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24.5.8

当我们在上课时,我们在做些什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良渚第一小学 田君 其实这个寒假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在正式入职之前的那个暑假,就机缘巧合地从网上入手了这本书。墨绿色的封面,没有用任何花哨的营销手段去装饰自己,看着像是一本从民国时期一直存放到现在的年代久远的老书(事实上确实有些年岁了)。当时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自己,面对这厚厚一本381千字的书,没有插画,也没有时不时穿插其中的幽默,读到一半便弃读了。事后对它的唯一印象是,作者劝诫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这个寒假,我一开始抱着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态重新拿起这本书,豁然发现,教了半年书之后回过头去看这本书竟然是一番崭新的景象,半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诸多问题都在苏大师的这本书里得到了解答!大师的每一个建议和结论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真实案例娓娓道来,而很多案例都是生活中会碰到的典型,通篇阅读下来,苏大师费尽毕生心血得出的100条建议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受益匪浅!

书中所列建议为100条,而实际所给的建议远不止这些。在这些建议和结论当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因为我从中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于,自己没能做好这两件事。而要做好这两件事,教师首先需要 做到以下两件事:第一,自己成为“一条河”;第二,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

一.第一件事:成为“一条河”

小学阶段的课本知识,乍看之下并不困难,简单到让人觉得只要拥有初中以上良好基础的人都有能力教小学生。但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就都只能局限在这寥寥几本课本上,无法得到长足的进步。而且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在课堂上经常能看到孩子举手提问超出课本范围之外的问题。在一次三年级的语音课上,当我讲到字母e在单词中发音发成/e/时,就有一个思维活跃的男孩子脱口而出:“那老师eraser里面的e不是发成/e/的啊!”

我惊叹于他敏捷的反应力的同时,也开始为自己忧虑起来,我要如何才能招架得住这些孩子在课堂上时不时抛过来的问题呢?“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因为“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10倍、20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我觉得,光有一桶停滞不动的水也仍旧是不够的,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不断注入新的元素。连我们身边的手机和电脑都在不停地更新换代,我们怎能停下更新我们知识和思想的脚步?

由于知识储备的不足,加之教学经验的缺乏,我需要在每次上课前列好这堂课的“提纲”,以防在上课过程中遗漏了某个环节。而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最关注的并不是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是我是否良好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每个环节,我的表现是否达到了自己预先给出的标准。因此这更像是一堂我的表演课,而学生则被我放到了次要的地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己书读的太少,胸中无墨,因而无法淡定自如地站稳讲台。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老师要“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能看到学生是在怎样思考的。”

但如果教师只是自己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而无法高效地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那他仍旧没有做好上课应该做到的第一件事——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修身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掌握授业的技巧。而授业的关键在于: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

二.第二件事:将课堂还给学生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挖空心思想要将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加入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歌曲和动画,力图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事情开始朝一个我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很多学生确实喜欢上英语课了,但是他们喜欢的原因不是出于对英语的好奇,而是因为他们可以在课堂上看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玩好玩的游戏。学生对那些外在形式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们形成了英语课是轻松欢乐的课堂的既定印象,而我对他们又不严厉,我越来越难以管理课

堂的纪律。一堂课下来,常常要花1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安静下来。看完书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经验证明:讲课当中过分地追求激动人心的、鲜明的、形象的东西,会使得少年过度兴奋(喧哗、手舞足蹈),这时教师就不得不提高声音,压倒喧闹声,而这么一来,则使学生更加兴奋。用紧张的、提高声调说出来的话,会使大脑两半球皮层进入某种麻木状态:学生什么也没有听见,这时候教师就非但要大声喊叫,而且有时候还得敲桌子。在一节课上得到的这种‘弹药补给’,会影响好几节课的正常的工作气氛。如果这样的课一节跟一节地上下去,那么少年就处于如此高度兴奋的状态之中,以至他很可能对教师做出无礼的表示,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则感到郁闷、激怒、头疼。”这正是对我的英语课的真实写照啊!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状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掌握要求的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答案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的地掌握的东西。”教学是相通的,所以我想英语课也应该这样上。我用一些孩子觉得有趣的动画或是游戏吸引学生,确实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但收效甚微,课堂效率低下,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并不扎实,那么是否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激起每个学生内在的兴趣呢?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所以我想,即使英语课是需要记诵比较多的课堂,我也不能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思考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上课的第二个任务——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压力,而教师往往担负着比学生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当应试目的太明确和强烈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判断和行为上的偏差。要想让每个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让他们掌握应试技巧和记忆考点比从根本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方式要简单快捷地多,因此,很多老师更热衷于这种方式来提分,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是无法避免的,但长此以往,却容易出现一个弊端:“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教师们的鉴定──却变得愚笨、无能和满不在乎了,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苦恼和沉重的劳役。

想到这些,我们就想找出产生这种可悲现象的原因。这种坏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人们却让它摆脱思考,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以便像习惯所说的那样让学生更容易掌握。”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智育目标是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老师应该带着孩子们去大自然“旅行”,通过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思维,在观察和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智力。

我一度认为应该把英语中那些需要记背的东西转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比如,U和V两个字母在形上很相似,孩子们容易混淆,于是我让孩子们记住这个口诀:U形杯子圆圆的底,胜利时刻要比V,并配上相应的手势。又比如,在不同主语之后需要选择不同的be动词,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题,因为他们至今只接触过少量的语法知识。因此我让学生直接在书本上记下这个口诀:我用am你用are, is用在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事实证明这些口诀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反应并作出正确解答。试卷上的最后一个阅读题对学生来说是难度比较高的一种题型,学生可能会碰到一些不认识的生词,从而影响他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判断。但是做这种题目是可以用技巧去突破的,因为它的答案通常都是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原句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做最后一题的时候将判断的关键句划出来标上题号,当你找到正确的句子的时候答案也就随之出来了。这样即使是对文章不甚理解的学生,只要找对了句子他也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开始思考是否自己的这些做法是合乎情理的。在帮孩子找到记忆和做题的“捷径”的同时,我似乎用无形的手在孩子的脑中按了暂停键。在我帮孩子不断找捷径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养成了不肯动脑的惰性,当他没有外援只能凭借自己的时候却发现他的脑子已经生了锈,无法高效地运转起来了。

所以我想,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记忆和思考的口诀或技巧无可厚非,但是需要有选择性,并适度提供。孩子终将要依靠自己的思想和能力独立完成事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事情,应该为这个最终目的服务。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勤于善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只呈现并讲述冰山的一角,而剩下的部分,则留给孩子自己去挖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

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帮助学生更好思考问题的指导者。正如我们听故事一样,故事还没讲完所有人就想打断叙述者猜想故事的结局,学生也必定不会喜欢那种把一切说到底的讲述,而是“我们叙述事实,学生去分析他们和进行概括”。“在由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如果少年感觉到思维的脉搏的跳动,那么这种过渡就是思维最迅猛地成长和最富于充实的情感的时期。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认真地考虑,怎样才能把少年引导到这个独特的高度,怎样帮助他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基础,而第二件事是我们上课日复一日上课的最终目的。

小结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因为我们是在具有无限可能的孩子身上做实验,开发着他们的大脑,容不得一丝细微的差池。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孩子的大脑和思想,修身,然后做好上课需要做到的两件事。


第二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大师与镜子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建议》读后感

鲁迅先生说:“每天不读点书,就如不曾洗脸刷牙,会觉自己面目可憎,无以见人。”每每念到这个句子,我都觉得有点无地自容,因为我既没有广泛地阅读名作,也没有通彻地精读某书,更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每天读书。我这样的读书,实在有愧于“读书”二字。 幸好在暑假里学校让全体教师去读前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给教师提出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捧读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涵养渊博的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为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让我重新整装待发。

作为一名初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建议对我而言都是至理名言。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每个教师都曾无数遍的责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是啊,我也曾经在一位同事的QQ上看到这样的一个个性签名:多希望一天能有25个小时!的确,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放学、回家,晚上回到家可能还有些琐碎之事要处理,有时候忙起来真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苏大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考和挖掘,他举了一个被人们广为引用的历史老师的例子。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钟。”天哪,一辈子和15分钟,这是多大差距的两个时间概念啊,这位历史老师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原来,“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就是意味着要不断地读书学习。只有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才能让知识汇流成海,才能让我们在教学中如鱼得水。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才会在这门学科上下功夫,他们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我们经常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很大的联系。作为老师,自然希望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才能主动地思考、学习,从而学好这门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你任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我们学校有位校长曾经说过,学生回家先做哪一门的作业,就说明他们最喜欢的是哪

门功课。我调查了解下来,学生们确实是把自己最喜欢科目的作业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特别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善作业的形式,适当减少了作业量,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越来越多同学开始把数学作业放在第一个做,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结合《给教师的建议》这部教育著作,我逐步尝试把苏大师的教育理论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

摸着这本书,感觉很重,却又很轻。

更多相关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我阅读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书中深入浅出地把一个个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展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基础教育的奥秘基础教育似乎是十分浅显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精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阳邑学校和瑞早就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但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所以一直没有拜读这几天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

给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阅读苏...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五篇默认分类20xx1221082314阅读3881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本学期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

给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学校要求每个老师要读一本教育专著于是就想从哪里学起呢可前不久一本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却让我有如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的人的话语里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让我向往已久我利用这个暑假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行走在苏氏思潮的边缘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合肥市康园小学方义和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用阅读激发后进生觉醒读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有感宜君县城关第一小学卢祯有一本书好像一泓清澈的流水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有一本书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赶走我们心中的阴霾有一本书仿佛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本书就是教...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贾文琳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工作以来我认真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一部分给了我很多感触这本书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