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

时间:2024.5.14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9世纪中也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瑰宝。相信对于雨果,很多人并不陌生。其实,我第一次接触雨果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读过之后,就被作者深深地折服了,善与恶,美与丑,强烈的反差,强烈的对比,衬出了那个世界不公与残忍。于是,那之后又读了《悲惨世界》,就忽然一下觉得人性可以那么美,又可以如此的被扭曲。感觉到了对世界的憎恶,但似乎仍然看到了那一丝希望。一直都觉得《悲惨世界》并没有那么悲惨,因为,总体上的结局并不坏。沙威被冉阿让感动,放了他,而冉阿让可以说是善终,至于珂赛特和马吕斯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对冉阿让充满了感激与敬意,等等,这些都不算是悲剧吧。反而我认为《巴黎圣母院》中所描述的世界要更加悲惨。想想,最终的那两具不搭配的白骨,还有英俊的小伙子与表妹调情的话语,难道不是胜之悲惨吗? 这学期由于选修课的原因,重新又读了《悲惨世界》,有了一些不一样的体会。先大概介绍一下故事吧。冉阿让,是一个为了姐姐孩子生存而去偷面包被捕的囚徒,出狱后饱受着他人的歧视。社会的不公与排斥,使得他想要丢弃自己的善良,用社会给他的恶行来回馈社会。但是,慈悲为怀的主教唤醒了他善良的本性,而且给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无私的像那个被社会所抛弃的冉阿让生出了援助之手,他拯救了冉阿让的灵魂。我觉得故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此冉阿让不见了,横空出现了一个马德兰市长,这时候他遇到了芳汀,他很同情芳汀的遭遇,也很后悔当初再不事情的情况下做出的那个几乎要了芳汀的命的决定。所以他承诺抚养芳汀的女儿。这时的他,许下了他用了一生为之付出的承诺。原因便是芳汀的无私的母爱,因为这份爱,她放弃了作为女人最后的尊严。这时,我想到了毕淑敏的《血玲珑》,文中的母亲卜绣文——一个干练精明的女强人——为了女儿早早第一次决定把自己的身体来和主治医生魏晓日交换对早早更好的治疗,只不过,这位医生是一个好人。这时候我就在想母亲究竟是怎样神圣的一种职位,她可以让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富有精明的她们都作出这样一种决定。我甚至在想,是不是大多数的母亲在这个时候都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而且,我一

直不太清楚,这样的决定是对是错。因为在道义上,是不该如此的。但是有女儿这样的一个理由,是不是就使这样一件事反而应该受到尊敬呢?读《血玲珑》时就在想,读了《悲惨世界》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得等到为人母之后才可以真正体会吧。

回到故事中来,而这时,冉阿让的身份被怀疑了了。为了使一个毫无瓜葛的铁匠摆脱是冉阿让的罪名,他承认了他的身份。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比谁都清楚,可是他还是这么做了。其实,依照他现在的心性,他这么做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这是他的选择,所以又一次的逃亡开始了。这时他救出了水深火热中的珂赛特,从此二人相依为命,过的也可以说是不错。可是,马吕斯的出现打破了这原本的平静。这一对其实不算是苦命的鸳鸯。后来就简单说说,冉阿让救了马吕斯,马吕斯抱得美人归,最后也了解了冉阿让的为人,双双去找冉阿让,而这时的冉阿让已经离开了人世。

其实除了这位主角冉阿让,我还想提到另外两个人,沙威和艾潘妮。其实从始至终,我都不认为沙威是个坏人,尽管似乎一直是他在破坏着冉阿让拥有的新的人生。可是,他一直都是在尽职尽责的完成自己的责任,甚至超过自己的责任。他是一名警察,他就该去做警察应该做的事情。当时的社会条件,这些事情不是他的错,错就错在不该在那个年代当一个好警察。他只要不那么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冉阿让就不会出事,他只要吊儿郎当,就不会发现冉阿让的破绽。而最后,他只要不被冉阿让所感动,打破了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正义,他也不会自杀而亡。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他所做的事情,无可厚非。就像鸦片战争一直到解放前的上海,不也一直处于这样的一个境地吗?警察,是是是非,如何能有个定论。这便也是这样的一个时期。沙威,我真的觉得他是个好警察,他对冉阿让就像是冉阿让对芳汀,由于自己的不知情而对其造成了不可挽回了伤害,只不过冉阿让知道的早一些,而沙威知道的晚了一些。所以,他们都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另一个人,艾潘妮,她是个好女孩。我一直不太明白,小时候如此嚣张的她竟然变得那么的善解人意,委屈自己来成全马吕斯和珂赛特。而且那样的父母竟教育出这样的一个女儿。我觉得上帝还真是眷顾德纳第夫妇。她的转变,是因为本性就善良,小时候不过是受父母的影响才会那样,还是由于爱情。对马吕斯深

深地爱情。由于马吕斯为情所苦,艾潘妮不忍心只好带他来找珂赛特,两人终于能互诉衷曲,艾潘妮在旁边忍受着悲伤,还阻止了丐帮的抢劫,这是如此坚强的一个女孩。我对珂赛特的映像并不比艾潘妮嘉。尽管,他家都称她是天使,他是悲惨世界里唯一不悲惨的人物。但是我认为,她只是一个傻孩子,就像她母亲的当年,不同的是她的母亲遇人不淑,而她有着冉阿让的庇护,又幸运的遇上了马吕斯。假设她遇到一个像她父亲一样的人,那么他一定是第二个芳汀。可能远不如芳汀,因为我觉得她没那么坚强。而艾潘妮就不同了,但是她就像我国古代小姐的丫鬟,虽然也对风流儒雅的公子心下有意,也只能强掩饰着,为小姐即珂赛特与公子能够在一起而用尽努力。她就是很传统作品中最佳配角。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小昭,双儿等等。其实每次看到这样的情节,我都觉得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过分厚爱和为这样一个女孩的深深地惋惜。女主人公总是有着无可企及的美貌和一些特别之处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全部的注意力,而忽视了身边这样一位处处为他着想的,默默地不计回报的付出的爱。可能因为这样的爱情不浪漫不梦幻,这样的一种爱情更像是一种亲情。那么容易的被他们当做了习惯。

总体来说,我还是认为雨果所描写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并没有那么悲惨,有着冉阿让那样一个光辉的人性的照耀,又有这样的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来结局,也算是对那些善良的人们的安慰吧。人性的这种美丽被描写到如此,确实不是件易事。只希望这种人性的美能够常驻人心间。


第二篇: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观后感

曾经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最近又看了《悲惨世界》的歌剧。我相信,一遍又一遍地读过《悲惨世界》的人,会理解这部书直击了人们灵魂最脆弱的地方,淋漓尽致,让人无法释怀,更无法逃避所有必须直面的主题。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在序曲中,耳边总是“mi”“la”(固定唱法)/“do”“fa”(首调唱法)两个音不断的四度跳进。旋律虽简单,却能立即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 你会听到串铃的声音,它就象牛马身上的铃铛,也暗示着此时的人民正受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这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写照。拉马克将军的死讯传开后,学生领袖恩佐拉带领众人唱的“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充满着昂扬的斗志,激荡人心,让人听后不禁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过耳难忘。而后面的一首“只待明天”(one day more)也是一首很有气势的大合唱,与前一首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唱在最激烈的1832街垒战前夕,曲中交织着多个主题:像芳婷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的主题,此时由珂塞特、马吕斯、爱波宁唱出,分别表达出珂塞特与马吕斯分别前的恋恋不舍及爱波宁对马吕斯的爱慕之心;德纳第夫妇“房间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的主题暴露了他们想在战争中大发一笔横财的小人嘴脸;而冉阿让、沙威、起义学生和穷苦百姓各自的主题也都交织在“one day more”的大主题下,表达了各个阶层、立场的人对于这场战斗寄予的期望。这首曲子虽然主题众多,但却是多而不乱、层次清晰,且曲调朗朗上口,让人过耳不忘。看《悲》剧(10周年纪念),主选菜单的背景音乐就是它,你会一下子就被这气势磅礴的大合唱镇住了,还会楞了好久的神儿!“你可听到人民的歌声”和“只待明天”是全剧中我最喜爱的两首大合唱,每次听它们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如同信徒唱赞美诗一样,满怀崇敬之情地跟着高歌,然后浑身起鸡皮疙瘩(我这人一听令我感动的音乐就这样),最后总是会眼中不知不觉地噙了激动的泪水??

在众多的唱段中,我最钟爱的唱段之一便是爱波宁与马吕斯的二重唱“一场小雨”(a little fall of rain)。德纳第夫妇的女儿爱波宁暗恋着学生马吕斯,而马吕斯已有心上人珂塞特,他只把爱波宁当作好朋友。爱波宁为爱而追随他参加了街垒战,不幸在为保护马吕斯时而中弹牺牲。临死前她靠在爱人的怀里,同唱了这首凄美无比、令人鼻酸的“一场小雨”。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能在心爱的人怀里死去已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了。但最后一句还没唱完,爱波宁就闭上了眼睛??记得那次和同寝室来旁听的同学一起看《悲惨世界》他对我说:“唉,我太难受了,这个太感人了,我听得直揪心??”这首歌的确很感人,以至于我曾有过这样的念头:爱波宁太可怜了!雨果怎么这样“残忍”要让她死掉呢?干脆就让她和马吕斯在一起算了!不过越是悲剧才越能打动人!不过我好像是因为喜欢这两个演员才喜欢上这首歌的。

当然全剧感人的场面不仅只表现在革命的激情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和道义也不得不让人为之动容。

像芳婷的“我曾有梦”(i dreamed a dream),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我曾有梦,人们都很和善,生活充满希望??但梦中的我不是生活在这地狱里,现在的生活粉碎了我的梦);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

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and tell cosette i love her ,and i’ll see her when i wake??)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

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全新的音乐并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简单。而正是因此,才更显出作曲家超凡的创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将雨果笔下的鸿篇巨著诠释地如此细腻深刻。旋律简单是为了好唱、好听,让观众容易理解和记忆。有人不屑一顾地说这远不如歌剧的音乐语言丰富。的确,我承认这点,但这毕竟是大众文化,若搞的像歌剧一样,必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受不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那么演出商到哪里去赚钱?音乐剧最根本的商业属性又从何谈起?

我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那些起义的学生。虽然现在的我,也许对浪漫主义的革命有所保留,但这些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学生们,毕竟还是值得敬仰和怀念的。他们为的是明天的幸福生活(很可能是别人的),流的却是自己的血。所以个人最喜欢的段落还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纪念音乐会的最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十七位“冉阿让”出场,用各自的语言演唱这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觉得颇有新意。

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悲》剧这样,把音乐的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

在《悲》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悲惨世界》,真的很喜欢你!祝福你,Les Miserables,愿你把感动带给世界每个角落,生生世世,永不停息。

更多相关推荐: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读书心得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索性地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回家其中有一本叫做悲惨世界然而这本书深深地感染了我这本书仿佛让我穿越时空似的回到了十八九世纪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黑暗的牢房里一个衣衫褴褛的囚犯独自...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了二十二部诗集十二部戏剧二十部小说和散文若干文论等珍贵作品他的作品在法国和全世界都具有很大影响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

悲惨世界读后感15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刚刚读完了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我合上书文章描绘的悲惨世界依稀浮现在我眼前而在黑暗的世界中文中的爱与善却照亮了整本书也把流浪在黑暗中的我领入了一个光明的境界在现在这个和平的世界里人们安定地过着属于自己的...

悲惨世界读后感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雨果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雨果刻划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面貌绘制了一幅规模庞大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图画书中描述了在逃犯冉阿让和流落街头的妇女芳汀还有她...

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

《悲惨世界》是一部实现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在风格上也有它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政论性。小说的语言也表现出雨果的特色:高昂、激情和热情,经常运用多义词,具有隐喻性,有的句子类似成语格言。这些特点使这部小说的叙…

悲惨世界读后感

心怀纯善穿越荆棘即便受伤不改初心悲惨世界读后感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

悲惨世界读后感600字刚刚读完了悲惨世界这部小说我合上书文章描绘的悲惨世界依稀浮现在我眼前而在黑暗的世界中文中的爱与善却照亮了整本书也把流浪在黑暗中的我领入了一个光明的境界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了一个面包...

悲惨世界英文读后感

BookReviewoftheLesMiserablesTheMiserableWorldisahistoricalculturelegacyreflectingthetragiclifeanddestinyofthehumani...

《悲惨的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闻名世的界名著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

悲惨的世界 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孙晓涛20xx年5月7日悲惨世界读后感匆忙之间读完了这本书虽然时间紧了点但是对我的触动却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拔了钉子的木桩没了钉子却永远留下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读悲惨世界这本书好比一枚坚硬的钉子打进...

《悲惨世界》读后感

不一样的光明读悲惨世界有感每当想起悲惨世界这本书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位伟大的主人公冉阿让这位主人公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是一个苦役犯但却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存在在他的身上的一股人性的光辉他因饥饿和贫穷而伸手去偷了一个...

《悲惨世界》读后感

故事是以冉阿让悲惨的一生为主线以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为背景这部小说是法国社会的史诗所涉及的人物无法一一列举如此简单分析主要的人物冉阿让芳汀珂赛特等首先是冉阿让社会给予冉阿让只有不公平和对于冉...

悲惨世界读后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