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时间:2024.5.8

《苏东坡传》读后感

诚然,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真诚、善良、崇高等高贵的个性品质似乎都难逃被黑暗、丑恶摧残或吞没的厄运。但是,还是会有人,在苦难、悲哀的人生际遇中,以他的智慧、仁爱与伟大的悲悯,冲出了重重黑幕,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留下了一些烛照后世的、不可磨灭的宝藏。这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奇迹,苏东坡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奇迹之一。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英勇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他的一生都卷在政治旋涡中,恰如风中飞蓬,东飘西荡,生活在屈辱中。然而,他以天真无邪的心灵到处捕捉这在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屈辱生活中诗意的片刻,化为永恒,使我们大家都充实不少。 他享受在黄州的惩罚和拘禁生活,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以及“承天寺夜游”等绝妙好文,那两篇月夜记游赤壁的文章流传千古,短短几百字就道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又说明人在此生可以享受大自然无尽的盛宴。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到这些文字,都会生出新的人生领悟。

他在人生的晚年时期被贬谪到岭南,爱了这里的“岭南万户皆春色”,他自以为可以定居惠州,不料60岁的时候又得到了移居海外(海南岛)的命令。热带小岛的夏天湿热难当,他常坐在槟榔树下数日子,

等候秋天来临。秋天多雨,船只因为气候关系都不再南行,食物短缺,岛上连米都买不到。“食无肉,病无药”,老人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但他不屈的灵魂和人生观使他从未失去生活的乐趣,也许是真正掌握了自己,至少他从未失去幽默感。他曾经对他的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他如今和默默无闻的穷学者、农夫交往。家里一天没有客人他就不自在,别人不来他就出去拜访邻居。他缺衣少食,却似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有一天他头上顶着个大西瓜,一面唱歌一面穿过田野。我对苏东坡充满热爱。我爱他身上所有的那种绝对醇美、完全成熟的人生态度,那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容的幽默感。我始终相信,只有完全舒展、自由的心灵,才可能盛放出快乐的花朵。这是慷慨的天才馈赠给我们的近乎神祗的笑容。

苏东坡的故事基本上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他从不收敛他的幽默才能,他的充满机智的谈话让禅宗大师也难以应对;他从不掩饰他对于鬼神世界的好奇,他祈求天神并与魔鬼争辩,偶尔还占取上风;他欣赏生命的每一时刻,知道在任何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他追求长生不老,几乎到死还兴致勃勃地寻找不朽的仙丹,屡受挫败,却含着笑死去。……今天我们读苏东坡的传记时,就是在追随这样一颗纯正无邪、真实不欺的伟大心灵。

我情不自禁地要对这样的阳光阅读满怀感恩。惟有这样的阅读可以令我时不时地轻轻发笑。我相信,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夜,室内像一个冰库,没有一丝暖气,那些黑色的方块字也会如同一片片温润的玉

石,暖和你我沁凉的手心,它们甚至还会无拘无束地为你我聚集起一方明媚空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灵魂的悄然舒放和自由翱翔。


第二篇:精品参考《苏东坡传》读后感


精品参考苏东坡传读后感

精品参考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

2006级历史系历史学专业 叶小莉

?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礼之常,无足怪者。?——苏轼某年题于潮州韩文公庙碑。

细数史上的文人如恒河沙粒,其中不乏敢于同日月星辰争辉者。而面对苏轼,这位政治上失意的诗词家,这颗难觅的?北珠?时,不免逊色许多。?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一)蚌壳中的秘密

谁都知道,不是每个蛙蚌都能酝酿出珍珠。就如播下地的种子,良莠不齐,发芽的情况自然也参差不齐。在四川,有座风景宜人的小镇——眉州眉山,古之名嘉州。文人世家的苏家便在此地。搞不清楚是眉山的钟灵毓秀诞生了苏家的才气,还是苏氏家族的一时显赫才让世人对眉山更加青睐。也许只是造物主的一次偶得。

?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学造诣实属古往今来者罕见,尤以苏轼为代表。稍年长的文豪欧阳修就曾预言,苏轼将来的名气将远远盖过自己,虽然六一翁是当时不可撼动的文学泰斗。苏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为时人所歆羡。这也是苏轼在学问上越走越宽的重要的基石。未进学堂前,家庭就给予了很好的启蒙教育。母亲解读经典史著,塑造人格榜样;父亲在其刚会诗词时就教导须以淳朴风格执笔。从后来的苏轼诗词中,即可窥略其文品、人格大概。

(二)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在苏轼的一生中,伴其顺逆荣枯的除了其妻子,其弟苏子由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手足情深,?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二人虽均遭排挤、贬谪,但弟弟苏辙性格沉稳、实际,能够相时而动以明哲保身。而苏轼则有点急躁,性情放浪,爱幻想,有诗人的情怀。遇品行恶劣的人、社会的阴暗面或不满时局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经常出言不慎。子由常劝他不要过于计较时弊,?一日空闲长似两日?可以长寿。劝他?三缄其口?。后来证明,苏子由的宦海生涯比哥哥走得更远一点。而苏轼在四十岁以后半生漂泊不定,从显贵一直贬至卑微小吏,尝尽世间疾苦。贬谪途中的苏轼也自嘲:有的不是学问,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氏二昆仲的性格差异最终导致人生经历的出入。

苏轼的?言?是出名的。曾经上神宗皇帝?万言书?,讥评时事,论辩是非,希望神宗改变变法的心意,不久即遭贬黜。此时的苏子依然踌躇满志,大不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时兴起,作诗几首,却被好事者诬陷,强加对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酿成一时轰动朝野的?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对自己坎坷的遭际,源于自己的?出言不慎?,而奈何不了那样的政治环境,苏轼也只能苦笑:?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三)不追求政治,却为政治所追求

早在贬至杭州途中,苏轼对政治热情已不似当年,曾谓其弟曰:?眼看时事

精品参考苏东坡传读后感

1

力难任,贪恋君恩退未能。?二人均认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礼,下无义,贼民兴,丧无日矣。?从政,尤其是在朋党林立的宋朝,官员除了慎言慎行外,不免要圆滑一点,这大概是讲究原则的苏轼所学不来的。语堂先生认为,苏轼在官宦生涯中,一面想保持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面又要顾及到明哲保身的这一人生本分,二者冲突中,天性使然,苏轼选择了前者。

在政治上,可能过于追求完美,过于强调个人的政治理想了。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当政,均将苏轼排除在权力中心外;孰是敌孰是友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楚。而几朝皇太后对其的恩荫更是绝无仅有的。神宗之后、哲宗祖母均特别欣赏其才情,辅以重任。但宋朝皇太后均是因皇帝年幼主持朝政,待其长大便及时还政于皇帝,所以,仅靠几位贤德的女性,在官场上还是不稳定的。神宗之后的几位帝王,虽有任用苏轼,但似乎更仰慕其才学,赐翰林学士之类,或许只是朝廷装点门面的一种方式,借以笼络知识分子。苏轼的政治抱负根本不能尽情施展。

于是只有谦退。语堂先生称他为谦退大师:不追求政治,却为政治所追求。欲归隐却不能,一生为政治所累。

(四)?离合既循环,忧喜迭相攻。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但苏子不失落,他始终认为秋风、明月本无常主,当时尽情去感受便了无遗憾了。天生乐观达人,随遇而安。

1072年赴杭州任太守,毫无对权贵的不舍,惟有兄弟手足。到达杭州后,便致力于当地建设。提出公共卫生方案,设立杭州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清洁城中居民供水,还整顿西湖,这些切合实际、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举措立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一般官吏注重税收、当地治安等关乎政绩的方面,苏轼在整顿市容、注重公共卫生方面开了很好的先例。

几年后,调往密州,物资匮乏,时常求得杞菊食之,扪腹自笑。1077年又赴徐州,喜爱当地的自然风光,称?小住胜地?。苏轼虽是一介书生,却胆识过人。徐州在被洪水围困一个多月后仍镇定自若,一边安抚人心,一边疏浚、修缮工事,直至洪水退去。然而当地居民的敬慕并不能阻止一群宵小之辈再次贬谪苏轼的脚步。及至黄州,苏轼开始臵田地,真正务农起来。精心建造农舍,与左邻右舍的渔夫樵民为友,成了东坡居士。常自比陶潜,仿其风格,随意作诗,苦中作乐。

更加悲惨的日子是流放到岭南,随后又至海南。苏轼总不愿让现实去破坏自己的诗性。初到岭南,言?万户皆春色?还戏称不久?鸡犬识东坡?。及至海南,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仍然觉得有所给予:?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次止无不可者?。诗人一般都极富生活情调,苏轼即深谙此道。在惠州修放生池,建朝云堂。即便身无分文,也乐善好施。苏轼认为,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还与人研制酿酒、制墨,日子清贫却充实。

苏轼的乐观达人,成就了他诗词的盛名,而他这样的性情中人却与通达仕途无缘。诗人、政治家本就很矛盾,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理想一个务实。然而史上不乏合二为一者,像贺知章、高适、范仲淹、欧阳修〃〃〃〃〃〃

(五)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每至一处,均喜建设。在密州建超然台,在徐州造黄楼,惠州的朝云堂,黄州的农舍〃〃〃〃〃〃无处不显示着他的傲气、恬适、安贫乐道。这些建筑、屋舍 2

均成为他诗集的名称。在海南时,一边注史书,一边整理杂记《东坡居士》。东坡说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文人儒生仰慕他,皆以?夫子?呼之。张来、晁补之,秦观及黄庭坚甘心屈居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

苏子的诗篇不可多得,而那份恬静、豁然更令人神往,现在浮躁的世界需要这样的芬芳。

(六)超然之道,亦或是:累了,倦了

苏轼交友圈极其广泛,从士大夫至布衣百姓,由佛及道,晚年尤与僧人过往甚密,贬谪途中时常蒙僧人照料。吴复古,杭州老友维琳方丈,诗僧参寥,佛印等。相传苏轼与佛印有个有趣的故事。苏轼欲开佛印玩笑,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个例子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看来,僧人亦不可小觑。

苏轼晚年练瑜珈,炼丹,修身养性。?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想求得?道士丹?,虽然人间有?羽化?、?蝉蜕?之说,苏轼还是坚持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但没有着迷,可能只是想论证?道士丹?存在有无。后来渐渐坦然,认为合乎常理的简单生活便能长寿:一、无事以当贵,二、早寝以当富,

三、安步以当车,四、晚食以当肉。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鱼蓑。?

1101年,返往常州,久卧病床。7月28日,这颗星星陨落了,享年64岁。耳畔想起苏子诗?我生如飞蓬〃〃〃〃〃〃?

评语:文章条理清晰,文笔流畅。作者由读《苏东坡传》而对苏东坡一生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表明作者具有较强的把握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阅人:周崇云 3

更多相关推荐: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提起苏东坡我首先想到的是他许多作品然而从未对他本人有过深入的探究文如其人然而问题出来了文人心灵的产物可是人会有不同的遭遇不同的心情一篇文章或者一首诗很难看出作者的性情原来我以为苏东坡是个豪放的诗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个人原创

仰望千年东坡我见苏东坡传读后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他在月下举杯...

苏东坡传 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轼这个名字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接触到他写的诗词歌赋他的那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词句至今都萦绕在我的心房初中时老师就推荐过苏东坡传我当...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轼一个我们熟悉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和他同为唐宋八大家在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苏轼的父亲苏洵给他起名为苏轼意在强调苏轼不要太张扬以免...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本是用英文写的是写给外国人看的算是比较浅显易懂趣味性较强跟我们之前阅读过得国内学者的专业性书籍相比这书都让我们中文读者感觉更加轻松有趣林语堂给我们展现的苏东坡是一个比较全面的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但是...

苏东坡传 读后感

读苏东坡传可能接触苏轼最早是儿时背诵密州出猎中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迈随着年龄渐长对苏轼的了解是在课本的记承天夜游中体味东坡被贬后却以闲人自居后悟出他的那的一分洒脱而这本苏东坡传却让这位奇男子的一生像电影般一幕...

读《苏东坡传有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今年夏天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熬的把苏东坡传看完了很奇怪我看了这本书反而越加的讨厌苏东坡甚至连书都不想看下去了苏东坡盛名于世但他对曹操的这一番高论确实在不敢恭维曹操是疾病发作而死的又不是拉去刑场砍头你...

读苏东坡传有感

读苏东坡传有感借着暑假闲暇的时光我看了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有了许多感悟苏东坡传讲了许多关于苏东坡的事讲述了苏东坡的为人处世我非常地敬佩他因为他正直勇敢坚毅他体会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只要认为是对老百姓好的那就上述提议...

精品参考《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在四川有座风景宜人的小镇眉州眉山文人世家的苏家便在此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父子三人的文学造诣实属古往今来者罕见尤以苏轼为代表苏家深厚的家学渊源为时人所羡慕这也是苏轼在学问上越走越宽的重要的基石未...

苏东坡传 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是一代文坛领袖他是一位豪放大师他是一个书画大家在他的身上闪耀着许多光点他就是苏轼带有传奇色彩的东坡居士少年读诗书赢得考场春风得意凭心论时事惹来宦海几度沉浮科举崭露头角令...

分析后分析感 《苏东坡传》读

词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苏东坡传读后感20xx级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叶小莉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

苏东坡传读后感(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