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读后感(边月新)

时间:2024.3.31

《朗读手册》读后感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东洲二校 边月新

拿起《朗读手册》,翻看了几页,竟发现有一种深深的磁力在吸引着我。虽然第一次读这本书,但对我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从教书以来,朗读就一直陪伴着我和我的学生。虽然,之前并不知道朗读有什么好处,可是,我还是喜欢在课前为孩子们讲故事,看着他们听得入迷的眼睛,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教一年级二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够,没办法进行大量阅读,我只能通过朗读让他们接收到更多的知识。有这种想法也源自我的童年。依稀记得,自己小时候,爸爸常常在我睡觉前讲很多好听的故事,在爸爸的读书声中,我恬静地进入梦乡,一天天快乐地长大,读书成为我最喜爱的事情之一,爸爸的朗读让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喜欢书籍。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学生也能有我这种幸福的童年。 看到《朗读手册》,我有了更好的理由,为孩子们朗读,我也有了更好的理由告诉家长为孩子们朗读。《朗读手册》并不是一本告诉我们朗读技巧的书,而是一本提醒家长和老师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书。

朗读会改变人生,你相信吗?《朗读手册》中就有这样的故事。女孩珍妮弗出生时即患有唐氏综合症,但她的

父母并没有放弃,而是抓住所有可能的机会给她读故事听。珍妮弗4岁时接受智商测验,智商高达111分;艾琳出生第一天起,她的妈妈就开始给她读书。15个月时,艾琳每天的阅读量达到30本左右;21个月时,艾琳就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24个月时,艾琳已经知道1000个词……给孩子朗读竟具有如此神奇的效果!

《朗读手册》从阅读指导家长、教师、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出发,以具体、生动、可信的案例谈论了朗读的意义、阶段、要领与禁忌、持续默读、家庭学校公立图书馆的建设、网络电视和阅读等等。看了以后深受启发。

《朗读手册》告诉我们:“朗读开始得越早越好。”朗读带给孩子的好处真的很多,首先,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更早地学会说话。其次,刺激孩子对识字的兴趣,在有趣的故事的吸引下,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对识字的兴趣很大,热情很高,成效也很突出。第三,丰富孩子的思维和视野。孩子的阅读行为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有利。第四,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朗读手册》使我认识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就要有选择地进行朗读。比如对要读什么样的书、什么时候读、一次读多少等等都要认真观察和总结,不能让孩子感

到厌倦,这样才能达到朗读的目的。为孩子大声朗读吧,也许你不能够给予孩子全部他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你可以给他一个智慧的大脑,也许你不能给孩子一个令人满意的未来,可是,你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为理想而奋进的优秀品质,这就是阅读!大声为孩子朗读吧,让你的智慧融入书中,让书中的智慧传给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拥有最了不起的孩子!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已经做了家长的朋友们,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与孩子一起分享朗读的乐趣,大声为孩子读书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第二篇:朗读手册


《朗读手册》

读前提示:

1、以下内容篇幅较长,请你一定要耐下心来读,而且要认真读完。如果你真的静心读完了,相信会受到很大的启迪。

2、本人只读过纸质的该书,很受教育。正好在网上也找到以下部分内容,经简单整理后便直接提供给大家,也没有好好校核,所以可能会有部分错误,请谅解。

不适应该放在这里,还是放在那里,只希望大家能一起朗读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 《阅读的妈妈》

柯林太太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他的妈妈就每天给他读一个故事――经常还不止一个。先是《小小朗读诗》然后读儿歌,起初她从图书馆抱回一摞一摞的书,后来又提回一袋一袋的书,3岁时,孩子已经读完《夏洛的网》。上幼儿园的时候,小家伙已经听了十几本小说、上千本绘本了,六年级期末考试科科优秀,正准备升入七年级的优等班。

我们一年级的孩子能做些什么呢?从孩子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没有阅读习惯的。

那么,就从每天给孩子读一个故事开始吧。

给孩子朗读是培养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读15分钟是美国教育的秘诀。

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

我关心的是那些没必要晚到的孩子,他们得在一本书上痛苦奋斗多年。他们不只错过学校学习内容的绝大部分,而且一直很难与书本建立联系,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将伴随其一生。

政府对儿童阅读做了全美国与国际性的研究。我认为其中一项对42个家庭进行的研究最令人警醒,最有价值。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下每个家庭每天的日常对话,并将之存入数据库。在收集了3年的资料后,研究人员根据资料计算孩子听到多少话,以及听到哪种类型的话,结果发现不同家庭间差距非常大。有的孩子听到1300万字,有些听到4500万字。

为什么这些孩子如此热衷于阅读,而走廊对面的班级却完全不阅读?相同的校长、相同的年级、相同的教科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老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地给学生们朗读。

给孩子朗读能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吗?

这难道不都是老师该做的吗?

在6岁以前,于在学校待的700个小时相比,孩子们在校外的时间多达52000个小时。谁更有机会影响孩子呢?是那个上700个小时课的老师,还是家里的老师――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保姆?

自然也有例外,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是“最后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如果老师能找到方法让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就有较大的机会健康成长,并能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也就为未来的老师减轻了负担。

对于贫困家庭的家长,我们能告诉他们什么?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贫困还是富有,关键的问题是:父母是否知道什么是对孩子有好处的。调查显示:福利家庭的父母每天很少读书给孩子听;贫困家庭的父母因为经济拮据,很少给孩子买书。贫困家庭的孩子缺少读书时间。老师表示,家长的教育程度越高,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越长。

孩子的平均分数与家庭作业、看电视、缺课都密切相关。

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做错误的事。

父母怎么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孩子创造各种最好的机会,带孩子参观博物馆,让孩子上隐约课,给学校打电话确认孩子是否有个好老师并了解学校的问题,而且重视家庭作业,在家中放置书报杂志等。

我们必须说服父亲,你不但可以,而且最好在体育与智育方面都进行亲子活动。父亲可以晚餐后在后院与孩子玩接球,并在同一个晚上花15分钟为孩子读书;他可以周五晚上带儿子去看篮球赛,周六早上带孩子去图书馆。

阅读带来的好处:

1你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

2你知道得越多,你越聪明。

3你越聪明,在校学习的时间越长。

4你在校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受雇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你一辈子赚的钱就越多。

5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越高。

6你的文凭越多,你的寿命越长。

第一章 为什么要朗读

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

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都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从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格雷厄姆·格林

每个孩子在开始上学时都想学习如何阅读。换句话说,孩子刚上学时,对阅读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渴望。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

给孩子朗读,能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

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

――《成为阅读大国》

朗读是最便宜、最简单、最古老的教学手段。

朗读给孩子带来:

树立孩子的信心,带来欢笑,拉近彼此的距离,告诉孩子信息或向孩子解释问题,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激励孩子。

在孩子的脑海中,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创造背景知识;

建立词汇基础;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喜欢享乐的。

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一位杰出的动物心理学家,将所有行为分成两种简单的反应:接近与回避。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

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

朗读能让孩子把书本、印刷品与愉悦画上等号。然而,很多时候,“不愉快”却和“阅读”与“学校”联系在一起。学习的经历可能是乏味的、无趣的、威胁性的与毫无意义的――接连不断的学习单、密集的发音练习,以及一考再考的小

测验。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只遭遇到“无趣”,那他的自然反应就会是回避。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老师在阅读中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朗读的频率

朗读丰富了孩子的听觉经验,因而提供了阅读的基础。在理解文本之前,孩子必须先学会听懂内容。就拿“庞大”这个词做个例子。如果孩子从来没听过“庞大”这个词,他就不可能会说这个词。如果他从没听过,从没说过,那么当他需要说这个词、写这个词时,“庞”字对他来说是多么难读、多么难写啊!

听觉词汇是语言的储藏库,能同时丰富口头词汇、阅读词汇和书面词汇。

在校持续默读的频率。每天持续默读的学生,其阅读水平要比每周默读一次的学生高很多。

教一个男孩如何洗脖子,并不能保证他的脖子是干净的,尽管他懂得如何使用毛巾和肥皂。大家忽略的要点是动机,他知道如何洗脖子,但他并不想洗。直到男孩有一天遇到心上人,他的脖子才会干干净净――由此可知,知识与动机必须相互作用。

背景知识是一项工具,通过它才能对自己的所看、所闻、所读有所理解。如

果一个人的背景知识是匮乏的或错误的,那么即使阅读的新信息是正确的也没有用。

这也正是为什么读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他们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因此对老师或课本所教的内容理解得最多。

背景知识越缺乏,阅读程度越低。

积累背景知识中重要的一环是:陌生字句的积累。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声音、词句与生活经验,因此当他们自己接触书时,自然驾轻就熟。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理解得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

趁孩子还小的时候朗读给他听,让他想模仿自己的所见所闻;

要确保朗读是刺激有趣的,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稳固他们的兴趣。

刚开始朗读时,短短即可,以配合孩子注意力不持久的特性,然后再慢慢增加阅读内容,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交谈是词汇生长的花园,但不同家庭中的交谈状况差异非常大。

研究人员用了4年时间记下每组孩子每天听到的字,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听

到4500万字,工人家庭的孩子听到2600万字,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字。这三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儿园,但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距可高达3200万字――这可是天壤之别。

等孩子上小学时,词汇差距立刻给他们造成很大影响。对一到三年级小学生所做的两项词汇研究显示,高收入家庭孩子的词汇量比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多30%-50%,因此他们理解和分析文字的速度较快、阅读较多,进而把差距拉得更大;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在五年级前追回落后的部分,每周必须在学校多学170个字,加上他原本要学的116个字,这可真是个沉重的负担。

除了拥抱之外,我们能给孩子最有价值而不昂贵的礼物就是:语言。

丰富的词汇在哪儿?在交谈中还是在阅读中?

无论是成人对成人,还是成人对孩子,一般的语言交流大多平淡无奇,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另外还有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在这一万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我们的语文程度并非由那一万个常用词决定,而是取决于对生僻词的了解程度。

在印刷文本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

普通家庭的闲聊可以建立词汇基础,但是当你给孩子阅读时,就补充了生僻词,这对孩子以后的正式学习帮助最大。同时,你也可以引导孩子与书为友,享受阅读的乐趣。

父母是爱书人,这有多重要?

童年背景相似的30人,社会环境相似,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等),长大后命运迥异,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研究发现:

15名教授认为童年阅读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他们在书中寻找人生困境的答案或信息,书本成为这些人的精神食粮。教授组二号受访者是个典型例子,二号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

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的系列故事书(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愤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是《衣衫褴褛的迪克》)。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雷霍肖·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文学的最终目的是表现人生――这其实是所有教育的意义。

寻找人生的意义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最大的需要与最困难的任务。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唯有师长与文学能成为孩子的领航员,让孩子相信他能对人生有所贡献,师长给孩子的是人生经验,文学则是表现人生经验的故事。

文学作品最能贴近心灵的深处,小说更能贴近心灵,更能清晰地向孩子展现人生的意义。

三次荣获普利策奖的小说家暨诗人罗伯特·潘·沃伦认为,人们阅读小说是因为:

我们喜欢小说

小说中有冲突――而冲突是生命的核心

生命的冲突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烦闷中唤醒

小说让人抒发情感,发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

我们希望小说中的故事能为我们如何生活提供线索

小说允许我们逃避到他人的生活中去,以舒缓现实生活的压力

我们不是没有时间――我们是没有喘息的时间。

各种不同的工作接连不断地推到身上。

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得抽得出时间。有时间自己阅读并给孩子读书的人,同样也是拥有24小时,那些没时间阅读的人,。却有时间盯着电视看球赛或连续剧,有时间讲30分钟电话,还有时间为一件小事跑遍整个商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24小时,只是用的地方不同。

时间是成功的关键,追求成功的人,不论是运动员、会计、作家还是读者,都必须为成功投注时间。阅读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因为在早期,其他人可以助一臂之力。

第二章 何时开始朗读

何时开始朗读?

凡事慎于始??

尤其教育事关幼儿及青少年,

则更为重要。

――柏拉图《理想国》

对于刚出生到6个月的婴儿,我们通常只需要让孩子习惯父母的声音和受故事的熏陶,而不是让他们了解你说的话和故事的内容。初为人父母者最艰难的任务,就是学习如何使婴儿安静下来,以及如何在面对婴儿时不手忙脚乱。这和老师每年9月面对新班级时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

所有的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如果因为过度关心而急着教孩子读书,则将产生负面的效果。

孩子在入学前的学习必须是非强迫性的,甚至早在3000年前,柏拉图给

家长的建议也提到:“孩子早期的教育应绝对避免强迫性学习,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娱乐活动。幼小的孩子是从游戏中学习的,强迫性学习无法保留在精神上。”

为什么读书给孩子听,他的阅读能力会有提高呢?

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听到(沉浸在这样的环境里)

我们听到心目中的“英雄”――母亲、父亲、哥哥姐姐(学习的榜样)使用这个词

我们听到这个词被使用在有意义的词句中

当大人读书给孩子听的时候,有3件重要的事同时发生:

1孩子和书之间产生一种愉悦的联结关系;

2家长和孩子同时从书里学到东西;

3家长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发音灌输到孩子的耳朵里。

这些字传到耳朵之后,会形成一种听得懂的词,像蓄水一般储存在记忆里。所传输的字多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蓄水池”就会开始溢出“水”来,也就是将听得懂的词转换成可以说出来、写出来及阅读中的词,这些都是从听得懂的词而来的。

帮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的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

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的经验时,他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

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对一个6岁的孩子而言,他才刚要学习自己阅读,这时孩子认识的词虽然有限,但在听故事方面,他可不是个新手,他已经听了6年,可以说有很丰富的经验了。

这个班级里的藏书像小型图书馆一般,而老师每天都读故事给小朋友听。他们的藏书被分为三类:非常熟悉(老师一直重复读的)熟悉(老师只读过一次的)和不熟悉的(老师没读过的)

研究人员观察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间会选择哪一类书来看,他们发现“非常熟悉”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的3倍,而“熟悉”的书被选的次数是“不熟悉”的书的两倍,此外,这些实际上还不会自己阅读的小朋友在看“非常熟悉”的书时,通常会试着模仿老师朗读;但当他们看“不熟悉”的书时,只是快速翻阅而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平时老师“广告”的效果。

当对30名七年级和十二年级中学生的阅读嗜好进行调查时,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孩子在看两类书:连载小说和受过推荐的书(较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影响他们选择较有深度的书的最大原因是,他们在班上看到或听说其他同学有这样的书。

什么时候是我们与年幼孩子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只要一对一即可,一对一的散步、一对一的谈话,或一对一的阅读。最后你会发现,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里,你和孩子之间的争执和问题都减少了。

学生表现出严重沟通困难,通常有以下原因:

花了很多时间与那些和自己词汇量一样很有限的同伴在一起;

花了很多时间听一些歌词模模糊糊、发音不清且使用很多俚语的歌曲; 几乎不曾花时间阅读书籍或听有意义且较复杂的完整句子。

如何改善一些基本能力,例如写作和拼写?

唯有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词语和拼写的最好方法不是从字典里查阅。学习字义和拼写就像老师记学生的名字或家长记邻居的名字一样,都必须一次次地看见他们,然后将面孔和名字相互联系而记住的。

孩子越经常地从句子和段落中阅读文字,他们拼写正确的几率也越大。相反,孩子阅读得越少,他们见过的词就越少,对于词的意义和拼法也就越不确定。

书教的越久的老师,拼写变得越差,这是因为老师们读了较多学生写的报告,而这些报告中,往往有很多拼写上的错误。

好的作家就像好的棒球手一样。棒球选手必须经常练习,但他们也花时间在一旁观看别人跑步、打击、接球和投球,好的作家也是如此,他们自己写作,但他们花在阅读他人作品上的时间甚至更多,他们观察别的作家如何将字排列组合产生不同的意义。你阅读得越多,写作会更好,写作成绩最好的学生,并不是那些每天写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时就将阅读当作消遣,家中有很多读物,并常写随笔的学生。

写作和说话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耳朵听到和眼睛看到的文字,会变成我们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

所有因素中最容易影响学生的是老师和家长所持的态度。你自己是否热衷于看书?你的学生是否曾看到过你手中拿着教科书以外的其他书籍?你是否曾与孩子或学生分享过你熬夜到凌晨所看的书?你是否曾将报刊上某篇令你感兴趣的文章念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得感冒,又如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呢?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阅读,你又如何能影响别人去喜爱书本呢?

功课已经很多了,谁会有时间听故事呢?

在此我并非建议大家为了听故事而荒废学业,我只是强调故事可以使课程学习更丰富、更有意义。故事本身并不能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而是一种让世界变得更有意义的工具,即使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梦反射出我们想要对抗逻辑思考的意图,你听说过有谁做散文式的梦吗?没有!我们都是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人类的行为和思考通常是由人们彼此制造、记忆与分享的故事而组成的。他发现故事是人类智能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因为故事决定了我们思考及行为的模式。

人类的大脑每天,有时甚至几小时就接收数以千计的信息,而大部分信息我们可能在几分钟后就忘记了,但有些信息却在多年之后仍然清楚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些容易被记住的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某个故事有关,这些信息就像标签般附在故事上,让我们容易记忆,而抽象的概念总是很容易就被忘记了。

故事给予过去的经验一个生命,故事使已经发生过的事件令人难忘。

文学作品可触及的范围超越了智力的发展,它可以教育人们的心灵。那些认为文学作品浪费宝贵教学时间的老师们应该参考一下哈佛商学院的做法。哈佛邀请杰出的儿童精神科医生罗伯特·寇尔开设了一门伦理道德课程,他的教学进度表上列出的全部是文学作品。“将读者的心弦紧紧扣住,使他们对书中的人物产生同情,并希望当读者合上书本时,他们的性格已经收到影响。”

在学生将来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有关爱、公正、勇气及热情的一切事物。

第三章 朗读的阶段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

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

――-奥维尔·普瑞斯科特《给孩子读书的父亲》

选书的时候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心灵的成熟度。

在孩子4个月之前,你读什么书给孩子听其实没有很大差别,重点在于朗读这件事本身。当你朗读时,孩子会渐渐熟悉你读书的声音及韵律,进而产生安全

感。

给婴儿读故事绝不是要孩子成为特别优秀的儿童,而是希望能够激发孩子本身具有的潜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前,先帮孩子在他们与书籍之间建立一座桥梁。

孩子在4-10岁之间接触新的文字,能刺激大脑的成长,其新陈代谢的速度是成人的两倍。家长就要为孩子选那些能刺激其视觉及听觉的书,也就是利用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彩色图画和活泼的声音。押韵的文字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是因为孩子最早听到也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心跳,而心跳的节奏与押韵文字的节奏类似。

此外,当家长抱着孩子读故事时,亲子之间的肢体接触也会增加彼此的亲密感。要注意的是,在读书时千万别让孩子感觉到书籍本身比他更重要,因此要尽量与孩子保持肌肤的接触,尽量一边读书,一边拍拍他或抱抱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宠爱。

孩子4个月时,由于行动力有限,只能用耳朵听或用眼睛看,因此对家长而言,孩子只是个被动的听众,此时家长可能感到给孩子朗读十分容易。

家长应用手臂环抱孩子,要使他感觉亲密,而不是感到行动受限制。

到6个月时,孩子可能对抓书咬书比听故事更感兴趣(虽然他也同时在听),此时,要用磨牙的玩具或其他方式转移他对咬书本的兴趣。

8个月时,孩子可能较喜欢一直翻书,而不是静静地听,此时应顺着孩子的好奇心随他翻阅,但家长不应就此完全放弃朗读该书。

12个月时,孩子开始变得喜欢帮你翻页,这时候你可以指着书上的某个物体说给他听,甚至发出动物的声音,教他认识书上介绍的东西。

到了15个月开始学走路时,孩子变得一刻都停不下来,所以必须慎重选择阅读的时间,不能阻挠他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读书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孩子的专注能力并不是在一夜之间就可以建立的,

而是通过一分钟一分钟、一页一页、一天一天的努力逐渐建立起来的。

一旦孩子开始对书上的图画和你的声音有所反应,你就可以开始和孩子谈书,而不是照着念而已。

18个月以下的孩子,选择的绘本不可以过于复杂,最好一页只有单一的图像,而且最好是彩色的,而此时书中的情节并没有图画那么重要。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会了解。

学步阶段是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的阶段。

绘本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教学工具。家长可以指着书上各种图画,并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再请孩子和你一同说出来,并给予鼓励。

当孩子对书的概念逐步形成,父母可以开始一个重要的课程,那就是为书命名。当你读一本书时,先读出书名或故事名,然后开始使用一些类似“作者”“书页”“图画”“封面”“扉页”“封底”等词语。而且在读内容时,偶尔用手指轻轻指着文字,这样一来,孩子会渐渐了解,书上那些黑色的一行一行弯弯曲曲的东西是有意义的,而且读书的顺序是从前面开始,再由上到下,由左至右,这时你正教孩子阅读的步骤。

在孩子两岁之前,给孩子重复读少量的几本书,比一次提供大量的书好的多。在开始的时候,孩子通过一遍遍听相同的故事而学到语言技巧,这是一种让孩子沉浸在其中的学习方式,而重复听故事就是这种方式的过程。此外,重复听故事也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父母朗读故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孩子的户外生活体验。光给孩子读故事听是不够的,书上的文字只是个开端罢了。

看某部电影一次以上时,我们才会了解第一次观看时漏掉的许多细节。

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师生间很少对话,但读故事之前先有一些讨论,而在故事读完之后,则有大量的讨论。读故事之前,老师通常先介绍那本书和老师自己对书的看法,以及选择该书的原因。而故事之后的大量讨论通常是老师问问题,

而学生必须回想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有时讨论的重点是将故事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由于这种朗读的模式就像在表演一样,因此故事进行的过程中很少被打断。

童话故事对孩子有什么意义?

童话故事之所以特别,在于它可以表达孩子的心灵及热情,童话告诉了孩子许多家长和老师想向孩子隐瞒的事情,童话教孩子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有冷酷及残忍的一面,孩子将必须亲自去面对。童话也同时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气及冒险,它建议孩子拿出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挑战。根据布鲁诺·贝托汉的说法,童话给了孩子一个希望,也就是,只要你有勇气并坚持下去,就可以克服万难,并征服敌人,甚至可以实现心中的愿望。另外,甚至有人将童话所能带给人们的好处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比,可见童话的存在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哈利·波特》最重要的童话性质在于,哈利的处境和许多孩子所害怕的事是一样的,哈利除了没有父母之外,他还瘦小孱弱,并戴着一副用胶布补过的大眼镜,就这一点来说,哈利似乎是弱势群体的代表。和他那住在楼上并拥有两间儿童房的表哥相比,哈利只能住在楼梯下的壁橱里,就像被整个家庭排除在外。

知道孩子可能会有的恐惧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像《哈利·波特》这类的童话故事可以带领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并给予孩子信心、勇气及对未来的希望。

如果我给孩子读故事的时间都很少,怎么还会有时间与孩子讨论呢?

只有想办法再抽出更多时间!

“身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中学、高中或大学的教师,当他坐下来安排一堂课或考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之前,他应该先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十年后回忆这堂课时,我希望他们能记起什么?”

阅读习惯必须靠时间慢慢培养。一开始应从短篇的绘本着手,再慢慢过度到较长篇的绘本(这可能得花好几天的时间),然后尝试一些已经被分成许多方便阅

读的章节的短篇小说,最后才是100页以上的长篇小说。

书本上每页内容的多少是判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否延长的一个依据。孩子从接受短篇到长篇故事的过程必须是渐进的,慢慢引导孩子从完全依赖书上的图画去了解故事内容,转变到可以接受越来越多的文字。

“作者周”,每一周专门用来阅读某一位作家的书。会以一首诗开始或结束,而所选的诗不一定和阅读的故事内容有关,可以在一天之中读几首诗,也许是早上学校钟声响起时,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接着,会转移到系列绘本。孩子对图书的关注一旦建立起来之后,你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到分章节的书,这类书可以是较长篇的绘本,也可以是长度为60-100页的短篇小说。

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给孩子们读长篇小说了。

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主要的差异在于描写内容的多少。短篇小说对于细节部分的描述比较少,而长篇小说则需要读者(或听者)运用较多的想象力。那些因为常看电视而想象力萎缩的小朋友对于长篇的叙述会感到不自在,但只要他们常听故事,想象力的恢复就会越来越容易。事实上,有研究证明,听故事比看电视节目或录像带更能够刺激想象力。

一开始选择长篇图书时,应该注意并非所有的书都适合用来朗读。而且有些书的写作模式只适合静静地阅读,而不是用来朗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篇小说的主题。在朗读之前,大人应先看过内容。因为小说比绘本更有可能涉及敏感的话题。考虑几个问题:“我的孩子或学生能否接受故事所使用的文字并适应其复杂性?他们情绪上能够接受这样的情节吗?故事内容对孩子是否弊大于利?故事会不会使某些孩子感到不自在?”

在朗读的时候,你可以强调一些重要的段落,并省略枯燥乏味的部分,而且适时改变语调,使故事听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章 朗读要领与朗读禁忌(127页)

早在纸与笔结合之前,人类就开始写作了。起初是声音,幼儿用单个字与简单字符串表达想法,后来他们发现自己生活在词汇的世界中。如果这个词汇的世界是丰富、精彩的,那么孩子比较容易转换到用写作这种新媒介表达想法。给孩子朗读的老师、家长或哥哥姐姐,则是孩子最重要的作文导师。

――克利夫顿·费迪曼《空白页:一项针对学校和社会中的写作能力的研究》

朗读要领:

尽早给孩子朗读。你越早开始,做起来越容易,效果越好。

运用《鹅妈妈故事集》来刺激婴儿的语言能力与听力。开始先使用简单的黑白插图,然后用彩色绘本,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并刺激孩子的视觉感受。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摇摆学步的娃娃,朗读内容主要是文句重复的书;随着孩子的成长,再增加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

重复朗读可预测情节发展的书时,偶尔在关键的词或句子上停下来,让孩子自己说出关键的内容。

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你的孩子或班级朗读。

每天至少安排一段固定的读故事时间,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切记: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夕之间学会。

不妨从一页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使用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逐步进展到有章节的故事书及小说。

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与主题。

为了鼓励参与,在时机适当时,请孩子帮忙翻页。

在开始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与图画作者――不论你已经读过这本书多少次了。

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与孩子讨论一下封面上的图。“你认为这张图在说些什么?”

朗读时,经常问孩子:“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孩子的参与感。 朗读要有始有终。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把它读完――除非发现它是一本坏书。别让孩子在章节之间等上个三四天,却还期盼着他们能维持兴趣。

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孩子的头脑。

对于家中各种年龄段的孩子,朗读绘本很容易被所有孩子接受,而朗读小说则是一大挑战。如果孩子的年龄相差两岁以上(社交与情绪差异都比较大),那么个别朗读会给每个孩子较大的收益。这需要父母付出较大的心力,但付出越多,收获越多。每个孩子的个性会因此而发展。

除非孩子的想象力与注意力足够成熟,否则应避免朗读太长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根据情况进行缩减或删除没什么不对。预先看一遍可以帮助你找到这种长句,不妨先用铅笔作记号。

如果章节很长,或者你每天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那么请在悬疑处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眼巴巴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聆听下回分解。

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定下心来,调整姿势,准备好心情,来聆听故事。如果读的是一本小说,在开始时问一下昨天讲到哪里了。在聆听中,情绪是重要因素。“现在停下,安静,坐直,注意听。”这类权威口吻无法创造好的聆听气氛。

如果你朗读的是绘本,要确定孩子可以很容易看到图画。在学校朗读时,让小朋友围成半圆,你要坐得稍微高一些,好让后排的孩子能看到图画,而不会被其他人的脑袋挡住视线。

在朗读一本小说时,要让自己处在一个你和孩子都感觉很舒服的位置。在课堂中,不论你是倚坐在讲台上或站立,你的头部都应高过孩子,这样才能让声音传得更远。不要在过亮的窗户前朗读或站立,因为强光会刺激孩子的眼睛。

记住: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也会爱上一本好的绘本。

在读完一个故事后,匀出时间与孩子讨论。一本书可以启发思想,点燃希望,引起恐惧,带来发现。让孩子去探索,帮助他通过口头表达、写作或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感受,但关键是用孩子自己随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随堂测验,也切不可盘问孩子对故事的解释。

千万记住,只有极少数人天生会朗读,你必须通过练习,才能轻松自如地朗读故事。

在朗读时,大量运用表情。如果可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对话的人物。 根据故事情节调整语速。在悬疑时,慢下来,降低声音。适当的时候压低声音,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朗读最常犯的错误是:读得太快――不论朗读者是7岁还是40岁。都常犯这个毛病。慢慢念可以让孩子将听到的内容,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像。放慢速度可以让孩子仔细观看书中的图画,匆促朗读会使朗读者没时间运用表达技术。

事先自己要先读一遍,先记下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增强的内容。

把作家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到图书馆去查作者的背景资料,并且阅读书中的故事介绍。在朗读前或朗读中,向孩子介绍作者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书是人写出来的,不是机器制造的。你还可以鼓励个别孩子写信给作者,分享阅读心得(但不是全班集体写――许多作家痛恨集体通信)。《关于作者的一些事情》里(或者从网上)可以查到作者的通信地址,或者可以写信请出版社转交。重要的是,要附上回邮信封,如果作者有时间回信的话,有信封会比较方便。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了解,写信的目的不是收到回信。不妨参考贝弗莉·克利林所著的儿童文学作品《亲爱的汉修先生》。

有可能的话,根据书的内容补充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动,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朗读罗伯特·麦克拉斯基的《塞尔的青浆果》时,准备一碗蓝莓在朗读时或朗读后与大家分享;或在读麦克拉斯基的《扁豆》时,把口琴和柠檬带到班上。

当孩子提出有关文本的问题时,带着孩子一起查参考书或工具书,找寻答案。

这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并培养孩子熟练运用图书馆资源的技能。

在班级墙壁上,或在家中卧室门后,挂一幅读物表,让孩子知道自己读了几本书。毛毛虫、蛇、虫子与火车的造型都很适合做这种表,每一节可以代表一本书,一节接一节连下去,你也可以挂一幅世界地图,根据书中故事的地点,在相应的位置上贴上小图标。

等孩子能够明白图书馆的书与自己的书不同时,不妨手中拿着铅笔阅读。当你与孩子读到值得背下来的美文佳句时,在旁边做个小记号,画个小星星。孩子应该与书有所互动,方式之一就是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痕迹。

鼓励远方亲人录一些故事录音带,寄给孩子听。

有多动症或阅读障碍的儿童往往很难坐下来聆听。纸、蜡笔或铅笔可以让他们一边听,一边双手忙个不停。(在打电话时,你不是也胡写乱画吗?)

听从卡罗琳·鲍尔博士的建议,在门口贴一张字条提醒:“别忘了你的‘应急书’。”类似于灾难时定量配给的应急物品,车上应随时准备“应急书”,甚至要像小物件一样一直放在行李箱中。在开车到海边路上遇到交通阻塞时,或在牙医诊所等待应诊时,都可拿出这些“应急书”来朗读。消磨时光。

为照顾孩子的保姆提供许多书,让保姆了解“朗读”是工作的一部分,这比看电视好多了。

父亲在给孩子朗读方面应该更加努力。因为小学老师大多是女性,因此小男孩会把阅读与女人、家庭作业画上等号。不幸的是,有许多爸爸宁可带儿子打棒球,也不愿带儿子上图书馆。也难怪阅读补习班里都是男孩。父亲在孩子年幼时进行亲子共读,可以让儿子认为书与运动同样重要。

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孩子自己阅读(即使只是翻翻书、看看图画也可以)。如果没有练习,所有朗读的苦心都会付诸流水。

以身作则。除了朗读时间外,要让孩子亲眼看到你为了休闲而阅读,与孩子分享你的阅读热情。

当孩子希望为你读书时,宁可挑太容易的,也别挑太难的书。就像刚开始学骑车时,先骑小车,再骑大车。

鼓励大孩子读书给小孩子听,但只能偶尔为之,不能完全取代你。切记:大人才是小孩的最终行为榜样。

控制孩子耗在电视前的时间。研究显示,一周看电视超过10小时的孩子,学习成绩会下降。看电视过度会上瘾,阻碍孩子的健康发展。

当孩子看电视时,播放声音的同时要显示字幕。但是对于知道如何阅读,却懒得看书的孩子,不妨关掉声音,只播放字幕。

朗读禁忌:

别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厌恶情绪会表现在朗读上,造成负面效果。

如果发觉选错了书,立刻打住。承认错误,重新选一本。不过要给每本书公平的机会。像《不老泉》这种书,需要慢慢读才能渐入佳境。(先预读,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如果你是老师,不要认为必须每一本书都要与课程有关,不要将文学局限在

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不要让孩子负担太重,选书时,考虑一下孩子的智能、社会背景与情感状况。永远别读超过孩子情感理解程度的书。

不要选择许多孩子在电视上看过或听过的书。一旦知道了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就消失了。不过你可以读完一本书,然后带孩子观看由书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体会到文字比影像表达得更丰富。

在选择朗读的小说时,避免对话太冗长的书。因为这种书朗读起来有困难,聆听也不容易。冗长的对话较适合默读。读者看到引号,就知道这是新的声音,是另一个人在说话,但听众却听不出来。如果作家没有在对话结束后加上一句“墨菲太太说”,那么听众根本不会知道是谁在说话。

不要被奖项所愚弄。一本书得了奖并不能保证它是一本适合朗读的书。一般来说,奖是颁给写作品质,不是颁给朗读品质。

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做好这件事,不要开始朗读。读一两页就停下来,非但无法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会扼杀阅读兴趣。

朗读时不可以让自己和孩子坐得太舒服。斜倚或弯腰驼背只会造成困倦。斜倚的姿势会立刻发信息给心脏:慢下来。随之供血减少,供氧减少――瞌睡虫也就找上门来了。

朗读时,不要被孩子,尤其是小小孩的提问吓倒了。如果这个问题不是为了顾左右而言他或拖延睡觉时间,请耐心回答。朗读没有时间限制,但孩子好问的天性却有时间限制,机会稍纵即逝。请以耐心的回答来滋养孩子的好奇心――接

下来再朗读。不过在班级朗读时,提问却必须放到朗读结束后。20个孩子同时向老师提问的话,这本书恐怕永远也读不完。

不要向孩子解释故事内容。故事只要有趣味即可,不必要有前因后果,但仍然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听完故事后,乐于讨论的孩子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不要误以为朗读时间越长越好。每天专注而热情地朗读10分钟,在孩子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超过孩子独自看电视两小时。

别把书当成威胁――“如果不收拾房间,今晚没故事听!”当孩子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不要企图与电视竞争。如果你说:“故事或电视,请选一样!”孩子通常都选电视,这就好像让一个9岁的孩子选择“蔬菜或甜甜圈”一样。不过既然你是大人,你就有选择权,“我们家8点半以后关电视。如果你要听睡前故事,没问题。如果不想听,也每关系。但8点半后不准看电视。”可是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不能看电视,是书本害的。

第五章 持续默读:朗读的最佳拍档

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获得养成阅读习惯所带来的乐趣――他们以后会遭遇读写的困难,且困难程度之高,将难以应付今日世界的需求。

――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

朗读有许多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以自行阅读为乐的动机。在学校的课程中,这种阅读被成为SSR(持续默读)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

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作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为了兴趣而阅读。这个概念有许多内涵,包括:

抛开一切,专心阅读

每天个人阅读时间

持续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

启发性自由阅读时间

SSR基于一个简单的原则――阅读是一种技巧――越常使用就越熟练,越少使用就越生疏困难。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一是因为不喜欢阅读,朗读可以解决。二是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持续默读解决此问题。

SSR教学计划:

孩子独立阅读的时间必须限定在一定时间段内。老师与父母应根据班级和家庭环境的不同调整时间,以增加孩子的熟练程度。在教室内阅读的时间通常是10分钟或15分钟。

每个学生应自行挑选要看的图书、杂志或报纸,在阅读期间不得变换读物。所有读物须在SSR时间开始前选好。

教师与父母也要陪同阅读。以身作则,这一点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不要求学生写读书报告,也不作任何分数记录。

什么原因会导致SSR失败?

老师只监督学生,而没有一同阅读。

教室内缺乏足够的SSR读物。

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孩子如何进行SSR?

先找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的兴趣――音乐、艺术、体育、狗、马、昆虫――然后用你能找到的每一本书来满足他们的兴趣。由于需要广泛阅读,家庭或教室的藏书都必须题材广泛。孩子必须涉足书海,才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从而被更深地吸引到书本的世界中来。不过我们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做探索性的阅读。

他们在广泛阅读感兴趣的题材方面的书籍时,不断碰到已经熟知的资料和词,也会碰到他们并不知道的词,于是必须进行过滤,因而学会了浏览(略读)、推测及归纳。他们读得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技巧与乐趣也越多。

有必要让学生每次看完书后都写读书报告吗?

写作真正的价值在于锻炼人们的自律能力,因为写作需要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不像对话那般随心所欲。写作能使人体验难得的内在专注,有机会自我反省。写作让人更有智慧。

写作不像阅读那样能有效地增加词汇量,也不能教人语法、拼写或阅读技巧;写作提供给我们的知识或信息没有阅读提供的多,甚至在教授写作技巧方面也不如阅读。

要不要看“经典著作?

关于经典著作有个有趣的现象:全美国只有青少年才会看经典著作――因为他们不得不看。

第七章 从欧普拉、哈利·波特和因特网上学到的启示

能够从自己细心整理过的书架上准确地找到自己想找的书,那是件很棒的事;如果能将自己最喜爱的小说介绍给一些还无法领略阅读乐趣的潜在读者,也会是件很美好的事。这就像是用自己最喜爱的书籍来宽带朋友一样,令人心情愉快。

――丹尼尔·潘耐克《比生命更美好》

从欧普拉身上学到的五项启示

第一个启示:如果欧普拉本身不热爱阅读,她的读书俱乐部是不会成功的。就像如果你没有患感冒,你就无法将感冒传染给别人;如果你自己不喜欢阅读,也就无法影响孩子爱上阅读。

第二个启示:“读书俱乐部”比“阅读课程”的效果好得多。“班级”这个词同时也代表着条件、要求以及考试等,而“俱乐部”这样的字眼代表着归属感、会员身份、邀请、甚至有排外的意思。

第三个启示:我们应该有较多的讨论,并减少写作的要求;而且应该有更多开放式的讨论,而不是只回答“是”或“否”。

第四个启示:热爱阅读的人,也会是较佳的领导者。

第五个启示:如果你想改变他人使其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先改变社区内或家里的藏书内容。

从哈利·波特》身上学到的八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哈利·波特》是孩子们乐意去阅读的书,其内容的长度比《鸡皮疙瘩》多了8倍,是《海蒂》的2倍。

对年轻的读者而言,如果在阅读时被一些深奥的文字绊住,是件令人相当沮丧的事,深奥的文字并不能鼓励阅读。一本不被人阅读的经典文学就如同一场没有演奏给大众聆听的音乐会一般。就像要发挥药效,药物必须先被吸收一样,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先让他们阅读大量的文字。

如果有人要争辩:“我读过《海蒂》这本书,《哈利·波特》没有《海蒂》有深度。”在此我要声明,我强调的不是《哈利·波特》的文学性或想象力,也不是它所引起的读者情感共鸣,我只是强调孩子们为了要看到结局而必须阅读的大量

文字。

第二个启示:唯有书的内容非常有趣,孩子们才会舍弃电视,把时间用来阅读该书。

第三个启示:孩子和大人一样,都喜欢那些可以吸引他们一页一页看下去的小说。不过对孩子而言,他们应当为了学习、丰富自己,以及提升自己的洞察力而阅读,而不只是为了知道接下来的情节。

第四个启示:《哈利·波特》并不像“豆宝宝”玩具那样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

第五个启示:人们对于《哈利·波特》以及系列小说会腐蚀人心的恐惧,就和《鲍勃西双胞胎》一样,都已经非常过时了。

第六个启示:过去,人们阅读实在非常有限。

第七个启示:系列小说得到一些具有较高阅读能力者的喜爱,而且并不会阻碍这些人的能力发展。

第八个启示:选择朗读的图书时,应避免选一些毫无价值的书,孩子们通常会自己发现这类书。

家长和老师真正应该做的事,是让孩子准备好去迎接一个神奇的时刻。“所谓神奇的时刻”,是当你读完一个系列的第35本书后,有某个孩子私下跟他的好朋

友说:“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好像在不停地重复着同一本书?”这个时刻也就表示孩子们已经准备好接受更高层次的书了。不过,如果孩子们还不知道有更高层次的书可以选择,那就表示他们在某个地方被困住了。因此,当孩子们自行阅读《鸡皮疙瘩》或《保姆俱乐部》之类的书时,你就应该选择较好的文学作品来朗读给他们听。

更多相关推荐: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夏玮又一次期末检测结束了同级部的语文学科教师又一次坐在一起进行阅卷与试卷分析大家又一次不由自主发出孩子的阅读能力下降的抱怨我和我的同行一样感到无奈对于试卷上阅读分析题中出现的诸多失分感到十分郁闷可...

大声为孩子读书吧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郭小梅说实在的出于一个语文老师的直觉看到朗读手册这个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畅销百万的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和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它...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涪江路小学赵益说实在的出于一个语文老师的直觉看到朗读手册这个书名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畅销百万的书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和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

《朗读手册》读后感

创建怎样的语文课堂读朗读手册有感最近学校里发给每位教师一本朗读手册读完后触动很大感觉受益匪浅让对创建怎样的语文课堂有了新的想法一语文课堂应该是引领孩子热爱读书的平台上了高年级我们总是抱怨孩子的理解能力上不去导致...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第一次在同事的办公室看到朗读手册一书初看书名我认为是一本指导朗读技巧的书借阅后读了几页便发现其实该书更多的是强调的是阅读期待的引领阅读动机的激发掩卷细思的确没有比阅读渴望更重要的阅读技巧了一个人只...

《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题记朗读手册是美国著名的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所写的书书中集中了具体生动可信的事例从阅读指导中可能出现的问...

《朗读手册》有感 《为孩子朗读吧》

做一个为孩子读书的人吧读朗读手册有感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这是朗读手册封面上的一段话当我看到这段话时感觉心头为之一震朗读的作用是多么的强大参加...

胡红英《朗读手册》读后感

朗读手册读后感胡红英拿到书本看了书名觉得这是一本关于提高朗读技巧方面的书尽管对此书兴趣索然但为了完成任务还是挑灯夜读细细品读下来作者吉姆崔利斯通过很多具体生动可信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让我...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看了朗读手册这本书后我觉得应该埋怨自己我除了给学生和家长提要求以外自己又做了什么呢我每天拿出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了故事没有呢每天留足时间给学生阅读了没有呢没有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故事又如何能激发...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

朗读手册读书笔记徐敏12岁以下幼儿不应该看任何电视节目幼儿脑部的发展必须通过与大人或物体间互动而不能光靠被动的接受电视传达的信息P241页电视和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漫画书童书报纸杂志等比较起来电视所传授的词最少的优...

大学学生手册读后感

学生手册读后感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学生手册就是我们在知识的瀚海中探索的灯塔指南针和北极星当我第一时间拿到学生手册我很激动而当我一口气将学生手册读完后更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是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走到了...

学生手册读后感

学号20xx5098编码天津商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完美规划精彩大学学院全称信息工程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201参赛者姓名何志刚指导教师孙云山填写日期925A申报者情况说明1必须由参赛...

朗读手册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