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时间:2024.3.31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这几日,读了高尔基的《母亲》,感受颇深。读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完全赞美母亲的书,可读过之后才发现这里除了赞美母亲这一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它在从思想上传递着一种力量。《母亲》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维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

这部小说读过之后使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书中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也没有渲染母亲的爱,甚至一个“爱”字都未提到,但它却无处不洋溢着母亲对巴维尔的爱。从母亲对巴维尔帕沙卡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失业后的提心吊胆;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著的爱心,又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这里的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一种无以言表的爱。 读过之后,除了对这本书本身内容的震撼之外,谈以下几点感受。

1.关于理想。在革命时期,理想高于一切,有着执著理想的人会为了美好的理想而抛弃生命。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有为了理想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在那时,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不仅让我思索,伟人(读《毛泽东传》)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终究成为了伟人,而在当代,如何确立自己的理想呢?参加工作之前曾经有过很多美好的理想,也为之努力过。可是时至今日,理想的念头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蜕变,由过去的精神层面变成了实际的生活层面,生活能改变一个平常人的心态,或是低调,或是奋进,我选择了后者。革命时期的人,能够以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何等的伟大。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怎样去对待“责任”二字呢?首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应该有热爱生命的责任,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所有的生命;其次作为一个单独个体,你是男人(丈夫)也好,是女人(妻子)也好,是学生也好,是工人也好……都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责任,责任二字的意义(《责任胜于能力》)是深远的,是值得去永远牢记的。

2.关于理解。“理解”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才开始去考虑的,而且是阶段性的,一个时期一个感受。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理解万岁”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应该是无价的,理解可

以创造奇迹,就像巴维尔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这除了亲情之外,还有理解的存在。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工作中,对同事的理解,对领导的理解;生活中,对家人的理解,对朋友的理解;这里主要想谈谈工作中对学生的理解,我想,在孩子的头脑里无非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喜欢,一种是不喜欢,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点,知道了这两点,工作就简单了,我们只要去研究他们喜欢什么就够了,学生喜欢动漫,喜欢追星,喜欢新鲜的事物……我们就不要去阻止他(她),洪水是堵不住的,那就采取引的办法好了。学生喜欢轻松的学习环境,我们就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氛围,让他们在轻松的心态下学习。不要把学习的责任强加在孩子的头上(考不上大学就怎么怎么样),那样他们会很累,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更加厌学。中国的教育已经束缚了孩子的行为,不要再束缚孩子的精神了,让他们多一些自由的空间,多一份创造,多一份想象吧!

3.关于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大脑的迟钝,这都源于懒惰,以至于知识的匮乏、胸无点墨。《母亲》中的巴维尔和一批上进的青年读书的场面刺激了我,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青年都能如醉如痴的去读书,何况今日的我乎?读书能使人进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书中能让人学到很多知识,更能让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生活,在读书的过程中感悟生命。 当然,读过《母亲》以后还有很多的感想,比如关于和平,关于态度,关于爱……

突然想起了李世民的一句话“每事必诲”,世间万事皆学问,多学多问,多看多想,必能修身养性,易寿延年也!


第二篇:高尔基的母亲读书笔记


高尔基的名字在所有外国作家中,在我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之一。凡是读过高尔基书的人至少从课本里就知道他的《海燕之歌》、《母亲》。这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学的奠基人曾带着神圣的光环被置于神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前苏联发生的那场巨变,霎时在俄国文坛上刮起一股大反高尔基的旋风,大有将他颠倒过来,“翻个个儿”的架势。以过一段时日,虽然至今对高尔基的评价已发生示同于昔日的变化,但是,他的作品还是赫然出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史中,作为历史存在,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

·内容提要·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 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 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 业的光明大道。

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 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 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 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 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 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

但因当时群 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 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 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 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 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 一样”。

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 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 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 。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 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 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 吞声的人。

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 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 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 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 。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 。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 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 产 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 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 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 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 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 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母亲》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小说中,巴威尔这一群青年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壮丽的革命事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无数平民的利益到处奔走,演说、散发传单,用宣传去唤醒人民,使人民从以沙皇反动政府为主的压迫大众的机构中解脱出来。他们追求真理、热爱和平,所以他们要奋斗,要用行动去打倒一切不平等的现象,去捍卫群众的利益,去创造社会主义的社会,去实现无产阶级的和平梦想。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真诚的呼吁使无知的工农阶级觉醒,他们伟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染了身边的人。母亲正是从一个柔弱、温顺、忧郁的传统工人区妇女变成了一个有着深刻见地、满腔热情、勇敢无畏的新时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辞辛劳地长途跋涉送报纸、传单,不顾警察的残酷毒打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她和青年们一起带头示威游行,高高举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帜,向世界宣告着革命者强有力的信仰;她忍受着儿子被捕、骨肉离别的痛苦,在一个个革命者接连入狱后仍坚持着实现自己的宿愿……当法庭审理这些革命者时,年轻人振奋人心的微笑显示着革命事业的光荣与革命工作者的顽强,他们慷慨激昂的演说宣示着坚定的信念:“……你们使人们无法生活,毁灭他们;社会主义却要把遭到你们摧残的世界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伟大整体,而且这一点——一定要实现!”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正义的光辉。

这部小说使人热血沸腾,令人强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们的勇敢不屈、正气凛然,由衷地赞叹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钦佩他们对伟大事业的献身精神。特别是母亲这个人物的思想转变,由胆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热爱生活、传播真理的革命先驱。这壮丽、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谛。

更多相关推荐: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这几日读了高尔基的母亲感受颇深读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本完全赞美母亲的书可读过之后才发现这里除了赞美母亲这一主题外更重要的是它在从思想上传递着一种力量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

读后感《高尔基·母亲》

读后感高尔基母亲有一个人她像一棵擎天大树孕育着无数生命有一个人她像冬日里的温暖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有一个人她像避风的港湾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给予我们无限的安全这个人就是我们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人人生的苦难生活的心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的劳作之余勤奋自学不息高尔基就文学创作的不凡成就而言堪称苏联文坛的一代宗师母亲...

高尔基母亲英文读后感

AfterreadingMymotherThebookMymotherwaswrotebyMaksimGorkyitdescribedagreatmotherwholoyaltoRussianrevolutionbecausehe...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我通过读高尔基母亲一书有体会此书讲的是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理想真理和对美好生活所向往努力奋斗的故事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

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读高尔基的母亲有感读母亲有感最近一段时间学校开展了亲子共读活动于是我和家长各读了一本书我读的书是高尔基的母亲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他描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觉醒过程曾得到世...

【读书札记】《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书札记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今天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故事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被故事中高尔基读书时那种专心认真的态度所吸引高尔基读书的时候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时的态度每次爸...

高尔基的母亲读书笔记

高尔基的名字在所有外国作家中在我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之一凡是读过高尔基书的人至少从课本里就知道他的海燕之歌母亲这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学的奠基人曾带着神圣的光环被置于神坛在上...

高尔基传记读后感

苦命人传记读后感高尔基俄语的意思是苦命人我们都知道他的教育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从小就命运很坎坷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书后来当过学徒码头工等在俄国各地颠沛流漓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的磨难但就是这样一个苦命人...

苦难造就人才—高尔基《童年》读后感

苦难造就人才读高尔基童年有感九七任佳睿寒假期间我读了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童年讲述的是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的故事故事中的阿廖沙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优美童话故事的熏陶...

【读书札记】《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

读书札记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今天暑假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故事我读完这个故事后被故事中高尔基读书时那种专心认真的态度所吸引高尔基读书的时候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听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时的态度每次爸...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书中主人公阿列克谢马克西梅奇作者本人并不愿意称主人公的昵称阿廖沙阿廖沙是外婆对阿列克谢的爱称但书中关于外婆的命运是作者最不忍心看到的三部曲是以阿列克谢的年龄成长为依据来展开对社会周围的人...

高尔基的母亲读后感(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