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货币战争》有感

时间:2024.5.2

读《货币战争》有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宋鸿兵编著的《货币战争》,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这么几个问题开始的:到底什么是货币战争?经济危机似乎有不同的解读?如果真的有金融战争,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在看到第一章的题目时,是有一点的惊讶,第一章是要介绍罗斯柴尔德家族。文中重点介绍了这个家族中老罗斯柴尔德的5个儿子是如何在欧洲打拼,从而成为欧洲金融业的霸主的。文章中提到了这个家族两百年间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帝国的诀窍,那就是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暗箱操作、像钟表一般精确的协调、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以及基于这一切的对金钱和财富的深刻洞察和天才的预见力。当我们试图去探索历史的真相时,我们收获最大的不是历史本身的真实度,而是我们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一个金融家族的崛起和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兴旺在很多方面是共通的。第一,严密的家族控制等同于对公司的掌控。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关键银行金融领域的规定就是只能是家族内部人员负责,这就好比一个企业,关键部门一定是自己信得过的人员在负责。对于一个精简的企业组成,各个部门都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有准确的把控,这才能使在特殊时期,不会因为新的计划得不到有效的传达与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的失败。这里说的信任与把控在一个家族内部要容易的多,而在企业中,更多的就是要看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或者金钱的魅力来达成这一点。所以,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是注重结构式的培训与发展员工,有比较低的员工离职率。第二点,永远早于市场的信息获取。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活跃在战争背后并推动着战争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有该家族的探子以及代言人,而这些人则构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庞大的信息网络。不论什么样的消息,总能第一时间传达到该家族负责人的手里。信息的时效性就在该事情发生到公诸于世这段时间内达到最大,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是很完美的利用了这个信息的时效性来为自己创造财富。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依存于市场的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动很敏感。首先,就是政策的转变,例如近几年来国家强调的经济转型对于现存于市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固有的传统的高污染的工业在新政策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相反新兴环保的高科技产业则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对于政策的先知先晓,及时进行企业调整,才能使得企业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其次,就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而言,网购的出现使得销售实体店和邮政业失去了原有的统治地位,相反的物流这一行业则兴旺发达起来。大到企业来说,数码相 1

机逐步在市场上取代了传统胶卷相机,柯达公司的破产虽然令人扼腕叹气,却又时刻警醒着人们,不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终究会惨淡收场。这些都是说获取信息要趁早,尽早的做出反应。然而,有时却不是因为没有早获取信息,而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信息。这里就不得不说诺基亚公司对于市场的不灵活性,只能手机在大范围占领市场时,诺基亚依旧选择固步自封,以自己传统的机型来对抗新型的多功能的智能机,而其结果就是如今的移动市场基本上没有了诺基亚产品的影子。诺基亚没有信息渠道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的,作为前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销售厂商,诺基亚在全球市场调研及需求顾问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是在智能机进入市场时,诺基亚有该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一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使得手机巨头认为自己的传统机型不会为智能机所影响,而真正的情况却是智能机迅速占领市场,苹果、三星、HTC则成为了最大的市场赢家。拥有信息的渠道并且能够对信息有着极为透彻和正确的分析,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步向繁荣的过程中稳步向前。

第三,彻头彻尾的冷酷理智。这里说的主要是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当有的素质之一,即遇事不慌乱,冷静镇定,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事情而不是发火或者焦急。这是对于企业领导者情商的要求,要想企业获得成功,领导者就要学会掌控自己情绪的能力。第四点,永无止境的金钱欲望。欲望是驱使人们去做事情的最好的动力,而永无止境的欲望也就是追求目标路上永不衰竭的动力。一个人有功成名就的欲望,一个企业有上市盈利的欲望,一个社会有稳定发展的欲望,一个国家有繁荣昌盛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就是个人努力、企业发奋、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

最后,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分析能力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这一点在上文已经提到,而同时,信息分析的能力又是有一定的基础才有意义的。首先就是强大的情报网络,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其次,有一定的分析模式,这里就有不同的模式需要建立,比如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国家信贷危机的推动者又是谁,并且发生这些重大金融事件的征兆有什么,这些都是有根可循的。根据经验而来的分析模式,也会为将来再面对类似情况时可以做到预知与预防。洞察力一方面基于对信息的大量掌握和精确分析,这会对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仅仅是靠模式或者靠单一的调查去分析信息而后做出决策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就要说道洞察力的另一个方面,即判断的能力,而这一点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失败至关重要的一点。诺基亚是输在信息上,一方面是对信息分析没有透彻,没有把控住市场的脉络,然而更多的是因为其在市场需求判断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首先他常年下一线与消费者沟通,从而能得到一手的最实际的没有经过加工的市场消息,其次又是自己领导的进行信息分析整理,进而把产品投放市场。作为礼品型的 2

保健品“脑白金”如今已经是家喻户晓。产品的具体功效我们抛开不谈,就史玉柱在对市场分析后作出的逢年过节脑白金的销售的一定有市场的判断与带领员工大年三十依旧在公司及各大商场坚守岗位的决策和行动来说,巨人集团无疑是成功的典范。正是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史玉柱能够在保健品充斥的中国市场,开辟出属于“脑白金”的一片天空。

在回顾历史时,我们总强调“以史为鉴”。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以史为鉴”,更要“以史为师”。历史能教给我们的远远多于课本或者传记中记录的那些内容,那些没有被明确说明的,或者只是点到而止的几句话,也许就能带给我们受益终生的感悟。经济危机是对社会的一些阶层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依旧有企业,有个人从中获取利益,从而在后危机时代一跃成为金融巨头。也许我们会抱怨我们没有强大的后援团队,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可靠的合作伙伴。但试想,当初的他们在出生时就有这一切了么?答案显然是没有,所以,历史能教给我们的还很多很多,需要的只是我们要有一颗不断去寻求真相,不断去探索理论,不断去深层感悟的心。

3


第二篇:我读《货币战争》


我读《货币战争》一、引子看了《货币战争》,很受触动,启发人们对于所处世界的运转方式的观感进行反思,该书很有颠覆性,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该书也引发了很多争议,但是我所拜读到正方和反方的争论都不能使我对这本书作出全面的判断。其中部分的争论只抓住书中的个别内容进行,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抓住其中的关键进行全面的判断和分析。因此,我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解答我自己心中的疑问,也希望对抱有怀疑和求真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同道之人能有所启发,更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有转帖分享:/viewthread. ... &extra=page%3D1『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德国之声:“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转载)二、书中的关键要点1、 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少数家族金融寡头拥有和控制世界上的主要财富。2、 金融寡头以财富为基础,已经有计划地逐渐成为欧美社会制度及其运行的最终实际控制人,控制欧美世界的经营,并在将这种控制拓展到世界其他国家。3、 金融寡头通过这种控制有计划地剥削他人的财富,增加他们的财富。4、 金融寡头通过增加财富和增加控制相互促进、强化和稳固他们的地位。5、 金融寡头形成这种控制的手段首先是家族银行。6、 金融寡头通过极大的财力和内部信息操纵市场获取财富。7、 国家政治势力或政权在特定时期极大依赖于金融寡头控制的银行资金;这种特定的时期包括政权税收不足以支付其支出的时期,尤其是战争时期对资金的需求大幅提升时。8、 民选ZF的产生依赖于金融寡头控制的财富,这些财富不但可以提供选举的资金,并通过其所控制的企业等势力控制选票。9、 金融寡头通过国家政权对其银行资金的依赖性向其提供贷款获得财富。10、 金融寡头利用这种依赖性,以提供银行资金为由,或者以控制民选ZF的产生,胁迫当权者作出对他们有利的决策。11、 这些决策首要的是在该国成立金融寡头私人控股的中央银行,由该中央银行而不是ZF发行货币。12、 金融寡头通过发行货币(印刷货币)获取财富。13、 这些决策包括货币体系的制定及其运营,包括建立金本位制或废除金本位制,利率的调整、货币的发行等。14、 金融寡头通过控制货币体系的制定及其运营,制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从而通过通货膨胀在资产价格的高位卖出资产、通过通货紧缩在资产价格低位买入资产获取财富。15、 这些决策包括战争的决策

:首要的是战争所需资金的筹措,然后是战争对象的确定、战争的启动、战争物质的购买和销售、战后赔款的确定和支付等。16、 金融寡头的这种控制首先从19世纪君主制的英国、法国、德国开始。在英国建立了其所控股的中央银行并延续至今。17、 金融寡头的这种控制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美国得以实现,在美国建立了其所控股的中央银行,历经多次演变,最终形成联邦储备银行体系并延续至今。18、 金融寡头的这种控制通过其所控制的两次世界大战、英国和美国的多次经济繁荣和萧条得到了强化,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增加。19、 金融寡头通过英国、美国的精英组织,如三边协会、国际外交协会等吸收完善其成员,使金融寡头全部结合在一起合谋,从而将其控制力扩展到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20、 金融寡头的这种控制的强化使其控制扩展到了西方主要的经济体,并不断地在国际范围内强化,主要通过建立并控制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手段。21、 金融寡头通过国际清算银行,金融寡头协调其所控制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行为。22、 金融寡头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或废除美元的金本位制,建立或调整其他国家的美元本位制,建立由一篮子货币组成的特别提款权本位制,从而控制各国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23、 金融寡头通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世界各国提供贷款的能力,在某些国家处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或经济起步阶段时,或者制造上述情况,利用该种时期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或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的时机,要挟各国ZF并对当权者进行贿赂,以低价购买该国的重要基础资产。24、 金融寡头通过上述手段,使其控制范围不断扩张到全世界范围。25、 中国也在金融寡头打算控制的目标之中,我们应当做好准备。三、作者可能是对的方面1、 金融寡头通过要挟ZF建立了私人持股的英国和美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获取了本应属于ZF的凭空印刷货币带来的财富,并仍然在收取。2、 金融寡头早期通过资金实力操纵市场、也通过有计划地改变货币政策制造通过紧缩或通货膨胀操纵资产价格,后期通过货币政策等消息进行内部交易,剥削人民的财富。3、 金融寡头曾经利用战争发财或要挟ZF。四、作者可能言过其实的方面1、金融寡头刻意制造战争。辨析:金融寡头只是利用战争,同时进行投机行为,战争输赢结果并不完全在于掌握,只不过有时押对了,有时也会押错。这种投机行为没有道德的标准,完

全在于利益的驱动。绝大部分战争是为了经济利益,在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和财富高度集中的情形下,是为了最有权势的群体的经济利益,金融寡头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有其他的成分。代表了多少人的利益则取决于财富的集中度,同样是资本的民主。2、金本位和银本位的废除都是金融寡头的阴谋。辨析:特定时期实施贵金属本位有利于经济的稳定,但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增加。发展至今,坚守金本位或银本位只能限制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也没必要恢复金本位。金融寡头通过建立或废除金本位攫取了大量的财富。3、金融寡头决定当权ZF的人选和政策。辨析:金融寡头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种作用不应该是一家说了算的,也有一定的民主,是数家金融寡头相互协调的结果,是金钱的民主。4、金融寡头设计的货币体系使国家永远不能还完向私有中央银行的债务辨析:作者称,该体系下,国家必须向私有中央银行借款或发行国债才能发行货币,所以不能还完,否则就没有货币可以流通了。国家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或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或卖出国债减少货币供应量,也可以通过买卖外汇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增加再贷款,降低存款准备金,交易手段创新提高货币流通速度等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5、ZF应该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而不是中央银行。辨析:应该由国有的中央银行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或者发行货币取得的财富应当归国有,而不应该有私有的中央银行拥有发行货币取得的财富。ZF不能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例如,我国规定,财政不能直接向中央银行透支,也不能强迫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因为这样会导致ZF可以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存在由于ZF的不正当行为而发生恶意通货膨胀的风险,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例如金圆券。世界各国均规定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应当独立于ZF。6、通货膨胀是剥削人民财富的最有力凶器。辨析:恶意的通货膨胀将导致财富的重新分配,通常是富人有条件持有可保值的资产,并有可能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中获利,而穷人的财富有限,而且多数采用储蓄的形式,在实际负利率的情况下最容易受损失,导致富人越富,穷人越穷。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有益的。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和构成的调整,资产和物品的价格会发生结构性调整。例如小汽车相对大米的价格可能会越来越便宜。但是这种价格的结构性调整主要是通过大米涨价来

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小汽车降价来体现的。原因在于所有物品的价格处于温和的上涨过程才能鼓励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但是温和的通货膨胀对于太穷的人依然是有伤害的,因为往往在他们的支出构成中占主要部分的食品等的价格在结构调整中处于上涨。7、金融寡头通过英国、美国的精英组织,如三边协会、国际外交协会等吸收完善其成员,使金融寡头全部结合在一起合谋,从而将其控制力扩展到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金融寡头的这种控制的强化使其控制扩展到了西方主要的经济体,并不断地在国际范围内强化,主要通过建立并控制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手段。辨析:出类拔萃的人物或是出生显贵的人物在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往往较其他人对社会产生大得多的影响力。当然,个人并不认同精英统治论,但国际社会也绝对不是个别金融寡头垄断的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使得少数人拥有大得多的影响力,这种情形应当通过征收累进制的遗产税和所得税、打击腐败、打击内部交易、打击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等手段来减缓少。虽然不能也不必要实现均田地,但是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还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资产阶级的民主。少数发达国家在国家社会中拥有大得多的影响力,但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写在最后金融安全非常重要,这点我完全认同。看看日本,看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看看解体初期的独联体国家。虽然我不认为是个别的金融寡头操纵着这个世界,但是金融寡头们的影响力和智商不可小看,忽悠、欺骗、操纵舆论、操纵官员、操纵市场、操纵各种看似独立中立的商业或公益机构,均是可能的。应当当心的是,西方国家或西方国家操纵的国际机构向发展中国家提出要求和建议时,往往打着科学、自由、市场、开放的旗号,却往往隐含着不良用心,目的是为了个别西方国家或个别西方国家的金融寡头的利益。例如资本账户完全开放、货币自由浮动、金融开放、取消所有的关税壁垒、自由贸易、激进的政治体制改革等等。各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千万不要受要挟接受西方国家的要求,更不要被好听口号迷惑了双眼,一切皆为利来。货币战争确实在发生,中国人当心了! 『经济论坛』 [经济杂谈]德国之声:“货币战争”:忽悠中的担忧(转载) 作者:kingdom1234 提交日期:2007-10-2 02:56:00   一本非专业人士的“戏说”世界金融的读物不但成了关于钱的大众启蒙畅销书,也被金融决策人物奉为警世格言,这也难怪西方媒体对中国又看不懂了

。英国“金融时报”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看成是肤浅的“阴谋论”,德国的“明镜周刊”则在转述“金融时报”的报道时,干脆将此“奇书”称为“反犹主义的经济畅销书”。     宋鸿兵何许人也?按照“金融时报”的报道,他是一位就职于美国一家IT咨询公司的华人,19xx年移居美国,现居华盛顿。据说,这位“挨踢人士”对19xx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发生了研究兴趣,不觉间成为了一个带有玩票性质的业余金融历史学家。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些他的“历史重大发现”后,在朋友的鼓励下在国内找到了一家出版社出版,竟成为畅销书。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未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就连高层领导人都会阅读。中国人对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真正的危险。此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设想。”他的这些设想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上至决策殿堂和高等讲堂,下至电视脱口秀和传媒专访,他在中国发动了一场“货币战争”,而自己俨然是一个运筹帷幄、看穿世界金融市场险象的金融教主,以至于有人在网上论坛发贴五体投地地感叹:“原来我们老百姓是不懂钱的啊”。     “金融时报”说,“货币战争”用简化手法,将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用鲜明的线条勾划成一场主宰世界的金融阴谋,而起源自德国法兰克福、两百年多年前在英国伦敦发迹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就是主宰这场旷世阴谋的幕后黑手。世界近现代两百多年间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滑铁卢战争、六位美国总统遇刺、希特勒的崛起、日本经济的崩溃、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等,在宋鸿兵看来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惹的祸。     宋鸿兵还耸人听闻地说,大名鼎鼎的美国央行-美联储,根本不是一个具有国家职能部门,而是由几家私人银行操纵的私营机构,而这几家私人银行又都是效忠于无所不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至于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无处不在,作者提到的一些历史证据也仅限于二战以前,而之后的六十多年里,罗斯柴尔德家族好像是人间蒸发了,寻不到他们具体活动的蛛丝马迹。所以仅从实证史学角度看,从书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罗斯柴尔德家族该为19xx年的亚洲经济危机负责的理由。     宋鸿兵发现的一些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野史,其实在国外早有不同的坊间流传。书中煞有介事地描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如何通过他们的谍报网提前获得拿破仑滑铁卢战败的消息,以此在伦敦证券市场上大发国债财和控制了英格兰银行。有好事的网友经过检索发现,书中的这段

描述几乎原封不动地译自一本英文著作。另外,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阴谋发动世界大战的奇谈怪论也流传了几十年了,如以想象丰富著称的美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就曾提出过这种观点。本书的“学术价值”还可从下面两句话中可见一斑。作者先是说六位美国总统遇刺的“真相始终隐藏在一片沉沉的历史迷雾之中”,然后笔锋一转却说:“总统们的死都和金融有关”。既然真相始终如迷雾,作者怎么又那么肯定是与金融有关?!     因为“红鼎商人(Rothschild德文愿意是红色盾牌)”罗斯柴尔德是犹太裔,对反犹主义保持高度警惕的德语媒体难免不神经过敏,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中的主命题-控制金融主宰世界的阴谋论与流行的犹太人主宰世界的阴谋论联系起来,得出中国有一本反犹的经济书不但得以出版,还竟然畅销20万到60万册的感叹。其实,“货币战争”的写作兴趣与其是“反犹”,不如说是“忽悠”。     虽然“忽悠”是一项中国喜闻乐见的全民运动,但是常常是聪明的过了头的中国人并不那么轻易会被玩票级的业余历史学家所忽悠。这本以历史专著面目出现的伪历史专著虽然没有带来任何历史知识上的进步,但它得以在朝野上下走红却有着历史的原因,那便是中国在通过全球化提供的机遇谋求历史性的大国崛起时,总是担心会一不小心就落入西方人掘下的“现代化的陷阱”。如中国人始终担心,美国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和将人民币升值,可能就是一个要控制中国金融命脉的阴谋。如果说毛的时代中国人警惕的是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霸权,那么今天中国领导人担心的是新经济自由主义旗号下美国人的世界金融霸权。就是在中国政界商届所谓精英阶层对金融市场开放在进退之间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氛围下,“货币战争”就像一个江湖术士的咒语,蛊惑了精英或者草根。 《货币战争》和中国崛起 一、对《货币战争》的评价《货币战争》一书在网络上流传了一段时间,很多朋友也推荐我看看,还有人引用该书的某些章节来反驳我目前“经济学常识讲座“的观点。其实《货币战争》一书在网络上一出现,我就去看过了,但实话实说,我实在不敢恭维该书。如果不是有网友拿该书的观点来反驳我,我是不想对该书进行评论的。出书吗?任何人都可以,任何观点都可以宣传。但该书已经对某些网友造成了思想混乱,不得不澄清一下该书的错误和危害。1、该书充满了谋杀和阴谋的恫下。比如肯尼迪遇刺,美国总统被暗杀的几率高于诺曼底的死亡率等等。这是很吸引眼球的恫吓。2、该书缺乏起码

的严肃性:比如该书宣称“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在金本位的运作下,英国的物价在长达250年的漫长岁月中保持着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 这是把银便士制度、银本位制度和仅仅存在不到100年的金本位制度混杂在一起。是对读者的严重误导。3、该书偷换了大量的经济概念:比如在上述引述英国的物价稳定例子后,给出了其他国家的货币稳定例子。物价稳定是指一个比值稳定,而货币稳定是另外一个概念。《货币战争》的货币稳定究竟是指本位不变、铸币不变、还是货币体系换算不变还是货币数量不变很难说。但在阅读时造成一个习惯误导是这些国家的物价也是稳定的印象。同时该书把物价水平等同于通货膨胀。说美国在113年时间里通货膨胀率几乎是零。通货膨胀单纯指货币扩张,和物价上涨是两个概念。4、该书的结论和思想也是十分有害的:比如他在接受采访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中国被洗劫的方式之一。言外之意就是通货即不紧缩也不膨胀。结果就是货币供给维持一个恒定水平。但这么做的实质就是要中国货币紧缩——经济紧缩——社会破产。5、该书在误导中国采取一种贵金属本位制度和货币思想和货币管理混乱。比如他在采访中说黄金和白银才是硬通货才是最终需要变现的。即使在贵金属货币条件下,黄金、白银在战时也是不许兑换的。他还说不买美元,那么在美元市场中国就无法立足,也就没有在金融领域扰动美国利益的机会和能力。增加黄金白银储备,这种做法是马克思反复批判的黄金拜物教,是货币主义的最初形式。西班牙、葡萄牙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从领先到失败被英国战胜的根本原因是西班牙坚持高额储备窖藏黄金白银。英国由于试图恢复金本位而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被美国打败。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法定纸币都是一种经济工具,这个工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消费的循环和扩张。从而带来国家经济实力的扩张。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非战争时期,消耗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品,而绝不是黄金和白银。对该书的总评价:该书采用了西方大量坊间故事,堆砌拼凑了大量似是而非的数据,使用了许多混乱不清的概念,试图误导中国人和中国管理者走上贵金属崇拜的道路。最终效果是要使中国经济陷入停滞和破产境地。其思想来源和英国在一战后试图恢复金本位的思想一脉相承。该书的出现并不奇怪,在英国衰落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英国和美国之间动用各种势力和手段,展开了遏制和反遏制的争夺,最终,美国获胜,英国失败。美国获胜的关键

就是促成了英国金本位恢复法,英国从此一蹶不振。当其时的凯恩斯奔走呼号,并上书财政大臣丘吉尔也没能挽回局势,英国因为货币政策错误把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今天的世界较量说到底是中国和美国的较量,美国深知货币这个经济工具牢固地统治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兵不血刃战胜中国的最佳方式,因此在货币领域的误导和操纵是中美之战的关键。二、英国货币史概况和意义英格兰货币长期使用银便士,从973年到1696年的724年里,平均每年贬值0。4%。因此,名义物价不变,白银储备不变,则每174年,铸币作为货币膨胀一倍。但由于贸易发展,白银短缺,英格兰在建立联合王国前(建立联合王国在1603年),数次引入金币。但由于金银比价变动,时常引起货币混乱,管理也无所是从。总体来说是贵金属短缺。也就是必须实行增加贵金属的通货膨胀政策。在1696年,以法案的形式规定英格兰皇家非洲公司从西非主要进口金矿,对进口银币实行优惠税。1696年牛顿任铸币局局长, 从1696年的铸币开始实行银本位。1774年再次对货币重铸。1821年实行金本位制。19xx年金本位分崩离析。19xx年英国试图恢复金本位,导致严重的货币紧缩和经济紧缩丢失了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这是在典型的胡扯,美国的崛起岂是英国货币体制所能阻挡的!)地理大发现以后,英国在美洲、非洲、亚洲占领了大批的殖民地,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假设把白银全部换算成金当量,那么作为黄金的货币数量是惊人地增长了。因此,无论是1696年以前的白银铸币体制,还是1696年到1820年的白银本位体制,还是1821年的金本位体制。英国一直在追求通货膨胀。我们假设英国的名义物价是不变的,那么因为铸币贬值,每174年货币膨胀一倍。到1696年,在既有白银保有量的基础上,英国银便士铸币增加了18倍。1696年后,统计数字显示,从1500年到1800年仅仅从美洲到欧洲的白银和黄金就分别高达72852吨和2708吨。加上非洲和其他贸易输入,英国贵金属作为货币储备是高额急速增长的,导致货币总额极度膨大。以黄金、白银为储备,从1815年到19xx年英国、法国、美国三国黄金、白银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银行货币(钞票、支票)就增加了6倍。那么在总货币巨量增加下,物价变不变?物价一定是要变的,实际物价必定是升高的。但由于英国从亚洲、非洲、美洲和岛屿掠夺了大量的食糖、棉花、矿产资料等等。消费物价则可能因来自殖民地的供给而保持供求平衡而不变。对此我们要知道,那是特殊的殖民地经济,是以掠夺非洲、美

洲、亚洲来实现的基本消费物价不变。除了殖民地掠夺外,英国还用工业品换回了大量的资源消费品。因为英国是唯一的工业化领先国家。另外一个因素是英国对美洲、非洲、澳洲殖民导致的本土人口相对减少。因此,总扩起来,英国在总货币大量、急速扩张的前提下以三种方式满足消费物价不变:1、殖民地资源掠夺;2、工业制成品对资源产品的交换;3、人口外移。大量的黄金、白银、银行货币干什么了呢?货币转化成资本,转化成国际贸易、工业、金融资本。因此,在18到19世纪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成了国际工业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三、中国的国际对策中国在非利益受损的情况下,采取和平崛起的路线是完全恰当的,也是完全可行的。而和平崛起的有力工具就是货币。正如英国崛起和美国崛起所显示的,崛起的第一要务是为工业化投入巨额的货币支持,使工业资本大规模、高速度地扩张,产业结构迅速提升。这不仅是英美崛起的经验,也是马克思论证的“货币转化成资本”。那么中国崛起能否实现消费物价衡定?答案是不能。原因是中国没有殖民地,没有额外的粮食、材料等补充。同时中国也没有殖民地外移足够的人口。这个条件决定了中国只能保持消费物价适度上涨。中国崛起需要付出的消费物价上涨有多严重?年均最多3%——4%,在这个限度内粮食、副食增产就足以得到保持,因此,粮食、副食不必依赖国际供给。因此,不受国家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也不受国际利益的控制。中国工业投资需要多高的增速?开发生产性投资需要年均25——35%的增速。集中在那些领域?重工、化工、芯片、电子、数控、通讯、激光、量子、各种发动机,航海、航天、航空、道路和能源、材料。压缩那些领域?地产、房产,这些领域已经过剩,保持8%-10%的投资增速足以维持需求。原材料哪里来?矿产品实行世界规模的投资、开发,使用世界原材料。三农问题如何解决?施行工业化转移。转移有两种方式:第一、进城打工,这是目前的主流。第二、拉高技术工人比例,这是当前可采取的方式:这需要成立专门的工程大学,比如:集成电路工程大学:主要培养维护、开发逻辑电路的设计师、维护师。数控工程大学:主要培养数控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维护师、操作师。电子语言与程序工程大学:主要培养软件开发师、设计师、编写师、软件维护、系统维护人员。电子绘画与动漫工程大学:主要培养建模、动画、非编师。发动机工程大学:主要培养各种发动机设计、开发、维护工程师。上述五类工程大学

年均各培养2万人,那么,年均10万人的工业转移,将带来设备、材料、使用、营业人员就业至少500万人。造成工业人口梯次移动,可新增500万工业人口容量,合计1000万工业就业。二十年时间,约可工业化新增人口2亿人。农村最多剩下3亿-5亿人,人均耕地在5-6亩,实现国家工业化。与其他工程性大学同步发展,国家应专门为教育投资5个万亿,主要用来培养各类工程师,工程类专业从技工到博士后一律免费。

更多相关推荐: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听闻货币战争十分畅销加之老师推荐便于闲暇之时读之本以为这本书会像其他经济类书籍一般晦涩难懂却不想一读便难以放下货币战争一书虽然主要写金融但由于文笔流畅且引述了许多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名人语录等使之引人...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立足于自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300年间的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通过揭示大量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为读者展现了国际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国际银行家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

货币战争读后感--推荐

货币战争读后感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货币战争是宋鸿兵编著的一本欧美近代金融史书书中内容指出从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到美国多名总统被刺杀甚至是经济大萧条全部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所领导的国际银行家即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后操控他...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有感第一次拜读宋鸿兵先生的货币战争就感觉到文章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首先了解了作者的背景及著作的时代特点作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xx年后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

货币战争读后感

不为人知的经济货币战争货币战争这本书主要记录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首的银行家政客以及大企业家所组成的金融帝国的崛起以及发展的过程书中对于银行家运用金融手段以及暗箱操作获得利益在人类无所察觉的过程里如何剥削和榨取人...

货币战争读后感1

货币战争读后感货币战争这本书我并没有细细读完认真看了三分之一的内容后三分之二是草草翻阅的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新鲜的信息和知识其中描述的一些金融内幕让人震惊据说货币战争系列已经出到第四部我查了这本书的网评评价毁誉参半...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从货币博弈的角度演绎了西方近代史与金融发展史并推导预瞻了未来全球金融格局主要讲的是十九世纪欧洲银行家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这些财团与美官员串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

金融学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4读后感我看的是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宋鸿兵的书太畅销了花了好几天才读完它有很多地方都不是很懂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所做的事以及犹太人的聪慧还有中国人为了发展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种种困难他...

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读后感这段时间我读了货币战争这本书我感到非常震撼简直令我难以置信书中每一次有关货币的战役都如此惊心动魄国际银行家和金融家们成为这一次次战役的背后操纵者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xx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

货币战争读后感1000字货币战争gt读后感1000字一作为一名经济学类的大一新生在众多的书目中选取了货币战争一书由于对gt经济学理论只有浅显的了解我仅简单地浏览了该书系第一部的大致内容作者宋鸿兵19xx年出生于...

货币战争读后感论文

读货币战争后感作为一名经管系的学生我选择了货币战争作为我的读书后感看了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收获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问查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思考增进了对货币和金融的了解我看的是货币战争讲述了19世纪大背景下欧洲美洲各种主...

货币战争读后感

读货币战争宋鸿兵先生所编著的货币战争一书以欧美三百年来重大的资本投机活动为主线从货币博弈的角度大胆论说并详细演绎了西方近代史和金融发展史还推导预瞻了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梳理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

货币战争读后感(44篇)