我还曾感叹过,如果当初我们在高中学习的历史课本有这么好看,我们也许不会对历史那么排斥了。更或许,我们的高考的命运会改写。从这点看来,如果将明月通俗写史的方法真的运用于我们国家的教科书的编制中,我想若干年后,历史不会再会只存在于被束之高阁的发黄的纸张上。可以想象一下,课余饭后,睡觉之前人们高谈阔论都是历史的话,那么将是多么可人的景象。

(三) 草根的历史观

作者不是专业的历史研究者,只是从小对历史就有很浓的兴趣。他喜欢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他所看到每个字,每句话。十五年的读史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也培养了他读书的习惯。他善于汲取各种知识,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结构。张爱玲说过“历史在厚厚的故纸堆中长眠,只有在好奇少年的脑中,才会短暂地鲜活的复活片刻。”石悦十五年如一日地在这些历史的尘埃中仔细清扫,从那些故纸堆的只言片语中他读懂得不只是那些表面的文字,还有掩藏在文字之下的作为记录时事史官的那些,欲言而又不能言的话,那些被忽视的古人的内心。或许石悦下定决心去写《明朝那些事儿》的那晚,他放下手里的明史,走到窗前的他抬头看见了那个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那就是当空的明

月,也是当年明月。在我们的时空依旧洒下她美丽的银辉。他们曾经如同我们一样是这个世界的存在。他们也如同我们一样对自己的命运有感慨,有不满,有挣扎,还有痛苦。试想,今天的你写下了你自己的心情感受,几十年后甚至是几百年后,如果有人通过你的文字再能感受到你今天的心情那时何等的喜悦?在此,我替古人欣慰,替历史中的人,替写下历史的人开心。而这一切要衷心感谢当年明月。

(四) 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

明月的文字,是他的顺臣。他主宰了他作品的里一切,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有血有肉。朱元璋曾生气得拿起椅子要砸太子朱标。朱棣为了自保曾装疯卖傻。于谦原来还是一个怕老婆的人,被老婆在自己的军营里用藤条追着打,在下属面前丢尽了颜面,以至于他甚至还动了杀妻的念头,可是见到老婆大人后就立刻没了勇气——他怕老婆的毛病又犯了。于谦除了给我们以光辉万丈的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外,他的妻管严也同样的令我记忆深刻。《明朝那些事儿》里的历史是鲜活的。里面的历史名人会耍无赖,不为我们所知的无名之士有凛然大义。这里没有对是非的绝对评价。有的是明月对人性的重视和挖掘,这与他们的功过无关。没有受太多的约束,没有太多的顾忌。“朱元璋,你是伟大的,但也是渺小的”,“ 他(明成祖朱棣)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

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他仅凭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明宣宗,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朱瞻基的痛苦 朱瞻基是明君,是好皇帝,但他也有着自己的痛苦。”作品中随处可见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读懂人性,是作者能写出如此真实而又精彩的历史的原因。尊重人性是这部作品最具价值的地方。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以史为鉴。

最后,我想说的是,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我们存在的这个时间和空间只是宇宙的一瞬。明白那些过去,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是从何而来,历史会告诉我们我们将往何处去。这个世界规律在哪里?

你可以去学历史,历史是明镜,用过去指引未来;

你可以去学哲学,哲学是总纲,引领一切科学;

你可以去学经济,经济是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经济中找到牵动它的那根红线;

你可以去学心理,看懂了人心,人类社会随你怎么玩;

你可以去学。你也可以不学,做个快乐的愚民,请你选择。总之,不要做一个纯粹的愚民,纯粹的混蛋~

更多相关推荐:
明朝那些事__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7本前后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明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历史剧可能因为主角是明朝所以很希望看到它的强大从开始时候的朱...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一直听闻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很好的书语言幽默但又不乏鲜艳的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13632字41725k算出来的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终于看完了本来以为全书都看完了结果为了查字数一百度才知道一共有七部一百五十多万字其实这两年看的书好多都不了了之了乔布斯传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而这...

《明朝那些事》3000字读后感

轻松历史剧读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已经火了很多年但是读确是最近的事了同学非常喜欢历史强力推荐我读迫于压力吧就接了他的书看没想到就只是一本书却已将我吸引下面说说书的事情吧历史是一部热闹的连续剧战争官场明争暗斗每一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虽然这本书只是写了朱明一朝300年的历史但作者在基于正史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幽默的叙事方式将这300年的历史写的风生水起平时在我们看来很枯燥的许多历史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书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课堂也可以很精彩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石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本来只想娱乐自己想不到发表以后捧场的人数以百万计这精彩一网打尽好多识文断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两篇就会上瘾为什么呢精彩呗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一本好书是能让人受益终生的特别是一本好的历史小说更为难得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多年前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就甚是喜欢而今重新翻开依然是爱不释手这不仅仅是因为...

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语言风趣幽默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对情节的把握炉火纯青令人印象深刻十分钦佩明朝那些事儿描写了朱重八从放牛到建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奋斗历程讲述...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有多火只是随便搜寻下载到手机以便无聊时打发时间然而一读之下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将之读完了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内容长了点后来查这本书的相关资料时才知道它是有七部这就意...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落日之明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夕阳的一抹余晖它是由一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人开启朱重八又有一个赐死皇后剑砍公主的君王朱由检崇祯终结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这个朝代的种种奇闻异事旷古未闻有封自己为将军的...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落日之明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夕阳的一抹余晖它是由一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人开启朱重八又有一个赐死皇后剑砍公主的君王朱由检崇祯终结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这个朝代的种种奇闻异事旷古未闻有封自己为将军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