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4.5.2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它有多火,只是随便搜寻下载到手机以便无聊时打发时间。然而,一读之下,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便将之读完了。原本以为这本书只是内容长了点,后来查这本书的相关资料时才知道它是有七部。这就意味着不知不觉中,我竟是读了七本厚厚的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仅以此,便可以得出对《明朝那些事儿》的评价:非常精彩。 这套书是当年明月写的,他本人是广东顺德的一名海关公务员。《明朝那些事儿》从20xx年就开始在网上连载,到09年才连载完毕集结成这七本书。这套书被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教育报、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倡导“为中国而读”的主体《推荐书目》作为历史类书籍推荐。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让我这个曾经把历史书籍当作解失眠之症的人为之倾倒。

《明朝那些事儿》 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里面的场景故事大多是作者凭着简洁的史料加以推演想象而著,虽然失了史书的严谨,但是却更能够吸引人,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教训。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是我对于谦的评价。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千百年来,有几位能出其右者?我们理应牢记这个名字,记得百年前他的那句高呼“言南迁者,可斩也!”挽救了大明危亡,以一介书生之力,披甲上阵,力挫来犯之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是我看到的袁崇焕,尽管这是一个争议性人物,但我们难道不应该从优点处多加以学习么?我记得的袁崇焕,是一个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军,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依然奋力坚守,顽强御敌的坚韧的人,他的行为只因两个字,信念。在他的一生我能始终看到的,就是坚持。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叫做信念,任由多么强大的敌人在它面前,也只能铩羽而归。明朝向来不缺少爱国志士。尽管明朝是一个奸臣小人四起的年代,什么王振,什么魏忠贤,什么严嵩、温体仁,祸害无数黎民百姓;但同样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展翅翱翔的年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关宁防线”的构筑者),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这些著名的书籍,也都是在明朝时完成,还有郑和、戚继光、唐伯虎、吴三桂、李自成等一干猛人.......

在我看来,这本书能够在网上火爆持续这么多年,就是由于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它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可以贯穿起来,加上明朝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它是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但是它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历史的很多空白是作者自己填写的,会存在很多主观臆断。作者还对每个帝王以及重点人物进行评价,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以一己之见对很多不明的事实妄加断论,并且还存在一些情感上的骗私,容易误导人们对历史的正确判断。

它的缺点就如同中南大学教授张卫良的评价:《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教科书,而作者也只是一个普通公务员,个人色彩比较浓厚,提出的一些历史观点也不是很严谨。这本书仅适合作为有一定历史观的成年人在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而不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明朝那些事儿》因为带有演义彩色,所以读者不一定能看懂从而产生误解,并且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这套书的喜爱,它与我们课本里面不相符合的地方还会激发我们对历史真相进行探究的兴趣。这本书让读者对历史产生的兴趣还会促使读者去了解更多的历史,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它的缺陷,我们只要不把它当作史实看就好了

在这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一句话:什么是成功?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也许,我们凭借一己之力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当年明月顶住多方压力,在诸多非议中坚持完成这部书,并且在成功后依然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不骄不躁,不显不露。可见,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信条。

我们有什么样的理想,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也许有人说,是现实太残酷,使我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但我想说,正是因为现实太残酷,我们更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正是因为有它,才使得我们在这彻骨的现实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弃的精神。支撑着我们一路走下去。

徐春艳

130005042034


第二篇:爱国题材--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国破山何在--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拜读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这是一本白话版的历史小说,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覆灭的故事。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以致我到现在仍然在重复着看。那些感人的人物与场面依然历历在目,每一个身影,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使我深深地感慨一番。卢象升。抛头颅洒热血的事情最终还是由他来做。在国家几近破灭的时候,他毅然挑起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重担。对,他是国家的,但是他难道不是自己的吗?卢象升,众人多称其为卢阎王。崇祯二年,皇太极打进关内。于是卢象升带了一万多人,跑到了北京城下。当时的明朝还不缺乏这样的官。当时北京城下的援兵有十几路之多。卢象升这路并不起眼,却是最有趣的一路--压根没人叫他来。卢象升是文官,平时也没兵,但他听说京城危急,情急之下,自己招了一万多人,就跑过来了。明末的官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推卸责任。但是卢象升负责任,起码他知道,领了工资,就该办事。崇祯六年,山西流寇进入防区,卢象升奉命出击,对方情况不详,以骑兵为主力,战斗力很强,人数多达两万。而卢象升只有两千人。刚开战,身边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一头扎进了敌营。崇祯十一年,孙承宗自杀的时候,身为众军之首的卢象升依然在为战事忙碌奔波。十二月二十日,他和他的仅五千人部队弹尽粮绝,山穷水尽。而清军的主力,就在他的驻地前方,兵力是他的十倍,锋芒正锐。他召集所有的部下,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作战多年,身经几十战,无一败绩,今日弹尽粮绝,敌众我寡,而我决心已定,明日出战,愿战者随,愿走者留,但求以死报国,不求生还!十二月二十一日,卢象升率五千人,向前进发,所部皆从,无一人留守。出发的时候,卢象升身穿孝服,这意味着,他没有打算活着回来。清军的人数至少在三万以上,悉数包围了卢象升部。面对强敌,卢象升毫无畏惧。他列阵迎敌,与清军展开死战,双方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战况极为惨烈,卢象升率部反复冲击,左冲右突,清军损失极大。在这天临近夜晚的时候,卢象升明白,败局已定了。他的火炮、箭矢已经全部用尽,所部人马所剩无几。但他依然挥舞马刀,继续战斗,为了他最后的选择。他身中四箭、三刀,依然奋战。他也很勇敢,自己一人,杀死了几十名清兵。但他还是死了,负伤力竭而死,尽忠报国而死。他死时,才刚满四十岁。他所部数千人

,除极少数外,全部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就是气节。同时代的拥有愿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曹文昭,比如孙承宗。如果你不认识卢象升,没关系,下面这个人物你一定会认得,而且你也会佩服,拜服--海瑞海青天。原因很简单。现在我可以告诉你,在听说海瑞的死讯后,南京城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这是怎样的一份力量,将他变作了众人的救苦救难观音菩萨?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他如此义无反顾为民分忧?这是怎样的一腔热血,为他赚取了生前身后名?不可否认,海瑞一身可能迂腐,可能顽固。但是如果说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个无助的迷路者的话,那么如今的海瑞就是我们的一盏指路明灯。海瑞把万历的明朝当做了百姓的明朝,自己的明朝,未来的明朝。我最崇拜的人物阳明先生则又是一个让人不得不爱戴的奇迹。大儒王阳明。一生伏首拜阳明。作者在文章里大尺度地描述了他的事迹,我想他也是阳明先生的追随者。百度贴吧里有一个王阳明吧,我是其中一员。他的事迹不胜枚举,赞美他的话也不能车载斗量,一切尽在此书。他是哲学家,思想家,并且也是一个军事家。但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的这些能力,而是一腔爱国热情。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阳明先生出生于富贵人家,父亲是状元。原本但为了寻找他的理想与抱负,他辗转一身,创建了心学,又为他的国家奉献了一身。宁王叛乱的时候,他白手起家,用他仅有的一个小小的身份,用他格物穷理换来的“知行合一”,用他不服输为国为名鞠躬尽瘁的心,平定了南昌,平定了江西,平定了京城,平定了大明朝的叛乱。多少次他遇上了绝路啊,缘何可以绝处逢生?他本可以放弃这种不可能完成的义务,他本可以享受轻松闲静的生活,但是他没有。呵呵,智慧与良知在他身上闪耀着特异的光芒,相辅相成。有臣如此,夫复何求?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千言万语一句话,此心一片可对月。古代的人自有其表现爱国热情的方式;那么在人性泯灭的今天,都有谁正在高举着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希望你是,我是,大家都是。《明朝那些事儿》,本可以当做一本趣味书,我也曾经如此对待,但读过一遍后我还是不禁肃然起敬。铁铉、盛庸。刘球。海瑞。

王守仁。杨廷和。杨涟。徐阶。张居正。孙承宗、曹文诏。卢象升。这些个被人记得被人遗忘的名字,这些流血的流汗的身影,这些爱国的爱民的你们,终将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国家在你们眼中,重于泰山。人民在你们眼中,才是主体。国家和人民就是你们的生命,即使你们不曾意识到,但你们却已发自肺腑地做到了。这是责任?是良知?还是本性!国破则山河不复。你们这样对自己说。爱国之情,发自肺腑。我这样对自己说。

更多相关推荐:
明朝那些事__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7本前后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明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历史剧可能因为主角是明朝所以很希望看到它的强大从开始时候的朱...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我从小喜欢历史所以我也比较喜欢看有关历史的书籍我原先是三国迷三国志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了所以我一直觉得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丰富多彩的阶段一直听闻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很好的书语言幽默但又不乏鲜艳的笔...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13632字41725k算出来的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终于看完了本来以为全书都看完了结果为了查字数一百度才知道一共有七部一百五十多万字其实这两年看的书好多都不了了之了乔布斯传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而这...

《明朝那些事》3000字读后感

轻松历史剧读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已经火了很多年但是读确是最近的事了同学非常喜欢历史强力推荐我读迫于压力吧就接了他的书看没想到就只是一本书却已将我吸引下面说说书的事情吧历史是一部热闹的连续剧战争官场明争暗斗每一幕...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虽然这本书只是写了朱明一朝300年的历史但作者在基于正史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幽默的叙事方式将这300年的历史写的风生水起平时在我们看来很枯燥的许多历史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鲜活有趣起来书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课堂也可以很精彩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石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本来只想娱乐自己想不到发表以后捧场的人数以百万计这精彩一网打尽好多识文断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两篇就会上瘾为什么呢精彩呗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落日之明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夕阳的一抹余晖它是由一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人开启朱重八又有一个赐死皇后剑砍公主的君王朱由检崇祯终结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这个朝代的种种奇闻异事旷古未闻有封自己为将军的...

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落日之明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夕阳的一抹余晖它是由一个做过放牛娃当过乞丐的人开启朱重八又有一个赐死皇后剑砍公主的君王朱由检崇祯终结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发生在这个朝代的种种奇闻异事旷古未闻有封自己为将军的...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第1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最近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作者风趣幽默的话语令我十分喜爱这部书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对斗争的描述淋漓尽致真的很令我钦佩在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朱元璋了一个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人竟然能...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用了几个月每晚临睡的时间伴随着对当年明月的浓厚兴趣我大快朵颐的通读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儿全七册很畅快很过瘾当然也很沉重由于历史的厚重所致吧历史会让人感受到自己很渺小那些大人物逐一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

明朝那些事 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同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同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欢这部书的原因73历史每次读来总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儿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蚁的事正史不关心野史...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