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时间:2024.3.31

读《理想的风筝》有感

《理想的风筝》整本书是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的,一共分成六个主题大块。其中有一篇文章就叫《理想的风筝》,我想在这若干个小故事中能脱颖而出的,一定不一般,事实上,这篇文章的确没有让我失望。

文中的刘老师,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他身残志不残,他抱着对生活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他靠着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心态,他笑着面对生活中种种挫折与困难,他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成功的活了下来,向我们证明了生命的顽强。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些羞愧,作为残疾人的刘老师都这么热爱生活,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都认真专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进了自己教师的责任。那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呢?难道我们这些四肢健全正常人就不能这样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四肢健全,但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正常人,他们对生活激不起自己的热情,还常常有弃世的想法,他们颓废,他们自暴自弃,看看刘老师的事例,他们不感到羞愧吗?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生活是残酷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命运却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选择生活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同学们,生活赋予了我们健康的身体,让我们带着欢笑放飞自己理想的风筝吧!


第二篇:理想的风筝(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教材依据

本课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9册第22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能够捕捉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感受。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够捕捉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体会人物情感,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能够在典型事例中感受人格魅力。

学情预测: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课文,全文选取的三个事例无不体现刘老师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捕捉到作者笔下的细腻描写,感悟到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三个典型事例对刘老师人格魅力的体现应该是全面的,互有渗透的,学生的理解感受也许会有重复,或许会在一个层面上谈感受,教师应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布置学生课前熟读课文;查找苏叔阳的同步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每个孩子读完课文,一定会有两个事物给大家留下强烈的印象,是吗?

(板书:拐杖 风筝)

这两个事物陪伴了刘老师的一生,虽然只是两个平常事物,但却透出了刘老师的坚强、自信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精讲点拨,凸显重点

第一个故事:笑谈腿疾

1、轻声读故事,看看哪儿写得生动细腻,读一读,谈谈感受。 学生汇报。

2、听了刘老师的笑话,学生们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板书:乐观向上)

3、指导朗读。

第二个故事:上课板书

1、默读故事,看看哪儿写得生动细腻,读一读,谈谈感受。 学生汇报。

2、情感升华:这还只是一只普通的圆木拐杖吗?

第三个故事:放飞风筝

1、默读故事,看看哪儿写得生动细腻,读一读,谈谈感受。 学生汇报。

2、穿越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刘老师的快乐吗?

他脸上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板书:热爱生活)

3、感受刘老师的生命力。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板书:生命伟力)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1、听了刘老师的笑话,同学们从“笑”到“酸涩”到“同情”。从情感的变化中看到了刘老师的坚强,以及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

2、通过对“转”的解读,学生理解的老师的艰难。

3、通过理解“漾”、“奔跑着”等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了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四、优化组织,引导探究

师领读第十小节。

1、刘老师给“我”的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理性思考:这还只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吗?

3、走进苏叔阳。

(1)领读苏叔阳对刘老师的深情呼唤——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2)诵读教师自己对刘老师的深情呼唤——

(3)引导学生写下自己深情的呼唤——

五、互动探究,完善认知

1、(教师预设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

预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三件关于刘老师的往事?探究体会。

生成:这是典型事例的写作方法的使用好处?

2、讨论文章的题目为什么是“理想的风筝”?你的独特体会是什么呢? 生成:这风筝蕴含的是什么?

六、矫正反馈,全课小结

一支拐杖,一个完整的生命;一苍穹的风筝,一生的理想。刘老师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心灵的震撼!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们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七、迁移应用,升华认知

阅读苏叔阳的一生经历,体会:苏叔阳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在这篇文章中赋予了怎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乐观向上

拐杖

热爱生活

风筝

生命伟力

学 案 设 计

1.听了刘老师讲得笑话,同学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 ),从这些情感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2.刘老师上课板书这个故事中,( )这个字包含了无限的情感,你能体会到吗?批注体会。

3.勾画文中细腻描写刘老师放飞风筝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体会。

巩 固 案 设 计

一、巩固训练

1、填空并体会表达效果

(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 )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表达效果:

(2)他脸上( )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表达效果:

2、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1)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2)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二、迁移拓展

1、文中有多处写得细腻生动,试抄写几处,并写下体会!

2、题目之所以叫“理想的风筝”,你的理解是:

更多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风筝关于友谊的故事它还关乎亲情人生内心和救赎12岁的阿富汗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一起长大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为了抢回少爷赢得的风筝遭受了异端份子的强暴躲...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题目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正文追风筝的人TheKiteRunner又译追风筝的孩子是旅美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来自阿富汗作家出版的英文小说小说追风筝的人由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简介12岁的阿富汗富家爷阿米尔与人哈桑情同足然而在一场风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当对哈桑的背叛阿米再度...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成长路上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其实再优美的文字都无法描述出读完这本书后内心难以言喻的感触再精辟的语句都无法刻画出书中人物在脑海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生动形象正如作者赛德勒胡赛尼用朴素自然平实不加任何修饰...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一直以来对阿富汗这个神秘而又多灾多难饱经战火的国家充满了向往当我从报纸上的书评上看到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的时候便迫不及待的买来一睹为快小说其实是男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阿米尔从小生活在阿富...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有感很久没有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了,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有些情节已经不太清了,但追着风筝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也把同名的电影也看了…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雨过天晴朝阳重现轻轻的抹去昨日的光彩被雨水洗涤了的天空不太明亮却又好苦涩漫步海边追逐昨日的光景心中的惆怅都被叠加在了一起风筝风呀飞在天空中遨游盘旋昨日的回忆尽在眼前就在这样一个早晨我读完了卡勒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Foryouathousandtimesover本该尊重原著但中文版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让我无法割舍汉字的叠音本能的具有让悲伤和伤感变的绵长的作用而这绵长的色调奠定了Thekiterunner的情感主...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再次看到风筝时已然是七月绿草如茵的空地上几个人在放风筝脸上的笑容宛若夏日雨后的天空我坐下神思有些困倦不知是睁眼之时还是闭眼之时我望见一片瑰丽的苍穹灿烂的云朵中是成片的风筝如同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合上书耳畔似乎还回荡着哈桑的那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的一位少爷阿米尔与他的仆人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他们本来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那件悲...

读《追风筝的人》的感想

读追风筝的人的感想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12岁那年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断了线的风筝残忍的救赎如果有那么一本书看到一半揪痛人的心让人不忍再看下去即使强忍看完也不敢再看第二遍那就是追风筝的人不仅因为在塔利班残暴统治下的血腥恐怖的生活还有那无比揪心的救赎我看见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