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读后感

时间:2024.5.8

留德十年读后感

留德十年>读后感

我看的这本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花了整整6天的时间,细细的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阅读期间,整个人完全陶醉于季老的文字之中,读到风趣之事会会心微笑,读到感人之处亦会鼻子发酸??这是一部只写事实的自传,一部只有

Waherheit(真)而无Dichtung(诗)的作品,或许没有歌德的DichtungundWahrhe那般办波澜壮阔,但细细的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集聚起来也是是震撼人心的,起码我读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之意境吧??全书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三个片断:对出国热的描述,在火车上邂逅的波兰女孩儿Wala,在哥廷根与女房东以及数位德国教授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季羡林,在工作中由于“很安静”而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想要离开,却觉得人海茫茫,没有一个归宿。这样孤单迷茫的心情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吧。可是先生比我们究竟强在哪里呢?往下读你就会知道,真正有智慧的人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季羡林就是这样,他知道自己的追求,所以尽管家庭困难,前路不明,他依然踏上了去德国的求学之路。在哥廷根的时期,告别了最初的迷茫,季羡林毅然选择了印度学作为自己的主系,可是他在选择副系的态度上却让人惊讶。他写道,“我在国内就立下大誓:决不写有关中国的博士论文。”我不大了解季羡林,不知道他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了这样的话。我想,他大概是因为太厌恶那些投机取巧的留学生,所以急切的想要和他们划清界限吧。在国外用老庄谋得博士的头衔,回来却讲康德和黑格尔,这样的中国留学生是季羡林明确鄙视的对象。可是,从我内心来说,一个人难道不能既倾心于老庄的睿智,又爱慕康德和黑格尔思辨吗?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偏颇,但是季羡林对老师的虚心,对治学的严谨,以及对艰苦生活的积极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回到大陆之前的时期当季羡林完成学业之后,他终于要回到祖国了,可是它却对德国产生的深深的留恋和不舍。这一点上我是非常理解他的,不是他爱国爱的不深,而是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实在是给了他很多东西。那里有欣赏鼓励他的良师,有能陪他畅谈的益友,有>温暖慈祥的女房东,还有那个为了他终身未嫁的美丽女子。更重要的是哥廷根给了他一个能让他安静做人,安静治学的环境,这对于一个学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啊。就像季羡林的老师吴宓说的,“世事纷纭果造因,错疑微似便成真。”有时候,生命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莫大的影响,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就写到这里了,突然觉得没啥话好说了。其实我看书总是抓不住重点,比如看《留德十年》,我就没看出“先生当年抛家傍路赴德求学德经过??友人情深。”之类的东西,反而记住了他在德国虽清贫但可以从心所欲的生活。这也算是种另外的>收获吧。以耄耋之年,回忆前尘过往。自然不是让你以他的心态来品味人生。

都说乱世出英雄,但是我看到即使在二次大战这样的环境下,在德国的一个小城有着这样一群人仍然在不闻窗外事的做着自己的学术,过着自己洁净而高贵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或许是平淡的,席卷世界的二次大战在他们眼里不过是毫无知觉的来,毫无知觉的走罢了,但是这种平淡带给我的却是深深地震撼,能淡的人们必定会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不是吗?


第二篇:《留德十年》读后感(李双飞)


心有梦想,爱有所托,终成辉煌

---------《留德十年》读后感,李惟斯家长李双飞

以前只知道季羡林是一个大师,并不知道他是哪方面的的大师,亦或在哪些方面有巨大成就。在暑假期间,我家小孩要读《留德十年》,因为对书名的好奇,而对该书引起兴趣,继而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细细的读完该书后,对季羡林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又找了很多的季羡林的资料,想要完全的了解他的人生和成就。

该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留学路上作者所见所闻, 作者花了很大笔墨描写他和一群中国留学生在从北平前往柏林的火车上的趣闻轶事,漫长旅途虽然枯燥,却也有惊险、刺激和惊喜:满洲国警察的惊悚,火车上如厕喝水的不便,与俄国人沟通的困难,以及活泼,开朗,会说德语的漂亮波兰女孩儿WALA,他给火车上的七个中国小伙子带来了莫大的愉悦。然后就是作者在哥廷根生活期间和房东、许多的教授、朋友的相处和生活,他们和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有的亲如家人,作者本人也对他们怀有深深的爱和友谊。当女房东听说作者要回国离开她时,她嚎啕大哭时,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这是至亲的人生离死别时的场景啊!接下来就是作者深处异地和战争漩涡中,对祖国、对母亲、家人的思念,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无奈和刻骨铭心、痛彻心扉。最后就是作者对战争带给人的饥饿、恐惧、无助,战争后的断壁残垣、哥廷根残疾人的突然增多无不触目惊心而引起人民对战争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现在就读《留德十年》后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和我家小孩、所

有小孩分享。

首先,要心有梦想。作者历经孤苦、战争、饥饿,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拿到博士学位,回报自己的母亲(两个母亲)。其时很多的留学生因各种原因,来来去去,都没有完成学业,而作者却苦苦坚持。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我们和我们的小孩,也要有目标、有梦想。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之奋斗、前进。小孩可能现在自己的梦想还不清晰,没有关系,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大人应该慢慢对小孩引导,使小孩树立自己的梦想、目标,并且引导小孩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并且坚持不懈,肯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然后是心中有爱!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作者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能坚持自己的理想,除了要有坚定的意志外,爱是支撑作者的最大寄托——爱祖国、爱母亲、爱事业、爱同事、爱师长同学朋友房东!我们也要对我们充满爱和友谊的人,回报同样的爱和友谊,这样才有力量和艰苦斗争,才能追逐自己的理想,社会才会充满温暖。

远离战争,爱好和平——这也是我对小孩的希望。作者用亲身经历告诉人民战争的可怕和带给人们的伤害,我们中国人更是亲历了战争带给全国人的苦难,希望现在的小孩也能爱好和平远离战争。

好了,就写到这里,希望我的小孩、所有的小孩和我一样也能从此书中有所感悟,能对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这恐怕也是作者的希望。

更多相关推荐:
《留德十年》读后感

留德十年读后感记得那是20xx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在厦门叔叔家里吃过中饭和妹妹躺在沙发上看新闻新闻中突然报道说季羡林先生逝世当时心中顿时一惊便坐立起来了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报道怕遗落了什么细节其实那时候对季羡林先生并不...

留德十年有感

读lt留德十年gt有感看季老先生的书时不时的会笑出声来季老情商高懂幽默平凡的字眼在他的笔下便附有了灵性季老留德十年学习多种语言但在书中却是写的更多的有关的人章用一家他的女房东迈耶一家他的多个老师季老讲究禅性在德...

读《留德十年》有感

读留德十年有感生活还是生活逝去的生命不能复归也用不着复归但是回忆这样的生命意识到自己是这样活过来的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来了风风雨雨都经过了生活还是生活一直到今天自己还能活在世上还能回忆往事这难道还不能算是莫大...

《留德十年》读后感

留德十年读后感留德十年gt读后感何洁雯德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到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的心灵也正如花这般美丽纯洁德国妇女们个个重视清洁把自己家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点杂尘也没有就连她们家门前的大道也被擦得干干净净就...

读《留德十年》有感

读留德十年有感读留德十年有感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回忆录中重要的一段是季老从19xx年到19xx年写作的时年80岁高龄这样的年纪去回忆自己的过去应该是有难度的好在季老有写日记的习惯翻开日记犹如回到从前因为有了这些真实...

《留德十年》读后感(李双飞)

心有梦想爱有所托终成辉煌留德十年读后感李惟斯家长李双飞以前只知道季羡林是一个大师并不知道他是哪方面的的大师亦或在哪些方面有巨大成就在暑假期间我家小孩要读留德十年因为对书名的好奇而对该书引起兴趣继而被书中的内容深...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把握时代的脉搏激荡三十年读后感建设局郭林海激荡三十年是一本浅显易读的好书它用平实的文字记录了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发生在祖国大地上激动人心的人事变迁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描绘企业家们奋斗历程的同时让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

毛概-《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我一直觉得如果要想读懂中国社会当下的问题首先须对三十年的改革历程有所了解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是历经三十年演变和一次次历史选择发展而来的结果许多问题的答案都蕴藏于这一历史过程中另一方面只...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读后感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读后感金容恩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位作者是一位敢说敢做的实力派的电视新闻界人士实属难得作为学习新闻专业才刚刚第二年的学生来说实在不能不使自己敬他三分应该是到了崇拜的地步这本书并非描...

读十年徒步中国有感

读十年徒步中国有感自幼跟随父母通过十九局的工地辗转过许多地方也许就是这些细碎的经历让我萌生了徒步旅游的想法也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曾经我一度认为徒步旅游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有钱整顿好行装背起行囊便可向...

读十年徒步中国有感

走路也是一种修行读十年徒步中国有感前不久看中央台节目无意中看到屏幕上面的标题打的是当代徐霞客雷殿生这是一个访谈节目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于是网购了本雷殿生著十年徒步中国这是自传游记我一口气读了两遍雷殿生带给我不止是心...

《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读后感

单薄的青春朱丽可环工1001梦想不过是岁月蹉跎中未曾剥落的印记在现实的记忆里它一页页将十年的青春写满当我知道一段青春开始谱写一切又让人焦心等待却来的那么措手不及在正沿途的青春中我开始寻找自己我知道激情与狂躁是此...

留德十年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